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單元折線統計圖一、教學內容折線統計圖:教材第2129 頁的“例 1例 2”以及練習四。二、教材分析本單元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表示數據,并已積累較多的統計活動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教學,可以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描述數據的方法,增強處理和分析數據的能力,感受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三、學情分析學生學習統計主要是為了學會用統計的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發展初步的數據分析觀念。 因此,不宜讓相對繁瑣的制圖操作干擾學習的重點。教學本單元的例題和習題時,要么讓學生看圖分析, 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要么讓學生在已經確定了縱軸、橫軸并畫好網格的圖中描點、連線,用不同的折線表示相關的數據
2、。這樣,既突出了繪制折線統計圖的關鍵環節, 又能使學生更加關注統計活動的全過程,從而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統計方法,積累統計活動經驗。四、教學目標1. 使學生經歷用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的過程, 了解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的基本方法和特點, 能讀懂常見的折線統計圖, 能根據要求完成相應的折線統計圖。2. 使學生能根據折線統計圖所表達的信息, 進行相應分析、 比較和簡單的判斷、 推理,體會數據對于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意義, 了解對于同樣的數據可以有不同的分析方法, 需要根據問題的背景選擇合適的方法,進一步積累統計活動經驗。3. 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提高開展統計活動的興趣,增加動手實踐
3、、合作交流的意識。五、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了解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的方法和特點;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由數據本身能說明什么逐步過渡到基于數據進行一些有意義的判斷和預測。六、課時安排單式折線統計圖 1 課時復式折線統計圖 1 課時11 12單元課題第二單元折線統計圖總課時4 課時課題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三維目折線統計圖課時第 1課時第 2122 頁例 1 和“練一練”,第 25 頁練習四第 1 題1、知識技能:使學生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結構和特點,能讀懂折線統計圖;能收集簡單數據,并用單式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能簡單分析折線統計圖的數據,了解數據反映的實際情況。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在認識
4、折線統計圖,收集數據、運用折線統計圖表達數據的過程中,進一步掌握統計方法,積累統計活動的經驗,體會并了解折線統計圖的優點,提高用折線統計圖處理簡單數據的技能,增強數據分析觀念。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主動參與統計活動,形成相互合作、積極思考的學習意識,感受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統計在日標常生活里的作用。教學重點認識折線統計圖并用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教學難點分析數據,體會數據蘊含的規律或特點教學準備學生收集自己從一年級開始每年體檢的身高數據;教師收集23幅折線統計圖。教學過程二次備課一、回憶統計,導入新課大家回憶一下,我們都學習過哪些統計的內容和方法?為了提高統計能力和根據需要表達數
5、據,我們今天要學習表達數據的新形式。那究竟是怎樣的形式呢?我們一起看具體問題。二、認識新知,了解特點1體會身高變化情況。出示例1 的統計表。你能從統計表里知道些什么?張小楠的身高是怎樣變化的?你能用手指比劃畫一條線,表示他每個年齡身高增加的情況嗎? ( 結合手勢畫線說明每個數據的“折點” )自己試著畫一畫,表示出張小楠身高增長的變化。觀察:這條線有什么作用?能看出張小楠每個年齡的身高怎樣變化的嗎?(結合引導觀察適當修正并在每個身高處點“點” )把表示身高數據變化的這樣一條曲線叫作“折線” ,(板書:折線)這條折線能直接表示出身高逐年增長的情況。2認讀折線統計圖。(1)為了準確地表示張小楠身高變
