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可行性實施計劃書_第1頁
鄉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可行性實施計劃書_第2頁
鄉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可行性實施計劃書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鄉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目錄1項目概況 11.1項目背景及提岀的原由、建設的必要性和意義 11.2項目簡介 2項目類型 2項目性質 3項目范圍 3項目規模 3項目建設工期 3項目任務目標 32報告編制依據 42.1政策法規依據 4政策性文件 4法律法規 4行政規章 4工程技術標準、規范、規程、規定 4地方性法規 5有關規劃、計劃依據 53項目區概況 53.1自然條件 5地理位置 5地形地貌 53.1.3 氣候 53.1.4 土壤 6水文地質 63.2 土地利用現狀 73.3項目區基礎設施狀況 74項目分析 74.1項目合法性分析 74.2新增耕地潛力分析 84.3公眾參與分析 84.3

2、水資源平衡分析 95項目規劃方案及建設內容 95.1規劃原則 95.2規劃依據 105.3項目規劃方案及總平面布置 11田塊規劃 11道路系統布置 11農田水利工程布局 11農田防護林工程布局 125.4主要工程內容 12土地平整工程 12農田水利工程 12田間道路工程 13林網工程 135.5工程量匯總 135.6項目工程進度計劃 136投資概算 136.1投資概算依據 136.2投資預算、總投資以及分項投資比例 15工程施工費 15設備費 15其他費用 15不可預見費 15總投資 15投資估算總表 156.3投資進度計劃 167項目區內土地權屬調整工作方案 168項目組織實施管理 178.

3、1組織機構設置 178.2工程項目管理 178.3項目資金管理 179效益分析 189.1 社會效益分析 189.2經濟效益分析 19效益計算 19經濟評價 199.3生態效益分析 1910結論與建議 2010.1 結論 2010.2 建議 201 項目概況1.1 項目背景及提出的原由、建設的必要性和意義X縣位于山西省西南部,運城市西部,介于東經110° 25 56110° 59 40,北緯35° 13 4435° 3T 42之間。西屏黃河與陜西省韓 城市相望,南同臨猗縣接壤, 北與河津市、稷山縣相連。全縣東西長約 47km, 南北寬約35km總土地面積

4、1075.87km2。全縣地處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冬長夏短。水資源主 要有三大類,即天然降水、地面水和地下水,地面水主要有汾河、黃河, 但因垣高水低,難以利用,地下水資源儲量為 30.5 億 m3/ 年,可開采量為 0.433 億 m3/ 年。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和延續的物質基礎,也是發展國民經濟,改善人 民生活最基本的物質條件。隨著人口增加、經濟的發展,建設用地不斷增 加,耕地在不斷減少,人均耕地面積不斷下降,人增地減的矛盾十分突出, 要開發能利用而未利用的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產出率,保證土地資 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發展。X 縣人民政府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結合以往的工作經驗,確定

5、了 X 鄉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擬組織實施。X鄉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為市級項目。 通過土地開發整理,配置農田水利灌溉設施,整修田間道路,實施水利等配套工程,可大幅度提高耕地質量, 改善農田生態環境,建設高標準的高產穩產農田。通過土地開發整理,對提高耕地質量,增加農民收入,緩解人地矛盾,對保護耕地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可以帶動周邊地區農業生態環境建設和發展。項目區建成 后,將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該項目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 理法實施條例 等相關法律法規,符合國家土地開發整理的有關政策規定。項目規劃方案經多方案比較,布局科學,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

6、實施措施具體,為項目規劃設計和實施提供了依據。本項目得到各級領導 的高度重視和支持,群眾積極性高,公眾參與面廣,相關部門積極配合, 為順利實施提供了組織和社會保證。因而,項目切實可行,建議盡快批準 立項,爭取早日實施。1.2 項目簡介1.2.1 項目類型該項目擬申報運城縣級土地整理項目,其理由如下:(1)裴莊鄉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所處區域列為縣重點整理、開發、復墾 項目之一。規劃依據十分充分。(2) X縣人民政府為了穩定當地社會環境,發展當地經濟,改善生態環境,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裴莊鄉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所處區域土地整 理問題,十分支持和期望該項目盡快實施。當地群眾積極性高,參與意識 很強。項目實

