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速閥的設計_第1頁
調速閥的設計_第2頁
調速閥的設計_第3頁
調速閥的設計_第4頁
調速閥的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摘 要液壓系統的核心部分便是調速這部分,而調速閥便是液壓體系調速回路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元件,節流閥和定差減壓閥串聯而成的是調速閥,通常有兩個結構,分為先節流還是先減壓。節流閥也能調節流量,然而經過它的流量受到負載的變化影響,不能保持運動速度的穩定,調速閥就是比節流閥多加了一個定差減壓閥,定差減壓閥的功用是保持節流閥定壓差。本文分別介紹液壓的發展史,調速閥的發展史,調速閥設計結構的選擇,各參數的計算方法。通過理論計算來設計出一個簡單的調速閥,并通過計算分析,討論設計的可行性。本文重點就是各參數的計算,緒論講的是液壓技術的發展,調速閥的發展,第二章主要是對調速閥進行分析并對結構進行選擇,第三章主要講

2、的是各個零件結構的選擇和相關參數的計算,其中用大量公式來進行分析,設計出一款簡單的調速閥。第四章對調速閥的設計經濟性進行分析,第五章主要是對這次設計進行一個總結,最后是致謝。關鍵詞:調速閥;設計;計算;參數ABSTRACTThe core part of the hydraulic system, regulating valve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the hydraulic system in the control circuit, the throttle valve and the difference series flow pressure r

3、educing valve regulating valve, throttle, first or first buck. The throttle valve can also adjust the flow, but the flow through the load variation velocity stability cannot be maintained, control valve more plus throttle valve differential pressure relief valve, pressure reducing valve throttle dif

4、ferential function to maintain constant pressure differen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ir development history, oil pressure control valve, flow calculation method of regulating parameters of valve design structure selection. Through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of simple des

5、ign flow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regulating valve, discuss the design possibiliti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alculation of parameters, the word is the development of hydraulic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speed control valve,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analysis of the choice of control valve

6、 structure, the third chapter is mainly about the calculation of structural parts and the choice of relevant parameters, in which a large number of official analytical design simple flow control valve. The fourth chapter, 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design of the flow control valve, the fifth chapt

7、er, summarized the design, finally say thank you.Key Words:Control valve ;Design ;Calculation;Pmetersara目 錄1 緒論11.1 液壓技術發展歷史11.2 我國液壓技術發展概述21.3 調速閥的發展21.4 本設計的意義和目的32 調速閥的結構選擇和分析32.1 調速閥的結構分析比較和選用32.1.1 調速閥的兩種常見結構32.1.2 兩種常見調速閥的選用42.2 靜態特性分析42.2.1 減小節流口流量系數C的變化52.2.2 改善節流口在小開口量時過流面積的變化52.2.3 保持節流口前后

8、壓差(p- p)不變63 設計與計算73.1定差減壓閥部分結構設計83.1.1 閥芯83.1.2 閥套93.1.3 閥口93.2 節流閥部分設計103.2.1 節流口形式103.2.2 調節機構123.3 參數的計算143.3.1 調速閥的設計要求143.3.2 幾何尺寸的確定153.3.3 受力計算并確定減壓閥彈簧剛度K183.3.4 性能計算204 技術經濟性分析225 結論23參考文獻24致 謝251 緒論液壓技術作為一樣新興學科的應用,盡管歷史發展較短,然而它的發展速度很驚人。液壓技術是現代機械設備的快速發展的重要技術。由于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液壓技術的發展也進入到了一個

9、嶄新的階段。目前,已被廣泛的應用在各種工業領域中。由于微機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各種零部件的制造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液壓技術也隨著不斷的進步和提高,現在液壓技術不僅僅是一種基本形式的傳動方式,還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控制手段。汽車工業和汽車高新技術隨著液壓技術的發展正在快速提高,現在汽車上很多地方都運用了液壓技術起到控制或者傳遞動力的作用。隨著汽車技術的不斷發展液壓技術顯的越來越重要,換種說法就是,液壓技術的發展對各種工業都有極大的好處。對我們汽車行業來說更是如此。1.1 液壓技術發展歷史1948年法國B.Pascal發現了流體在靜止液體中傳動定律,這時液體靜力學的基礎。17世紀牛頓提出了牛頓粘性定律

