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616-無損檢測應用導則_第1頁
GB5616-無損檢測應用導則_第2頁
GB5616-無損檢測應用導則_第3頁
GB5616-無損檢測應用導則_第4頁
GB5616-無損檢測應用導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 布 -實施-發布無損檢測 應用導則Non-destructive testing Guidelines for application(討論稿)(歡迎對本標準討論稿提出意見和建議,請直接與全國無損檢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聯系,地址:上海市輝河路100號,郵編:200437,E-mail:sac_tc56)GB/T 5616代替GB 5616198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ICS 19.100J 04目 次前言II引言III1 范圍12 規范性引用文件13 術語和定義14 縮略語15 無損檢測概述16 無損檢測方法種類17 安全提示28 應用無損檢測的一

2、般原則29 常規無損檢測方法的能力范圍和局限性4附錄A(資料性附錄) 常用無損檢測標準6前 言本標準代替 GB 56161985常規無損探傷應用導則。 歡迎對本標準討論稿提出意見和建議,請直接與全國無損檢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聯系,地址:上海市輝河路100號,郵編:200437,E-mail:sac_tc56。本標準與 GB 56161985 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增加了規范性引用文件(見第 2 章); 增加了術語和定義(見第 3 章); 增加了縮略語(見第 4 章); 對無損檢測概述進行了調整(1985 年版的 1.1;本版的第 5 章); 增加了無損檢測方法種類(見第 6 章); 增加了應

3、用無損檢測時應注意的安全提示(見第 7 章); 對應用無損檢測的一般原則進行了調整(1985 年版的 1.3 和第 2 章;本版的第 8 章)。本標準的附錄 A 為資料性附錄。本標準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提出。本標準由全國無損檢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56)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上海材料研究所、。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金宇飛、。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 GB 56161985。引 言GB/T 5616 自 1985 年發布以來,它在我國無損檢測技術的應用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但 GB/T 5616 的 1985 年版主要涉及五種常規無損檢測方法及其在應用時應遵守的規則,對應

4、用無損檢測的一般原則僅簡略地提及。為了適應無損檢測方法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以及其應用領域的越來越廣,有必要修訂 GB/T 5616 的內容,使無損檢測工作實現全面規范化。修訂后的 GB/T 5616 為無損檢測責任單位和無損檢測人員提供了應用無損檢測的基本規則,同時也為無損檢測委托單位和監督(監理)單位及其有關人員提供了應用無損檢測的基本知識,從而有助于有關各方了解和正確使用無損檢測。無損檢測 應用導則1 范圍本標準規定了應用無損檢測時應遵循的基本規則。本標準目的在于指導正確使用無損檢測。2 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

5、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GB/T 9445 該國家標準正在修訂中。 無損檢測 人員資格鑒定與認證(ISO 9712:1999 見無損檢測,2000年,第22卷,第7期,第110頁。,IDT)GB/T 15481 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 154812000,ISO/IEC 17025:1999,IDT)3 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3.1NDT委托書 NDT contracts甲方(委托單位)要求乙方(責任單位)對甲方的某一

6、項目實施和應用無損檢測的書面文件,該書面文件可以是經雙方認可的合同、協議,也可以是經雙方認可的其他有效格式。3.2NDT任務書 NDT assignments雇主或責任單位要求本單位檢測人員對某一項目實施和應用無損檢測的書面文件。4 縮略語NDT:無損檢測5 無損檢測概述5.1 NDT 是指對材料或工件實施一種不損害或不影響其未來使用性能或用途的檢測手段。5.2 NDT 能發現材料或工件內部和表面所存在的缺陷,能測量工件的幾何特征和尺寸,能測定材料或工件的內部組成、結構、物理性能和狀態等。5.3 NDT 能應用于產品設計、材料選擇、加工制造、成品檢驗、在役檢查(維修保養)等多方面,在質量控制與

7、降低成本之間能起最優化作用。NDT還有助于保證產品的安全運行和(或)有效使用。6 無損檢測方法種類6.1 NDT 包含了許多種已可有效應用的方法。按物理原理或檢測對象和目的的不同,NDT 大致已可分為如下幾種方法:a) 輻射方法:( 和伽瑪)射線照相檢測 (X-ray and gamma-ray radiographic testing);射線實時成像檢測 (radioscopic testing);計算機層析照相檢測 (computed tomographic testing);中子輻射照相檢測 (neutron radiographic testing)。b) 聲學方法:超聲檢測 (ult

8、rasonic testing);聲發射檢測 (acoustic emission testing);電磁聲檢測 (electromagnetic acoustic testing)。c) 電磁方法:渦流檢測 (eddy current testing);漏磁檢測 (flux leakage testing)。d) 表面方法:磁粉檢測 (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液體)滲透檢測 (liquid penetrant testing);目視檢測 (visual testing)。e) 泄漏方法: 泄漏檢測 (leak testing)。f) 紅外方法: 紅外熱成像檢測

