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復習總結_第1頁
水污染控制工程復習總結_第2頁
水污染控制工程復習總結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5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水環(huán)境容量: 一定的天然水體在規(guī)定的環(huán)境目標下所能容納的污染物質(zhì)最大負荷 活性污泥 :有機廢水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曝氣后, 水中會產(chǎn)生一種以好氧菌為主體的茶褐色絮凝 體,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微生物,這種污泥絮體就是活性污泥 污泥負荷:單位重量活性污泥在單位時間內(nèi)所承受的有機污染物量,單位是 kg(BOD5)/kg(MLSS).d污泥沉降比:曝氣池混合液在 100ml 量筒中, 靜置沉降 30min,沉降污 泥與混合液的體積比( %)總需氧量: 在 9000C 的高溫下,以鉑為催化劑,使水樣氣化燃燒,然后測定氣體載體中氧 的減少量,作為有機物完全氧化所需的氧量,稱為總需氧量水體自凈: 污染物質(zhì)進入天然水

2、體,經(jīng)過一系列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的共同作用,致使污染 物的總量減少和濃度降低。活性污泥法 :以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為培養(yǎng)基, 在有溶解氧的條件下, 連續(xù)的培養(yǎng)活性污泥, 再利用其吸附凝聚和氧化分解作用凈化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二次污染 :一次污染物進入環(huán)境,在物理、化學、生物等作用下生成新的污染物,其往往會 給環(huán)境造成更嚴重的影響城市熱島效應 :由于工業(yè)的發(fā)展, 人口的集中, 使城市熱源和地面覆蓋和郊區(qū)形成顯著的差 異,從而導致城市比周圍地區(qū)熱的現(xiàn)象 水污染:進入水體的污染物量超過水體自凈能力或納污能力, 使水體喪失規(guī)定的使用價值時, 稱為水體污染或水污染虧氧量 :指在某一溫度時水中溶解氧的平衡濃

3、度和實際濃度之差自由沉降: 一種非絮凝性或弱絮凝性固體顆粒在稀懸浮液中的沉降,又稱離散沉降 電滲析: 以電位差為推動力, 利用離子交換膜的選擇透過性, 將帶電組分的鹽類與非帶電組 分的水分離的技術污泥齡 :指曝氣池中工作的活性污泥總量與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的比值 水體生化自凈 :由于生物吸收、降解作用而使污染物濃度降低或消失的水體自凈過程 水質(zhì): 水體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等要素及各自的含量所決定的特性及其組成狀況。絮凝沉降 :由高分子物質(zhì)吸附架橋作用而使微粒相互粘結的過程稱為絮凝, 因絮凝而導致沉 降的現(xiàn)象叫做絮凝沉降表面負荷 :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沉淀池單位表面積的流量, 稱為表面負荷或溢流率, 常

4、用 q 表示, q=Q/A (即流量與表面積的比值)生物化學需氧量( BOD):用微生物生化過程中消耗的溶解氧量來間接表示需氧量的多少 化學需氧量( COD):用化學氧化劑氧化水中有機污染物時所消耗的氧化劑量(以mg/l )COD:在一定嚴格的條件下,水中各種有機物與外加的強氧化劑( 重鉻酸鉀 ) 作用時所消耗的氧化劑量 .好氧生物處理 :在充分溶解氧的條件下, 主要依賴好氧菌和兼性厭氧菌的生化作用來完成處 理過程的工藝厭氧生物處理 :在嚴格厭氧條件下, 主要依賴厭氧菌和兼性厭氧菌的生化作用來完成處理過 程的工藝容積負荷 :單位曝氣池有效容積在單位時間內(nèi)所承受的有機污染物的量,單位是 kg(B

5、OD5)/水力表面負荷 :單位面積的濾池每天處理的廢水量。 M3(廢水)/m2( 濾池).d水力容積負荷 :單位體積的濾池每天處理的廢水量。 M3(廢水)/m3( 濾池).d BOD負荷:單位時間給單位體積濾料的 BOD量,以 N表示。 Kg(BOD5)/m3(濾樣) 氧垂曲線 :表示水體受到污染后, 水中溶解氧含量沿河道的分布呈下垂狀曲線。 在排污口下 有河水中, 溶解氧含量因有機物生物氧化的脫氧作用而顯著下降, 又由于下游大氣復氧和生 物光合作用等而使溶解氧含量增加,下垂曲線的臨界點其溶解氧含量最小總需氧量 : 氣浮法 :利用高度分散的微小氣泡作為載體, 粘附水中的懸浮顆粒, 使其隨著旗袍