10、針對粘性流體運動的內摩擦力。1738年瑞士人歐拉(L.Euler)演算除了歐拉方程式,提出了一個概念,關于持續介質的概念。1738年,瑞士人伯努利(D.Bernoulli)演算出了伯努利方程式,這個方程式是根據能量守恒來的,歐拉方程和伯努利方程這兩個方程標志著流體動力學。十八世紀初納維(C.L.M.Navier)建立了一個基本的方程,這個方程是關于粘性流體運動的;1845年英國人斯托克斯G.G.Stokes)把納維提出的方程加以改進并導出這個方程。18世紀末雷諾(O.Reynolds)演算出了雷諾方程。發現紊流和層流。1795年英國布拉默(J.Bramah)申請了一個專利關于液壓機,1797年

11、利用手動泵發明了水壓機。1826年液壓傳動技術應用的時代。1905年美國占尼驅動器的制造世界第一臺液壓柱塞泵裝置。之后由于液壓材料學的進步,讓液壓技術得到了迅猛發展。1922年隨著瑞士托馬(H.Thoma)發明了徑向柱塞泵后,相繼出現斜軸式和斜盤式軸向柱塞泵、徑向液壓馬達和軸向變量馬達等。1936年美國威克斯(H.Vickers)發明了先導壓力閥控制的液壓元件。1960年初出現了板式和疊加式,在60年代后出現一種以比例控制元件。20世紀40年代隨著電液伺服控制技術的迅速發展液壓技術運用在了飛機上;60年代以后,各種新結構的伺服閥相繼出現。隨著國家的進步科技和實力的提高使液壓技術得到蓬勃發展。1

12、.2 我國液壓技術發展概述 20世紀50年代我國的液壓技術才開始慢慢的發展,速度遠低于國際。剛開始,液壓產品沒有得到重視也沒有技術只用于機床設備中,后來才慢慢的用到了其他地方。1964年我國從國外引進液壓技術并且不斷的研究,慢慢的形成一定的成就,并把它應用的相關領域中。目前我國正在大力研發國產液壓元件并且正在開發一些新產品,我國在不斷的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并結合我國國情,不斷的加強新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在研發的同時,增加產品的可靠性,采取國際標準來進行研制,對一些研制出來不符合標準和性能差的產品進行淘汰。液壓技術已經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狀態。我國將不斷的努力研制開發爭取走上世界?,F在我國一些大型企業對

13、液壓元件的研制已經有了一定的成就,并開發出了一系列的產品并把這些產品推廣到了市場上?,F在我國液壓技術還需要更加努力的學習國外先進技術,需要不斷的研制,對液壓技術的研究還需要投入相當大的投入爭取走向世界。1.3 調速閥的發展世界上第一臺調速閥是由英國工程師弗利明詹金(HCFleemingJenkin)研發出的,這是最早的調速閥,是在19世紀中發明的。它所采用的介質是水不是油。從第一臺調速閥到現在,盡管調速閥越來越先進,但是它只是結構不同,目前調速閥所采用的工作原理還是運用弗利明詹金的工作原理。從弗利明詹金發明出第一臺調速閥到現在,調速閥的發展已經非常完整,從手搖到電驅動,不斷的進步,目前想要開發

