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氨綜合治污技改工程項目計劃書_第1頁
合成氨綜合治污技改工程項目計劃書_第2頁
合成氨綜合治污技改工程項目計劃書_第3頁
合成氨綜合治污技改工程項目計劃書_第4頁
合成氨綜合治污技改工程項目計劃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合成氨綜合治污技術改造工程合成氨綜合治污技術改造工程申報材料江蘇澳特利化工有限公司二八年五月目目 錄錄一、項目計劃書二、項目簡介三、企業基本情況表四、項目基本情況表合成氨綜合治污技術改造工程項目合成氨綜合治污技術改造工程項目計 劃 書項目名稱:合成氨綜合治污技術改造工程項目承建單位:江蘇澳特利化工有限公司承建單位負責人: 方 醒項目技術負責人: 趙 松項目財務負責人: 張 軍項 目 聯 系 人: 陳 超二八年三月目目 錄錄一、企業概述二、項目提出的理由和依據三、項目概述四、項目建設主要內容五、項目進度安排六、投資估算、資金來源七、經濟效益分析八、社會和環境效益一、企業概述1 1、企業情況、企業

2、情況江蘇澳特利化工有限公司是原泗陽化肥廠改制而來的有限責任公司。公司位于泗陽縣城西郊,泗陽運河二號橋東側,京杭大運河北岸,岸邊有公司專用碼頭,南有鹽徐高速公路,東有新長鐵路。公司占地6.2萬平方米,擁有固定資產3802萬元,裝機容量14500千瓦/小時,年產值1.5億,利稅1815多萬元,現有員工480人。具有年產8萬噸合成氨(即16萬噸碳酸氫銨含3萬噸長效顆粒碳銨、2萬噸液體無水氨和2萬噸甲醇)的生產能力。近年來,公司加大技改投入,不斷調整產品結構,除了對合成氨綜合節能技術改造外,已開始對三聚氰胺工程進行可行性研究工作,1萬噸碳酸二甲脂工程也已開展調研。通過一系列技術改造,實現節能降耗,實現

3、技術更新換代,合成氨延續產品得到開發,逐步形成科學的產業鏈,使企業不斷做大做強,能夠在當今白熱化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為了提高環境效益及社會效益,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實現污染物的達標排放,2006年公司籌措資金220萬元對脫硫系統進行了技術改造,對半水煤氣的硫化氫進行回收,生成單質硫,減少了氨的損失和新鮮水用量。2007年公司在清潔生產審核的基礎上籌措480萬元對合成、碳化冷卻水、造氣污水進行技術改造,目標是實現污水循環使用,合理利用水資源。2 2、企業財務狀況、企業財務狀況 江蘇澳特利化工有限公司近三年的生產經營情況見表1-1,表1-2。表1-1 企業近三年生產經營情況 單位:萬元序號項目2

4、005200620071主營業務收入7913.110922.714892.72利潤總額891.21320.21816.3表1-2 企業近三年資產負債表 單位:萬元序號資債項目2005年2006年2007年備注1資產總計3047.874502.806350.441.1流動資產1356.301727.392233.561.1.1其中存貨754.31726.81737.711.2固定資產1691.572775.413337.721.2.1固定資產凈值1691.572336.313337.721.2.2在建工程0.00439.102250.002負債合計1527.661802.363121.913資產

5、負債率50.12%40.02%49.16%二、項目提出的理由和依據1 1、國家水資源狀況和政策的需要、國家水資源狀況和政策的需要我國是水資源缺乏的國家,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約為 2200 立方米,僅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1/4 左右。目前在以最稀缺的水資源和最脆弱的水生態環境,支撐著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人口,負擔著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人類活動,面臨著歷史上極為嚴峻的水危機。與此同時,在用水效率方面,我國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也存在較大差距,在生產等領域存在嚴重的結構型、生產型和消費型的浪費,萬元 GDP 用水量近 500 立方米,是世界水平的 4 倍。水資源短缺,用水嚴重浪費和水環境污染將長期制約經濟社會發

