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教學設計寧夏吳忠市利通二小李娜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聲物體和不發聲物體的狀態,并對這一現象進行積極思考,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1、通過創設情景質疑-猜想假設-觀察實驗-合作交流等方式,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過程之中的各個環節,培養學生掌握觀察現象-提出問題-推測結果-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等思維方法。2、在動手實驗過程中,通過用看、模、畫、說等方法進行探究。情感態度價值觀學會與他人交流與傾聽,體會探究聲音的樂趣。二、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觀察、實驗、比較、討論、交流等活動,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三、教學模式選擇為了能夠順利完成整個探究活動,我根據
2、課程標準的要求,把它分為四個部分: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二、提出假設,實驗探究;三、鞏固提高,拓展延伸;四、驗證猜測,總結評價。課堂上讓學生通過運用看、摸、畫、說多種方法觀察發聲物體的特點,并對發生物體與不發聲物體進行觀察比較,就觀察到的現象進行積極思考。在這節課教學中,我先“扶”后“放”,始終貫穿小組合作實驗、觀察、對比、討論、交流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采用引出問題提出假設實驗探究得出結論的科學研究方法,努力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四、媒體的使用1、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提供創設問題的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思維。2、利用課件出示本節課實驗記錄表及探究結論,突出重點。3、利用展示
3、平臺展示各小組的實驗記錄表,便于學生相互交流,形成正確的認識,得出科學的結論。五、教學準備隊鼓、黃豆、橡皮筋、尺子、音叉、橡膠小槌、銅鑼、水槽、乒乓球、口琴、豎笛、錄音機、實驗記錄表。六、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談話:自然界中有許多美妙的聲音,你聽播放多媒體課件)小鳥歡快鳴叫、鬧鐘振鈴、浪濤拍岸、心跳聲像這樣的聲音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那么,你知道聲音是怎么產生的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學生同時思考,猜猜聲音是怎樣產生的。2、猜測聲音產生的原因,作出假設(1)提問:誰來大膽的猜一猜究竟聲音是怎么產生的,你為什么會這么認為?板書
4、:摩擦、撞擊、彈撥、敲打、樂器發聲、語言說話) (2)談話:以上都是同學們的看法,是一種猜測。要知道,世界上許多偉大的發現都原于猜測。要想知道聲音究竟是不是因為摩擦、撞擊、彈撥、敲打、樂器發聲、語言說話等原因產生的,就要通過我們今天的觀察與實驗才能知道。(二)探究活動1、介紹實驗材料(1)談話:請同學們看看你的實驗桌,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些實驗物品。仔細看看都有些什么?你能想辦法讓它們發出聲音嗎?(2)由學生介紹實驗材料隊鼓、尺子、橡皮筋、并演示讓它們發出聲音。教師隨機指導。(3)重點介紹并演示實驗儀器:音叉這是一種用鋼制成的U形的實驗儀器,用橡膠小槌輕輕敲擊它就會發出聲音。注意:在使用音叉的時
5、候,手要握住音叉柄,用小槌敲擊音叉的上端。2、講解研究方法并出示實驗記錄表(1)談話并提問:要想知道這些物品為什么都可以發出聲音,我們就要觀察研究這些物品發出聲音時的共同特點。那么,你知道哪些研究的方法呢?(板書:方法) 學生回答:聞、看、摸、聽、說、嘗、畫)同學們很愛動腦筋,提出了這么多好的研究方法,那么請大家看看屏幕,今天這節課,我們要用到哪些研究方法。(2)(課件打出)實驗記錄表(3)介紹演示音叉的使用方法按看、摸、畫、說四個方面進行研究下面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來做關于音叉的實驗(板書:音叉)首先進入第一個環節:“看”。 (板書:看)我們用橡膠小槌敲擊音叉,讓音叉發出聲音,然后將音叉迅速輕
6、輕靠近水面,或者靠近靜止不動的乒乓球,仔細看看有什么現象發生?(學生回答,教師同時板書:水花四濺、有波紋、有水泡、乒乓球彈開)第二種研究方法是“摸”。(板書:摸)我們讓音叉發出聲音后,用手摸摸或將音叉輕輕貼到臉上,有什么感覺?(學生回答,教師同時板書:麻、癢) 接下來是“畫”(板書:畫),畫什么呢?就把你看到的,摸到的用你喜歡的符號畫下來。(學生在黑板上畫一畫)最后是“說”(板書:說),說說音叉在不發出聲音時的狀態和發出聲音時的狀態。(學生回答,教師同時板書:音叉在不發出聲音時是平靜的、靜止的、不動的音叉發出聲音時的狀態是顫動的、動態、振動) (4)小結:剛才我們用哪些研究方法一起做了關于音叉
