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質一、選擇題1.(2014·廣東高考文科·T9)若空間中四條兩兩不同的直線l1,l2,l3,l4滿足l1l2,l2l3,l3l4,則下列結論一定正確的是()A.l1l4 B.l1l4C.l1與l4既不垂直也不平行 D.l1與l4的位置關系不確定【解題提示】由于l2l3,所以l1與l4的位置關系可以通過同垂直于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加以判斷.【解析】選D.因為l2l3,所以l1l2,l3l4實質上就是l1與l4同垂直于一條直線,所以l1l4,l1l4,l1與l4既不垂直也不平行都有可能成立,但不是一定成立,故l1與l4的位置關系不確定.2.(2014
2、183;廣東高考理科)若空間中四條兩兩不同的直線l1,l2,l3,l4滿足l1l2,l2l3,l3l4,則下列結論一定正確的是()A.l1l4B.l1l4C.l1與l4既不垂直也不平行D.l1與l4的位置關系不確定【解題提示】由于l2/l3,所以l1與l4的位置關系可以通過同垂直于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加以判斷.【解析】選D.因為l2/l3,所以l1l2,l3l4實質上就是l1與l4同垂直于一條直線,所以l1l4,l1/l4,l1與l4既不垂直也不平行都有可能成立,但不是一定成立,故l1與l4的位置關系不確定.二、解答題3. (2014·湖北高考文科·T13)如圖,在正方體AB
3、CD-A1B1C1D1中,E,F,P,Q,M,N分別是棱AB,AD,DD1,BB1,A1B1,A1D1的中點.求證:(1)直線BC1平面EFPQ.(2)直線AC1平面PQMN.【解題指南】(1)通過證明FPAD1,得到BC1FP,根據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得證.(2)證明BD平面ACC1,得出BDAC1,進而得MNAC1,同理可證PNAC1,根據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出直線AC1平面PQMN.【解析】(1)連接AD1,由ABCD-A1B1C1D1是正方體,知AD1BC1,因為F,P分別是AD,DD1的中點,所以FPAD1.從而BC1FP.而FP平面EFPQ,且BC1平面EFPQ,故直線BC1
4、平面EFPQ.(2)連接AC,BD,則ACBD.由CC1平面ABCD,BD平面ABCD,可得CC1BD.又ACCC1=C,所以BD平面ACC1.而AC1平面ACC1,所以BDAC1.因為M,N分別是A1B1,A1D1的中點,所以MNBD,從而MNAC1.同理可證PNAC1.又PNMN=N,所以直線AC1平面PQMN.4. (2014·湖南高考文科·18)(本小題滿分12分)如圖3,已知二面角的大小為,菱形在面內,兩點在棱上,是的中點,面,垂足為.(1) 證明:平面;(2)求異面直線與所成角的余弦值.【解題提示】(1)利用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證明;(2)根據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義
5、,及線線角的定義解。【解析】(1)如圖,因為,所以連接,由題設知,是正三角形,又E是AB的中點,所以,面,故.(2)因為所以BC與OD所成的角等于AD與OD所成的角,即是BC與OD所成的角。由(1)知,所以又,于是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從而不妨設,則,易知在中,連接AO,在中,故異面直線BC與OD所成角的余弦值為5.(2014·廣東高考文科·T18)(13分)如圖1,四邊形ABCD為矩形,PD平面ABCD,AB=1,BC=PC=2.作如圖2折疊,折痕EFDC,其中點E,F分別在線段PD,PC上,沿EF折疊后點P疊在線段AD上的點記為M,并且MFCF.(1)證明:CF平面MDF.