6、浮升并分 離的水處理方法吸附等溫線 :一定溫度下, 活性炭與被處理的水接觸并達到平衡時, 吸附質(zhì)在溶液中的濃 度和活性炭吸附量之間的關系曲線。 吸附等溫線按形狀可分為幾種類型, 其中有代表性的有 Langmuir(朗格謬爾)型、 BET型和 Freundlich (弗倫德利希)型。 污泥指數(shù)() : 污泥指數(shù)是污泥容積指數(shù)的簡稱,指曝氣池出口處混合液經(jīng) 30min 沉淀后, 1g 干污泥所占 的容積,以 ml 計。SVI 能較好的反映出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活性)和絮凝、沉降性能。 對于一般城市污水, SVI在 50150 左右。 SVI 過低,說明泥粒細小緊密,無機物多,缺乏活 性和吸附能力;

7、 SVI 過高,說明污泥難于沉淀分離。混合液后污泥容積 () 污泥干重 (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SBR): 主要裝置是序批式反應器, 是一種間歇運行的活性污泥法, 與其他活性污泥運行方式不停的 是,不需要回流裝置 升流式厭氧污泥床法 (UASB 法):厭氧懸浮處理技術一種 ,主要設備 是 UASB 反應器 脫穩(wěn) :膠粒因電位降低或消除以致失去穩(wěn)定性的過程凝聚 :脫穩(wěn)的膠粒相互凝結,稱為凝聚。水體富營養(yǎng)化 :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 氮、磷等營養(yǎng)物質(zhì)大量進入水體, 引起藻類及其他浮 游生物迅速繁殖,水體溶解氧量下降,水質(zhì)惡化,魚類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現(xiàn)象。 、 總固體 :在一定溫度下 ,將一定體積的

8、水樣蒸發(fā)至干時所殘余固體物質(zhì)的總量。氧垂曲線: 水體受污染后的自凈過程中, 水體中溶解氧濃度可隨水中消耗有機物降解耗氧和 大氣復氧雙重因素而變化, 以河流流程作為橫坐標, 溶解氧濃度作為縱坐標, 所得的一下垂 形曲線。 該圖說明了水中溶解氧含量是耗氧和復氧的協(xié)同作用的結果。 在未污染前, 河水中 的氧一般是飽和的。 污染之后, 先是河水的耗氧速率大于復氧速率,溶解氧不斷下降。 隨著 有機物的減少, 耗氧速率逐漸下降; 而隨著氧飽和不足量的增大, 復氧速率逐漸上升。 當兩 個速率相等時,溶解氧到達最低值(氧垂點) 。隨后,復氧速率大于耗氧速率,溶解氧不斷 回升,最后又出現(xiàn)飽和狀態(tài),污染河段完成自

9、凈過程。膠體的穩(wěn)定性 :水中同種膠體微粒帶有同號電荷, 在靜電斥力的作用下, 不易聚集, 具有穩(wěn) 定性。 穿透點: 穿透曲線中,當吸附帶下緣達到柱底部后,出水溶質(zhì)濃度開始迅速上升,到 達容許出水濃度 a 時的點。吸附終點 :當出水溶質(zhì)濃度到達進水濃度 90%95%即 b 時,可認為吸附柱的吸附能力已經(jīng) 耗竭,此點即為吸附終點。好氧附著生長處理技術 (即生物膜法) :使用細菌等好養(yǎng)微生物和原生、后生動物等好氧微 型動物附著在某些載體上進行生長繁殖, 形成生物膜, 污水通過與膜接觸, 水中有機污染物 作為營養(yǎng)被膜中生物攝取并分解,從而使污水凈化的系統(tǒng)。 處理技術包括:生物濾池、生 物轉盤、生物接觸

