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J057-2014-AVS+專業衛星綜合接收解碼器技術要求與測量方法_第1頁
GDJ057-2014-AVS+專業衛星綜合接收解碼器技術要求與測量方法_第2頁
GDJ057-2014-AVS+專業衛星綜合接收解碼器技術要求與測量方法_第3頁
GDJ057-2014-AVS+專業衛星綜合接收解碼器技術要求與測量方法_第4頁
GDJ057-2014-AVS+專業衛星綜合接收解碼器技術要求與測量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AVS+專業衛星綜合接收解碼器技術要求和測量方法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of AVS+ professionalsatellite integrated receiver decoder目次前言II1范圍12規范性引用文件13縮略語14技術要求15測量方法6參考文獻11前言本技術文件按照GB/T 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本技術文件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科技司歸口。本技術文件起草單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廣播電視規劃院、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廣播科學研究院、中央電視臺、廣州柯維新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京科興技術咨詢有限公

2、司、北京數碼視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國茂數字技術有限公司、聯合信源數字音視頻技術(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加維通訊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北京流金歲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天津大學、國家廣播電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杭州當虹科技有限公司。本技術文件主要起草人:董文輝、潘曉菲、鄧向冬、王惠明、汪芮、寧金輝、歐臻彥、曹志、潘榕、郭曉強、周蕓、葛濤、曾志華、周正、張偉民、汪邦虎、鄒箭宇、趙海武、李延、壽海龍、曾澤君、鄭蕭楨、高洋、張淑芳、謝亞光。11AVS+專業衛星綜合接收解碼器技術要求和測量方法1 范圍本技術文件規定了視頻解碼采用GY/T 257.1-2012(簡稱AVS+)的專業衛

3、星綜合接收解碼器的技術要求和測量方法。對于能夠確保同樣測量不確定度的任何等效測量方法也可采用。有爭議時,應以本技術文件為準。本技術文件適用于AVS+專業衛星綜合接收解碼器的開發、測試、生產、使用和維護。2 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技術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技術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技術文件。GB/T 17191.3-1997 信息技術 具有1.5Mbit/s數據傳輸率的數字存儲媒體運動圖像及其伴音的編碼 第3部分:音頻GB/T 17953-2012 標準清晰度電視4:2:2數字分量視頻信號接口GB/

4、T 17975.1-2010 信息技術 運動圖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編碼 第1部分:系統GB/T 22726-2008 多聲道數字音頻編解碼技術規范GY/T 148-2000 衛星數字電視接收機技術要求GY/T 150-2000 衛星數字電視接收站測量方法室內單元測量GY/T 157-2000演播室高清晰度電視數字視頻信號接口GY/T 170-2001有線數字電視廣播信道編碼與調制規范GY/T 257.1-2012 廣播電視先進音視頻編解碼 第1部分:視頻GY/T 257.2-2014 廣播電視先進音視頻編解碼 第2部分:視頻符合性測試ETSI TR 101 290 V1.2.1 DVB系統測量

5、指南(Measurement guidelines for DVB systems)ETSI TS 102 366 V1.2.1 數字音頻壓縮標準(AC-3和增強型AC-3)(Digital audio compression (AC-3,enhanced AC-3) standard)3 縮略語下列縮略語適用于本技術文件。ASI 異步串行接口(Asynchronous Serial Interface)AVS+ 廣播電視先進音視頻編解碼(Advanced coding of video and audio for broadcasting)ETSI 歐洲電信技術標準協會(European T

6、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SDI 串行數字接口(Serial Digital Interface)TS 傳送流(Transport Stream)4 技術要求4.1 功能和物理接口要求AVS+專業衛星綜合接收解碼器(以下簡稱“解碼器”)的功能和物理接口要求見表1。表1 功能和物理接口要求序號項目技術要求必備/可選1衛星信道射頻輸入符合GY/T 148-2000中相關技術要求必備2傳送流包長傳送流的輸入格式支持188字節包長和204字節包長必備3輸入傳送流類型支持AVS+視頻編碼的符合GB/T 17975.1-2010的傳送流類型必備4ASI輸入

7、接口符合GY/T 170-2001中相關技術要求,接口類型為BNC,75W可選5IP輸入接口支持接口類型為RJ45的IP輸入接口,支持單播和多播輸入可選6SDI輸出接口高清輸出符合GY/T 157-2000中相關技術要求,標清輸出符合GB/T 17953-2012中相關技術要求,支持嵌入音頻輸出,接口類型為BNC,75W必備7ASI輸出接口符合GY/T 170-2001中相關技術要求,接口類型為BNC,75W至少具備其中一種8IP輸出接口支持接口類型為RJ45的IP輸出接口,支持單播和多播輸出9ASI輸入最大碼率不低于70Mbps(不含空包碼率)必備10多節目碼流解碼支持多節目碼流的解碼,并保

