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4節 群落的演替_第1頁
第4章 第4節 群落的演替_第2頁
第4章 第4節 群落的演替_第3頁
第4章 第4節 群落的演替_第4頁
第4章 第4節 群落的演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4節群落的演替學習目的知識概覽老師用書獨具1.說明群落的演替過程。重、難點2舉例說出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重點3應用群落演替知識解決退耕還林、還草、還湖等實際問題。自 主 預 習·探 新 知一、群落演替的概念和類型1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2類型1初生演替概念: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生的演替。過程以裸巖上發生的演替為例裸巖階段地衣階段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2次生演替概念: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根本保存,甚至還保存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如能發芽的地下莖的地方發生的

2、演替。過程以棄耕農田上發生的演替為例棄耕農田一年生雜草多年生雜草小灌木灌木叢喬木。二、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封山育林砍伐森林治理沙漠填湖造地捕殺動物建立人工群落管理草原1合理的人類活動不合理的人類活動2結果: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展。三、退耕還林、還草、還湖1原因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墾殖活動如毀林開荒、圍湖造田等,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并且成為洪澇災害頻繁發生的重要原因。2目的處理好經濟開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走可持續開展道路。3措施:公布了?退耕還林條例?。4預期結果很多地區的生態環境問題有望得到明顯改善,調節氣候和洪水流量的功能將大大增強。根底自測1判斷對錯1在退化

3、林地上形成自然恢復林所發生的演替為次生演替。2初生演替可發生在從來沒有植被分布的地帶。3某島嶼由海底火山噴發形成,現已成為旅游勝地,島上植被茂盛,風景優美。該島嶼形成后最初進展的群落演替屬于次生演替。4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5寒溫帶地區,一場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積燒毀,在以后漫長時間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雜草地、白樺為主的闊葉林、云杉為主的針葉林,這種現象稱為群落的演替。6人類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完全控制群落的演替。提示:123×從光裸的海底火山巖地演替成植被茂盛、風景優美的旅游島屬于初生演替。456×人類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使群落演替朝著不同于自然條件下的方向和

4、速度進展,但也要遵照生態學規律。2群落演替過程中灌木逐漸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導學號:62672174】A灌木繁殖才能較強B草本植物壽命較短C草本植物較為低等D灌木較為高大,能獲得更多的陽光D灌木高大,可以獲得較多的陽光,在競爭過程中處于優勢,而草本植物處于優勢,部分喜陽草本植物被淘汰,久而久之,草本植物被灌木取代。3以下群落演替中,屬于初生演替的是A某地海底火山爆發形成了一個新島,后來又逐漸長出了很多植物B河流因為堵塞而成為沼澤,上面長出了新的植物C棄耕的農田先長出一年生的雜草,接著又長出多年生的雜草D西雙版納熱帶雨林遭到嚴重砍伐后,很快又長出新的植物A初生演替是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

5、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生的演替,海底火山爆發形成的新島屬于原有植被被徹底消滅的地方,A正確;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根本保存,甚至還保存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的地方發生的演替,因此B、C、D項所述都屬于次生演替。4以下關于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的表達,錯誤的選項是 【導學號:62672175】A人類活動影響著生物群落的演替B人類活動可以影響群落演替的速度與方向C人類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將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為控制之下D人類不可能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進展D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展,A

6、、B正確,D錯誤。人類可以建立農田等人工群落,將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為控制之下,C正確。合 作 探 究·攻 重 難群落演替的類型、過程及方向考慮交流1一個廢棄魚塘的演替過程如下圖:甲乙丙丁1給圖示演替過程正確排序?提示:丁甲丙乙。2該演替與火山噴發所在地的演替是否為同一種類型?說明理由。提示:否。兩者的初始植被條件不同。2在森林階段,群落中還能找到地衣、苔蘚、草本植物和灌木嗎?說明理由。提示:能找到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過程中,一些種群取代另一些種群是指優勢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喬木占據了優勢,取代了灌木的優勢,但在森林中各種類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1群落演替兩種類型的比

7、較類型內容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點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環境原來有群落環境,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時間經歷的時間長經歷的時間短速度緩慢較快影響因素自然因素人類活動較為關鍵實例裸巖上的演替棄耕農田上的演替2群落演替的方向及變化方向簡單復雜穩定復雜簡單穩定實例大多數自然群落環境條件適宜受污染或破壞的群落能量變化增加并趨向于穩定減少并趨向于穩定物質變化請答復關于群落演替的問題:1在光裸的巖石上開場的演替和從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開場的演替中,哪個屬于初生演替,哪個屬于次生演替?_2一般來說,假設要演替到相對穩定的森林階段,上述兩個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時間短,分析其主要原因

