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式楊式太極拳動作圖解_第1頁
28式楊式太極拳動作圖解_第2頁
28式楊式太極拳動作圖解_第3頁
28式楊式太極拳動作圖解_第4頁
28式楊式太極拳動作圖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8式楊式太極拳動作圖解第一節動作名稱第一組1、起勢 2.左右野馬分鬃 3.白鶴晾翅 4、左右摟膝拗步第二組5、手揮琵琶 6、左右倒攆猴 7、左攬雀尾 8、右攬雀尾第三組9.左單鞭 10、云手 11、左單鞭 12、高探馬第四組13、右蹬腳 14、雙風貫耳 15、轉身左蹬腳 16、左單鞭第五組17、左下勢 18、右金雞獨立 19、右單鞭 20、右下勢第六組21、左金雞獨立 22、左右玉女穿梭 23、海底針 24、扇通背第七組25、轉身搬拉捶 26、如封似閉 27、十字手 28、合太極第二節動作圖解說明:1 .動作順序基本是按照24式簡化太極拳編排。2 .程式的過去意義均遵從楊澄甫的太極拳體用全書

2、。3 .程式動作均腹脹楊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常關成教師的拳照。4 .起勢動作是面南背北。5 .動作說明中,“手的外旋”是指拇指一側向掌背轉動;“手的內旋”是指拇指一側 向掌心轉動。6 .動作說明是按照“要點要清楚,力點要明白、支點要明確”的要求撰寫。7 .名家拳照如同名家字帖是習拳者應該潛心臨摹的,為繼承楊式太極拳傳統,并方便習拳者以拳照 為師,本章最后按動作順序配置了楊澄甫先生的拳照。基本要求:1、從起勢開始,整個套路的練習都要將楊提出的“十要”貫徹始終。2、楊式太極拳的動作都 離不開腰。凡是上步靠腰提;凡是團體靠腰帶;凡是直立靠腰頂;凡是弓步靠腰弓;凡是虛實變化靠腰拉。總之,楊式太極拳動作都

3、是靠 腰, 即“腰拉、腰轉、腰手腳”。掌握了這一練法,等于抓住了楊式太極拳練法的根本。3、楊式太極拳的動作方向轉換,是腰帶虛腿轉,不要以實腿為支點扭轉。即實腿變虛后,以其腳跟為支點,腳掌隨腰轉動。這種虛實轉換法可以保護膝關節不受損傷。要注意,楊式太極拳中沒有獨立的腳掌外撇、內扣等轉腳掌動作。4、楊式太極拳練習時,身體重心一般要保持在一定的水平高度,一些特殊拳式可知 覺站立或降低身體重心,如蹬腳、金雞獨立、下勢等。5、楊式太極拳的練法也是打法,練習時走手不走肘,是與使用時一致的。與人交手, 一身都是先出手相搭,這叫搭手不叫搭肘。搭手是以手為先,不是駐肘為先,所以 在練習時要時刻注意走手不走肘的要

4、求。第一組第一式起勢動作1:面向正南,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腳尖向前,兩人臂自然下垂,兩手在 身份胯旁,手指向下;關勁正直,下須微收,眼平視,嘴自然合攏,舌頂上腭,意 含頂勁。涵胸、拔背、垂肘松肩、松腰、松胯、松膝,松踝,一松下底。動作2:將兩臂用腰慢慢向上向前抬起,自然伸直。手指向前,手心向下,高與 肩平,寬與肩同。動作3:樺腰松胯,氣下沉,兩掌輕輕下按,隨即探至兩胯旁。手心向下,手指 向前,手臂自然伸直;眼平視前方。動作4:(跪膝)兩人腿屈膝下蹲,松腰松胯,意想向凳面落坐。要注意不是坐在膝上,而是向后坐空,以減輕對膝蓋的壓力,使兩人腿具有彈性。要點:1、動作1為預備姿勢,要面帶笑意,以求全身

5、放松;要頹然呼吸,以求平心靜氣; 要意識集中,精神內斂,開始用心練拳。2、兩臂平舉時,走手不走肘。臂起時以手領臂,臂落時是以手帶臂。兩臂上舉時, 意念在手背,下落是意念在手掌。3、做“跪膝”動作時,上身保持正直,全身放松,不前俯后仰。第二節左右野馬分鬃左野馬分鬃一:動作1:重心移至左腿,右腿變虛,雙手略向右移動。動作2:右前腳掌稍離地面,用腰帶動右腳和雙手左轉 45度,右手略高,左手稍 低,面向東南。動作3:重心移至右腿,腰躺轉,兩手合于身前。右手在胸下,手心朝下;左手在 腹上,手心朝上。動作4:抬起左腳,腰向左擺,帶左腳向東北偏東方向邁出,腳跟先著地。動作5:由腳跟到腳掌逐漸踏實,成弓步。同

6、時,左手心斜向上,右手心斜向下, 兩手對拉,邊弓步邊分開,肩有靠意。動作6:兩手分開到位后,轉腰帶左手向東北偏東方向例出,手與肩平,右手探至右胯前,勁點在左手虎口合谷一側。眼向左手方向平視。右野馬分鬃:動作7:重心移到右腿,左腳掌稍離地,兩手隨身移動。動作8:腰微左轉帶左腳掌稍外轉,左手內旋轉手心向下屈肘于胸下,隨即重心移 到左腿,右手外旋轉手心向里翻至左腹上,兩手合于身前。動作9:抬起右腳,腰向右擺,帶右腳向東南偏東方向邁出,腳跟先著地。動作10:由腳跟至腳掌逐漸踏實,成弓步。同時,右手心斜向上,左手心斜向下, 兩手對拉,邊弓步邊分開,肩有靠意。動作11:兩手分開到位后,轉腰帶右手向東南偏東

