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質量專業考試理論與實務中級講解_第1頁
2008質量專業考試理論與實務中級講解_第2頁
2008質量專業考試理論與實務中級講解_第3頁
2008質量專業考試理論與實務中級講解_第4頁
2008質量專業考試理論與實務中級講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08年度全國質量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試卷理論與實務(中級)一、單項選擇題(共30題,每題一分。每題的備選項中,只有1個最符合題意)1已知P(A)=0.3,P(B)=0.7,P(AB)=0.9,則事件A與B( )A.互不兼容 B.互為對立事件C.互為獨立事件 D.同時發生的概率大于02設隨機變量X服從=2的泊松分布,則P(X2)=( )A. B. 3C. 5 D. 73設X與Y為相互獨立的隨機變量,且Var(X)=4,Var(Y)=9,則隨機變量Z=2X-Y的標準差為( )。A. 1 B. C. 5 D. 4設某二項分布的均值等于3,方差等于2.7,則二項分布參數P=( )。 D. 0.

2、35、某種型號的電阻服從均值為1000歐姆,標準差為50歐姆的正態分布,現隨機抽取一個樣本量為100的樣本,則樣本均值的標準差為( )。A、50歐姆 B、10歐姆C、100歐姆 D、5歐姆6、某種動物能活到20歲的概率為0.8,活到25歲的概率是0.4,如今已活到20歲的這種動物至少能再活5年的概率是( )。A、0.3 B、0.4C、0.5 D、0.67、在單因子方差分析方法中,已確認因子A在顯著性水平=0.05下是顯著因子,在不查分位數表的情況下,下列命題中正確的是( )。A、在=0.10下,A是顯著因子 B、在=0.10下,A不是顯著因子C、在=0.01下,A是顯著因子 D、在=0.01下

3、,A不是顯著因子8、根據兩個變量的18對觀測數據建立一元線性回歸方程。在對回歸方程作檢驗時,殘差平方和的自由度為( )。A、18 B、17C、16 D、19、在單因子方差分析中,因子A有4個水平,各水平下的重復試驗數分別為8,5,7,6。根據試驗結果已算得因子A的平方和AS=167.53,誤差平方和Se=337.17。由此可算得統計量F的值為( )。A、 2.73 B、5.23C、3.64 D、6.3010、某零件的長度X和質量Y的相關系數為0.68,經技術改進后,每個零件的長度縮短0.2厘米,質量降低0.5克,新零件的長度和質量的相關系數為( )。A、0.86 B、0.50C、0.68 D、

4、-0.6811、為提高某產品的質量指標,需考慮3個三水平因子:A、B、C,把這3個因子依次安排在正交表L9(34)的前三列上,通過試驗和計算獲得各列各水平的平均值如下:ABC水平14.083.720.70水平23.413.473.91水平33.693.996.57在質量指標愈大愈好的場合,利用直觀分析應選取的較好因子水平組合是( )。A、A1B3C3 B、A2B2C1C、A1B1C3 D、A3B3C312、用抽樣方案(30,0)對產品批進行連續驗收,當批不合格品率為1%時,方案的接收概率為73.97%,則平均檢出質量為( )。A、99.261% B、0.7397%C、0.2603% D、99.

5、7397%13、OC曲線可以用來( )。A、判斷產品是否合格 B、分析抽樣方案的判別能力C、判斷產品批是否接收 D、判斷過程是否處于統計控制狀態14、應用計量調整型抽樣方案對連續生產的產品批進行驗收,當產品檢驗費用較高、檢驗耗費時間較長時,更適宜的檢驗水平是( )。A、樣本量較大的檢驗水平 B、一般檢驗水平C、使用方風險低的檢驗水平 D、特殊檢驗水平15、產品的檢驗為破壞性檢驗時,可以考慮使用序貫抽樣,其理由是( )。A、序貫抽樣方案每次抽取一個單位產品,抽樣簡單B、在同樣的質量保證前提下,序貫抽樣的的平均樣本量最小C、序貫抽樣對產品質量要求更高D、序貫抽樣設計原理更科學16、當檢驗結果顯示過