6、展,中國的水危機已經引起世界范圍的廣泛關注,認為影響中國經濟增長可持續發展的八大瓶頸之一,就是缺水和污染。它們對增長率的負面影響達到 1.5%0.9%,將對中國發展構成重大的挑戰。由于我國水資源嚴重短缺與用水嚴重浪費的現象普遍共存,加之未來中國需水量,尤其工業和生活用水量,將隨著人口的增長,經濟的發展而進一步增加,水資源供需矛盾將會更加突出。治污節水是中國應對水危機的最有效途徑,節水導向的戰略適用于整個中國,節水不僅可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緩解資源供給壓力,而且可以減少污水排放,降低供水投資。建設節水型社會已經成為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國家“十五”計劃綱要首次明確提出要建設節水型社會,新水法

7、也規定:要發展節水型工業、農業、服務業, “十一五規劃綱要”更將節約用水列為重要任務。作為澳特利化工這樣水資源用量大的化工企業而言,有責任有義務響應國家號召,對合成氨生產系統進行治污節水改造,使其達到較先進的用水效率,為建設節水型、持續發展型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2 2、行業及企業發展的需要、行業及企業發展的需要縱觀國內化工行業,特別是氮肥行業的發展勢態,景氣周期已形成較為規律性的波浪線。一般景氣周期平均為 4.5 年左右,上一輪從 2000年開始上升,2004 年要峰頂、2005 年是轉折點,2006 年開始下滑,新一輪的不景氣已經形成。按照以往慣例,每個景氣周期的低谷,都會有一批氮肥企業將被

8、淘汰出局.另據有關消息,國家正在醞釀將在一定時間內逐步取消對化肥企業目前尚有的部分優惠政策,將化肥企業全面推向市場,這對氮肥企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所以“十一五”將是化肥工業艱難奮斗的一段期間。嚴峻的形勢擺在面前,企業如能夠變壓力為動力,超前地大膽地引進先進技術,進行科學地節能挖潛、進行節約資源的技術改造,將會把劣勢變為機遇,就能在困境中生存下去,發展的春天就在眼前。江蘇澳特利化工有限公司南臨京杭大運河,生產用水也大部分取自于此,而且用水量較大。年產 8 萬噸合成氨,全年用水量近 1000 萬噸。按目前當地標準平均工業用水費每噸 0.3 元,每年水費達到 300 萬元,每噸碳酸氫銨水費成本 9

9、.375 元,占成本的 1.56%。隨著水資源的日趨緊張,特別是將來南水北調工程建成,我公司屬此取水區域,水費價格將會大幅度增加,嚴重地加大了企業生產成本支出。而受國家化肥出口政策、可墾土地面積的減少、農民用肥意識等因素的影響,碳酸氫銨的價格卻在下降,由原來的 500 元/噸,降至目前的 400 多元/噸,減少了企業的銷售收入。市場的變化企業左右不了,只有在通過內部管理,挖潛改造,降低成本上動腦筋想辦法,主動引進先進的節能技術,使生產成本做到最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無往而不勝。3 3、節水治污改造技術已經成熟、節水治污改造技術已經成熟目前,我國的治污節水改造技術處于一個快速發展階段,無論是先進

10、的治污節水設備,還是節水工藝技術都已趨于成熟,而實踐證明已達到了預期的改造效果。尤其我省的徐州水處理研究所研究的化肥行業節水專用技術已得到國內外的認可,采用了高新技術改造后原生產裝置,實現污水達標排放之目的,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三、項目概述本項目工程由六個方面組成,一是對脫硫系統進行完善改造,對脫硫稀氨水循環再生使用;二是對合成降膜塔和碳化外副塔進行改造;三是對造氣污水循環系統進行改造;四是對合成、碳化冷卻水進行處理回收循環再利用;五是對冰機系統進行改造;六是對吹風氣系統進行改造。1 1、脫硫系統進行完善改造、脫硫系統進行完善改造造氣工段產出的半水煤氣有一定含量硫化氫,一般在 1-1.5g/

