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龍南縣實驗中學高中歷史 專題一 第3課《君主專制政體的演化》導學案 人民版必修1_第1頁
江西省龍南縣實驗中學高中歷史 專題一 第3課《君主專制政體的演化》導學案 人民版必修1_第2頁
江西省龍南縣實驗中學高中歷史 專題一 第3課《君主專制政體的演化》導學案 人民版必修1_第3頁
江西省龍南縣實驗中學高中歷史 專題一 第3課《君主專制政體的演化》導學案 人民版必修1_第4頁
江西省龍南縣實驗中學高中歷史 專題一 第3課《君主專制政體的演化》導學案 人民版必修1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課題:1.3君主專制政體的演化*學習目標:1、列舉從漢到元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2、說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 預學案一、(皇帝制)君主專制政體 1(皇帝制)君主專制體制的確立及特征 (1)確立: (2)特征: (3)弊端:2官僚體制的基本原則:3、君權和相權的矛盾及斗爭(1)矛盾及斗爭變化趨勢A、 漢初:B、 漢武帝 a、 b、C、唐代:三省六部制a、三省: b、六部 c、評價D、宋元:a、 b、C、 d、(2)、調整相權目的A B、 C、二、中國古代王朝的監察體制演變時期中央監察機構地方監察機構秦西漢唐略宋元略2評價 (1)積極:(2)消極:A、B、三、選官制度的歷史變化1變化:2概況(1

2、)世官制:(2)察舉制A、概念:B、演變西漢: 魏晉南北朝時期:C、評價:ab(3)科舉制 A、概念: B、創立及演變: C、評價 積極:ABCD局限性:四、行省的設置1地方行政區劃的演變時期地方行政區劃秦漢唐代 宋代元代2元代的行省制度 (1)概況A、設置:B、辦法:(2)意義A、 B、*合作探究1. 從漢至元,君主專制不斷加強的過程中,始終隱含著哪兩對基本矛盾?其發展趨勢是什么?產生了怎樣的影響?2.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漢武帝時,董仲舒建議,“臣愚以為使者諸侯,郡守、二千石各擇其吏民之賢者,歲貢各二人。”其中要求地方郡國每年推舉二人。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榮辱在手,操人

3、主之威福,奪天朝之權勢。或以貨賄自通,或以計協登進。是以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慢主惘時,實為亂源。 材料三 此種制度較廣泛地向地方各階層的地主們打開了入仕的途徑。因而各地地主特別是過去的寒門,商人地主等也取得了高官厚祿,參與政權。請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國歷史上選拔人才的什么制度?在此前的奴隸制時代我國主要采用的選官制度是什么?(2)材料二描述的又是哪種選官制度?它主要盛行于哪一歷史時期?(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它產生于什么時期?試從不同的角度加以簡評固學案1史記中“法令出一”、“別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點 ( ) A三公九卿制 B皇帝制

4、度 C分封制 D郡縣制2(2011·大連高一檢測)李清川等在漢武帝朝丞相群體研究 一文中指出:“武帝朝丞相是漢代丞相的轉折。”這里的“轉折” 是指漢武帝 ( ) A設立刺史監督丞相和地方官 B設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 C讓身邊侍從、秘書參與軍國大事 D把學術丞相轉變為武官丞相3唐代張三及第后,在中央負責政令草擬和頒發皇帝詔令的工作,當時他應該任職于 A中書省 B門下省 C尚書省 D行中書省4水滸傳第七十七回寫道,樞密使童貫率領八十萬大軍去梁山泊鎮壓宋江起義軍,中了十面埋伏,只身逃回汴京。宋代樞密院的職能是掌管( ) A軍政 B民政 C行政 D財政5(2011·河南學業水平測

5、試)我國古代人才選拔的標準從注重門第出身向注重真才實學的轉變是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進步,實現這一轉變的標志是 ,( )A察舉制度的實行 B九品中正制的創立c科舉制度的創立 D八股取士制度的創立6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說)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需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畫,于事穩便,方可奏行。豈得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且日斷十事,五條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繼月,乃至累年,乖謬既多,不亡何待!貞觀政要論政體材料二:(明太祖語)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我朝罷相,設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不敢相壓

6、,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明史紀事本末材料三:人嘗謂輔臣(內閣大臣)幾于擅國柄,乃大不然。見其所擬,帝一一省攬審定,有不留數字者。雖全當帝心,亦必更易數字,以示明斷。有不符意者,則駁使再擬,再不符意,譙讓隨之矣。故閣臣無不惴惴懼者。皇明大政記請回答:(1)據材料一、二,唐太宗與明太祖對丞相的看法有什么不同?(2)自漢代以后削弱相權、加強君權成為一個基本趨勢,直至丞相制度被廢除。結合唐宋兩朝宰相職權的變化,說明這一結論。(3)據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認為“穩便”的方法是什么?明太祖認為“穩當”的方法又是什么?(4)據材料三,說明明朝中期內閣大臣的地位和權限。(5)你如何評價唐、明兩朝相權存廢與君權的關系?參考答案:(1)唐太宗認為置丞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決策失誤而亡國;明太祖認為設置丞相是政治動亂的根源,應集中權力于皇帝一人。(2)唐朝將宰相的權力一分為三,三省長官都是宰相但相互牽制。北宋進一步分割相權,設參知政事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設樞密使分割宰相的軍權,設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財政權。(3)唐太宗丞相等先集體議政,皇帝最后決斷;明太祖取消丞相,中央各部分理政務,互不統屬,皇帝直接管理。(4)協助皇帝草擬政令,表面上官位相當于宰相,實際上完全依照皇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