6、程質量已開始變差時,計數調整型抽樣檢驗應首先通過( )來保護使用方利益。A、加嚴檢驗 B、正常檢驗C、放寬檢驗 D、暫停檢驗17、從SPC的角度看,一個合格的過程應當具備的條件是( )。A、過程處于統計控制狀態B、具有足夠的生產能力C、過程處于統計控制狀態并具有足夠的過程能力D、過程處于統計控制狀態但過程能力不足18、生產過程中要控制每個鑄件上的砂眼數,可選用的控制圖是( )。A、 B、p控制圖C、u控制圖 D、np控制圖19、某車間利用巡檢數據作控制圖,以分析和監測產品的某關鍵質量特性的波動情況。按照作業指導書的規定,巡檢人員每小時從生產線上抽一件產品檢驗,連續檢測13個工作班次,共得到10

7、4個計量值數據。適宜使用的控制圖是( )。A、均值-極差控制圖B、p控制圖C、單值-移動極差控制圖D、“均值-極差控制圖”或“單值-移動極差控制圖”20、過程能力指數1.0Cp1.33表示( )。A、過程能力不足 B、過程能力充足C、過程能力嚴重不足 D、過程能力過高21、在解釋Cp和Cpk的關系時,正確的表述是( )。A、規格中心與分布中心重合時,Cp=CpkB、Cpk 總是大于或等于CpC、Cp和Cpk之間沒有關系D、Cpk 總是小于Cp22、下述設計方法中不屬于可靠性設計的方法是( )。A、使用合格的部件 B、使用連續設計C、故障模式影響分析 D、降額設計23、產品使用壽命與( )有關。

8、A、早期故障率 B、規定故障率C、耗損故障率 D、產品保修率24、若產品的壽命服從指數分布,則故障率的倒數是( )。A、平均維修時間 B、平均故障間隔時間C、失效概率 D、系統可靠性25、產品故障率浴盆曲線中,偶然故障的特征是( )。A、故障率隨時間遞增 B、故障率隨時間遞減C、故障率近似為某個常數 D、故障率先增后恒定26排列圖和因果圖結合使用的好處在于( )。A減少繪制因果圖的步驟 B使排列圖更加容易判斷C有利于查找主要原因 D有利于提出假設的原因27質量改進工具流程圖中的方框“”代表( )。A開始和結束 B決策C活動說明 D判斷28某送餐公司的六西格瑪小組測算準時送餐的西格瑪水平,該項工

9、作屬于質量改進步驟中的( )。A選擇課題 B掌握現狀C分析問題原因 D擬定對策并實施29某產品有4個特性指標,在20000個產品中,有100個產品存在800處缺陷。那么該產品的DPMO值是( )。A20 000 B1 0 000C1 2 500 D1 25030QC小組討論小組活動失敗的教訓屬于PDCA的( )階段。AA BCCD DP二、多項選擇題(共40題,每題2分。每題的備選項中,有2個或2個以上符合題意,至少有1個錯項。錯選,本題不得分;少選,所選的每個選項得0.5分)31設是的置信水平為1-的置信區間,則有( )。A愈大,置信區間長度愈短B愈大,置信區間長度愈長C愈小,置信區間包含的

10、概率愈大D愈小,置信區間包含的概率愈小E置信區間長度與大小無關32設隨機變量XN,下列關系式中正確的有( )。A BC DE33一個U形裝配件由A、B、C三部分組成,見下圖。ABCXAXBXCXD其中A的長度XA服從均值為10,標準差為0.1的正態分布,B與C的長度XB與XC均服從均值為2,標準差為0.05的正態分布(單位均為毫米),若XA、XB、XC相互獨立,則長度XD的均值與標準差分別為( )。 AE(XD)=8 BE(XD)= 6 C、(XD)=0.1414 D(XD)=0.1225 E(XD)=0.32434設X1,X2,Xn是簡單隨機樣本,則有( )。 AX1,X2,Xn相互獨立 B

