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論文新課程培訓材料:認清方向走出新路全國通用_第1頁
高二語文論文新課程培訓材料:認清方向走出新路全國通用_第2頁
高二語文論文新課程培訓材料:認清方向走出新路全國通用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7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用心愛心專心認清方向 走出新路-從人教版高中新課程選修教材看: 現階段選修模塊教學的有效實施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劉宇新主要內容一、從現實層面看選修課的基本定位二、從教材編輯看選修課教學的規定三、從教材使用看選修課的實施途徑四、從教材內容看選修課對教師要求一、從現實層面看選修課的基本定位1. 高中語文選修課程設置的現實背景順應世界課程改革的潮流:自20 世紀初開始,在世界范圍興起了課程選修制。一些教育集權制國家,如法國、日本、俄羅斯,都對以往過于強調必修課、忽視選修課做了歷史性反思,日本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初中就設置了選修課程,高中增加了選修課的學分 注1 。1999 年 1

2、月 1 日芬蘭頒布的芬蘭高中教育法規定:所有高中都要采取個性化的修習制度,學生可以制定適合自我發展的課程學習計劃。學生最低修完 75 門課, 其中必修 45 門,選修 30 門注 2 。2. 高中語文選修課程設置的現實需要開設選修課,看起來是為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和不同學習需求,實現有個性有差異的發展,其實也是在尊重學生個人發展的同時,適應新世紀對不同人才的需求。開設選修課,看起來是在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增加學生的選擇空間,其實也是在豐富和選擇的過程中,為每一個學生打下適合自身發展的語文基礎;在必修與選修的相互配合下,實現對于一個學生來說最有價值的“語文 ”整合,發揮語文學習對于一個學生的

3、最大綜合效應。開設選修課,看起來是著眼于學生的學業發展和人才培養,其實也是在為學生的發展增添內在的驅動力,變被動的接受學習為主動的尋求發展;而學生的發展又必定會是一種內 需的、有個性的發展。開設選修課,看起來是著眼于新課程的理念和要求,其實也是從內容到形式對語文教學的一種發展,是在豐富并改變著已有的對于語文教學的一些認識以及語文教法,促進語文教 學的發展乃至語文學科的發展。尤其是要為語文學科增添一點新世紀的亮色。3. 高中語文選修課的認識和實施定位認識定位:課程標準 :“高中語文選修課是在必修基礎上的拓展與提高,有的側重于實際運用,有的側重于鑒賞陶冶, 有的旨在引導探索研究。 ”“選修課程的設

4、計, 必須以課程目標為依據,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和實際水平。不能把選修課上成必修課的補習課和應考的輔導課,也不能簡單地照搬大學里的選修課。”“拓展與提高” 、“以課程目標為依據”和“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和實際水平”雖是原則性的話,但深入揣摩會發現: “拓展與提高” , 是說明選修課的內容和要求應當與必修課有所不同;而 “以課程目標為依據” , 是說明選修課仍然要堅持以“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運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為教學目標;“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 和實際水平” ,是說明選修課要適應學生的發展,而不

5、是某一方面的專業進步。“不能把選修課上成必修課的補習課和應考的輔導課,也不能簡單地照搬大學里的選修課”,再次從反面強調選修課與必修課在內容要求上的不同和基礎教育與專業教育的不同。但課程標準沒有提出既不同與必修課又不同于專業課的選修課是什么樣的課。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課程語文學科教學指導意見(試行):開設選修課“要突出選擇性,但不能忽視基礎性;要落實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要繼續將閱讀與鑒賞 、表達與交流 作為選修課學習中的重要內容”;選修課的教學目標 “主要不在于建構某個門類的知識體系,而在于進一步拓展視野,發展思維,培養學生應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通過更加豐富并

6、有所深化了的語文教學內容,來進一步改善并充實學生的知識結構,以豐富學生的文化積累,強化學生語文能力,促進學生認識水平 及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保證高中課程目標提出的基本能力得以發展”。教學指導意見對課程標準做出了比較完美的解讀,基本上解決了選修課的認識定位問題,即高中選修課的教學目標是繼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充實知識結構,豐富文化積累,強化語文能力,促進思維發展,而不是在某一方面的專業深造;教學內容還是“閱讀 ” 與 “寫作 ”這兩大項,只是這兩項內容的呈現不再是某種“文體 ”或某種 “能力 ”,而是某類 “體裁 ”或某個 “專題 ”。人教版 15 本選修教材和每冊教材中的單元確立,正是基于這樣

