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纓子”高粱有機栽培管理技術_第1頁
“紅纓子”高粱有機栽培管理技術_第2頁
“紅纓子”高粱有機栽培管理技術_第3頁
“紅纓子”高粱有機栽培管理技術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紅纓子”高粱有機栽培管理技術“紅纓子”優質高產高粱新品種是仁懷市豐源有機高粱育種中心,用當地傳統高粱品種小紅纓子系統選育而來,是目前產量最高且品質最優的地域性常規糯高粱新品種,2008年6月通過貴州省農作物品種委員會審定。2010年10月通過有機認證的全國第一家有機高粱種子,是國酒茅臺唯一指定的有機高粱種子。特征特性:“紅纓子”優質高粱種屬糯性中桿中熟常規種,生育期春播130天左右,夏播120天左右,穗長3238,株高2.4m左右,穗粒數2800粒左右,葉寬7.2左右,總葉數13葉,地上部伸長節89節,葉色濃綠,散穗型,穎殼紅色,籽粒紅褐色,較易脫粒,抗病、抗旱能力較強,一般畝產400公斤左

2、右,最高畝產可達650公斤。該品種糯性好,玻璃質含量高,種皮厚,耐蒸煮,耐翻糙,出酒率高,酒質特佳,是符合釀造茅臺酒工藝要求的優質原料。一、“紅纓子”高粱的育苗技術:1、苗床地選擇與制作:苗床地選擇:主要選擇水源方便,背風向陽,土壤肥沃、無化學污染的沙壤土。苗床地面積:撒播育苗苗床和大田的比例按1:30,栽1畝大田用苗床地至少用22。營養塊(球)育苗苗床,栽1畝大田約用苗床地10.苗床管理:高粱播種后,平蓋薄膜,保溫保濕育苗。出苗后架拱蓋膜,適時揭膜通風,及時勻苗(每個營養塊、營養球留2株苗),移栽前根據氣候適時揭膜煉苗,追肥防病。2、苗床制作的三種方式:撒播育苗:撒播育苗是種植“紅纓子”高粱

3、的主要育苗方式,簡單易行,節約人工。具體步驟是將培肥的苗床營養土(畝用肥土1000公斤加500公斤優質農家肥和適量豬糞水濕潤混勻)切細整平,開溝作廂,廂寬133.3厘米,長度以苗床地塊實際為宜。再將種子按播種量分廂計算均勻撒于廂面上,盡量稀播,澆適量腐熟的清糞水,蓋細土厚0.5厘米,種植面積大的分期播種。營養塊育苗:在制作營養塊時先平整苗床,然后將營養土(畝用肥土1000公斤加500公斤優質農家肥和適量豬糞水濕潤混勻)在苗床內平鋪56厘米厚,刮平壓實,用木板和刀劃切成34厘米厚,種子不外露。營養球育苗:畝用肥土1000公斤加500公斤優質農家肥和適量豬糞水濕潤混勻堆制發酵,播種前將發酵的營養土

4、用手捏成團,松緊以落地能散即可,每個營養球直徑56厘米,高度45厘米。制作好的營養球整齊擺放在床底整平的苗床內,每個營養球播種45粒,營養球之間填滿細土,最后蓋細土厚0.5厘米,種子不外露。3、播種量及播種時間播種量:撒播每22苗床播種0.30.5公斤高粱種子。營養塊(球)每16.5播種0.30.4公斤高粱種子。播種時間:3月下旬至4月下旬。凈作空閑田土可在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播種,油菜田土在油菜開花末期(謝花后)開始育苗。二、大田移栽1、移栽時間:苗齡30天左右,當苗長至4葉時即可起苗移栽,營養塊育苗宜在45葉時移栽,撒播育苗宜在56葉時移栽。起苗時防止傷根,除去病苗、弱苗、雜苗、大苗、優勢

5、苗,用中等苗帶土移栽。2、移栽密度規格分凈作和套作凈 作:高粱株行距0.35×0.6米,打窩移栽,每窩2株。土壤肥力差的適當密植。分帶輪作:166.7厘米開廂(綠肥高粱紅苕)移栽,上年秋種時將土地按166.7厘米開廂,在廂內用66.7厘米種4行小麥,小麥收割后扦插2行紅苕,用100厘米帶種綠肥,綠肥翻壓后移栽2行高粱,行距83.3厘米,窩距20.026.7厘米,每窩栽2株。三、標準化施肥1、施肥原則:根據高粱營養生理特點,參照有機農業生產要求,通過回收、再生和補充土壤有機質和養分來彌補因作物收獲而從土壤中帶走的有機質和土壤養分,保證施用足夠數量的有機肥以維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營養平衡和