14、更先進的調速閥靠現有的技術非常的難,只能通過現有的技術對調速閥加以改進,不斷的完善,使調速閥趨于完美。1.4 本設計的意義和目的目前我國的調速閥設計水平遠遠落后于國外,也很少有人去設計調速閥這些液壓元件。也很少有資料專門來說調速閥的設計。而調速閥在液壓系統元件中是非常重要的。本設計通過理論研究分析定差減壓閥和節流閥,分析閥芯、閥套、彈簧等零件該采用哪一種結構,并說明如何去選擇,選擇這個結構有什么優缺點。并通過大量的計算來算出調速閥各零部件的參數,并通過參數利用畫圖軟件畫出裝配圖和零件圖。設計調速閥可以讓我系統的對大學這幾年的知識進行一個系統的學習,并且能夠對機械方面的知識有一個拓展,對于以后的

15、工作有一定的幫助,還能對一些辦公軟件和繪圖軟件熟練的進行操作??傊@次設計對我來說有非常大的好處。2 調速閥的結構選擇和分析2.1 調速閥的結構分析比較和選用調速閥是一種液壓閥主要是弄來控制流量,調速閥是由節流閥加定差減壓閥以一種串聯方式組合成的液壓閥。 調速閥有兩種結構,分別是先減壓后節流和先節流后減壓,那么這兩種結構有什么特點呢,這兩種結構適合于哪種工況呢,下面進行詳細的講解。 調速閥的兩種常見結構調速閥的兩種結構如圖2-1、2-2所示。圖2-1是先減壓后節流,圖2-2是先節流后減壓。兩種結構的區別主要是定差減壓閥芯彈簧安裝的位置,圖2-1是在左端而圖2-2是在右端,另外的區別是在于改變了

16、進出油口位置。 圖2-1 圖2-2如圖2-1所示,油液從進油口進入時的壓力為P, P是油壓經過減壓后,P是節流閥節流后的壓力,液壓油從出油口進入執行元件,它主要是利用減壓閥閥芯調節作用,使節流口P=P-P,來保證調速閥的流量保持恒定。但是從圖2-1來看,液壓油壓力P要經過減壓閥口再作用到減壓閥閥芯沒有彈簧的一端,減壓閥口對液壓油壓力P的調節緩慢,并且減壓閥口開度的變化,油吸收熱能,減壓閥口的壓力損失會慢慢的轉化成這個熱能,油溫慢慢升高后會再一次流經這個節流閥,那樣會造成油溫再一次的升高,油液粘度會隨著油溫再一次的升高而下降。從一個方面方面來講流量系數的增加,流量就會增加;從另一方面來講,過高的

17、油溫會導致油液氧化的非??欤@樣就會在節流口產生一種沉淀物膠質的,會導致過流截面反復變化一會大一會小??偟膩碚f流量就不會穩定,特別不穩定現象是什么呢,那就是小流量狀態下更加明顯,那么圖2-2所示的結構會不會也是這樣呢, P進油腔的壓力會直接到減壓閥閥芯的沒有彈簧的那一邊,這樣反映速度就會非常快,這樣流量的穩定性就得到提高了。 兩種常見調速閥的選用 通過對圖2-1和圖2-2的分析可以得出:一種是調速閥開口沒有調定的,先減壓后節流的結構調速容易發熱,一發熱溫度就會發生變化,溫度變化就會影響穩定性,這種結構適合負載變化大但是運動速度得穩定性要求不高的液壓調速系統;另一種是調速閥開口調定好的,它的油溫

18、和流量系數是不會變的,這樣它就會非常穩定,所以對旁路節流調速回路和回流節流調速回路這兩種來說,采取先經過節流然后再減壓的形式要好,這種形式比較穩定,適合在小流量調速和小功率液壓系統中使用。2.2 靜態特性分析調速閥的主要靜態特性是在一個給定的開口量然后進出口壓力發生變化時流量的穩定性。油液流過節流口的流量公式為 (2-1)式中C是節流閥節流口流量系數,A是節流閥節流口過流面積,是油液密度,(p- p)是節流閥節流口前后壓差。由式(1)可知,C、A和(p- p)將影響流量的穩定性。 減小節流口流量系數C的變化雷諾數Re的函數是滑閥閥口流量系數。對于滑閥閥口,當臨界雷諾數Rec小于雷諾數Re時,流