7、的認識。實施定位:課程標準 :“選修課和必修課的教學存在一定的差別”,“不同類型的選修課之間存在著課程目標和教學方法上的差異 所以選修課特別需要注意尋求與課程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方法 ”。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課程語文學科教學指導意見(試行):“選修課中,教師要注意根據不同類型的選修課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1. 推薦選修教材的框架體系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一單元以意逆志知人論世根據對于選修課的認識定位,以及課程標準和教學指導意見對于選修課教學實施的要求,可以確定選修課的實施從內容的選擇上應當具有“專題”的特點,而不同于必 修課的以單一“文本”為單位,更多的是借助若干文本完成“專題”學習。這種“專題”的

8、確立可以是教材已有的,也可以是依據教材另外確定的;而文本的組合可以是教材內部的,也可以是教材內外相互結合的。從教法的選擇上,應體現“自主、合作、探究 ”的教學理念,嘗試各種有益的教學方法,例如,教師答疑、問題討論、成果交流、語文活動,以及教師的講解和必要的講座,等等。尤其是改變單一的“就文本說文本 ”的教學方法,嘗試建立既立足文本又跳出文本,既解讀文本又拓展文本的教學思路,在不斷提升“上位 ”認識的過程中實施選修課的教學。二、從教材編輯看選修課教學的規定詩歌之部散文之部第二單元置身詩情緣景明情第三單元因聲求氣吟詠詩韻第四單元創造形象詩文有別第五單元散而不亂氣脈中貫第六單元文無定格貴在鮮活人教詩

9、歌與散文版選修教小說與戲劇材整體中國古代詩歌欣賞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外國詩歌散文欣賞中國小說欣賞外國小說欣賞中外戲劇名作欣賞影視名作欣賞第一單元賞析指導賞析示例(長恨歌 /白居易)自主賞析(湘夫人 /屈原擬行路難 /鮑照、蜀相 /杜甫、書憤 /陸游)推薦作品(詠懷八十二首(其一)/阮籍、雜詩十二首(其二)/陶淵明、 越中覽古 /李白、一剪梅 /李清照、概新聞與傳記新聞閱讀與實踐況中外傳記作品選讀語言文字應用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今別離(其一) /黃遵憲第一單元生命的律動語言文字運用文化論著研讀演講與辯論文章寫作與修改先秦諸子選讀中國文化經典研讀中國民俗文化詩歌部分第二單元摯情的呼喚第三單元愛的心

10、語第四單元大地的吟歌第五單元苦難的琴音散文部分第一單元:生命的律動第一單元那一串記憶的珍珠第二單元心靈的獨白第三單元一粒沙里見世界第四單元如真似幻的夢境第五單元自然的年輪經典原文( 論語十則老子五章) 相關讀物(孟子見梁惠王胠篋)閱讀指南( 論語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老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儒道兩家的思想為什么能夠互補)思考·討論·練習大視野(論中國文化梁漱溟) 知識鏈接語言文字應用第一課走進漢語的世界精讀(天狗 /郭沫若)略讀(井 /杜運燮、春 /穆旦、無題 /鄒荻帆、川江號子 /蔡其嬌) 思考與探究一走進詩的世界 天狗(作者簡介導讀)中國文化經典研讀第一單元入門四問第二單元儒道互

11、補第三單元春秋筆法第四單元修齊治平第五單元佛理禪趣第六單元家國天下第七單元天理人欲第八單元科學之光第九單元經世致用第十單元人文心聲第二單元:儒道互補第二課千言萬語總關 “音 ”第三課神奇的漢字第四課詞語萬花筒第五課言之有 “理 ”第六課語言的藝術第一課第一節美麗而奇妙的語言 引子:“迷人”的“眼睛” 課堂活動:比爾為什么會鬧笑話工具箱(世界語言知多少/我們的母語漢語 /現代漢語有哪些特點)小試身手2. 選修教材框架設計的基本思路堅持文化和能力相結合的原則,依托“文化”發展能力,同一種能力在不同的“文化”中不僅得到反復練習,而且突出了這種能力在一種“文化”中特殊要求注 ;改變過去單一的以文章學知