6、土壤微生物活性。其基本原則是采取重施基肥、早施苗肥、穩施穗肥、巧施粒肥。2、施肥品種:高粱生長需要從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氮、磷、鉀和微量元素養分,特別是對鉀的需求量較大。按照有機高粱嚴格施用化學合成肥料的要求,在施用肥料品種上,主要施用充分的腐熟的優質農家肥(包括人畜糞尿、牛圈肥、清糞水、沼渣、沼液、堆腐肥)、種植綠肥、實施秸稈還田等有機肥,結合施用經認證的生物有機肥,充分滿足高粱生長對氮、磷、鉀和微量元素等養分的需求。3、施肥時期苗床期施肥:高粱苗床地播種前,用充分腐熟的適量有機肥堆腐發酵土壤制成營養泥,待高粱播種出苗后至移栽前用適量腐熟的優質沼液或清糞水淋苗,保持苗床地濕潤不露白,高粱苗健壯生

7、長。大田期施肥A.基肥:基肥是固態有機肥(牛圈肥,堆腐肥,沼渣,綠肥,秸稈,經認證的生物有機肥),在移栽前結合整地施入田土高粱移栽窩中,秸稈還田和綠肥翻壓入土須在高粱移栽前710天進行。秸稈還田可采取直接還田、翻壓還田、過腹還田、覆蓋還田。綠肥在盛花期翻壓,翻埋深度15厘米左右,蓋土要嚴。基肥是液態肥料(人畜糞尿、清糞水、沼液),在移栽時施入根際附近土壤并覆土作定根肥水。每畝施用優質農家肥1500公斤以上或經認證的生物有機肥5080公斤。(非有機高粱生產的,每畝施用100斤優質復合肥作基肥)B.追肥:苗肥,高粱移栽成活后,結合查苗補缺、中耕培土進行。時間在移栽后1520天內,主要施用清糞水,沼

8、液。苗肥每畝施用優質農家肥1000公斤(清糞水和沼液)以上。C.穗肥:在高粱拔節孕穗期結合中耕除草,培土施用。可施清糞水,沼液,或經認證的生物有機肥。畝施用優質農家肥750公斤以上或經認證的生物有機肥1020公斤。(非有機高粱生產的,每畝施用10-20斤優質復合肥作穗肥)D粒肥:在高粱抽穗揚花至灌漿時期進行。可施清糞水,沼液,或經認證的生物有機肥。畝施用優質農家肥500公斤以上或經認證的生物有機肥510公斤。四、病蟲害防治1、防治原則高粱主要病害有高粱黑穗病、炭疽病、紋枯病、紫斑病,銹病等,主要蟲害有地老虎、蚜蟲、粘蟲、玉米螟等。防治原則以農業防治為基礎,綜合運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輔助運

9、用化學防治,創造不利于病蟲生存而有利于各類天敵繁衍的環境條件,增進生物多樣性,保持生態平衡,把病蟲危害造成的損失控制在最低限度,切實保障高粱達到“高產、優質、高效、低耗、安全”的目的。2.防治措施農業防治。對高粱黑穗病、炭疽病、紋枯病、紫斑病,銹病等主要病害,主要采取以下措施進行防治:A:“紅纓子”高粱是優質、高產、抗逆性強,耐干旱的品種。B:搞好種子處理,播種前曬種23天,通過篩選、風選除去秕粒,用1%生石灰水溶液浸種消毒810小時,然后用清水洗凈瀝干播種。C:適時播種育苗,育苗時適當稀播,培育壯苗,提高秧苗素質;移栽時合理密植,增強植株抗病蟲能力。D:推廣運用分帶輪作技術,實行多作物間套種