7、的實驗?(學生回答:看、摸、畫、說) 下面我們就要用這些研究方法去研究隊鼓、尺子、橡皮筋不發出聲音時的狀態和發出聲音時的狀態。3、學生分組實驗 (1)提出實驗要求(課件打出)指名學生朗讀實驗要求(2)學生操作實驗,教師巡視,指導(3)小組匯報實驗發現。用實物投影儀向全班展示實驗記錄表重點說說實驗物品在發出聲音時和不發出聲音時的狀態(4)得出結論,總結方法學生得出結論:所有的物體在不發出聲音時處于靜止的狀態,在發出聲音時處于振動(或顫動、擺動、晃動、搖動)的狀態。所以,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或顫動、擺動、晃動、搖動)產生的。(課件打出)教師適時引導:通過實驗研究,同學們發現物體發出聲音時的狀態有
8、的顫動、有的擺動、有的晃動你們觀察得很仔細,說得也很正確,那么我們能不能用一個更加科學、更加準確的詞語來代替這些詞語呢?那就是振動。總結方法:剛才同學們通過實驗發現了物體在不發出聲音時處于靜止的狀態,在發出聲音時處于振動的狀態,大家之所以有這樣的發現,可以找到聲音產生的原因,是因為我們運用了看、摸、畫、說的科學的研究方法。(三)鞏固提高,拓展延伸1、怎樣讓正在發出聲音的鑼立刻停止發聲,學生演示并說明理由。2、找尋人體發聲部位(1)集體說話:我愛科學。邊說邊用手摸一摸自己身體哪個部位在振動。(2)談話:對,在我們的喉嚨處有個發聲器官叫聲帶,當聲帶振動時,我們就可以發出聲音了。所以同學們在平時的學
9、習生活中不能大喊大叫,要注意保護自己的聲帶。3、游戲:“能摸到的聲音”。(指定一名學生,先摸摸不發聲的手機,并說說是什么狀態。再用耳機捂住學生的耳朵,用布條蒙住眼睛,播放手機鈴聲,讓學生觸摸,談觸摸后的感覺。)4、演示“看的見的聲音”。(播放錄音機、用粘有碎鏡片的及時貼對著陽光,感受光斑的跳躍,談談觀察后的現象。并給這個游戲起個合適的名字)(四)總結評價1、師生小結 在剛剛上課時,同學們猜測聲音產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摩擦、撞擊、樂器、說話等現象,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聲音原來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2、評價在這節課上,老師發現我們班許多同學都能像科學家那樣去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積極動手操做實驗
10、。那么你認為你們小組中誰的表現最好?為什么?你覺得自己在這節課上的表現怎么樣?哪個方面表現的好(或不好)?這節課上,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探究聲音產生的問題,那么大家認為老師的表現怎么樣?還有很多同學也很想評價自己或者評價你的小伙伴。可是,由于時間的關系,老師不能請每位同學都發言。那么,老師為每位同學都準備了一張成長卡,下課后你們可以繼續評價自己或同伴,然后將這張成長卡裝進你的成長記錄袋中。下節課,我們將繼續研究 “聲音是怎樣傳播的”問題。請各小組的同學整理好實驗臺,將所有的實驗物品包括抹布放回原位,準備下課。教材版本:教育科學出版社科學四年級上冊。教材分析:本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
11、:使物體發出聲音。這部分的教學活動是從“使物體發出聲音”開始的,學生在前節課感受各種聲音的基礎上,想辦法讓本來沒有發出聲音的物體發出聲音,教學中要力圖體現與前面教材之間的聯系。教材提示可以用敲擊鑼、鼓,使它們發出聲音,可以撥動鋼尺或橡皮筋使它們發出聲音。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邊引導學生想辦法發出聲音,思考這些物體在我們沒有敲擊或撥動時候它們沒有發出聲音,而當我們敲擊或撥動它們之后,才會發出聲音,這其中有什么規律和道理。第二部分:觀察發聲的物體。我們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一組組發聲和不發聲的物體,找到發聲物體有什么共同點。教材先安排讓學生對比觀察發聲的鑼鼓和不發聲的鑼鼓有什么不同之處。我們可以在鼓
12、面上放幾粒豆子或粉筆頭,這樣學生就可以明顯觀察到發聲的鼓面在振動,沒有發聲的鼓面沒有振動。教材還安排了學生對比觀察發聲的尺子和不發聲的尺子有什么不同之處,發聲的橡筋和不發聲的橡筋有什么不同之處。通過觀察比較,指導學生發現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沒有發聲的物體沒有振動。最后可以讓學生試試使物體停止振動,它們還能夠發聲嗎?敲擊鼓面快速捂住鼓面等。第三部分:觀察音叉的振動。本部分是在學生已經察覺到物體的發聲與物體的振動有關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音叉的振動。先是觀察大小不同的音叉的振動,找出它們發聲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再是比較不同力度擊打音叉的實驗。然后引導到將音叉放入水中,通過水的波紋觀察音叉振動。再去
