[精品]湖杭高速公路施工圖設計_第1頁
[精品]湖杭高速公路施工圖設計_第2頁
[精品]湖杭高速公路施工圖設計_第3頁
[精品]湖杭高速公路施工圖設計_第4頁
[精品]湖杭高速公路施工圖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房地產E網-房地產與物業管理實用資料庫ksdowe項目計算最大一聯伸縮長度(單位:米)D60型伸縮縫D80型伸縮縫D160型伸縮縫預制預應力結構6789178現澆鋼筋砼結構7398195現澆預應力結構5371141注:以上計算架設伸縮縫安裝溫度為15,最高溫度為38,最低溫度為-5,預應力結構平均壓應力6Mpa,砼收縮相當于氣溫:裝配式結構10,分段澆注結構15,整體現澆結構20。(5)伸縮裝置順橋向兩側預留槽內現澆C50鋼纖維砼至橋面標高。5.8 支座型式及安裝高度(1)020米預應力砼空心板及25m、30m組合小箱梁均設圓板橡膠支座,支座安裝高度為(單位:厘米):支座墊石10+支座組合高度

2、H,合計:H+10。支座組合高度H另行提供。注意:支座墊石內應設鋼筋網。(2)為便于橋梁維修更換支座及設計計算方便,統一支座墊石高度為10cm。(3)支座規格采用標準如表5.8.1和表5.8.2 表5.8.1 空心板梁各跨徑支座型號一覽表跨徑橋墩(結構連續處)橋臺及過渡墩處橋墩(靠近橋臺或過渡墩處)支座類型支座類型支座類型10mGYZ D175×35GYZ D150×2813mGYZ D225×40GYZF4 D175×3516mGYZ D250×48GYZF4 D200×4020mGYZ D300×60GYZF4 D225

3、×48GYZF4 300×54表5.8.2 預應力砼箱梁各跨徑支座型號一覽表跨徑位置板式橡膠支座型號25m橋墩(結構連續處)GYZ D400×78橋墩(靠近橋臺或過渡墩處)GYZF4 D400×66橋臺及過渡墩處GYZF4 D275×5430m橋墩(結構連續處)GYZ D425×78橋墩(靠近橋臺或過渡墩處)GYZF4 D425×66橋臺及過渡墩處GYZF4 D300×63簡支變連續支座布置概況(符號代表橡膠板支座,符號代表四氟板支座)a.三孔一聯除310m小橋均采用橡膠板支座外,其余跨徑橋梁中間兩個橋墩布置橡膠板

4、支座,兩端布置四氟板支座 b.四孔一聯 中間三個橋墩布置橡膠板支座,兩端布置四氟板支座 c.五孔一聯 中間兩個橋墩布置橡膠板支座,其余墩臺均布置四氟板支座d.六孔一聯 中間兩個橋墩布置橡膠板支座,其余墩臺均布置四氟板支座 上述兩表橋梁支座尺寸是根據上部反力初定。其中采用圓板式橡膠支座是應根據實際橋梁情況,聯長、溫度、支座位置等因素確定支座類型(滑板或橡膠),支座噸位繼續采用本表數據,橋臺支座未計附件尺寸,設計時應增加。(4)特殊橋梁根據所選支座確定。5.9 墩身、橋臺樁基配筋設計(1)為方便施工,同一種跨徑橋梁、同一座橋梁樁柱直徑應盡可能統一樁徑。(2)為便于施工誤差調整,樁基直徑應比墩柱直徑

5、大10-20cm。(3)橋梁樁基按摩擦樁設計樁長。考慮樁基沉降因素,樁尖持力層不能置于流塑、軟塑狀土層中。橋臺樁基樁長計算,在軟土地區對先鉆孔樁后填臺后土的樁柱式橋臺應考慮負摩擦力的影響。(4)樁底透水與不透水按照持力層性質確定;(5)修正系數取值按照JTJ 024-85第4.3.2條取用;(6)清底系數取0.8;(7)橋墩配筋表表5.9.1 單排樁橋墩鋼筋配筋表結構類型柱徑(cm)樁徑(cm)截斷鋼筋長度(m)配筋地基比例系數(KN/m4)300010000墩身樁基空心板10米空心板10012014122020202213米空心板10012014122020202216米空心板1101201

