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簡單機械中考壓軸題分類匯編(word)_第1頁
2020-2021年簡單機械中考壓軸題分類匯編(word)_第2頁
2020-2021年簡單機械中考壓軸題分類匯編(word)_第3頁
2020-2021年簡單機械中考壓軸題分類匯編(word)_第4頁
2020-2021年簡單機械中考壓軸題分類匯編(word)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4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0-2021年簡單機械中考壓軸題分類匯編(word)一、簡單機械選擇題A處施加一豎直向上的力1 .如圖,O為拉桿式旅行箱的輪軸, OA為拉桿.現在拉桿端點F的大小F,使箱體從圖示位置繞。點緩慢逆時針轉至接近豎直位置.則力。能B.始終不變D.先變小后變大A. 一直變大C. 一直變小【答案】B【解析】【詳解】F豎直向上,重力 G豎由題意可知,箱體的重力不變,也就是杠桿的阻力大小不變,動力 直向下,這兩個力的方向始終平行,根三角形的相似性可知,動力臂與阻力阻的比值是不 變的,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動力與阻力的比值也是不變的,由于阻力不變,所以動力F的大小是始終不變的,故應選B.2 .關于機械效

2、率的問題,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做的有用功越多,機械效率一定越高 B.單位時間內做功越多,機械效率定越高C.省力越多的機械,機械效率一定越高D.額外功在總功中所占比例越小,機械效率一定越高【答案】D【解析】【詳解】A、做功多,有用功不一定多,有用功占總功的比例不一定高,所以機械效率不一定高,故A錯誤;B、有用功占總功的比例與單位時間內做功多少無關,故B錯誤;C、省力多的機械的機械效率往往偏低,故 C錯誤;D、額外功在總功中所占比例越小,說明有用功 在總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機械效率就越高,故 D正確;故選D.【點睛】總功=有用功+額外功;有用功和總功的比值叫機械效率;由機械效率的定義可 知,

3、機械效率的高低只與有用功在總功中所占的比例有關,與做功多少、功率大小無關.3 .工人師傅利用如圖所示的兩種方式,將重均為300N的貨物從圖示位置向上緩慢提升0.5m。E、F2始終沿豎直方向;圖甲中OB= 20A圖乙中動1t輪重為 60N,重物上升速度為0.01m/s。不計杠桿重、繩重和摩擦,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JA-甲A.甲乙兩種方式都省一半的力B.甲方式Fi由150N逐漸變大C.乙方式的有用功是 180JD.乙方式F2的功率為3.6W【答案】D【解析】【分析】(1)根據杠桿的特點和動滑輪的特點分析甲乙兩種方式的省力情況;(2)根據動力臂和阻力臂的關系分析甲方式Fi的變化;(3)根據W有用=Gh

4、可求乙方式的有用功;(4)根據公式P=Fv求出乙方式F2的功率。【詳解】A、甲圖,Fi為動力,已知 OB=2OA ,即動力臂為阻力臂的 2倍,由于不計摩擦、杠桿自重,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動力為阻力的一半,即 Fi=150N;由圖乙可知,n=3,不計繩重11和摩擦,則 F2 (G G動)(300N 60N) 120N,故 A 錯誤;33B、甲圖中,重力即阻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動力的方向也是豎直向下的,在提升重物的過程中,動力臂和阻力臂的比值不變,故動力 F1為150N不變,故B錯誤;C、不計繩重和摩擦,乙方式的有用功為:W有用=Gh=300NX0.5m150J,故C錯誤;D、乙方式中F2=12

5、0N,繩子的自由端的速度為 v繩=0.01m/s 3=0.03m/s,則乙方式 F2的功率為:PF2V繩 120N 0.03m/s 3.6W ,故 D 正確。故選Do4 .為了將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為100N的物體提升一定高度,設置了如圖甲所示的滑輪組裝置。當用如圖乙所示隨時間變化的豎直向下的拉力F拉繩時,物體的速度 v和物體上升的高度h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分別如圖丙和丁所示。(不計繩重和繩與輪之間的摩擦)。下 列計算結果不正確的是M44J4M19A. 0s1s內,地面對物體的支持力大于10NB. 1s2s內,物體在做加速運動C. 2s3s內,拉力 F的功率是100WD. 2s3s內,滑輪組的機械效