12、識為基礎發展能力的做法。用心愛心專心保持傳統教材框架,以選文為依托,采用單元(個別的按“課”“章”)形式成冊。絕大多數單元有明確的專題,這種專題往往是指一個具體的知識內容或能力要點。單元的組合比較靈活,以單元內容的落實為目的。如,中國文化經典研讀 第一單元 “入門四問”,就是兩篇“相關閱讀” 。第二單元“儒道互補” ,先給出兩篇“經典原文” ,再給出對應的兩篇 “相關讀物” ,然后是“大視野” 。第三單元 “春秋筆法” 先給出一篇 “經典原文” , 再給出一篇解釋“春秋筆法”的“相關讀物”(劉知幾的直書 ) ,然后是“大視野” 。第七單元“天理人欲” ,“經典原文” (朱子語類三則)側重講“存

13、天理克人欲”,“相關讀物”則是李贄的童心說 ,倡導尊崇人的本性,二者成對比的關系。第八單元“科學之光 ”“經典原文 ”是天工開物兩則( 稻治鐵),專講古代科學; “相關讀物 ”是麻葉洞天(徐霞客游記 片斷),講進洞探密(科學探險) ,兩個角度, 形成對專題的 “互補 ”。第十單元 “人文心聲 ”, “經典原文 ”是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十則,“相關讀物 ”是王國維的紅樓夢評論(節選)和黃遵憲的人境廬詩草自序,兩部分內容從古今不同文化角度進行文學批評。單元的內容設計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需要,例如,中國文化經典研讀的單元設計,先是“單元提示(知識講解) ”“經典原文” “相關讀物”“閱讀指南” “思考討論

14、練習” 。強化相關閱讀,如有比較閱讀、鏈接閱讀,使專題的學習比較到位,比較完整,并且可以達到擴大視野、豐富積累、加深探究、梳理整合的目的。練習題設題的范圍更廣泛,更靈活,更具有探究(討論、欣賞)的價值,而不是僅局限于文本。3. 四本選修教材對課堂教學的規定進行專題學習。改變單一文本學習的方式,即圍繞“專題”建立文本之間的聯系,整合單元內容,優化學習過程,形成內容專一、過程序列化的教學。從運用、審美、探究的角度切入教學。改變單一的以知識為中心用文本作解證(說明)的教學設計慣例。在領悟言語內容的基礎上學習言語形式。改變僅限于詞句理解的語言學習,把語言學習放到篇章乃至文化的范圍內去學習、掌握注。實現

15、開放式教學。圍繞專題確立合適學生的學習內容,可以對原有的專題作出調整,可以適當做拓展學習,可以補充相應的學習材料,可以在現有專題的基礎上生成新的專題。實現在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合作學習。有專題,有閱讀指南,有方法指導,甚至有的教材本身就有“自主賞析”和“推薦作品”(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三、從教材使用看選修課的實施途徑新課程實施以來,北京市先后在崇文廣渠門中學、大興北師大附中、豐臺二中、房山實驗中學組織了四次人教版選修教材研究課,共有9 位教師上課。僅以這9 節課為例,探討選修課的實施途徑。(一)依據學生實際,落實教材“專題”1. 選取恰當的角度切入“專題”限于學生的知識積累和認知程度,教材

16、中的一些專題對于學生比較陌生,學有難度。對此,可以考慮選取適合學生學習的角度切入專題,采用一斑窺豹的方式完成專題學習。課例:儒道互補 (中國文化經典研讀 )大興北師大附中方夢坤課題:從義利之辨看儒道教學過程背景介紹。春秋:無義戰;戰國:邦無定交,臣無定主,爾虞我詐,爭名逐利。孔子的義利觀。子曰: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 于我如浮云。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孟子的義利觀。孟子對曰: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 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

17、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 茍為后義而先利, 不奪不饜。 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 ,仁義 ?而已矣,何必曰 ,利 ?? ”老子的義利觀。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莊子的義利觀。故跖之徒問于跖曰:“盜亦有道乎?”跖曰: “何適而無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義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 ”由是觀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則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故曰:唇