13、感受人的聲帶振動。教學目標:1、使學生體會到各種自然現象都是有規律的,對聲音的現象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在探究的過程中學會記錄、學會與同伴合作。體驗科學探究中證據、邏輯推理及運用想象的重要性。2、能應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出解釋,能反思自己的探究過程,發展他們的實驗能力。3、通過本課的教學,需要學生理解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教學重點:理解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教學難點:各種聲音之間都是有共同的規律。教學準備:橡筋、鋼尺、小隊鼓、音叉、水、錄音機、錄音帶和投影儀。教學過程:一、導入:教師:上一節課我們感受了各種各樣的聲音。今天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幾種動物的聲音讓大家來聽一聽,聽的時候請你想
14、一想,你想到了哪些問題?教師課件演示蟬和蚊子的聲音,請學生判斷哪種聲音是蟬發出的、哪種聲音是蚊子發出的,提問:你想研究哪些問題?經過引導,確定要研究的問題: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課件出示要研究的問題)小結:看來大家對聲音這種現象的研究興趣很濃,這節課咱們一起來研究“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板書課題)二、學習新課:1、使物體發出聲音分組實驗一:談話:研究聲音,必須讓物體發聲,我們用什么方法使鑼、鼓發出聲音?學生討論有哪些方法可以讓鑼鼓發出聲音。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實驗。分析:哪些情況下能夠發出聲音?敲擊、拍打等。 哪些情況不能發出聲音?按、壓等。討論:用力按壓鑼、鼓,鑼、鼓并不發出聲音,這
15、是為什么呢?分組實驗二:談話:我們用什么方法使鋼尺發出聲音?學生討論有哪些方法可以讓鋼尺發出聲音。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實驗。分析:哪些情況下能夠發出聲音?撥動、拍打等。 哪些情況不能發出聲音?用力彎曲等。討論:用力彎曲鋼尺并不發出聲音,這是為什么呢?分組實驗三:談話:我們用什么方法使橡筋發出聲音?學生討論有哪些方法可以讓橡筋發出聲音。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實驗。分析:哪些情況下能夠發出聲音?輕輕撥動等。 哪些情況不能發出聲音?用力拉等。討論:用力拉橡筋并不發出聲音,這是為什么呢?和全班同學一起分享對這個問題的認識。2、觀察發聲的物體。請學生對比觀察:(1)、觀察發聲的鑼鼓有什
16、么特點?比較發聲的鑼鼓和不發聲的鑼鼓有什么不同?(可以提示將粉筆或泡沫等放在鼓上敲擊)將發現記錄下來: 發聲的鑼、鼓 不發聲的鑼、鼓特點 與同學分享自己的發現。(2)、觀察發聲的尺子。 觀察發聲的尺子有什么特點?比較發聲的尺子和不發聲的尺子有什么不同?將發現記錄下來: 發聲的鋼尺 不發聲的鋼尺特點 與同學分享自己的發現。(3)、觀察發聲的橡筋。 觀察發聲的橡筋有什么特點?比較發聲的橡筋和不發聲的橡筋有什么不同?將發現記錄下來: 發聲的橡筋 不發聲的橡筋特點 與同學分享自己的發現。(4)學生討論感知這些物體發聲時都在發聲振動。(5)、反推法驗證:我們觀察到這些物體發聲時都在振動,如果當他們發聲時
17、,我們馬上讓它們停止振動,它們還能夠發出聲音嗎?小組實驗:想辦法讓鑼、鼓、尺子、橡筋等發聲后,馬上停止振動,觀察它們是否還能夠發出聲音?討論:從中你們有哪些發現?3、觀察音叉的振動。(沒有條件的可以采用演示實驗)(1)、比較不同大小的音叉,振動的時候是怎么樣子的。相同的地方:可以讓每個學生摸摸,都有手都有發麻的感覺。不同的地方:聲音有高低。(2)、同一個音叉分別用輕而短促的力和用較大的力擊打,觀察音叉的振動。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3)將音叉擊打后快速放入水中,請學生觀察現象。(可以在投影上演示)觀察音叉是怎樣把振動傳入水面的。(4)請學生用手輕輕地放在喉嚨處,感覺自己講話時聲帶的振動。從而
18、重復證明了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三、拓展延伸:1、聽聽鋼琴、風琴、吉他的聲音,觀察它們什么地方在振動?(課件)2、為什么蟬、蜜蜂、蚊子會發出聲音?(解決前面的問題)3、課件出示人的耳朵的構造。(將知識進行提升)人為什么會聽到聲音?分析人能聽到聲音的原因,是由于鼓膜的振動。4、討論共享: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四、課后作業分析錄音機等為什么會發出聲音。收集各種聲音傳播的資料。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教學設計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06-24 14:27:19 字號 大 中 小 查看( 2370 ) / 評論( 0 ) / 評分( 0 / 0 )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聲物體