11、m3,還有少量的有機硫,如二硫化碳、硫氧化碳、硫醇等。這些硫化物為合成氨生產的有害氣體,不但會腐蝕設備、閥門、管道等。還會對后工段生產帶來危害,如:1、會使變換觸煤中毒;2、阻礙碳酸氫銨晶核成長。3、降低銅洗效率,增加銅耗,還會使銅液起泡,造成帶液。4、還能使合成觸煤中毒。因此必須將半水煤氣中硫化氫脫除。以往脫硫工段采用的是稀氨水中和法脫硫工藝、半水煤氣在脫硫塔中與碳化等系統送來的稀氨水逆流接觸,以達到消除半水煤氣中的硫化氫。這種工藝最大缺點是飽含了硫化氫的稀氨水一般不能循環使用,積累到一定程度,就要對外排放,不但浪費了大量稀氨水,造成氨的損失,還造成了污染。現采用 TSC 法脫硫新工藝,對脫

12、硫工段設備、工藝進行改造,在稀氨水中加入東北師范大學研制的 TSC 脫硫劑,稀氨水在規整填料脫硫塔中吸收硫化氫后,可送入再生塔中在噴射器的作用下與空氣接觸,硫化氫即被氧化成單質硫,并在再生塔中鼓泡解析,浮起的硫泡沫送入硫泡沫槽,經熔硫釜制備成硫磺對外出售。在此稀氨水溶液同時得到再生后,重復循環使用。這種工藝的特點:1、操作彈性大,脫硫效果好,脫硫后的硫化氫能達到 0.1 g/m3,完全滿足后工段生產需要。2、吸收硫化氫的稀氨水溶液可以得到再生循環使用,氨水不外排。不但節約大量氨水,最主要是消除了對水資源的污染。3、能回收硫磺出售再生利用,符合循環經濟、清潔生產要求。 2 2、對合成降膜塔和碳化

13、外副塔進行改造、對合成降膜塔和碳化外副塔進行改造(1 1)等壓回收塔改造。)等壓回收塔改造。公司生產中,合成氨的氨罐上面釋放大量的馳放氣,其主要成分為NH315.4%,CH419%,H249%,Ar+N216.1%,這些氣體在等壓吸收塔內進行等壓吸收,剩余的氣體送到造氣工段吹風氣系統的燃燒鍋爐內燃燒以回收余熱。以往等壓吸收塔內氨的吸收效果比較差,出塔氣體中氨的含量在56%,每天產生的馳放氣大約有 22000Nm3,這些氨在燃燒時能生成大量的氮氧化物,污染大氣環境,同時吸收生成大量低濃度稀氨水,這部分稀氨水超過公司的回收使用能力,過剩的稀氨水只好外排,污染公司內的循環水系統。本項目改造將改變目前

14、塔內小泡罩結構,改造成由河北工業大學塔器研究所設計的新型垂直篩板塔,那么馳放氣中氨含量下降到 0.2g/m3以下,軟水用量減少,吸收液中氨的濃度提高到 80100 滴度,而且氨水量減少,每年可少排稀氨水 5000 噸,軟水量可減少 15000 噸/年,還可以少用一臺泵,節電 68000 度/年,生成的高濃度氨水可以供給碳化工段固定副塔使用,無需外排,達到水量平衡。(2 2)碳化回清塔改造。)碳化回清塔改造。公司在生產過程中,碳化塔的原料氣中氨含量在 15g/Nm3左右,為了把碳化塔原料氣中氨含量降下來,在碳化回收清洗塔加軟水清洗原料氣中氨,原料氣與軟水在回清塔內逆流接觸。原小泡罩結構軟水使用量