18、竭而齒寒,魯酒薄而邯鄲圍,圣人生而大盜起。掊擊圣人,縱舍盜賊,而天下始治矣!儒道義利觀之比較。亂世儒家道 家 無義樂義棄利棄義逐利重仁義棄圣無盜義利之辨對中國文化的影響。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于謙: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魯迅: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一批埋頭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為民請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這些人是 “中國的脊梁 ”。對話先

19、賢文化尋根感悟成長作業:同學們根據課上的研讀思路,自選其他角度,進行專題研究。如“君子品格與圣人品格 ”、 “孔子一生對其思想的踐行”,等等。“儒道互補 ”是一個大專題。方夢坤老師整合兩篇“經典原文 ”和兩篇 “相關閱讀 ”,從中選取 “義利 ”的角度切入 “儒道互補 ”專題。“義利 ”是儒道兩家的核心內容之一。選擇這個角度, 實現四篇文章的整合,即扣住了教材單元專題,又符合學生的接受水平;既落實了“文言 ”教學,又體現了 “文化 ”教育(含 “義利之辨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既實現了長文短教,又給學 生留下了繼續學習的空間。問題:學生的前期預習,文章中其他詞句的落實,學生的后期保證。解決預習問

20、題:可以利用課上一個課時,在教師指導下完成預習。解決其他詞句問題:可以作為預習要求之一,也可以集中用一課時梳理重點詞句。解決學生后續學習問題:可以用一課時或完成后續學習的設計,或完成對學習結果的評價。這樣, “儒道互補 ”單元大約用 4 5 課時可以完成。 (本冊書共 10 個單元, 9 周, 36 課時,第一單元用2 課時,其他單元約4 課時)2. 借助已知,化難為易,解析“專題”內容 課例:儒道互補 (中國文化經典研讀 )豐臺二中張海巖課題:學論語 、老子,看儒道互補教材確立的專題,往往內涵比較豐富,有的也具有一定的深度。教師可以考慮借助學生的已知化難為易,由淺入深,對含義豐富、內容復雜的

21、專題作解析。這節課,教師就是從“互補之于人” (借學生對君子、圣人的了解) “互補之于理解” (借對歷史知識的了解) “互補之于文化” (借學生對文化名人的了解)等方面引導學生認識“儒道互補”。教學過程展示互補之現象,關注儒道思想的傳承。播放奧運會開幕式視頻片段, 讓學生感悟其中蘊含的“儒 ” 道“” 元素。教師引入: “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是論語中的名句,2008 人共同擊缶,聲響震天,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胸懷和氣勢。“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這也是論語中的名句,孔子三千弟子手持竹簡高聲吟唱, 一個巨大的中國古代的“和”字出現在人們面前, 一個 “和 ”字,荏苒千年, 發展變化,彰顯

22、出儒家的人文理念“禮之用,和為貴 ”。 2008 名太極拳練習者凝神靜氣、舒展筋骨、吐故納新。一招一式似春蠶吐絲綿綿不斷,又如長江之水滔滔不絕,于行云流水間達到了 “上善若水,利萬物而不爭”的境界,展現著 “天人合一 ”的道家文化魅力。前者高聲吟唱, 聲如洪鐘; 后者凝神靜氣, 靜若空靈; 一個振奮昂揚, 氣勢恢宏; 一個寧靜安詳,柔以克剛。儒道思想正像兩條母親河,一條給予我們剛健奮發的進取力量,一條給予我們恬淡和諧的精神家園,千百年來,儒道文化互動、互補、滋養出中華民族的特有文化。今天, 讓我們以論語 老子為依據,對 “儒道互補 ”這一專題進行探討。研究互補之于“人” 。研讀課文,探討儒道在