10、氧化法、生物流化床等。吸附等溫線 :一定溫度下, 活性炭與被處理的水接觸并達到平衡時, 吸附質(zhì)在溶液中的濃度 和活性炭吸附量之間的關系曲線。吸附等溫線按形狀可分為幾種類型,其中有代表性的有Langmuir (朗格謬爾)型、 BET型和 Freundlich (弗倫德利希)型。二填空題1. 水污染可根據(jù)性質(zhì)不同分為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生物性污染三大類2.雜質(zhì)按在水中存在的形態(tài)可分為懸浮物質(zhì)、 溶解物質(zhì)和膠體物質(zhì) 3.在沉淀池的設計過程中, 沉降曲線是設 計的基本依據(jù)4. 污泥的沉降比為 SV=30%,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為 3000mg/l ,則活性污泥的體積指數(shù)為 100ml/g ,污泥密度

11、指數(shù)為 15. 若污泥的含水率從 %降至 95%,則污泥體積為原來的 1/26. 在正常情況下,城市污水的污泥體積指數(shù)應在50150 范圍7. 將污泥的含水率降低至 80%85%以下的操作稱為脫水,降低至50%65%稱為干化 8.含水率超過 90%的固體廢棄物必須經(jīng)過脫水, 堿溶, 以使干包裝和運輸 9.水的污染有兩類, 一類 是自然污染,一類是人為污染10. 水中固體按其溶解性可分為溶解固體和懸浮固體11. 沉降時間和沉降速度是沉淀池設計過程中兩個基本設計參數(shù)12. 表示有機物質(zhì)綜合性能的指標包括COD、BOD、DO3 種13. 懸浮顆粒物在水中的沉降,根據(jù)其濃度和特征可分為自由沉降、絮凝沉

12、降、成層沉降和 壓縮沉降四種基本類型14. 吸附操作可分為靜態(tài)動態(tài)兩種,靜態(tài)吸附為連續(xù)吸附,可分為固定床、移動床和流動床 三種15. 多數(shù)細菌都具有四個生長階段停滯期、對數(shù)期、靜止期、衰老期【若3 空則填對數(shù)增殖期、增殖衰減、內(nèi)源呼吸期】16. 土地處理系統(tǒng)在處理廢水過程中對磷的去除包括植物吸附、生物作用、土壤吸附和形成 沉淀四個過程16.在生產(chǎn)活動中產(chǎn)生的固體廢棄物通常稱為廢渣,生產(chǎn)過程中產(chǎn)生的固體廢棄物通常稱為 垃圾17. 噪聲在傳播過程中會產(chǎn)生能量的衰減,對于點聲源,與聲源間的距離增加一倍,聲壓級 將降低 6dB,對于線聲源,與聲源間的距離增加一倍,聲壓級將降低 3dB18. 水循環(huán)分為

13、自然循環(huán)和社會循環(huán)兩種19. 水污染可根據(jù)雜質(zhì)的不同而主要分為需氧型污染、毒物型污染、富營養(yǎng)性污染、感官型 污染、其他20. 第一類污染物在車間或車間處理設施排放口處取樣分析;第二類污染物取樣點為排污單 位的排出口21. 按照不同的處理程度,廢水處理系統(tǒng)可分為一級處理系統(tǒng)、二級處理系統(tǒng)、三級處理系統(tǒng)等22. 離子交換運作操作過程包括交換、反洗、再生、清洗四個步驟23. 根據(jù)固體表面吸附力性質(zhì)不同,吸附可分為物理吸附、化學吸附、離子交換吸附三種類 型24. 活性污泥法去除水中的有機物主要經(jīng)歷吸附、氧化和絮凝體形成與凝聚沉淀三個階段25. 曝氣池的類型很多,從混合液的流態(tài)可分為推流式曝氣池、完全混

14、合式曝氣池、兩種池 型結合式三種26. 生物處理的眾多環(huán)境條件中,最基本的環(huán)境條件是溶解氧27. 常用定量的數(shù)值來間接地,相對地表示水中有機物質(zhì)數(shù)量的水質(zhì)指標包括28. 廢水處理的方法很多,歸納起來可分為分離法和轉化法29. 離子交換樹脂最重要的性能是交換容量,它定量描述樹脂交換能力大小 和 COD 的比值是衡量廢水可生化性的一項重要指標,比值越高,可生化性越好,一般認為, BOD5/COD可進行生化處理31.吸附可分為物理吸附和化學吸附兩種32.氧化塘分為好氧塘、兼性塘、曝氣塘、厭氧塘四種 33活性污泥法處理有機廢水時,污泥量的變化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對數(shù)增值、增值衰減、內(nèi) 源呼吸),要得到穩(wěn)定