8、。_3據調查,近5萬年以來,某地區由于氣候越來越枯燥,森林逐漸被灌叢取代,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種演替類型。近50年來,由于人類過度開墾,導致部分灌叢出現了荒漠化。該現象說明,與該地區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類的開墾活動使得該地區群落的演替速度_填“未發生改變“變慢或“變快,演替的方向_填“發生改變或“未發生改變。技巧點撥解答此題必須明確以下兩點:從裸巖開場的演替缺乏“從森林砍伐的地方演替到森林階段的土壤條件。人類的開墾活動與自然演替都使群落變的更簡單,即演替方向一致。解析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

9、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根本保存,甚至還保存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的地方發生的演替。據此分析可知,在光裸巖石上開場的演替為初生演替,從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開場的演替為次生演替。2因森林被全部砍伐后,土壤條件等仍然保存,因此演替到相對穩定的森林階段所需時間較短,而從裸巖開場的演替要到達該條件需要較長的時間。3“人類過度開墾,導致部分灌叢出現了荒漠化,“50年相對于題目信息中的“5萬年來說是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的,故人的作用會加快演替的速度。人類活動導致向荒漠化方向的演替與“由于氣候越來越枯燥,森林逐漸被灌叢取代的演替方向是一致的。答案1光裸巖石上開場的演替為初生演替,從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開場的演

10、替為次生演替。2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條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時即具備該條件,而從裸巖開場的演替要到達該條件需要漫長的時間。3變快未發生改變1從裸巖開場的演替過程中要歷經草木階段和灌木階段,區別二者的重要特征是什么?提示:物種組成不同。2灌木群落和森林群落相比,都有垂直分層現象,造成這一現象的生態因素主要是什么?提示:光照強度。易錯提醒:判斷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方法1從起點上判斷起點為從沒有過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徹底消滅了的環境是初生演替。起點為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的環境是次生演替。2從時間和速度上判斷經歷的時間長,速度緩慢的是初生演替。經歷的時間短,速度較快的是次生演替。活學活用1如圖表示兩種群落演

11、替的類型,以下表達正確的選項是 【導學號:62672176】Aa處可表示發生特大火災原有生物徹底滅絕Bb處可表示火山爆發形成火山巖C甲、乙演替的起點均具備根本的土壤條件D假如時間允許,甲、乙都會形成森林B由題圖分析可知,甲表示次生演替,乙表示初生演替,a處遭受破壞但是物種豐富度并未降到0,即原有生物沒有徹底滅絕;而b處遭受的破壞導致物種豐富度降為0,即原有生物徹底滅絕,可表示火山爆發形成火山巖;初生演替的起點不具備根本的土壤條件;群落演替最終能否形成森林不是時間問題,而是主要取決于氣候條件。1美國密執安湖沙丘是湖水退卻后逐漸暴露出來的,最后開展為山毛櫸槭樹林群落,大約經歷了1 000年,這一演

12、替過程對應圖中的哪種類型?提示:乙。2甲與乙哪個演替速度較快?提示:甲。2有關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表達,正確的是A在沙丘、火山巖上進展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在冰川泥、棄耕的農田上進展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內無競爭現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內競爭明顯C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所用的時間短,原因是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條件根本保存D初生演替很容易開展到森林階段,次生演替很難開展到森林階段C在冰川泥上進展的演替是初生演替,A錯誤;不管是初生演替,還是次生演替,群落內均有競爭現象,B錯誤;次生演替時雖然原有的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根本保存,因此次生演替所用的時間短,C正確;不管是初生演替,還是次生

13、演替,只要氣候等條件適宜,都能演替到森林階段,D錯誤。易錯提醒:有關群落演替的兩點提醒1能否演替成森林階段與演替的類型無關,不管是初生演替還是次生演替,都可能演替到相對穩定的階段。2初生演替與次生演替的本質區別在于演替的起點不同,即是否具備土壤條件。初生演替是在不具備土壤條件的地方進展的演替,而次生演替那么是在具備土壤條件的地方進展的演替。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考慮交流1人類活動均加快了群落演替的速度,對嗎?人類活動均使演替朝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進展,對嗎?提示:不對。人類活動可能加快群落演替的速度,也可能延緩群落演替的速度。不對。例如長期以來,某地氣候逐漸變的干旱,而人類活動使本地荒漠化加

14、劇,此例中人類加快了演替的速度卻并未改變演替的方向。2人類活動中,會有意或無意地將某個新物種引入到某一群落中。試想外來物種的入侵會對群落演替有何影響?提示:在適宜的條件下,新物種會迅速成為優勢種,破壞原有群落的穩定性,使生物多樣性減少。人類活動對演替的影響1人類活動對生物群落演替的影響很大。人類有目的、有意識進展的消費活動可以對其他生物之間、人類與其他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環境之間的互相關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關系。2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展。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殺動物等活動,使群落向不良方向演替,不利于生態系統穩定性的維持。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