7、施有組織保障與社會保障。( 3)鄉級公路從項目區經過,項目區內部道路比較完善。4)項目實施后社會、經濟、生態效益顯著,凈增耕地面積達31.64 公頃,凈增耕地面積占項目區土地總面積的 96.55%。因此 X 鄉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符合國家、省、市有關規定,擬申報運城 市市級土地整理項目。1.2.2 項目性質該項目為市級土地整理項目。項目區土地總面積為 32.77 公頃,全部參與整理。整理后凈增耕地面 積為 31.64 公頃, 凈增耕地面積占項目區總規模的 96.55%。1.2.3 項目范圍項目區項目區位于X縣的西部,距縣城約30公里。1.2.4 項目規模項目區總規模為 32.77 公頃。項目總投資

8、 161.43 萬元,單位面積投資 4.9262 萬元/ 公頃(3284元/ 畝)。1.2.5 項目建設工期項目實施工期為 1年,計劃 2011年 7月到 2012年 6底完工。1.2.6 項目任務目標對項目區內 32.77 公頃土地實施綜合整理, 凈增耕地面積 31.64 公頃。完成客土覆蓋工程量15.82萬朋,田坎修筑109.71m?;新建田間路4條 總長2180m新建機井2眼,新建井房2座,排水閘閥井2眼,鋪設管道 5165m;架設高壓線4km;栽樹1453棵。2 報告編制依據2.1 政策法規依據2.1.1 政策性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土地管理切實保護耕地的通知中 發 1997

9、11 號文件、國土資源部國土資發 1998166 號關于進一步加強 土地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 、國土資源部國土資發 199950 號關于設立土 地開發整理項目區的通知 、國土資源部國土資發 1999358 號關于土地 開發整理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 、運城市國土資源局、運城市財政局相關文 件。2.1.2 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 、中 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等相關土地管理法律、法規。2.1.3 行政規章國家投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暫行辦法 (國土資發 2000316 號)、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資金管理暫行辦法 (國土資發 20

10、00282 號)等。2.1.4 工程技術標準、規范、規程、規定X 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規程 、土地開發整理規劃編制規程土 地 開 發 整 理 項 目 規 劃 設 計 規 范 、 土 地 開 發 整 理 項 目 驗 收 規 程 ( TD/T013-2000 ) 、 水 土 保 持 綜 合 治 理 技 術 規 范 ( GB/T16453.1-16453.6-1996 )、水利建筑工程預算定額 、山西省建筑 工程預算定額、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資金管理暫行辦法 、新增建設用地 土地有償使用費收繳使用管理辦法 、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收繳 使用財務管理暫行辦法 、山西省建設工程費用定額等。2.1.5

11、地方性法規山西省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辦法。2.1.6 有關規劃、計劃依據X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X土地利用總體規劃、X縣土地開發整理規劃、X縣農業區劃綜合報告。3 項目區概況3.1 自然條件3.1.1 地理位置項目區位于X縣西部,裴莊鄉西灘一帶,距縣城約 30km左右,鄉級公 路從項目區穿過,交通十分方便。3.1.2 地形地貌 本項目區內地面特征為地勢相對較為平坦,為典型的洪積性地表,地面平均高程在337339m之間,地面坡度在13%。之間。地面上無明顯的 突出物,非常適合于現代化農業機械耕作及節水灌溉設施布局。3.1.3 氣候 項目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

