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顏色染色及植物染料_第1頁
中國古代的顏色染色及植物染料_第2頁
中國古代的顏色染色及植物染料_第3頁
中國古代的顏色染色及植物染料_第4頁
中國古代的顏色染色及植物染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 國 古 代 的 顏 色染 色 及 植 物 染 料2011-11-29 13:42:34資料來自網絡,搜集整理后形成中國的歷史悠久,影響深遠,雖然幾經挫折磨難,很多書籍工藝等因為歷史原因沒有流傳下來,但活在我們生活之中的文化依然有很多,我們在使用漢字、漢語,還有我們的民族服飾一漢服等,而中國的絲綢、陶瓷、茶等對世界的影響也是很大的,所以中國有絲國” 瓷國”等稱呼。中國人很早就使用絲綢制作衣裳了,而漢服的制作也與很多工藝、審美有關,漢服上的圖案、色彩、印染、織繡等在詩詞文獻中 都有記載。由于歷史的原因,漢服的消失,使得今天人們讀到漢服相關的詩詞文獻時,猶如盲人摸象”出現了很多錯誤,也不利于我們

2、的理解,如今我們重新穿上了漢服,但為了能夠更好地了解與漢服有關 的詩詞文獻,就簡單介紹下染色、植物染料及顏色方面的常識。?天然染色?中國古代染色用的染料,大都是以天然礦物或植物染料為主,天然染色中使用植物染料為最多,用途也最為普遍。如樹皮、樹根、枝葉、果實、果殼;花卉的鮮花、干花、花葉、花果;水果的外皮、 果實、果汁,及草本植物、中藥、茶葉等很多都可以用來染色。礦物類染料,如朱砂、赭石、石青等, 動物染料,如胭脂蟲,紫膠蟲、墨魚汁等。遠在周朝就設有管理染色的官職-染草之官-又稱染人。在秦代設有 【染色司】、唐宋設有【染院】、 明清設有【藍靛所】等管理機構。在秦代設有染色司、唐宋設有染院、明清設

3、有藍靛所等管理機構。古 代原色青、赤、黃、白、黑,稱為”五色,將原色混合可以得到間色(多次色)”。以及日本古代染色中有名的草木染亦是。青色,主要是用從藍草中提取靛藍染成的(荀子勸學篇: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能制靛的藍草有好多種(宋應星天工開物:凡藍五種,皆可為靛”),能制靛的藍草有好多種,古代最初用的是菘藍,后來逐漸發現了蓼藍、馬藍、木藍、莧藍等諸種可以制靛之藍。赤色,中國古代將原色的紅稱為赤色,而稱橙紅色為紅色。中國染赤色最初是用赤鐵礦粉末,后來有用朱砂(硫化汞)。用它們染色,牢度較差。周代開始使用茜草,它的根含有茜素,以明磯為媒染 劑可染出紅色。漢代起,大規模種植茜草。但茜草不是正

4、紅而是暗土紅色,后世逐漸發明了紅花染色技 術,得到了鮮艷的正紅。黃色,早期主要用梔子。梔子的果實中含有藏花酸”的黃色素,是一種直接染料,染成的黃色微泛紅光。南北朝以后,黃色染料又有地黃、槐樹花、黃檗、姜黃、柘黃等。用柘黃染出的織物在月光下呈泛紅光的赭黃色,在燭光下呈現赭紅色,其色彩很眩人眼目,所以自隋代以來便成為皇帝的服色。宋代 以后皇帝專用的黃袍,既由此演變而來。黑色,古代染黑色的植物主要用棟實、橡實、五倍子、柿葉、冬青葉、栗殼、蓮子殼、鼠尾葉、烏柏葉等。中國自周朝開始采用,直至近代,才為硫化黑等染料所代替。掌握了染原色的方法后,再經 過套染就可以得到不同的間se。古人根據不同的染料特性而創

5、造的染色工藝計有:直接染、媒染、還原染、防染、套色染等。染料 品種和工藝方法的多樣性使古代印染行業的色譜十分豐富,古籍中見于記載的就有幾百種,特別是在一 種色調中明確地分出幾十種近似色,這需要熟練地掌握各種染料的組合、配方及改變工藝條件方能達到。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能夠用赤鐵礦粉末將麻布染成紅色。居住在青海柴達木 盆地諾木洪地區的原始部落,能把毛線染成黃、紅、褐、藍等色,織出帶有色彩條紋的毛布。隨著染色工藝技術的不斷提高和發展,中國古代用植物染料染出的紡織品顏色也不斷地豐富。有人曾對吐魯番出土的唐代絲織物作過色譜分析,共有24種顏色,其中紅色的有銀紅、水紅、猩紅、絳紅、絳

6、紫;黃色有鵝黃 丵、菊 黃、杏黃、金黃、土黃、茶褐;青、藍色有蛋青、天青、翠藍、寶藍、赤青、 藏青;綠色有胡綠、豆綠、葉綠、果綠、墨綠等。到了明清時期,中國的染料應用技術已經達到相當的水平,染坊也有了很大的發展。乾隆時,有人這樣描繪上海的染坊:”染工有藍坊、染天青、淡青、月下白;有紅坊,染大紅、露桃紅;有漂坊,染黃糙為白;有雜色坊,染黃、綠、黑、紫、蝦、青、佛面金等。此外,比較復雜的印花技術也有了發展。至1834年法國的佩羅印花機發明以前,中國一直擁有世界上最發達的手工印染技術。中國古代印染不僅顏色多,色澤艷麗,而且色牢度好,不易褪色。古代將青(即藍色)、赤、黃、白、黑稱為五色,也是本色、原色

7、。原色混合得到多次色如綠、紫、粉等色,也稱間色。植物染料中的紅色 可以從茜草、紅花、蘇方木等中提取,黃色從梔子、姜黃、槐花中提取,青色是采用藍草制成的靛藍, 故有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的名句傳世。黑色主要從胡桃樹、柿子樹、棟樹等中得到。在長遠的歷史中,人類都從天然材料中染得天然的色彩,天然染料包括礦物、動物與植物染料三類,其中又以植物染料為 大宗。唐六典有言 染大抵以草木而成,有以花葉,有以莖實,有以根皮,出有方土,采以時月。”?天然植物染料?我國是最早使用天然染料染色的國家,利用植物染料也是我國古代染色工藝的主流。新石器時代 的人們在應用礦物顏料的同時,也開始使用天然的植物染料。人們發現,漫

8、山遍野花果的根、莖、葉、皮都可以用溫水浸漬來提取染液。經過反復實踐,我國古代人民終于掌握了一套使用該種染料染色的技 術。到了周代,植物染料在品種及數量上都達到了一定的規模,并設置了專門管理植物染料的官員負責 收集染草,以供浸染衣物之用。在古籍文獻中亦記錄了不少色彩的名稱,秦漢時,染色已基本采用植物染料,形成獨特的風格。東漢說文解字中有39種色彩名稱,明代天工開物、天水冰山錄則記載有57種色彩名稱,到了清代的雪宦繡譜已出現各類色彩名稱共計704種。明清時期,我國天然染料的制備和染色技術都已達到很高的水平,染料除自用外,還大量出口,而用紅花制成的胭脂綿輸到日本的數量更是可觀。中國 應用天然染料的經