6、4122022202220米空心板110130151424222422預制箱梁25米預制箱梁13015016142622262530米預制箱梁140150161428222825表5.9.2 雙排樁橋墩鋼筋配筋表結構類型柱徑(cm)樁徑(cm)截斷鋼筋長度(m)配筋地基比例系數(KN/m4)300010000墩身樁基預制箱梁25米預制箱梁13012014122622182030米預制箱梁140120141228221820(8)橋臺基樁配筋表表5.9.3 橋臺樁基配筋表橋臺類型樁徑(cm)配筋樁接蓋梁橋臺1202022承臺分離式橋臺10020201202022(9)素混凝土段長度表5.9.4

7、樁基素砼段長度表地基比例系數樁徑(cm)L1L2素混凝土段長度(m)6/+0.4D6/+8DLL1L1LL2LL23000KN/m412022310.1L-L1(L為樁長)81302433915026371010000KN/m41201827813019299150213210(10)樁柱鋼筋接頭統一采用雙面焊接。(11)樁基鋼筋保護層厚度(主筋中心到砼邊緣)為7.5cm。(12)鋼筋籠定位采用環形砼塊,以適應孔壁較差軟土。(13)當樁長超過50m時,需設置檢測管,詳見公用構造圖。5.10 采用的通用圖編號 本項目橋梁圖紙編排參照表5.10.1,主線橋梁上部構造圖以通用圖形式單獨出版,下部構造

8、圖僅提供設計中間資料,由設計人員根據各自橋梁具體情況修改完成設計,下部構造圖編排在各具體橋梁圖紙中。5.10.1 通用圖編號表序號結構類型孔數 跨徑(m)交角(°)編號一橋梁1先張法裝配式預應力砼空心板 先簡支后橋面連續100°45°每5°一級JHGS/QH-012后張法裝配式預應力砼空心板 先簡支后結構連續13 16 200°45°每5°一級JHGS/QH-02 JHGS/QH-03 JHGS/QH-043裝配式部分預應力砼連續箱梁橋先簡支后結構連續25 300°、15°、45° 0°

9、;、35°、45° JHGS/QH-05 JHGS/QH-06二橋梁公用構造圖1空心板公用構造圖含護欄、伸縮縫、搭板、泄水管、鉸縫鋼筋等JHGS/QH-072小箱梁公用構造圖含護欄、伸縮縫、搭板、泄水管等JHGS/QH-08三通道、涵洞序號結構形式孔徑(m)凈高(m)填土高度(m)編號1鋼筋混凝土圓管涵11.50.54.5JHGS/QH-092鋼筋混凝土箱涵2、4、6、2.0、2.5、3.0、4.00.52.5JHGS/QH-103鋼筋混凝土箱形通道4、62.5、3.0、3.50.52.5JHGS/QH-115.11 材料規格 本項目構造物的混凝土等級,按表5.11.1規定

10、使用,未列出的按各具體圖紙要求使用。表5.11.1 構造物所采用混凝土等級表C40C30C25C20片石C15砼預制塊支座墊石護欄、搭板樁頂系梁、承臺配筋擴大基礎、樁基礎錐坡鋪砌溝渠鋪砌墩臺帽梁、擋塊、墩柱、墩柱系梁5.12 其他事項(1)設計人員對每一個構造物,必須參照路線平縱橫資料及原始記錄,核對樁號、交角、孔徑布置、地面高程、設計高程、凈空等是否合理或是否滿足要求,如有疑義應及時提出。(2)耳墻位置應設置在路基內。(3)所有平曲線上的橋梁應仔細交代橋梁布置原則,以便施工人員了解設計意圖,對設計進行復核。(4)對有承臺的樁基,砼樁頭應伸入承臺內15cm。(5)計算工程量時不要遺漏橋梁起終點

