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三單元 宇宙1、地球的衛星月球課時數:一課時主備人:張曉光備課時間:2013.4.14授課時間:2015.4.18【教學目標】科學概念: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在運動方式、體積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過程與方法:1、 能利用多種渠道搜集有關月球的信息。2、 按照科學探究的要求進行信息交流、討論,并且整理有關的信息。 情感、態度、價值觀:1、 知道對信息進行分析比較,嘗試對信息的可信度進行判斷是必要的。2、 知道科學的進步需要永無止境的科學探索精神。3、 發展對宇宙天文探索的興趣。【教學重點】搜集整理月球的資料,根據資
2、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教學難點】按照科學探究的要求進行信息交流、討論和整理。【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有關月球信息的圖片、錄像資料、書籍等學生準備:課前收集有關月球的信息【教學過程】一、人類對月球的探索歷程 1、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離我們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顆嗎?(學生思考后回答: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圍繞著地球運動,是地球的衛星。)2、有關月球的詩歌、神話故事有許多,誰能背一首詩或講一個故事給大家聽? (請幾位同學講故事或者背詩: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吳剛伐桂等故事。3、談話:從這些故事和詩歌中我們可以了解到,自古以來,人們就特別關注月球。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奧秘,人們
3、又是怎樣去探索認識月球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地球的衛星月球。(板書課題) 4、閱讀課本第46頁中的插圖,說說在探索月球的歷程中,人類觀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發生了哪些變化?(梳理板書:肉眼觀察天文望遠鏡探測飛行器登月考察) 5、討論:從這些工具的發展過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6、師:對這些工具,你有沒有補充的內容,說給大家聽聽。7、交流: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對于月球的認識是怎樣發展的?(預設:人類探月的技術與工具越來越先進;人類對月球的數據勘測越來越精確;人類對月球奧妙的了解越來越多;人類對月球的疑惑也越來越多。)二、制作我的“月球卡”1、師:課前讓大家收集了有關月球的信息,你們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
4、的信息? 2、小組內將課前收集的月球資料按照教師給定的方法進行交流和分類整理,教師巡視指導。(要求:輪流發言;發言者要說明信息的來源;有沖突的地方要記下來,然后分類整理。)3、各組派一名代表,匯報交流本組收集到的信息。4、師:從剛才匯報的情況看,同學們收集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月球的運動;二是月球的基本情況和相關數據;三是月球的地形;四是有關人類登月的故事。 5、下面請大家根據各組交流的情況,完成月球基本信息卡的制作,將有關的信息填寫在活動記錄中。(學生活動:閱讀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根據自己或小組內的月球資料,選擇所需要的信息,制作自己的“月球卡”。)6、小結:通過制作“月球卡
5、”,我們發現月球在運動方式、體積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很多方面與地球不同。三、拓展延伸 1、在課外進行“月球卡”的展示評價活動。 2、在討論中產生的分歧是否已經解決? 請大家課后繼續搜集更多的有關月球的資料。 板書設計: 1、 地球的衛星月球一、對月球的探索歷程:肉眼觀察天文望遠鏡探測飛行器登月考察二、制作月球卡:月球的運動、基本數據、地形特點、人類登月故事等教學后記:孩子們對月球的知識很感興趣,收集了很多資料,課堂上大家共享。一部分孩子不僅收集了,而且記住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點在本堂課反映最明顯。 2
