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岡礦主井蹲罐事故應急預案_第1頁
云岡礦主井蹲罐事故應急預案_第2頁
云岡礦主井蹲罐事故應急預案_第3頁
云岡礦主井蹲罐事故應急預案_第4頁
云岡礦主井蹲罐事故應急預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云岡礦主井蹲罐事故應急救援預案1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1.1危險性分析提升事故是屬于重大機電事故類型。事故較小時,則會造成設備損壞、影響生產等。事故較大時,可能造成多人傷亡事故。1、斷繩(1)立井箕斗提升因松繩引起的斷繩;(2)立井因鋼絲繩強度降低引起的斷繩;(3)立井因過卷引起的斷繩;(4)立井因刮卡引起的斷繩;(5)立井因操作不當引起的斷繩;2、過卷、蹾罐、過放(1)司機疏忽;(2)深度指示器失靈;(3)制動失靈;(4)卡罐(5)罐道不正常;(6)提升容器不正常;(7)斷軸(7.1)提升絞車主軸斷軸;(7.2)減速器主軸斷軸;(7.3)天輪斷軸;3、井筒事故墜人、墜物4、修事故(1)操作失

2、誤造成人身事故;(2)維修不慎被鋼絲繩傷害;(3)維修不慎的非人身事故;5、電氣事故(1)操作失誤造成人身事故;(2)短路、斷路引起的電器事故;6、著火(1)機房著火;(2)電器著火;7、供電事故(1)電源或電廠突然停電;(2)供電線路故障;2應急處置基本原則以人為本,安全第一;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為主; 依靠科學,依法規范;預防為主,平戰結合;先救人后救物,先救命后治傷,先重傷后輕傷。3組織機構及職責3.1應急組織體系應急組織體系由應急救援指揮部、應急救援辦公室和應急救援行動小組組成。組織體系結構圖應急指揮部安監站大型一隊供電科運輸區材料科技術部防塵區機電科通風區強力皮帶隊搶

3、險救災辦公室外部搶險救災資源副總指揮成員救護隊云礦醫院3.2指揮機構及職責1、應急救援指揮部總 指 揮: 礦長副總指 揮: 總工程師成 員: 各分管礦長指 揮 部:礦調度室2、應急救援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室 主 任:安全副總辦公室副主任:各分管副總與調度室主任辦公室 成 員:調度、技術、安監、地測、通風、管路、 材料、機電、電力、電訊、保衛、行政、小窯科、保健站等科長。機電部門組織機構:機電礦長、機電總工、電氣總工機電科長、機電科書記、機電科主管大型副科長、機電科主管供電副科長、機電科技術科長 大型一隊隊長、大型一隊書記、大型一隊付隊長、 大型一隊技術人員大型二隊隊長、大型二隊書記、大型二隊付

4、隊長、 大型二隊技術人員 供電隊長、供電書記、 供電付隊長、 供電隊技術人員指揮中心聯系電話:7083221 7083884 井下小程控直撥:9煤礦事故應急救援有關人員聯系電話應急救援電話:云岡礦保衛科:7083110;云岡礦火警:7083119第三職工醫院急救中心: 7811120煤礦生產單位應急咨詢服務電話咨詢服務電話: 7024000 供水、供電單位聯系電話供水:礦水暖隊 電話:供電:礦供電科 電話:礦機電科 電話:外部救援單位聯系電話集團公司應急救援電話:7800119 7800110 7800120 78001223、指揮部職責:指揮部是礦井重大災害預防和處理的常設機構,礦長對礦井重

5、大災害預防和處理工作全面負責。3.1 分析判斷事故、事件或災情的受影響區域、危害程度,確定相應警報級別,應急救援級別。3.2 決定啟動應急救援預案,組織、指揮、協調各應急反應組織進行應急救援行動。3.3 批準成立現場搶救指揮部,批準現場搶救方案(或現場預案)。3.4 報告上級機關,與地方政府應急組織或機構進行聯系,通報事故、事件或災害情況。3.5 評估事態發展程序,決定升高或降低警報級別、應急救援級別。3.6 根據事態發展,決定請求上級或外部援助。3.7 監督應急操作人員的行動,保證現場搶救和現場外其它人員的安全。3.8 決定救援人員、員工、家屬從事故區域撤離,決定請求地方政府組織周邊群眾從事

6、故受影響區域撤離。3.9 協調物資、設備、醫療、通訊、后勤等方面的關系以支持應急救援組織。3.10 適時發布公告,將事故的原因、責任公布社會。3.11 宣布應急恢復、應急結束。3.12 決定組織礦各類事故應急救援演練,監督各單位事故應急演練。4、辦公室職責:4.1 負責牽頭組織編制、會審、修訂應急救援預案。4.2 承接單位事故、事件或災情報告,請示總指揮啟動應急救援總體預案。4.3 負責通知總指揮部成員和各專業組人員到應急指揮中心集合。4.4 傳達指揮部下達的各項命令,通知搶險救災人員趕赴現場。4.5 在事故搶救過程中,負責各專業組的碰頭會,協調各專業組、各成員單位的搶險救援工作。4.6組織、