15、的出水,主要在增值衰減階段和內(nèi)源呼吸階段內(nèi)進行34. 物理吸附、化學吸附的吸附力:范德華力、化學鍵(吸附質(zhì)和吸附劑)35. 水污染控制方法大致可分為三類:分離處理、轉化處理、稀釋處理36. 復雜有機物的厭氧消化過程要經(jīng)歷數(shù)個階段,包括水解、酸化、氣化階段37. 反應活性污泥性能的指標有污泥濃度、污泥沉降比、污泥體積指數(shù)、污泥密度指數(shù)38. 廢水引起的水體污染有需氧型污染、毒物型污染、富營養(yǎng)型污染、感官型污染、其他酸 堿或浮油等引起各具特色的水體污染、P是植物和微生物的主要營養(yǎng)物質(zhì), N、P的濃度分別超過 l和 l 時,會引起水體的富營養(yǎng) 化,促使藻類的大量繁殖,在水面上形成水華(湖泊)或赤潮(

16、海洋)40. 在 Re2 的層流區(qū),固體顆粒的穩(wěn)定沉降速度的表達式為Us=41. 普通沉淀池可分為入流區(qū)、沉降區(qū)、出流區(qū)、污泥區(qū)、緩沖區(qū)等四個功能區(qū)42. 反離子層(外層)和電位離子層(內(nèi)層)構成了膠體粒子的雙電層43. 影響混凝的條件主要有水溫、 pH 值和堿度、混凝劑的種類和用量、攪拌強度和攪拌時間44. 不論何種生物處理系統(tǒng),都包括三個基本要素,即作用者、作用對象和環(huán)境條件45. 在眾多的環(huán)境條件中,最基本的環(huán)境條件是氧的存在與供應與否46. 影響活性污泥性能的環(huán)境因素主要有水溫、溶解氧、營養(yǎng)料、有毒物質(zhì)幾種47. 通常情況下, BOD 負荷主要有污泥負荷 Ls、容積負荷 Lv 等兩種表

17、示方法48. 生物膜法可分為潤壁型生物膜法、浸沒型生物膜法和流動床型生物膜法三類49. 一般認為,生物膜的厚度在 23mm 時較為理想,生物膜太厚,會影響通風,甚至造成堵 塞。50. 污泥的主要特性有污泥體積、含水率、污泥比重、污泥體積與含水率的關系等幾個51. 按存在的狀態(tài),可把污泥水分為游離水、絮體水、毛細水、粒子水四種52. 按照不同的處理程度,廢水處理系統(tǒng)可分為一級處理、二級處理、三級處理和高級處理 54.水中懸浮物質(zhì)和膠體物質(zhì)的去除 :沉淀、混凝、澄清、過濾、氣浮法 55.水中溶解物質(zhì)的去除軟化除鹽、離子交換、吸附和膜分離56 活性炭吸附操作類型: 間歇吸附、連續(xù)吸附、流化床吸附。

18、污泥含水率 P、污泥體積 V、污泥質(zhì)量 m、污泥所含固體物質(zhì)濃度之間的關系:P270三簡述題1. 試簡述淺層沉降的基本原理答:將沉降區(qū)高度分隔為 n 層,即 n 個 h=H/n 的淺層沉降單元,那么在 Q 不變的條件下, 顆粒的沉降速度由 H 減小到 H/n,可被完全除去的顆粒沉速范圍由原來的uu。/n ,沉速u<u。的顆粒中能被去除的百分率也由u/u 。增大到 nu/u 。,從而使 ET值大幅度增加; 反之,ET值不變, 即沉速為 u。的顆粒在下沉了距離 h后恰好運動到淺層的右下端點, 則由 u。/v' =h/l 和 h=H/n 可得 v'=nv 即 n 個淺層的處理水

19、量 Q =HBnv=nQ,比原來增大了 n 倍,顯然, 分隔的層數(shù)越多, ET值提高愈多或 Q值增加越多淺池沉降原理: 理想沉淀的公式 u0=Q/A 表明,如果水量 Q 不變,則增大沉淀池面積 A,就 可減小 u0,既有更多懸浮物可以沉下,提高沉淀效率,又因為t=H/u0 ,則在保持 u0 不變的情況下,隨著有效水深 H的減少,沉淀時間 t 就可以按比例縮短, 從而減小了沉淀池的體積。 因此若將水深為 H的沉淀池分為 n個水深為 H/n 的沉淀池,則當沉淀區(qū)長度為原來長度的 1/n 時,就可以處理與原來沉淀池相同的水量,并達到完全相同的處理效果,說明沉淀池越 淺就越能縮短沉淀時間。2. 試比好