15、3.0t/tNH3,出水稀氨水的濃度只有 68 個滴度,而且稀氨水的量很大,除少量得到利用外,大部分外排,造成了氨的浪費,而且污染了環境。本次改造方案將原碳化回清塔小泡罩結構,改造河北工業大學塔器研究所設計的新型垂直篩板塔,改造后碳化回清塔軟水使用量1t/tNH3,使碳化系統水達到平衡,從根本上解決了稀氨水外排。3 3、造氣污水循環系統進行改造、造氣污水循環系統進行改造造氣工段承擔著為生產碳酸氫銨提供半水煤氣,在生產過程中,煤氣夾帶著大量煤粉和熱量,需要用水在洗氣塔中進行洗滌降溫,洗氣后的大量污水以往都直接排放。這部分水不但量大而且污染物含量高,污染因子多,含氨氮、硫化物、氰化物、CODcr、

16、懸浮物、油類、酸、堿等,是企業最主要的污染源,估計占總量的 60%,直接排放不但造成大量水資源的浪費,同時污染地表水體,甚至影響“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水質水量。造氣污水處理技改工程就是將洗氣后的污水,經專用排水系統引入污水處理系統進行沉淀、澄清、生物處理、冷卻等處理工序,將造氣污水處理成符合工藝要求,再送入造氣系統作洗氣之用,并且重復循環使用,以達到治污節水。該水處理工藝引進徐州水處理研究所造氣污水治理增效新工藝。具有以下特點:(1 1)深度凈化水質)深度凈化水質污水中雜質經多級沉淀后一般在 250350mg/L,再經過“微渦流塔板澄清裝置處理,進行深度凈化。加入藥劑的污水從底部進入澄清池,在

17、多層柵型塔板的折流作用下,變速形成水的渦流,同時藥劑在渦旋作用下,形成吸附力很強的絮體,該絮體反復和水中的微小雜質相互碰撞,并將其吸附在一起形成大顆粒下沉,下沉中絮體又象網一樣,捕捉更小雜質,形成更大顆粒下沉至底部泥渣層,這部分活性泥渣在進水壓力作用下,又一次進入混合、碰撞、下沉過程。如此反復多次處理過的水再經過斜管進行固液分離,固件懸浮物含量降至 30mg/L 以下,從而實現了治污凈水目的。(2 2)強化水質冷卻)強化水質冷卻水溫高不利于碳酸氫銨生產,污水處理后循環使用,對降溫要求更高,尤其夏季要求水溫35。該工藝采用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 WGPL 無填料冷卻塔。具有阻力小、冷卻溫差大、逼近度

18、小。霧化裝置將水噴射成 0.5mm 微子霧滴,其比面積遠大于水肫填料分散成膜狀的比表面積,汽水傳熱表面積大、且布水均勻,避免了填料老化變形及堵塞而甝死區、溝流等導致冷卻點溫度分布不均勻現象。且系統阻力減少,風機風量增大,冷卻水量提高 10%。還具有噪聲小、運行費用低、節能、無飛水等效果。(3 3)水質優化調整)水質優化調整造氣污水水質水量在排放過程中變化輅大,長期運行必然會帶來各種物質的密集,破壞了原來的平衡,又產生新的動態平衡,會對系統產生結垢或腐蝕、空氣污染。該工藝采用在調節池中調節水質水量,以減少后續處理系統的沖擊負荷,穩定出水效果。4 4、合成、碳化冷卻水進行處理回收循環再利用、合成、