6、、月相變化課時數:一課時主備人:張曉光備課時間:2015.4.14授課時間:2015.4.19【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月相在一個月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形狀。2、月相變化是月球圍繞地球公轉過程中形成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過程與方法:1、持續地觀察月相的變化過程。2、根據已有的現象進行簡單的邏輯推理而做出假設,同時能在小組學習中收集整理別人的觀點,并且根據一定的事實對自己的假設進行調整。3、初步學習利用模型來解釋自然現象。情感、態度、價值觀:1、初步意識到宇宙是一個變化的系統。2、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識。【教學重點】月相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形狀;月相的變化是有規律的。【教學難點】要求學生持續一
7、個月進行觀察,在觀察過程中詳細記錄月相的形狀、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農歷時間、太陽在天空的位置。【教學準備】教師準備:用于貼月相的掛圖、月相成因示意圖、月相變化的課件、皮球、電燈(瓦數大的)。學生準備:圓紙片、剪刀、活動記錄等。 【教學過程】一、畫月相 1、創設情境,引出月相話題:同學們,蘇軾的水調歌頭里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月有陰晴圓缺”的詞句,看來人們很早就發現了月球有圓缺變化的情況,說說你曾經見到過的月亮是什么樣的?(當學生說到滿月時,請他說出陰歷時間) 2、講解:月亮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做月相。 3、你能把看到過的月相畫下來嗎? (教師給每個學生幾張相同大小的圓紙片
8、,請學生在紙上畫月相,然后把它們剪下來。)4、讓幾位學生把畫月相的紙片貼在黑板上,全班觀察分析。這些月相相同嗎?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否見到這樣的月相,為什么? 5、學生提出自己的假設,并且判斷黑板上所畫月相的正誤。6、說說這些月相分別是什么時候能看到的? 二、給月相排序 1、請每位學生再畫一個月相,并剪下來。 2、在小組中討論,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農歷什么時候的? 3、(出示一組標有時間的圓圈的掛圖)你能把剪下來的月相準確地貼在上面的圓圈里嗎?(學生根據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測時間,在黑板上的相應位置貼上月相。) 4、觀察黑板上的掛圖上貼出的許多月相,小組討論并交流:有什么發現?有什么問題? 5
9、、教師出示農歷上半月的月相變化過程圖,讓學生們討論:你們認為月相的變化是否有規律?有什么規律?你們認為下半月的月相將如何變化?6、小結:月相是變化的,變化是有規律性的。農歷上半月由缺到圓,下半月再由圓到缺。(其他的說法也正確:1、一個月中月相的變化規律是:初二向左彎,初八右半邊明亮,十五月圓,二十二左半邊明亮,二十八向右彎(記憶訣竅:“殘”字拼音第一個字母“C”的形狀)。2、月相的變化經歷新月上弦月圓月下弦月殘月的過程。3、上半月,人們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積逐漸變大,直到滿月,亮面在右側;下半月,人們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積逐漸變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側。)三、模擬月相變化1、設疑:月相的變化是月球的形
10、狀在變化嗎?是伴隨著月球的什么運動發生變化的?2、小組內討論交流:能否用做模擬實驗的方法來研究月相變化?用什么來模擬,怎樣模擬?3、可參照課本第49頁進行模擬實驗,觀察“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樣嗎?亮面朝向一樣嗎?(或者在教室里準備一盞瓦數大的電燈,用這盞燈當作太陽,學生自己當作地球,用皮球當作月球;把“月球”舉在空中,使“陽光”照到“月球”上,觀察此時月球的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狀;然后使“月球”圍繞“地球”公轉一周,觀察月球的明亮部分有什么變化?)(模擬實驗成功的關鍵在于:用來模擬月球的半明半暗的球體,它的明亮一面始終向著“太陽”。即“月球”圍繞“地球”轉動一周時,它只自轉了一周。)4、提問:通過模