19、量系數就基本等于0.65這個定值。為此,在進行節流口設計時,應使ReRec=400。而 Re=式中 d-水力直徑,d=,W是濕周-節流口油液平均流速,=C ,C 是速度系數,可以近似看做1 V -油液的運動粘度顯然,要把Re增大,應該加大d和(p- p)后,過流面積A要減小,這對防止雜質在節流口的阻塞是不利的,并且(p- p)的加大,將引起油液在節流口處的局部溫升,這會加劇油液的氧化變質而析出雜質,從而加重雜質的阻塞現象。而過小的(p- p),不僅使Re減小,從而影響到C的變化,而且將使節流閥的剛度減小。所以(p- p)的確定要恰如其份,根據經驗,一般?。╬- p)=2-3kgf/cm.如果想

20、把Re增大,加大d就是它最有效的方法,這就是為什么藥在調速閥中采用弓形薄刃式節流口的原因。 改善節流口在小開口量時過流面積的變化如果節流口的開口量調定了,那么過流面積A不應該發生變化,但是有一種情況是在節流口小開口量時油液中的雜質會附著在節流口的流道壁面上面,節流口會堆積一些極化分子這些極化分子是油液產生的,這樣會影響流量的穩定性因為節流口的過流面積發生了變化。加大水力直徑d這樣就能改善節流口小開口量時過流面積的變化,這就是節流口為什么要采用弓形薄刃式結構的原因。除了這個意外,能起到突出效果是,節流口表面不帶磁性。 保持節流口前后壓差(p- p)不變調速閥設計的核心是保持節流口前后的壓差(p-

21、 p)近于不變。作用于減壓閥閥芯的穩態液動力F和減壓彈簧的彈簧力F是影響(p- p)變化的主要因素。減壓閥彈簧的彈簧力F: F=K(X+-) (2-2)式中:K彈簧剛度X彈簧預壓縮量減壓閥閥口最大開口量減壓閥閥芯處于某一平衡位置時閥口的實際開口量 作用于減壓閥閥芯的穩態液動力F: (2-3)式中: Q流量Cv速度系數油液密度(減壓閥閥口前后壓差減壓閥閥口處的液流角將式(2-2)和(2-3)代入(2-4)(2-5)中 (2-4) (2-5)由式(2-5)可知:進口壓力p增加, 降低原因是穩態液動力的增大導致的,假如彈簧力增加量不能夠抵消穩態液動力增加量。這個時候,增加,流量將會減小,出口壓力P增

22、加,P也會隨著P的增加而增加, 會升高當穩態液動力的減小的話,假如相應的彈簧力減小量不能夠抵消穩態液動力減小量。那么,當 P逐漸增加,通過調速閥的流量也會隨著逐漸加大。衡量調速閥靜態特性的指標主要有三項,既調速比、流量變化率和調速閥剛度。調速比 (2-6)式中:最大調節流量最小穩定流量,既流量調節范圍最低值。流量變率 (2-7)式中:在一個調定流量條件下,調速閥的進出口壓力變化偏離調定流量的時候流量的最大值一樣條件下偏離調定流量最小值的流量,是平均流量值,既調速閥剛度 (2-8)式中:調速閥出口壓差的變化量相應的流量變化量。3 設計與計算3.1定差減壓閥部分結構設計 閥芯圖3-1圖3-4中所表

23、示的閥芯都是大小頭兩級同心結構,在這里面圖3-3中成錐行是閥芯中部,主要作用減小穩態液動力影響,這樣提高調速閥調節流量的穩定圖3-1 圖3-2 圖3-3 圖3-4性。可以比較閥芯不成錐形時的穩態液動力計算公式而得出上述結論。當閥芯不成錐形時減壓閥閥腔的油液流出速度方向基本上與閥芯軸線垂直,既流出速度的液流角90,既加上流出速度數值比流入速度小的多,所以在運用動能定理時常常略去這部分的影響既穩態液動力,v是油液流入閥腔的流速,為入流角;當閥芯成錐形時,減壓閥的穩態液動力中數值大大增加,由于閥腔流出處過流面積減小而增大,由于受錐角半角的影響而以略大于角使油液以出流,故比0大的多。顯然,閥芯成錐形時