19、和不發聲物體的狀態,并對這一現象進行積極思考,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1、通過創設情景質疑-猜想假設-觀察實驗-合作交流等方式,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過程之中的各個環節,培養學生掌握觀察現象-提出問題-推測結果-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等思維方法。2、在動手實驗過程中,通過用看、摸、畫、說等方法進行探究。情感態度價值觀:學會與他人交流與傾聽,體會探究聲音的樂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 通過觀察、實驗、比較、討論、交流等活動,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三、教學準備:隊鼓、黃豆、橡皮筋、尺子、音叉、橡膠小槌、水槽、口琴、豎笛、實驗記錄表。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20、談話:現在是什么時間?你們沒有時鐘是怎么知道該上課的呢?像這樣的聲音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誰能說說生活中你聽到過哪些聲音?總結:小鳥歡快鳴叫、鬧鐘振鈴、浪濤拍岸、心跳聲那么,有關聲音,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同學們想了解的東西很多,那么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聲音是怎樣產生的這個問題。板書課題:學生同時思考,猜猜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2、猜測聲音產生的原因,作出假設 (1)提問:誰來大膽的猜一猜究竟聲音是怎么產生的,你為什么會這么認為? (板書:摩擦、撞擊、彈撥、敲打、樂器發聲、語言說話) (2)談話:以上都是同學們的看法,是一種猜測。要知道,世界上許多偉大的發現都原于猜測。要想知道聲音究竟是不是
21、因為摩擦、撞擊、彈撥、敲打、樂器發聲、語言說話等原因產生的,就要通過我們今天的觀察與實驗才能知道。 (二)探究活動 1、介紹實驗材料 (1)談話:請同學們拿出你們所準備的尺子和橡皮筋,你能想辦法讓它們發出聲音嗎? (2)由學生介紹實驗材料尺子、橡皮筋、并演示讓它們發出聲音。教師隨機指導,學生說一說是怎樣讓它們發聲的剛剛同學們是用敲打,彈撥等方法讓尺子和橡皮筋發出聲音的,那么為什么拉長皮筋和彎曲尺子不能使它們發出聲音呢?2、下面請同學們取出實驗記錄單,根據記錄單要填寫的內容再次進行實驗分組實驗,填寫記錄單。匯報,請兩到三個小組匯報由此引出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 3、重點介紹并演示實驗儀器:音叉這是
22、一種用鋼制成的U形的實驗儀器,用橡膠小槌輕輕敲擊它就會發出聲音。注意:在使用音叉的時候,手要握住音叉柄,用小槌敲擊音叉的上端。 下面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來做關于音叉的實驗(板書:音叉) 我們用橡膠小槌敲擊音叉,讓音叉發出聲音,大家觀察振動了嗎?沒有?剛剛我們知道物體發聲的時候都在振動啊,為什么音叉我們卻看不到振動呢?如何來證明呢?學生討論,匯報,教師可適當引導。演示實驗,把發聲的音叉放在水里,學生觀察水面的變化生答現象。 誰能說說音叉在不發出聲音時的狀態和發出聲音時的狀態。(學生回答,教師同時板書:音叉在不發出聲音時是平靜的、靜止的、不動的音叉發出聲音時的狀態是顫動的、動態、振動)、得出結論學生
23、得出結論:所有的物體在不發出聲音時處于靜止的狀態,在發出聲音時處于振動(或顫動、擺動、晃動、搖動)的狀態。所以,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或顫動、擺動、晃動、搖動)產生的。 教師適時引導:通過實驗研究,同學們發現物體發出聲音時的狀態有的顫動、有的擺動、有的晃動你們觀察得很仔細,說得也很正確,那么我們能不能用一個更加科學、更加準確的詞語來代替這些詞語呢?那就是振動。 (三)鞏固提高,拓展延伸1、找尋人體發聲部位 (1)集體說話:面對聽課老師大聲說一聲:老師好,同時邊說邊用手摸一摸自己身體哪個部位在振動。 (2)談話:對,在我們的喉嚨處有個發聲器官叫聲帶,當聲帶振動時,我們就可以發出聲音了。所以同學們