11、擬月相變化的實驗,你有什么發現?5、學生思考回答。(預設:月相的變化是月球圍繞地球公轉過程中形成的,跟月球不發光、太陽只能照亮它的一半有關,不是因為月球的形狀在發生變化。)6、播放月相變化的課件,鞏固并小結:月相變化跟月球不發光有關,跟太陽照射有關,跟月球在圍繞地球公轉有關。(解釋:月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陽的光。月相實際上就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由于觀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7、對比一下,我們前面排序時所貼的月相,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四、觀察白天的月相 1、談話:在給月相排序和模擬月相變化的過程中,我們
12、推測出了月相變化的規律,同時還產生了許多問題。要知道規律是不是存在,以及問題能否得到圓滿解決,需要我們進行實地的觀察。 2、你們認為什么時間觀察月相比較合適?3、引導學生確定觀察月相的時間,清晨或傍晚觀察月相。(教師教學時應確認一點:如果自己的教學時間在農歷的上半月,請引導學生在傍晚觀察;反之,則應在清晨觀察。從農歷十六二十七八月亮升起得越來越晚,因此在清晨觀察比較合適。)4、思考討論:觀察月相,主要觀察記錄月相的哪些內容? 5、引導學生了解月相的記錄內容:月相的形狀、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農歷時間、以及觀察時的具體時刻等。 6、討論:如果我們觀察不到天空中的月相,該怎么辦? 7、說說
13、你們認為在觀察過程中,還會有什么問題或困難存在? 五、課外拓展:1、動腦筋:今年春節晚上,某商店被盜。第二天,公安人員審詢了最有嫌疑的兩個嫌疑犯張三和李四。張三說:“昨晚十點鐘,借著月光我看到李四進商店偷東西。”李四說:“十點的時候,我正在家里睡覺。”請你幫助公安人員判斷,誰最有可能是罪犯,為什么?(答案:張三最有可能是罪犯。因為春節是正月初一,根本沒有月亮,可李四說他借著月光看到李四進商店偷東西,是在撒謊,因此,他最有可能是罪犯。)2、每天下午放學后的傍晚時分和上午上學前的清晨時分進行觀察,并記錄天空中的月相。(月相跟著農歷變,初一初二看不見,初三初四象娥眉,初七初八月半邊,到了十五滿月圓,
14、以后月相逐漸缺,二十二三月似弓,到了月底又不見。)板書設計: 2、月相變化一、規律:新月上弦月圓月下弦月殘月二、成因:月球圍繞地球公轉教學后記:學生對月相變化比較感興趣。通過圖片演示,學生掌握了月相變化的規律,并通過口訣記憶效果很好。 3、我們來造“環形山”課時數:一課時主備人:張曉光備課時間:2015.4.18授課時間:2015.4.【教學目標】科學概念: 1、環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2、環形山的形成與許多因素有關,隕石撞擊是主要原因。過程與方法: 1、建造月球環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據的推測。2、根據現象推測環形山的成因,學習合理地控制多種因素,創造性
15、地用多種方法造“環形山”。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驗科學實驗的嚴謹、客觀和樂趣,意識到設計實驗方案的重要性。2、能夠大膽地想像,表達自己的想法。 3、意識到模擬實驗及推測和客觀真實是有一定差距的。【教學重點】通過造“環形山”的體驗活動,探究環形山的成因。【教學難點】建造月球環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據的推測。【教學準備】有關環形山成因的錄像資料。模擬環形山成因的實驗材料:沙、細石子、皮球、小鐵球、玻璃球、注射器、細膠管、水、卷尺等。 【教學過程】一、月球上的環形山。 1、談話激趣:古人用肉眼觀察月球,把月球上的陰影想像成了月兔和桂花樹,現在人們已經能近距離觀察月球了,讓我們來看看月球表面到底是
16、什么樣的? 2、(教師出示環形山圖片),這是一張宇航員近距離拍攝下來的月球圖片,從中你們觀察到了什么?3、學生匯報觀察到的月球地形的特征。4、提問:為什么人們將月球上的山脈稱為環形山?5、進一步分析圖片,說說這些環形山有何特點?6、教師補充有關環形山的資料。7、小結環形山特點:分布雜亂、數量眾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淺。二、制造“環形山”。 1、提出:我們來造“環形山”好嗎? 2、討論:怎樣人工制作月球上的“環形山”模型?用什么方法?這個方法的根據是什么? 3、集體交流,并作出判斷:哪些方法比較符合月球的實際情況。 4、制訂造“環形山”的計劃:選擇哪些模擬實驗的材料?這些材料分別模擬了月球上的哪些