20、養(yǎng)生物處理和厭氧生物處理的異同點 答:相同點:都能完成對有機污染物的穩(wěn)定化。區(qū)別:( 1)起作用的微生物的種群不同:好氧生物處理是由一大類群好氧微生物一次完成的, 而厭氧生物處理是由兩大類群的厭氧微 生物接替完成的 ( 2)產(chǎn)物不同 :好氧生物處理中, 有機物被轉化為 CO2、H2O、NH3、P034- 等無機物, 且基本無害。 厭氧生物處理中,有機物依次被轉化為為數(shù)眾多的中間有機物,以 及 CO2、 H2、 H2S、NH3 等,產(chǎn)物復雜,有異臭( 3)反應速率不同 :好氧生物處理由于有 氧作為氫受體, 有機物轉化速率快, 處理單位廢水所需處理設備較小; 厭氧生物處理反應速 率慢, 處理單位廢

21、水所需設備較大 (4)對環(huán)境條件要求不同: 好氧生物處理要求充分供氧, 對其他環(huán)境條件要求不太嚴格; 厭氧生物處理要求絕對厭氧環(huán)境, 對其他環(huán)境要求甚嚴。 (若 為簡答則可只答加粗部分)3. 簡述電滲析的基本原理,并比較其與離子交換法的異同點 答: 基本原理 :電滲析器中交替排列很多陰、陽膜,分隔成小水室,當原水進入小室時,在 直流電場的作用下離子做定向移動, 陽膜只允許陽離子通過而把陰離子截留下來; 陰膜只允 許陽離子通過而把陽離子截留下來。 結果小室一部分變成含離子很少的淡水室, 一部分變成 濃水室, 從而使離子得到分離和濃縮。 異同點 : 1 分離離子的工作介質(zhì)均為離子交換樹脂, 離子交

22、換法的是圓球形的顆粒,電滲析呈片狀薄膜 2 從作用機理來說,離子交換屬于離子 轉移置換, 離子交換樹脂在過程中發(fā)生離子交換反應而電滲析屬于離子截留置換, 離子交換 膜在過程中起離子選擇透過和截阻作用 3 電滲析的工作介質(zhì)不需要再生,但消耗電能;離 子交換法的工作介質(zhì)必須再生,但是不消耗電能4. 試述上流式厭氧污泥反應床的工作原理(UASB)答:反應器底部有大量厭氧污泥, 廢水從器底進入, 在穿過污泥層時進行有機物與微生物的 接觸,產(chǎn)生 的生物氣泡附著在污泥顆粒上, 使其懸浮于廢水中, 形成下密上疏的懸浮污泥層, 氣泡聚集 變大脫離污泥顆粒而上升, 能起一定的攪拌作用, 有些污泥顆粒被附著的氣泡

23、帶到上層, 撞 在三相分離器上使氣泡脫離, 污泥固體又沉降到污泥層, 部分進入澄清區(qū)的微小懸浮固體也 由于沉降作用而被截留下來,滑落進入到反應器內(nèi)5. 影響厭氧生物處理的因素答: 1 溫度; 2 生物停留時間(污泥齡)與負荷; 3 攪拌和混合; 4 營養(yǎng)和 C/N 比 5N 的守恒與轉化; 6 有毒物質(zhì); 7 酸堿度、 pH 值和消化液的緩沖作用6. 簡述厭氧生物處理過程中有機物的分解過程 答:有機物的厭氧分解過程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 發(fā)酵細菌把存在于廢水中的復雜有機 物轉化為簡單有機物和 CO2、NH3 等無機物, 第二階段, 首先由于甲烷菌共生的產(chǎn)氫產(chǎn)乙酸 細菌將簡單有機物轉化為氫和