6、(2)求三棱錐MCDE的體積.【解題提示】(1)可利用PD平面ABCD,證明MD平面CDEF.(2)只需求高MD及CDE的面積,即可求得結論.【解析】(1)因為PD平面ABCD,所以PDMD.在矩形ABCD中MDCD,又PDCD=D.所以MD平面CDEF,所以MDCF.又因為MFCF,所以CF與相交直線MD和MF都垂直,故CF平面MDF.(2)在CDP中,CD=AB=1,PC=2,則PD=,PCD=60°CF平面MDF,則CFDF,CF=,DF=.因為EF/DC,所以=,DE=,PE=ME,SCDE=CD·DE=.由勾股定理可得MD=,所以VMCDE=M
7、D·SCDE=.6.(2014·福建高考文科·19)(本小題滿分12分)如圖,三棱錐中,.(1) 求證:平面;(2) 若,為中點,求三棱錐的體積.【解題指南】(1)利用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證明(2)分別求出的面積和高CD,繼而求出體積或利用VA-MBC =VA-BCD -VM-BCD求解【解析】(1)平面BCD,平面BCD,.又,平面ABD,平面ABD,平面.(2)由平面BCD,得.,.M是AD的中點,.由(1)知,平面ABD,三棱錐C-ABM的高,因此三棱錐的體積 .解法二:(1)同方法一.(2)由平面BCD知,平面ABD平面BCD,又平面ABD平面BCD=BD,
8、如圖,過點M作交BD于點N.則平面BCD,且,又,.三棱錐的體積 .7. (2014·浙江高考文科·6)設是兩條不同的直線,是兩個不同的平面( ) A若,則 B若,則 C若,則 D若,則【解題提示】依據線、面平行,垂直的條件與性質逐一判斷.【解析】選C.對A若,則或或,錯誤;對若,則或或,錯誤;對若,則,正確;對若,則或或,錯誤;8. (2014·浙江高考文科·20)20、如圖,在四棱錐ABCDE中,平面平面;,.(1)證明:平面;(2)求直線與平面ABC所成的角的正切值. 【解析】(1)連結BD,在直角梯形BCDE中,CD=2所以BD=BC=由,AB=
9、2,得,所以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2) 過點E作EMCB交CB的延長線于點M,連接AM又平面ABC平面BCDE,所以EM平面ACB所以EAM是直線AE與平面ABC所成的角在RtBEM中,EB=1,EBM=45°所以.在RtACM中,在RtAEM中,9、(2014·浙江高考理科·20)(本題滿分15分)如圖,在四棱錐中,平面平面.(1) 證明:平面;(2) 求二面角的大小. 【解析】(1)在直角梯形BCDE中,由DE=BE=1,CD=2,得BD=BC=,由AC=,AB=2,得,所以又平面ABC平面BCDE,從而AC平面BCDE所以ACDE,又DEDC,從而DE平面A
10、CD.(2)方法一:作BFAD,交AD于F,過點F作FGDE,交AE于點G,連結BG由(1)知,DEAD,而FGAD,所以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在直角梯形BCDE中,由,得又平面ABC平面BCDE,從而BDAB由于平面BCDE,得BD平面BCDE,得ACCD在RtACD中,由DC=2,AC=,得AD=在RtAED中,由DE=1,AD=,得AE=在RtABD中,由BD=,AB=2,AD=,得BF=,AF=AD,從而GF=在ABE,ABG中,利用余弦定理分別可得,BG=在BFG中,所以,即二面角的大小是方法二:以D為原點,分別以射線DE,DC為軸,軸的正半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如圖所示由題意知各點坐標
11、如下:,設平面ADE的法向量為,平面ABD的法向量為可算得,,由即可取由即可取所以由題意可知,所求二面角是銳角,故二面角的大小是.10. (2014·遼寧高考理科·19)(本小題滿分12分)如圖,和所在平面互相垂直,且,E、F分別為AC、DC的中點.()求證:;()求二面角的正弦值.【解析】()如圖,以點B為坐標原點,在平面DBC內過B作垂直BC的直線為軸,BC所在的直線為軸,在平面ABC內過B作垂直BC的直線為軸,建立如圖所示空間直角坐標系,則,從而.所以因此,()平面BFC的一個法向量為,設平面BEF的一個法向量為又,則由得令得,所以設二面角的大小為,則所以,即所求二面
12、角的正弦值.11. (2014·遼寧高考文科·19)(本小題滿分12分)如圖,和所在平面互相垂直,且,分別為的中點.()求證:平面;()求三棱錐的體積.附:錐體的體積公式,其中為底面面積,為高.【解析】()由已知得,,因此.又為AD的中點,則;同理,.因此平面.由題意,為的中位線,所以;所以平面.()在平面ABC內作,交CB的延長線于,由于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又為AD的中點,因此到平面的距離是.在中,所以12. (2014·山東高考文科·18)如圖,四棱錐中,,分別為線段的中點. ()求證:()求證:【解題指南】()本題考查線面平行的證法,可利