17、環境?如何做好這個實驗,才能使造出來的“環形山”和月球上環形山的特點比較符合?5、根據自己設定的方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造“環形山”。(實驗方法:1、噴水法:將注射器連接膠管并把膠管插入沙子底部,用力將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觀察現象。2、撞擊法:用重球砸向沙堆,觀察現象并記錄)6、評價學生造好的“環形山”,主要從相似性方面評價。(說明:學生模擬實驗的環形山應體現出和圖片中的環形山類似的特點:分布隨機、大小和深淺不一等。)三、提出環形山成因的假說。 1、交流:你們小組是用什么方法來造“環形山”的?在造“環形山”的過程中,你有什么發現?2、說說哪些方法能成功地模擬出月球上的環形山。3、推測月球上的環形
18、山是怎樣形成的?推測的理由是什么?在你的假設中,有哪些是需要進一步去尋找證據的?4、你能搜集一些材料來證實自己的推測嗎?5、對學生的假說進行評價。四、閱讀有關環形山成因的資料。 1、談話:剛才同學們對環形山的成因進行了大膽的推測,下面我們看看科學家提出了哪些假說?他們用了哪些證據來支持假說?有哪些證據是我們模擬實驗中沒有注意到的?2、學生閱讀課本52頁環形山的成因資料(或播放有關環形山成因的錄像資料)。 3、思考:你們需要重新修改自己的推測嗎?如果需要,主要修改什么?板書設計: 3、我們來造“環形山”一、環形山特點:分布雜亂、數量眾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淺。二、成因:火山噴發說、撞擊說(隕石撞擊
19、是主要原因)教學后記:4、日食和月食課時數:一課時主備人:張曉光備課時間:2015.授課時間:2015.【教學目標】科學概念: 1、日食和月食是太陽、地球、月球三個天體運動形成的天文現象。2、月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地球處于月影中時,因月球擋住了太陽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而月食則是月球運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擋住了太陽射向月球的光。 過程與方法: 1、運用模擬實驗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2、對模擬實驗中的現象進行細致的觀察。3、根據模擬實驗中的現象進行邏輯推理,推測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驗科學實驗的嚴謹、客觀和樂趣,意識到設計科學研究方案的重要性。2、能夠大膽地
20、想象,表達自己的想法。3、意識到模擬實驗與推測和客觀真實是有一定差距的。4、意識到天文現象是可以被人們認識的。【教學重點】日食和月食是太陽、地球、月球三個天體運動形成的天文現象。【教學難點】根據模擬實驗中的現象進行邏輯推理,推測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教學準備】有關日食和月食信息的圖片、照片、課件、錄像資料、書籍等;乒乓球、玻璃球、手電筒、觀察記錄表;要求學生在課前收集有關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教學過程】一、認識日食發生的過程及特點。 1、設疑激趣: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月相變化,知道月球的圓缺變化是在一個月內發生的,可是有時在一個晚上就能看到月球圓缺變化的全過程,你們看過嗎?這叫什么現象?(板書
21、“月食”)太陽是否有時也會有圓缺現象?(出示日食發生過程的圖片)這叫什么現象?(板書“日食”)你們聽說過日食和月食嗎?關于日食和月食你有什么問題?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日食和月食。(完成課題板書)2、講述:我們先來研究日食發生的過程及特點。3、(播放日食發生的過程錄像)討論并交流:日食發生過程有什么特點?從這些特點中你有何推想?4、小組匯報討論結果,教師整理并適時補充日食發生過程的一些其他事實性資料。 5、小結日食發生過程中的一些特點:(1)太陽被一個物體擋住了;(2)擋光的物體是圓形或球形的;(3)擋光的物體是運動著的;(4)擋光的物體看上去和太陽差不多大;(4)地球、擋光物體和太陽差不多在一
22、條直線上。6、提出問題:根據日食的特點,你認為日食可能是怎么形成的?(分析過程預設:(1)太陽被遮擋的部分邊緣是弧形的,說明擋光的天體是圓的。(2)在日食過程中,有時太陽的整個球面都被擋住了,成為黑色,這說明擋光的天體,從地球上看與太陽一般大小(3)太陽被遮擋的部分從西邊開始,向東邊移動,說明這個天體是自西向東運動的,綜合以上分析,可能是月球擋住了太陽的光輝。)二、日食成因的模擬實驗。 1、剛才有同學認為是月球擋住了太陽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怎樣用模擬實驗的方法來證實我們的推測?2、分小組設計模擬實驗的計劃,設計時注意:(1)用什么實驗材料來做這樣一個模擬實驗? (2)如何做實驗 ? (3)