7、方向例出,手與肩平,左手探 至左胯前,勁點在右手虎口合眾一側。眼向右手方向平視。左野馬分鬃二:動作12:重心移到左腿,右腳掌稍離地,兩手隨身移動。動作13:腰微右轉帶右腳掌稍外轉,右手內旋轉手心向下屈肘于胸下,隨即重心移到右腿,左手外放置揪心斜向里翻至右腹上,兩手合于身前。動作14:抬起左腳,腰向左擺,帶左腳向東北偏東方向邁出,腳跟先著地。動作15:由腳跟至腳掌逐漸踏實,成弓步。同時,左手心斜向上,右手心斜向下, 兩手對拉,邊弓步邊分開,肩有靠意。動作16:兩手分開到位后,轉腰帶左手向東北偏東方向例出,手與肩平,右手探 至右胯前,勁點在左手虎口合眾一側。眼向左手方向平視。要點:1、例手的高度與

8、肩平或略低于肩。2、每一次分鬃都要注意用腰的層次。以右分鬃為例,合手時腰左轉;上步時擺 腰;例出時,先靠弓腿將兩手分開,再用腰帶手到預定的位置。3、上體不可前俯后仰,胸部必須寬松舒展。兩臂分開時要保持弧線。技擊意義:此式右野馬分鬃的用法楊在太極拳體用全書中講:當我是單鞭式時,假如 對方自右側用按式按來,我即將身向右轉,左腳也右躺移動,右腳跟松開,腳尖虛 點地,隨即用右手將對方左右腕黏住,略往左側一松,用左手例其右手腕。同時, 急上右足,屈膝坐實,左腿伸直,隨用腫小臂向對方腋下分去。此式所發的例勁是楊式十三法之一,是一個重要的技擊勁法。勁點在靠近手背 虎口合眾一側,并與腕、肘、臂、肩貫串相連,是

9、靠腰帶動全臂打出,不是用手背 平打,也不是用任一局部力量打。第三節白鶴晾翅動作1:重心向前移動,上體微向左轉,右腳提起身前移動一個腳印。動作2:重心由左腿移向右腿,同時,腰右轉,右手從胯前上提,經胸、面前至 頭上,手心朝里。左手翻掌虎口向下探,左臂平屈胸前后落到胯前。動作3:腰向左轉,帶動左腳提起回收一個腳印距離,腳尖向東前腳掌著地成左 虛步,同時右手上提內旋翻轉,揪心向前成橫掌架于額前上,左手探于左胯旁,揪 心向下,指尖向前。眼平視前方。要點:1、兩手上下分開時,右手是直線上提,擔至頭前再逐漸翻掌,翻掌時還有一個 向上提擋的過程,不是翻完掌就結束。右手臂在額前上方成弧形,不要成角,肘也 不要

10、掀。左手下探,右手上擋,兩手形成對拉之勢。2、左腳是前腳掌虛點著地,膽不是全虛,有支撐的力量。3、胸部不要挺出,兩臂上下都要保持半圓形,左膝要微屈。身體重心后移和右 手上提、左手下探要協調一致。技擊意義:1、白鶴晾翅的用法楊在太極拳體用全書中講:當對方從身前用雙手擊來, 我左手向左側展開對方的右手,右手向上往右側展開對方的左手,使對方的力分散 不整。此式用的是分勁。2、兩手上下分開時,上手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頭部。這時的意念和勁點,上手 在手的小指一側,下手在虎口。左手也可在得機得勢時打擊對方的肋部。左腳是伺 機而動,隨時準備踢對方的下部。第四式左右摟膝拗步左摟膝拗步一:動作1:右手外旋向前翻手

11、背向下,由上往下劃圓弧落至右腰際一側;左手上提 至肩平,手腕稍塌。眼向前平視。動作2:腰躺閃帶動雙手向右移動,右手由下向后向上轉至肩平,左手轉到右胸 前。動作3:右手繼續向上圓轉至右耳根旁,提起左腳向前邁出一步,腳跟先著地, 腳尖向前。動作4:腰向左轉,腿向前弓,重心逐漸移到左腿,同時帶左手向斜下弧形摟至 左膝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右手松肩垂肘坐腕立掌平推,手與肩平。眼向前平 視。右摟膝拗步:動作5:身體向后坐,重心移到右腿,左腳掌稍離地,兩手手形不變。動作6:腰帶左腳掌、雙手向左轉動。左手向外旋轉揪心向上,右臂屈肘在胸前。動作7:重心移到左腿,提起右腳向前邁一步,腳跟先著地。同時,采繼續帶

12、雙 手向左轉動,左手先向后下再向上向前轉至左耳根旁。動作8:腰向右轉,腿向前弓,重心移到右腿,同時帶右手向斜下弧形摟至右膝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左手坐腕立掌平推,手與肩平。眼向前平視左摟膝拗步二:動作9:身體向后坐,重心移到左腿,右腳掌稍離地,兩手手形不變。動作10:腰帶右腳掌、雙手向右轉動。右手向外旋轉揪心斜向上,左臂屈肘在 胸前。動作11:重心移到右腿,提起左腳向前邁一步,腳跟先著地。同時,腰繼續帶 雙手向右轉動,右手先向后向下再向上向前轉至右耳根旁。動作12:腰向左轉,腿向前弓,重心移到左腿,同時帶左手向斜下弧形摟至左 膝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右手坐腕立掌平推,手與肩平。眼向前平視。