11、X1,X2,Xn有相同分布 CX1,X2,Xn彼此相等, DX1與(X1+X2)/2同分布 EX1與Xn的均值相等35、設X1,X2,Xn是來自正態總體的一個樣本,則有( )。ABC、D E36在單因子方差分析中,因子A有4個水平,各水平下的重復試驗次數分別為8,6,5,7,則有( )。A因子A的平方和自由度為4 B誤差平方和的自由度為22C因子A的平方和自由度為3 D誤差平方和的自由度為26 E總平方和自由度為2237y關于x的線性回歸方程為,該回歸直線必通過點( )。 A(0,a) B(0,b) C(,) D(a,b)E(,a)38在一元線性回歸分析中,根據數據(xi,yi),已知:,以下

12、計算正確的有( )。 A總平方和ST=5.5 B回歸平方和SR=6.4 Cr=1.25 Db=0.8 E殘差平方和Se=739將4個三水平因子安排在L27(313)上,加上需考察一些交互作用,得如下表頭設計 計:表頭設計ABCDCBCCDBCDL27(313)12345678910111213記Si為正交表第i列的平方和(i=1,2,13),在數據分析時有( )。 A因子A的平方和SA=S1 B交互作用CD的平方和SCD=S3 +S9 C交互作用CD的自由度等于2 D誤差平方和Se=S4+S6+S7+S10+S12E誤差平方和的自由度等于540記變量X與y的相關系數為r,則( )。 A越接近1

13、,x與y間的線性相關越強B若r=0,兩變量無任何關系Cr無量綱Dr只度量兩變量間的線性相關的強弱 E若r=1,則回歸系數b=l41在研究某質量指標y對某物質的含量x的線性回歸方程時,收集了10組數據,求得回歸平方和為255.4,殘差平方和為275,在=0.05下,F分布的臨界值為5.32,則有結論( )。 A、F=4.32 B、F=7.43 C回歸方程不顯著 D回歸方程顯著E回歸方程顯著性無法判斷42將4個二水平因子A,B,C,D安排在正交表L8(27)上,通過方差分析發因子A與C顯著,交互作用A×B也顯著,而B與D不顯著,而且因子的主次關系為A×BCA,為尋找最好的條件應

14、該( )。A分別找出因子A的最好水平與因子B的最好水平B找出因子C的最好水平C找出因子A與B的最好水平搭配D找出使生產成本較低的因子D的水平E找出因子A與C的最好水平搭配43單因子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包括( )。A每個水平下,指標服從正態分布 B每個水平下,指標均值相等C每個水平下,試驗次數相等 D每次試驗相互獨立E每個水平下,指標方差相等44利用一次抽樣方案(80,0)對某工序生產的產品進行連續驗收,并記錄了每批產品樣本中出現的不合格品數,利用多批檢驗記錄可以用來( )。A判斷下批產品是否接收 B分析過程不合格品率的波動情況C估計過程平均不合格品率 D分析產品主要質量問題E分析產生產品質量問題

15、的主要原因45使用計數調整型一次正常抽樣方案檢驗4批產品,第一批和第四批不被接收,可 以判斷( )。 A生產過程平均質量可能不滿足要求B下批產品應該使用加嚴檢驗C如果繼續使用正常檢驗,生產方風險增大D應繼續使用正常檢驗方案E生產過程穩定且滿足質量要求46使用計數調整型抽樣方案對連續產品批進行檢驗,當其他檢索要素不變,而僅將 AQL的值由1.0()變為2.5()時,產生的結果是( )。 A樣本量肯定增加了 B質量要求降低了C使用方得到的產品質量下降了 D過程質量得到了改進E使用方風險降低了47分析抽樣方案的OC曲線,發現現有的抽樣方案的使用方風險過大,可以考慮采取的方法是( )。 A增大拒收數