11、范圍內的橋頭填土、承臺(系梁)開挖及回填土、改溝改路等項目。(6)涵洞設計時應與排水設計相結合,以準確確定涵底標高。(7)本項目有埋設于水溝中的涵洞,因常年泡水,洞內應注意防水設計,洞口可做成一字墻加刷坡(不做錐坡)的形式,洞口以外10米范圍應鋪砌,且應設置隔水墻,防止邊溝水侵入路堤,軟化路基。(8)本項目全線橋涵鋼筋砼構件裂縫寬度按0.18mm控制,其中空心板橋下部結構裂縫寬度按小于0.2mm控制。第六篇 隧道(本項目無)第七篇 路線交叉7.1 互通式立體交叉7.1.1一般要求(1)互通式立交設計應根據其功能要求和遠景年直行、分流及合流交通量的分布情況,在綜合考慮地方規劃、現場條件、技術特征

12、的前提下,結合“初設”批復意見、經濟效益、美學效果和遠期發展等因素,合理選定互通式立交方案,結合互通轉向交通量,確定匝道的行車速度及技術指標。(2)互通式立交區段內的主線線形一般應符合表7.1中一般值的要求,受地形、地物控制較嚴時,方可采用極限值。(3)匝道的里程樁號都應冠以該匝道的英文字母代號。 主線線形標準 表7.1序號項 目指 標1平曲線最小半徑(m)一般值2000極限值15002最大縱坡()一般值2極限值23最小豎曲線半徑(m)凸形 一般值45000極限值23000凹形 一般值16000極限值12000最大縱坡(%)27.1.2互通式立交匝道的設計速度(1)樞紐互通式立交定向或半定向型

13、匝道(主要交通流量)為60km/h80km/h,環型匝道(次交通流量)可采用40km/h。(2)一般出入地方道路的互通為3550km/h。7.1.3 匝道路基的組成和凈空(1)單車道匝道路基的組成和寬度其一般值規定見表7.2。 單車道匝道路基寬度 表7.2考慮寬度的條件行車道(m)左路肩(m)右路肩(m)總寬(m)硬路肩(含路緣帶)土路肩硬路肩(含路緣帶)土路肩有載重車在路肩上停車時或有大件運輸3.501.000.752.500.758.50(2)當為對向分隔式雙車道匝道時,路基的組成和寬度其一般值(未含匝道加寬)規定見表7.3。新建或整體重建的互通單車道匝道寬度采用10.50m時,對向分隔式

14、雙車道匝道寬度采用19.50m。 對向雙車道匝道路基寬(雙幅式) 表7.3行車道(m)中間帶(m)兩側路肩各寬(m)總 寬(m)中央分隔帶路緣帶硬路肩(含路緣帶)土路肩2×3.501.002×0.52.500.7515.50(3)當為單向雙車道時,在通行能力有富裕的情況下,路基的組成和寬度其規定見表7.4。 單向雙車道匝道路基寬(單幅式) 表7.4行車道(m)兩側路肩各寬(m)總寬(m)硬路肩(含路緣帶)土路肩2×3.501.000.7510.50(4)樞紐型互通式立交的匝道,應根據匝道交通量和匝道長度采用相應的車道數,其主要交通流向應采用單向雙車道匝道,路基寬度

15、組成一般應采用與高速公路分離式路基相一致的橫斷面形式。當采用單向單車道或次交通流向采用單向雙車道時,可依據表7.2、7.3采用。(5)匝道行車道的標準橫坡為2,土路肩的橫坡采用4(外傾)。7.1.4平面線形設計 (1)匝道的平面線形設計,應考慮地形和地物條件,以及適應匝道上行駛速度的變化,確保車輛連續、安全地運行。 (2)最小平曲線半徑、回旋線的最小參數和設緩和曲線的平曲線半徑規定于表7.5。 平曲線最小參數表 表7.5設計速度(km/h)8060504035一般最小平曲線半徑(m)2801501006040最小平曲線半徑極限值(m)230120805035回旋線參數

16、3)匝道連接減速車道的匝道端部附近的最小平曲線半徑和回旋線最小參數規定于表7.6。 出口匝道平面最小指標 表7.6最小平曲線半徑(m)回旋線參數A一般最小值極限最小值2509070(4)當入口匝道設計為環形時,宜采用單圓曲線。(5)匝道若采用徑向連接的復曲線,則相鄰兩圓半徑之比應小于1.5,復曲線的圓弧長度不宜小于表7.7所列之值。 復曲線圓弧長度指標表 表7.7半徑(m)150125100756050圓弧長度(m)一般值605045353020最小值453530252015(6)相鄰兩反向曲線間應有設置緩和曲線的長度,兩緩和曲線的起終點可徑向連接。(7)當匝道平曲線半徑大于或等于表7.8的數