13、要點:1、摟膝拗步有一個閃腰和緊接一個轉腰的動作,是先閃后轉。此套太極拳運用 閃腰帶動手的動作有兩處。本式是一處,另一處是倒攆猴。閃腰與轉腰的區別是, 轉腰角度大,閃腰角度小些。閃腰的“閃”是避讓的意思,腰向右一閃,讓出一個 位置,將手帶過來。2、閃腰帶手輪轉時,是走手背,不是走肘。3、進步時是隨著轉腰弓腿,先摟后推。先摟后推是要式兩手配合用時的一個特 點。摟推的先后不是差別很大,但要有一個時間差。摟膝的前推手不走弧形,直線 推出,也稱半個按手。4、前手推出時,身體不可前俯后仰,要松采松胯。推掌時要沉肩垂肘,坐腕舒 掌,同時須與松腰、弓腿上下協調一致。摟膝拗步成弓步時,兩腳跟的橫向距離是 自然

14、襠的距離。弓腿的膝尖,腳尖和手推出去的方向是一致的。技擊意義:1、左摟膝拗步的用法太極拳體用全書中講:當對方用手或肢向我左側中部 或下部擊打時,我左手向上轉至胸前再向左往外將對方的手或腳摟開,右手隨即向 對方的胸部按去。這是先防后打、連防帶打之法,是楊式的典型打法。2、意念和勁點:摟手在手腕根外側,腕與小臂的連接處;推手在全掌。第二組第五式手揮琵琶動作1:重心移向左腿,右腳提起向前約一個腳印的位置落下,身體向后坐,重 心回移至右腿,同時,用腰拉右手向外旋弧形落至右胸前,手心向下;左手上提, 手背向上,略低于肩。動作2:左腳提起稍往后落下,腳跟著地,腳尖微抬。左手外旋弧形上提,手心 向右,手與肩

15、平;右手舟斜放在左臂肘部里側。兩掌不坐腕,不立掌。眼向前平視。要點:1、手揮琵琶有一個身抽后坐,餒拉右手收回的動作,腰拉時不轉腰。定式時,右手心看住左肘02、下盤是左虛步,腳跟著地,前腳尖微抬起,與地面約成 30度角。不可抬得 過高,高了會產行胯、膝、踝三個關節緊,造成重心不穩。雖是虛腿,但腳跟要有 支撐的力量,不能全空。技擊意義:1、手揮琵琶的用法楊在太極拳體用全書中講:當對方用右手向我胸部攻擊 時,我右手往里收合,以腕黏巾對方的腕,往右側下探,右手向上收合以掌腕黏對 方的肘部,如同懷抱琵琶。2、此式靈活多變,首先是一個上下相合的勁。一手管住對方的肋,一手管住對 方的腕,上下一合,對方走化不

16、及則被拿。其次是左例右探伺機應用。3、意念和勁點:右手在手心;左手在拇指外側手腕處。第六式左右倒攆猴(倒卷肱)左倒攆猴一:動作1:右手翻掌,手心向上,腰向后閃,帶右手向下經腹前轉至右胯旁;左手 隨即外旋,手心斜向上,略低于肩。身向東南,眼先關顧右手再向東南方向平視。動作2:右手繼續抽后向上向前掄轉至右耳根旁;左手向外旋轉,手心向上。同 時,左腿提起向后退一步,腳尖先著地,腳尖向東北。動作3:身體向后拉坐,重心逐漸移到左腿;右腳掌抬起,以腳跟為支點腰帶轉 向正東,逐漸踏實。同時,左手內旋向下向后拉至左腹前,右手向前按出,手與肩 平。眼向東平視。右倒攆猴一:動作4:腰向后閃,帶左手轉至左胯旁;右手

17、外旋,揪心斜向上。身體轉向東北, 眼先關顧左手再東北平視。動作5:左手繼續向后向上向前掄轉至左耳根旁;右手向外旋轉,揪心向上。同 時,右腿提起向后退一步,腳尖先著地,腳尖向東南。動作6:身體向后拉坐,重心逐漸移到右腿;左肢掌抬起,以腳跟為支點腰帶轉 向正東,逐漸踏實。同時,扣手內旋向下向后拉至右腹前,左手向前按出,手與肩 與。眼向東平視。左倒攆猴二:動作7:腰向后閃,帶右手轉至右胯旁;左手外旋,揪心斜向上。身體轉向東南, 眼先關顧右手冉東南平視。動作8:右手繼續向后向上向前掄轉至右耳根旁;左手向外旋轉,手心向上。同 時,左腿提起向后退一步,腳尖先著地,腳尖向東北。動作9:身體向后拉坐,重心逐漸

18、至左腿;右肢掌抬起,以腳跟為支點腰帶轉向正東,逐漸踏實。同時,左手內旋向下向后拉至左腹前,右手向前按出,手與肩平 眼向東平視。右倒攆猴二:動作10:腰向后閃,帶左手轉至左胯旁;右手外旋,揪心斜向上。身體轉向東 北,跟先關顧左手再東北平視。動作11:左手繼續向后向上向前掄轉至左耳根旁;右手向外旋轉,揪心向上。同時,右腿提起向后退一步,腳尖先著地,腳尖向東南。動作12:身體向后拉坐,重心移到右腿;左腳掌抬起,以腳跟為支點腰帶轉向 正東,逐漸踏實。同時,右手內旋向下向后拉至右腹前,左手向前按出,手與肩平。 眼向東平視。要點:1、倒攆猴是由左式開始,連續打四個,以右式結束,左手在前。2、倒攆猴有兩個腰

