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改變孩子進步家庭教育講座_第1頁
家長改變孩子進步家庭教育講座_第2頁
家長改變孩子進步家庭教育講座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4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家長改變孩子進步家庭教育講座 主講人:陳玉琴 尊敬的各位家長:大家下午好!借今天的家長會,學校安排我與各位家長就家庭教育的問題進行一 些交流和溝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是不可否認的。父母是否 合格,主要體現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因此,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男女在 結婚之前,首先就要學習怎樣教育孩子,學習家庭教育的知識,合格了 發給合格證,然后才發給結婚證。可見,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多么重要! 下面通過印度狼孩的故事來看看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究竟有多大。1920年10月,一位印度傳教士辛格(Si ngh,J . A. L.)在印度加爾 各答的叢林中發現兩個被狼哺育的女孩。大的女孩約 8歲,小的1歲

2、半 左右。據推測,她們是在半歲左右時被母狼帶到洞里去的。辛格給她們 起了名字,大的叫卡瑪拉(Kamala)、小的叫阿瑪拉(Amala)。當她們被領 進孤兒院時,一切生活習慣都同野獸一樣,不會用雙腳站立,只能用四 肢走路。她們害怕日光,在太陽下,眼睛只開一條窄窄的縫,而且,不 斷地眨眼。她們習慣在黑夜里看東西。她們經常白天睡覺,一到晚上則 活潑起來。每到半夜都會發出非人非獸的尖銳的怪聲。她們完全不懂語 言,也不發出人類的音節。她們兩人經常動物似地卷伏在一起,不愿與 他人接近。她們不會用手拿東西,吃起東西來真的是狼吞虎咽,喝水也 和狼一樣用舌頭舔。吃東西時,如果有人或有動物走近,便嗚嗚作聲去 嚇唬

3、人。在太陽下曬得熱時,即張著嘴,伸出舌頭來,和狗一樣的喘氣。 她們不肯洗澡,也不肯穿衣服,并隨地大小便。她們被領進孤兒院后, 辛格夫婦異常愛護她們,耐心撫養和教育她們。總的說來,小的阿瑪拉 的發展比大的卡瑪拉的發展快些。進了孤兒院兩個月后,當她渴時,她 開始會說"bhoo(水,孟加拉語)”,并且較早對別的孩子的活動表 現出興趣。遺憾的是,阿瑪拉進院不到一年,便死了。卡瑪拉用了25個月才開始說第一個詞“ m3 , 4年后一共只學會了 6個字,7年后增加到 45個字,并曾說出用3個字組成的句子。進院后16個多月卡瑪拉才會用 膝蓋走路,2年8個月才會用兩腳站起來,5年多才會用兩腳走

4、路,但快 跑時又會用四肢爬行。卡瑪拉一直活到 17歲。但她直到死還沒真正學會 說話,智力只相當于三四歲的孩子。狼孩也擁有人的大腦,但是在狼群中生活,具備了狼的本性,不具 備人的心理。環境與遺傳哪個對人的影響大?智力相差不大,科學界一直在爭論, 對人類影響起決定作用的,究竟是基因遺傳還是外界環境。近幾年通過對人類的研究表明,健康的人與人之間差別不是很大, 但是在人生道路上會發生截然不同的差別,最終取決于生長環境。在眾多環境中,對孩子最具影響力的就是家庭環境,其次就是周圍 環境。狼孩都具有人的遺傳基因,但是在狼群中生活,人的遺傳已經很 難體現,被取而代之的是狼的生活習性。社會學家以及心理學家,通過

5、對發達國家的底層人們長期跟蹤,研 究表明:生活在發達國家的底層百姓,通過國家各種福利救濟,他們物 質生活水平并不比中產階級差,有的還比中產階級過得滋潤。但是底層 的百姓子女,很難擺脫底層的命運,因為他們家庭以及周圍都是底層人 們,早已習慣了底層生活,不自覺的就認為這才是他們真正的生活。女口 同狼孩的命運,一旦形成這樣的心理現象,很難讓他發生根本的改變。 只要正常的孩子,智力相差不是很大,即使智商很高,沒有好的環境也 是白搭。這就是為什么孟母三遷的故事被人津津樂道,兩千多年前我們 偉大的孟母就已經知道,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是多么的重要。提供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家庭環境,而且在孩子越小越好,家庭 環境