19、碳化冷卻水進行處理回收循環再利用在合成氨生產過程中,合成、碳化、壓縮等工段產生大量的冷卻廢水,這部分水量很大,占全廠總用水量的 70%。在冷卻過程中水溫升高,并且有少量氨、COD、油等物質漏入水中,要不經過處理而循環使用會產生:1、降低冷卻效果,不利用生產。2、容易造成設備結垢,更不利于冷卻,直至使生產無法進行。以往這部分冷卻水都直接外排,不但造成大量水的浪費,還會造成對水資源的污染。合成、碳化間接冷卻水循環使用技改工程,就是單獨建立閉路循環水處理系統,將生產中所產生的帶一定熱量和污染物的間接冷卻水用專用管道送入閉路循環冷卻水系統,進行阻垢緩蝕、殺菌滅藻、曝氣冷卻等工序,并投入次氰酸鈉,對水中

20、的氫化物進行氧化,以防止在曝氣階段中揮發到空氣中,造成二次污染。在水處理方面采用徐州水處理研究所先進的提高濃縮倍數技術,使其污染率達到 5%。冷卻裝置采用國家專利產品-四川自貢霧冷科技有限公司的無填料噴霧冷卻裝置,具有霧化冷卻效果好,不同季節根據氣溫的變化選擇風機開停,實現節能。經過系統完善改造,處理過的冷卻水完全能夠滿足生產需要,節約大量的生產用水,減輕了環境污染。5 5、氨壓縮機系統技術改造氨壓縮機系統技術改造本公司原有5臺L3.3-10/15的氨壓縮機,冷凍能力小,設備密封不好,導致氨揮發損失嚴重,氣氨極易溶于水,導致水處理系統中氨氮含量常常超標。加之,30000立方/小時的變壓吸附脫碳

21、裝置上馬,對冰機及蒸發冷卻裝置的要求更高,公司決定新上2臺HLG20IIIA220KW的螺桿冰機及配套SPL-2860型蒸發冷卻器。(1 1)螺桿冰機的工作原理)螺桿冰機的工作原理吸氣過程: 螺桿式的進氣側吸氣口,必須設計得使壓縮室可以充分吸氣,而螺桿式壓縮機并無進氣與排氣閥組,進氣只靠一只調節閥的開啟、關閉調節,當轉子轉動時,主副轉子的齒溝空間在轉至進氣端壁開口時,其空間最大,此時轉子的齒溝空間與進氣口之自由空氣相通,因在排氣時齒溝之空氣被全數排出,排氣結束時,齒溝仍處于真空狀態,當轉到進氣口時,外界空氣即被吸入,沿軸向流入主副轉子的齒溝內。當空氣充滿整個齒溝時,轉子之進氣側端面轉離了機殼之

22、進氣口,在齒溝間的空氣即被封閉。封閉及輸送過程:主副兩轉子在吸氣結束時,其主副轉子齒峰會與機殼閉封,此時空氣在齒溝內閉封不再外流,即封閉過程。兩轉子繼續轉動,其齒峰與齒溝在吸氣端吻合,吻合面逐漸向排氣端移動。壓縮及噴油過程: 在輸送過程中,嚙合面逐漸向排氣端移動,亦即嚙合面與排氣口間的齒溝間漸漸減小,齒溝內之氣體逐漸被壓縮,壓力提高,此即壓縮過程。而壓縮同時潤滑油亦因壓力差的作用而噴入壓縮室內與室氣混合。排氣過程:當轉子的嚙合端面轉到與機殼排氣相通時, (此時壓縮氣體之壓力最高)被壓縮之氣體開始排出,直至齒峰與齒溝的嚙合面移至排氣端面,此時兩轉子嚙合面與機殼排氣口這齒溝空間為零,即完成(排氣過

23、程) ,在此同時轉子嚙合面與機殼進氣口之間的齒溝長度又達到最長,其吸氣過程又在進行。SPL-2860SPL-2860型蒸發冷卻器運行原理型蒸發冷卻器運行原理盤管內的高溫氣體制冷劑與盤管外的噴淋水和空氣進行熱交換,由氣態逐漸被冷凝為液態,引風機的超強風力使噴淋水完全覆蓋在盤管表面,水借風勢,熱交換效果顯著提高。噴淋水和空氣吸收熱量后溫度升高,部分水由液態轉為氣態,由蒸發潛熱帶走大量的熱量,熱空氣中的水被擋水板截住并收集到PVC熱交換層中,PVC熱交換層中的水被流過的空氣冷卻,溫度降低,進入集水槽中,再由循環水泵送入噴淋系統中,繼續循環。散失到空氣中的水分由水位調節器控制補充,部分設備的容量,可以