19、的動作,第一個是閃腰,第二個是腰轉正(向東) 。3、手腳轉換時,兩手不交叉,兩腳不相錯,左手走左邊,右手走右邊,左腳走 左邊,右腳走右邊。4、后退時,身體向后直坐,不側身、不轉腰。如果后坐側身,就做不出閃腰的 動作。技擊意義:1、倒攆猴的用法楊在太極拳體用全書中講:假若對方用右手緊握我左手腕 或小臂間,倘又以左手托住我肘底捶,則我先受其制不得施展時,即反仰左掌,用 沉勁松腰胯向左后縮回。左腳也退后一步,屈膝坐實。右腳變虛,則對方氣力頓失。 右手同時向后分開,至其失卻握力時,急向前按去。2、倒攆猴是以退為進之法,是在后奶這時攆化去對方的勁。這在太極拳十三法 中占一個“退”字。楊式的退,不是單純的

20、退避,而是退中有進,走中有粘,化中 有發。3、倒攆猴的奧妙在于發沉勁。發沉勁時,要松腰胯,氣沉丹田,使勁由肢而腿 而腰達于手。這樣,則使對方受制,不是不失去握力。不能音向后直拉手,直拉是 兩力相持,難以走化。4、意念和勁點:后拉手勁點在腕背部,按手勁點在全掌。第七式 左攬雀尾(此式包含搠捋擠按四式)冊動作1:腰帶上身微向右轉,左手保持手心向下,右手保持手心向上,雙手隨腰 向下捋至腹前。動作2:左小臂向外翻轉,手心向內,成搠手:右小臂向內翻轉,手心稍斜向下, 置于左小臂內側。左腿提起向前(正東)踏出一步成弓步,同時左手上提搠出,手與肩平捋:動作3:腰左轉帶動雙手向左水平劃弧翻轉。此時,左手內旋,

21、手心向前下,手 出左膝外側,手與肩平;右手外旋,手心斜向上,置于左臂內側。雙手成陰陽魚形。動作4:兩手距離不變,腰閏雙手向后移動,重心到右腿。雙手后移時,左手稍 下按。動作腰帶雙手向右轉,身向南偏東,兩手隨身移動,左手腕低于肩,兩手距離 不變,眼向南偏東平視。擠:動作6:腰帶雙手左轉至正東,同時,左手外旋,手心向里;右手內旋以手心輕 巾在左手腕臂間。眼向東平視。動作7:重心逐漸移到左腿,成左弓蹬步。同時,兩手向前擠出,手與肩平。按:動作8:兩手分開與肩同寬,左手隨分隨內旋轉,左手外抹,兩手心向下,手指 向前。動作9:腰向后拉,身向后坐,兩手微向上提,弧形收到胸前,成坡掌,同時重 心移到右腿。動

22、作10:重心逐漸移到左腿,成左弓蹬步。同時,兩手坐腕立掌,手心向前, 手指向上,向前按出。手與肩平,眼向前平視。要點:冊1、搠手要圓撐,松肩垂肘,前后臂不能伸直,不能成三角,不能貼身。2、搠手定式時,肘尖要與同側的膝上下對齊;兩手臂要互相聯系;兩腿成弓蹬 步,兩腳不能站在一條直線上。3、手與肩平,手與另一側的肩相對。捋:1、捋式的腰有兩轉一拉的動作,要注意將節奏表現出來。腰帶雙手左右轉的幅 度要適當,不能超過,也不能有及。如超過,會產生腰緊、膝緊、憋氣的現象。最 后一轉,如轉不到位,會影響下一式(擠式)的動作準確性。2、前后左右弧形移動全靠采帶。擠:1、擠開有一個轉腰的動作,是腰帶雙手轉正后才

23、做擠出的動作,不是國這轉采 邊擠。2、擠出時松肩垂肘,肘要低于腕。3、一手揪心要輕巾在另一手小臂的近腕處,不能虛空。如貼住手腕,快馬加鞭 轉動不靈;如離腕根太遠,則不易用力。按:1、做按的動作要松肩垂肘,要平推直按。不要由下往上推,也不要由上往下拍。 從起點到終點,兩手距離與肩同寬,并要坐腕立掌。2、眼與接手方向一致,向接手的方向平視遠看。這對心靜、用意、勁整關系極 大。技擊意義:冊1、搠手是楊式總手式之一,也是推手中的接手。意念在腕的上緣,打手時一般 以腕部與對方相接,勁點也在腕的上緣。搠手在楊式中使用最多,也最有效。2、楊在太極拳體用全書中以左搠的舉例說:“敵人對面用左手擊我胸部,我,,以

24、我之腕貼在彼之肘腕中間,用橫勁向前往上搠去。”這里的搠法 是向前向上轉腰橫出,用的是橫勁。捋:1、楊在太極拳體用全書中以右搠手舉例說: “設敵人用左手擊我肋部 ,速將我右腕肘間,側貼彼肘節上,側仰左腕,以腕背粘彼之腕背臂上 ,內向 胸前、左側捋來”。捋是托腕捋肘,施用時,順對方的來力,向里引進,使對方來力落空。即轉腰 將對方向一側捋出。2、捋對方的手臂時,一定要秘密會議對方的腕、肘關節。楊式在推手中有一條我不要的原則,就是管活的,不管列的。意思是說,只要 管住了對方活動的關節,對方則轉動不靈,不易走化。就手臂而言,腕和肘是活動 的關節,捋對方時,秘密會議了這兩個關節,就容易拿住對方。3、右捋式

25、的右手意念在手掌,勁點在掌下緣;左手意念在手背,戲點在手背或 虎口處。4、使用捋法時,要注意與對方“黏隨”。因為捋時左手是用手背黏人,對方黏 住,才能隨對方的變化而變化。從粘連黏隨講,在這里重點突出“黏隨”二字。擠:1、楊在太極拳體用全書中以右搠手舉例說:當對方在我使用捋式時往回抽 其手臂,我則乘其抽臂之際,隨之擠出。2、擠法是使用合勁和長勁。合勁是兩手合成一勁施予對方身上,長勁是全身由 腳而腿面腰,形于手臂,串成一勁,伸腰長往而發。3、擠法是直線了勁。楊式發放人時是“曲中求直”。看準對方的焦點、重心線, 得機得勢,直線發勁,不走弧形。4、左手按住右前臂時,要用手心貼住右小臂,不能手手指或腕根