9、 (infrared thermographic testing)。注: 新的 NDT 方法隨時可能被開發和利用,因此不排除還有其他的 NDT 方法。6.2 常規 NDT 方法是指目前應用較廣又較成熟的 NDT 方法,它們是:射線照相檢測(RT)、超聲檢測(UT)、渦流檢測(ET)、磁粉檢測(MT)、滲透檢測(PT)。(見第 9 章)7 安全提示某些 NDT 方法會產生或附帶產生諸如放射性輻射、電磁輻射、紫外輻射、有毒材料、易燃或易揮發材料、粉塵等物質,這些物質對人體會有不同程度的損害。因此在應用 NDT 時,應根據可能產生的有害物質的種類,按有關法規或標準要求進行必要的防護和監測,對相關的

10、NDT 人員應采取必要的勞動保護措施。8 應用無損檢測的一般原則8.1 概述應用 NDT,相關的雇主或責任單位應對 NDT 人員、NDT 設施和 NDT 檔案進行有效管理。8.2 NDT 人員8.2.1 NDT 人員應按 GB/T 9445 要求進行資格鑒定與認證,并取得相應的證書,此外還應得到雇主或責任單位的工作授權。涉及特定目的的 NDT 人員,還應按相關的法規或標準要求進行附加認證。8.2.2 經認證的 NDT 人員按不同的 NDT 方法(見 6.1)各分為 1、2、3 三個等級。NDT 人員應按其所認證的方法和等級,從事相應的 NDT 工作。8.2.3 1 級人員應熟悉并遵循 GB/T

11、 9445(IDT ISO 9712:1999)中 5.2 的規定。8.2.4 2 級人員應熟悉并遵循 GB/T 9445(IDT ISO 9712:1999)中 5.3 的規定。8.2.5 3 級人員應熟悉并遵循 GB/T 9445(IDT ISO 9712:1999)中 5.4 的規定。8.2.6 未經認證的人員應在持有有效證書的 NDT 人員指導下從事 NDT 工作,不能獨立進行檢測,不能解釋檢測結果,不能編寫 NDT 結果報告。8.3 NDT 設施8.3.1 NDT 設施包括與 NDT 相關的儀器設備和器材、場所、環境等綜合條件。8.3.2 NDT 儀器設備和器材的工作性能應達到相應

12、NDT 標準的要求。NDT 儀器設備和器材的制造商,應按相應的標準組織生產和提供服務。建議購買和使用經由國家授權或經由檢測雙方認可的第三方認證單位質量認證的 NDT 儀器設備和器材。可反復使用的 NDT 儀器設備和器材,為確保其工作性能隨時達到相應 NDT 標準的要求,應按相應的標準自行組織定期檢定。必要時,可委托經由國家授權或經由檢測雙方認可的第三方檢定單位進行定期檢定。8.3.3 NDT 場所應符合 GB/T 15481 的規定,同時也應滿足相應 NDT 標準和 NDT 工作的要求。8.3.4 除應遵守國家和地方有關環境衛生和勞動保護的法規外,還應盡量避免在高溫(60 以上)、彌漫著粉塵或

13、刺激性氣味的環境中進行 NDT(除非已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這些對人體有較大影響的因素可能會干擾 NDT 人員對檢測結果進行正常觀察和作出正確判斷。8.4 NDT 檔案8.4.1 應用 NDT,應有完整的 NDT 檔案。NDT 檔案應至少包括:a) NDT 委托書或 NDT 任務書;b) NDT 標準;c) NDT 規程;d) NDT 指導書(或 NDT 工藝卡);e) NDT 原始數據記錄;f) NDT 結果報告。注: 必要時,還應包括 NDT 人員資格證書、NDT 設施認證證書以及其他與 NDT 有關的文件。8.4.2 應用 NDT,應滿足 NDT 委托書或 NDT 任務書的要求。8.4.

14、3 NDT 委托書或 NDT 任務書中,應明確指定現成和適用的 NDT 標準。若沒有現成和適用的 NDT 標準,可通過協商方式確定或臨時制定經檢測雙方認可的代用標準。應注意選用最新版本的 NDT 標準。為此,NDT 人員及其所在單位,應隨時了解相關 NDT 標準的制修訂和版本更新動態。附錄 A 給出了供參考的常用 NDT 標準一覽表。8.4.4 應事先由 3 級人員編制 NDT 規程。NDT 規程應依據 NDT 委托書或 NDT 任務書的內容和要求、以及相應的 NDT 標準的內容和要求進行編制,其內容應至少包括: 編制 NDT 規程所依據的相關文件; 規程所適用的被檢材料或工件的范圍; 驗收標