9、驗跟隨絲綢一同傳播到海外各國,產生了久遠的影響。國產植物染料通常有如下幾種:藍色染料一一靛藍;紅色染料一一茜草、紅花、蘇枋(陽媒染);黃色染料一一槐花、姜黃、梔子、黃檗;紫色染料一一紫草、紫蘇;棕褐染料一一薯莨;黑色染料 一-五倍子、蘇木(單寧鐵媒染)。我國古代印染不僅顏色多,色澤艷麗,而且色牢度好,不易褪色。古代將青(即藍色)、赤、黃、 白、黑稱為五色,也是本色、原色。原色混合得到多次色如綠、紫、粉等色,也稱間色。植物染料中的 紅色可以從茜草、紅花、蘇方木等中提取,黃色從梔子、姜黃、槐花中提取,青色是采用藍草制成的靛 藍,故有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的名句傳世。黑色主要從胡桃樹、柿子樹、棟樹等中

10、得到。?以下是一些植物染料?東漢時期,馬藍曾為我國北方地區重要的經濟作物。在陳留(今河南開封)一帶就有專業性的產藍區。文學家趙歧路過此地,看見山崗上到處種著馬藍,有感而發,寫下一篇藍賦,作序說:余就醫偃師,道經陳留,此境人以種藍染紺為業。”北魏農學家賈思勰在著作齊民要術中有詳細記載,先是刈藍倒豎于坑中,下水”,然后用木、石壓住,使藍草全部浸在水里,浸的時間是熱時一宿,冷時兩宿”。將浸液過濾,按百分之一點五的比例加石灰水用木棍急速攪動,等沉淀以后澄清瀉去水”,候如強粥”則 藍靛成矣”。用于染色時,只需在靛泥中加入石灰水,配成染液并使發酵,把靛藍換原成靛白。靛白能溶解于堿性溶液中,從而使織物 上色

11、,經空氣氧化,織物便可取得鮮明的藍色。這種制靛藍及染色工藝技術,已與現代合成靛藍的染色 機理幾乎完全一致。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對藍草的種植、造靛和染色工藝,進一步作了全面性的闡述和總結。他在所著的天工開物中說:凡藍五種皆可為靛。茶藍即菘藍,插根活。蓼藍、馬藍、吳藍等皆撒子生。近又出蓼藍小葉者,俗名莧藍,種更佳。”在靛藍染色方面,書中指出:凡藍入缸,必用稻灰水先和,每日手執竹棍攪動,不可記數。其最佳者為標缸。”。據江蘇的光緒通州志記載:種藍成畦,五月刈曰頭藍,七月再刈曰二藍,甓一池水,汲水浸之入石灰,攪千下,戽去水,即成靛。用于染布,曰小缸青。出如皋者尤擅名。”,詳細記了小暑前后、白露前后可兩期采集

12、蓼葉,取凈葉二十八斤,石灰十二斤拌成一料,四料便可做成一擔藍靛,形如淤土, 故稱土靛”。在 州志”中記載民間制靛的簡單過程,足以說明藍草的種植和藍印花布的生產在當時物產中的重要地位。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有記載:南人掘地作坑,以藍浸水一宿,入石灰攪至千下,澄去水,則青黑色。亦可干收,用染青碧。”,他取 藍水”為人治病,認為 藍水、染布水,皆取藍及石灰能殺蟲解毒之義。”。現代的藥理研究表明,路邊青含黃酮類;蓼藍全草含靛甙、黃色素及鞣質;菘藍葉含色氨酸、 靛紅烷B、葡萄糖蕓苔素及靛藍等;草大青及馬藍葉均含靛藍。都有主治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的功能。特別是用蓼藍(Polygonumtinctorium A

13、it.)制成的 板藍根中成藥,已為人們所熟悉和普遍使用。在臺灣早期的藍草種植大都是以山藍為主,山藍又叫做大菁,曾經也是早期銷往大陸的臺灣產品。主要采集地區分布在北部的陽明山、坪林和貓空、三峽一帶山區,中部地區是在苗栗、日月潭、埔里、 溪頭、阿里山、奮起湖等山區,目前尚可發現其蹤跡。在清末民初之際,因為茶產業的興起,加上化學 合成染料的進口,導致山藍的產業迅速萎縮,以致於消失。也因為經濟價值的消失,大菁被野放至以上 區域,近年來臺灣各地所推廣的藍染活動,就是以這些被野放的大菁作為主力的。藍的染色使用,在國外也出現的很早,如印度在西元一世紀時,在一份航海的紀錄文件中,就出現 有利用海上運輸藍靛的紀

14、錄了。在南美安地斯山紀元前3-4世紀間的印加人的遺跡中,出土有染上藍之棉布。 紀元前2000年左右埃丵及的debe所出土的木乃伊之裹尸布里, 就檢驗出含有藍之色素。 早期的埃丵 及稱藍為 indicum ,也存在於紀元200年左右敘利亞地區所發現的盾牌上,被當成涂料。歐洲的商人早 在13世紀時,就已經引進歐洲各國,在當時的英國還曾經把藍靛當成是惡魔的藥,立法限制使用。15世紀后,藍靛也被當成是繪畫的顏料之一。藍靛就是靛花,靛花就是國畫顏料中的花青。藍素溶在水 中時,是呈現綠色的狀態;當出水與空氣中的氧接觸后,才改變色相為藍色。而靛花則是靛水經過攪拌 起泡后,讓泡沫上的藍素充分地接觸到空氣的氧才

15、由綠轉成藍的色相。將變藍的泡沫集中,乾燥后,就 是一般國畫顏料的花青。藍所染出的色相,按照宋應星的說法有翠藍色、天藍、月白、草白等四色。這 四色直接是以藍靛的深淺控制,所染出的色相,并不混合其他的染材進行重復染。藍草凡可制取靛青(即靛藍)的植物,均可統稱為“藍”。藍草一般在小暑前后、白露前后兩期采集。取凈葉二十八斤,石灰十二斤拌成一料,四料便可做成一擔藍靛,因形如淤土,故又稱土靛”。十字花科的菘藍為二年生栽培植物。主產于河北安國、江蘇南通、浙江等地。爵床科的馬藍則為灌木狀多年生 草木,主產于四川、云南、貴州、湖南等地,現江浙地區也有引種。靛藍的粗制浮沫即中藥青黛,藍草 的根即著名中藥板藍根,其