23、在實驗中估計會出現哪些現象? (4)觀察到的哪些現象能說明日食發生了? 3、學生分小組進行模擬實驗:一生用手電筒代表太陽,一生手持乒乓球代表地球,一生手持玻璃球當月球自西向東運動,用玻璃球繞乒乓球轉動一周表示月球繞地球一周,看看在什么情況下看不見太陽。(模擬實驗要注意:所用的擋光物體要比被擋光物體小;擋光物體是運動的;擋光物體是圓形或球形的。這一過程中,并不一定就會發生日食。只有玻璃球轉到電筒光和乒乓球之間,三者在一條直線上,并且三者之間的距離合適時,保證玻璃球的影子落在乒乓球上時,才會發生“日食”現象。) 4、交流:(1)模擬實驗是如何做的?(2)哪些現象可以說明發生了日食?(3)這時太陽、
24、月球、地球各處于何種位置?(4)在什么情況下不會發生日食?三、日食的成因。 1、用自己的語言說說日食的形成原因。(當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上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處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陽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發生了日食。)2、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圖,閱讀課本54頁日食的成因。3、教師在黑板上畫出簡圖,讓學生講解日食的成因。 4、交流:你們從圖中還有什么發現? (1、發生日食時,不是地球上所有的人都能同時看到,只有處在月球影子里的人才能看到日食。2、根據自己對日食成因的分析,推斷日食總是發生在農歷初一(朔)。)5、過渡:那么月食又是怎么發生的
25、呢?(我國有天狗吃月亮的傳說。在印度,某些部落認為月食是一條龍吞食了月球,幸運的是有一個英雄砍掉了龍的頭,所以月亮很快就重現了。)四、月食的成因。 1、談話:請同學們推測一下月食發生的原因。月食發生時,三個天體的位置又是如何的呢?2、學生思考推測。(預設:在月球運動過程中,如果太陽、月球、地球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上時,地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月球的光,這時地球上的人們就會觀察到月食現象。) 3、用模擬實驗加以證實。 4、你能將月食發生的示意圖畫出來嗎?(學生嘗試畫出月食成因示意圖。) 5、根據示意圖說說月食的成因。6、討論:月食發生在農歷的什么時候?(月食總是發生在農歷十五(望)六、總結拓展 1、
26、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比如對模擬實驗有何認識? 2、思考:為什么有日環食現象而沒有月環食現象?(月食發生時,月球運行進地球的陰影中。由于地球在月球軌道處的投影總比月球大,所以月環食的情況是不會發生的。)板書設計: 4、日食和月食日食(農歷的初一前后)月球居于地球和太陽之間,三者在一條直線上 月食(農歷的十五前后)地球居于月球和太陽之間,三者在一條直線上教學后記:5、太陽系課時數:一課時主備人:張曉光備課時間:2015.授課時間:2015.【教學目標】科學概念:太陽和圍繞它運動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體組成了太陽系。太陽系是一個較大的天體系統。過程與方法: 1、收集資料認識和了解太陽系。
27、2、按一定比例對數據進行處理,并在此基礎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陽系的模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認識到收集和整理資料,并進行交流,是科學學習的一種方式。2、學會與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發揮自己的作用。3、意識到太陽系中天體的運動是有規律的,并可以逐漸被人們認識的。【教學重點】太陽和圍繞它運動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體組成了太陽系。【教學難點】根據八大行星距太陽的平均距離及各行星赤道直徑數據表建立太陽系的模型。【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太陽系圖片、多媒體資料、八大行星數據表、八個鐵絲制成的支架、橡皮泥、小皮球、直尺等;教師事先考察制作太陽系模型的室外場地。學生準備:課前收集有關太陽系的資料,小組內先進行交