24、穩態液動力減小了。從理論上來講,只要適當的大并且選定恰當的角,就可以消除穩態液動力的影響。但是油液通過錐形閥腔這個流動非常麻煩,想把F精確計算出來非常困難,而且想到減壓閥動態特性,F全部消除反而不會有好的效果。正因為這樣,閥芯錐角常要通過實驗來確定。 閥套圖3-13-3中都有閥套,但3-4中不加閥套。加有閥套的結構,有利于零件的加工精度比較高,這樣對減壓閥閥芯的運動是由好處的,因此一般用有閥套的結構。圖3-1和圖3-3的閥套有阻尼小孔,以改善減壓閥的動態特性;圖3-2中的閥套雖然較短,可以減小閥芯與閥套間的摩擦阻力,但減壓閥閥口的出口壓力直接作用于閥芯大端右端,閥芯的動作穩定性較差。 閥口減壓

25、閥閥口有圓柱形和弓形兩種,3-5為圓柱形閥口,圖3-6圖3-8為弓形閥口。通常情況下,圓柱形閥口過流面積會有很大的改變這時因為閥芯有比較小的位移,就是面積梯度大,所以減壓閥非常靈敏,然而閥芯不怎么穩定;弓形閥口卻恰恰和圓柱形閥口相反。然而,只要弓形閥口多幾個(圖3-8為四個對稱弓形閥口),在閥芯有相同位移量時,這樣就比圖3-7單弓形和圖3-6雙弓形閥口過流面積大,這樣閥芯的穩定性就會比較好,而且比較靈敏。 圖3-5 圖3-6 圖3-7 圖3-8減壓閥閥口處要設法消除油液對閥芯的徑向不平衡力,以防此力引起閥芯移動時附加摩擦阻力,這就是為什么經常在閥體或閥套開沉割槽槽(圖3-5和圖3-6所示)。對

26、于圖3-8所示的多弓形閥口,沉割槽開在閥套的外側,最好讓閥芯軸線和4個徑向小孔的軸線垂直相交,而且要相等徑向小孔的直徑。除了這個外,通常要在減壓閥上裝限位螺釘,這樣最大開口量就可以調整,以使減壓閥進入減壓狀態使能有較快的相應。3.2 節流閥部分設計節流閥部分主要是確定適宜調速閥的節流口形式,并設計出結構簡單,指示清晰的調節機構。 節流口形式在調速閥中,節流閥部分的節流口是根據閥芯運動的形式來確定的。工作時,節流閥閥芯會有旋轉、軸向和螺旋三種運動。閥芯作旋轉運動時,通常采用偏心的節流口。偏心式結構不復雜、加工比較容易,然而徑向力不平衡,如果在高壓下使用偏心式結構調節力會比較大;而且,因為從全開至

27、全閉的轉角很小,偏心式結構比較不容易進行微量調節。閥芯作軸向移動時,它會和調節手輪部分分體,一般使用薄刃式結構節流口(如圖3-9圖3-14所示)。閥芯作螺旋運動,它會和調節手輪連成一體,也會使用薄刃式結構節流口(如圖3-14)。作螺旋運動與軸向移動的節流閥閥芯,如何消除徑向不平衡力呢,很簡單僅僅只需要在節流口地方做一個沉割槽就可以了。 圖3-9 圖3-10圖3-11 圖3-12 圖3-13 圖 3-14這樣就有利于減小手輪的調節力;此外,因為節流口從全開到全閉這個過程中,就可以旋轉很多圈的調節手輪,這樣很簡單就可以實現微量調節。在前面我們就說過,想要加強調節流量的穩定性可以使用薄刃式節流口,流