24、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不能大喊大叫,要注意保護自己的聲帶。 (四)總結評價 1、師生小結 在剛剛上課時,同學們猜測聲音產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摩擦、撞擊、樂器、說話等現象,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聲音原來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2、評價 在這節課上,老師發現我們班許多同學都能像科學家那樣去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積極動手操做實驗。 那么你認為你們小組中誰的表現最好?為什么?你覺得自己在這節課上的表現怎么樣?哪個方面表現的好(或不好)? 下節課,我們將繼續研究 “聲音是怎樣傳播的”問題。 宿豫張家港實小 徐守紅 第二課時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執教者:光谷一小 劉雅莉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知道聲音是由物體
25、的振動產生的;2、通過觀察和實驗初步認識聲音產生的條件;二、過程與方法:1、能夠對聲音的產生原因做出假設,并能夠想辦法利用實驗來驗證假設。2、經歷發現聲音與物體振動關系的科學過程;三、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對“聲音是如何產生”的學習興趣,對有關聲音的現象產生探究欲望,體會實驗探究的樂趣。教學重點: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教學難點:通過觀察、比較發聲物體和不發聲物體,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教學準備:教師材料:小電風扇、三角鐵、水(第一組)镲(第二組)燒杯、隊鼓(第三組)學生材料:第一組:橡皮筋、氣球皮、鋼尺、紙片(8組)第二組:音叉、水、水槽(8組)實驗記錄單教學過程:一、 游戲引入,制造
26、聲音1、考察聽力:教師制造幾種聲音,學生猜是什么發出聲音?(鑼、水聲、電機風扇聲)2、考察動手能力:自己制造聲音(呈現材料:橡皮筋、氣球皮、鋼尺、紙片)想辦法利用桌上的材料,自己制造聲音,看哪一組想的辦法多?*注意:(1)討論的時候控制你們的聲音大小,不要讓你們的聲音蓋住了物體的發聲?(2)注意安全,小心使用鋼尺(3)實驗結束將材料放回實驗盒。3、分組制造聲音4、展示交流。*剛才同學們用自己相處的辦法讓物體發出聲音。逐一介紹一下,你怎樣物體發出聲音?總結:同學們真聰明,能用不同的方法使物體發聲。二、提出假設,揭示前概念1、提出研究問題*我們不時地在聽各種聲音,自己也能制造許多不同的聲音,那么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呢?板書:聲音是怎樣產生的?2、引導思考,提出假設。請你們根據剛才的發現和生活經驗,猜測一下: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學生猜測)隨機板書(作出猜想 :碰撞、摩擦、振動、敲打)三、實驗探究,觀察發聲的物體1、學生分組實驗,驗證猜想*在科學研究中,有了假設,還要通過實驗收集證據驗證假設(板書:實驗驗證)下面請大家繼續做剛才的實驗,不過這次同學們不僅要讓物體發出聲音來,還要仔細觀察物體發聲前是什么樣的?發聲時有什么變化?(呈現實驗表)要求:一種物體統一采用一種發聲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45435-2025航空輔助導航北斗機載設備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
- GB/T 45401.2-2025人工智能計算設備調度與協同第2部分:分布式計算框架
- 碳酸飲料行業新興市場機會考核試卷
- 棉麻行業生產設備選型與評價考核試卷
- 環境監測無人機技術應用考核試卷
- 液力機械在游樂設施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碳超級電容器制造技術發展現狀考核試卷
- 漁業電子商務案例分析考核試卷
- 經濟林樹種育種新技術考核試卷
- 武漢晴川學院《環境土壤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安徽恒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產6萬噸新型高品質電子級及多功能環氧樹脂項目環評報告
- 光伏支架及組件安裝施工方案(最終版)
- 04S520埋地塑料排水管道施工標準圖集OSOS
- 220KV輸電線路組塔施工方案
- 高中班級讀書活動方案
- 國際經濟學教案doc
- 六年級數學下冊《圖形的運動》
- 2022-2023學年北京海淀人大附數學八年級第二學期期末復習檢測試題含解析
- 高中歷史雙向細目表
- 2022-2023學年北京石景山數學七下期中檢測試題含解析
-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期中復習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