28、流。【教學過程】一、認識太陽系。 1、提出問題:地球在不停的圍繞太陽運動,那么還有哪些天體也在不停地圍繞著太陽運動呢? 2、課前同學們都進行了有關太陽系資料的收集,現在讓我們來開個有關太陽系的交流會,請各組派代表進行全班交流,資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用圖片的形式展示。說說: (1)哪些天體在圍繞著太陽運動? (2)這些天體有哪些特點? (3)它們之間是如何排列的? 3、教師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做補充。(最好是有關太陽系的科普錄像資料) 4、小結: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包括圍繞它轉動的八大行星(及圍繞行星轉動的衛星)、矮行星、小天體(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組成的天體系統。二、建立太陽系模型。
29、1、談話:我們已經對太陽系有了初步的了解,為了能更好地認識太陽系,讓我們用橡皮泥捏成球表示八大行星,按照一定的順序和比例,試著建一個太陽系的模型。2、討論:怎樣才能建好模型?需要哪些相關數據才能保證我們建的模型相對準確? 3、閱讀課本56頁有關八大行星的數據資料。 4、嘗試根據八大行星與太陽的距離來建模型,思考: (1)如何在桌面上將八大行星擺列出來?(預設:把表中行星與太陽的距離按相同比例縮小,將“太陽”及“八大行星”在桌子上排開。)(2)如果要對八大行星與太陽距離的數據進行處理,該如何處理?(3)試將橡皮泥球粘在鐵絲制成的支架上代表八大行星,在桌面上建立模型。 (4)建好之后有何發現?與我
30、們平時看到的太陽系的示意圖有何不同?5、嘗試依據八大行星與太陽的距離,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徑進行建模: (1)如果要利用八大行星與太陽的距離,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徑這兩組數據來建造模型,該怎么做?(2)數據處理后的結果如何?我們還能在桌面上建太陽系模型嗎?為什么?(3)如果要建一個較為合理的模型,有什么好辦法?6、簡單介紹一下后面幾組數據: 自轉周期是行星自轉一周所需的時間,公轉周期是指行星圍繞太陽轉動一周所需的時間。我們在建模過程中,可以暫時不用考慮這些數據。(另外:軌道傾角是指行星軌道平面與地球軌道平面的夾角,也就是說在公轉過程中,行星與地球不處于同一平面,如果用模型來表示就是橡皮泥球在支
31、架上的高低不同。建模時同樣可暫不考慮這些數據。) 7、到操場上建立太陽系模型:假若將太陽的直徑縮小到14厘米,其他行星的直徑是多大呢?行星與太陽的距離是多遠呢?我們能在操場上完成這樣的游戲嗎?(說明:可以按上面的比例縮小行星與太陽間的距離,選擇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這四個離太陽比較近的行星建立局部模型,讓學生舉著這幾個行星的模型按一定的距離圍繞“太陽”轉動,感受太陽系的浩渺。) (假若將太陽的直徑縮小到14厘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四個行星的直徑按同樣的比例分別縮小為0.05厘米、0.12厘米、0.13厘米、0.07厘米;這四個行星與太陽的距離分別是5.8米、10.8米、15米、22.8米)
32、8、交流在建造模型過程中的體會。三、小結 在建太陽系模型的過程中,你們有什么體會或發現嗎?(學生根據處理后的數據建立的太陽系模型,可以清晰地認識到:八大行星在太陽系的空間分布不是均勻的;八大行星的大小差異很大;在太陽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的。)板書設計:5、太陽系一、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二、太陽系:以太陽為中心,包括圍繞它轉動的八大行星及其衛星、矮行星、小天體(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教學后記: 6、在星空中(一)課時數:一課時主備人:張曉光備課時間:2015.授課時間:2015.【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恒星在