23、人格追求上的差異。 “君子 ”一詞在論語出現達 106 次,頻率僅次于 “仁 ”。老子 提到 “圣人 ”的共有 27 章,占全書 81 章的 33% 。學生閱讀、研討、得出自己對君子的認識。師生小結: 論語中為我們描述的君子,有德、有仁,能夠克己復禮、奮發有為。老子中為我們描述的圣人,無辨、無爭,能夠順應自然、不去妄為。研究互補之于理解不同的思維角度。教師提問:你認為孔子和老子提出的做人標準 “君子 ”、“圣人 ”是否矛盾?為什么?學生閱讀、研討。師生小結:面對春秋時代權勢階級窮兵黷武、巧取豪奪、民不堪命的社會現實,孔子積極推行德治,影響官方的思想。這是官方哲學。老子則提出“無為而無不為 ”的

24、主張,希望通過統治者的 “不妄為 ”,順應自然,從而建立一個理想的社會。這是民間的哲學。同樣不滿于社會現實,同樣懷有救世的理想和熱情,孔子的主張是做“加法 ”,即加強修養, 推行仁德。 而老子的主張是做 “減法 ”,即丟棄擾亂自然天性的東西,使社會沒有紛爭, 天下就太平了。研究互補之于“文化” 。引用蘇軾江城子 ·密州出獵和定風波 ,啟發學生思考: 蘇軾思想復雜,常常儒道互補。那么這兩首詩中哪些詩句體現了儒家思想?哪些又反映了道家思想?教師小結:蘇軾的人生是典型的“儒道互補 ”人生模式, 儒家的入世和有為, 引導他熱愛生活和人生;道家的清靜無為,又使他淡泊名利,在逆境中也顯得從容自如

25、。啟發學生暢談: 你讀過的哪些作品、 熟悉的哪個作家思想中滲透“儒道互補 ”的元素?研究互補之于現實。林語堂說:“道家及儒家是中國人靈魂的兩面。”請你用一句話用心愛心專心(名言警句)概括 “儒道互補 ”思想對你的啟迪。學生當場寫,教師選取佳句,讀給大家,請作者簡單解釋。學生作品:【甲】上聯“治學立志修身身正強國平天下” 下聯“順道反樸歸真真心入世等建功”【乙】“人生如不竭之河,緩緩流過。旅程中,志在林泉,胸懷廊廟。以動繼言,以真言境。功名不可盈滿,做人恰到好處。天地放寬于心,恩澤流長于世。”這節課教師借學生以往所學,引導學生從熟悉的內容入手,由淺入深理解“儒道互補 ”。 這種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

26、和積累,完成專題學習,不失為一種有益嘗試。尤其是“互不之于現實 ”這一步學習,更是讓學生從自身體驗上去理解“儒道互補 ”。這節課在調動已知的基礎上從不同方面解讀專題,形成新知,既完成對“儒道互補 ”的認識,又形成對學生成長的影響。問題: 如何確定學生已知與專題的聯系,如何處理 “文言 ”學習與 “文化 ”學習的關天,你將處于孤立無援的境地,你將在安逸的港灣里迷失航向,會在生活的考驗面前一敗涂地,悔恨莫及。我們的教養和瀟灑也將無處容身。只有居安思危,反驕破滿,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才能不迷失方向。大到國家、集體、小到家庭、個人,都應當樹立憂患意識,在生活中不斷反省自己,鞭策自己。問題 2:云霓中,

27、 “云霓”除了指自然景象,還有什么樣的特殊含義?文章結尾部分這段議論的存在有沒有必要,說說你的想法和理由。問題 3:埃菲爾鐵塔沉思中作者登塔過程中的思緒是如何展現的?作者登塔頂后的感悟是怎樣的?對你有什么啟示?問題 4:比較三篇散文虛實關系及效果的異同。問題 4 比較三篇散文虛實關系及效果的異同。篇 目實 虛關 系效 果系。解決學生已知與專題聯系:應盡量從初中和高中必修所學內容里尋找聯系點;解決“文言”與“文化”的問題,還是要從文本出發,找詞句支持。森林中的豪豬 紳士實中隱虛含蓄雋永3. 問題引路,在比較閱讀中把握“專題”內容。課例:如真似幻的夢境現代散文的虛與實(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 )紳士