16、果為中藥藍實。它們皆有殺菌消炎,清熱解毒之藥效,可用于防治流腦、流 感及肝炎等傳染疾病。藍靛是中國藍印花布所使用的一種特殊的植物還原染色材料。采集藍草制作藍靛在中國的古籍中早有記載。據古書夏小正記載,我國在夏代已種植蓼藍,并已知道它的生長習性,五月,啟灌蓼藍”。就是說到了農歷五月,蓼藍就要開始栽種了。在詩經 小雅 采藍中記載:終朝采藍,不盈一詹”,;說文中記載:藍,染青草也。”;荀子勸學中記載:青,取之于藍而勝于藍。”這些古籍詩文中所說的 藍”,就是指的蓼藍。由此可見,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植物染料來進行織物染色的國家。不過可以用來制作藍色植物染料的藍草除了蓼 科的蓼藍之外,還有十字花科的菘藍

17、、豆科的木藍,爵床科的馬藍等等。?中國古代的制藍技術?關於中國古代文獻中,關於采藍的古文獻出現得很早,在詩經中就有明確的采摘記載,另外在荀子的勸學篇里亦有青出於藍之說法。至於種植和處理技術上的記載,以魏的賈思勰齊 民要術和宋的宋應興天工開物、明的李時珍本草綱目較為齊全。其主要的說明如下:齊民要術以蓼藍制靛的方法:七月中作坑令受百許束作麥稈泥泥之令深五寸以苫蔽四壁刈藍倒豎於坑中下水以木石鎮丵壓令沒熱時一宿冷時再宿漉去荄內汁於甕中率十石甕著石灰一斗五升急抨普彭反之一食頃止澄清瀉去水別作小坑 貯藍淀著坑中候如強粥還出甕中盛之藍淀成矣藍十畝敵谷田一頃能自染青者其利叉倍矣崔寔曰榆莢落時 可種藍五月可刈藍

18、六月可種冬藍冬藍木藍也人日用藥也。天工開物以菘藍制靛的方法是:凡造淀葉與莖多者入窖,少者入桶與缸,水浸七日,其汁自來。每水漿壹石,下石灰五升,攪沖數十 下。淀信即結,水性定時,淀沉于底。近來出產,閩人種山皆茶藍,其數倍于諸藍。山中結箬簍,輸入 舟航。其掠出浮沫曬乾者曰靛花。凡靛入缸,必用稻灰水先和,每日手執竹棍攪動,不可計數。其最佳者曰標缸。本草綱目制靛的方法是:染材,別錄曰藍實生河內平澤。其莖葉可以染青。宏景曰此即今染襟碧所用者。以尖葉者為 勝。恭曰藍有三種。一種葉圓莖二寸許。厚三四分者。堪染青。出嶺南太常。名為木藍子。陶氏所 說。乃是菘藍。其汁抨為淀甚青者。本經所用。乃是蓼藍實也。其苗似蓼

19、而味不辛。為淀惟作碧色爾。頌曰藍處處有之。人家蔬圃作畦種。至三月四月生苗。高三二尺許。葉似水蓼。花紅白色。實亦若 蓼子而大。黑色。五月六月采實。但可染碧。不堪作淀。此名蓼藍。即醫方所用者也。別有木藍出嶺南。 不入藥。有菘藍可為淀。亦名馬藍。爾雅所謂葳馬藍是也。又揚州一種馬藍。四時俱有葉。類苦買菜。 土人連根采服。治敗血。江甯一種吳藍。二月內生。如蒿。葉青花白。亦解熱毒。此二種雖不類。而具 有藍名。且古方多用吳藍。或恐是此。故并附之。另外在草部藍淀項目里,記載著:染材,時珍 曰淀。石淀也。其渣沉殿在下也。亦作淀。俗作靛。南人掘地作坑。以藍浸水一宿。入石灰攪至千下。 澄去水。則青黑色。亦可乾收。用

20、染青碧。其攪起浮沫。掠出陰乾。謂之靛花。亦青黛。見下。 以上的古法均是屬於生產性的制靛方法,主要是將藍葉制成固體的靛狀,方便搬運、保存和販售,現今 的大陸或臺灣也尚有少量販賣藍靛。?藍草的種類?:蓼藍(Polygonum tinctorium Ait)性喜潮濕略有陽光之處,染色使用部位是葉片,在日本也叫做阿波藍、吳藍。繁殖方法可使用種子 於三月底四月初播種即可, 也可以使用蓼藍的莖直接播插於土壤的繁殖方法。 種子的采收以十一月開花 部位已經變成褐黑色時為佳, 采收后要曬乾,并置於樹膠袋中,然后放在冰箱中冷藏至隔年春使用。在 采摘葉片后,新葉片會由莖節處,再冒出新芽。因此可大量繁殖於培養土的盆栽

21、中,使用完后,亦可使 用莖部繁殖。但是要注意施肥,沒有施肥的話,葉片會逐漸變小。蓼藍葉含靛(Indiican)、黃色素、鞣質,根部含蔥類成分。大菁(Baphicacanthus cusia(Nees)Bremek)或稱之為山藍、馬藍、山青、大青,是屬於爵床科植物,日本也叫做琉球藍。主要產地在中國的福 建、廣東、廣西、云南一帶居多。目前仍存在少數民族,如苗族的深藍色或黑色的染料,同時也是臺灣 使用中的染色材料。 繁殖方法是以阡插法為主,性喜潮濕和陰涼之處,冬天12月-1月之間會開淡紫色的小花。葉子含有靛,靛經氧化后,就成為藍色的色素靛藍。木藍(Indigofera tinctoria L)在中國

22、古代稱之槐藍、大藍、大藍青、水藍、小青、小菁、本菁、園菁、臺灣藍、印度藍、青仔草、 野青靛,是屬於豆科多年生灌木,以種子來繁殖的,種子是豆夾狀,羽狀葉、錐狀赭粉紅色的小花。分 部於山東、江蘇、福建、臺灣、廣東、廣西、四川、云南。曾是印度早期對歐洲的輸出品,藍的英文叫 做in digo和印度的英文in dian是很接近的,也和印度河有著密切的關系。菘藍(Isatis tinctoria L)又叫做茶藍、板藍、中國大青、中國菘藍,英文名是Woad。是屬於十字花科、二年生草本植物、頂生黃色小花。 主要產於歐洲的西班牙等地中海沿岸, 中國則產於黃河流域和黑龍江之間的廣大北方地 區, 其根部就是治SAR

23、S的中藥配方板藍根。葉片類似波菜或橄欖菜,花開在業片中央,染色部位為葉 片。菘藍葉含色氨酸、靛紅烷B(Isatan B)、葡萄糖蕓苔素(Glucobrassicin)、新葡萄糖蕓苔素-1-磺酸鹽(Glucobrassicin-1-sulfonate)、靛藍(Indigotin) 除了以上藍的種類外,另外尚有以下11種植物可以提煉出藍色的染色色素:1.埃丵及木藍又叫做那塔木藍,屬於豆科,產於東非。2.關節木藍,屬於豆科,產於印度、阿拉伯、西非國家。3.野木藍又叫做蕃菁、南蠻蕃菁,屬於豆科,產於中美洲。4.阿拉伯木藍,屬豆科,產於印度、阿拉伯、西非諸國。5銀木藍,屬於豆科,產於東、北非。6.瓜地馬