16、B減小接收數 C增大批量 D增大樣本量 E減小樣本量48企業根據用戶提出的質量要求使用計數調整型抽樣檢驗,當使用正常抽樣方案時,如果在生產現場有較多的批不被接收,應考慮采用的措施有( )。A將AQL的取值變大,使更多的批被接收B使用加嚴檢驗,增加保證能力C通過質量改進,提高過程質量D使用二次抽樣方案E增大接收數49對零部件的檢驗使用計數調整型抽樣,AQL值的設計應考慮( )。A由這些零部件組成的整機產品的質量水平B零部件在整機中的作用C零部件的MTTFD零部件的材質E檢驗成本和檢驗時間50在計數調整型抽樣方案中,對產品進行不合格分類后,應( )。A根據不合格分類確定不同的AQL值B確保C類不合

17、格的接收質量限值為最小C根據不合格分類分別確定批量大小D使A類不合格的抽樣方案具有較強的質量保證能力E使C類不合格的極限質量值為最小51企業從某供應商處長期采購一種零件,要求其不合格品率不得超過1。按抽檢方案當供貨批不合格品率為l時,其接收概率為95。在此情形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生產方風險等于5 B規定AOQL=1C規定極限質量為1 D要求接收質量限為5E使用方風險為552在圖上,如果連續5點中,有4點落在中心線同一側的C區以外,。則可能的原因是( )。A變大 B變小C變大D變小E和不變53X-Rs控制圖控制圖相,下述論斷正確的是( )。ARs圖計算簡單 BRs圖計算復雜 C用Rs估

18、計的效率較高 D用Rs估計的效率較低 EX圖比圖反應過程波動更靈敏54p控制圖的n=25,UCL=0.28,CL=0.1 0,LCL=。若n改為100,則( )。 AUCL=0.19 BUCL=0.145CUCL= DLCL=0.0 1ECL=0.00 1。55軸的直徑公差為2.0±0.01 mm,用圖對其直徑進行監控,子組大小為5,下列情況中顯示過程異常的是( )。 A有一根軸直徑大于2.0 1 B有一根軸直徑小于1.99 C有一子組的均值大于上控制限 D有一子組均值小于公差下限 E控制圖上有7個點子連續遞增56下列數據中可以繪制控制圖的是( )。A連續加工過程的巡檢數據B連續加工

19、過程的批驗收記錄C從多個供應商處采購的批驗收記錄D從某個檢驗批中抽取100件產品的檢驗記錄E某個供應商的各類零部件的特性數據57在產品設計和工藝開發階段,通常使用的方法有( )。A應用QFD識別顧客需求,并將其轉化為設計要求B應用FMEA對設計進行故障模式影響分析等,并進行可靠性管理C應用方差分析和試驗設計方法對工藝參數進行優選D利用參數估計和假設檢驗方法對產品批質量進行估計和檢驗E利用控制圖對過程進行監控和分析58均值-標準差控制圖和其他計量控制圖相比,( )。 A均值-標準差圖更適用于抽樣困難,檢驗成本大的場合 B標準差圖更準確地反映過程波動的變化 C當子組大小大于10時不適于使用標準差控

20、制圖 D均值圖分析過程中心的波動較單值圖更靈敏 E均值-極差圖的子組大小應大于均值-標準差圖的子組大小59下列異常現象中可能是由于數據分層不夠造成的是( )。A一點落在A區以外B連續6點遞增或遞減C連續14點相鄰點上下交替D連續8點在中心線兩側,但無一在C區E連續1 5點落在C區內60開展可信性活動的指導思想是( )。 A預防故障 B盡早發現并及時糾正故障 C驗證糾正措施的有效性 D驗證可信性指標 E:修理故障61電子產品環境應力篩選最有效的環境應力是( )。 A正弦振動 B隨機振動C溫度循環 D高溫老化E沖擊振動62在定時截尾的可靠性鑒定試驗中,決定試驗方案的參數有( )。A生產方風險 B使