12、多風,夏季炎熱少雨,秋季陰雨連綿,一年四季分明。項目區歷年平均氣溫為11.8 C, 7月平均氣溫為25.6 C, 1月平均氣 溫為-3.9 C,日平均10C以上積溫3955.6 C。全年無霜期187.9天。農作物平均生長期257天。土壤凍結期105天,最大凍土層深度0.56m左右。降雨量年季分配變差較大,年內分配也不均勻,大部分集中在6 9月 份,約占全年降水量的60% 15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20% 1012月份 降雨量占全年的20%多年平均風速為2.4m/s,秋冬兩季風向多為西北風, 春夏季多為東南風。年均降水量為 542mm年平均蒸發量1863mm若有灌 溉條件保證,農作物可一年兩作。X縣

13、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364h,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12.4千卡/cm2。 太陽輻射強,日照時間長,年均太陽總輻射量能滿足當地農作物及其它植 物正常生長需求。3.1.4 土壤洪積風沙土是本項目區的主要土壤,表層為沙壤,平均厚度在5m左右, 耕性良好,但保水保肥能力較差。土壤平均凍土深度 50cm 土壤有機質含 量 10g/kg,全氮含量 0.76g/kg,有效磷 11.2mg/kg,速效鉀 173mg/kg。3.1.5 水文地質(1)地表水 項目區東側是汾河,西側是黃河,都離項目區較遠,無法引用。(2)地下水 項目區所在區域處在黃河和汾河的分水嶺地帶,屬于地下水補給區,其補給來源主要為大氣降水滲入。

14、地下水位較高,動水水位與汾河水基本 齊平,地下水類型為松散巖類孔隙水。淺層地下水直接接受大氣降水、汾 河來水的直接補給,項目區內整體水文地質條件差異不大,為極富水區。項目區北側和中部均為古河道, 水位埋深在1m左右,地下水的排泄方 式主要有兩種,一種為淺層潛水蒸發排泄,另一種為汾河水面下降時排泄 補充給汾河。含水層為汾河改道所堆積的中細砂、粗中砂層,部分為極小 透鏡體,一般為34層,厚60120m單井涌水量50200nVh,滲透系 數5090m/d。區內地下水礦化度小于1g/L,屬低礦化度淡水,適于農業 灌溉,靜水位埋深1.9m,動水位5m3.2 土地利用現狀據X縣二調成果,項目區參與整理面積

15、為32.77公頃,其中,灘涂32.41 公頃,農村道路 0.36 公頃。3.3 項目區基礎設施狀況項目區的交通條件較好,通訊設施已經覆蓋該區域,為后期的施工、 生產提供了較好的條件;項目區內部沒有任何電力設施,在距項目區 4km 處的提水泵站可以T接10KV高壓線,為后期的施工和農業生產提供了保障。4 項目分析4.1 項目合法性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規定:縣、鄉(鎮)人民政府應當組 織集體經濟組織,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田、水、路、林、村綜合整 治,提高耕地質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國家的一系列政策法規都為土地整理奠定了法律依據。X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1997

16、2010年)將裴莊鄉土地開發整理項 目所處區域列為X重點整理、開發、復墾項目之一;X縣土地開發整理規 劃(20012010 年)將裴莊鄉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列為全縣重點開發整理項 目。規劃依據十分充分。綜上,根據國家農業綜合整理部門項目管理試行辦法(國農辦2000125 號)和國家農業綜合整理土地整理項目管理暫行辦法 (國土 資發2000414號)文件的精神,X鄉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完全符合現行法律、 法規的要求,符合X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要求,符合 X縣土地開發整理 專項規劃的要求。4.2 新增耕地潛力分析據 X 縣二調成果,項目區參與整理面積為 32.77 公頃,其中,農村道 路 0.36 公頃,

17、灘涂 32.41 公頃。項目實施后,可凈增耕地 31.64 公頃,增 加耕地面積占整個項目區土地總面積的 96.55%。4.3 公眾參與分析該項目是在 X 縣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經多次會議研究論證后 提出的。項目由X縣國土資源局全面負責組織實施,X縣財政局、水利局、 農業局、林業局、電業公司、統計局等部門積極配合,當地群眾積極參與。 對項目的實施,當地群眾熱情高,參與意識強,在項目區內已自發整理了 一些耕地,并產生了一些經濟效益。項目實施后,通過集約化、規模化與產業化經營,將取得更大的效益。4.3 水資源平衡分析項目區內沒有工業用水,主要以農業用水為主,項目區主要以種植蘆 筍,根據現有灌