33、天空中的視覺圖像。如果從不同角度觀察,圖形不同。2、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標志。過程與方法:1、制作星座模型,對模型進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釋。2、嘗試根據星座的特征觀察星座,并用圖畫做好相關的記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認識建立模型的重要性。2、培養對天文方面的興趣,認識到較長時間內持續地觀察星座是必要的。3、發展團結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建立正確的星座的概念(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圖像)。【教學難點】、制作星座模型,對模型進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釋。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全天星空圖、投影儀。 學生準備:紙板、細線、橡皮泥、剪刀等。 【教學過程】一、了解星座1、(教師出
34、示全天星空圖)茫茫星空,常常使人望而興嘆,你能說出哪些星座的名稱?聽說過哪些有關星座的神話故事? 2、學生交流匯報。3、教師介紹星座的由來及其作用。(人們肉眼可以看到的星有6000多顆,為了便于辨認,人們把看起來相互之間距離保持不變的星星分成一群,將全天劃分為88個星區,結合神話故事,根據其形態不同分別想象成人、動物或其他物體的形狀,并且給它們命名,這些人為劃分的區域就稱為星座。)二、建立星座模型 1、談話:讓我們用紙板、細線、橡皮泥來做一個星座模型。2、閱讀課本第57頁星座模型的制作方法。3、教師示范制作方法:按要求在紙上打孔,按長短要求把細線剪好掛在小孔上,再把橡皮泥球掛在細線的下端。(說
35、明:紙板上的孔位和線長短的數據,實際上是根據北斗七星與地球的實際距離、七顆星的相對位置關系來確定的。) 4、學生分組制作。 5、把模型放到投影儀所射出的光中,轉動模型,讓光從四個不同的角度照射模型,請學生分別將橡皮泥球的影子畫在本子上。(預設:學生會畫下許多不同的圖形,只有當光從模型的一個側面照射時,學生才會看到橡皮泥的影子構成了一個勺子形。) 6、思考:從橡皮泥球不同的投影中,你們看到了什么?從中又領悟到了什么? 7、在思考的基礎上,討論和交流:組成星座的星星離地球的遠近是否相同?從星空中不同的角度看星座,它們組成的形狀相同嗎? 8、匯報交流情況。(1、天空中看起來大小差不多的星星其實離我們
36、有遠有近。2、“北斗七星”的形狀是我們從地球這一個角度所看到的情況,如果從宇宙中不同的角度來看,它們的形狀會不相同。)9、小結: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圖像。如果從不同角度觀察,圖形不同。三、認識星座 1、提問:假若你在夜晚迷了路,用什么方法來辨認方向呢?2、學生思考回答。 (預設:北極星可以幫助大家在夜間辨認方向,但是北極星是一個不太亮的星星,利用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或仙后座可以比較容易地找到它。) 3、怎樣才能在天空中找到大熊星座呢?大熊星座的顯著標志是什么?(大熊星座的明顯標志就是我們熟悉的、由七顆亮星組成的北斗七星。)4、根據圖片進行討論,如何利用北斗七星找到北極星?
37、5、匯報討論結果。(預設:把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兩顆星的連線延長,在大約相當于這兩顆星距離的5倍處,有一顆比較亮的星,那就是北極星。北極星屬于小熊星座。) 6、家住得較近的同學可自愿組成觀星小組,制定觀星計劃:包括觀星時間、小組分工、安全考慮等。四、鞏固拓展我們還知道天空中有哪些星座?它們的形狀有何特征?有哪些動人的傳說故事?請同學們收集相關的資料,準備下節課開星空交流會。板書設計:6、在星空中(一)一、星座: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圖像二、大熊星座的主要標志:北斗七星教學后記:7、在星空中(二)【教學目標】課時數:一課時主備人:張曉光備課時間:2015.授課時間:2015.科學概
38、念:1、隨季節的變換,在天空中會出現不同的代表性星座,星座在天空中是運動變化的。2、亮星構成的圖形是星座的主要標志。過程與方法:1、嘗試根據星座的特征觀察認識星座,并用圖畫做好相關的記錄。2、制作活動觀星圖,并運用到實際的觀察中去。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培養對天文方面的興趣,認識到較長時間內持續地觀察星座是必要的。2、發展團結合作的意識。【教學重點】根據星座的特征觀察認識星座。【教學難點】制作活動觀星圖,并運用到實際的觀察中去。【教學準備】教師準備:課件以及相關資料、夏季星空圖、事先考察夜間觀察星象的地理位置學生準備:活動星圖、硬紙、剪刀等。【教學過程】一、開星空交流會 1、前段時間同學們觀察