6、率是83.33%【答案】C(1)由圖乙可知,在01s內,拉力F=30N.取動滑輪和重物為研究對象,受到向下的重力 G和G動,向上的支持力F支,及三根繩子向上的拉力 F'作用,處于靜止狀態;地面對重物的支 持力 F 支=6干'=G-3F 拉 +G 動=100N-3X 30N+G 動=6 動 +10N > 10N,故 A 正確;(2)由圖 丙可知,1s2s內,物體在做加速運動,故 B正確;(3)由圖可知在23s內,重物做勻速 運動,V3=2.50m/s,拉力F3=40N,因為從動滑輪上直接引出的繩子股數(承擔物重的繩子股 數)n=3,所以拉力F的作用點下降的速度 v'

7、3=3v3=3X2.50m/s=7.5m/s,拉力做功功率(總功率):P總=F3v'3=40NX7.5m/s=300W,故C錯誤;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刀=W 有Gh100NW也X100% = F$3hx100% = 4ON x £刈。" 83.33% ,故 D 正確。故選 C. 【點睛】由滑輪組的結構可以看出,承擔物重的繩子股數n= 3,則拉力F移動的距離s= 3h. (1)已知滑輪組繩子的段數 n和拉力F拉,物體靜止,設滑輪組對物體的拉力F',其關系為 FI拉="(F' +G);地面對物體的支持力等于物體對地面的壓力,等于物體的重力 G減去

8、整 個滑輪組對物體的拉力F' (2)由F-t圖象得出在12s內的拉力F,由h-t圖象得出重物上升的高度,求出拉力F的作用點下降的距離,利用W=Fs求此時拉力做功.(3)由F-t圖象得出在23s內的拉力F,由v-t圖象得出重物上升的速度,求出拉力F的作用點下降的速度,利用P=Fv求拉力做功功率,知道拉力F和物重G大小,以及S與h的關系,利用效率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5 .如圖所示,動滑輪重為 1 N,拉力F為5 N,則重物G和彈簧秤讀數為A. G為4 N,彈簧秤讀數為 5 NB. G為9 N,彈簧秤讀數為10 NC. G為10 N ,彈簧秤讀數為 5 ND. G為9 N,彈簧秤讀數為 5

9、N【答案】D【解析】此時彈簧秤與拉力 F共同承擔重物和滑輪的重力,因拉力 F為5N ,所以彈簧秤讀數也為5N;|1N + G = 1ON,所以g=9N,故選項D正確;故選D.6 .如圖所示,一長為 L的直桿可繞。點轉動,桿下掛一所受重力為G的物塊,剛開始直桿與豎直方向夾角為 60o.為了安全下降物塊,用一個始終水平向右且作用于直桿中點的拉力F,使直桿緩慢地轉動到豎直位置(可以認為杠桿每一瞬間都處于平衡狀態),則下列 說法正確的A.拉力F的大小保持不變B.拉力F和物塊重力G是一對平衡力C.這個過程中物塊重力所做的功為-GLD.這個過程中直桿一直都是費力2杠桿【答案】C【解析】【詳解】A.由圖知,

10、杠桿由與豎直方向成 60。角逐漸轉到豎直位置時,由于拉力始終水平,所以 其力臂逐漸變大;物體對杠桿拉力為阻力,轉動過程中阻力臂逐漸變小;由杠桿平衡條件 可知拉力F逐漸變小,故 A錯誤;B.拉力F和物塊重力大小不等、不一條直線上,不作用在一個物體上,所以不是一對平衡 力,故B錯誤;1 .C.杠桿由與豎直萬向成 60角時,杠桿右端局度 h L ,轉到豎直位置時杠桿下端局度21 1降到L處,所以物體下降圖度 Vh L - L L ,所以物體重力做功2 21 一 "W GVh GL ,故 C 正確; 2D.當杠桿轉到豎直位置時,阻力臂為0,杠桿為省力杠桿,故 D錯誤。7 .如圖所示的裝置,重