15、準或等效的技術要求; 實施本規程的 NDT 人員資格要求; 何時何地采用何種 NDT 方法; 何時何地采用何種 NDT 技術; 實施本規程所需要的儀器設備和器材的名稱和規格; 被檢部位及檢測前的表面準備要求; 檢測的標記和原始數據記錄要求; 檢測后的操作要求; 結果報告的要求; NDT 規程編制者(3 級人員)的簽名; NDT 規程批準者的簽名。注: 必要時,可增加雇主或責任單位負責人的簽名和(或)委托單位負責人的簽名,也可增加第三方監督或監理單位負責人的簽名。8.4.5 應事先由 2 級或 3 級人員編制 NDT 指導書。NDT 指導書應依據 NDT 規程的內容和要求進行編制,其內容應至少包

16、括: 編制 NDT 指導書所依據的 NDT 規程; (一個或一批相同的)被檢材料或工件的名稱、產品號(或批號)、被檢部位以及檢測前的表面準備; 指定的 NDT 人員的姓名、持有資格證書的編號(必要時注明發證機構)及其 NDT 方法和等級; 指定的儀器設備和器材的名稱、規格、型號、編號及其校準要求; 所采用的 NDT 方法和技術; 操作步驟; 對結果判斷和數據記錄的規定; NDT 指導書編制者(2 級或 3 級人員)的簽名; NDT 指導書批準者的簽名。注: 必要時,可增加雇主或責任單位負責人的簽名和(或)委托單位負責人的簽名,也可增加第三方監督或監理單位負責人的簽名。8.4.6 應按 NDT

17、指導書要求進行檢測并對原始數據作忠實記錄。進行檢測和記錄的人員應持有相應 NDT 方法的 1 級或 1 級以上證書,該人員應在每份 NDT 原始數據記錄上簽名并對數據的真實性承擔責任。如果進行檢測和記錄的人員持有 1 級證書,還應附加相應 NDT 方法的 2 級或 3 級人員的簽名并承擔相應的技術監督責任。8.4.7 NDT 結果報告應由相應 NDT 方法的 2 級或 3 級人員負責編寫、簽名并對報告中的內容承擔技術責任。NDT 結果報告的內容應包含 NDT 委托書或 NDT 任務書的要求。9 常規無損檢測方法的能力范圍和局限性9.1 概述9.1.1 每種 NDT 方法均有其能力范圍和局限性,

18、各種方法對缺陷的檢出幾率既不會是 100 ,也不會完全相同。例如射線照相檢測和超聲檢測,對同一被檢物的檢測結果不會完全一致。9.1.2 常規 NDT 方法中,射線照相檢測和超聲檢測主要用于探測被檢物內部的缺陷;渦流檢測和磁粉檢測用于探測被檢物表面和近表面的缺陷;滲透檢測僅用于探測被檢物表面開口的缺陷。9.1.3 射線照相檢測適用于探測被檢物內部的體積型缺陷,如氣孔、夾渣、縮孔、疏松等;超聲檢測適用于探測被檢物內部的面積型缺陷,如裂紋、白點、分層和焊縫中的未熔合等。9.1.4 射線照相檢測常被用于檢測金屬鑄件和焊縫,超聲檢測常被用于檢測金屬鍛件、型材和焊縫。在對焊縫中缺陷的檢出能力上,超聲檢測通

19、常要優于射線照相檢測。9.2 射線照相檢測(RT)9.2.1 能力范圍:a) 能檢測出焊縫中存在的未焊透、氣孔、夾渣等缺陷;b) 能檢測出鑄件中存在的縮孔、夾渣、氣孔、疏松、熱裂等缺陷;c) 能確定檢出缺陷的平面投影位置和大小,以及缺陷的種類。注: 射線照相檢測的透照厚度,主要由射線能量決定。對于鋼鐵材料,400 kV 射線的透照厚度可達 85 mm 左右,鈷 60 伽瑪射線的透照厚度可達 200 mm 左右,9 MeV 高能 射線的透照厚度可達 400 mm 左右。9.2.2 局限性:a) 較難檢測出鍛件和型材中存在的缺陷;b) 較難檢測出焊縫中存在的細小裂紋和未熔合。9.3 超聲檢測(UT

20、)9.3.1 能力范圍:a) 能檢測出鍛件中存在的裂紋、白點、分層、大片或密集的夾渣等缺陷;注 1:用直射技術可探測內部缺陷或與表面平行的缺陷,對于鋼鐵材料,其最大有效探測深度可達 1 m 左右;注 2:用斜射技術或表面波技術可探測與表面不平行的缺陷或表面缺陷。b) 能檢測出焊縫中存在的裂紋、未焊透、未熔合、夾渣、氣孔等缺陷;注: 通常采用斜射技術,若用 2.5 MHz 超聲波對鋼焊縫進行檢測,其最大有效探測深度約為 200 mm。c) 能檢測出型材(包括板材、管材、棒材及其他型材)中存在的裂紋、折疊、分層、片狀夾渣等缺陷;注: 通常采用液浸技術,對管材或棒材也可采用聚焦斜射技術。d) 能檢測