28、(具象)詼諧深刻大興北師大附中李海霞課題:現代散文的虛與實教材“專題”常常是借助幾篇文章共同呈現,所以,借助比較閱讀的方法是完成專題教云霓云霓 希望(抽象)虛實相襯生動形象余味深長學的一條有效途徑。這種 “比較 ”應當是有目的進行的,為此,教師可以采用問題引路的方式。問題的設計,應當先著眼單篇作品, 在認識 “個性 ”的基礎上再確立幾篇文章的比較點,之后, 設計引導 “比較 ”的問題,最后設計認識“專題 ”的問題。教學過程布置預習。(一)閱讀森林中的紳士 ,了解文中豪豬形象; 從文中找到一段你最欣賞的刻畫豪豬形象的文字,談談你欣賞它的理由。(二)閱讀云霓 ,對比散文云霓與漫畫云霓,談談它們在描

29、述“去年夏天大旱情埃菲爾鐵塔沉思鑒賞精彩文段。所見 所感(綜合)虛實交錯廣闊的想象空間豐富的審美感受景”方面的異同。 (三)閱讀埃菲爾鐵塔沉思 ,思考本文作者登塔前后對埃菲爾鐵塔的認識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在埃菲爾鐵塔一百年的歷史中,人們對它的評價有什么變化?問題導入,由實及虛。問題 1:森林中的紳士中的“虛”是什么?有人說加上下面的議論文字,能更清楚的表達作者的想法,你的看法呢?懶散和悠閑是生活的慢性毒藥。如果一味的悠閑,無所用心,得過且過,那么會有一1. 寫作對象是誰?豪豬:矮胖胖 、方正、玩一整天、邊走邊哼、不喜群、踱方步。2. 由此想到什么?紳士:持重、不慌不忙、瀟灑悠閑、很有教養、逍遙自

30、得、樂天派、“待人接物 ”上有分寸。3. 兩者關系如何?關系: 這是豪豬形象的擬人化,也是紳士風度的性格化,諷刺了養尊處優、自命不凡的紳士形象。運用象征手法,以此實寫彼實,以實寫虛,暗含作者的觀點態度。課后作業。按照學案中老師所給的提示,選擇一段(從三篇課文中)自己最喜歡的文字, 寫一片鑒賞“虛實結合”的文章。用心愛心專心這節課,教師在讓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圍繞散文的“實”與“虛”將單元內的三篇文章作整合處理。教師先用“問題”引導學生研究每一篇文章的“虛實”特點,然后引導學生對三篇文章表現出來的虛實特點作橫向比較,之后, 教師再以一篇為例指導學生作散文“虛實”特點的賞析,最后,布置鑒賞練習。

31、既有每一篇的學習, 又有三篇的比較學習, 既認識一篇中的 “虛實”,又認識散文 “虛實”的規律。問題:問題設計如何貼近學生和比較點的確定。解決辦法:教師提出問題與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相結合;借助單元 “知識短文 ”,確立比較點。4. 依托主要文本,借助輔助文本完成“專題”學習。課例:春秋筆法 (中國文化經典研讀 )豐臺二中陳巧梅課題:守禮據實感悟春秋筆法秉筆直書彰顯史家精神教材有的單元選文屬于“解讀”性質,即這一篇是為“解釋”那一篇的。這樣的篇目不好作為單一的教學選文來處理。最好的辦法就是以主打篇目為主,將輔助篇目融在其中,完成專題教學。教學過程理解概念: 直書。 教師設置問題: 什么是 “直書

32、”?(請同學們自讀p26/注解( 23)、p29閱 讀找一個同學將自己的歸納說一說,教師補充、評價并展示課件。(課件內容:直書就是實 錄,就是不隱諱事實真相,如實記載歷史事實,就是善惡必書,不虛美,也不隱惡)理解董狐的直書。設計問題 1:如果按照劉知幾對 “直書 ”的理解, 那么董狐的 “趙盾弒其君 ”是直書嗎?為什么?(目的:讓學生明白董狐的“趙盾弒其君”是直書)教師引導:讓同學分角色朗讀晉靈公不君的最指南 三(要求學生讀出聲,畫重點,歸納直書的定義)后一段提問: “晉靈公到底是誰殺死的?”既然是趙穿殺死的晉靈公,可董狐在史書上卻寫“趙盾弒其君 ”,你認為他是在直書歷史嗎?你認為應該怎樣寫這