6、化情況,可以把這條折線畫在表示了年齡和身高數據的格子圖上,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3數據表達的新形式 . (出示折線統計圖)像這樣的統計圖,就叫作折線統計圖。(完成課題板書)(2)引導:觀察折線統計圖,看看它和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哪兒不同?同桌互相討論一下。提問:這里數量刻度上一格表示多少厘米?你知道最下面這一格為什么要表示 1 1 0 厘米,是怎樣表示的嗎?說明:因為最小的數據是 1 1 6 厘米,為了統計圖的美觀,不讓下面這一段空著,這一格用曲線表示 0 -110 厘米。畫折線時,可以根據左邊線表示的數量刻度,先畫出表示每個年齡的身高數據的“點” ,再依次連接這些點成為折線,表示數量變化
7、。這里的點表示數據是多少,折線表示數據怎樣變化的。提問:你知道了張小楠身高的哪些數據,誰來說一說?3分析數據。出示看圖討論題,讓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隨著年齡增長,張小楠的身高是怎樣變化的?她從 6 歲到 1 2 歲一共長高了多少厘米?從折線統計圖上怎樣看出哪一年身高增長得最快?那圖上可以怎樣看出她哪幾年身高增長快一些,哪幾年身高增長慢一些?說明:這里的折線越陡峭, 說明數據變化越快; 折線越平緩,說明數據變化越慢。提問:根據她的身高增長特點,估計到1 3 歲生日時,身高大約多少厘米嗎?你還從統計圖里想到些什么?4認識特點。折線統計圖和前面統計表比較一下,表示的數據相同嗎?哪個能更清楚地看出
8、身高的變化情況?為什么?指出:統計表要把數據作比較才知道數據增長或減少,但折線統計圖上的折線能直接看出數據變化情況。所以,折線統汁圖的特點是既能直觀表示數據多少,又能形象地反映數據變化情況。(板書特點:直觀表示數據多少形象地反映數據變化情況)三、統計實踐,提升能力1做練習四第 1 題。他的體溫大體是怎樣變化的?讓學生根據統計圖下面三個問題先思考,自己尋求答案。怎樣根據折線統計圖判斷幾時到幾時體溫上升最快和下降最快?怎樣看出19 時起體溫趨于平穩的?提問:你還能從圖中知道些什么?小結:根據折線統計圖里的折線,可以看出病人每個時刻的體溫情況,也可以看出病人體溫上升和下降、趨于平穩的情況和狀態,還能
9、根據折線的陡峭和平緩判斷上升或下降的速度,這就是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體溫最高時達到多少攝氏度,哪個時段體溫基本不再變化等情況。2做“練一練”。把事先收集身高數據,先填寫在統計表里,再完成折線統計4圖。分析交流:完成下面的問題四、全課總結,交流收獲提問:這節課學習的什么內容?你有哪些認識和收獲想和大家交流?你對折線統計圖還有些什么體會?5單元課題第二單元統計折線統計圖總課時4 課時課題復式折線統計圖課時第 2 課時教學內容第 23 24 頁例 2 和“練一練”,第 25 頁練習四第 2 題。1、知識技能:使學生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了解復式折線統計教學目標 圖表示數據的特點,能讀懂復式折線統計圖;能
10、收集簡單數據,用復式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能簡單分析復式折線統計圖的數據,了三解數據反映的一般情況或規律。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感受用復式折線統計圖統計數據的過程維和方法,體會并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的作用和優點;積累統計活動的經驗,提高用復式折線統計圖處理簡單的數據的技能;體會數據目蘊含規律,增強數據分析觀念。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主動參與實驗、統計活動,產標生對實驗研究問題的興趣,體會實驗對于研究問題的作用;感受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統計在日常生活或研究問題中的作用。教學重點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并用復式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教學難點分析數據,體會數據蘊含的規律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統計表等
11、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一、回顧內容,引入新課二、創設情境,學習新知1創設情境。(1)提問:我們生活里常使用保溫杯,這些不同材料制作的保溫杯,比如不銹鋼的、玻璃的、陶瓷的保溫杯,保溫的時間性能都會相同嗎?大家來看一組數據,你發現什么?(2)出示例 2 的統計內容和統計表, 讓學生獨立閱讀例題、數據。從實驗統計表里的數據看,哪種保溫杯的性能更好?你是怎樣知道的?2引入復式折線統計圖。每隔 30 分鐘測量、記錄一次數據,經過 1 50 分鐘,一共測量、記錄了 5 次數據。通過比較每次記錄的數據,可以發現陶瓷保溫杯里開水溫度下降速度要快得多,這說明不銹鋼保溫杯的保溫性能要好得多。用怎樣的折線統計圖,能直觀
12、比較出這兩個杯子的保溫性能哪個好一些呢?指出:把兩條折線畫在同一幅圖,可以直觀地看出哪個6溫度保持得比較好,保溫性能要好一些。像這樣把兩個不同的數量分別用折線表示在同一幅統計圖上,就是復式折線統計圖。(把課題補充板書成:復式折線統計圖)3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出示例 2 里的復式折線統計圖。引導:請大家觀察這里的統計圖。從圖上你能知道些什么?交流:橫向底線上分別表示的什么,縱向左邊線上刻度表示的什么?這里實線表示的什么,虛線表示的什么?兩條折線在 0 分鐘時都從 95開始畫起,表示的什么意思?兩條折線已經畫出的這部分表示什么意思?引導:你能根據表中的數據,接著完成復式條形統計圖嗎?請在課本上完成