26、。如果用手指 易打折自誤;如果用腕根易滑動,使不上勁。5、擠出意念在右手背至右肘一側,勁點在右小臂外側。左手勁點在手心按:1、楊在太極拳體用全書中說:“由前勢,設敵人乘勢從左側來擠,我即將 兩腕入上用提勁,空其擠力。速用兩手心按其肘及腕部,向前逼按去。一伸左腿腰 也同時往前進攻,眼神隨動往前從上送去。”按手使用的是提勁與長勁。提勁為向上 向左引化對方來力,以獲得發長勁的機會。2、演練時兩手開按的距離是自己兩肩的寬度,使用時兩手按的位置是對方腕肘 的位置,同樣貫徹管活的不管死的原則。3、直線進攻。按法在得機得勢時,對準對方的焦點,干線按逼,不走弧形,以 省時和最快的速度。4、接手的機關在腰, 發

27、按勁靠腰的長往進攻,不是單告手的力量。5、接手的意念和勁點在兩手掌。第八式:右攬雀尾(此式同左攬雀尾一樣也包含搠捋擠按四式)冊動作1:重心移到右腿,左腿變虛,腳掌稍離地,雙手成坡掌。動作2:腰帶雙手?左腳掌一起右轉約135度,身向西南偏西。動作3:重心移到左腿,腰帶上身禿向左轉,左手外旋,手心向上,右手略內旋, 手心向下,雙手隨腰向下捋至身前。動作4:右小臂向外翻轉,手心向內,成搠手;左小臂向硅翻轉,手心稍斜向下, 置于右小臂內側。右腿提起向前(正西)踏出一步成弓步,同時右手上提搠出,手 與肩平。動作5:腰右轉帶動雙手向右水平劃弧翻轉。此時,右手內旋,手心向前下,手 臂略出右膝外側,手與肩平;

28、左手外旋,手心斜向上,置于右臂內側。雙手成陰陽 魚形。動作6:兩手距離不變,腰拉雙手向后移動,重心到左腿。雙手后移時,右手稍 下按。動作7:腰帶雙手向左轉,身向南偏西,兩手隨身移動,右手腕低于肩,兩手距 離不變,眼向南偏西平視。擠:動作8:腰帶雙手右轉至正西,同時,右手外旋,手心向里;左手內旋以手心輕 貼在右手腕臂間。眼向西平視。動作9:重心逐漸移到右腿,成右弓蹬步。同時,兩手向前擠出,手與肩平。按:動作10:兩手分開與肩同寬,右手隨分隨內旋,左手外抹,兩手心向下,手指 向前。動作11:腰向后拉,身向后坐,松肩垂肘,兩手微向上提,弧形收到胸前,成 坡掌,同時重心移到左腿動作12:重心逐漸移到右

29、腿,成右弓蹬步。同時,兩手坐腕立掌,手心向前, 手指向上,松肩垂肘向前按出。手與肩平,眼抽前平視。說明:要點、勁點、技擊意義同左攬雀尾。第三組第九式左單鞭動作1:重心移到左腿,右腳前掌稍離地,身體向后坐,帶動雙手后移,兩掌變 坡掌,手心斜向下。動作2:腰帶雙手和右腳前掌向左轉至東南方向, 雙手手形不變,眼向東南看去。動作3:重心移到右腿,身體向后坐,雙手隨身移動,肘略下沉,收到胸前。動作4:雙腿不動,腰帶雙手轉向西南方向,右手自然伸直,五指合攏變直勾手, 勾手朝下,左手在胸前變搠手,上身轉向西南,眼向搠手方向看去。動作5:提起左腳(離地即可),腰向左擺,帶左腳向東邁出一步,腳 跟先著地, 逐漸

30、變實,成左弓蹬步。同時,左手隨轉動,手臂內旋,向東翻掌坐腕打出,揪心 斜朝前。眼向東平視。要點:1、單鞭有五個明顯用腰的動作,是兩拉、兩轉、一擺、即,一是腰拉重心到左 腿,二是腰帶雙手和右腳轉,三是腰拉重心到右腿,四是腰帶雙手轉,五是腰擺左 腳。楊式一般沒有獨立的四肢動作,都是用腰帶動四肢運轉。如果腰與腳手相分離, 就做不到上下相隨。2、單鞭勾手是直勾手,與勾手相連的右臂要自然伸直,不能曲,曲臂則勾手不 能運用自如。3、定式時,翻掌打出的時間與弓腿的時間是同時的。技擊意義:1、楊在太極拳體用全書中講:單鞭的技擊作用是應身后攻擊。即:當對方 從身后擊來,我轉身往左伸出一掌打擊對方的胸部。2、雙手

31、左右移動。意念在前手的掌根外緣,以手掌和小臂的連接處粘住別人。3、左掌伸出時是以腕部粘住對方的來手, 滾轉化去對方的來力,順勢翻掌擊出。 意念的勁點在腕根處。4、勾手是反擒拿的動作,意念的勁點均在腕根處。第十式 云手(連作三個)動作1:重心移到右腿,左腳變虛,腳掌稍離地,左手變坡掌,腰帶左手和左腳 掌著地,腳尖向前,右腳提起向左橫收半步,腳尖先著地,后全腳掌著地,腳尖向 前,雙腳成開立步。同時,右勾手變掌,向左向下劃圓弧到腹前,手指斜向左下, 繼續外旋向上劃弧至面前,大拇指與眼同高,左手下落至左腹前,手心斜向里。眼 向前平視。動作2:體重全部移到左腿,右腳提起向左橫收半步,腳尖先著地,后全腳掌