17、值時,可不設超高。 不設超高的曲線半徑 表7.8匝道設計速度(km/h)8060504035路拱坡度為2.0%時,不設超高的最小平曲線半徑(m)350020001300800650(8)匝道上平曲線超高,應按計算行車速度、平曲線半徑的大小,采用表7.9所列的超高值。 曲線部分的超高 表7.9設計速度(km/h)平曲線半徑(m)8012401240870870670670540540450450380380330330280280608008005605604204203303302702702202201801801401405059059041041031031024024020020016

18、0160120120909040400400280280210210160160130130909070705050352802802202201401401101109090606050504040超高值(%)2344556677889910(9)平曲線以路中心為旋轉軸的超高緩和率應不大于表7.10值。(10)平曲線超高的緩和段最小長度,應按下式計算:B·iLc= P式中:Lc 超高緩和段最小長度(m), B 從旋轉軸至路緣帶外緣的寬度(m), I 超高橫坡度與路拱橫坡度的代數差(%), P 規定的緩和率(表7.10)。以路中心為旋轉軸的超高緩和率 表7.10設計速度(km/h)8

19、060504035緩和率單向單車道1/2501/2251/2001/1501/150單向雙車道、非分隔對向雙車道1/2001/1751/1501/1501/150(11)考慮到匝道超高漸變段長度一般較短,超高漸變率相對較大,為使超高起、終點處路緣帶邊緣縱坡連接舒順,超高漸變方式宜采用三次拋物線方式漸變,并注意橫坡等于0處的漸變率不小于03。 (12)平曲線部分的行車道加寬值,應根據平曲線半徑的大小,采用表7.11,表7.12規定的數值。對向分隔式雙車道加寬應按內外行車道中心半徑分別查取加寬值。 (13)曲線加寬一般應在內側加寬,對向雙車道匝道的曲線加寬可在內外均等加寬。加寬緩和長度應與緩和曲線

20、長度一致。其加寬值可根據有關規范采用,采用10.5m寬度的單車道匝道不再加寬。 單車道匝道加寬值 表7.1l匝道曲線半徑3035354040454550505555606072路肩停有載重汽車時單車匝道的加寬值(m)1.501.100.800.600.500.400.20雙車道匝道加寬值 表7.12匝道曲線半徑303535404045單幅雙車道加寬值(m)1.501.100.807.1.5 縱斷面線形設計(1)匝道的最大縱坡規定于表7.13,并應盡量使用較緩縱坡。挖方地段最小縱坡小于0.3%時,縱向排水縱坡應另行設計。在設有超高的平曲線上超高與縱坡的合成坡度不得超過10。為便于路面排水暢通,超

21、高以路面中心為旋轉軸時最小合成坡度不應小于0.3。 匝道的縱坡 表7.13設計速度(km/h)8060504035路肩停有載重汽車時單車匝道的加寬值(m)455.566(2)在縱坡變更處均應設置豎曲線。豎曲線的最小半徑和豎曲線的最小長度規定于表7.14。 匝道的豎曲線 表7.14設計速度(km/h)8060504035凸形豎曲線半徑(m)一般最小值450020001600900700極限最小值30001400800450350凹形豎曲線半徑(m)一般最小值300015001400900700極限最小值20001000700450350豎曲線長度(m)一般最小值10070604035極限最小值7

22、550403530(3)楔形端部附近的匝道豎曲線,應保證有足夠的視距,根據主線的計算行車速度其半徑和長度應采用不小于表7.15規定的數值。如按匝道的計算行車速度所需求豎曲線半徑及豎曲線長度(即表7.14之值)較表7.15之值為大時,則采用較大值。 楔形端部附近的豎曲線 表7.15凸形豎曲線半徑(m)凹形豎曲線半徑(m)豎曲線長度(m)一般最小值極限最小值一般最小值極限最小值一般最小值極限最小值200014001500100070507.1.6 視 距(1)匝道視距采用停車視距,并應不小于表7.16規定的數值。 匝道的視距表 表7.16匝道設計速度(km/h)8060504035停車視距(m)1

