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脈綜合征住院患者血糖管理現狀分析_第1頁
急性冠脈綜合征住院患者血糖管理現狀分析_第2頁
急性冠脈綜合征住院患者血糖管理現狀分析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急性冠脈綜合征住院患者血糖管理現狀分析         11-03-14 10:00:00     編輯:studa20                 作者:彥志文,鄭紅英,李淑梅,王靖,王珊珊,姚琳芳【摘要】  目的揭示目前急性冠脈綜合征(ACS)住院患者血糖管理現狀,探索優化ACS住院患者血糖

2、管理的策略。方法 回顧性調查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住的1310例ACS患者的一般資料、UA、Cr、TG、TC、HDL-c、LDL-c, 入院首次血糖檢測、空腹血糖檢測、空腹血糖5.6 mmol·L1的患者OGTT檢測、餐后2h血糖檢測、住院期間血糖的最高值、HbA1c測定、有無低血糖的發生及原因。結果 1310例ACS患者血糖正常組(A)731例(55.8%)、糖耐量受損(IGT)組(B)106例(8.09%)、DM組(C)382例(29.16%),應激性血糖升高未確診DM組(D)91例(6.95%)。C組與A組比較,性別構成不同(P0.01),患者的平均年齡較大(P

3、0.05),患者有高血壓病史較多(P0.01),肌酐、甘油三酯平均值較高(P0.01)。首次血糖檢測率68.47%。空腹血糖檢測率100%,空腹血糖大于5.6 mmol·L1的患者263例,OGTT檢測率為57.67%。餐后2h血糖檢測率49.38%。HbA1c檢測率0.52%。低血糖的發生率1.30%。IGT組患者餐后2h血糖平均值(9.5±1.4)mmol·L1,住院期間血糖最高值(7.5±3.7)mmol·L1。DM組患者餐后2h血糖平均值(12.2±3.3)mmol·L1,住院期間血糖最高值(14.2±4.

4、3)mmol·L1。結論 ACS住院患者OGTT檢測率低,應對心內科無DM的患者常規行OGTT檢查,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糖管理勢在必行。 【關鍵詞】  急性冠脈綜合征 ;血糖管理;空腹血糖2型糖尿病(DM)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1998年芬蘭前瞻性研究1結果的發表,人們才認識到“糖尿病是冠心病等危癥”的概念。2004年公布的歐洲心臟調查2結果顯示,71%的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糖。2006年的中國心臟調查3結果顯示,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分別占心血管患者總數的53%和24%,因此本文總結急性冠脈綜合征(ACS)住院患者血糖現狀,探索優化ACS患者血糖管理策略。1對象和方法1.1對象選

5、擇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ACS患者1310例,其中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4例,非ST段抬高但肌鈣蛋白I陽性的高危ACS患者42例,低危ACS即肌鈣蛋白I陰性的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864例。參照第7版內科學ACS的診斷標準4和WHO1999年DM診斷標準。高血糖診斷標準為空腹血糖(葡萄糖氧化酶法)7.mmol·L1。根據過去病史及入院次晨空腹血糖水平分為四組:血糖正常組(A)731例(55.8%);糖耐量受損(IGT)組(B)106例(8.09%);DM組(C)382例(29.16%);其中新診斷DM103例(7.86%),糖尿病患者的病程為1個月23年;應激

6、性血糖升高未確診DM組(D)91例(6.95%)。1.2方法按照統一的調查表,回顧調查1310例患者的一般資料、DM病史及類型、新診斷DM、入院首次血糖檢測、空腹血糖檢測、空腹血糖5.6 mmol·L1的患者OGTT檢測、餐后2h血糖檢測、住院期間血糖的最高值、HbA1c測定、有無低血糖的發生及原因。生化指標檢測:血尿酸、肌酐、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住院期間降糖方案的選擇、既往用藥、DM病程。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5.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平均值和標準差(±s)表示,組間

7、比較計量資料采用方差分析或秩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2檢驗。2結果2.1四組患者一般臨床特征比較見表。表1四組患者一般情況及相關指標的調查結果(±s) 臨床指標組(=731)組(n=106)組(n=382)組(n=91)與A組比較,B組與C組的HDL-C 平均濃度較低(P0.05); C組與A組比較,性別構成不同(P0.01),患者的平均年齡較大(P0.05),患者有高血壓病史較多(P0.01),肌酐、甘油三酯平均值較高(P0.01)。B、C、D組與A組比較腦血管病史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2血糖管理現狀1310例ACS患者首次血糖檢測率68.47%。空腹血糖檢測率100%

8、,空腹血糖大于5.6 mmol·L1的患者263例,OGTT檢測率為57.67%。餐后2h血糖檢測率49.38%。HbA1c檢測率0.52%。低血糖的發生率1.30%。IGT組患者餐后2h血糖平均值(9.5±1.4)mmol·L1,住院期間血糖最高值(7.5±3.7)mmol·L1。DM組患者餐后2h血糖平均值(12.2±3.3)mmol·L1,住院期間血糖最高值(14.2±4.3)mmol·L1。住院期間降糖方案的選擇:接受胰島素治療的患者182例(47.64%),其中普通胰島素治療77例(20.15%

9、),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島素R治療的患者28例(7.32%),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島素30R治療的患者46例(12.04%),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島素50R治療的患者31例(8.11%)。接受胰島素和口服藥物治療的患者29例(7.59%)。口服二甲雙胍治療19例(4.92%),-糖苷酶抑制劑治療32例(8.37%),噻唑烷二酮類治療3例(0.78%),格列奈類3例(0.78%),磺脲類1例(0.26%),口服2種以上藥物27例(7.06%),口服中藥2例(0.52%)。既往用藥:接受胰島素治療的患者99例(35.48%),其中普通胰島素治療的患者7例(2.5%),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島素R治療的患者1

10、4例(5.01%),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島素30R治療的患者48例(17.2%),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島素50R治療的患者30例(10.75%),接受胰島素和口服藥物治療的患者6例(2.15%)。口服二甲雙胍治療的患者21例(7.52%),-糖苷酶抑制劑治療的患者7例(2.5%),格列奈類4例(1.43%),磺脲類7例(2.5%),口服2種以上藥物37例(13.2%),口服中藥20例(7.16%)。3討論流行病學研究已證實DM是心腦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險因素,無心肌梗死的DM患者臨床預后與有心肌梗死無DM病史的患者一樣,因此美國ATP首次將DM列為冠心病等危癥5。歐洲心臟調查2和中國心臟調查3結果表明,既往無DM的冠心病人群2/3以上的患有糖代謝異常。本次調查結果顯示,DM患者為29.16%,IGT患者8.09%,空腹血糖正常者55.8%,應激性血糖升高沒有確診DM的患者6.95%,調查結果低于歐洲心臟調查2和中國心臟調查3,空腹血糖大于5.6 mmol·L1的患者263例,OGTT檢測率為57.67%。因此我們認為調查結果低的原因為對ACS住院患者OGTT檢查率低,造成糖代謝異常患者的漏診。而中國心臟調查3結果顯示中國冠心病患者人群糖代謝異常以餐后血糖增高為主,因此單純檢測空腹血糖將漏診87.4%IGT患者和80.5%的DM患者3。國內已有學者6對心內科無冠心病的患者進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