32、著 地,腳尖抽前,雙腳成開立步。同時,右勾手變掌,向左向下劃圓弧至腹前,手指 斜向左下,繼續外旋向上劃弧至面前,大拇指與眼同高,左手下落至左腹前,手心 斜向里。眼向前平視。動作3:腰帶雙手右轉身向西南,同時重心轉到右腿,眼向西南平視。動作4:左腳向左側橫跨半步,腳尖先著地,稍內扣。同時重心移到左腿,左手 上搠至面前,大拇指與眼同高,右搠手下轉賣至右胯旁。動作5:重心移到左腿,左搠手不變;腰抽左轉,帶右手由探手變抄手到右腹前。動作6:腰繼續向左轉動,帶兩手至身向東南。眼向東南平視。動作7:右腳向左橫收半步,腳尖先著地,稍內扣,全腳掌著地。同時右搠手提 至面前,大拇指與眼同高,左搠手下探左胯旁,腰

33、向右轉,帶左手由探手變抄手至 左腹前。眼向南平視。動作8:腰繼續右轉,帶雙手轉向西南。同時重心轉至右腿。眼向西南平視。要點:1、云手是楊式典型的腰帶雙手轉動的拳式。運轉時,手只有上下換手的動作, 沒有獨立的轉動動作,全靠腰帶,兩手是上下搠手。2、第一個云手從東南方向起手,云至西南方向,為右云手;再云至東南方向, 為左云手。云手止時以感到自己的兩胯松、順、活為準。云手連續做三個。3、收腳和出腳是橫向移到,都是腳尖先關睦,再逐漸全腳踏實。成開立步時, 兩腳逐漸轉換虛實,中間有一騎馬式的過程,收腳和伸腿邁步的過程是上下換手的 過程。4、兩手左右轉時,高不要過眼,下不要過腹。上搠手以不遮眼為準。5、出

34、腳和收腳時身體不要上下起伏,也不左右傾斜。技擊意義:1、楊在太極拳體用全書中講:當對方自前右側用右手擊我胸部或肋部,我 將右手落下,手心向里,以腕上側與對方腕下相接,由左而上往右放置,復翻下向 左行劃一大圓圈,如云行空,繼續不斷。左右用法同。云手的錄用全在轉腰胯。云 手攻防嚴密,運用得當,讓對方有無從下手的感覺。2、意念在兩手,勁點在兩手腕上側。第十一式 左單鞭動作1:右手向西南方向前伸內旋變直勾手,左搠手上提至胸前。眼向西南平視。動作2:提起左腳(離地即可),腰向左擺,帶左腳向東邁出一步,腳跟先著地, 逐漸變實,成左弓蹬步。同時,左手隨腰轉動,手臂內旋,向東翻掌坐腕打出,手 心斜朝前。眼抽東

35、平視。要點:同第九式單鞭。技擊意義:同第九式單鞭。第十二式高探馬動作1:重心移到左腿;右腳提起向前移動一腳長的距離,腳尖向東南;右肘略 沉,勾手變掌;弧形收到右耳根旁;左手變坡掌。眼向東平視。動作2:重心移到右腿,左腳收回一個腳印變虛,前腳掌著地;同時,腰左轉向 正東,帶右手落到咽喉處變橫掌,手心向下;左手隨身移動,變揪心向上;眼抽前 看去。動作3:左手向后向下拉回到腹前,指尖向東南;右橫掌以小指一側外緣向前方 探出;眼向右手方向看去。要點:1、此式有一個腰左轉的動作。2、兩手一拉一打,是先拉后打,中間有一時間差。3、右手用橫掌打出,指尖斜向左前,不是向正前。4、兩手一拉一打時,脊背有控拔前進

36、之意,但身不向前傾。此時要松腰胯,氣 沉丹田。技擊意義:1、楊在太極拳體用全書中講:當對方用左手從我左腕下繞過,往右挑拔, 我將左手腕略松動,轉手心向上,將對方腕用勁疊住,往懷內探回,用右手橫掌向 對方面部擊去。2、使用此法在,要先松腰胯,含胸拔背,轉正腰使下盤穩固有力,先拉后打。 這是沉勁、探勁、橫勁的綜合運用。3、意念在掌,定式時左手意念和勁點在手背,右手在小指一側。第四組第十三式右蹬腳動作1:腰向右轉動,帶右手外旋變手心向上,同時帶左手內旋變手心向下,雙 手成陰陽魚形向右捋。動作2:身體轉向東南偏南時,左手外旋變搠手置于胸前;右手內旋變坡掌于胸 前,手心與左小臂相對;眼向東南平視。動作3

37、:提起左腳向東北方向邁一步,腳跟先著地,逐漸踏實,成左弓蹬步。同 時,腰左轉至身向東南偏東,帶左搠手抽左搠出;右手東南方向探出;眼向東南方 向看去。動作4:重心向前移動,腰稍抽左轉動,帶右手向下向左向上與左搠手交叉于胸 前成十字手,左手在內,右手在外,眼前雙手。動作5:雙手內旋由里向外平肩分開,兩臂自然伸直,從腕立掌,左臂向北偏東, 右臂向東南偏南,腕與肩平。接著提右腳向東南方向蹬出,膝與胯平。左腿自然直 立。右臂在右膝外。眼向東南平視。要點:1、此式有兩個腰帶手的動作,腰先右轉后左轉,層次要分清。2、先分后蹬,兩手分到位后才蹬腳,不是邊分邊蹬,也不是分一半就蹬,不分 完不能蹬,蹬腳一側的手臂