23、1075654535(2)當平曲線內有障礙影響視線時,為了確保表7.16規定的視距,須將障礙清除。7.1.7 匝道端部及變速車道的設計 (1)單向單車道匝道流出匝道端部設計如圖71所示。 圖7.1 a、應能及早識別,在接近立交區段時能及早判斷流出道口的分岔,以便使車輛進入減速車道時即可開始減速; b、導引標志(線)及減速車道的分車線等必須鮮明易辨,以防止主線車輛誤入減速車道; c、在三角形地帶附近設置平曲線和豎曲線時,應盡量采用大半徑,以便對前方的匝道線形識別清楚; d、三角形地帶分岔處,在主線與匝道的行車道邊緣,必須設置鋪有與行車道同樣路面的余寬,以便誤入的車輛能安全駛回原來的車道; e、余

24、寬尺寸如圖7.1所示。當在路肩上鋪有路面,其寬度能滿足余寬要求時,可不再設置余寬; f、分岔口處的分岔端做成圓形,其半徑為0.60.9m,兩側各沿主線及匝道方向設10cm長的斜式緣石,并標出明顯的標線。(2)流入匝道端部的設計如圖7.2所示。圖7.2a、流入匝道端部的三角形地帶如圖7.2,在流入處的流入角應盡量采用較小的交角,直接式一般可用1/40;b、流入端部不設余寬;c、主線縱坡與匝道縱坡應在入口以前盡量互相一致,在主線上100m及匝道60m范圍內,必須確保互相通視。(3)變速車道有直接式和平行式兩種。 對于單向單車道變速車道:減速車道宜采用直接式,加速車道宜采用平行式。變速車道規定的最小

25、長度見表7.17。考慮到杭州繞城高速公路規劃為八車道,崇賢樞紐結合杭州繞城高速公路的拓寬改造方案,跨線橋按八車道布設,變速車道考慮八車道與既有道路順接,其長度可適當增長。直接式變速車道斜帶長不另規定,可采用延長變速車道而能自然合到主線車道上。其長度一般比平行式的斜帶長,協調統一即可。對于單向雙車道匝道:變速車道加、減速車道均應采用直接式,設計簡圖如圖7.3:圖7.3(4)樞紐型互通式立交的主要流向的雙車道變速車道應按高速公路相互分岔或合流來處理,為保持分合流部位車道數的平衡,應增加一條緊貼主線車道的輔助車道,其長度(如圖7.3所示范圍)一般最小長度為500m,極限最小值250m。與地方道路交叉

26、的一般服務型互通,其單向雙車道匝道,當承擔的交通量接近雙車道通行能力時,右側應設置不小于2.5m的硬路肩,宜考慮增設輔助車道。在通行能力有富裕的情況下(匝道路基寬度采用10.5m),可僅考慮設置雙車道匝道的變速車道,變速車道長度參見表4.17。 (5)變速車道采用單車道時,由行車道、右側路肩及左右側路緣帶組成,左側路緣帶即主線的右側路緣帶。 (6)縱坡為23路段,對上坡的加速車道長度應乘以1.2的修正系數,對下坡的減速車道長度應乘以1.1的修正系數。變速車道長度表 表7.17減速車道長(m)(不包括三角端部)加速車道加速車道長(m)平行式漸變段長(m)單車道雙車道單車道雙車道單車道雙車道100

27、(130)150(180)200(240)300(340)70(90)70(90)表中,各類變速車道長度,括號外數字為現路線規范規定的最小值,括號內數字為建議采用的一般最小值。(7)變速車道的超高當主線為直線或變速車道設置在主線平曲線的內側時,宜與主線采用同一超高橫坡,若分(匯)流鼻端后緊接半徑較小的曲線,且主線又不設超高,也可以從匝道曲率變化點至分(匯)流鼻端間的合適位置作為匝道超高過渡的起點。超高漸變應以不大于1/150的漸變率進行漸變。當變速車道設置在主線平曲線的外側時,應使分岔口以前主線與變速車道的超高橫坡代數差不大于6%,分岔口以后的超高橫坡亦按匝道超高設置,并以不大于1/150的漸