15、理草原退耕還林、還草、還湖等活動,使群落演替向良性方向開展,對于改善生態環境、實現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性開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活學活用1以下有關人類活動對生物群落演替影響的表達,錯誤的選項是A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人類活動對群落的影響往往是破壞性的B人類活動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進展C農業生態系統必須依靠人力來維持,否那么可能發生演替D人類不可以任意對生物與環境的互相關系加以控制A群落演替是生物和環境反復的互相作用,發生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不可逆變化,而人類活動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進展。2以下關于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的說法,錯誤的選項是 【導學號:6

16、2672177】A過去的黃土高原森林覆蓋率在50%以上,如今黃沙滿天,水土流失的現狀是人類過度破壞群落構造導致群落退化的結果B人類可以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通過植樹等手段加速次生演替的步伐C我國公布的?退耕還林條例?有利于群落演替的進展D在沙漠上不能演替出穩定的群落D群落的演替是由低級向高級,由簡單向復雜進展的,假如人為因素破壞群落構造而且程度很大時群落就難以恢復,甚至退化;另一方面人類也可以封山育林、植樹造林加速次生演替的速度,或改變演替的方向;我國公布的?退耕還林條例?,能使群落盡快恢復并按自然演替規律進展,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開展的根底;沙漠地區也可演替成穩定的群落。當 堂 達 標·

17、固 雙 基1以下群落演替的實例中,屬于初生演替的是A火災后的草原重新長出綠草B棄耕后的農田生長出雜草和小灌木C火山巖的外表長出地衣和苔蘚D被完全砍伐后的森林長成雜木林C火災、棄耕、被砍伐后的森林中植被并沒有完全破壞,而火山巖是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所以在其上面的演替屬于初生演替。2以下有關群落演替的表達,正確的選項是A群落中一些生物消失了,另一些生物來占據它們的空間,就屬于演替B光裸的巖石上最先出現的是地衣C沙漠地區易形成樹林D不管在什么條件下,群落的演替都能形成樹林B演替不是取而代之,而是優勢取代,A錯誤;沙漠地區氣候干旱少雨,不易形成樹林,C錯誤;假設在環境條件極為惡劣,且有人為破壞等

18、,群落演替很難形成樹林,D錯誤。3以下關于棄耕農田和裸巖上的演替,說法正確的選項是 【導學號:62672178】A棄耕農田上的演替為初生演替B裸巖上的演替為次生演替C這兩種演替過程完全一樣D這兩種演替過程不完全一樣D棄耕農田上發生的是次生演替,裸巖上的演替為初生演替,二者的演替起點等不同,A、B、C錯誤,D正確。4甲地因森林火災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噴發被火山巖全部覆蓋,之后兩地均發生了群落演替。關于甲、乙兩地群落演替的表達,錯誤的選項是【導學號:62672179】A甲地和乙地發生的演替類型一樣B假設沒有外力干擾,甲地可重現森林C地衣會比苔蘚更早地出如今乙地火山巖上D甲、乙兩地隨著時間延長

19、生物多樣性逐漸增多A甲地原有植被雖因火災消滅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根本保存,甚至還保存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如能發芽的地下莖,在這個地方上發生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乙地雖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在乙地上發生的演替屬于初生演替,兩地演替類型不同。演替是群落組成向著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規律、隨時間而變化的有序過程,因此它往往是能預見的或可測的,一般都可以發生演替到森林這一最高階段。 乙地發生初生演替,在火山巖上首先出現的是地衣,地衣分泌的有機酸可以分解火山巖表層,形成細小顆粒,為苔蘚提供了可以附著生長的一層土壤。自然演替的結果是生物種類越來越多,營養關系越來越復雜,自我調節才能越來越強,對能量的利用率越來越高。5農田棄耕后,很快就會長滿一年生的雜草。現有一已演替至灌木階段的農田,在外界條件根本不變且無人為干擾的情況下,將來有可能演替至森林階段。請據圖答復以下問題: 【導學號:62672180】1該農田上的演替進程比初生演替更快,主要原因是土壤條件優越,甚至還保存了植物的_或其他_。2假如圖中曲線B、C表示該群落中植物種類數或個體數的變化,那么曲線B表示_,曲線A表示該群落所含_的變化。3該農田在演替至森林階段的過程中,_階段最易遭受外來物種的入侵,而使優勢種發生變化;假如該農田在灌木階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