28、量穩定性對調速閥來講就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開口量比較小的場合。薄刃式節流口,根據加工的可能性,可以成為單薄刃結構和雙薄刃結構。然而薄刃構造僅僅是在閥芯上的節流邊的地方做成薄刃狀,如圖3-9、圖3-10和圖3-14所示。節流口的過流面積形狀如圖3-15所示的弓形,如果閥體上開有沉割槽,則為雙弓形。如果節流口有閥套我們可以采用雙薄刃構造,此時對閥套與閥芯的節流邊都做成薄刃狀,如圖3-113-13所示。由于加了閥3-15套以后,加工比較方便,節流口過流面積形狀可以復雜一點,以適應調節流量的要求。圖3-16所表示的是經常使用的過流面積形狀,這中間:a)易于加工,可獲得較小的穩態流動,然而可以流過的最大

29、流量不是很大,它經常在公稱流量很小的情況下使用,最小穩定流量也是比較小的場合;b)不容易處理,它可以經過的流量比較大,經常在一些有較大的公稱流量但是不對最小穩定流量嚴格要求的場合下使用;c)加工更加困難,但它能達到很小的穩定流量。 圖3-16調速閥在工作時如果出口壓力比較高,還得考慮一個軸向力它是作用在節流閥閥芯上的。圖3-9、圖3-13和提3-14因為節流閥閥芯左端通外泄口,所以消除了作用于閥芯上的軸向力,從而手輪的調節力很小。 調節機構調節機構由調節、指示和調零三部分組成。圖3-17是用于節流閥閥芯作旋轉運動的調節機構。轉動旋鈕既改變著節流口的開口量,刻度牌上的刻度只能反映閥芯的旋轉情況,

30、不能反映調節流量的大小,調零時只要松開緊定螺釘,旋鈕對準零位后用緊定螺釘將其與閥芯連在一體,這里所指的零位是指節流口剛開時的閥芯位置;有時為了微調,可以設微調位置,如圖示微調齒輪。 圖3-17圖3-18和圖3-19是用于節流閥閥芯作軸向運動的調節機構。轉動手輪使調節螺桿軸向移動,然后由調節螺桿或復位彈簧推動閥芯作軸向運動來改變節流口開口量;手輪轉動的圈數在圖3-18中由五星輪顯示,在圖3-19中由轉動圈數刻度板顯示,手輪在圓周方向的轉動位置均由圓周刻度顯示;在圖3-18中,用調整螺母可以改變手輪與調節螺桿之間的相對位置,所以調整螺母是調零的附設裝置,在圖3-19中只要松開緊定螺釘和調節螺桿端部

31、的螺釘既可調零,調好零位后再在手輪上打指示零位的箭頭。 圖3-18 圖3-19圖3-14是節流閥閥芯作螺旋運動的調節機構。當轉動手輪時,節流閥閥芯作螺旋運動并改變節流口的開口量,同時指針的小軸銷在有阿基米德螺旋線槽的刻度盤滑動,從而顯示著手輪轉動的圈數和圓周方向的轉動位置;調零時只要松開閥芯端部的螺釘既可。3.3 參數的計算 調速閥的設計要求 名稱技術要求公稱壓力30MPa公稱流量300L/min工作壓力范圍1-30Ma最低工作壓力差Mpa流量調節范圍 20-300(L/min)最小穩定流量Qmin20(l/min)進出口壓力變化時的流量變化率10內泄漏量1000(cm/min)=16.67(