11、100 N的物體A在水平面做勻速直線運動,作用在繩自由端的拉力 F 是20 N,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不計滑輪重和滑輪間摩擦)才TUTT產#rrrrLT r LFF:A.作用在物體 A上水平拉力是100 N8 .作用在物體A上水平拉力是20 NC.物體A受到的滑動摩擦力是 80 ND.物體A受到的滑動摩擦力是 40 N【答案】D【解析】【詳解】AB .根據二力平衡的條件進行分析,因為有兩條繩子作用在動滑輪上,所以作用在物體A上 的水平拉力 F=2 X 20 N=40 NM AB錯誤;CD.因為物體勻速運動,所以摩擦力等于作用在 A上的水平拉力,大小為40 N,故C錯誤,D正確。8 .如圖用同一滑

12、輪組分別將兩個不同的物體 A和B勻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計繩重和摩 擦的影響,提升 A的過程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較大,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物體比B物體 輕 提升A的拉力較大 提升A所做的額外功較少 提升A做的有用功較多IIa 0A.只有B.只有C.只有D,只有【答案】B【解析】【詳解】由題知,提起兩物體所用的滑輪組相同,將物體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計繩重和摩擦,克服 動滑輪重力所做的功是額外功,由 W額=G動h知,提升A和B所做額外功相同,不計繩重 W w與摩擦的影響,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斤-=-,額外功相同,提升 A物體時滑輪 W總、WT WM組的機械效率較大,所以提升 A物體所做的有用功較大,由于

13、提升物體高度一樣,所以 A 物體較重,提升 A物體用的拉力較大,故 ACD錯誤,B正確。9 .將一個重為4.5N的物體沿斜面從底端勻速拉到頂端(如圖所示),斜面長 1.2m,高0.4m,斜面對物體的摩擦力為0.3N (物體大小可忽略).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沿斜面向上的拉力 0.3NC.有用功1.8J,機械效率20%【答案】DB.有用功0.36J,機械效率20%D.總功2.16J,機械效率83.3%【解析】試題分析:由題意知:物重 G=4.5N,高h=0.4m ,斜面長L=1.2m,受到的摩擦力f=0.3N, 則所做的有用功 W *Gh=4.5NX 0.4m=1.8J所做的額外功 W額=fL=

14、0.3N X 1.2m=0.36J故總功 為 W 總=W;f+W 額=1.8J+0.36J=2.16J 機械效率 Y=Wr/W 總=1.8J/2.16J=83.3%.故選項 D 是正 確的.【考點定位】功、機械效率的相關計算.10 .如圖所示,是一種指甲刀的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杠桿ABC是一個省力杠桿B.杠桿DBO的支點是B點C.杠桿DEO是一個等臂杠桿D.指甲刀有三個杠桿,兩個省力杠桿,一個費力杠桿【答案】A【解析】【詳解】A、在使用時,杠桿 ABC的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它是省力杠桿,故 A正確;B、C、杠桿DBO和杠桿DEO,阻力作用點都在 D點,動力作用點分別在 B點和E點

15、,支 點都在。點,都是費力杠桿,故 BC錯誤;D、可見指甲刀中有三個杠桿:ABC、OBD、0ED,其中ABC是省力杠桿,其它兩個都是費力杠桿,故D錯誤.故選A。【點睛】重點是杠桿的分類,即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時,為省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時,為費力 杠桿,但省力杠桿費距離,費力杠桿省距離。11 .如圖,用滑輪組將 600N的重物在10s內勻速提升了 2m,動滑輪重為100N (不計繩 重和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繩子自由端拉力的功率是 70WB.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85.7%C.提升重物的過程中所做的額外功是400JD.提升的重物變成【答案】B400N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將變大A.根據圖示可知