38、在膝外,不與膝對齊,如臂腳對齊,不與膝對齊,如臂 腳對齊,則蹬腳沒有位置。3、腳蹬哪,眼看哪。蹬出的腳不要勾腳尖。技擊意義:1、根據太極拳體用全書所述,此式的用法是:對方用左手接我探出的右腕, 我用右手腕壓住對方的左肘,以左手粘對方的左腕,暗施探勁。如對方撤身后退, 我兩手同時分開,提右腳向對方左肋或腹部蹬去。2、此式運行時意念在手掌,分手時勁點在兩腕小指一側腕根處,蹬腳時不用腰 膨大的勁,大腿根也不用力,是提膝用腳的彈勁瞬間踢出,勁點在腳根。第十四式 雙風貫耳動作1:左胯松開下沉,右腳屈曲收回虛懸,膝與胯平,腳尖自然下垂,同時雙手折疊手心向上,落到右膝兩旁。動作2:右腳向前落下,腳跟著地,兩

39、手隨之落至兩腿旁,手心向前。動作3:右腳逐漸踏實,成右弓蹬步。同時,雙手邊翻邊握拳邊向上弧形打出。兩拳食指中間關節側面斜坡處相對,與太陽穴同高。眼向東南平視。要點:1、兩拳打出時要沉肘,向斜上方貫出,不要擴肘。2、兩拳貫出時要與弓腿同時到位,做到上下相隨。技擊意義:1、雙風貫耳的用法,楊在太極拳體用全書中講:對方從右側用雙手打來, 我轉身以兩手背疊住對方兩腕,施沉勁,握拳向對方雙耳或太陽穴打去。2、勁點在食指二、三節卷屈處。第十五式轉身左蹬腳動作1:左腿屈膝后坐,重心移至左腿,腰帶右腳向左轉,腳尖朝東北方向;同 時,兩拳變掌,由上向左右弧分開平舉,手與肩平;眼看左手。動作2:重心移到右腿,兩手

40、外旋往下向上劃圓弧交叉于胸前成十字手,左手在 外,右手在內;同時,腰向左擺,帶左腳落至西北方向,成虛步。眼看西北方向。動作3:雙手由里往外平肩分開,左臂向西北偏西,右臂向東北偏東;提左腳身 西北方向蹬出;眼向西北平視。要點:(同右蹬腳)技擊意義:1、根據太極拳體用全書所述,此式用法是:對方從身后用右手打來,我即 左轉身,右腳立定,左腳懸提,兩手分開,以左手分開來手,以左腳掌向對方的腹部蹬去。2、此式兩手分開時意念和勁點在腔根,腳的勁點在腳掌。第十六式左單鞭動作1:左腳收到右腳旁,前腳掌著地,成虛步,右腿微屈,兩腳與肩同寬;上 身微右轉,右掌變直勾手;左掌外旋由上向下向上,變搠手提至胸前,掌心向

41、內; 眼看搠手。動作2:提起左腳(離地即可),腰向左擺,帶左腳向西邁出一步,腳跟先著地, 逐漸變實,成左弓蹬步;同時,左手隨腰轉動,手臂內旋,向西翻掌坐腕打出,手 心斜朝前;眼向西平視。要點:同第九式單鞭。技擊意義:同第九式單鞭。第五組第十七式 左下勢動作:腰右轉,帶右腳以腳跟為支點,轉向東北;腰向后拉,胯下蹲,左腿變 虛;同時左手外旋轉手向右,肘略垂,隨身向后向下劃弧至左膝內側,指尖向前; 右勾手方向不變,隨身下移,腕略低于肩;眼向前下看去。要點:1、此式有一個腰拉手的動作,身后坐時,腰往回拉前手。2、身后坐時,膝向外弓,給胯留有坐下的位置。3、腰、胯、右腿、雙手同時下沉,達到上下相隨。技擊

42、意義:1、太極拳體用全書述此式用法是:對方用右手將我左手往外推或用力握住, 我擺好步法,身下坐,左手用圓活勁收回胸前或下探,以身整體下坐之勁牽動對方 的根,使對方站立不穩。2、腰、胯、腿、臂、腕等同時由腰身帶動向下合成一股勁,使對方頓感失重, 再順勢施著進擊。3、此式勁點在左腕根小指一側。第十八式 右金雞獨立動作1:腰帶左腳掌外轉向西南,重心逐漸前移,左腳掌踏實,左手隨身帶起以 指尖向前穿出,成遲疑不決步;右勾手向內旋轉勾尖向上,落至右胯后;眼向前平 視。動作2:重心全部移到右腿,右勾手變掌坐腕外旋,手心抽左,向前向上托起, 指尖與眼平;右膝隨腰提起與胯平,腳尖自然下垂;左手內旋向后向下探,落

43、至左 胯旁,手心向下;眼向前平視。要點:1、右金雞獨立在變虛實時腰要向適當拱,使左腿逐漸承擔倒向的重量,再用腰 提右膝。這一漸進的過程完成得好,單腿站立才能穩固。單腿直立時,身要下沉, 不要挺;腰胯要松,身以尾閭為界,上下對拉。2、提膝時,肘尖不與膝相合,膝在肘前下。技擊意義:1、金雞獨立式的用法,楊在太極拳體用全書中講:當對方往回撤時,我身 順勢向前,以右腳尖向對方勝利北街號踢去。左右手有上托下探的作用。2、此式勁點在兩手腕和腳尖。第十九式右單鞭動作1:右腳下落于左腳前,腳掌著地,兩腳與肩同寬;然后腰向左轉,左右腳 先后以腳掌為軸轉,左右腳先后以腳掌為軸轉向正南;同時左手向后平舉變勾手, 右