7、協調對外求援等有關事宜,負責事故的上報。4.7 落實上級有關指示和批示,對內通報事故搶救進展情況,并做好相關記錄。4.8 組織礦各類事故應急預案演練,監督各單位事故應急演練。5、有關人員職責:5.1 礦長:是負責處理事故的全權指揮者,在礦總工程師和其它指揮部成員的協助下制定營救遇難人員和處理事故的作戰計劃。5.2 總工程師:是礦長處理災害事故的第一助手,在礦長領導下組織制定營救遇難人員和處理事故的作戰計劃。5.3 副礦長:根據營救遇難人員和處理事故作戰計劃,負責組織為處理事故必須的人員待命及時調集救災所必需的設備器材,并由安全副礦長負責簽發搶救事故專用的特別入井證,控制人員入井。5.4 礦副總

8、工程師:根據指揮部的命令負責某一方面的搶險救災工作。5.5 救護隊隊長:對礦山救護隊的行動具體負責全面指揮,領導救護隊協助救護大隊根據營救遇難人員和處理事故作戰計劃所規定的任務,完成對災區遇難人員的搶救和事故的處理。5.6 安監站站長:根據處理事故作戰計劃,對搶救工作和入井人員的控制進行有效的監督。5.7 通風區長:按照救災作戰指揮部的決定,負責改變礦井通風系統,組織完成必要的通風工程,并執行與通風區有關措施。5.8 管路區長:根據礦長命令負責構建礦井灑水系統,形成完善的消防供水系統。5.9 技術科長:按照總指揮命令負責協調各方面的工作,準備圖紙資料,協助救災作戰指揮部進行搶救遇難人員和災害處

9、理。5.10 地質科長:負責準備好必需的圖紙和資料,并根據總指揮命令完成測量給線等任務。5.11 材料科長:及時準備好必須的搶救器材并按救災作戰指揮部的命令,迅速發送到指定地點。5.12 機電科長:按照救災作戰指揮部的命令,負責改變礦井主扇的工作狀況,并掌握礦井停、送電工作以及其它工作。5.13 通訊監測科長:負責通訊線路的暢通,和監測系統的正常運轉和救災電話的安設。5.14 保健站站長:負責組織對受傷人員的應急搶救治療和組織藥物供應。5.15 行政科長:保證對遇難人員及其家屬的妥善安置和搶救救災人員的住宿,以及其它生活事宜。5.16 保衛科長:負責事故搶救和處理過程中的治安保衛工作。6、應急

10、救援行動組6.1 井下搶險救災組:組 長:生產副礦長副組長:總工程師 安全副礦長 機電副礦長 開拓副礦長成 員:各副總工程師 事故涉及單位行政正職 安監站 技術科 通風區 機電科 地質科 材料科 保衛科 經警隊等部門負責人6.2 技術組組 長:總工程師副組長:各副總工程師成 員:技術、地質、機電、通風、水暖、安監、愛委會、檔案科等部門負責人6.3 供電通訊保障組組 長:機電副礦長副組長:電氣副總成 員:機電科、供電科、通訊科等部門負責人6.4 物資供應保障組組 長:機電副礦長和行政后勤副礦長副組長:副總會計師成 員:機電科、材料科、行政科、保衛科、經警隊等部門負責人6.5 醫療救治保障組組 長

11、:行政后勤副礦長副組長:勞保科科長成 員:工會、社???、安監站、人事科、康復隊等部門負責人6.6 公安保衛、交通運輸組組 長:黨委副書記副組長:礦辦主任、保衛科長成 員:礦大小車隊、保衛科、經警隊、武裝部等部門負責人6.7 宣傳教育培訓組組 長:黨委副書記副組長:黨委辦公室負責人成 員:工會、團委、宣傳部、培訓、電視臺等部門負責人6.8 事故調查組 組 長:安全副礦長副組長:安全副總工程師成 員:安監站、保衛科、工會、紀委等相關部門負責人6.9 后勤服務及善后處理組組 長:工會主席和后勤副礦長副組長:勞??瓶崎L成 員:安監站、礦辦、工會、 勞動人事科、社???、 房產科、行政科等部門負責人。4預

12、防與預警4.1危險源監控4.1.1主井蹲罐事故預防措施1、主井提升機司機必須經過培訓,考試合格,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證,持證上崗。未經培訓人員不得擅自操作,以防造成事故。2、機電設備必須有產品合格證,煤礦礦用產品安全標志,防爆設備還必須有防爆合格證,并且貼有完好牌和責任牌。3、各種儀表(電壓、電流、溫度、油壓等)齊全,指示正確靈敏,并定期校驗。4、通訊可靠,信號系統聲光齊備,動作靈敏,各種信號應有區別。5、設備帶電體及機械外露的轉動和傳動部分必須加裝護罩或遮欄等防護設施,并有警示牌。6、滾筒、電機軸承應定期注合格的油脂,油量適當。7、減速器必須使用合格的油脂,油量適當。8、主井提升系統必須裝設防撞