8、持視音頻同步必備11音視頻相對延時調整支持將音視頻相對延時手動調整至±2ms必備12高清視頻解碼支持類和級廣播類,6.0.1.08.60級必備13幀率25Hz必備14幅型比16:9必備15色度格式4:2:0必備16樣本精度8位必備17圖像分辨率1920´1080必備18連續B幀支持2個連續B幀的編碼流的解碼必備19幀編碼和場編碼支持幀編碼和場編碼兩種方式的解碼必備20最大碼率不低于15Mbps必備21場順序支持頂場在先必備22標清視頻解碼支持類和級廣播類,4.0.2.08.60級必備23幀率25Hz必備24幅型比4:3必備25色度格式4:2:0必備26樣本精度8位必備27圖

9、像分辨率720´576必備28連續B幀支持2個連續B幀的編碼流的解碼必備29幀編碼和場編碼支持幀編碼和場編碼兩種方式的解碼必備30最大碼率不低于5Mbps必備31場順序支持頂場在先必備表1(續)序號項目技術要求必備/可選32音頻解碼支持支持雙聲道和2.0立體聲MPEG-1層IIa音頻的解碼必備支持雙聲道和2.0立體聲DRAb音頻的解碼可選支持5.1聲道環繞聲DRAb或AC-3c音頻的解碼可選a符合GB/T 17191.3-1997。b符合GB/T 22726-2008。c符合ETSI TS 102 366 V1.2.1的AC-3部分。4.2 衛星信道射頻技術要求應符合GY/T 148

10、-2000的相應技術要求。4.3 標準符合性技術要求應能通過GY/T 257.2-2014的5.4.2中不超出本技術文件表1“高清視頻解碼支持”和“標清視頻解碼支持”技術要求的符合性測試。4.4 ASI輸入接口技術要求針對具有ASI輸入接口的解碼器,ASI輸入接口技術要求見表2。表2 ASI輸入接口技術要求序號項目技術指標1最大輸入電壓880mV2靈敏度200mV3反射損耗(5MHz270MHz)-15dB4.5 SDI輸出接口技術要求4.5.1 SDI高清輸出接口技術要求解碼器高清輸出時,SDI輸出接口技術要求見表3。表3 SDI高清輸出接口技術要求序號項目技術要求1輸出幅度800mV

11、77;80mV2上升時間(2080)270ps3下降時間(8020)270ps4上升時間與下降時間差的絕對值100ps5上升/下降過沖10%6抖動(10Hz高通濾波器)1.0UI7抖動(100kHz高通濾波器)0.2UI4.5.2 SDI標清輸出接口技術要求解碼器標清輸出時,SDI輸出接口技術要求見表4。表4 SDI標清輸出接口技術要求序號項目技術指標1輸出幅度800mV±80mV2上升時間(2080)400ps1500ps3下降時間(8020)400ps1500ps4上升時間與下降時間差的絕對值500ps5上升/下降過沖10%6抖動(10Hz高通濾波器)0.2UI7抖動(1kHz高

12、通濾波器)0.2UI4.6 ASI輸出接口技術要求針對具有ASI輸出接口的解碼器,ASI輸出接口技術要求見表5。表5 ASI輸出接口技術要求序號項目技術指標1輸出幅度800mV±80mV2上升時間(20%80%)1200ps3下降時間(80%20%)1200ps4確定性抖動10%4.7 IP輸出性能要求針對具有IP輸出接口的解碼器,IP輸出性能技術要求見表6。表6 IP輸出性能要求序號項目參數值1延遲因子5ms2丟包率04.8 視頻技術要求4.8.1 高清視頻技術要求解碼器高清視頻技術要求見表7。表7 高清視頻技術要求序號項目技術指標YCBCR1介入增益±0.03dB

13、77;0.03dB±0.03dB2幅頻特性頻率范圍030MHz015MHz015MHz幅度允差±0.2dB±0.2dB±0.2dB3非線性失真2%2%2%4色亮時延差±5ns±5ns4.8.2 標清視頻技術要求解碼器標清視頻技術要求見表8。表8 標清視頻技術要求序號項目技術指標YCBCR1介入增益±0.2dB±0.2dB±0.2dB2幅頻特性頻率范圍05.75MHz02.75MHz02.75MHz幅度允差±1.0dB±1.5dB±1.5dB3非線性失真3%3%3%4色亮時延差

14、±10ns±10ns4.9 音頻技術要求音頻技術要求見表9表11。表9 左右聲道音頻技術要求序號項目技術指標1介入增益±0.5dB2音頻總諧波失真0.5%3音頻幅頻特性(20Hz20kHz)±0.5dB4音頻信噪比(不加權)70dB5音頻聲道電平差0.5dB6音頻聲道相位差3°表10 左右環繞聲道音頻技術要求(針對環繞聲解碼)序號項目技術指標1介入增益±0.5dB2音頻總諧波失真0.5%3音頻幅頻特性(20Hz20kHz)±0.5dB4音頻信噪比(不加權)70dB5音頻聲道電平差0.5dB6音頻聲道相位差3°表11