21、出鑄件(如形狀簡單、表面平整或經過加工整修的鑄鋼件或球墨鑄鐵)中存在的熱裂、冷裂、疏松、夾渣、縮孔等缺陷;e) 能測定檢出缺陷的坐標位置和相對尺寸,但較難判定缺陷的種類。9.3.2 局限性:a) 較難檢測出粗晶材料(如奧氏體鋼的鑄件和焊縫)中存在的缺陷;b) 較難檢測出形狀復雜或表面粗糙的工件中存在的缺陷。9.4 渦流檢測(ET)9.4.1 能力范圍:a) 能檢測出導電材料(包括鐵磁性和非鐵磁性金屬材料、石墨等)的表面和(或)近表面處存在的裂紋、折疊、凹坑、夾雜、疏松等缺陷;b) 能測定檢出缺陷的坐標位置和相對尺寸,但難以判定缺陷的種類。9.4.2 局限性:a) 不適用于非導電材料;b) 不能

22、檢測出導電材料中存在于遠表面的內部缺陷;c) 較難檢測出形狀復雜的工件表面或近表面處存在的缺陷。9.5 磁粉檢測(MT)9.5.1 能力范圍:a) 能檢測出鐵磁性材料(包括鍛件、鑄件、焊縫、型材等各種工件)的表面和(或)近表面處存在的裂紋、折疊、夾層、夾雜、氣孔等缺陷;b) 能確定檢出缺陷在被檢物表面的位置、大小和形狀,但較難確定缺陷的深度。9.5.2 局限性:a) 不適用于非鐵磁性材料,如奧氏體鋼、銅、鋁等材料;b) 不能檢測出鐵磁性材料中存在于遠表面的內部缺陷。9.6 滲透檢測(PT)9.6.1 能力范圍:a) 能檢測出金屬材料和致密性非金屬材料的表面存在開口的裂紋、折疊、疏松、針孔等缺陷

23、;b) 能確定檢出缺陷在被檢物表面的位置、大小和形狀,但難以確定缺陷的深度。9.6.2 局限性:a) 不適用于疏松的多孔性材料;b) 不能檢測出表面未開口而存在于材料內部和(或)近表面的缺陷。附錄A (資料性附錄)常用無損檢測標準A.1 導言本附錄給出了部分常用的 NDT 標準一覽表(有些常用的 NDT 標準可能沒有包括進去)1) 最新和更為完整的無損檢測標準目錄可以從全國無損檢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獲得。A.2 輻射方法GB/T 3323 鋼熔化焊對接接頭射線照相和質量分級GB/T 5677 鑄鋼件射線照相及底片等級分類方法GB/T 12605 鋼管環縫熔化焊對接接頭射線透照工藝和質量分級

24、(GB/T 126051990,neq ISO 1106-3:1984)ISO 5579 無損檢測 金屬材料和伽瑪射線照相檢測 基本規則ISO 11537 無損檢測 熱中子輻射照相檢測 總則和基本規則ISO 15708-1 無損檢測 輻射方法 計算機層析照相 第1部分:原則ISO 15708-2 無損檢測 輻射方法 計算機層析照相 第2部分:檢測操作規程A.3 聲學方法GB/T 7233 鑄鋼件超聲探傷及質量評級方法GB/T 11343 接觸式超聲斜射探傷方法(GB/T 113431989,neq ASTM E587-88)GB/T 11344 接觸式超聲波脈沖回波法測厚(GB/T 11344

25、1989,neq ASTM E797-87)GB/T 11345 鋼焊縫手工超聲波探傷方法和探傷結果分級GB/T 15830 鋼制管道對接環焊縫超聲波探傷方法和檢驗結果的分級(neq BS 3923)GB/T 18182 金屬壓力容器聲發射檢測及結果評價方法GB/T 18694 無損檢測 超聲檢驗 探頭及其聲場的表征(GB/T 186942002,eqv ISO 10375:1997)GB/T 18852 無損檢測 超聲檢驗 測量接觸探頭聲束特性的參考試塊和方法(GB/T 188522002,ISO 12715:1999,IDT)GB/T 2) 無損檢測 聲發射檢測 換能器的一級校準(GB/T 2) 該國家標準正在制定中。),ISO 12713:1998,IDT) GB/T 2) 無損檢測 聲發射檢測 聲發射傳感器的二級校準(GB/T 2),ISO 12714:1999,IDT)ISO 12710 無損檢測 超聲檢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