13、梁及防蹲罐設施。9、主提升絞車提升煤運行時不準檢修或駕乘箕斗作業,以防發生意外。10、主井提升井筒檢修維護用過的棉紗、布頭和紙,必須放在蓋嚴的鐵桶內,并由專人定期地面處理,不得亂扔亂放。11、主井提升井筒必須裝設有消防水管,每隔50m有一個閘門和管接頭,有25m軟管。12、主井提升系統必須實現可靠的電氣閉鎖。13、主井底必須有足夠數量的隔爆沙袋、水幕和捕塵網,各落煤點還應有足夠數量的灑水裝置,每臺防塵設施要有標志牌。17、有正常的安全活動日和事故追查分析,并做到“三不放過”原則。18、每日必須檢查下列各保護:欠壓保護過電流保護堆煤保護防滑保護防跑偏保護溫度保護煙霧保護自動灑水裝置輸送帶張緊力下

14、降保護防撕裂保護斷帶保護防逆轉裝置和制動裝置啟動、停車的預報及警告信號。19、主井提升絞車采用低頻拖動,避免啟動動力過大,加速度過快,造成設備運行不穩定。20、主井機房清潔衛生,窗明地凈、無雜物、無積水、無油垢、電纜排列整齊、無銹蝕。21、主井機房、高壓室、滅火器材全,放置整齊(不小于0.2立方米的滅火砂和24個滅火器)。22、主井高壓室防護用具齊全(絕緣靴、絕緣手套、試電筆、停電牌),并做到定期試驗合格。23、主井機房不得做其它用途,門口掛“要害場所,閑人免進”牌。24、主井提升系統與礦井安全、生產監控系統相連,確保運輸的安全性。4.1.2主井提升事故預防措施1、提升司機必須經過培訓考核合格

15、后,取得操作證和安全資格證書后,方可持證上崗作業。2、提升機司機必須嚴格執行一人開車,一人監護的規定,兩名司機必須輪流操作,輪流監護,每班工作時間不得超過8小時。提升機運轉前必須嚴格執行運轉前的遵守事項。3、每日必須檢查提升機動力制動力矩是否適當和自動減速回路是否可靠,動力制動柜電源正常,制動力矩適當并能可靠投入。4、每日必須由專職查繩工檢查鋼絲繩,至少每月涂油一次,發現鋼絲繩不符合規定時必須立即更換,并如實填寫記錄。5、鋼絲繩自使用之日起每隔6個月進行一次檢驗,檢驗結果應符合設備要求。6、每天檢修時間不得少于2小時,不得以任何理由減少檢修時間。7、每班必須檢查提升機八大保護,且保護必須靈敏可

16、靠并如實填寫記錄。8、每班交接班時,接班司機必須對設備按提升司機巡回檢查制度進行全面檢查,以后每小時檢查一次。密切注意機械運轉聲音和運行狀況是否正常。9、在運轉中操作司機不準離開司機臺,雙手不得脫離操作手把,監護司機必須監護檢查。10、注意提升鋼絲繩擺動情況,如卸載位置架住箕斗松繩時,立即纏緊鋼絲繩,如裝載位置卡住時,立即抱閘,匯報并檢查; 11、起車困難和信號不明不準開車,嚴禁司機先松閘后給電。12、井筒作業時,必須專人聯系信號,并嚴格按信號開車。13、在用鋼絲繩必須有合格證、檢驗報告,并驗算其安全系數是否合格,每天必須對鋼絲繩進行詳細檢查,掌握鋼絲繩磨損、銹蝕、斷絲等變化情況,發現不符合煤

17、礦安全規程要求時必須更換。14、提升機使用的連接裝置的性能指標和投用前的試驗,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第412條、第414條、第415條的規定。在鋼絲繩運行中如遭受到卡罐,突然停車等猛烈拉力時,必須按照煤礦安全規程第407條要求執行。15、信號裝置必須有正、備用兩套,并設有保證正確發出信號順序的閉鎖裝置。信號裝置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第393條、第394條、第395條的規定。16、液壓制動系統的使用和維護必須符合以下要求:制動和松閘過程中油壓跟隨電流的時間常數不得超出使用說明書的規定值。電液調壓閥電流為零時,殘壓不應大于0.5Mpa。在安全閥制動時,液壓站應具有良好的二級制動性能。液壓站調整完畢后,

18、不得隨意擰動各有關手把,以確保提升機的正常使用。電液調壓裝置中的磁鋼不準拆卸,嚴禁敲打;若退磁后,只能磁鋼整體充磁,不能拆開單獨充磁。當提升機有超過15分鐘的停止運行時,必須將油泵停轉,以確保停車安全。各元件裝拆、更換時必須事先清洗干凈,清洗時必須用綢布或尼龍布擦洗,清洗油箱時要用和好的面團粘干凈。液壓站用油必須定期過濾、更換,每半年過濾或更換一次;使用的液壓油必須符合說明書要求,并經過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加油前必須將油過濾,且油量適當,油溫符合說明書的要求。如說明書無要求,油溫以30-60為宜。網式過濾器必須定期清洗,每半年清洗一次。紙質過濾器與電液調壓裝置上的濾芯必須經常檢查,半年清洗一