16、,n=2,不計繩重和摩擦,拉力:F=- (G+G 輪)=-(600N+100N) =350N,拉力端移動距離:s=2h=2 X 2m=4m總功:W 總=55=3503 4m=1400J,拉力的功率:W 總 1400JP=t 10s=140W;故A錯;B.有用功:W 有用=Gh=600NX 2m=1200J,滑輪組的機械效率:W 1200J甲乙丁 =85.7%W 總 1400J故B正確;C.提升重物的過程中所做的額外功:W 額=W 總W 有用=1400J- 1200J=200J,故C錯;D.當提升重物的重力減小為 400N ,做的有用功就變小,而額外功幾乎不變,有用功和總功的比值變小,故滑輪組的

17、機械效率變小,故 D錯;12 .輕質杠桿AB可繞中點。自由轉動,現在其 A端和B端分別施以大小相等的力 F1和F2,它們的方向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杠桿會沿順時針方向轉動B.杠桿會沿逆時針方向轉動C.杠桿會保持平衡D.無法判讀杠桿轉動方向【答案】A【解析】【詳解】由圖知道,。為杠桿的支點,分別從 。點向兩力的作用線作垂線交兩力的作用線于點C、D,則力Fi和F2的力臂分別為 OC、OD,如下圖所示:因OA=OB,由幾何知識知道,1OC-OA0D = -Ofi 2故 OCv OD又因為F1和F2的大小相等,由平衡條件知道,力與力臂乘積的大小關系是:Fi XOCv F2 XOD,所以,杠

18、桿不能平衡,杠桿會沿順時針方向轉動,即只有 A正確。13.如圖所示甲、乙兩套裝置所用滑輪質量均相等,用它們分別將所掛重物在相等時間內豎直向上勻速提升相同高度.若Gi=G2,所用豎直向上的拉力分別為Fi和F2,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別為Pi和P2,兩裝置的機械效率分別為印和卑(忽略繩重和摩擦).則下列選項正確的是甲ZB. Fi>R2 r=邛 P1=P2D. FiV F2 印> * Pi>P2A. F1 > F2 卬 v 邛 P1 < P2C. FkF2 邛 v 邛 Pi VP2【答案】B【解析】【詳解】甲滑輪組n是2,乙滑輪組n是3,乙更省力.由于兩個滑輪組做的有用功相同

19、,額外功相 同,它們的機械效率也相同.在相同時間內做的總功相同,它們的功率也相同.故B正確.i4.用四只完全相同的滑輪和兩根相同的繩子組成如圖所示的甲、乙兩個滑輪組,在繩自由端用大小分別為 Fi和F2的拉力,將相同的物體勻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若不計繩重和摩擦,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 Fi大于F2B. Fi和F2做的功一定相等C.甲、乙的機械效率不相等D.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不相等,物體運動時間可能相等【答案】C【解析】【詳解】A.不計繩重及摩擦,因為拉力:F= (G 物+G 輪)/n, ni=2 , n2=3, 所以繩子受的拉力:Fi = (G 物+G 輪)/2, F2= (G 物+G 輪)

20、/3, 所以Fi >F2, 故A正確;B.不計繩重及摩擦,拉力做的功:Wi =Fisi= (G 物+G 輪)/2 >2h= (G 物 +G 輪)h W2=F2s2= (G 物+G 輪)/3 Mh= (G 物+G 輪)h 所以Wi=W2, 故B正確。C.因為動滑輪重相同,提升的物體重和高度相同,W額=G輪h, W有用二G物h, 所以利用滑輪組做的有用功相同、額外功相同,總功相同,因為Y =W用/W 總,所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相同,故C錯誤;D.因為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nh, ni=2, n2=3, 提升物體的高度h相同,所以si =2h, S2 =3h , 所以Si W2,故D正確