18、溉制度進行供水量的分析后,項目實施后,項目區井灌區 需水總量為13.12萬m,而項目區所在地下水為極富水區,所以能夠供給。5 項目規劃方案及建設內容5.1 規劃原則在貫徹“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基本國策,以及 尊重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的前提下,遵循下列原則:(1)有利于集約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2)項目規劃必須符合縣鄉兩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及有關土地利用專 項規劃;(3)項目規劃與相關部門規劃協調的原則;( 4)綜合考慮土地整理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確保土地 資源可持續利用;(5)因地制宜,采取正確的規劃方法,提高規劃的可操作性的原則; ( 6)政府決策與公

19、眾參與相結合的原則。5.2 規劃依據(1) X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1997-2010年)、X縣土地開發整理規 劃(2001-2010年),以及X縣計劃、水利、農業、林業等部門的相關規劃;(2) 土地開發整理規劃編制規程 、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規劃設計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行業標準)、土地開發整理標準 (TD/T1011-1013-2000);( 3)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資金管理暫行辦法 (國土資發 2000282 號)、國家投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暫行辦法 (國土資發 2000316 號);(4) 有關部門的技術規范、技術要求。規劃引用的相關標準有: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 (GBJ71989);1

20、: 5000 1 : 10000 地形圖圖式(GB-T5791 1993);道路工程制圖標準 (GB501621992);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規劃設計規范(TD/T1012-2000);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驗收規程 ( TD/T1013-2000);水利建設項目經濟評價規范 (SL72-94) ;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范 (GB/50288-99); 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規范 ;(GB/T16453.116453.61996);農田排水工程技術規范 ( SL/T4-1999);低壓管道輸水灌溉工程技術規范(井灌區部分) (SL/T153-95);供水管井技術規范 (GB5029699);節水灌溉技術規范

21、 (SL/207-98);泵站設計規范(GB/T50265-97);5.3 項目規劃方案及總平面布置規劃的指導思想是:對項目區內土地實行合理規劃整理,合理安排田、水、路、林的規劃布局,兼顧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使三者達到協調統一,保證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規劃時根據地形條件,以地塊為單位規劃各項工程布局,方便經營管理。經過多種方案的篩選,最后確 定規劃總體方案如下:5.3.1 田塊規劃項目區進行耕地田塊整理的目的,是使耕地作田塊的形狀、長度、寬 度、面積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發育,有利于水土保持,并結合機械化操作, 方便田間管理,使田塊布置與田間路、防護林帶相協調。田塊的布置根據 地形地貌

22、、面積、空間結構特點,力求區內土地平整的統一化;新整成的 耕地土壤腐質物含量少,養分較低,在前幾年應追加農家肥和綠肥,促使 土壤熟化。5.3.2 道路系統布置田間道路主要農村貨物的運輸、作業機械向田間轉移及為機器加油、 加水、加種等生產操作服務。項目區田間路布局要考慮連接區內田塊區外 主干路網,按照節省投資、節約用地及有利于田間管理的原則,盡量利用 原有的道路和設施,縮短新建道路的長度。項目區布置田間路 4條,總長度 2180米。5.3.3 農田水利工程布局根據項目區的灌排方式及地下水資源分析,最適宜的灌溉方式為打深 井灌溉,井灌面積為 31.64 公頃( 474.6 畝)。當地群眾以種植蘆筍

23、為主, 群眾迫切的要求打深井供水,根據水資源平衡分析結果,依據項目區地下 水資源物探報告,新建 2 眼機井。為了減少輸水損失,降低運行成本和方 便管理,輸水管道采用低壓管道,田間每 60-65 米設一個給水拴,接軟管 澆灌到田畦。項目區共鋪設 PVC管道5155.7米,安裝給水栓76個,消力 池 76個,排水閥門井 2座,新建井房 2 座。5.3.4 農田防護林工程布局 農田防護林工程以農田林網布置為主,農田林網盡量結合標準田塊四周布置,在規劃田間路兩側各布置一排防護林,樹種為楊樹。共種植 1453 株。5.4 主要工程內容項目主要工程內容分為四大類:包括土地平整工程、農田水利工程、 田間道路