19、次,一年更換一個新過濾器。油管更換時,焊后必須酸洗,清洗干凈后方可安裝。清洗過的管子不能再次焊接。每班必須檢查各電磁閥的接線、螺釘松緊情況和動作靈活性。各閥不應有漏油現象,各閥的動作必須協調準確且嚴格滿足聯鎖要求。在正常工作半年后,必須將所有的液壓元件清洗一次,以確保其可靠要求。每周檢查一次備用電機和油泵。連續使用三個月后,必須倒運行備用電機和油泵。必須每半年進行人工二級制動試驗(不開車狀態下),試驗結果簽字存檔。17、檢查盤式制動器必許符合下列要求:同一副制動閘工作面的平行度不得超過0.5mm;制動時與制動盤的接觸面積不得小于60。閘瓦與制動盤間隙為1.5mm,最大不得超過不得超過2mm。碟

20、形彈簧每使用年或經過×10次動作后,應對其疲勞程度進行一次檢查。制動器閘瓦厚度磨損超過5mm時必須進行更換。18、雨季打雷期間,嚴禁提升機運行。4.2預警行動主井提升系統一旦出現隱患或事故征兆,現場人員應立即組織排除,同時利用電話或派出人員等方法,迅速將情況和危害程度向礦調度室、安監站、本單位匯報。其他人員發現有事故征兆也應及時向礦調度室、相關單位匯報。接警人員在接到報警后,必須迅速、準確地向報警人員了解事故的性質和規模等初始信息。并按預先確定的通報程序,迅速向值班領導和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成員發出事故通知,以采取相應的行動。接到災害通知后,指揮中心成員要立即趕赴指揮中心集中,由總指揮統

21、一安排工作,不準擅離職守。5信息報告程序礦調度室、大型隊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由值班負責應急救援接警工作,具體聯絡方式如下:調度室井下程控電話:9 5.1 報警程序提升系統發生事故后,事故地點及附近的人員應利用電話或派出人員等方法,迅速將事故的性質、發生地點、原因和危害程度向礦調度室、安監站、本單位匯報。其他人員發現事故后應及時向礦調度室等相關部門匯報。5.2 接警、記錄程序接警人員在接到報警后,必須迅速、準確地向報警人員了解事故的性質和規模等初始信息,并記錄在案。具體了解、記錄內容見下表:事故匯報人姓名匯報時間事故性質事故發生時間事故發生地點人員傷亡情況事故地點通風情況事故可能波及的區域是否

22、伴有其它災害事故區域有何異?,F象備 注5.3 通知程序接警人員在接到報警后,首先要迅速向當日值班領導匯報,然后迅速按照附表所列順序向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發出事故通知,以采取相應的行動。接到災害通知后,指揮部成員要立即趕赴指揮部集中,由總指揮統一安排工作,不準擅離職守。6應急處置6.1響應分級一般分為三級:一級緊急情況:能夠利用本礦的資源處理的緊急情況。二級緊急情況:需要利用同煤集團公司的資源處理的緊急情況。三級緊急情況:需要同煤集團公司和政府部門響應的緊急情況。6.2響應程序6.2.1應急救援行動啟動程序指揮部一旦接到提升事故報警后,應根據事故級別,立即按如下程序啟動應急救援系統,用最快的速度,

23、最短的時間調動各方人力和物力,對所發生的事故進行控制和緊急救援。1、命令事故涉及單位、救護隊立即趕赴事故地點進行救援。2、通知醫療行動組,一是趕赴現場搶救,二是在醫院內部按醫療系統應急救援預案做好對傷員的搶救準備工作3、通知物資供應行動組,提供一切搶險、救護所需的材料設備。4、如果事故較大本礦無法獨立搶險,應向集團公司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及領鄰近單位請求增援。6.2.2現場救援指揮與控制程序1、立即召集救災指揮部所有成員,首先聽取當班值班領導的事故匯報、已經下達的命令情況匯報。2、通知有關區隊、礦燈房、自救器發放室、電腦考勤室,確認事故涉及人數及其姓名,通知救援組準備好救援材料,醫院準備急救傷員藥

24、物和器材。3、指定一名具有救護知識的領導擔任救護基地指揮,落實事故地點所需的通訊設備、救災器材等。選定安全崗哨位置及其人員,明確任務。4、命令救護隊進入事故地點引導人員撤退;將傷員運送到安全地點進行現場急救后,送到地面。5、根據事故現場情況救援情況不斷協調平衡力量,確保救援順利進行。事故處理結束后,應抓緊時間恢復事故破壞的各個系統,即恢復礦井正常生產。6、事故處理結束后,指定有關部門和人員收集整理事故調查報告,并進行全面分析。對事故發生、搶救處理過程、重要的經驗教訓以及今后應采取的預防措施等,形成文件后上報并存檔。6.2.3向集團公司及其他上級主管、相關部門報告程序當發生重大提升事故時,礦井積

25、極組織事故救援的同時,要將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受災情況及時向集團公司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安監局等部門進行匯報。6.2.4本礦內部職工的事故情況的告知程序由礦搶險指揮部啟動該程序,由礦指派專人通過會議、媒體及時將事故情況傳達到每個員工、家屬,以穩定員工、家屬情緒,確保事故搶險及時、順利進行。6.2.5現場醫療救護響應程序三醫院云岡分院接到應急救護指揮部命令,聽取災害事故情況介紹,決定是否向上級醫療機構救援。急救小分隊、傷員運送小分隊、臨床醫療小分隊等立即整裝待命,做好救治準備工作。(1)現場救護:現場人員要根據現場受傷人員受傷原因和受傷情況,立即進行救治。如遇重傷者,如呼吸心跳驟停者立即給予胸外