6、跟父母經濟狀況、文化程度等都沒有直接關系。孩子最為擅長的就 是模仿,所以“身教重于言行”。所以我們說,一個好父親勝過一百個 好校長,一個好母親勝過一百個好老師。但是,現實中我們發現很多家長也想教育自己的孩子,然而面對孩 子的一天天長大,孩子表現出來的個性特點讓你大傷腦筋。比如:不聽 話、叛逆;貪玩;不愛學習;撒謊等等。作為父母或者爺爺奶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有出息,但是孩子將來有沒有出息,很大程度上決定于今天我們家長的付出。今天,孩子的 成長中,正需要我們的陪伴和引導,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我們及時出現 在了孩子的身邊,幫助他們,支持他們。當我們老了,需要孩子照顧時, 孩子也會及時出現在我們的身邊

7、,照顧我們,贍養我們。其實,我們家 長對自己的孩子付出了很多很多,然而,您很多的付出還得不到孩子們 的回報和響應。為什么?因為我們有很多家長缺少家庭教育的智慧,缺 少科學合理的教育方法。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個真實的案例水瓶破碎之后。玲玲和苗苗都讀二年級,倆孩子的表現和成績都很優秀,深得老師 的喜歡。在品德課上,老師對全班同學說,現在大家都是二年級了,在 家里要學會幫爸爸媽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要學會體貼父母。倆個 孩子都暗暗下定決心,回家一定要幫媽媽干些家務,給父母一個驚喜。玲玲回到家準備洗自己的襪子,于是放好了冷水,然后拿起水瓶, 準備倒些開水,誰知她拿起水瓶轉身時,碰到了客廳里的桌子上,“

8、碰”的一聲,水瓶破了。玲玲嚇得大哭起來。哭聲把媽媽喊回來了。玲玲媽 媽走進家門,看見客廳里的水,明白了玲玲打碎了水瓶。她也嚇壞了, 急忙來到玲玲身邊,抱起玲玲焦急地問,孩子燙著沒有?不哭,不哭啊, 我們趕緊去醫院。玲玲見媽媽沒有責怪,連忙停止了哭聲,對媽媽說, 我沒有燙著。這時媽媽和藹地問玲玲怎么回事?玲玲把自己的想法告訴 了媽媽。媽媽聽后很是感動,抱著鈴鈴說,你真是好孩子,你也慢慢長 大了,學會了自己做事了。水瓶打碎了沒關系,一會兒媽媽就去買一個, 只是以后你在做事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千萬不能傷害到自己。玲玲聽 了媽媽寬恕的話后,很是開心,對媽媽說,我以后一定會小心的。從此 以后,玲玲學會了

9、洗衣服、燒飯、整理房間,鄰居都夸獎玲玲很能干。苗苗放學回到家準備給媽媽泡一杯熱茶,好讓媽媽下班回家能喝上 一杯茶解解渴。苗苗一不小心,水瓶掉到了地上,“碰”的一聲水瓶碎了, 開水流了一地,幸好沒有燙著。但是苗苗嚇壞了,擔心媽媽回家罵她。 她急忙拿起笤帚準備打掃時,媽媽下班了。媽媽一進門看到地上的水和 碎片,隨即大罵起來:你這個沒用的東西,誰叫你碰水瓶,一個水瓶要10 幾塊錢呢,你這個敗家子,以后你不要再給我敗東西了。說完還給了 苗苗一個耳光,一邊打一邊大吼,你聽到了吧?苗苗委屈的哭了起來。 從此以后,苗苗再也不敢碰水瓶了,有時想幫媽媽洗碗,但是擔心萬一 沒注意將碗打碎了,又會惹媽媽不開心甚至挨

10、打,只好不干任何家務了。 媽媽還經常對他人說,苗苗就是學習成績還好,其他的就很差,不會干 家務,比玲玲差多了。聽了這個案例,我想大家肯定有很多感慨。面對相同的問題,家長 不同的態度和解決方法,造成了孩子不同的感受和效果。家長如果會科 學的愛自己的孩子,就把每一次的小失誤作為孩子成長的最好契機,讓 他們學會做人,學會做事。那就多多鼓勵他吧!鼓勵孩子,是家長對孩 子充滿信心,也是對自己充滿信心的表現。能夠真誠鼓勵孩子的家長, 一定是很好地接納孩子的家長。有的家長經常拿別人家的孩子與自己的 孩子作比較,總是對自己的孩子說,看人家的孩子如何好,如何出色。 家長本想用此來“激勵”孩子進步,卻沒有想到越這

11、樣 "激勵" ,就越讓 孩子對自己沒有信心,自然也談不上進步了。真誠的鼓勵是孩子不斷進 步的動力。那么今天我們怎樣來改變自己呢?1. 相信孩子,全情接納孩子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每個孩子都是獨一 無二的,每個孩子都是有價值的,如果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問題很多的孩 子,那也是你過多的關注了孩子的問題,你關注什么,就會得到什么, 因為佛的眼里都是佛。我們能改變的只有自己,而不是他人。家長說什么其實不重要,孩子聽到什么才重要。父母苦口婆心,不 厭其煩地教育、宣講,甚至發脾氣,但是孩子的反應往往非常冷淡,原 因在于我們沒能真正地進入孩子的內心。調皮、叛逆是孩子在用他