24、拉木藍,屬於豆科,產於中美洲。7.卡羅萊納木藍,屬於豆科,主要產於北美。8.歐洲菘藍,屬於十字花科,主要產於西班牙地中海沿岸。9.矛莢藤,屬於豆科,產於西非。10.芙蓉藍,屬於蘿摩科,產於馬來西亞、印尼。11.靛藍木,屬於夾竹桃科,產於印度。 茜草茜草為人類最早使用的紅色染料之一,故茜草又名:破血草、染蛋草、紅根草等。現在學名Rubiacordifolia L.。茜草所染不是紅花那種鮮艷的真紅,而是比較暗的土紅,在印染界有專門的術語叫做Turkey red(土耳其紅)。茜和藍是出現於中國歷史舞臺上,最早的染色植物之一。茜草的種類,主要有東洋茜、西洋茜、印 度茜三種,其染出的色相并不一樣。在中國

25、使用的茜草是屬於東洋茜,染出的色相是偏橙色的,紅色的 感覺較低。西洋茜另外也因為其葉片有六片的緣故,也被稱之為六葉茜,東洋茜則是四葉,因此也被稱 之為四葉茜。西洋茜主要產於地中海沿岸之南歐區域和西亞區域,是屬於多年生的草類植物,葉片為六 片輪生,根部主要含有黃色和紅色的色素。茜草的染色部位是在根部,根部的色彩是淡紅土黃色;因其具藥效,因此在中藥店里仍可買到。染 出色相會因其品種不同,而有不同的色相。中藥店買的茜草是東洋茜,大都是四葉茜,偶而也會出現五 葉或是六葉的情形,葉子的形狀略成心型。繁殖是以其枝干斜插繁殖的,莖干因為是屬於爬藤類,容易 斷裂且有倒鉤,略呈四方形,大都生長於山地林邊,三年即

26、可采收其根部,根部主要含有Alizarin、Purpurin、Pseudopurpurin、Rubiadin、Purpuroxanthin、Munjistin等色素。印度茜染出的色相略呈較沉的暗紅色,西 洋茜則是彩度略高的鮮紅se。中國古代的文獻中,茜草在詩經中被稱之為茹藘、本草經和爾雅稱之為茅搜或蒨、說文解字、山海經稱之為搜、山海經注稱之為蒨草、詩正義稱之為韎、詩傳稱之為韎 鞈、詩疏稱之為地血或牛蔓、史記稱之為茜、蜀本草稱之為染緋草、陳藏器稱之為茜 根、土宿本草稱之為血見愁或風車草、四補草或西天王草或鐵塔草或風車兒草或四岳近陽草、救 荒本草中有土茜苗、本草補遺中稱之為過山龍、陶弘景稱為染絳草

27、、爾雅義疏有驢繖子、植物實名考中稱之為金線草、松村植物名匯稱之為苗根,另外尚有地蘇木、活血丹、破血草、 紅根藤等等。在茜草眾多名稱里,詩經中的茹藘和山海經的搜、爾雅的茅搜或蒨 等名稱算是出現的比較早的。搜、茅搜的稱呼大約是和其紅色的染色效果有關,紅色是和血有 關的色相,有血的草就像鬼一樣,因此出現搜的字。蒨字則是和茜草的茜字是相通的,蒨字是 由青加上人字邊,青人就是形容青春美麗的人,被借用來形容草,就加上草部首,藉以區隔。因此蒨字 就帶有美麗的意思,用蒨字來命名的草就有美麗的草,蒨草的美麗可能不是因為其外形而得名,是以其 染出的紅色色相得名。至於后來的地血、染緋草、染降草等等名稱都是因為其染色

28、色相的特性而得名, 或是帶有地區性的命名,如牛蔓、血見草、過山龍、四補草、西天王草、鐵塔草、四岳近陽草等,風車 草和風車兒草大約是因為其心狀葉子的形狀是四片一組類似風車的造形,可推測因此而得名。可是為何 后來舍棄不用,另立名稱為茜草。古文獻中有關茜草的句子:詩經有 縞衣茹藘,聊可與娛”“門之墠茹藘在阪”等句。漢官儀記有 染園出卮茜,供染御服”之句。史記 貨殖傳中亦有 千畝卮茜,其人與千戶侯等 ”的記載,可見當時栽植茜草可享有厚利,茜草 染紅在周朝以前即受到相當的重視。本草綱目云:陶隱居本草言:東方有而少,不如西方多,則西草為茜,”時珍曰: 茜草十二月生苗,蔓廷數尺,方甚中空有勱,外有細刺,數寸

29、一節,每節五葉,葉如烏藥葉而糙澀,面青背綠, 七八月開花結實,如小椒大,中有細子。可以染絳。”清代物理小識 卷之六中亦有 茜草染紫”、茜紅以烏梅湯,退紅以石灰水,退后茜不失銖兩。”等句,植物名實圖考一書對茜草也有許多解說。臺早期志書中也屢有記載,像康熙五十六年本諸羅縣志記曰 茜草染絳之草,一名茅搜 ,土番多用此以染獸毛,兼以染藤;然秘而不傳,莫知所生之處漢人鮮有識者。”重修山縣志 卷十一中附錄 瀛壖百: 番婦自織布,以狗毛、苧麻為線,染以茜草,錯雜成文,朱殷奪目,名達戈紋。達戈紋番以被體。漢以為衣包,頗堅致。”其后各地志書中屢見轉摘本文,如淡水廳志、嘉義縣志、臺灣府葛瑪蘭廳志、臺灣通史等內容,

30、都與前文相當一致。茜草的種類:茜草的染色種類主要有以下三種:1.東洋茜(Rubia cordifolia L)又叫做中華茜草。2.西洋茜(Rubia tirctorum L.)。3.印度茜(學名:Rubia cordifolia Linn.在印度被稱之為Indian medder)。根據大陸的文獻的說法,將茜草分成四類:1.長葉茜草(Rubia cordifolia L.)2.中華茜草(Rubichinensis Reg.et Maack)3.狹葉茜草(Rubia truppeliana Loes.)4.黑果茜草(Rubia codifolia L.)【古文獻的記載】1.詩經:縞衣茹藘2.考工