26、心臟按壓或人工呼吸,直到病人清醒或醫院、醫療組接手為止。如遇創傷時,對傷員撤離水災現場,保護好傷創面,盡量避免污染,對利于以后的院內救治。如遇脊柱、腰椎等骨折時,應使傷員仰臥用擔架、門板等硬物將其抬出現場,入院救治。如遇一般四肢骨折時,應用夾板做簡單的固定,撤離現場,入院救治;如遇開放性血氣時,應用無菌料填堵傷口,并用繃帶包扎,使其變閉合性,然后入院救治。(2)現場急救小分隊在接到指令后要立即下井,組織進行現場急救,傷員運送小分隊要攜帶藥品、搶救器件奔赴現場或指定地點,運送和急救傷員,臨床醫療小分隊做好傷員的準備工作。(3)現場小分隊要本著時間就是生命,先救命后治傷,先救重后救輕的原則,立即實

27、施現場急救措施,進行止血、包扎、固定及心肺復蘇等緊急處理。按照國際統一標準對傷員進行檢傷分類,分別用蘭、紅、黃、黑四種顏色,對輕、重、危重傷員和死亡人員作出標志,扣系在傷員的手腕和腳踝部位,以便后續救治時辨認或采取相應的措施。(4)運送小分隊在現場處于危險或傷員情況允許時,要盡快將傷病員轉運,對已經檢傷分類待送的傷員進行復檢,對有活動性大出血或轉途中有生命危險的急危重癥者,就地予以搶救、治療,做必要的處理后在監護下進行轉運。在轉運過程中要科學搬運,避免造成二次損傷,要合理分流傷員,及時將傷員轉運到指定醫院救治。(5)臨床急救小分隊在醫院內組織好接收傷員工作,對接收的收員,按檢傷分類實施臨床救治

28、。(6)醫療急救行動組要及時向指揮部和上級醫療機構匯報救治情況,并根據具體情況向上級醫療機構請救增援。(7)院救治:醫院要將出井傷員分類組織救治,必要時將傷重人員送到三醫院或其它上級醫院救治。6.2.6現場警戒保衛程序為保障現場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在事故現場周圍建立警戒區域實施交通管制,必要時承擔搶險救災工作。6.2.7需要外部支援的請求及聯系程序當事故災情重大,我礦不能獨立完成時,應及時請求集團公司礦山救護大隊及其他相關部門支援,具體聯系電話見附件六。6.2.8媒體信息溝通及公眾信息告知程序對需要發布的信息進行審核和批準,保證發布信息的統一性,避免出現矛盾信息;指定新聞發布人,適時舉行新

29、聞發布會,準確發布事故信息,澄清事故傳言;為公眾了解事故信息、防護措施以及查找親人下落等有關咨詢提供服務安排;接待、安撫死者及受傷人員的家屬。6.3處置措施6.3.1發生主提升重大機電事故的搶險措施1、發生主提升機電重大事故時,現場發現人員必須立即向礦調度室匯報事故的性質,地點及事故情況,調度室接到電話后,應立即向礦值班領導和總調度室匯報。(匯報電話:調度室9)2、調度室接到發生主提升機電事故的報告后,按救災指揮部電話順序進行通知。礦值班人員在總(副)指揮來到之前,會同熟悉主提升系統的同志,同機電礦長、大型隊長和發現災情的人員,根據具體情況提出搶救事故人員和處理災害的措施。6.3.2發生主井提

30、升事故的搶險措施一、主井提升系統發生蹲罐應急措施1、發生蹲罐事故時,提升司機和現場發現人員必須立即向礦調度室、安檢站、值班室匯報事故的性質、情況。2、調度室接到井下發生主井重大提升事故報告后,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通知相關人員。3、隊領導迅速組織熟悉井筒設施的人員,佩帶好安全帶等防護用品分成兩路人員,一路由付井穿躍小斜井進入主井底,接近蹲罐事故地點,查明事故損壞程度、被困人員數量。另一路人員上井架查明過卷箕斗損傷程度、數量以及鋼絲繩、罐道有無損壞。4、進入主井底人員在要仔細觀測主井底設施的破壞情況,如有易掉落物件要及時拆除或加固。5、兩路人員查明事故性質、影響范圍、井筒設施破壞情況。將檢查結果迅速

31、向指揮部報告,指揮部和機電科大型隊領導迅速匯總情況拿出有效方案。6、如罐道、箕斗損壞較輕,在安全有保障的情況下,首選用本提升機把受傷人員提到地面,解救被困人員。啟動提升機時,人員密切注意被蹲箕斗的上升情況,如有運行困難及時停機處理。事故現場要設警戒嚴禁其他閑雜人員進入,不得妨礙救援人員工作。7、啟動提升機時必須有隊專職電工監護,防止意外機電事故發生。8、被困人員在救護人員未到時要做好自救互救工作,頭腦保持冷靜清醒,防止事故擴大。9、被困人員在救護時,必須服從救護人員指揮,有組織地撤離險區。不得私自亂跑。10、在被困人員撤離時要嚴密觀察主井底筒設施、設備的變化,防止因罐道構件塌落傷人。11、醫院