21、;15.如圖所示,規格完全相同的滑輪,用相同的繩子繞成甲、乙兩個滑輪組,分別提起重 為Gi和G2的兩個物體,不計摩擦與繩重,比較它們的省力情況和機械效率,下列說法正 確的是A.若Gi=G2,則F1VF2,甲的機械效率高B.若Gi=G2,則Fi>F2,乙的機械效率高C.若GKG2,則FivF2,甲、乙的機械效率相同D.若GivG2,則Fiv F2,乙的機械效率高【答案】D【解析】【詳解】A.由于滑輪組相同,并且不計摩擦則額外功相等 ,若Gi=G2,則有用功也相同,所以機械效11II率相等,故A錯誤;B.甲圖n=3,Fi=,Gi,乙圖門=2尸2=彳62,若Gi=G2,則Fi<F2,提升

22、相同的II重物,其機械效率與繩子的繞法無關,即機械效率相同;故 B錯誤;C.甲圖n=3,Fi=Gi,II乙圖門=2尸2=亍62,若Gi<G2,則Fi<F2,若Gi<G2,則乙圖有用功多,機械效率高,故 C錯誤;Fl 1D.甲圖n=3,Fi=,Gi,乙圖n=2,F2,G2,若6<電,則Fi<F2;甲乙兩圖由于滑輪組相同,并且不計 摩擦則額外功相等,若Gi<G2,由W=Gh ,可得,則乙圖有用功多,機械效率高,故 D正 確;故選D.【點睛】要判斷甲、乙兩圖的繩子段數來比較省力情況,由于滑輪組相同,并且不計摩擦則額外功 相同通過比較有用功的大小可比較機械效率的高低

23、.16 .如圖所示,在水平拉力 F作用下,使重40N的物體A勻速移動5m,物體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為5N,不計滑輪、繩子的重力及滑輪與繩子間的摩擦,拉力F做的功為A. 50J B. 25J C. 100J D. 200J【答案】B【解析】【詳解】如圖所示,是動滑輪的特殊用法,拉力是A與地面摩擦力的2倍,故"RmZM5H 加;物體A在水平方向上勻速移動 5m, 1 一、s = n x Jm = 2,5rn 則拉力移動的距離:",拉力F做的功:皿=&= 10可*2.5缶= Z5J.故選B.17 .同一滑輪用如圖甲、乙兩種方式勻速提升重為100N的物體,已知滑輪重 20N、

24、繩重和滑輪的摩擦力不計.則 ()甲 乙IA.手的拉力:5甲5乙;機械效率:刀甲V刀乙B.手的拉力:FF乙;機械效率:刀甲二刀乙C.手的拉力:5甲5乙;機械效率:刀甲刀乙D.手的拉力:F甲vF乙;機械效率:刀甲V刀乙【答案】C【解析】【詳解】甲為定滑輪,由定滑輪的使用特點可知:繩重和摩擦力不計,F甲 G ,并且可以改變力的方向。1 ,.乙為動滑輪,F乙 一(G動 G),由題知,G動=20NG 因此F甲F乙。2如圖所示,用定滑輪和動滑輪分別將質量相同的甲、乙兩物體勻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計繩重與摩擦,則所做的有用功W有用一樣大,由于要克服動滑輪重力的作用,所以使用動滑輪做的總功多,由可知,定滑輪的機

25、械效率高,所以乙,故C正確為答案,選項ABD錯誤。18 .下圖是使用簡單機械勻速提升同一物體的四種方式(不計機械重和摩擦),其中所需 動力最小的是()GG,一在A的斜面中,存在 Fi X4m=G ><2m ,故Fi =;在B的滑輪組中,n=3,故F2=;在C 23G 的定滑輪中,不省力,故 F3=G;在D的杠桿中,存在 F4Ml=GM,故F4=一;可見所需動4力最小的是D .19 .如圖所示的滑輪組,用 F=30N的拉力,拉動水平地面上重為300N的物體,使物體勻速前進了 2m.物體和地面之間的摩擦力為45N,在此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拉力做的功是120J繩穿自由端移動的距離是