32、cm/sec)外泄漏量q800(cm/min)=13.33(cm/sec) 幾何尺寸的確定1.進、出油口直徑d (3-20)式中:Q公稱流量(L/min) V進出口直徑d處油液允許流速,一般為6m/s-7m/s,取v=6m/s.計算得d=3.3cm=33mm,取d=33mm2.減壓閥閥芯臺肩大直徑D、中直徑D小直徑dD (3-21)式中:Q公稱流量(L/min)計算得D=3.8cm=38mm,取D=38mmd (3-22)式中:D減壓閥閥芯中直徑計算得d=1.9cm=19mm,取d=19mmD=(2-2.5) D (3-23)式中:D減壓閥閥芯中直徑計算得D=7.69.6cm=7696mm,取

33、D=75mm3.節流閥閥芯臺肩大直徑D和小直徑dD (3-24)式中:Q公稱流量(L/min)計算得D=3.8cm=38mm,取D=38mm (3-25)式中:D節流閥閥芯臺肩大直徑計算得=1.9cm=19mm,取=19mm4.減壓閥閥套沉割槽寬度B和尺寸HH和B可以根據確定的結構布置,結構尺寸允許的范圍內,可以適當增加B和H,在槽內的油液流量小于 6米/秒,既BH (3-26)式中:Q公稱流量(L/min)根據結構布置確定B=30(mm),H=15(mm),31.50.014=4.2cm滿足(3-26)式要求。5.減壓閥閥套徑向孔直徑d (3-27)式中:Q公稱流量(L/min) 減壓閥閥套

34、徑向孔孔數 取=4計算得:=1.6cm=16mm,取=16mm6.節流閥入口孔直徑0.188 (3-28)式中:Q公稱流量(L/min)計算得:=3.3cm=33mm,取=33mm7.減壓閥閥口的最大開口量 (3-29)式中:Q公稱流量(L/min) 減壓閥閥套徑向孔孔數 取=4 C流量系數,取C=0.65 液壓油液密度,0.921kgfsec/cm減壓閥閥口在最大開口量并通過公稱流量Q下,閥口前后壓力差的設定值(kgf/cm),可取。是根據設計要求的工作壓力范圍最低值而確定的設定值,可定=-(25);是選定的節流閥節流口前后壓力差,可以取=23(kgf/cm)。計算得:=0.75(cm)由弓

35、形幾何尺寸表查的=0.75cm,取=0.7cm8.節流閥節流口最大開口量 (3-30) 式中:Q公稱流量(L/min)A節流口最大開口量下一個過流處的過流面積(cm)Z節流閥節流口過流面積個數,開沉割槽取Z=2 C流量系數,可取C=0.65 油液密度(kgfsec/cm) 節流閥節流口前后壓力差,設定=23(kgf/cm)計算得:A=1.8(cm),由弓形幾何尺寸表查得,取9內泄漏面封油長度、和外泄漏面封油長度、根據結構布置選定:=0.2(cm); =2(cm); =0.4(cm); =1.8(cm); =1.55(cm); =2.4(cm)。10.減壓閥閥芯行程SS=(cm) (3-31)式

36、中:減壓閥閥口最大開口量(cm) 減壓閥閥口全關時的封油長度(cm)計算得:S=0.9(cm),取S=0.9(cm)11.節流閥閥芯行程= (3-32)式中:節流閥節流口最大開口量(cm) 節流閥節流口全關閉時的封油長度(cm)計算得:=1.3(cm) 受力計算并確定減壓閥彈簧剛度K1.作用于減壓閥閥芯上的理想液壓作用力FF=()A=()(kgf) (3-33)式中:D 減壓閥閥芯大直徑(cm)()=()=23kgf/cm計算得:F=88.3(kgf),?。篎=88.3(kgf)2.作用于減壓閥閥芯上的穩態液動力 (3-34)式中:油液密度(kgfsec/cm) Q公稱流量(l/min) C流量系數,可取C=0.65減壓閥閥口過流面積(cm),此過流面積隨著閥口開口量的變化而變化 減壓閥閥口液流角(),一般取=69給定不同的減壓閥閥口開口量,再由弓形幾何尺寸表查得單個弓形面積,然后計算出個弓形面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