33、段歷史才是直書?孔子和唐代史學家劉知己的看法又是什么?請大家迅速默讀晉靈公不君 的最后一段和直書第二段、第四段,看看他們是怎樣評價董狐的。(學生讀課文,篩選信息)教師總結:他們認為董狐的寫法是直書,但是二者贊賞董狐的角度不一樣。孔子贊賞董狐的角度是“書法不隱 ”;劉知幾贊賞董狐的角度是“不避強御 ”。設計問題 2: “書法 ”指記事的原則,董狐記載歷史的原則是什么,董狐“不避強御 ”表現在哪里?(目的:理解董狐直書的內涵)教師補充資料:請同學們看“閱讀指南 ” “什么是 , 春秋筆法 ?”的最后一段。 (答案:原則是“禮法” )設計問題 3:按照當時的禮法,趙盾應該怎樣做?(參考: 1、逃出國

34、境; 2、懲辦兇手趙穿) 教師總結:趙盾逃亡時沒有逃出晉國國境,那么他與晉靈公的君臣之義還在,他還是晉國的正卿, 他必須要討伐殺死晉靈公的兇手,而趙盾沒有懲治趙穿,所以應該為晉靈公之死負責,因此按當時的評價標準董狐這樣寫是符合直書的。分析晉靈公不君直書。設計問題 1:朗誦全文,比較左傳作者與董狐在敘事上有何不同?設計問題 2:通過晉靈公不君 一文,你認為晉靈公是怎樣的人?趙盾又是個怎樣的人?設計問題 3:劉知幾曲筆中說:“史氏有事涉君親,必言多隱諱”。 孔子在春秋中也有 “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左傳作者是怎樣寫晉靈公的呢?設計問題 4:左傳作者是怎樣表現趙盾良大夫的形象?教師 總結:

35、書法不隱和據實直書是“直書 ”的兩種形式,書法不隱是以不引起道義為準則,直接展示由道義裁定的是非善惡,而據實直書則是以真實實錄為準則,從真實史事中以見其是非善惡。這節課,教師依托文本晉靈公不君,借助劉知幾的直書和“閱讀指南”,完成了“春秋筆法”的專題教學。在進行概念的理解、董狐的直書、劉知幾“直書論”的內涵等內容的教學時, 教師恰當地聯系單元里的其他材料;在講這些內容時, 又是從晉靈公不君的最后一段入手,進而深入全篇。整個教學設計呈現出依托單元中僅有的一篇“經典原文”晉靈公不君 ,合理使用單元其他材料,實現專題內容的融會貫通。問題:如何引導學生完成“單元預習 ”,即扣住單元專題,圍繞一篇主打文

36、章梳理出單元專題的核心內容,以及建立輔助篇章與主打文章的聯系點。解決辦法:為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條件,指導學生學習使用圍繞主要文本作解釋性閱讀的學習方法。為此,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研究性題目,例如,可以設計“按照劉知幾對 ,直書 ?的理解,那么董狐的 ,趙盾弒其君 ?是否屬于直書 ”“董狐記載歷史的原則是什么,屬于直書中的哪一種”等。(二)圍繞教材內容,確立新的專題從開發課程資源、豐富專題內容、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的需要出發,并且考慮到對于一些程度較低的學生來說,教材中的一些專題的確具有一定的難度,在選修課教學中,我們 提出“圍繞教材內容,確立新的專題”設想。1. 確立“選修專題”的基本原則 落實語文

37、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專題 ”應是各種能力的整合點,有助于實現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目標要求,尤其是語文課程總目標的要求:“積累 ·整合 ”、“思考 ·領悟 ”、“感受 ·鑒賞 ”、“實踐 ·運用 ”、“拓展 ·創新 ”。確立專題必須緊緊圍繞這20 個字的總目標,保證選修課程在發展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方面所應發揮的作用。 要依據選修教材的內容和目的要求“專題 ”應是教學的切入點, 是在教材的基礎上確立適合學生學習的專題,目的還是為了完成教材規定的學習內容。例如,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這本選修教材 “詩歌之部