28、變率進行漸變。 (8)車道數的平衡 雙車道的分、匯流處,應保持基本車道數的連續性,并應維持車道數平衡,必要時應增設輔助車道。 (9)相鄰出入口間的距離 高速公路上相鄰出、入口以及高速公路出、入口至匝道上的分、匯流之間應有一定的最小間距要求。規定如下: 高速公路上連續的入口至入口或出口至出口:一般應大于300m,當為高速公路的分流路或集散路時,應大于240m; 高速公路上的出口緊接著為入口時,應大于150m,匝道上的出口緊接著為入口時應大于120m; 集散道或匝道上的入口緊接著為高速公路的入口時,或高速公路的出口緊接著為集散道或匝道上的出口時,對于高速公路之間的樞紐互通一般為240m,匝道或集散

29、路設計速度60km/h時,可為180m;對于高速公路與一般公路之間的互通一般為180m,匝道或集散路設計速度50km/h時,可為120m。7.1.8 新建匝道與老路連接處理(1)新建匝道與老路連接設置在申嘉湖高速公路及杭州繞城高速公路處,其設計速度采用120Km/h,分離部分路基寬度13.5m。(2)路線與老路銜接的整體式路基部分,一般采用與原老路一致的橫坡,局部分離路線的超高漸變宜從與老路分離的鼻端點以后進行。超高漸變率參照相應標準的分離式路基高速公路標準執行。7.1.9 收費站(1)采用互通式立交區段收費制。收費設施(TG)集中設置,以便管理(主線上不設收費卡門)。(2)收費站一般應設置在

30、直線上,不得已設置在曲線上時,對于互通式立交收費,平曲線半徑不得小于200m;收費站中的縱坡一般不得超過2,其范圍在收費站中心線兩側最小各為50m,橫坡最大為2%:收費廣場與匝道連接的寬度漸變從其兩端標準寬度處緩慢過渡,漸變率不得大于1/3;收費站中心線至匝道分岔最小距離不得小于75m。7.1.10 匝道與其它公路的平面交叉(1)匝道與其它公路的平面交叉,必須使車流運行順暢,確保行車安全,并進行必要的加寬和設置導流設施。(2)平面交叉口處的交叉角應盡量正交,必須斜交時,交叉角應大于45。(3)在交叉口附近必須有足夠的能識辨交叉口的視距。該視距分信號控制和停車標志控制兩種。應用時宜采用大于表7.

31、18規定的數值。(4)交叉口處平曲線最小半徑,加寬、超高等,按公路工程技術標準和公路路線設計規范的有關規定執行。交叉口前后不小于20m區段內縱坡不宜大于2.5。表7.18連接公路的設計速度(km/h )806040信號控制視距(m)350240140停車標志控制視距(m)不采用150(直行不采用)557.1.11 與管線交叉 (1)除本路路用管線設施外,凡電訊、電力管線工程和渡槽或渠道設施與本路交叉或接近時,應符合相應規范的要求。 (2)油、氣管道與本路交叉或接近時,應符合關于處理石油管道和天然氣管道與公路相互關系的若干規定(試行)與本公路有關的要求。 (3)為保證本路的正常運行,安全暢通和養

32、護管理工作的正常進行,在通過已有管線地區時,設計中根據本路的線形和運行要求,事先與有關部門協商,以便妥善處理本路修建所引起的干擾問題。7.1.12 圖紙內容和要求 (1)圖紙內容應滿足文件編制辦法的要求,參照總體組下發的目錄執行。 (2)互通式立交說明中應重點對評審意見的執行情況、方案的選擇進行充分的說明。 (3)詳細說明施工組織原則和步驟,并突出重點工序的技術要求。 (4)進行詳細的施工組織方案設計,納入施工組織方案篇中。 (5)圖表應盡可能簡潔,地形圖圖層應保持統一。7.2 分離式立體交叉 本節分離式指主線下穿的分離式立交(含人行天橋),主線上跨的分離式立交設計原則與主線橋相同。7.2.1