32、救護人員和救護車迅速到主井井口原地待命,統一聽從指揮部命令。12、解救人員應根據傷情等級,迅速送往醫院救治。二、發生卡罐事故時應急措施1、發生主井卡罐提升事故時,提升司機和現場發現人員必須立即向礦調度室、安檢站、隊值班室匯報事故的性質。2、調度室接到井下發生主井重大提升事故報告后,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通知相關人員。3、隊領導迅速組織相當熟悉主井底設施的人員,佩帶好安全帶等防護用品由付井進入事故地點。4、進入事故地點查明設備損壞情況,并將偵察結果迅速向指揮部報告。5、醫院救護人員和救護車迅速到主井井口原地待命,統一聽從指揮部命令。6、被困人員在救護時,必須服從救護人員指揮,有組織地撤離險區。不得私自

33、亂走,防止擴大事故。10、在被困人員撤離時要嚴密觀察井筒設施、設備的變化,防止因罐道構件塌落傷人。11、解救人員必須根據傷情等級,迅速送往醫院救治。三、提升機發生電氣故障,人員被困井筒應急救援措施1、高壓回路有故障,但液壓制動系統正常??衫_高壓回路斷路器,閉合高壓輔助回路松開閘提升機自由滑行到位,先把井筒被困人員解救出來,再查明故障檢修提升機故障。2、如電控盤輔助回路或液壓系統有故障,且影響時間較短時??上扔枚ㄜ囇b置鎖住滾筒,并關閉盤形閘閥,全力查明故障原因,盡快維修后,開提升機使罐籠到位解救被困人員,直至撤離至地面。3、恢復生產步驟詳細檢查事故地點有無隱患。檢查井筒設施及罐道、罐籠、鋼絲繩

34、、提升機、電控系統等必須完好。在修復罐籠時可在井口穩絞車,修復人員坐吊桶進入事故地點。使用吊桶時,必須編寫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要求的安全技術措施,并經過相關領導批準。發生嚴重卡罐或蹲罐事故后,提升設備必須經過省技術監察中心進行技術測定,各項指標符合要求時才能恢復正常提升。檢查電氣設備的性能,符合規定時,可按順序送電。試運轉正常后,可正常開車。7 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我礦設有專職礦山救護隊,目前共有專職指戰員23個,分3個小隊,救護隊配備有礦山救護車1輛,配備有蘇生器3臺,校驗儀1臺,副壓呼吸器23臺,2小時呼吸器3臺,4小時呼吸器3臺,并與集團公司救護大隊簽訂互相援助協議,當礦井發生重大災害時,集團

35、公司救護大隊能及時參加搶險救災。公安科設有專職消防組,有消防專職干警5人,各基層單位義務消防員650人登記在冊,。在重點部位布置二氧化碳滅火器150具,干粉滅火器180具,DQ-500惰氣發生裝置一套、高泡滅火器一套、中泡滅火器一套,低泡滅火器一套、抗休克服一套、急救箱等等,庫存滅火器50具,工程救險車1輛,集團公司救護大隊四臺中隊距云岡礦4公里,大同消防支隊距云岡礦2公里,礦一旦發生險情可在10-20分鐘內達到,礦比鄰集團公司第三職工醫院,醫療條件人員充足,設備齊全,具有對重特大事故的應急救援能力。本礦以外能提供援助單位還有:同煤集團公司救護大隊、大同市救護隊、鴉崖救護中隊、平旺救護中隊、南

36、郊區救護隊,所需電氣設備可與九礦、十四礦及機電處聯系。- 31 - / 31文檔可自由編輯打印云岡礦主井蹲罐事故現場處置方案1.事故特征運輸與提升事故是屬于重大機電事故。事故較小時,則會造成設備損壞等財產損失。事故較大時,可能造成多人傷亡和全礦井停產事故。提升事故主要發生在運輸過程和轉載過程的事故,由于井下運輸巷道窄小,道路不平、起伏大,能見度低,遇到險情不易躲避。發生事故時對人員的傷害比較大及易造成死亡和殘疾,如擠壓傷、挫傷、骨折等。提升機司機注意力不集中、查繩工、罐道工檢修工檢查不仔細、保護裝置失靈、把鉤工不負責任,發生斷繩、過卷、蹲罐、斜井跑車事故。事故地點可能發生在副立井井筒、罐底、斜

37、井井底。事故前征兆是司機注意力不集中,主電機電流突增、提升速度突增、主電機電流異常擺動、保護裝置動作不靈敏、提升檢修工不按規程要求檢修提升機等,事故一般發生在冬季。2應急組織與職責應急隊伍:大型一隊干部6人,工程技術人員3,工人42人,可參加應急搶險人員20人。職責:隊長:組織指揮本隊救援人員迅速趕赴救災現場,制定最佳救援方案組織救援。付隊長:配合隊長制定最佳救援方案組織救援,指揮救援人員在一線救援。技術人員:和隊長編寫最佳救援方案,根據事故損壞的設備制定設備進貨計劃,按裝設備的技術、安全組織措施。3.1報警程序發生提升事故時,現場值班或發現人員必須立即向礦調度室匯報事故的性質,地點及事故情況

