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有關問題統一要求說明修改_第1頁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有關問題統一要求說明修改_第2頁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有關問題統一要求說明修改_第3頁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有關問題統一要求說明修改_第4頁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有關問題統一要求說明修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云南省地質災害研究會云地災研20062號云南省地質災害研究會關于印發一、二級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審查規定的通知各評審專家、有關單位:現將一、二級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審查規定印發給你們,請認真執行。附件:一、二級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審查規定二OO六年六月九日主題詞: 地質災害 評估 審查 規定 通知 抄報:云南省國土資源廳 附件三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有關技術問題的說明和要求我省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已進行多年,對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要求(試行)(以下簡稱要求)的理解和評估報告編制的內容逐步走向統一,但在部分章節的安排和圖件的編制上存在一些不規范的現象。現就有

2、關問題統一要求如下:一、 報告名稱和附圖要件(一)報告名稱1、建設項目在云南省境內的,一般稱“云南省××縣(市)××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縣(市)也可根據具體情況取舍;2、擬建項目已有專用名稱的,一般稱“專用名稱+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項目建設單位名稱不添加其中;3、城市規劃、儲備用地等項目,一般稱為“云南省××縣(市)××規劃區(儲備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二)附圖要件1、一級和二級評估報告圖件,主要應附評估區地質災害分布圖和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分區評估圖;2、若有下列情況可只附評

3、估圖:(1)地質環境條件簡單的平壩區,均為土體覆蓋;(2)地質災害不發育,工程地質巖組小于3個,且成片分布的評估區;3、為方便閱讀,凡兩折以上的圖件不宜與報告裝訂在一起;4、成果圖件的基本內容:請按要求內容進行編制,同時工程展布應在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分區評估圖上反映。二、 報告有關內容的要求(一)主要任務和要求工作任務必須要有針對性,應結合具體工程和評估區的實際情況,提出任務和要求,避免泛泛而談,對任何項目都通用的模式。(二)工程概況必須說明本次評估工程包括的具體內容,同時,說明目前的進度,是否開工建設,哪些項目已完成或正在進行中。(三)地質環境條件1、應包括區域地質環境背景和評估區的地質環境

4、條件,且應以評估區的地質環境條件為主體、為重點;必須清楚地表述評估區的地質環境條件,特別是建設項目工程展布的部位;2、根據要求7、3、4有關區域地殼穩定性、高壩和高層建筑地基穩定性、隧道開挖過程中的工程地質問題和地下開挖過程中各種災害(巖爆、突水、瓦斯突出等)問題,不作為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內容,可在地質環境條件中進行論述。其中高壩和高層建筑地基穩定性、隧道(包括公路、鐵路、引水隧道)開挖過程中的工程地質問題均放在地質環境條件章的工程地質條件中論述;地下突水問題的預測放到水文地質條件中說明。3、巖土體工程地質分類或巖組的命名評估區一般研究程度不高,巖土體基本制圖單元可用巖性組。巖體主要考慮巖石類

5、型、巖體結構和巖石強度等因素劃分。命名方法:1) 巖體通式:巖石強度+巖體結構+巖石名稱如:堅硬厚層狀石英巖巖性組(或巖組);堅硬中厚層狀砂巖夾軟弱泥巖巖組;較軟碎裂狀花崗巖強風化巖組;較堅硬軟弱薄層狀頁巖泥巖巖組。2) 碳酸巖巖體:巖石強度+巖體結構+巖溶化程度+巖石名稱如:較硬中厚層狀強巖溶化石灰巖組;較硬厚層狀中等巖溶化白云巖組。3) 土體命名:土性+結構+土型如:粘性土單層土體;砂卵石、中細砂雙層土體;粘土、淤泥、細砂多層土體。4、水文地質條件水文地質部分應避免泛泛而論,重點應針對評估區具體的斜坡、階地、臺地、平壩等地貌單元的水文地質結構、徑流及賦存特征來描述和評價地下水對巖土體穩定性

6、的不良影響。并適當評價地下水本身的脆弱性。并說明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主要內容為:(1) 含水層類型及特性主要按地下水賦存空間類型分:孔隙水、裂隙水、巖溶水三大類含水層,分別描述它們的賦水空隙形態,均勻性、連通性、透水性及富水性。各類含水層的分布情況。(2) 水文地質結構特征水文地質結構是指含水層(帶)與隔水層(體)的空間組合形式,以及含水層中導、儲水空隙形態、空間分布和聯系。根據評估區面積的大小,劃分適當等級的地貌單元,描述各類地貌單元的水文地質結構特征、有關數據,地下水的來源、徑流、賦存和排泄特征,動態變化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例如:對建設在山區的一個一般規模的工業民用建設項目,可分為如

7、下微地貌單元進行描述:a、 山體斜坡區b、 溶丘臺地區c、 谷底平壩區(3) 地下水脆弱性地下水脆弱性也就是地下水的易污染程度,文中應分析說明。5、工程地質條件工程地質條件是地質環境條件的核心內容,是氣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地質構造、水文地質條件、人類活動因素影響的綜合表現。巖土體工程地質類型或巖組僅是工程地質條件表述的內容之一,是巖性組合固有的特征,故僅描述巖組特征是不夠的,應結合其他影響因素進行闡述。因此,在評估區面積較大或較長的線狀工程中,應結合具體情況分區(段)進行工程地質條件評述。對于表生地質災害,應加強對風化巖及殘積土等特殊巖土體、巖體各類結構面與臨空面的關系,及小流域洪水特