39、了月相,最近又觀察了星座,這節課我們開個星空交流會,交流一下在觀察活動中的收獲和體會。2、展示觀星記錄表及月相觀察記錄表。3、組織學生分小組互相參觀、學習。 4、小組交流觀星、觀月過程中的體會和經驗。5、小結月相的變化規律,對活動過程進行反思和評價。 二、認識夏季主要星座1、談話:同學們,你知道牛郎織女的故事嗎?(教師簡單介紹牛郎織女的故事)2、(出示夏季星空圖)請同學們觀察,圖中有哪些星座?它們有何明顯的標志?3、學生觀察并匯報。(預設:天津四、織女星和牛郎星是夏季星空中有名的亮星,形成一個三角形,被稱為“夏季大三角”。找到它們,也就找到天琴、天鵝、天鷹三個星座。天蝎座形似蝎子,它的主要標志
40、是心宿二,也稱大火星,是一顆耀眼的紅色亮星。)4、閱讀課本第59頁的文字資料。5、提問:天琴、天鷹星座的主要標志是什么?怎樣才能找到它們呢?(天琴、天鷹星座的主要標志分別是牛郎、織女星。天空中有一條閃亮的光帶,就是人們常說的“銀河”。我們根據這條光帶去尋找,“河”東是牛郎,“河”西是織女,“河”中是天津四,織女旁的四顆不太亮的星,就是押送織女的天兵;牛郎旁的兩顆星,就是他擔筐中的兩個子女;銀河就是阻隔他們的一條河流。) 6、小結尋找星座的兩種主要方法:利用亮星形成的圖形特征;根據已知星座來確認未知星座。三、制作活動觀星圖 1、談話:如果我們想認識更多的星座,就需要制作一個活動觀星圖,幫助我們在
41、不同的時間和季節觀察不同的星座。 2、講解制作方法: (1)將全天星圖剪下來做活動底盤。 (2)另外將兩張連在一起的紙片也剪成比底盤稍大一點的紙盤,其中一個剪下如教材中所示的一個橢圓,然后用細線將紙盤與活動底盤以北極星為圓心組合起來。 3、介紹星圖的使用方法:(1)將活動觀星圖舉過頭頂。(2)轉動星圖,讓圖中的“北斗七星”與天空中的北斗七星處于同一方向,再根據圖中的其他星座來認識相應方向的天空中的星座。4、學生制作活動星圖。5、指導學生在夜間進行觀星活動:成立觀星小組、制定觀星計劃。6、小結:星座在天空中是運動變化的。隨季節的變換,在天空中會出現不同的代表性星座。四、應用拓展觀察:在夏季的星空
42、,根據“夏季大三角”天津四、織女星和牛郎星,分別找出天鵝座、天琴座、天鷹座。板書設計:7、在星空中(二)夏季主要星座天鵝座(天津四)、天琴座(織女)、天鷹座(牛郎)、天蝎座(心宿二)亮星構成的圖形是星座的主要標志教學后記:8、探索宇宙【教學目標】課時數:一課時主備人:張曉光備課時間:2015.授課時間:2015.科學概念:1、宇宙空間分布著大小不同的天體系統。2、宇宙是運動變化的,膨脹的,組成宇宙的天體也是運動變化著的。過程與方法:1、對提供的資料或自己收集的資料進行研究,發現一些有效信息。2、學習利用數據、文字、圖表、模型來表述研究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從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中,認識到科
43、學是不斷發展的。2、意識到宇宙是運動變化著的。【教學重點】初步認識宇宙的結構和運動,建立宇宙系統的概念。【教學難點】學習利用數據、文字、圖表、模型來表述研究過程。【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有關宇宙的圖片、照片、課件、錄像資料、書籍等。學生準備:課前收集有關宇宙的信息。 【教學過程】一、膨脹的宇宙1、情境導入:同學們,2003年我國載人航天飛船“神舟5號”的發射成功,讓我們中國“千年飛天夢,今朝變成真”。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乘坐“神舟號”飛船到太空遨游,繼續去探索宇宙。(板書課題)2、師:我們先來到地球家園的所在地太陽系,回想一下,太陽系是怎樣一個星系?(太陽系是以太陽這顆恒星為中心的,由行星及其衛星、矮行星、小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合同法下租賃合同提前終止裝修處理辦法
- 乙方承包安裝合同樣本
- 買房附件合同樣本
- 代付協議模板
- 員工借調協議合同
- 會所酒吧轉讓合同樣本
- 人力資源服務派遣協議書范例二零二五年
- 股權合作協議范例
- 與拆遷公司合同樣本
- 幼兒園教師聘用協議合同書范例
- 長坂坡之戰課件
- 升壓站綠色施工方案及記錄
- 2024北京初三一模語文匯編:非連續性文本閱讀
- 育嬰師培訓材料
- 第十七屆山東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動物疫病檢疫檢驗”賽項規程
- 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組織機構設置及工作職責
- 【MOOC】電路基礎-西北工業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醫院食堂營養配餐方案
- 自身免疫相關性腦病
- TCI 324-2024 冠心病患者防治精準護理技術規范
- 危重癥患者留置管路管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