13、用線線平行,來證明線面平行;()本題考查了線面垂直的判定,在平面PAC中找兩條相交直線與BE垂直即可.【解析】()連接AC交BE于點O,連接OF,不妨設AB=BC=1,則AD=2四邊形ABCE為菱形又(),13. (2014·天津高考文科·T17)如圖,四棱錐P-ABCD的底面ABCD是平行四邊形,BA=BD=,AD=2,PA=PD=,E,F分別是棱AD,PC的中點.(1)證明:EF平面PAB.(2)若二面角P-AD-B為60°,證明:平面PBC平面ABCD;求直線EF與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解析】(1)如圖,取PB中點M,連接MF,AM. 因為F為PC中點
14、,故MFBC且MF=BC. 由已知有BCAD,BC=AD.又由于E為AD中點,因而MFAE且MF=AE,故四邊形AMFE為平行四邊形,所以EFAM.又AM平面PAB,而EF平面PAB,所以EF平面PAB.(2)連接PE,BE,因為PA=PD,BA=BD,而E為AD中點,故PEAD,BEAD.所以PEB為二面角P-AD-B的平面角.在PAD中,由PA=PD=,AD=2,可解得PE=2,在ABD中,由BA=BD=,AD=2,可解得BE=1.在PEB中,PE=2,BE=1,PEB=60°,由余弦定理,可解得PB=,從而PBE=90°,即BEPB.又BCAD,BEAD,從而BEBC
15、,因此BE平面PBC,又BE平面ABCD,所以平面PBC平面ABCD.連接BF.由知,BE平面PBC,所以EFB為直線EF與平面PBC所成的角,由PB=及已知,得ABP為直角.而MB=PB=,可得AM=,故EF=.又BE=1,故在RtEBF中,sinEFB=.所以直線EF與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為.14.(2014·安徽高考文科·19)如圖,四棱錐的底面邊長為8的正方形,四條側棱長均為.點分別是棱上共面的四點,平面平面,平面.(1) 證明:(2) 若,求四邊形的面積.【解題提示】(1)由線面平行得出BC平行于線線EF、GH;(2)設BD相交EF于點K,則K為OB的中點,由
16、面面垂直得出,再由梯形面積公式計算求解。【解析】(1)因為BC/平面GEFH,BC平面PBC,且平面PBC平面GEFH=GH,所以GH/BC,同理可證EF/BC,因此GH/EF。(2)連接AC,BD交于點O,BD交EF于點K,連接OP,GK,因為PA=PC,O是AC的中點,所以,同理可得,又,且AC,BD都在底面內,所以底面ABCD,又因為平面GEFH平面ABCD,且平面GEFH,所以PO/平面GEFH,因為平面PBD平面GEFH=GK,所以PO/GK,且GK底面ABCD,從而,所以GK是梯形GEFH的高,由AB=8,EB=2得EB:AB=KB:DB=1:4,從而,即K是OB的中點。再由PO/
17、GK得,即G是PB的中點,且,由已知可得,所以GK=3,故四邊形GEFH的面積15、(2014·安徽高考理科·20)如圖,四棱柱中,底面.四邊形為梯形,,且.過三點的平面記為,與的交點為.(1) 證明:為的中點;(2) 求此四棱柱被平面所分成上下兩部分的體積之比;(3) 若,梯形的面積為6,求平面與底面所成二面角大小.【解題提示】 (1)由及得;(2)將問題轉化為求出特殊幾何體的體積,即+,從而得出結果;(3)利用平面ABCD,作證明為平面與底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解求得。【解析】(1)因為所以平面QBC/平面A1AD,從而平面A1CD與這兩個平面的交線相互平行,即QC/A1D,故的對邊相互平行,于是,所以,即Q為BB1的中點。(2)如圖所示,連接QA,QD,設AA1=h,梯形ABCD的高位d,四棱柱被平面分成上下兩部分的體積分別為V上和V下,BC=a,則AD=2a,所以+,又,所以。所以。(3)如上圖所示,在中,作,垂足為E,連接A1E,又,所以,于是,所以為平面與底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因為BC/AD,AD=2BC,所以,又因為梯形ABCD的面積為6,DC=2,所以,于是,故所求二面角的大小。16. (2014·四川高考文科·18)在如圖所示的多面體中,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錢包、座套相關皮革制品項目合作計劃書
- 2025年電子式燃氣表項目發展計劃
- 2025年疊片機項目發展計劃
- 辦公樓電梯廣告合同標準文本
- 勞動賠償合同樣本
- 脫水設備企業ESG實踐與創新戰略研究報告
- 懸掛起重機企業ESG實踐與創新戰略研究報告
- 大棚骨架機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礦熱爐煙氣余熱利用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包子批發合同樣本
- 機械CAD、CAM-形考任務一-國開-參考資料
- 省考試錄用公務員面試通知書
- 第9課《美麗的顏色》說課稿 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
- 制造業勞務外包質量控制制度
- DB11∕T 864-2020 園林綠化種植土壤技術要求
- 《飛向太空的航程》名師課件
- 表面技術概論化學轉化膜
- 2025年哈爾濱市中考數學模擬試卷(附答案解析)
- 各行業安全風險分級管控清單
- 父母贈與現金合同范本
- T-CPA 006-2024 造紙用濕強劑 聚酰胺環氧氯丙烷PAE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