24、工程、農田防護林工程。5.4.1 土地平整工程土地平整工程量共計15.83萬用,其中:客土覆蓋工程量為 15.82萬 m;田坎修筑工程量109.71m3。5.4.2 農田水利工程農田水利工程主要是機井和鋪設灌溉管道。項目區新建機井 2眼,各 進尺 50 米。新建井房 2 座,排水閘閥井 2 眼,配套水泵 2 臺,變壓器 1 臺,架設10kv高壓線4km項目區共鋪設PVC地埋管5156米。5.4.3 田間道路工程新建田間路 4 條,總長 2180m。5.4.4 林網工程栽種楊樹 1453 棵。5.5 工程量匯總項目主要完成如下工程:土地平整工程、田間道路工程、農田水利工 程、林網工程。具體工程量

25、如下:完成土地平整工程量15.83萬用;整修田間路4條;新建機井2眼, 鋪設管道5156m,架設高壓線4km變壓器1臺。新建井房2座;栽樹1453 棵。5.6 項目工程進度計劃施工工期安排如下: 整個工程從 2011年 7月開始, 2012年 6月完工并 進行驗收。根據工程總體規劃及各類建筑物的具體特點,要結合實際情況 合理安排,以均衡施工強度、降低工程造價,使工程盡快發揮效益。6 投資概算6.1 投資概算依據(1 )預算編制原則和依據 本次項目預算遵循“符合現行政策、法規和辦法,全面、合理、科學和準確,實事求是、依據充分和公平合理,體現土地開發整理工程特點” 的原則進行編制。編制原則和依據為

26、: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實施條例 ; 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收繳使用管理辦法及新增建設用 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收繳使用財務管理暫行辦法 ;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及國家投資土地開發整理 項目管理暫行辦法;土地開發整理標準 (TD/T1101-1013-2000);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編制暫行規定 、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定 額(試行稿)及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施工機械臺班費定額 (試行稿)。(2)編制預算的價格水平編制預算的價格水平為 2011年 1季度物價水平,其價格依據山西工 程建設標準定額信息(2011年第1期)發布的“ 2011年12月山西省 各市建設工程材料價格信

27、息”或當地市場調查價。( 3 )其他費用 包括前期工作費、工程監理費、竣工驗收費、業主管理費。前期工作 費按工程施工費的 5.79%計算、工程監理費按工程施工費的 1.5%計算、竣 工驗收費按工程施工費的 3%計算、業主管理費按工程施工費與前期工作費 及竣工驗收費之和的 2.0%計算。( 4 )不可預見費按工程施工費、設備費和其他費用之和的 2.0%計算。6.2投資預算、總投資以及分項投資比例項目投資內容包括工程施工費、設備費其它費用及不可預見費。工程施工費工程施工費1373582.91萬元。設備費設備費37466.05萬元。其他費用其他費用包括前期工作費、工程監理費、竣工驗收費和業主管理費。

28、 前期工作費為 79530.45元,工程監理費 20603.72元,竣工驗收費為 41207.49元,業主管理費為30298.49元。其他費用共171640.17元。不可預見費不可預見費為31653.78元。總投資項目總投資1614342.91元,工程施工費、設備費、其他費用、不可預見費各占項目總投資的 85.09% 2.32%、10.63%、1.96%。投資估算總表投資估算總表序號項目單位工程量單價投資(元)比例一、工程施工費64587085.09%(一)土地平整工程369552.491客土覆蓋3 m1580202.33368466.262田坎修筑3 m109.719.721065.23(二