21、用方風險C產品合格品率 D鑒別比dE產品研制的風險63維修性設計中的簡化設計的基本原則是( )。A盡可能簡化產品功能 B合并產品功能C盡量減少零部件品種 D提高部件的互換通用程度E盡量減少零部件數量64下列關于親和圖的描述正確的是( )。A親和圖是用來描述分布形態的圖形B適合于花費時間不易解決又必須解決的問題C該方法又名KJ法或A型圖解法D經常和頭腦風暴法聯合使用E可定量把握因果關系65網絡圖中的關鍵線路是( )線路。A所有可能的線路中總時間最長的B施工強度最大的C由一系列時差為零的節點連接起來的D資金耗費最多的E需要調整富裕時間的66使用頭腦風暴法時,為了引發和產生創造性思維,需要注意的事項

22、有( )。A與會者都是平等的B不能提出過于荒謬的論點C適當的批評,對統一認識有幫助D與會者可以依次發言E要將大家的觀點都記錄下來67將直方圖與規格限進行比較,目的是( )。A了解產品質量特性隨時間的變化情況B了解過程保證產品質量的能力C估計不合格品率D為制定對策提供信息E了解規格限是否能夠得到滿足68某質量攻關小組連續采集了上個月的數據,繪制直方圖如下圖所示。規格限恰好等于。若對數據同步繪制單值控制圖可能會出現( )。 A連續9點落在中心線同一側B不相鄰的兩個點落在A區以外C1點落在A區以外D連續5點中有4點落在中心線一側E連續8點在中心線兩側,但無一在C區69六西格瑪管理的核心特征是( )。

23、A培養綠帶 B最高顧客滿意度C最低資源成本 D過程控制E零不合格品率70下列表述中,屬于六西格瑪團隊組成要素的有( )。 A使命 B基礎 C培訓 D目標 E角色三、綜合分析題一(共30題,每題2分。由單選和多選組成。錯選,本題不得分;少 選,所選的每個選項得0.5分)(一) 考察溫度對某一化工產品得率的影響,特選5種不同溫度進行試驗,并在同一溫度下各進行3次重復試驗,試驗結果如下:溫度()5060708090得率Yij(皆已減去82)8151422101114146101160和Ti24363996T=114利用上述數據可計算得到:,71進行單因子方差分析時,涉及( )個正態總體。A3 B5C

24、10 D1572因子A的平方和為( )。A303.6 B353.6C1220 D5073誤差平方和的自由度為( )。A14 B1 0C5 D474若取顯著性水平=0.05,查F分布表得臨界值是3.48,則( )。A因子A顯著 B因子A不顯著C誤差方差2的估計為5 D誤差方差2的估計為12.5 (二)某企業生產一種電子元器件,生產線上產品不合格品率約為20,而顧客要求成品供貨合格品率必須在99.9以上。針對這種情況,企業分別對零件和半成品進行全數檢驗,挑選合格品投入下道工序,并在此基礎上對成品采用GBT 2828.1進行出廠檢驗,并對拒收批次進行全數篩選。據此可以分析出:75顧客對成品提出的質量

25、要求是( )。AAQL等于0.1() BLQ等于0.1()CAOQL等于0.1() DAOQ等于0.1()76該企業產品質量現有狀況是( )。A企業過程質量基本滿足顧客要求B零件、半成品過程質量遠遠不能滿足要求C顧客的質量要求過高,不合理D企業靠檢驗滿足出廠質量要求77該企業采用的方式可能產生的結果是( )。A由于零件和半成品質量差,生產效率很低B不合格產品以及大量的檢驗成本給企業造成巨大損失C通過質量檢驗,產品質量得到根本改善D生產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78此時企業必須采用的根本措施是( )。A應用計數調整型抽樣方案進行檢驗B繼續增加檢驗隊伍,保證出廠質量C增加檢驗頻次,加大檢驗力度D提高過程質

