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階彈簧-阻尼系統PID控制器參數整定_第1頁
二階彈簧-阻尼系統PID控制器參數整定_第2頁
二階彈簧-阻尼系統PID控制器參數整定_第3頁
二階彈簧-阻尼系統PID控制器參數整定_第4頁
二階彈簧-阻尼系統PID控制器參數整定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4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控制系統仿真與 CAD »大作業二階彈簧一阻尼系統的PID控制器設計及參數整定學校:上海海事大學學院:物流工程學院專 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班級:電氣173班學號:*姓名:李*老師:*時間: 2020年6月13日1 .題目與要求考慮彈簧阻尼系統如圖1所示,其被控對象為二階環節,傳遞函數G(s)如下,參數為 M=1kg , b=2N.s/m , k=25N/m , F(s)1。設計要求:用.m 文件和 simulink 模型完成。圖1彈簧-阻尼系統(1)控制器為P控制器時,改變比例系數大小,分析其對系統性能的影響并繪制 相應曲線。(2)控制器為PI控制器時,改變積分系數大小,分析其對系

2、統性能的影響并繪制 相應曲線。(例如當Kp=50時,改變積分系數大小)(3)設計PID控制器,選定合適的控制器參數,使閉環系統階躍響應曲線的超調 量(r%<20% ,過渡過程時間Ts<2s,并繪制相應曲線。2 .分析:(1)根據受力分析可得系統合力與位移之間微分方程:Mx bx kx F(2)對上得微分方程進行拉普拉斯變換,轉化后的系統開環傳遞函數:G億)X(s)11G(S)22F(s)Ms2 bs ks2 2s 25(3)系統輸入為力R(S)=F(S),系統輸出C(S)為位移X(S),系統框圖如下:圖2閉環控制系統結構圖3 .控制器為P控制器時:控制器的傳遞函數 Gp(s) Kp

3、,分別取Kp為1,10,20,30,40,50,60,70,80(1) simulink構建仿真模型如圖3,文件名為:P_ctrl ;1Iransfer benScopeomi圖3P控制器仿真模型(2)用m.文件編寫仿真程序,用 sim函數簡單調用P_ctrl模型;cleara=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Mp=zeros(9,1);ess=zeros(9,1);B=' 11020304050607080' %圖例顯示字符串for i=1:9r=1;Kp=a(i);t,x,y=sim( 'P_ctrl' ); %調運仿真模型plot(t,

4、y) hold on n=length(y); yss=y(n);Mp(i)=(max(y)-yss)/yss*100;%B 調量ess(i)=1-yss;% 態誤差legi= 'Kp=' ,B(2*i-1),B(2*i); end legend(leg) xlabel( 'Time (sec)' ) ylabel( 'outputs' ) title( 'step-response' ) Mp ess(3)不同Kp輸出仿真波形圖4:Timo研曲)圖4不同Kp階躍響應曲線(4)仿真結果分析:Kp11020304050607080M

5、p(%)53.3257.9562.0765.61767.11369.30970.65372.16873.402ess0.96150.71360.55510.45590.38350.33390.29390.26320.2378表1不同kp時,系統輸出的超調和穩態誤差隨著Kp值的增大,系統響應超調量加大,動作靈敏,系統的響應速度加快。 Kp 偏大,則振蕩次數加多,調節時間加長。隨著 Kp增大,系統的穩態誤差減小,調節應 精度越高,但是系統容易產生超調,并且加大Kp只能減小穩態誤差,卻不能消除穩態誤差。4 .控制器為PI控制器時:1控制器的傳遞函數 Gp(s) Kp Ki ,取Kp=60 ,分別取K