31、記:一染縓再染赬三染纁3.唐詩里李商隱的和鄭愚贈?汝陽王孫家箏妓:茜袖捧瓊姿,皎日丹霞起、李群玉的黃陵廟黃陵女兒蒨裙新4.宋朝蘇軾的浣溪沙相挨踏破茜羅群5.清朝曹雪芹的桃花行:茜裙偷傍桃花立染出色相也會因其疊染的次數,會出現考工記里稱呼的:縓、赬、纁、朱、絳等色相。有時候也會 直接以植物名來命名,叫做茜色或是茜紅色等。蘇方蘇枋又名蘇方、蘇芳、蘇木,是屬於常綠豆科小喬木,樹干有小刺,羽狀復葉、黃色花,學名為Caesalpinia Sappun L.。其得名是因為印尼語的譯音,印尼語sappan的意思為紅色的樹木,其現在的英文名是巴西英文字Brazil的小寫brazil(巴西紅),蘇枋所含的紅色色

32、素因此就叫做Brasiln。原產地為印度、馬來西亞。蘇枋被當作染色材料,早在唐代時,就因為南洋的貿易而從印尼、柬埔寨、越南等地被引進 中國。弓I進的地點是在福建的泉州,一上岸就被當作是官方用品專門保管處理。目前主產地為廣西、云 南、臺灣、海南島、四川等,蘇枋還具有促進血管收縮、抑制中樞神經、抗菌等的藥用價值,因此還殘 留於中藥店里。蘇枋的心材色彩呈現帶有紅色感覺的黃色,在歐洲曾經被用來作為紅葡萄酒的染色用。蘇枋是使用 其樹干的中心部,加上明磯的媒染,即可染出唐朝以來四品大官所穿的官服,其色彩被稱之為絳色或緋 色、紅色、赤色、朱色等。明磯是較為安定的藥劑,沒有環境影響的問題;且不會對人體有任何影

33、響,請放心使用。另外,如果使用二氧化鐵來媒染的話,就會得到偏紫的紅色色相染色效果。此外,蘇芳木也是也是制作胭脂的原料之一。紅花紅花又稱之為紅藍花、黃藍花、草紅花、燕脂花、胭脂花、山丹花學名為Carthamus tinotorius L.,原產地是在現今的埃及中亞西亞、美索布達平原,是越年的薊草科植物,葉片呈現鋸齒有尖刺。六月到 七月之間,會由上往下開出黃色的小花,三日后才會由花根部逐漸長紅色的色素,在日本也被叫做末 摘花。另外,也傳說是由韓國所傳進的緣故,而稱之為韓紅花。紅花的色素以黃色(Carthamin)和紅色(Carthamone)較多,另含有藍色色素和植物螢光物質。古代可以染紅色的染料

34、雖然還有茜草,單茜草為土紅、又需要較為復雜的媒染工序,而紅花所染為 真紅”,而且可直接在纖維上染色,故在紅色染料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紅色曾是隋唐時期的流行色,唐代李 中的詩句 紅花顏色掩千花,任是猩猩血未加”形象地概況了紅花非同凡響的艷麗效果。根據現代科學分析,紅花中含有黃色和紅色兩種色素,其中黃色素溶于水和酸性溶液,在古代無染料價值,而在現代常 用于食物色素的安全添加劑;而紅色素易溶解于堿性水溶液,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可產生沉淀,形成 鮮紅的色淀沉積在纖維上,獲得具有一定牢度的紅色衣物。根據南宋趙彥衛的 云夢漫鈔和明代李時珍在 本草綱目中的說法,紅花是漢代張騫通西域時, 所傳進的物種,且描

35、述染出的色相叫做真紅。紅花是繪畫顏料、也是染料,同時是婦女的化妝品丵 色料。紅花的染色部位是使用其花瓣,所提煉出來的色素,和上油脂后,制出口紅或腮紅的化妝品胭脂, 因此也被叫做胭脂花。胭脂出現於較早的歷史文獻資料,被收錄於史記和漢書中的西河故事里,之后被轉記 於唐史記正義、史記索隱、十道志,也出現於宋朝的樂府詩集、明朝的丹鉛總錄。記載有感嘆西漢驃騎大將軍霍去病的出征,將當時的匈奴趕出了曾經是紅花產地的祁連山脈一帶, 也包 含了胭脂山。 匈奴人被趕出了焉支山, 因而喪失了制作胭料的紅花,感嘆: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 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這是漢武帝的時期,相當於西元前121年所發生的

36、故事。在史記索隱里,引用習鑿齒與燕王書里有如下的記載:山下有紅藍,足下先知不?北方人探取其花 染緋黃,采取其上英鮮者作煙肢,婦人將用為顏色。胭脂山也叫做焉支、燕支、煙支、煙肢、燕脂、 胭脂、胭支、胭肢、胭支、閼支山等,約略相當於現今的永昌縣西處。關於紅花的植物類記載,急就篇更早的爾雅的蘢古、詩經的游龍、郭璞注釋 爾雅的紅草、別錄的天蓼和石籠、本草拾遺的水和大蓼、漢英韻 府的蓼,另外尚有紅蘭花、大毛蓼、東方蓼、水蓬稞、大節龍、大接骨、果麻、追風草、八字蓼、 搗花、辣蓼、丹藥頭、家蓼、水紅花等稱呼。紅花具有血管擴張的作用,被用來當作治療心臟病的良藥。目前紅花最大的生產國家是美國,主要是摘取種子,粹

37、取油脂當作食用油,這是一般的紅花子油。被當 作是中藥藥材使用的產地是大陸,生產區域分部於四川、河南一帶的山區。這一帶生產的紅花又叫做川 紅花,而產於西丵藏的紅花,藥材店稱之為藏紅花,藏紅花采收不易,價格昂貴,通常只限於藥用。染 色用的紅花,通常是川紅花,屬於薊草科植物,葉片周圍有刺。婦人妝面的胭脂有兩種,一是以絲綿蘸紅藍花汁而成,名為綿燕支”;另一種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 金花燕支”。這兩種胭脂都可經過陰干處理,使用時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涂抹。胭脂,因其產地在古代中國的焉支山與祁連山的山麓,因此也被稱之為焉支。另外也因為產地是在 燕國之故,或是燕國所產的紅花較佳之故,也稱之為燕脂。胭脂也和匈

38、奴的人名有關,根據唐朝張泌妝 樓記中,如下的一段敘述:燕支,染粉為婦人色,故匈奴名妻閼氏,文中是說匈奴王妻子閼氏,喜歡以紅花做成化妝品,而閼氏的發音和胭脂是相同的,因此也被借用。匈奴王妻子閼氏的說法出現於 漢朝劉邦時期,劉邦親率30萬大軍迎戰匈奴王冒頓,被圍於平城(相當於現今大同),采用陳平意見, 行賄冒頓的妻子閼氏,因而得以脫險。除了紅藍外,制作胭脂的原料還有重絳、石榴、山花以及蘇芳木等。重絳是一種絳紅色染料,它的 色彩比較濃重,不及紅藍鮮艷透明。在漢魏時常常被用來作燕支的材料。石榴花也是一種紅色顏料,在 隋唐時常用來煉染女裙,時稱 石榴紅裙”,但也可用來制成胭脂。與石榴花相仿的是山花,山花