38、,調度室接到電話后,應立即向礦值班領導和總調度室匯報。調度室接到井下事故的報告后,按救災指揮部電話順序進行通知。礦值班人員在總(副)指揮來到之前,會同熟悉井下主提升運輸系統的同志,同機電礦工、大型隊長和發現災情的人員,根據具體情況提出搶救事故人員和處理災害的措施。礦調度室執行24小時值班制度,并有專人負責應急救援接警工作,具體聯絡方式如下:應急救援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礦調度室主任:安全付總應急救援總指揮部報警電話:7083221 7083884 小程控9機電科報警電話:708962 大型一隊報警電話:7083097 接警、記錄程序接警人員在接到報警后,必須迅速、準確地向報警人員了解事故的

39、性質和規模等初始信息,并記錄在案。具體了解、記錄內容見下表:事故匯報人姓名匯報時間事故性質事故發生時間事故發生地點人員傷亡情況事故地點通風情況事故可能波及的區域是否伴生其它災害事故區域有何異?,F象備 注3.2救災指揮程序1、立即召集救援指揮部所有成員,首先聽取當班值班領導的事故情況匯報以及已經下達的命令情況匯報。繼續組織救援,派專人組織、督促傷員運輸單位,保證傷員運輸及救援運輸線路暢通。2、通知事故單位和有關區隊、礦燈房、自救器發放室、電腦考勤室準確統計受傷人員,醫院準備急救傷員。3、指定具有救護知識的領導擔任井下救護指揮。落實井下救護所需的設備、救護器材等,選定安全崗哨位置及其人員,明確其任

40、務。4、命令救援隊伍進行現場急救后,送到地面,穩定受傷人員情緒,配合救援工作的開展。5、救災指揮部根據井下事故報告,責成協助成員,將搶險人員組成二線、三線力量。當搶險人員不足時應及時報告上級機關和兄弟單位請求支援。及時滿足井下需要,千方百計完成救援任務。6、事故處理結束后,指定有關部門和人員收集整理事故調查報告,并進行全面分析。對事故發生、搶救處理過程、重要的經驗教訓以及今后應采取的預防措施等,形成文件后上報并存檔。3.3重大災害事故處理步驟:1、重大事故發生,必須立即撤出災區所有人員;2、按預案中規定的順序通知有關人員;3、立即召請礦山救護隊(本礦救援隊先下井救災);4、成立現場搶救指揮部,

41、派救護隊進入災區救人、偵察災情;5、指揮部根據災情制定方案;6、救護隊進行救災工作,直至災情消除,恢復正常生產。3.4井下避災的基本原則:1、及時匯報災害發生后,在事故地點及附近的人員應利用電話或派出人員等方法,迅速將事故的性質、發生地點、原因和危害程度向礦井調度室匯報。在搶救事故期間,應隨時向礦調度室匯報救援工作進展情況,也可對下一步搶救工作的開展提出意見和建議。2、積極搶救在運輸與提升事故中的受傷人員多數是由于沖擊、碰撞、擠壓等原因造成的,人員受傷的程度有所不同,有輕有重,所以在事故發生后要積極的開展自救和互救。嚴禁盲目蠻干和驚慌失措、貽誤消除災害的有利時機。利用現場的設備材料在保證自身安

42、全條件下全力搶險,行動要保持統一指揮,嚴禁各行其事。災害嚴重、條件困難或短時難以消除災害時,應盡最大努力將事故控制在最小限度、防止災情擴大。救災要切實注意自身安全,如果災區條件惡化、危及現場人員安全等現象,應及時撤離,防止事故擴大。3、安全撤離當事故較大時可能危及現場人員安全,以及接到命令要求撤離時,現場人員應有組織的撤離災區。撤離災區時應遵守下列行動準則:(1)沉著冷靜。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臨危不亂。(2)認真組織。所有人員要統一行動,聽指揮,任何情況下都不得各行其是、盲目蠻干。(3)加強安全防護。撤離前,所有遇險人員要使用好必備的防護用品和器具,行動途中不得盲目亂跑。(4)選擇正確的撤退避災

43、路線。撤退前要根據井下應急救援預案要求,確定撤退路線,盡量選安全條件好、距離短的避災路線,切忌圖省事或懷著僥幸心理冒險行動,也不能猶豫不決而貽誤時機。(5)如在短時間內無法安全撤離,遇險人員應在災區內進行自救和互救,妥善避難,努力維持和改善自身生存條件,等待救護隊員的救援。4、救援人員的搶救措施:如果發生事故時,調度指揮部應在接到報告后,及時迅速調動救援人員趕赴現場進行搶救工作。(1)救援人員趕赴事故現場后,首先要盡最大努力搶救受傷人員的人生安全。(2)采取最有效措施控制事態的發展,對可能受到事故波及的范圍采取最有效的保障。(3)在現場指揮人員的指揮下,對事故進行處理。(4)現場指揮人員必須對