10、植,創造不利于病蟲害生存的小氣候環境,減輕病蟲危害。E:及時防除雜草,保持田園清潔,減少病蟲源基數。F:發現病株,及時拔除,并深埋燒毀。G:對地老虎、蚜蟲、粘蟲、玉米螟等蟲害,主要采取清除蟲源,減少和消滅卵和幼蟲的寄生場所,消滅越冬幼蟲;及早處理秸稈、穗軸,減少危害。物理防治對蟲害等可利用害蟲趨性,用糖醋液和楊柳枝把誘殺粘蟲成蟲,用黃板誘殺蚜蟲,安裝頻振式殺蟲燈誘殺螟蛾科和夜蛾科為主成蟲。地老虎用糖漿誘殺,在成蟲羽化期,用紅糖1公斤,醋2公斤,水2公斤加3911少量,攪拌均勻配成糖醋液,放在田間,引誘食入死亡。玉米螟畝用青蟲菌粉1公斤加細土200公斤勻拌后撒入心葉。生物防治保護和利用高粱地中的

11、草蛉、瓢蟲和寄生蜂等天敵昆蟲,減少人為因素對天敵的傷害。高粱炭疽病在病害發生初期用0.5%衛保水劑500600倍液或20%病毒克星水劑3004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在拔節前后百株蚜量1020頭、孕穗抽穗期百株蚜量200250頭時,用10%煙堿水劑1000倍液或1.5%天然除蟲菊素水乳劑2500倍液噴霧防治。粘蟲掌握幼蟲三齡前,用0.3%印楝素乳油-綠晶600800倍液或0.6%清源保水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五、加強管理移栽成活后,及時查苗、補苗,保證全苗。高粱移栽后3040天除草1次,禁止施用化學除草劑。結合追肥除草培土防倒伏。六、適時收割、脫粒,貯藏高粱收割的最佳時期在灌漿后期,籽粒有80

12、%左右由白色轉為紅褐色。高粱成熟度不一致,分兩次采收,第一次80%的穗子達成熟時,收割一次,余下的20%待穗子進一步成熟后收獲。收割后及時脫粒、曬干、去雜。當高粱曬干至含水量小于或等于13%時,用專用容器(袋)盛裝,單獨保存。禁止使用被農藥或肥料以及其他有害物質污染的容器(袋)盛裝。七、重要提示1、本品種不宜直播,直播因氣候,操作方式,基肥施用等因素影響出苗率。2、移栽時請選用中等苗移栽,其大苗是雜株,下等苗是弱株或病株。3、在移栽前一個星期對苗床進行一次病蟲害防治。4、對蚜蟲的防治一定要及時防治,因蚜蟲隱蔽性強,危害性大,防治不及時將造成巨大減產或絕收。5、禁止使用化學除草劑,否則將造成死苗

13、或不出苗。6、禁止在高粱作物上施用敵敵畏、敵百蟲、辛硫磷、氧化樂果、樂果、毒死蟬以及含有敵敵畏成分的任何敏感農藥,否則將造成死苗或枯葉等藥害。7、請用高粱專用脫粒機脫粒,否則影響高粱的商品性。“紅纓子”高粱非有機生產病蟲害防治主推技術危害高粱作物的常見病蟲害主要有紅葉病、紫斑病、炭疽病、灰包(黑穗病)、地下蟲害(土蠶,蝸牛,蠐螬)、鉆心蟲(芒蠅、條螟)、粘蟲、蚜蟲、桃蛀螟等。一、苗期(46月)防治以紅葉、芒蠅、粘蟲、地下害蟲為主的病蟲害。1、紅葉病防治:畝用50%多菌靈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2兩兌水50公斤噴霧防治。2、芒蠅、條螟、粘蟲、蚜蟲防治:畝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克,或2

14、0%氰戊菊脂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或1.8%阿維菌素25克兌水50公斤噴霧防治。3、土蠶,蝸牛,蠐螬防治:把握在晴天傍晚或早上7點鐘前,畝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克或20%氰戊菊脂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40克兌水70公斤,將藥液噴灑在高粱苗的根際周圍防治。二、拔節孕穗期(6月上旬8月上旬)防治以紫斑病、炭疽病、黑穗病、蚜蟲和條螟為主的病蟲害。1、紫斑病、炭疽病防治:畝用50%多菌靈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2兩,或甲K.殺菌劑18毫升水劑兌水50公斤噴霧防治。2、黑穗病防治:孕穗期發現黑穗病整株砍到,帶出田外燒毀;并可在該生育期畝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60克,兌水50公斤噴霧防治。3、蚜蟲防治:畝用10%蚜虱凈粉劑20克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6克兌水50公斤噴霧防治。4、條螟防治:畝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克,或20%氰戊菊脂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或1.8%阿維菌素25克兌水50公斤噴霧防治。三、抽穗揚花期(8月中旬下旬)防治以紫斑病、炭疽病和桃蛀螟為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