39、是一種野生植物,經過提煉加工,則可為化妝材料。蘇方木也名蘇木”,它的顏色雖比較黯淡,但作為染料餓歷史卻很長,早在魏晉時期就是一種主要的紅色染料。化妝上的使用是以鉛白打底,再上紅花的提煉物,就可以得到桃紅色,也稱之為桃花妝。以鉛 白和紅花調和所得到的色相,在唐代稱之為檀紅,也就是粉紅色、淺粉紅。至於大紅色,則稱之為絳唇。因為紅花和女性化妝品的關系密切,促使紅花帶有些許的浪漫和女性化的傾向。以紅花來比喻女性也頗 為貼切的,紅花的紅色色素的褪色時間很快,只能在短時間里,顯現出其亮麗的色相,就如同女性的美,只顯現於短暫的青春期間,過不了多久,終究要人老珠黃,抵擋不了歲月的侵蝕。紅色色素的易褪和女 人美

40、麗的青春易逝,同樣讓人由然升起一股哀憐珍惜之感。紅花和胭脂化妝品有著密切的關系,連帶也 使紅字的使用狀態,趨近於形容女性的美麗或是較為柔性化氣氛之營造,明顯地不同於赤字。古人采用紅花泡制紅色染料的過程如下:將帶露水的紅花摘回后,經碓搗”成漿后,加清水浸漬。用布袋絞去黃色素(即黃汁),這樣一來,濃汁中剩下的大部分已為紅色素了。之后,再用已發酸的酸 粟或淘米水等酸汁沖洗,進一步除去殘留的黃色素,即可得到鮮紅的紅色素。這種提取紅花色素的方法, 古人稱之為 殺花法”,此方法在隋唐時期就已傳到日本等國。如要長期使用紅花,只須用青蒿(有抑菌作用)蓋上一夜,捏成薄餅狀,再陰干處理,制成紅花餅”存放即可。待使

41、用時,只須用烏梅水煎出,再用堿水或稻草灰澄清幾次,便可進行染色了。紅花餅”在宋元時期之后得到了普及推廣。本草綱目里的紅花記載,如下:紅藍花:染材,【釋名】紅花。(開竇)。黃藍。頌曰其花紅色。夜頗似藍。故有藍名。頌曰今處處有之。人家場圃所種。東月布子于熟地。至春生苗。夏乃有花。花下作梂匯多刺。花出梂上。圃 人乘露采之。采以復出。至盡而罷。梂中結實白顆如小豆大。其花暴乾。以染真紅。又做胭脂。時珍 曰紅花二曰八月十二月皆可下種。雨后布子。如種麻法。初生嫩葉苗亦可食。其葉如小薊葉。至五月 開花。如大薊花而紅色。侵晨采花搗熟。以水淘布袋。絞去黃汁。又搗以酸栗米泔清。又淘又絞袋去汁。 以青蒿覆一宿。曬乾。

42、或捏成薄餅。陰乾收之。入藥搓碎用。其子五月收采。淘盡搗碎。煎汁。黃蘗(黃柏、檗木、檗皮)(蘗bb古同檗” 銼染黃絲。”)黃蘗為落葉喬木,卵狀橢圓狀葉片、對生且是奇數羽狀復葉,屬於柑橘科。黃蘗的樹干外皮厚實,內部則是黃色的,雌雄異株,樹干外皮相軟木狀,果實呈現黑色。學名為Phellode ndron amure nse Rupr.。黃蘗也叫做黃柏、黃波羅、黃伯栗,又稱為黃檗、檗木、檗皮。黃蘗是屬於山椒科落葉喬木,生長於山 地雜木群中,中國華北和東北都可見其蹤跡。黃蘗的蘗字,有時也寫成黃檗,其枝干是染黃的材料。黃 蘗外形類似銀杏樹。染色的部位是樹皮,黃蘗的樹皮有兩層,第一層沒有色素,染色的部位是取

43、第二層 的樹皮,染出色相是黃色。在中藥店大都是被當作是整腸和胃藥使用,黃蘗也叫做黃柏、黃波羅、黃伯 栗,又稱為黃檗、檗木、檗皮。是植物染色材料中,唯一含有鹽基性色素的染料。中藥的名稱為黃柏,含有的黃色色素是古代制紙時,染紙的材料。因含植物堿的緣故,也是很好的 紙張制書防蟲蝕藥劑。以黃蘗染色的紙張所寫的經文,曾出現於敦煌的藏經洞。黃蘗的染色是使用其樹 干,以高溫熱煮法、明磯媒染即可,可得略帶綠色感覺的沉穩黃色。黃蘗也是古代印度僧侶,在誦經修 行時,含在口中,防困的藥材。郁就是姜黃,又叫做郁草、郁金、寶鼎香,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郁金和姜黃是同科的植物,姜黃 有稱之為寶鼎黃、黃姜,染色的部位是其塊根

44、。在本草正義中記載著: 又一種則堅實光亮,其色 深黃,乃如郁金,為染色之用,不入藥劑者。 另在綱目中也有:郁可浸水染色之記載。姜黃 染色的部位是根部,染出的色彩是差不多的,都是黃色系的,姜黃是較為鮮黃,有螢光色,也是咖哩料 理的材料。郁金, 郁金也是一種染黃色的染色材料,也就是郁金香草,但不是現今的荷蘭郁金香。唐 代學者張泌妝樓記 :郁金,芳草也。可將婦人所穿的裙子染成鮮明的黃色,且帶有郁金本身的 香氣,但缺點在於不耐日曬,容易褪色。用郁金香草所染的裙子稱為郁金裙,唐詩中也有記載,李 商隱牡丹詩:垂手亂翻雕玉佩,折腰爭舞郁金裙。這是一首描述牡丹花的詩,寫花叢綠葉在風 中的姿態。傳說唐玄宗的愛妃

45、楊玉環喜愛穿著以郁金香染成的黃色裙子,於是成為當時的流行色彩,不 論宮中嬪妃、仕宦之家女子爭相模仿。唐李珣的浣溪沙:入夏偏宜澹薄妝,越羅衣褪郁金黃,翠 鈿檀注助容光里也有郁金黃的色彩名。本草綱目記載:姜黃:染材,時珍曰近日以扁如乾姜形者為片子姜黃。圓如蟬腹形者為蟬肚郁金。并可浸水染色。述形雖似郁金。而色不黃也。梔子(水梔子、山梔子)梔子是早的粉棵或是染飯的黃色染料,也是日據時期黃菜頭(黃蘿卜)的染料,同時具有利尿 之藥效。梔子又分成只開花不結果,觀賞用之庭院花種,所開的白花市復瓣,叫做玉堂春等。可當生藥 或染色用的梔子,另分成水梔子和山梔子,水梔子是臺灣所種植的梔子,性喜好日照和水分,為多年生