13、。交流統計圖,說說怎樣描點、畫折線的,畫兩條折線時要注意什么。提問:能根據復式折線統計圖,說說兩個保溫杯里熱水溫度是怎樣變化的嗎?(指名交流)用兩條折線表示兩組不同的數據,我們叫它復式折線統計圖;上節課學習的折線統計圖是單式折線統計圖。為了在復式折線統計圖里區分兩條折線分別表示的不同數量,和復式條形統計圖一樣,要注明相應折線的圖例。一般折線圖例都是像這里一樣,以實線和虛線區分的。4分析數據。讓學生閱讀例 2 的討論題,先獨立思考,并在統計圖里找一找,再在小組里討論、交流,統一問題的結果。提問:和單式折線統計圖比,復式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特點?指出:復式折線統計圖除了具有單式折線統計圖能表示數據多少
14、,直觀形象地反映數據變化情況外,還便于比較不同數據之間的差異。(板書:特點:直觀表示數據多少形象地反映數據變化情況便于比較差異)三、練習鞏固,實踐提升1完成“練一練”。(1)學生閱讀“練一練” 的習題,初步了解要求是什么。(2)學生實驗。根據實驗數據,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并思考下面的問題。學生根據要求實驗,教師巡視、指導。(3)交流討論。先讓各組和實驗前的估計比較,結果與預測是否相同,并在班內說明哪個水溫下降快一些。你對實驗和結果有什么感受和認識?2做練習四第 2 題。讓同桌同學先討論題里的兩個問題。交流:你從圖中了解了些什么?在風信子發芽實驗中,開始出現根和芽的情況各是怎樣的?能說說根和芽從
15、出現開始的生長變化情況嗎?7四、課堂小結,布置實驗提問:這節課都是通過實驗的素材學習復式折線統計圖的。通過學習,你對復式折線統計圖有哪些認識?還有哪些收獲?單元課題課題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三維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準備第二單元折線統計圖總課時4 課時折線統計圖練習課時第 3課時第 26 27 頁練習四第 37 題,“你知道嗎”。1、知識技能: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能讀懂折線統計圖,能說明折線統計圖表示的統計結果;能根據數據用折線表示統計結果,能簡單分析復式折線統計圖的數據,了解數據反映的一般情況或規律。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提高用復式折線統計圖處理簡單的數
16、據的技能;體會折線統計圖反映的實際情況,增強數據分析觀念。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積極參與數據表達和分析活動,產生對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的興趣,感受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形成初步的統計意識,能運用復式折線統計圖解決問題,會分析統計圖中的信息分析數據隱含的信息多媒體課件、 每人準備一周里每天收集、記錄的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教學過程二次備課8一、引入練習談話:這一單元學習了折線統計圖,認識了單式折線統計圖和復式折線統計圖。今天,我們練習這部分內容。 (板書課題)二、基本練習1做練習四第 4 題。(1)讓學生觀察折線統計圖,了解是什么內容的統計圖,仔細閱讀圖中的數
17、據,弄清數據的變化過程。(2)要求學生根據下面的問題先在圖中找一找,獨立思考答案或理由。說明:折線統計圖上最高的點表示最多的月份,最低的點表示最少的月份;找銷售量在 100 臺以上的月份,只要找到表示 1 00臺的橫線,銷售臺數在這條線上面的月份都超過100 臺。可見折線統計圖能直觀地反映數據的多少。 (板書:直觀反映數據多少)(3)交流:讓學生交流第(2) 題的問題。提問:你從圖上怎樣看出增長最快和下降最快的是哪個月份的?(板書:形象地表示數據變化情況)圖上看,銷售臺數五月份增長最快,十一月份下降最快,你能試著解釋原因嗎?指出:在折線統計圖上比較數據增長或下降得快還是慢,只要看上升或下降時的
18、折線是陡峭還是平緩。如果陡峭,說明數據上升或下降比較快,比如圖上表示五月、十一月數量變化的折線最陡峭,是銷售量增長、下降最快的。如果平緩,說明數據上升或下降比較慢,比如表示七月、八月數量變化的折線比較平緩,說明銷售量增長慢。如果陡峭程度差不多,可以再比較數據變化的多少,比如五月和十月折線上升陡峭程度差不多,可以看表示數據的點上升了多少,這里五月大約上升了 3 格,十月上升了不滿 3 格,所以五月增長最快。可見,折線的陡峭程度反映了數據增減的速度。(板書:直接反映增減變化的速度)2做練習四第 5 題。( 1)讓學生閱讀折線統計圖,觀察圖里的數據及數據的變化。( 2)讓學生思考統計圖下面的問題,在
19、全班交流問題的結論。從圖上你還能看出哪些信息? (比如第幾秒高度上升或下降速度比較快等)三、實踐交流1做練習四第 6 題。讓學生閱讀習題,說說表中的數據表示的是什么。讓學生根據表里的數據,完成題里的折線統計圖。呈現學生完成的折線統計圖,檢查、校對繪制的折線是不是正確,有錯的訂正。提問:觀察統計圖,這兩個城市最高月平均氣溫分別出現在幾月份?最低呢?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提出問題,全班互相討論、交流)比較兩個城市全年的氣溫變化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有什么9發現?指出:比較折線統計圖上數據的變化情況可以看出,我國上海和澳大利亞悉尼這兩個城市的氣溫變化正好相反2閱讀“你知道嗎” 。說明:在統計圖上,