24、乙酸;再由甲烷細菌將乙酸、CO2、H2O 轉化成 CH47. 簡述生物膜凈化廢水的原理 答:接種或原在廢水中的微生物在掛膜介質(zhì)表面增值形成的生物膜, 生物膜呈蓬松和絮狀結 構,微孔表面積大, 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由于生物膜的吸附作用,在其表面形成一層很薄 的附著水層, 進入池內(nèi)的廢水, 由于濃度差的作用首先轉移至附著水層。 生物膜微生物以吸 附和沉積與膜上的有機物為營養(yǎng)料, 增值的生物膜脫落后進入廢水, 在二次沉淀池中被截留 下來,形成污泥。因此生物膜通過不斷增長、更新、脫落達到凈化廢水的目的8. 簡述 A2/O 工藝對廢水的處理 該工藝各反應器單元功能及工藝特征如下:1)厭氧反應器:原污水及

25、從沉淀池排出的含磷回流污泥同步進入該反應器,其主要功能是 釋放磷,同時對部分有機物進行氨化;2)缺氧反應器:污水經(jīng)厭氧反應器進入該反應器,其首要功能是脫氮,硝態(tài)氮是通過內(nèi)循 環(huán)由好氧反應器送來的,循環(huán)的混合液量較大,一般為 2Q( Q原污水量) ;3)好氧反應器曝氣池: 混合液由缺氧反應器進入該反應器, 其功能是多重的, 去除 BOD、 硝化和吸收磷都是在該反應器內(nèi)進行的, 這三項反映都是重要的, 混合液中含有 NO3-N,污 泥中含有過剩的磷,而污水中的BOD(或 COD)則得到去除,流量為 2Q 的混合液從這里回流到缺氧反應器;4) 沉淀池:其功能是泥水分離,污泥的一部分回流厭氧反應器,上

26、清液作為處理水排放。9. 簡述選擇沉淀池類型應考慮哪些因素1.廢水量的大小 如果處理水量大, 可考慮采取平流式, 輻流式沉淀池, 如果水量小, 可采用豎流式或斜流式。2. 懸浮物質(zhì)的沉陷性能與泥渣性質(zhì)流動性差, 相對密度大的污泥, 需用機械排泥,應考慮平流式或輻流式沉淀池:而粘性大的 污泥不易采用斜板式沉淀池,以免堵塞。3. 占地面積豎流式, 斜流式沉淀池占地面積較小, 而在地下水位高, 施工困難的地區(qū)應采用平流式沉淀 池。4. 造價高低與運行管理水平 平流式沉淀池造價低,而斜流式,豎流式沉淀池造價較高。從管理水平方面考慮, 豎流式沉 淀池排泥較方便,管理較簡單:輻流式沉淀池需要較高的管理水平

27、。10. 簡述 SBR 基本操作過程及優(yōu)點答: SBR工藝的基本運行模式由進水、反應、沉淀、出水和閑置五個基本過程組成,從污水 流入到閑置結束構成一個周期, 在每個周期里上述過程都是在一個設有曝氣或攪拌裝置的反 應器內(nèi)依次進行的。優(yōu)點: (1)工藝系統(tǒng)組成簡單,不設二沉池,曝氣池兼具二沉池的功能, 無污泥回流設備; (2)耐沖擊負荷, 在一般情況下 (包括工業(yè)污水處理) 無需設置調(diào)節(jié)池; (3) 反應推動力大 ,易于得到優(yōu)于連續(xù)流系統(tǒng)的出水水質(zhì);(4)運行操作靈活,通過適當調(diào)節(jié)各單元操作的狀態(tài)可達到脫氮除磷的效果;(5)污泥沉淀性能好 ,SVI 值較低 ,能有效地防止絲狀菌膨脹(6)該工藝的各

28、操作階段及各項運行指標可通過計算機加以控制,便于自控運行,易于維 護管理。11. 簡述污水處理廠廠址選擇的原則答: 1、廠址必須位于給水水源的下游;如果城鎮(zhèn)、工業(yè)區(qū)和生活區(qū)位于河流附近,廠址必 須在它們的下游,而且要在夏季主風向的下風向, 并應同城鎮(zhèn)、工業(yè)區(qū)、生活區(qū)以及農(nóng)村居 民點保持一定的距離 ,但又不宜太遠 ,以免增加管道的長度。 2、廠址應盡可能與處理后出水的 主要去向(如灌溉農(nóng)田)或受納水體靠近。 3、充分利用地形,選擇有適當坡度的地區(qū),以 滿足污水處理構筑物和設備高程布置的需要, 節(jié)省能源和動力。 4、盡可能少占和不占農(nóng)田, 并考慮有發(fā)展的可能性12. 厭氧接觸法的工作原理 答:為了