46、 低灌木。果實的形狀是呈長橢圓形,山梔子的果實是略呈球狀,兩種的果實表皮上,都有棱。花的特徵 是單重白色,山梔子學名為Garde nia ja?mi noides Ellisf. Gran diflora Mak ino.,果肉的黃色色素是Croc in。梔子又名木丹、鮮支、黃荑子、黃梔子、黃梔、山黃梔、黃梔子、山枝子、大紅梔、金梔子、銀梔 子、山梔花、林蘭、越桃、木橫枝、玉荷花等。史記貨殖列傳: 中記載著:若千畝卮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然是富給之資也本草綱目: 梔子:染材,【釋名】木丹。(本經)。越桃。(別錄)。鮮支。(綱目)。花名簷卜。弘景曰處 處有之。亦兩三種小異。以七棱者為

47、良。經霜乃取。入染家。用於藥甚稀。時珍曰卮子葉如兔耳。 厚而深綠。春榮秋瘁。入夏開花。大如酒杯。白瓣黃蕊。隨即結實。薄皮細子有須。霜后收之。蜀中有 紅卮子。花爛紅色。其實染物則赭紅se。.說文:黃木可染者 廣雅:梔子桃也 正字通:梔,小木夏花潔白秋實丹黃可染一名木丹 康熙字典并引用了圖經對梔子的描述:生南陽川谷今南方及西蜀州郡皆有之木高七八尺葉似 李而堅硬二三月生白花夏秋結實如訶子狀生青熟黃中仁深紅又名鮮支。唐本草,是唐高宗顯慶四年(公元659年)編修成功的,是我國第一部藥典,圖經即為其中一部 份。經由約略了解,梔子的果實含有一種天然黃色素,自古以來就被作為染布的染料,此外,它也可以 用於食品

48、丵色素或作為繪畫顏料。實際染出來的色相是比較鮮艷、且染色程序也比較簡便,只要使用熱 煮法就可以萃取色素。另外,梔子也是古代一種極為重要的經濟作物,在卮茜指的就是梔子和茜草, 茜草也是一種染色材料,可見秦漢時期采用梔子染色是很盛行的。薯莨薯莨,別名赭魁、薯良、雞血蓮、血母、朱砂七、紅藥子、金花果、紅孩兒、孩兒血、牛血蓮、染 布薯。為薯蕷科植物薯莨的塊莖。塊莖富含單寧,可提制栲膠,或用作染絲綢、棉布、魚網;也可作釀 酒的原料。夢溪筆談:本草所論赭魁,皆未詳審,今赭魁南中極多,膚黑肌赤,似何首烏。切破,其 中赤白理如檳榔。有汁赤如赭,南人以染皮制靴。五倍子五倍子又名百蟲倉、百藥煎、棓子,為同翅目蚜蟲

49、科的角倍蚜或倍蛋蚜雌蟲寄生于漆樹科植物鹽膚木”及其同屬其他植物的嫩葉或葉柄,刺傷而生成一種囊狀聚生物蟲癭,經烘倍干燥后所得。此樹皮的 腫瘤含有豐富的可供染色用之鞣酸,當鞣酸和鐵離子結合時,就可將纖維染成藍黑色的色相。五倍子古 代稱之為無食子、棟五倍子,在唐朝時就已經出現於酉陽雜俎文獻記載里,五倍子的蚜蟲 也寄生於西域一帶的檉樹。此外,五倍子還是一種藥材,可以治療多種疾病。西域的五倍子是由現今的伊朗一帶的波斯引進的,由波斯語直接音譯為無食、摩澤。但是 根據一些藥書上的記載,五倍子卻是生長於南方的越南、緬甸一帶,不是西方的西域,如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五倍子和用藍草深染的黑色色相是偏藍色的黑色色相

50、,這也和媒染劑的使用有關。一般傳統的黑色 或是叫做皂色的黑色染料之媒染劑,根據文獻的記載都是使用叫做鐵漿的媒染劑。鐵漿的作法有兩 種,一是直接以生銹的鐵塊浸泡醋酸,三星期以上即可得到鐵漿。另一種是以稀飯浸泡生鐵塊,一樣可 以得到鐵漿,這是利用稀飯發酵后的酸性,其實是和直接以醋酸浸泡是一樣道理,所得到的鐵成分,叫 做醋酸鐵。醋酸鐵媒染的染色效果是較偏向不帶任何色系的灰色色相。如果是亞鐵類的媒染的話,就較 容易得到偏向帶些許藍色系感覺的黑色色系。五倍子除了是中國古代的纖維染色材料外,也是染發劑和近代藍黑色鋼筆墨水的材料。五倍子染出 的色相,根據本草綱目的記載,是叫做皂色,皂即是黑色的意思,皂字和現

51、在的皂字是通用的, 但在古代的字書里都是使用皂字。根據三國魏張揖廣雅的說明,皂和早是相通的,皂的色相是 藉由早起看不見東西時的黑色狀態來比喻的。烏臼烏臼俗名:臼仔、杍樹、椏臼、瓊仔樹等,屬於大及戟科木本植物,學名為Sapium sebiferum L.。葉片呈菱形,冬季變紅落葉,有微毒性,葉為黑色染料,可染木棉等物。關於烏臼的記載,曾出現於天工開物、神農本草、本草綱目、齊民要術、千 金翼方、云夢漫鈔等古文獻中,可用以治療腳癬、疥瘡、濕疹等。本草綱目里,釋名里 稱之為臼,本草綱目說其葉可以染皂色。烏臼木:染材, 藏器曰葉可染皂。烏臼種子 呈黑色球形,可以榨油,亦有毒性,亦可治瘡疥,但不可染色。本

52、草綱目也說明烏臼子可壓油。 然燈極明。本草綱目已經說明染色部位是使用其葉片,和鐵化合物媒染后,可產生灰色的色相, 深染后可得到黑色的色相,適合棉麻類之被染物。紫草紫草的又稱為硬紫草、大紫草、紅條紫草藐,茈草,紫丹,地血,紫草茸,鴉銜草,紫草根,山紫草,紅石根,Lithospermumerythrorhizon)為紫草科紫草屬的植物。又名山紫草、紫丹、紫草根,分布于日本、朝鮮以及中國大陸的遼寧、山西、湖南、甘肅、山東、湖北、廣西、四川、陜西、貴州、江西、 河北、河南等地,主要產於中國大陸。紫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草高約30-60公分,七月開小白花,根部是暗紅紫色,染色的部位是根部,因此叫做紫草根或