20、折線表示的上海和悉尼氣溫變化情況完全不同。這是由于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年中地球上太陽直射區域會發生變化,使南、北兩個半球上的季節完全不同,北半球是夏季時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是冬季時南半球是夏季,而上海在北半球,悉尼在南半球,所以氣溫高低及變化大不相同。3做練習四第 7 題。(1)記錄的這一周中當地每天最高氣溫、最低氣溫的數據(2)提出制作統計圖表的任務,出示要求:每人利用第 1 1 9 頁上的方格紙,把收集的數據先制成統計表,再制成折線統計圖。先想一想最高、最低氣溫的統計表是單式的還是復式的,設計統計表,再完成數據填寫。先思考折線統計圖上日期、氣溫怎樣安排,再設計統計圖結構,然后用折線表示數據。
21、制作統計圖表時如果有困難,可以互相商討、幫助,完成后在四人小組里互相交流。學生設計、制作統計圖表,教師巡視、指導。四、練習小結提問:通過這節課的練習,你對這單元學習的折線統計圖的內容有哪些收獲?10單元課4 課時第二單元統計總課時題課題蒜葉的生長課時第4課時教學內第 2829 頁綜合與實踐“蒜葉的生長” 。容1、知識技能:使學生通過實驗、統計,了解蒜葉根須和葉片的教學目標生長情況,認識在陽光下和房間里蒜葉生長的相同點和不同之處;能正確地收集數據并用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通過調查、記錄、比三較數據獲得問題研究的簡單的結論。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蒜頭發芽實驗和測量、統計、數據維分析等活動,體會用實
22、驗方法研究問題的過程與方法,進一步體驗數據統計活動的過程,以及統計數據的作用,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目發展數據分析觀念。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標題,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實驗研究的科學性和數學結論的嚴謹性,培養認真觀察、測量和記錄數據的習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并獲得成功發現結論的體驗。 。教學重點蒜葉生長的實驗與統計教學難點正確地收集數據并用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統計表等 每個小組準備 3 個種植蒜頭的盆 (兩個放土,一個放水),若干飽滿的蒜瓣教學過程二次備課11一、提出問題出示蒜頭和蒜苗的圖片,讓學生觀察,說說各是什么。同學們對蒜都有一些了解,
23、知道蒜的一些種植情況、生長期的時間,以及食用調味、殺滅病菌等作用。但你注意過蒜頭發芽情況和蒜葉的生長過程嗎?(板書:蒜的生長過程?)要知道蒜葉的生長過程,就需要通過發芽實驗來了解。那具體怎樣研究呢?大家想想,有沒有什么辦法能觀察到蒜葉的生長過程?交流:發芽實驗可以怎樣做?怎樣知道它的生長情況?那從今天開始,我們就研究蒜葉的生長情況。(板書課題)現在先了解實驗方法和實驗活動要求。二、觀察記錄1種植蒜頭。要求每個小組的同學,選擇一些粗壯、飽滿的蒜瓣分別種植在三個盆里;種在土中的蒜瓣把尖頭一頭朝上,蒜瓣尖頭可以稍微露出土壤一點。 (學生種植蒜瓣)種植完成后,要求把種在土壤中的兩盆分別放在陽光下和屋子里,注意放的位置要便于觀察和測量;種在水里的放在容易觀察和測量的合適的地方。2觀察記錄。 呈現要求:(1)觀察、記錄根須的生長。各人注意觀察自己小組種在水中蒜瓣的根須生長情況;從第 2 天起各小組每天測量根須生長情況,每人都做好記錄;一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文獻資源建設考核試卷
- 玉石在新時代文化建設弘揚民族精神中的價值考核試卷
- 縫制機械的綠色設計理念考核試卷
- 珠海市高三上學期學業質量監測文綜歷史試題
- 遼寧政法職業學院《中學歷史教學技能訓練(Ⅱ)》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財經大學《港臺文學專題》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重點達標名校2025屆中考備考沖刺階段(查缺補漏)生物試題含解析
- 涼城縣2025屆數學五年級第二學期期末監測模擬試題含答案
- 西安郵電大學《水處理生物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南京江北新區南京市浦口外國語校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第一次診斷(期末)考試語文試題含解析
- FZ/T 32001-2018亞麻紗
- FZ/T 24011-2019羊絨機織圍巾、披肩
- 金螳螂企業管理課件
- 炊事機械安全操作規程
- 最新版教育心理學課件3-成就動機
- 《大數據環境下的網絡安全問題探討(論文)8000字》
- 離合器-汽車畢業設計-設計說明書
- 中國民間美術年畫-完整版PPT
- 2022年《趣味接力跑》教案
- 級配碎石旁站監理記錄表.模板
- 國電南自PSL 641U線路保護測控裝置技術說明書V1.1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