33、 一般要求 (1)實測被交路的平、縱面線形,調查每條被交叉路的等級、遠景規劃,結合現狀、規劃和擴建原則確定分離式立交的建設規模。 (2)等級較低的農田道路為下穿式通道的,可適當降低地方道路的標高,滿足通道凈空要求。 (3)下穿式通道要相應做好防水和排水處理。 (4)被交道設計時注意是否影響到其它道路的平縱面線形,即被交道路的被交道路同樣要做處理。7.2.2 被交路上跨主線橋橋型方案 (1)確保行駛安全,視野開闊的布孔原則,結合沿線景觀要求,地形、地質條件多方案選擇,并考慮施工方便,對交通影響小,兼顧造價合理。 (2)推薦采用以下橋型:四跨連續梁橋、預制空心板先簡支后連續、系桿拱橋、剛架拱橋、鋼

34、箱梁等。 (3)用四跨連續梁橋、預制空心板先簡支后連續和鋼箱梁時,建議考慮中央分隔帶內設橋墩,其它橋型時,宜一跨過路。7.2.3 凈空 (1)橋下凈高5.2m。 (2)橋面凈寬:根據被交路等級、現狀、遠景規劃及擴建原則確定。 (3)兩側設防撞護欄,護欄外側設防護網,高度自橋面算起2.5m,防護網邊框用角鋼制作,外側設豎向鋁合金板條,內側設壓制網。7.2.4跨線橋結構 (1)可采用四跨連續結構,可考慮中央分隔帶內中墩利用,但需進行橋墩及基礎承載力的計算,確保橋梁安全。 (2)中央分隔帶內設橋墩時,橋墩不設明蓋粱,將蓋梁隱埋在梁板之內,結構設計要考慮美觀。 (3)橋面上應有0.5的縱坡,保證縱向排

35、水,凸形豎曲線的頂點最好布置在橋跨中心。橫向泄水管的水不能直接向下濺落,應做好橋面排水系統設計,通過縱橫向PVC管排向預定位置。 (4)伸縮縫、支座的要求可參照主線橋涵設計要求,也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5)橋面鋪裝采用與被交道路面相適應的結構。 (6)分離式立交視實際條件決定是否設置搭板,不設搭板時臺后做灰土處理。 (7)設計荷載:應與被交路等級相適應,二、三級路公路級;或滿足特別要求。7.2.5 被交道路基設計 (1)橫斷面型式與原路保持一致,或按規劃斷面設計。 (2)橋頭錐坡、臺前溜坡用砼預制塊;路基高度大于3m時邊坡用1.0×1.0m矩形網格砼預制塊進行防護,并設集中泄水槽及

36、鋼筋砼護柱。 (3)應調查原有路面的結構類型與厚度,改線段路面最好與原路面一致。7.2.6 圖紙內容和要求 (1)圖紙內容應滿足文件編制辦法的要求,參照項目組下發的目錄執行。 (2)對分離式立交規模確定、歸并取舍等進行說明。 (3)逐一說明分離式立交橋型選擇理由,對橋梁技術要求進行詳細的說明。(4)進行詳細的施工組織方案設計,納入施工組織方案篇中。第八篇 交通工程及沿線設施8.1 安全設施系統按照國際要求,設置完整的交通標志、標線、護欄、隔離柵等。橋上護欄結合省公安廳“關于申嘉湖杭高速公路練市至杭州段初步設計審查意見的函”,采用更加安全的護欄形式。互通處應考慮增加部分聯系其它高速公路的路網標志

37、,在相連的其它路上也應適當增加聯系練杭高速公路的指路標志。交通標志應按新修訂的國標GB57681999并結合目前國內最新的經驗和理念設計,標志板采用3mm厚的鋁合金板或擠壓成形的鋁合金板。用更高一級的反光膜。 (1)道路交通標志標志的一般規定、分類以及布設原則等按照GB57681999規定辦理;因“國標”中規定的文字尺寸偏小,故需加大,如:漢字高度為40cm的應加大到60cm,其它高度的漢字、其它文字、符號以及板面尺寸等亦應按相應的尺寸予以增大。全線均采用反光標志。(2)道路交通標線按照GB576886規定辦理,標線材料采用熱塑型。(3)護欄a、路側護欄大、中橋采用鋼筋混凝土護欄;填方路段設置