53、紫根。根部又分軟根和硬根兩類,軟根的紫草較適 合染色。紫草的被染物還是以絲質的染色效果較佳,棉麻質料的染著度較低,不容易上se。一般對論語陽貨惡紫奪朱、鄉黨紅紫不以為褻服等的敘述,采取的解釋是以 衍生義作為主體的,事實在色彩上,存在著另一層的意義。在此對紅和紫的色相所造成的印象,都是負 面的,討厭類比著非正式或是正規的、小人的紫色;又紅色和紫色不可親近的。盡管如此,在文獻的記 載里,卻出現有紫色服飾大流行的記載。在韓非子里,就記載著:齊桓公好服紫,一國盡服紫。 當是時也,五素(白絹)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謂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貴甚,一國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日:君欲止之,何不試勿衣

54、紫也?謂左右曰:吾甚惡紫之臭。於是左右適有衣紫而進者,公必曰:少卻,吾惡紫臭。”公曰:諾。於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國中莫衣紫;三日,境中莫衣紫也。當時君主齊桓公喜歡穿著紫衣的紀錄,一時間也帶動了齊國穿紫色衣服的流行風潮。紫色的衣服在 當時是很貴的,五匹素絹還不一定能換得一件紫色的衣服。為了要跟上流行,因此其國人要耗費財力添 購紫衣,也間接影響到齊國的國力。因此管仲才勸說齊宣王,若要人民不穿紫色衣服的話,自己就先要 帶頭不穿紫衣。齊桓公也適時地以紫草染色衣服很臭,而拒絕獻進的紫衣。確實,以紫草染出的衣物, 都會帶有紫草所特有的臭味,且該臭味久久無法散去。可見韓非子的紫衣記載,還是很真實的。紫

55、字是由茈字借用來的,古文獻中屬於通用的。茈是和紫是同義,是屬於形聲字,紫是由此和糸、茈則是由草和此合體組成的,此在古義是具有微小的意思。在惡紫奪朱的解釋中,為何惡紫可以解 釋為討厭紫色,這是因為紫色的染色結果,沒有控制好時,出現的色相容易和朱色相混之故。如果以染 色的技術來看的話,中國古代紫色之染色方法兩種,一是以紫草根部直接染成紫色,另一是以藍草先染 藍色、再疊染上紅花的紅色。前者的方法,容易因酸堿值的變化,導致酸性染出之色相容易和朱之色相 混。后者在染色份量的控制上,尤其紅花的色素過多時,就容易出現和朱相混之色相。兩者在技術上, 均可確認朱和紫有相混的可能性。 但也說明古代的朱和紫,在意義

56、上是相近的, 因此才可能相混, 也可 藉以推論色彩認知上的相通性。至於紅紫不以為褻衣的技術性解釋,是紅色和紫色的染色工序繁復 和價錢昂貴、材料不易得,哪有以辛苦高價染成的衣物,拿來當內衣穿之道理,延伸用以比喻適才適所 的道理。在論語的時代,紫和紅的社會印象并不是很高的,是在赤、朱之下的。可是到了唐代在制定服 制時,卻把紫定在紅色系之上,甚至出現滿朝文武皆朱紫的詩句。其原因有三,一、受到茈草的染 色工序繁復,且材料采集不易和其染色特性之影響。二、受到道教、佛教、神仙思想的影響,三、受到 西方的影響。關於工序難度,經筆者復原古法試染結果,一斤的乾燥紫草根,經過一早上的搓揉,只可 染成兩尺見方的絲質

57、衣物,如要取得較深或濃的色相,則要經過反覆地染著,達約十數次。其染著力較 強的布料是絲質衣物,并不是麻、棉、葛等較為平民化的布料的限制。關於紫和道教或佛教、神仙思想 之關系,可以從佛教、道教中,出現的紫云、紫書、紫衣、紫云觀、紫陽道人、紫氣東來、紫霞真人等 名詞之使用得到一些理解。 晉郭璞解釋山海經西山經時,就說明茈草就是染紫色的材料。本草綱目 紫草:染材,【釋名】紫丹(別錄)紫芙(音襖)茈戾。(廣雅音紫戾)藐。(爾雅音邈)。地血。(吳 普)。鴉銜草。(時珍曰)此草花紫根紫。可以染紫。故名。爾雅作茈草。猺獞人呼為鴉銜草。宏景 曰今出襄陽。多從南陽新野來。彼人種之。即是今染紫者。方藥都不復用。博

58、物志云。平氏陽山紫草 特好。魏國者染色殊黑。比年東山亦種之。色小淺於北者。花鏡:紫草,一名紫丹,又名茈戾(原文有草頭),生碭山南陽新野,及楚地。其苗似蘭香。莖赤 節青,二月開花紫白色,結實亦白,惟根色紫,可以染紫。澀柿子柿子的種類有1000多種,原產地在中國,在各地分布較廣,栽培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中國、日本、韓國和巴西是主要產地。東方柿在中國和日本是一種廣泛種植的重要果樹,19世紀傳入法國和地中海各國,后又傳入美國。根據其在樹上成熟前能否自然脫澀分為澀柿和甜柿兩類。后者主要是來自日本品種 中的冬柿”成熟時已經脫澀。而前者(我國上市的柿子大多數屬于此類)必須在采摘后先經人工脫澀 后方可供食用,

59、引起澀柿澀味的物質基礎是鞣酸(又稱單寧酸)。在本草綱目中,將之稱為椑柿、漆,文中說明將其搗爛取其汁液,可以當作是漆料,也可以染罾扇,因此也被叫做漆。甜柿引進前,臺灣所食用的柿子,是較硬的水柿和經過點柿變軟的軟柿子,是屬於澀柿子。各種類 分部的區域非常廣,包含了中國的中北部、朝鮮半島、日本、臺灣等地。柿子是屬於落葉喬木,葉片互 生、橢圓形、葉背生有褐色的毛,冬天時葉片會掉光。花為黃綠色,果實為可食用的水果,其學名為Diospyros kaki Thunb.。柿子的染法是使用柿樹的未成熟果實,在果皮仍是綠色、還是澀味無法食用的階段即可采用。其莖 葉也可以染色,是以熱煮法,煮出其色素,再浸入鐵離子之

60、化合物溶液里,就可得到較深的咖啡色色相。如浸入銅離子之化合物溶液里,就可得到較偏赭色的色相。澀柿子汁也可作為柿漆用,反覆涂布於棉紙 上,可以防水,作為紙傘的防水材料或是作為防染用的型紙。也是柿子,是利用柿子尚未成熟前的澀柿子,榨汁之后將之涂抹在布帛上,在經過石灰的媒染,可以得 到深褐的黑色或是褐色之色相。以下是中國古代的色彩名詞釋義紅色系粉紅,即淺紅色。別稱:妃色楊妃色 湘妃色 妃紅色妃色 妃紅色:古同 緋”,粉紅色。楊妃色 湘妃色 粉紅皆同義。品紅:比大紅淺的紅色(注:這里的 品紅”估計是指的 一品紅”是基于大紅色系的,和現在我們印刷用色的 品紅M10(”不是一個概念)桃紅,桃花的顏色,比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