29、)農田水利工程650161.231管道(管徑110mm)m515642.25218584.152新建機井(50m)眼230108.3560216.713井泵房、排水閥門井座23632.247264.48410KVA高壓線路Km491023.93364095.71(三)道路工程161140.261新建4m生產路m218076.02165716.64二、設備費374662.32%1水泵臺27833156662變壓器臺12180021800三、其它費用171640.1710.63%1前期工作費5.79%1373582.9179530.452工稈監理費1.50%1373582.9120603.743竣

30、工驗收費3%1373582.9141207.494業主管理費2%1514924.5930298.495拆遷補償費四、不可預見費2%1582689.1331653.781.96%總投資1614342.91100.00%項目地貌類型建設規模(公頃)新增耕地 (公頃)新增耕地率總投資(萬兀)畝均投資(元)平原32.7731.6496.55%161.433284.136.3投資進度計劃根據項目區工程量、工程進度計劃和工程投資總額估算,項目投資在2012年6月底完成,擬全部由運城市土地開發整理專項經費投資解決。7項目區內土地權屬調整工作方案項目區總規模為32.77公頃,均為國有土地,不存在土地權屬糾紛問

31、題,不需做土地權屬調整方案。8 項目組織實施管理8.1 組織機構設置土地開發整理是一項政策性和技術性很強的工作,涉及部門多,與當 地群眾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民心工程” 。因此,必須 加強領導,嚴格按照國家投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要求進行科學管理,實 施項目負責人制,強調檢查、監督和驗收機制,全程跟蹤。項目成立了 X 鄉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辦公室,主任由 X 縣國土資源局擔任。辦公室負責協調各有關部門的關系,廣泛宣傳、調動和保護群眾開展 土地整理的積極性,審查上報項目的可行性研究、設計報告,負責組織實 施,檢查項目的可行性研究、設計報告,監督資金的使用和項目工程進度。8.2 工程項目

32、管理為了保證土地整理項目的實施,土地開發整理工作應實行科學管理, 在全面規劃的基礎上,項目應嚴格設計制度,對設計報告進行科學論證, 做到經濟合理,切實可行,使工程建設管理有所遵循和依據。在工程實施 管理中,要嚴格實行工程建設“五項制度” ,即項目法人負責制、招標投標 制、工程監理制、實行項目合同管理制、實行項目公告制。8.3 項目資金管理(1) 實施嚴格的資金管理。項目資金由X縣土地開發整理中心專戶儲 存,專款專用、單獨結算。對于年終未完成任務的所余資金,應結轉下年 度繼續使用。對于已完成任務所結余的資金,按照撥款機關的要求,交回 撥款單位或者轉入“專用基金收入”帳戶。(2)項目資金必須按照有

33、關規定辦理,不得超額、超標提取,使用時 必須貫徹先提后用,專款專用,統籌安排,合理使用的原則,防止超支和 任意擴大消費性支出,并應設置明細帳,進行明細核算。(3)嚴格工程預決算制度。 每項工程開工前, 施工單位必須提交預算, 竣工后要有詳細的決算。(4)健全審計制度,定期接受審計。每項工程結束后,都由審計部門 進行審計,并以審計結果作為工程決算的依據,確保工程建設項目財務管 理的合法化和規范化。(5)項目資金的籌措。 該項目作為運城市項目申報, 其資金投入全部 向運城市財政申請。9 效益分析9.1 社會效益分析通過項目區的土地整理將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主要表現在:(1)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通過整理,土地利用率達 100%。(2)維護了社會穩定。 穩定了民心,極大地提高了農民務農的積極性, 消化了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密切了政府與群眾的關系,提高了黨和政府 在群眾中的威信,促進了社會的安定團結。3)為保護耕地做出貢獻。通過綜合整理,凈增耕地面積 31.64 公頃,為全縣耕地總量動態平衡這一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了保障。9.2經濟效益分析921效益計算通過土地開發整理,原來的灘涂全部變為水澆地,耕作面積為31.64公頃,效益計算見下表。作物產量(kg/ha)總產量(kg)成本單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