44、掌隨著轉體先向下,再向上變搠手提至胸前;掌心向內;眼看搠手。動作2:提起右腳(離地即可),腰向右擺,帶右腳向西邁出一步,腳跟先著地, 逐漸變實,成右弓蹬步。同時 ,右手隨腰轉動,手臂內旋,向西翻掌 坐腕打出, 手心斜朝前。左勾手隨身移動,眼向西平視。要點:同每九式單鞭技擊意義:同第九式單鞭第二十式 右下勢動作:腰左轉,帶左腳以腳跟為支點,轉向東南;身向后坐,胯下蹲,右腳變 虛;同時右手外旋轉手向左,肘略垂,隨身向后向下劃弧至右膝內側,指尖向前; 右勾手向不變,隨身下移,腕略低于肩;眼向前下看去。要點:同第十七式左下勢技擊意義:同第十七式左下勢第六組第二H一式左金雞獨立動作1:腰帶右腳掌外轉向西

45、北,重心逐漸前移,右腳掌踏實,右手隨身帶起以 指尖向前穿出,成弓步;左勾手向內旋轉勾尖向上,落至左胯后;眼向前平視。動作2:重心全部移到右腿,左勾手變掌坐腕、外旋手心向右,向前向上托起, 指尖與眼平;左膝用腰提起與胯平,腳尖自然下垂;右手內旋向后向下探,落至右 胯旁,手心向下;眼向前平視。要點:同第十八式金雞獨立右勢。技擊意義:同第十八式金雞獨立右勢第二十二式左右玉女穿梭動作1:身體微向左轉,左腳向西南踏出半步落下;同時左手內旋右手外旋,兩 手的腕臂處在胸腹前相交(左上右下)。動作2:重心移到左腿,腰躺擺,帶右腳向西北方向邁一步,腳跟先著地,逐漸 朝外,成右弓蹬步;同時,帶右手內旋向上提至頭上

46、,手心朝外;左手坐腕立掌向 前平推,腕與胸平;眼向西北方向平視。動作3:重心繼續前移,腰微向右轉;左手外旋屈肘手心向上,右手外旋沉肘手 心斜向下,兩手在胸腹前相交;眼向西北平視。動作4:抬起左腳,腰向左擺,帶左腳向西南方向邁一步,腳跟先著地,逐漸踏 實,成左弓蹬步;同時,帶左手內旋向上提至頭上,手心朝外;右手坐腕立掌向前 平推,腕與胸平;眼向西南方向平視。要點:1、此式兩個穿梭動作相連,均靠腰或轉、或拉、或擺帶動手腳。在運轉中,兩 手上下相合后基本不動,是隨腰身轉。2、兩個穿梭的動作分打兩個隔角。3、定式時,左右手是先上擋后下推的,不是同時的。技擊意義:1、楊在太極拳體用全書中講:左穿梭的用法

47、是,對方從后右側用右手自上 打下,我即右轉身向左前隔擺好步法,左手上搠對方右腕,右手向對方胸肋部擊去。 右穿梭與左穿梭用法一致,方向左右相易。2、此式在上下左右的方向、位置上攻防嚴密,虛實相生,上搠手嚴格保護好自 己的上部,先防對方的來手,下手得機得勢時打出。3、此式意念與勁點,上搠手勁點在腕小指一側,下手在全掌。第二十三式海底針動作1:重心移到左腿,右腳提起身前移一腳印落下,腳尖向西北,重心隨即移 回右腿,左腳變虛;雙手掌心朝下隨身移動,左手在前,右手在后,成陰陽魚狀落 在胸前;眼向前平視。動作2:腰向右轉,帶左腳稍離地向右稍平移,前腳掌著地,身朝正西,胯向后 蹲,成虛步;雙手隨身移動;腰向

48、下折;左手探至左膝旁;右手在折腰前向外旋轉 手心向左,折腰時手指下垂,向下直插,插到腕與膝平;眼向前一米處看去。要點:1、折腰時,尾閭、脊骨、頸椎骨、頭成一線,同時斂臀,臀部不外凸。2、右手插下時,手指尖下垂,不是平切,插下是直線的,不是弧形。3、重心在右腿,左腳前腳掌著地踩住,有支撐的力量。不叩頭,眼不看手。技擊意義:1、“海底針”的用法,楊在太極拳體用全書中講:沒敵人用右手牽住我右 腕,我即屈右肘坐右腿轉腰提回,手心向左,腳也隨之收回,腳尖點地。如敵仍未 撒手,更欲乘勢擊我,我即將右腕順勢松動,折腰往下一沉。眼神前看,指尖下垂, 其意如海底探針。2、此式勁點在右手虎口處,左手在掌。第二十四

49、式扇通背動作1:胯與左膝稍向前移,身體上部稍向后移,上身由折腰變中正;同時雙手 上提,右手與額同高,手心向左;左手略高于胯,手心斜向前下,眼向西平視。動作2:左腳提起前踏出一步,腳跟先著地,腳尖向西,逐漸踏實,成左弓蹬步; 同時,右手內旋翻掌變手心向外,高與額平,隨腰向后平拉,右手提與肩平,豺腕 立學往前推出,眼向左手方向看去。要點:1、身體由折腰變中正不是向上挺身,而是靠腰在左膝向前一拱,使身體擺正, 做這一動作時,身體要保持政黨的高度。2、雙手由下向上提到位后,左推右拉,這里有身轉的動作,但沒有腰帶手的動作。技擊意義:根據楊在太極拳體用全書所述,此式有以下用法:1、對方用右手擊來,我以右手攔住對方右腕,往上提起,用左手往對方肋部沖 去。右手往后拉,左手往上托,形成一個勁。2、我兩手的距離是對方一個手臂的距離。3、意念與勁點:左手在掌,右手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