8、征等主要致災因素的分析評價。6、人類活動對地質環境的影響(1)指的是以往人類活動特別是工程活動對評估區地質環境的影響,不是擬建項目施工或運營對評估區地質環境影響的預測;(2)對評估區內村莊、廠礦、重要基礎設施等基本情況常常交代不清。有些成果沒有“評估區社會經濟概況”一節,講的大多是項目所在行政區的總體情況,針對評估區的資料很少或根本沒有,應加強評估區內資料收集和說明。(四)評估中有關問題的說明1、沖溝、巖溶現象及特殊土等不良地質作用,屬于評估區工程地質條件固有特征,應該在地質環境特征中闡述清楚,與擬建工程建設和運營聯系起來,分析評價這些“現象、作用或問題”是否會轉變為地質災害,是地質災害預測評

9、估中的主要內容。因此上述有關地質現象應放到地質環境條件相應的章節,由此可能產生的地質災害放到預測評估。2、地質災害防治難度分析防治措施章節中,一要說明哪些地質災害需要防治和怎樣進行防治;二要分析、預測防治工作的難易程度。根據地質災害危險性大小和防治難度,確定場地適宜擬建項目建設的程度。因此將第五章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分區評估及防治措施中的第四節防治措施放在第三節建設場地適宜性分區評估前。3、發揮簡易山地工程的作用針對危害后果可能很嚴重的災點或問題,僅靠地面調查和前人資料難以說明災害或問題特征的,通過簡易山地工程能使災害或問題進一步明確的,可參照技術要求3、6條執行,以提高評估結論的針對性、客觀性

10、和實用性。(五)場地適宜性評價要求建設場地(征地區)是擬建項目準備實施建設的范圍,適宜性評價只針對建設場地進行。評估區則考慮了致災地質作用可能影響到項目建設區的范圍,其中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區域屬于非建設用地區;非建設用地區只存在地質災害危險性大小問題,不存在適宜性評價問題,除非評估結論建議改變征地范圍。針對擬建項目,除分區適宜性評價外,還應給出整個場地的總體性適宜評價。適宜性評價分級應按要求劃定的適宜、基本適宜、適宜性差的檔次劃分。僅做分區適宜性評價而不做場地總體性評價,或者給出的評價結論為“在采取適當治理措施后適宜擬建項目建設”的提法,都是不合理的。評價中應重視項目建設對地質環境的影響。項目建

11、設、運營是否會加劇、誘發地質災害,所加劇、誘發的地質災害是否會對附近的村莊和其他已有重要設施造成重大影響或危害,也是推論擬建項目適宜性評價結論的依據之一,很多評估成果對此評述不夠或根本沒有評價。(六)結論與建議“評估結論”是評估報告的高度濃縮,內容上須力求全面、精練,突出重點;“建議”主要是提醒建設方使用評估成果時需要注意的一些限制條件,須明確提出針對重點災害或問題需要進一步延伸的查證工作,調整、改變工程布局的建議等,達到讓決策者不看評估報告就能明確防治地質災害的必要性,把握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重點地段、重點環節和可選用的重點措施。三、 有關圖式和圖例(一)巖土體工程地質類型表示方法按

12、GB12328-90規定的色標,以面狀普染色表示,因規定中劃分較細,在研究程度不高的情況下,評估工作可簡化處理,在此提供統一色標供參考。(考慮到mapgis 應用較廣泛,在括號中列出mapgis 軟件系統基本庫slib的色標號,以便對照選用)1、巖體類型:巖漿巖建造:參照色標2 1)堅硬巖組 選色序 4(857)2)較硬巖組 選色序 6(856)3)較軟巖組 選色序 8(855)4) 軟巖組 選色序 16(747)5) 極軟巖組 選色序 30(179)碎屑巖建造1) 堅硬 選色序 34(845)2) 較硬 選色序 36(1414)3) 較軟 選色序 37(821)4) 軟 選色序 52(962

13、)5) 極軟 選色序 60(249) 碳酸鹽巖建造1) 堅硬巖組 選色序 75(63)2) 較硬巖組 選色序 78(62)3) 碳酸鹽巖夾碎屑巖組 選色序 86(61) 變質巖建造1) 堅硬巖組 選色序 97(204)2) 較硬巖組 選色序 104(769)3) 較軟巖組 選色序 110(930)4) 軟巖組 選色序 117(203)2、 土體類型:卵、礫、砂用類土(碎土石) 選色序 147(130)粘性類土 選色序 158(129)(二)地質災害及不良地質現象(常用圖例)(注:危險性分區范圍較大時,顏色不宜太深,上述色號可調淡)分區代號:用羅馬字書寫,黑體字。、亞區代號:在區代號的右下方用阿拉伯數字書寫,如大區一亞區(段)用1,二亞區用2中等區一亞區(段)用1,二亞區用2小區一亞區(段)用1,二亞區用26、地質災害及不良地質現象代號:國標中用的是漢語拼音,建議統一采用如下代號(序號用阿拉伯數字)滑坡 H H1 H2崩塌 B B1 B2泥石流 N N1 N2地面塌陷 T T1 T2(包括巖溶塌陷和礦山采空塌陷)地裂縫 L L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