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蘇教版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理解教學知識練習_第1頁
四年級蘇教版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理解教學知識練習_第2頁
四年級蘇教版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理解教學知識練習_第3頁
四年級蘇教版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理解教學知識練習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四年級蘇教版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理解教學知識練習班級:_ 姓名:_ 時間:_1. 閱讀平臺:閱讀短文并回答問題。有一位國王 , 性情暴烈 , 冷酷無情 , 對他的子民從來都不會施以溫情和關愛 . 說來也奇怪 , 他的國家所在的地方都覆蓋著厚厚的白雪 , 寒風凜冽 , 冰天凍地 , 從來就沒有出現過姹紫嫣紅的春色和美麗清新的綠意 . 他十分渴望春天光臨他的國家 , 于是他花了很多錢財祭祀拜神 , 請求春天的到來 , 但都沒能如愿 .有一天 , 一位穿著破爛 , 疲憊不堪的少女來到皇宮門前 . 她找到國王 , 懇求他給她一些食物和一個睡覺的地方 , 她實在太餓太累了 . 但冷漠的國王 , 從來都不愿

2、意幫助別人 , 他請求春天的到來也不是為了他的臣民 , 而是為了他自己能更好地到處游山玩水 . 他面無表情地叫衛兵把少女從門前趕走 .可憐的少女冒著肆虐的嚴寒走進了一片森林 , 森林中除了積雪之外 , 就是凜冽的寒風 . 就在少女絕望之時 , 她看見一座小屋 , 她用盡了最后一點力氣敲開了小屋的門 . 門開了 , 一位厚道的守林老人急忙把她扶了進去 , 讓她躺在暖和的火爐邊 , 給她蓋上厚厚的毛皮毯子 , 然后用僅剩下的面粉為少女做了面包還有熱湯 . 然而當老人把面包和熱湯端到少女面前 , 卻發現她已經死去了 . 老人一陣難過 , 為一個年輕美麗的生命 . 他在森林中挖開積雪 , 把少女埋進去

3、 , 并把沒吃的面包 . 熱湯和蓋過的毯子也一起放進去 . 老人想 , 但愿那位姑娘在地底下能得到溫暖和食物 . 第二天早晨 , 奇跡出現了 , 盡管其它地方還是寒冷和冰雪 , 但在少女的墳墓上及周圍 , 卻開放出了各色各樣美麗的鮮花 , 長出了綠意盎然的小草 , 飄揚著溫暖 , 彌漫著清新 .原來 , 那少女便是春天 .春天就這樣無聲無息地握在我們每一個人的手里 , 靜靜地等待我們去把她種植 , 施肥 . 耕耘和護理 , 只要我們善待生活 , 珍惜生命 , 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 那么春天就會永遠屬于我們 , 幸福也期待著我們去收獲 . 無論你付出得多么早 , 或者多么晚 .也許這樣靜靜

4、等待著我們的 , 不僅僅是春天!(1)讀了這個童話你對文中的人物有什么看法 , 用自己的話給他們各寫一句話。國王:_民夫:_   姑娘:_(2)給予是快樂的 , 給予別人自己才能有收獲 , 生活中你有過這樣的體會嗎?想一想 , 并合小伙伴們一起交流_ 2. 課外類文閱讀。曹沖稱象曹沖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時孫權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沖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chng chèn)物以載之,則校(xiào

5、 jiào)可知矣。”太祖悅,即施行焉。選自三國志(注釋)智意:知識和判斷能力。群下:部下,下屬。校:比較。太祖:曹操,即曹沖之父。施行焉:按這個辦法做了。1用“”給文中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2“時孫權曾致巨象”這句話中“致”的意思是(   )A.送給。 B.到來。 C.精密。3文中哪句話贊美了曹沖雖年幼卻聰明過人?用“”畫出相關語句。4曹沖想出來的稱象的好辦法是什么?請你將其描述出來。_5你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稱象呢?_3. 閱讀與欣賞。望梅止渴魏式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注釋

6、本文節選自世說新語·假誦。魏武:即曹操。行役:帶有任務而出外跋涉,這里指帶部隊行軍。汲道:取水的途徑。饒:多,豐富。出水:流出唾液。1解釋加點的字。失汲道:_ 軍皆渴:_2用自己的話寫出下面句子的含義。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_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_3你覺得曹操想出的辦法好嗎?好在哪里?_4與“望梅止渴”意思相近的成語是(   )A.畫蛇添足 B.畫餅充饑 C.望眼欲穿 D.葉公好龍4. 課文理解。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

7、,信然。1文中下劃線的句子中,“人問之”的“之”指的是_,“取之”的“之”指的是_。2你認為王戎是一個怎樣的孩子?_3你認為王戎的什么品質值得你學習?_5. 閱讀小古文,回答問題。啖蔗顧長康啖甘蔗,先食尾。人問所以,云:“漸至佳境。”1解釋下列字詞。(1)啖(_)   (2)尾(_)(3)云(_)   (4)漸至佳境(_)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顧長康啖甘蔗,先食尾。_(2)人問所以。_6. 讀王戎不取道旁李片段戎不動,回答問題。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給下列句中的“之”字選擇正確的解釋。(1)人問之(