12、自己 的方式去探尋世界,我們必須給予他在嘗試中成長的機會。只有全情接納了孩子的行為和他的想法,孩子才會平心靜氣地聆 聽、接受家長的看法、引導。在改變孩子之前,家長要先改變!改變舊 有的觀念,平等對話、用心交流,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2. 寬容孩子,多多鼓勵孩子孩子的成長來自家長的行為和情緒,而不是指令。溝通時讓孩子站 在對面,一開始就造成了兩代的對立,不自覺地讓孩子產生對抗情緒。在一對一的情況下,讓孩子坐在自己身旁,溫和對話。為什么要一 對一?強調一對一溝通,一方面是為了保護孩子的隱私,照顧孩子的自 尊心;另一方面是為了防止交流對話變成批判大會,父母同在,或者有 其他成員參與的情況下,孩子不

13、容易打開心房,溝通的效果容易受影響。 在交流過程中,如果能適當地拍拍孩子的肩膀或者輕輕摟摟孩子,可以 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關愛,緩和緊張的氣氛。3. 引領孩子,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是代替他 相信孩子生活上的獨立能力和遇到問題能夠自己解決的能力。一個 孩子經常被我們看成什么,一個孩子經常被我們說成什么,經常被我們 怎樣對待,在不久的將來就會變成現實。 “我像兒子的鬧鐘,每天催促他 做這、做那,他遲到、作業沒做完,我比他還著急。 ”有一位家長對我這 么說。像這樣替孩子著急、代孩子成長的情況普遍存在。然而,存在即 是合理嗎?任何替代孩子成長的企圖,最終都會在孩子的身上產生負面 效應孩子過度依賴家長、缺乏

14、自信、缺乏責任感。與其千遍百遍的 念說,不如讓孩子自己去經歷一次挫折、去承擔應負的責任,自己成長。太依賴父母的孩子往往只會對父母抱怨、挑剔,父母為孩子做本該 孩子做的事不會得到孩子的尊敬。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師,也是影響終 身的老師。好的動機只是幫助孩子成長的原動力,好的方式方法才能推 動孩子走得更遠。要讓孩子成長,父母先做改變。4. 多與老師溝通,家校和諧共育。 在今天這樣信息全覆蓋的時代,溝通和交流變得極為方便、快捷, 想想我們每天看手機信息要花幾個小時,但每周又用了幾個小時在和老 師交流、溝通。5. 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家長的表現是孩子學習和模仿的榜樣。除了有意識地關心和教育孩

15、子之外,家長還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不斷提升自己教 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和技巧。注意自己無意識的行為對孩子的作用。因為, 家長的日常行為表現比對孩子的語言指導更具有教育意義。有的家長要 求孩子做事要持之以恒,一絲不茍,可是自己做事情常常虎頭蛇尾,馬 馬虎虎。有的家長要求自己的孩子要心平氣和,禮貌待人,可是自己卻 動不動就脾氣火爆,大吼大叫。這樣對孩子提出要求往往不能被孩子接 受。因此,家長應當特別注意自己的行為,身教勝于言教,尤其在一些 關于品德行為方面的問題,家長更應該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家庭教育的誤區:1. 打孩子的危害。棒打棍敲出孝子的古訓值得我們反思,真的有這 樣的效果嗎?打孩

16、子會造成孩子說謊,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逆反心理,雙重性格,仇恨心理。有一首挨打詩是這樣說的:首次挨打 戰兢兢,兩次挨打哭不停,十次挨打眉頭緊,百次挨打骨頭硬,千次挨 打功夫到,酣然微笑入夢中。2. 攀比的危害。盲目的攀比會給孩子夠不著的感覺,因為會有新的 榜樣不斷出現在他的面前,他永遠都會有無法超越的榜樣,久而久之, 孩子會出現自我放棄的心理。你所樹立的榜樣,孩子也是不服氣的,他 不會接受。只可縱向比較,不可橫向比較。3. 溺愛的危害。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有的父母寧可自己受委屈, 節衣縮食,也要無原則的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或者對孩子的一味的嬌 慣遷就,包辦代替,無原則滿足,過度保護。長此以往,養成了孩子懶 惰,自私,以自我為中心,依賴性強,獨立能力差,不懂得關心他人的 品德和行為。各位家長,在孩子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