24、根據負荷的大小由不同的電機轉速或不同的風機電機組合來控制。從而有效控制氣氨的冷凝,減少氨的揮發,從根本上控制污水中的氨氮含量。SPL-2860型蒸發冷卻器采用熱虹吸油冷卻系統,功效相當于水冷式冷凝器+冷卻塔+水泵+水池+連接水管等,具有結構緊湊、占地面積小、重量輕、安裝方便、安裝費用低運行效果好、冷卻水循環使用,基本無外排。項目實施后,預計可減少氨的揮發損失150噸。大大改善環境質量,有效控制由于氨的揮發造成的水質污染。該工藝技術成熟,在氨壓縮控制系統中廣為使用。而且節能效果顯著,符合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6 6、對吹風氣回收系統的改造、對吹風氣回收系統的改造吹風氣回收裝置技術改造吹風氣回收裝置

25、技術改造(1 1)回收的必要性)回收的必要性造氣吹風氣回收是一項從造氣吹風氣中回收熱量的重大節能技術,溫度高達380,具有巨大的顯熱,另一方面從吹風氣的組份上看含有CO、H2、CH4等可燃氣體高達9.95%,具有巨大的潛熱。如果把這一部分的顯熱和潛熱進行回收利用,將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若吹風氣不經過回收處理,直接放空,有害氣體還將對環境產生污染。因此,對吹風氣回收的技術改造是一個節能與環保雙贏。該裝置節能降耗效果顯著,自動化程度高,經濟效益好,是一項節能環保型項目。(2 2)改造前狀況)改造前狀況我公司現有一臺燃燒爐用于回收五臺2260煤氣發生爐出來的吹風氣,這臺燃燒爐于1994年竣工投產已有

26、十幾年了,該裝置原來設計能力萬為6T/h蒸汽鍋爐,和一臺臥式10T/h燃煤鍋爐匹配,供應生產之需。但是隨著企業合成氨生產規模不斷擴大,造氣系統能力不斷擴大(5臺煤氣爐改為2600的爐子) ,風機(也改為D400和D500風機)風量明顯提高,現有的吹風氣回收裝置已不能與之匹配,主要表現為系統阻力大,一方面抑制了造氣爐的吹風效率,影響煤氣發生爐發氣量的提高,制約了造氣潛能的挖掘,另一方面,現場正壓,嚴重泄漏,環境非常差,不利于清潔文明工廠的創建,而且換熱面積已嚴重不足,大量的熱量不能有效的回收利用,產蒸汽量極差,造成公司2.0MPA蒸汽10噸爐負荷加重,煙煤用量居高不下,增加了生產成本,每年煙煤用

27、量高達6500噸。因此,公司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資源與能源的利用率,對目前的主產狀況進行研究,決定對公司落后的吹風氣設備裝置進行技術改造,目標是甩掉燃煤10噸鍋爐,利用余熱回收產生蒸汽,實現合成氨生產蒸汽產用平衡。每年為公司節約煙煤6500噸,解決了合成氨生產過程中蒸汽自給的問題。(3 3)改造后吹風氣回收系統工藝流程)改造后吹風氣回收系統工藝流程從造氣來的吹風氣和從合成來的馳放氣在燃燒爐內充分燃燒,產生的高溫煙氣依次經過高溫空氣預熱器,過熱器、余熱鍋爐、軟水加熱器、引風機、煙囪。余熱鍋爐產生的蒸汽經過熱器變成過熱蒸汽進入公司蒸汽系統,供合成氨生產之用。造氣煤氣爐系統及吹風氣回收系統改造后的