29、克服普通消化池不能持留或補充厭氧活像污泥的缺點, 在消化池后設沉淀池,將沉淀污泥回流至消化池,形成了厭氧接觸法。厭氧接觸法的主要 特點 是在厭氧反應器后設沉淀池, 使污泥回流, 厭氧反應器內(nèi)能夠維持較 高的污泥濃度, 使厭氧污泥在反應器中的停留時間大于水力停留時間, 因此其處理效率與負 荷顯著提高。13. 論述平流式沉淀池、豎流式沉淀池和輻流式沉淀的優(yōu)缺點和適用條件答:14. 使比較厭氧生物處理和好氧生物處理的優(yōu)缺點及其它們的適用條件 答:好氧生物處理的反應速率較快, 所需的反應時間較短,故處理構筑物容積較小,且處理 過程中散發(fā)的臭氣較少。所以,目前對中、低濃度的有機污水,或者BOD5 小于

30、500mg/l 的有機污水, 基本上采用好氧生物處理, 厭氧生物處理的污泥增長率小得多。 厭氧生物處理過 程不需另外提供電子受體, 故運行費低。 此外,它還具有剩余污泥量少、 可回收能量 (甲烷) 等優(yōu)點。其主要缺點是反應速率較慢,反應時間較長,處理構筑物容積大等。通過對新型構 筑物的研究開發(fā),其容積可縮小,但為維持較高的反應速率, 必須持續(xù)較高的反應溫度,故 要消耗能源。 有機污泥和高濃度有機污水 (一般 BOD5大于 2000mg/l )均可采用厭氧生物處 理進行處理 2.試敘述脫穩(wěn)和凝聚的原理A 壓縮雙電層: 帶同號電荷的膠粒之間存在著范德華引力和由電位引起的靜電斥力。這兩種力抗衡的結果

31、決定膠體的穩(wěn)定性。一般當兩膠體顆粒表面距離大于 3nm 時,兩個顆粒總 處于相斥狀態(tài)。 在水處理中使兩膠體顆粒間距減少, 發(fā)生凝聚的主要方法是在水中投加電解 質(zhì)。電解質(zhì)在水中電離產(chǎn)生的離子可與膠粒的反離子交換或擠入吸附層, 使膠粒帶電荷數(shù)減 少,降低電位,并使擴散層厚度減小。B 吸附電中和:膠粒表面對異號離子、異號膠粒或鏈狀高分子帶異號電荷的部位有強烈的吸附作用,使得膠粒表面的部位或全部電荷得以中 和,減少靜電斥力,致使顆粒間易于接近而相互吸附。C 吸附架橋: 如果投加的化學藥劑是能吸附膠粒的鏈狀高分子聚合物,或者兩個同號膠粒吸附在同一異號膠粒上,膠粒就能連結、團聚成絮凝體而被除去。D網(wǎng)捕作用

32、:含金屬離子的化學藥劑投入水中后,金屬離子會發(fā)生水解和聚合,并以水中的 膠粒為晶核形成膠體狀沉淀物,或者沉淀物析出時吸附和網(wǎng)捕膠粒與之共同沉降下來。 7.離子交換工藝的操作程序 。(1)交換:離子交換劑上的可交換離子與溶液中其他同性離子間的交換反應。主要與樹脂 性能、樹脂層高度、水流速度、原水濃度以及再生程度有關。(2)反洗:目的在于松動樹脂層,以便再生時再生液分布均勻,同時還及時清除積存的雜 質(zhì)、碎粒和氣泡。(3)再生:交換反應的逆過程,用較高濃度的再生液恢復樹脂的交換能力。( 4)清洗:將樹脂層中殘余的再生廢液清洗掉,直至符合出水水質(zhì)要求。6.活性污泥法凈化原理。 向生活污水中不斷注入空氣, 維持水中有足夠的溶解氧, 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 污水中即生成一 種絮凝體。 這種絮凝體是有大量繁殖的微生物構成的,易于沉淀分離, 使污水得到澄清,這就是“活性污泥” 。微生物和有機物構成活性污泥的主要部分,約占全部活性污泥的70以上。活性污泥的含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