44、現場的狀況及處理事故進展情況不斷地向指揮部進行報告。(5)如果事故狀態得不到控制,應及時向指揮部提出繼續增援的請救。3.5發生重大運輸提升事故的搶險措施3.5.1主井提升系統發生蹲罐應急措施1、發生蹲罐事故時,提升司機和現場發現人員必須立即向礦調度室、安檢站、值班室匯報事故的性質、情況。2、調度室接到井下發生主井重大提升事故報告后,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通知相關人員。3、隊領導迅速組織熟悉井筒設施的人員,佩帶好安全帶等防護用品分成兩路人員,一路由付井穿躍小斜井進入主井底,接近蹲罐事故地點,查明事故損壞程度、被困人員數量。另一路人員上井架查明過卷箕斗損傷程度、數量以及鋼絲繩、罐道有無損壞。4、進入主

45、井底人員在要仔細觀測主井底設施的破壞情況,如有易掉落物件要及時拆除或加固。5、兩路人員查明事故性質、影響范圍、井筒設施破壞情況。將檢查結果迅速向指揮部報告,指揮部和機電科大型隊領導迅速匯總情況拿出有效方案。6、如罐道、箕斗損壞較輕,在安全有保障的情況下,首選用本提升機把受傷人員提到地面,解救被困人員。啟動提升機時,人員密切注意被蹲箕斗的上升情況,如有運行困難及時停機處理。事故現場要設警戒嚴禁其他閑雜人員進入,不得妨礙救援人員工作。7、啟動提升機時必須有隊專職電工監護,防止意外機電事故發生。8、被困人員在救護人員未到時要做好自救互救工作,頭腦保持冷靜清醒,防止事故擴大。9、被困人員在救護時,必須

46、服從救護人員指揮,有組織地撤離險區。不得私自亂跑。10、在被困人員撤離時要嚴密觀察主井底筒設施、設備的變化,防止因罐道構件塌落傷人。11、醫院救護人員和救護車迅速到主井井口原地待命,統一聽從指揮部命令。12、解救人員應根據傷情等級,迅速送往醫院救治。3.5.2發生卡罐事故時應急措施1、發生主井卡罐提升事故時,提升司機和現場發現人員必須立即向礦調度室、安檢站、隊值班室匯報事故的性質。2、調度室接到井下發生主井重大提升事故報告后,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通知相關人員。3、隊領導迅速組織相當熟悉主井底設施的人員,佩帶好安全帶等防護用品由付井進入事故地點。4、進入事故地點查明設備損壞情況,并將偵察結果迅速向指

47、揮部報告。5、醫院救護人員和救護車迅速到主井井口原地待命,統一聽從指揮部命令。6、被困人員在救護時,必須服從救護人員指揮,有組織地撤離險區。不得私自亂走,防止擴大事故。10、在被困人員撤離時要嚴密觀察井筒設施、設備的變化,防止因罐道構件塌落傷人。11、解救人員必須根據傷情等級,迅速送往醫院救治。3.5.3提升機發生電氣故障,人員被困井筒應急救援措施1、高壓回路有故障,但液壓制動系統正常??衫_高壓回路斷路器,閉合高壓輔助回路松開閘提升機自由滑行到位,先把井筒被困人員解救出來,再查明故障檢修提升機故障。2、如電控盤輔助回路或液壓系統有故障,且影響時間較短時??上扔枚ㄜ囇b置鎖住滾筒,并關閉盤形閘閥

48、,全力查明故障原因,盡快維修后,開提升機使罐籠到位解救被困人員,直至撤離至地面。3、恢復生產步驟詳細檢查事故地點有無隱患。檢查井筒設施及罐道、罐籠、鋼絲繩、提升機、電控系統等必須完好。在修復罐籠時可在井口穩絞車,修復人員坐吊桶進入事故地點。使用吊桶時,必須編寫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要求的安全技術措施,并經過相關領導批準。發生嚴重卡罐或蹲罐事故后,提升設備必須經過省技術監察中心進行技術測定,各項指標符合要求時才能恢復正常提升。檢查電氣設備的性能,符合規定時,可按順序送電。試運轉正常后,可正常開車。附 件一、組織機構應急隊伍總指揮:礦長副總指揮:總工程師成員:各分管礦長指揮部設在礦調度室辦公室主任:安全

49、副總副主任:各分管副總及調度室主任辦公室成員由調度、技術、安監、地測、通風、 管路、材料、機電、電力、電訊、公安、行政、小窯、保健站等科長組成。下設:1 井下搶險救災組:組 長:生產副礦長副組長:總工程師 安全副礦長 機電副礦長 開拓副礦長成 員:各副總工程師 事故涉及單位行政正職 安監站 技術科 通風區 機電科 地質科 材料科 公安科 經警隊等部門負責人2 技術組組 長:總工程師副組長:各副總工程師成 員:技術、地質、機電、通風、水暖、安監、愛委會、檔案科等部門負責人3 供電通訊保障組組 長:機電副礦長副組長:電氣副總成 員:機電科、供電科、通訊科等部門負責人4 物資供應保障組組 長:機電副礦長和行政后勤副礦長副組長:副總會計師成 員:機電科、材料科、行政科、公安科、經警隊等部門負責人5 醫療救治保障組組 長:行政后勤副礦長副組長:勞保科科長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