6、1為:0.1,1,10,20,30 ; S(1 )建立PI控制器系統仿真模型如圖 5和圖6子系統封裝內部,文件名為 PI_ctrl :clear a=0.1 1 10 20 30; Mp=zeros(4,1); ess=zeros(4,1);B='0.1 1 10 20 30' for i=1:5 r=1;Kp=60; Ki=a(i);t,x,y=sim( 'PI_ctrl" );plot(t,y) hold on n=length(y); yss=y(n);Mp(i)=(max(y)-yss)/yss*100;ess(i)=1-yss;legi= '

7、Ki=',B(3*i-2),B(3*i-1),B(3*i);endlegend(leg) xlabel( 'Time (sec), ) ylabel( 'outputs' )title( 'Kp=60 , step-response' ) Mp ess(3)如下圖圖7,為單位階躍系統響應曲線:1.4Kp=60Ri. step-response口 012345678910Time (sec)圖7 Kp=60 ,不同Ki下系統響應曲線(3)結果分析卜表為不同KI下,超調量和穩態誤差ki0.11102030Mp(%)69.889663.430835.0

8、57028.827528.7335ess0.29060.26130.09000.02730.0081表2不同KI下,超調量和穩態誤差Kp=60 ,隨著Ki的增大,系統超調量減小,穩態誤差減少。但震蕩次數增加,系統調節時間增加,系統響應時間加快。Ki越大,積分常數Ti越小,積分作用越明顯可以看出PI控制器可以有效消除穩態誤差,提高系統誤差度。5 .控制器為PID控制器時:控制器的傳遞函數Gp(s)Kp0.1,1,5,7.5,10 。K| S(1)建立PI控制器系統仿真模型如圖PID_ctrl:KdS ,取 Kp=60 , Ki =130, Kd 分別取8和圖9子系統封裝內部,文件名為圖8 PID

9、控制器系統模型ri: 'SOUtlGainiIntegrator夕>k du/dt |Sain2Derivative圖9 PID子系統(2)用m.文件編寫仿真程序,用 sim函數簡單調用PID_ctrl模型;m.文件:cleara=0.1 1 5 7.5 10;Mp=zeros(5,1);ess=zeros(5,1);B='0.1 1 57.5 10'for i=1:5r=1;Kp=60;Ki=130;Kd=a(i);t,x,y=sim( 'PID_ctrl' );plot(t,y) hold on n=length(y); yss=y(n);Mp

10、(i)=(max(y)-yss)/yss*100;ess(i)=1-yss;legi= 'Kd=' ,B(3*i-2),B(3*i-1),B(3*i);end legend(leg)xlabel( 'Time (sec)' )ylabel( 'outputs' )title( 'step-response' )MpEss(3)如下圖圖10,為單位階躍系統響應曲線1345670Time (sec)圖10 KP=60,KI=130, 不同Kd下系統響應圖KP=6D(KI=130pBtflp-rfls ponse51ndqn口10(4)

11、結果分析:Kp=60,Ki=130Kd0.1157.510Mp(%)43.297340.902115.96707.14792.8359ess-0.0390-0.00050.00000.00000.0000Kp=60、Ki=130 ,隨著Kd值的增大,閉環系統的超調量減小,響應速度加快,調 節時間、上升時間和震蕩次數減小。加入微分控制后,相當于系統增加了零點并且加大 了系統的阻尼比,提高了系統的穩定性和快速性。6.選擇合適PID控制器:使閉環系統階躍響應曲線的超調量d%<20% ,過渡過程時間Ts<2s,并繪制相應曲線。結合PID控制器結果分析,可知當 Kp=60、Ki=130 , Kd=5時,由m.文件: clear sys1=60;sys2=tf(130,1 0);sys3=tf(5 0,1);sys4=tf(1,1 2 25);sys5=series(parallel(sys1,parallel(sys2,sys3),sys4);sys=feedback(sys5,1)step(sys)可得系統的閉環傳遞函數為:5 sA2 +60s+ 130sA3+7sA2 + 85s + 130求的單位階躍響應為:0123456Time (seconds)Stop RHspnte此時系統的超調量如圖為:11.2%<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