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導學案(5)_第1頁
高一歷史導學案(5)_第2頁
高一歷史導學案(5)_第3頁
高一歷史導學案(5)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河高2015年秋高一歷史專題二導學案(05)執筆: 審核: 授課人: 授課時間:課型:綜合課 課時: 3 班級: 姓名: 組別:課題 第一課 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學習目標】 列舉1840年至1900年間西方列強的侵華史實。【重難點預測】1.梳理列強侵華史實,概括列強侵華的危害。2深入思考列強侵華、形成近代中國民族危機的根本原因。【學法指導】1. 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本,完成預習案,記熟基礎知識,用紅筆做好疑難標記。2.在課堂上聯系課本知識和學過的知識,小組合作、討論完成合作探究內容,準備展示、點評。3.及時整理展示、點評結果,當堂鞏固練習,改正完善并落實好學案所有內容。多復習、多記憶、多思考。【

2、預習案】-我主動,我學習,基礎知識一定行!一、國門洞開1背景(1)19世紀上半期,西方 迅猛發展,急需開辟更大的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2)當時的中國正值 末期,國力漸衰,內部危機嚴重。2侵略過程(1)鴉片戰爭:時間:18401842年。侵略國:英國。結果:清政府戰敗,被迫與英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其主要內容有:割 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 五處為通商口岸;協定關稅。后果:法、美等國趁機又在中國取得了 、片面最惠國待遇、居住及租地權、軍艦“巡查貿易”權、傳教士傳教權等特權。影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甲午中日戰爭:爆發:189

3、4年,日本挑起了中日甲午戰爭。結果:1895年,日本強迫清政府簽訂了 ,主要內容有:割遼東半島、 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開放 、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開設工廠。影響:1、甲午戰爭后,列強爭先恐后對中國進行政治貸款和經濟投資,在中國設廠開礦、修建鐵路。2、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3)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1900年,英、德、法、俄、美、 、意、奧八國組成聯軍,發動侵華戰爭。結果:1901年,強迫清政府簽訂了 ,主要內容有:向侵華各國賠款白銀4.5億兩;劃定北京 為“使館界”;嚴禁中國人民參加 活動;拆除天津大沽至北京的

4、防御炮臺。影響:1、清政府 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2、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3危害(1)列強的侵略,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災難:列強無視中國人民的 ,他們的燒殺搶掠使數以百萬計的無辜百姓流離失所。列強瘋狂掠奪中國人民的財產和國家財富,毀壞 。(2)列強的侵華戰爭嚴重踐踏了中國的國家主權,使中國逐步淪為受外國支配的 國家。政治上,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破壞了中國主權、領海和司法等方面的主權完整。經濟上,瘋狂向中國侵銷商品、掠奪原料,同時通過政治貸款、勒索賠款、在中國設廠筑路等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二、瓜分狂潮與民族危機1背景: 的簽訂,刺激和加劇了列強對中國的爭奪,列強由此掀起了瓜分中

5、國的狂潮。2概況(1)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開端:三國 ,俄國據此取得了其軍艦在膠州灣“過冬”的特權。1897年11月,德國派軍占領膠州灣。1897年12月,俄國占領旅順口和大連灣。法、英、日等國紛紛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2)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背景:列強在華爭奪“勢力范圍”時,美國正忙于美西戰爭,無暇顧及中國;戰后,美國為滿足工商界進入整個中國市場的需要,提出了“ ”政策。內容:承認列強在華“ ”中的既得權益,同時要求列強開放其“勢力范圍”,以便美國能夠“ ”。實質:是為了緩和列強間的爭奪和消弭中國人民的反抗,由列強在中國建立“國際共管體系”。影響:形成了列強共

6、同宰割中國的局面。【探究案】-我自信,我參與,展示、點評我最行!探究一:為什么說鴉片戰爭后中國已逐步淪為受外國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探究二:“門戶開放”政策對中美兩國各產生了什么影響?探究三:觀察下列漫畫(1)列強瓜分中國是由哪次侵華戰爭引起的?其開端是什么?(2)列強掀起瓜分狂潮給中國帶來了什么影響?【練習案】-我積極,我鞏固,知識應用展風采!1、某史學家說:“對于西方的挑戰,中國的反應之所以遲鈍,是由于中國社會在19世紀中葉面臨很不平常的歷史環境。內部事務萬分火急,至于對西方則可以暫緩一步。”這里所講的“西方的挑戰”最主要是指:A走私鴉片,毒害國人 B發動戰爭,瓜分中國C資本輸出,壟斷

7、經濟 D提出“修約”,擴大市場2、從文明史角度看,鴉片戰爭是西方先進工業文明對中國落后農業文明的一次沖擊。下列選項中不能夠佐證這一觀點的是:A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地位,逐漸淪為半殖民地社會B中國封建經濟日益解體,新的經濟因素產生并發展C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國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變遷的主要特征D西學傳入,先進中國人學習西方逐步深入,舊制度、舊觀念受沖擊3、“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南京條約下列內容中,哪項最能說明這一點: A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B 協定關稅C開放上海等五處通商口岸 D賠款2100萬銀元4、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和馬關條約的簽訂,代表了帝國主義列強的普遍要求。這里的“要求”是指:A實施“以華治華”策略 B滿足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需要C阻止英國勢力獨霸中國 D展開對中國長江流域的爭奪5、關于“門戶開放”的含義是: A清政府向西方國家“開放門戶” B清政府與各國之間相互“開放門戶”C西方國家在華勢力范圍向美國“開放門戶”D列強在華勢力范圍相互“開放門戶”6辛丑條約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