26、量,降低不合格品率79采用以上措施后,給企業帶來的收益有( )。A降低質量成本 B降低產品價格C提高產品質量 D提高檢驗人員技能(三)設一個電子產品由1 7個同等復雜且同等重要的部件串聯組成,如果該電子產品的Cp要求達到0.67,則:80要求產品不合格品率p不能大于( )。 A4.6 B2.3 C0.27 D1.3581當對此要求選用抽樣方案時,選用的AQL()為( )。 A4.0 B6.5 C0.4 D0.6582部件的不合格品率要求不高于( )。 A4.6 B2.3 C0.27 D1.3583當對部件的質量要求選用抽樣方案時,選用的AQL()為( )。A0.040 B0.065C0.25

27、D0.0040(四)企業欲用控制圖對某零件的生產過程進行監控,需要進行的工作主要有:84確定控制圖的使用場合和控制對象,須分析( )。A產品的質量特性和重要程度B各工序的加工特點和對關鍵特性的影響程度C工序的質量狀況和加工的規律性D繪制控制圖的人員85選擇控制圖,應考慮( )。A質量特性數據的性質B控制圖保管的方便性C控制圖的檢出力D檢驗的成本和取樣的難易程度86如果選擇使用均值-極差控制圖,那么,子組太小最好為( )。A45 B1 0以上C1 D越多越好 87在抽取子組時應做到( )。A過程穩定性好,子組間間隔可以擴大B過程穩定性差,子組內產品的抽取間隔加大C子組內產品抽取應盡可能在短時間內

28、完成D子組內產品抽取間隔與子組間間隔盡可能相同88在均值圖上應使用( )打點。A每個產品的測量值 B子組均值C子組標準差 D子組極差(五) 某企業質量攻關小組的選題是降低產品表面的疵點個數,進行了以下活動:89為掌握現狀,繪制了分析用的( )控制圖。Ap BXCc D90為找出產生疵點的原因,借助( ),繪制了因果圖。A網絡圖 B對策表CQFD D頭腦風暴法91為從因果圖中眾多的影響因素中找出主要的影響因素,小組可使用的量化分析工 具和方法是( )。APDPC法 B親和圖C控制圖 D試驗設計92為解決疵點問題,小組從技術、經濟等不同角度討論了各種對策,最后決定采取過濾原料,去除雜質,并增加檢查

29、、打磨工序,將產品表面出現的疵點打磨掉,本輪對策包括了( )等類型。A去除原因 B去除現象(結果)C去除因果關系 D弱化因果關系(六) 加工一種軸承,其規格為l0±0.08mm。要求Cpk 1。收集25組數據繪制分析用控制圖,未顯示異常。計算得到: =10.04mm,=0.02mm93下列論述正確的是( )。 A過程處于統計控制狀態和技術控制狀態 B過程處于統計控制狀態,未處于技術控制狀態 C過程未處于統計控制狀態,處于技術控制狀態 D過程未處于統計控制狀態和技術控制狀態94比較經濟的改進措施為( )。 A同時調整, B調整 C調整 D和都無需調整95如果只調整,則調整為( ),即可滿足要求。 A10.00 B10.01 C10.02 D10.0396如果只調整,則調整為( ),即可滿足要求。 A0.010 B0.0133 C0.0150 D0.0167(七)為了使某橡膠閥座的硬度指標y滿足76±3,進行配方調整試驗,著重考察4個因子A,B,C,D及交互作用A×B,每個因子取兩個水平,選用L8(27)正交表。試驗方案設計及根據試驗所得數據的計算結果列于下表。由于要求硬度指標y適中為好,所以表下方T1、T2、S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