38、波形梁護欄;挖方路段邊坡大于1:1,且為土質邊坡時可不設護欄。b、中央分隔帶護欄除中央分隔帶開口處設置移動式護欄,其它路段全部采用波形梁護欄(不用組合型即:上、下行車道護欄分離設置)。(4)隔離柵為了防止行人、牲畜等進入高速公路,除有天然屏障的路段外在高速公路兩側用地界處都應設置隔離柵。在互通式立交、收費所、服務區等對美觀有一定要求的路段設置編織網型隔離柵,村鎮附近路段可設置隔離墻,其它路段設置刺鐵絲型隔離柵。(5)防眩在可以植樹的路段采用植樹防眩,不能植樹的路段(如橋梁路段)應設置防眩板或防眩網。遮光角理論值為10°,但建議采用13.5°或14°。(6)防落物網

39、在上跨主線的立交橋兩側鋼筋砼護欄上設置高度為2m的防落物網。8.2 管理設施系統(1)通信、監控系統通信、監控系統是統一、協調的整體系統,應全路段應結合練市管理中心總體規劃和統一設計。(2)收費所本路段采用匝道收費,不計起、終點收費;收費所車道數確定、收費島尺寸、收費廣場布設等詳見第章第節。a、收費方式:高速公路擬定為人工收費和由計算機核對的半自動收費方式。收費系統的改建和設置應適應聯網收費的要求。設計中應對收費系統的改建進行方案比選和論證。為適應聯網收費,在設計中應對配置車牌照自動識別系統進行論證。b、收費所天棚頂棚)、收費亭、各類預埋管道以及人(手)孔設置等按功能需要進行設計。c、管理事務

40、所 管理事務所的位置原則上應設于收費所出口一側; 管理事務所用地面積應根據收費所的規模、用地條件以及與其它部門(如:道路養護及管理部門、通信站等)合并設置的情況而定; 管理事務所建筑項目主要包括辦公用房、生活用房、停車場、車庫等; 管理事務所附屬工程主要包括供排水、綠化、供電照明等,供電照明見第四節供電照明設施系統。(3)道路管理本路段設管理中心,下設收費站、服務站、路政管理及養護站、急救站、交警站等機構以執行高速公路的管理職能。各站點位置的確定應盡量考慮與互通立交、服務區合并設置。8.3 服務設施系統(1服務區布設位置按照初步設計中擬定的位置,推薦型式為分離式外向型和單側集聚型。(2)服務區

41、的規模以通車后10年的預測交通量確定。(3)服務區的總體規模 服務區的主要組成項目(建筑設施):停車場、餐廳、休息室、小賣店、廁所、加油維修站、旅店、園地、職工生活用房、出入匝道、庫房、車庫等。 服務區的總體規模等于各組成項目的規模之和。各組成項目的規模原則上由停車車位數而定,與停車車位數無直接關系的組成項目(如園地等),應根據地形、地質條件和土地占用等其它因素確定。(4)餐廳、休息室、小賣店、廁所、加油維修站以及其它附屬設施的規模的計算方法和結合我國實際情況進行計算和估算。(5)服務區匝道終點附近的主線線型(見下表):主線線型要素服務區平曲線半徑 (m大于2000凸型豎曲線最小半徑(m)45

42、000凹型豎曲線最小16000最大縱坡()2(6)匝道設計速度40km/h時,匝道寬度7.0m(3.50+2.50+1.00),其它未作規定的事項,設計時可采用互通設計中的有關規定。8.4 供電照明設施系統 (1)供電系統(不含通信、監控供電系統) a、原則上由當地供電部門解決供電,但需自設變電站。為適應高速公路管理的要求,應在原供配電設施的基礎上增加電力監控系統,配置必要的監控設備,使所有的供電回路能夠實現遙測、遙信和遙控。 b、服務區、收費站、生活、辦公及照明用電(或動力用電)。 c、互通立交道路照明及收費廣場照明供電(可與收費站供電統一考慮)。 (2)照明系統 a、服務區、收費站的室內外照明。 b、收費廣場、互通立交道路照明。 c、照度標準: 室內照度(餐廳、休息室、廚房、旅店、辦公室、宿舍等)按照國內有關規定標準辦理;互通立交道路路面平均照度2030勒克斯,照度、亮度、均勻度及眩光限制建議采用國際照明協會CIE推薦的標準。8.5 圖紙內容及要求 (1)圖紙內容應滿足文件編制辦法的要求,參照總體組下發的目錄執行。 (2)交通工程部分設計單獨成冊,單獨計算工程數量。(3)設計說明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