28、工藝流程圖造氣煤氣爐系統及吹風氣回收系統改造后的工藝流程圖四、項目建設主要內容1 1、脫硫稀氨水循環再生及回收硫磺工程建設主要內容、脫硫稀氨水循環再生及回收硫磺工程建設主要內容脫硫塔更換全塔填料;再生塔配套高位噴射器噴頭更換;新建硫磺回收裝置一套含熔硫釜、富液槽、貧液槽各1個及電器、儀表 1套;靜電除焦2臺、精脫硫A塔、精脫硫B塔、自控系統西門子PLC/KS-101型12臺、硫泡沫泵2個、配液泵2臺等設備2 2、合成回收塔、碳化外副塔主要建設內容、合成回收塔、碳化外副塔主要建設內容氨水回水槽一個 降膜塔(含填料)一套 碳化外副塔(含填料)一套3 3、造氣污水處理系統主要建設內容:、造氣污水處理

29、系統主要建設內容:平流輻射式沉淀池一座微渦流澄清池一座調節池一座 節能型霧化裝置4套加藥裝置兩套燃燒爐蒸汽過熱器回收鍋爐水加熱器煙囪煤氣爐聯合廢鍋聯合洗氣塔氣柜進口洗氣塔氣柜水泵9臺及配套水管若干4 4、合成、碳化冷卻水系統技術改造主要建設內容:、合成、碳化冷卻水系統技術改造主要建設內容:新添置型號為WL-300方形無填料噴霧冷卻塔2臺及配套水泵、風機等裝置;新建13m8m2.8m冷水池兩座;架設529管道兩條,總長約850米,埋設1000地下引水管線500米。5 5、氨壓縮機系統建設內容:、氨壓縮機系統建設內容:購置HLG20IIIA220型螺桿冰機2臺及配套設施;購置SPL-2860型蒸發

30、冷卻器1臺及配套設施。6 6、吹風氣回收系統建設內容:、吹風氣回收系統建設內容:新筑燃燒爐1座;購置8噸回收鍋爐1臺;更換軟水加熱器1臺;更換空氣預熱器1臺;更換蒸汽過熱器 1 臺。五、項目進度安排本項目計劃于2008年12月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具體計劃如下:2008年3月完成項目建議書;2008年4月完成可行性報告并立項;2008年5月完成合成回收降膜塔、碳化回清塔的改造;2008年月-7月完成吹風氣回收、氨壓縮機系統技術改造及循環法脫硫廢氨水再生利用工程;2008年8月-12月完成水處理系統改造、造氣污水系統改造、及碳化、合成冷卻水系統完善改造。六、投資估算、資金來源(一)投資估算(一)投資

31、估算1、設備及工程器具購置費用 660 萬元(含管道、閥門等費用), 約占 62.8%2、土建費用 157 萬元,約占 15%3、電器、儀表 100 萬元,約占 9.5%4、安裝工程費 33.6 萬元,占.2%5、其他費用 99.4 萬元,占 9.5%合計投資:1050 萬元(二)資金來源(二)資金來源1、自籌 750 萬元2、銀行貸款 300 萬元七、經濟效益分析(一)(一)項目實施效益分析:項目實施效益分析:每年可節約水259萬噸0.2元/噸=51.8萬元每年可節約氨884噸2200元/噸=194.5萬元每年可回收煤灰3500噸240元/噸=84萬元每年可回收硫磺800噸800元/噸=64