8、_) (2)取之,信然(_)A代王戎 B代諸兒 C代李子2王戎不動是因為_。從“_”可知王戎說的是正確的。(用文中原句回答)3王戎能作出正確判斷的依據是(   )A.李子樹長在路邊,環境很不好,不利于李子的生長,導致李子的味道是苦的。B.李子樹長在路邊,經常有人經過。如果李子是甜的,那么樹上的李子早就被人摘完了。現在還有這么多的李子,說明李子肯定是苦的。4你覺得王戎是一個怎樣的孩子?_5從這個故事中我們明白了(   )A.路邊的李子都是苦的。B.和小伙伴們出去玩耍,要懂得禮貌,不論樹上的果子多么多,都不能隨意摘。C.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要仔細觀察,善于思考,根據有

9、關現象進行推理判斷。7. 小古文閱讀。俗說天地開辟,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于泥中,舉以為人。(注釋)摶(tuán):把東西捏成團。劇務:工作繁忙。引:牽,拉。1這個故事的名字是(   )A.女媧造人 B.女媧補天2當讀到“天地開辟”一詞時,我們想到的神話人物是_。3“力不暇供”的意思是沒有多余的力量來供應需求,在文中具體指的是_。4故事中的哪個情節讓你感受到了想象的神奇?(用文中的原句回答)_8. 課外閱讀。 刻舟求劍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

10、求劍若此,不亦惑乎?”1下面句子停頓不正確的是( )A.其劍/自舟中/墜于水B.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C.何不/試之以足D.私擬作/群鶴舞空2下列劃線的字用法不同的一組是( )A.楚人有涉江者/鄭人有欲買履者B.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昂首觀之C.又留蚊于素帳中/于土墻凹凸處D.遽契其舟/常蹲其身3解釋劃線的詞語。 楚人有涉江者_ 遽契其舟_4翻譯下面的句子。 是吾劍之所從墜。_求劍若此,不亦惑乎?_5寓言故事一般表達了作者對某種人和事的認識,這則寓言故事對你有何啟示?_9. 閱讀理解。囊螢夜讀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11、。1解釋下列字詞。(1)恭_ (2)囊_(3)博學_ (4)練_2解釋下列多義詞。(1)囊螢夜讀 _則練囊盛數十螢火 _(2)以照書  _以夜繼日你 _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_4回答下列問題。(1)我們應該向車胤學習什么?_(2)你還知道哪些苦讀的故事?舉23個例子,用一句話來概括其中蘊含的道理。_10. 閱讀短文,完成練習。陳太丘與友期行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12、與友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父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注釋)(1)元方:即陳紀,字元方,陳寔的長子。(2)陳太丘:陳寔(shí),字仲弓,東漢潁川許(現在河南許昌)人,做過太丘縣令。太丘:古地名。(3)期行:相約同行(4)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離開。舍:舍棄,拋棄。(5)尊君在不(fu):你父親在嗎?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不,通“否”,句末語氣詞,表詢問。(6)相委而去:丟下我走了。1陳太丘與朋友約定_(時間)同行。因為_ ,元方斥“友人”無信,因為_,元方斥“友人”無禮。在與元方的交談中,友人的

13、心情經歷了從_到_的轉變。2陳太丘與友期行和王戎不取道旁李都出自南朝劉義慶組織編寫的_。(書名)3解釋下面加點的字。(1)門外戲_ (2)日中不至_4如果你是文中“友人”的朋友,聽說了這件事,你對他有何建議?_11. 閱讀文章,回答問題。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1這段文字講述的是_的故事,本文選自_。文中的夸父是一個 _ 的人。2你還讀過哪些神話故事?寫出兩個。_12. 閱讀理解。精衛填海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

14、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山海經·北山經)注釋文首:花腦袋。 喙:鳥嘴。 自:自己稱呼自己。 堙:填塞。1解釋下列詞語狀:_赤:_溺:_為:_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的大意。_3這個故事,與“夸父逐日”一樣,具有濃重的悲劇色彩,但兩個故事中人物的共同精神是什么?_4你如何理解人死化鳥填海的做法?_5“精衛”在傳說中,還有很多別名,請你猜猜這些別名的各自含義是什么?誓鳥:_冤禽:_志鳥:_13. 閱讀理解。鐵杵成針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

15、其意,還卒業。1給文中畫橫線詞選擇正確的解釋。世傳(_)   世代相傳。 世上傳說。卒業(_)   完成學業。 誦讀完畢。2聯系上下文,解釋下列詞各指代什么。(1)問之,曰:“欲作針。”“之”在文中指_。(2)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其”在文中指_。3老媼是怎樣回答李白的?把文中相應的句子畫上“”。4讀了這則故事,你有什么啟示?請寫在下面。_。14. 文言文閱讀。師曠論學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暮,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