38、”要求達到的知識目標主要有四點:第一,了解古代詩歌中常見意象;第二, 準確把握詩歌的主題和抒發的情感;第三, 了解湘夫人 中即景起興的手法; 第四, 了解古代詩歌的不同體式 (歌行體、 騷體、 五言、 七言等)。據此,在第一單元,可以設計的專題是:“具有特定意象的詞語在古典詩歌中的使用”“主觀感受和生活體驗在詩歌理解中所起的作用”;在第二單元,可以設計的專題是:“豐富的人生 閱歷對詩人創作產生的影響”“變換的世風升沉與詩人創作之間的關系”;在第三單元,可以設計的專題是: “詩詞聲韻與詩意理解” “ 古典詩詩詞的誦讀與感悟”。學生通過這些專題的學習,可以更好地掌握本單元的學習重點。 要關注學生的

39、現有水平和實際需求“專題 ”應是學生能力的生長點。例如,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在 “散文之部 ”,教材有 “散而不亂,氣脈中貫”的專題。但若要以 “氣 ”論文,對學生來說就有一定的難度。為此, 可以設計這樣的專題:“散文中的情理脈絡 ”“散文中蘊含的作者心性”。為促使學生形成鑒賞不同風格散文的能力,可以設計這樣的專題:“文,無定格 ?中的鑒賞規律 ”“清新的語言與鮮活的情趣 ”“不同情趣散文的不同筆法”“自由創作中的共同規律”。 要兼顧“必修”與“選修”二者的關系以杜甫詩為例,學生在“必修 ”時就學習過杜甫的詩歌。作為“共同基礎 ”,學生對杜甫詩歌的基本思想和創作特點已經有了基本的了解;要促

40、進 “個性發展 ”,就可以聯系 “必修 ”學習過的杜甫詩歌,就他的思想或創作中的某一個方面作專題研究。可以設計這樣的專題:“從蜀相看杜甫之 ,憂 ?”杜“詩沉郁頓挫風格的具體呈現”。要鼓勵學生自主確立選修專題教師可以布置任務,提出問題,提供材料。學生根據任務、問題和材料,確定自己感興趣并符合自身語文發展需要的一些專題;學生自主設立專題,不僅僅是豐富“專題 ”的問題,而是在這個過程中提升語文素養、增強語文能力。2. “專題式教學”的實施要求 對于每一個選修模塊要有總體的專題設計專題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保證確立的每個專題都能夠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這樣,就需要在每一個選修模塊都有一個對專題的總體設計

41、。例如,中國文化經典研讀 , 可以考慮將 “不避強御、胸懷天下的人文傳統”作為一個大專題。圍繞這個專題,精讀第三、六、九三個單元的 “經典原文 ”(晉靈公不君 求諫日知錄三則 ),了解文章所傳達的思想觀點。在此基礎上,按照“春秋筆法 ”“家國天下 ”“經世致用 ”三個單元專題再去設計小的專題,如 “春,秋筆法 ?下的春秋人物 ”“進,諫 ?與 , 納諫 ?的歷史得失 ”“學問家的社會責任”,等等。對于專題的研究要有一個比較合理的流程以往課堂,大多一節課為一個“板塊 ”。而 “專題式教學 ”一般是以幾節課為一個“板塊 ”,即用幾節課來完成一個專題的學習。例如,就一個專題,應當先安排學生搜集相關資

42、料,之后圍繞專題分析材料,接下來拿出研究的結果,然后與同學交流,最后完成專題作業。堅持以學生的語文實踐為前提,注重過程專題學習不是專題“講座 ”,要防止在專題學習過程中出現教師的一言堂;專題學習不是專項 “研究 ”,要防止偏離提高語文素養的軌道;專題學習不是專門“成果 ”,要防止忽視過程的現象發生。3. 確立“專題”教學舉例課例:創造形象詩文有別(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崇文區廣渠門中學韓昆課題:專題的二次選擇與確立針對學生古詩文積累不足,缺少古詩文比較鑒賞經驗的問題,教師提出對 “創造形象,詩文有別 ”單元專題作二度開發,在原有專題的框架下確立適合學生學習的專題。教學過程導入新課。 前一段時間, 學習了中國古代詩歌散文 的第四單元。 這個單元的專題為 “創造形象,詩文有別”這一部分的學習了采用一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