32、萬元每年節約煙煤6500噸450元/噸=292.5萬元綜上所述,本工程完成后可以產生的收益為686.8萬元。(二)(二)財務評價指標財務評價指標經計算,該項目實施后,為企業年增加利潤總額686.8萬元,增加納稅額101萬元。據損益和利潤分配表和項目投資現金流量表計算指標如下:投資利潤率:65.4% 投資利稅率:14.7%項目投資回收期(含建設期)2.5年八、社會和環境效益合成氨綜合治污技術改造工程,本著源頭防治、過程控制和循環利用的原則,不僅節約了大量用水,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為企業降本增效,提高市場競爭力起到很好的效果,還避免了氨水等物質的排放,減少了對環境的水體污染,改善了周邊生產環境和

33、生態環境,有利于淮河流域的環境治理,對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水質保護也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合成氨綜合治污技改工程項目的實施,使我縣環境保護設施得到加強,從而拉動了內需,促進了環境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推動力;更主要的是通過項目的實施,人們對治污節水、建立節水型社會的意識和觀念得到全面樹立和增強,為今后節水治污發展戰略提供了思想保證。合成氨綜合治污技術改造工程合成氨綜合治污技術改造工程項目簡介江蘇澳特利化工有限公司二八年四月一、企業基本情況一、企業基本情況江蘇澳特利化工有限公司是原泗陽化肥廠改制而來的有限責任公司。公司位于泗陽縣城西郊,泗陽運河二號橋東側,京杭大運河北岸,岸邊有公司專用

34、碼頭,南有鹽徐高速公路,東有新長鐵路。公司占地6.2萬平方米,擁有固定資產3802萬元,總裝機容量14500千瓦/小時,年產值1.5億,利稅1815多萬元,現有員工480人。具有年產 8萬噸合成氨(即16萬噸碳酸氫銨含3萬噸長效顆粒碳銨, 2萬噸液體無水氨和2萬噸甲醇)的生產能力。近年來,公司加大技改投入,不斷調整產品結構,除了對合成氨綜合節能技術改造外,已開始對三聚氰胺工程進行可行性研究工作,1萬噸碳酸二甲脂工程也已開展調研。通過一系列技術改造,實現節能降耗,實現技術更新換代,合成氨延續產品得到開發,逐步形成科學的產業鏈,使企業不斷做大做強,能夠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為了提高環

35、境效益及社會效益,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實現污染物的達標排放, 2006年公司籌措資金220萬元對脫硫系統進行了技術改造,對半水煤氣的硫化氫進行脫除,減少了氨的損失和新鮮水用量。2007年公司在清潔生產基礎上籌措480萬元對合成、碳化冷卻水、造氣污水進行技術改造,目標是實現污水循環使用,合理利用水資源。二、項目主要內容:二、項目主要內容:本項目工程由六個方面組成,一是對脫硫系統進行完善改造,對脫硫稀氨水循環再生使用;二是對合成回收降膜塔、碳化外副塔進行改造;三是對造氣污水循環系統進行改造;四是對合成、碳化冷卻水進行循環再利用;五是對冰機系統進行改造;六是對吹風氣系統進行改造。通過上述六項改造,實

36、現合成氨污染物綜合治理,實現生產廢水達標排放。本項目工程共分六個部分: (一)脫硫系統改造(一)脫硫系統改造采用 PDS 法脫硫新工藝,對脫硫系統設備及工藝進行技術改造。此技術是在脫硫稀氨水中加入 PDS 脫硫劑,經泵輸入新型規整填料脫硫塔中,吸收硫化氫后泵入再生塔進行氧化解析,解析出的硫泡沫回收加工硫磺,再生后的稀氨水再送入脫硫塔循環使用,實現“零”排放。(二)合成、碳化氨回收系統改造(二)合成、碳化氨回收系統改造將合成等壓回收塔,碳化回收清洗塔改造為新型垂直篩板塔,一方面提高了回收效果,使稀氨水濃度大幅上升,增加了經濟效益,另一方面節約了水資源,減少環境污染。(三)造氣污水循環系統改造(三)造氣污水循環系統改造1、采用微渦流塔板澄清處理技術,通過加入藥劑,在多層柵形塔板的折流作用下,形成渦流,同時在藥劑作用下,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