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容易與語碼轉換混淆的幾個概念(1)_第1頁
談容易與語碼轉換混淆的幾個概念(1)_第2頁
談容易與語碼轉換混淆的幾個概念(1)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談容易與語碼轉換混淆的幾個概念(1)    摘 要:語碼轉換指言語者從一種語言轉到另一種語言的現象,它在語言接觸的使用中非常普遍。但是,在語言研究與使用過程中,它很容易與語碼混用、雙言制、借用、臨時借用等概念混淆。本文將著重介紹一下語碼轉換與這幾個術語之間的聯系與差異。關鍵詞:語碼轉換,語碼混用,雙言制,借用,臨時借用。引言:語碼轉換雖然是很早就有的現象,可是學術界真正對它產生濃厚興趣是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學者們大致研究了三個問題(劉紹忠、韋娟,2001年10月):第一,關于語碼轉換的定義(Gumperz,1971;Hudson,1981;Verschu

2、eren,1999);第二,對語碼轉換進行分類描寫 (Gumperz,1971;Gumperz&Hymes,1972;Hudson,1981;Auer,1990);第三,關于語碼轉換的交際效果(祝畹瑾,1992;許朝陽,1999;陽志清,1992)。本文將重點闡述第一個問題- 語碼轉換的定義以及容易與之混淆的幾個概念。一、語碼轉換的定義對語碼轉換的定義,不同的語言學家各有側重(何自然、于國棟,2001 年)。Fraomkin (1998)的定義是將一個單詞或詞組插入正在使用的一句話中,或在兩種語言變體或語碼間來回變換使用的現象。Scotton (1993)認為語碼轉換是在同一次談話中使

3、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語言變體。McKay & Hornberger (1996)認為當言語社團中存在兩種或更多的語言時,講話人經常從一種轉換到另一種語言的現象是語碼轉換。Poplack (1993)描述的語碼轉換是在連續的話語中出現不同語言的句子或句子片段的現象。她認為新插入成分的內部結構必須符合原有語言的句法和詞法規則。總的說來,對語碼轉換的定義有三方面的內容(王瑾、黃國文,2004年):第一, 操雙語或多語者在同一次會話中從一種語言轉向使用另一種語言的現象(Herman1968, Rubin1968, Greenfield1972, Laosa1975, Sankoff1980)。第

4、二,在主要使用一種語言的過程中穿插使用另一種語言組塊(詞、詞組、句子或更大的語言單位),對于這種現象,有的社會語言學家認為是語碼轉換 (Valdes Fallis1978);有的則認為它僅是一種語碼混合(Gumperz1977,Graser1980,et al)。第三,指某一語言系統內各種語言變體之間的轉換(Blom&Gumperz1972,Coapland1980,et al)。進行語碼轉換的兩種語言中通常有一種是基礎語,另一種是輔助語。前者是會話中使用的主要語言,后者則是轉換中出現頻率相對小一些的語言。二、語碼轉換(code-switching)與語碼混用(code-mixing)

5、研究語碼轉換,就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語碼混用,關于二者的關系,大致有三種看法(王瑾、黃國文,2004年):(1)認為語碼轉換(code- switching)與語碼混用(code-mixing)之間存在區別;(2)認為語碼轉換與語碼混用沒有什么區別;(3)對于二者之間是否存在區別不置可否。將句間語碼轉換和句內語碼混用區分開來的確有利于研究語法限制,但是在研究句間語碼轉換和句內語碼混用的交際功能時就沒有必要了。所以是否要做出區分取決于具體研究者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通常情況下,講到語碼轉換,即包括句間語碼轉換,又包括句內語碼混用,這樣既可以省卻了術語煩瑣,也避免了"語碼混用"這

6、個術語帶有的消極意義。三、語碼轉換與雙言制(diglossia)語碼轉換與 Ferguson(1959)說的雙言制之間共同的地方是它們涉及到同一語言社團或個人對兩種語言或語碼的使用。但是語碼轉換與雙言制在許多方面是不同的。在典型的雙言制情景下,語言的功能是由制約雙語語境的社會因素決定的,而且這種決定是永久性的(何自然、于國棟,2001年)。雙言制下的兩種語言共存于一個語言社團,而且兩種語言各司其職、各有專能。所以,在雙言制的語言社團內語言與功能之間存在著一對一的關系。盡管交際者掌握了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語言,但是他們在交際的時刻只使用其中的一種語言。雙言制所涉及的兩種語言,其中一個往往是高變體,另

7、外一個是低變體,這種不同取決于語言的使用場合。然而,語碼轉換的使用卻要涉及到眾多的因素,不僅僅是情景或使用場合。比如交際者之間的關系、交際者的交際目的、交際者的語言水平等等。如果將語碼轉換與雙言制相比較而言,前者是一個更加動態、更加復雜的概念。4、語碼轉換、借用(borrowing)和臨時借用(nonce borrowing)許多研究者(Backus 1995, Haugen 1956, Poplack 1990, Romaine 1989,Treffer-Daller 1991)都探討過語碼轉換和詞語借用的區別,但是卻未就兩者的區別達成一致的見解。關于單個詞匯的轉換是屬于語碼轉換還是屬于借用

8、就有兩派不同的觀點:其中的一派(比如,Poplack)認為語碼轉換和借用是完全不同的現象,它們有著不同的表層結構和受不同條件的制約;另一派(比如,Treffers- Daller)則認為語碼轉換和借用處在一個連續體的兩端,它們受同樣的條件制約。盡管區分語碼轉換和借用并不容易,但是這種努力仍然是必要的。我們可以說語碼轉換發生在言語層次上,而借用則發生在語言層次上。正如 David S. Li(1996)所講大多數學者們都認為語碼轉換與借用不同,如果我們把某種外域來源的詞語表達稱作借用的話,這就意味著(a)它已經成為該單語社團(monolingual speech community)的語庫的一部分,(b)它已經完全被主導語言(host language)的音位和形位融合。另外一個需要考慮的術語是臨時借用。臨時借用與借用的不同在于使用頻率、接受程度和音位融合程度等方面。所以說臨時借用處在借用和語碼轉換之間,是語碼轉換和借用的中間區域。也許這正是研究者難以準確區分語碼轉換、借用和臨時借用的原因。結束語:本文主要對語碼轉換的定義及容易與它混淆的幾個概念進行了比較分析,希望讀者對語碼轉換這一現象有所了解。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只是做了個簡要介紹。語碼轉換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目前的研究已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