26、2m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 75%A點受到的拉力為300NB.D.A. C. 【答案】C 【解析】【詳解】.由圖可知,n=2,則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物 2% 2 2m=4m ;故錯誤;拉力做的功:W息 Fs繩 30N 4m=120J ;故正確;.克服物體和地面之間的摩擦力做的功為有用功,則有用功:W 有=£$ 物=45N X 2m=90J,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W90J 100% 100%=75%故正確;W120J心、.因物體在水平地面上做勻速運動,則此時A處繩子的拉力與物體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所以,A點受到的拉力:FA=f=45N;故錯誤;故ABD錯誤,C正確。20 .在探究

27、杠桿平衡條件 實驗中,杠桿在力 F作用下水平平衡,如圖所示,現將彈簧測 力計繞B點從a位置轉動到b位置過程中,杠桿始終保持水平平衡,則拉力F與其力臂的乘積變化情況是()A. 一直變小B. 一直變大C. 一直不變D.先變小后變大【答案】C【解析】【詳解】將測力計繞B點從a位置轉動到b位置過程中,鉤碼的重力不變,其力臂 OA不變,即阻力與阻力臂的乘積不變;由于杠桿始終保持水平平衡,所以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1 F2I2可知,拉力F與其力臂的乘積也是不變的.【點睛】重點是杠桿平衡條件的應用,要理解當力與杠桿垂直時,力臂是最長的,傾斜后力臂會變短,正是由于杠桿保持平衡,所以力臂減小的同時,拉力要增大.

28、21 .在使用下列簡單機械勻速提升同一物體的四種方式,所用動力最小的是(不計機械自重、繩重和摩擦)()A.B.C.D.【答案】D【解析】不計機械自重繩重和摩擦,即在理想狀況下:A.圖示是一個定滑輪拉力Fi=G;B.根據勾股定理知h=b= 3m,圖中為斜面,F2X5m = GX3m,得到F2=0.6G; C.如圖所示,由圖可知0.4G;故選:點睛:£12 21+ 3L 5Lq 2122,由杠桿平衡條件可得:F3XL2=GXLg,拉力F3=G>/tG =IID.由圖示可知,滑輪組承重繩子的有效股數n=3,拉力F4='G;因此最小拉力是F4;Do由圖示滑輪組,確定滑輪組的種類

29、,根據滑輪組公式求出拉力F1、F4;由勾股定理求出斜面的高,根據斜面公式求出拉力然后由杠桿平衡條件求出拉力F2的大小;由圖示杠桿求出動力臂與阻力臂的關F3;最后比較各力大小,確定哪個拉力最小。C點為硬棒AD的重心,硬棒可繞 A點轉動。在棒的 B點施加力Fi, Fi的方向沿OO22.A. Fi>GB.Fi = -sLGS2C.重力的力臂等于【答案】A【解析】【詳解】SiD. Fi方向沿OO'線向下AB .由圖像可得,件“動力X動力臂A點到Fi的距離為S2, =阻力X阻力臂”可知若令A點到重力的距離為S3,根據杠桿的平衡條F iS2G S3可以推出F1 s3GS2由于S3 S2可得F1 G故A選項正確,符合題意,B選項錯誤,不符合題意;C.重力的力臂為支點 A到重力的距離,重力豎直向下,因此力臂為水平方向,故 C選項 錯誤,不符合題意;D. Fi與G在支點同側,重力方向豎直向下,所以 Fi的方向應該向上,故 D選項錯誤,不 符合題意。23 .農村建房時,常利用如圖所示的簡易滑輪提升建材。在一次提升建材的過程中,建筑 工人用400N的拉力,將重600N的建材在10s內勻速提高3m。不計繩重及摩擦,則下列 判斷正確的是()A.該滑輪的機械效率 中75%B.滑輪所做的有用功為 1200JC.滑輪自身白重力為 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