15、 中央聲道音頻技術要求(針對環繞聲解碼)序號項目技術指標1介入增益±0.5dB2音頻總諧波失真0.5%3音頻幅頻特性(20Hz20kHz)±0.5dB4音頻信噪比(不加權)70dB5 測量方法5.1 測量環境條件環境溫度:1535。相對濕度:2080。大氣壓力:86kPa106kPa。電壓幅度:220V±22V。電壓頻率:50Hz±2Hz。5.2 測量用參考編碼器參考編碼器要求:ASI輸出接口可支持的最大有效碼率:15Mbps。音頻信噪比:80dB。5.3 測量用TS流5.3.1 高清測試流除5.5中對碼率有特殊規定以及符合性的檢測項目之外,在測量過程中

16、,TS輸出碼率設置為14Mbps;視頻壓縮碼率設置為12Mbps;雙聲道和2.0立體聲音頻壓縮碼率設置為256kbps,取樣頻率48kHz;5.1環繞聲音頻壓縮碼率設置為384kbps,取樣頻率48kHz。無ETSI TR 101 290V1.2.1中規定的一級和二級錯誤。5.3.2 標清測試流除5.5中對碼率有特殊規定以及符合性的檢測項目之外,在測量過程中,TS輸出碼率設置為4Mbps;視頻壓縮碼率設置為3Mbps;雙聲道和2.0立體聲音頻壓縮碼率設置為256kbps,取樣頻率48kHz。無ETSI TR 101 290V1.2.1中規定的一級和二級錯誤。5.4 功能和符合性測量5.4.1

17、測量框圖見圖1。圖1 功能和符合性測量框圖5.4.2 測量步驟測量步驟如下:a) 按圖1連接測量儀器和被測解碼器;b) 播放測試用TS流,由被測解碼器解碼輸出至監視器;c) 通過監視器觀察測試過程中解碼輸出的音視頻是否出現不應有的異常情況。5.5 衛星信道射頻技術指標的測量按照GY/T 150-2000規定的測量方法進行測量。5.6 ASI輸入接口技術指標的測量5.6.1 測量框圖被測解碼器的ASI輸入接口特性測量框圖見圖2,反射損耗測量框圖見圖3。圖2 ASI輸入接口特性測量框圖圖3 反射損耗測量框圖5.6.2 ASI輸入接口特性測量步驟測量步驟如下:a) 按圖2連接測量儀器和被測解碼器,在

18、衰減器/放大器和被測解碼器之間連接長度為100米至200米的75電纜;b) 用衰減器/放大器將ASI信號幅度分別調整為200mV和880mV;c) 在監視器上觀察被測解碼器解碼后的圖像是否正常。5.6.3 ASI輸入接口反射損耗測量步驟測量步驟如下:a) 按圖3連接測量儀器和被測解碼器,其中網絡分析儀和被測解碼器之間用75的電纜連接,測量儀器的輸入/輸出阻抗為75;b) 用網絡分析儀測量反射損耗。5.7 SDI輸出接口技術指標的測量5.7.1 測量框圖見圖4。圖4 SDI輸出接口測量框圖5.7.2 SDI高清輸出測量步驟測量步驟如下:a) 按圖4連接測量儀器和被測解碼器;b) 將波形監視器的濾

19、波器設為1kHz,在波形監視器上讀出SDI幅度、上升時間、下降時間、上沖和下沖等;c) 將波形監視器的濾波器設為10Hz,在波形監視器上讀出此時的抖動;d) 將波形監視器的濾波器設為100kHz,在波形監視器上讀出此時的抖動。5.7.3 SDI標清輸出測量步驟測量步驟如下:a) 按圖4連接測量儀器和被測解碼器;b) 將波形監視器的濾波器設為1kHz,在波形監視器上讀出SDI幅度、上升時間、下降時間、上沖和下沖等;c) 將波形監視器的濾波器設為10Hz,在波形監視器上讀出此時的抖動;d) 將波形監視器的濾波器設為1kHz,在波形監視器上讀出此時的抖動。5.8 ASI輸出接口技術指標的測量5.8.

20、1 測量框圖見圖5。圖5 ASI輸出接口測量框圖5.8.2 測量步驟測量步驟如下:a) 按圖5連接測量儀器和被測解碼器;b) 從示波器上讀取眼圖幅度的峰峰值,即為輸出幅度;c) 從示波器上讀取眼圖開始上升(下降)點到結束上升(下降)點的20%(80%)80%(20%)所經歷的時間,即為上升(下降)時間;d) 用示波器測量確定性抖動。5.9 IP輸出性能技術指標的測量5.9.1 測量框圖見圖6。圖6 IP輸出性能測量框圖5.9.2 測量步驟測量步驟如下:a) 按圖6連接測量儀器和被測解碼器;b) 用碼流分析儀觀察被測解碼器輸出碼流15分鐘,檢查是否符合4.7的規定。5.10 視頻技術指標的測量5

21、.10.1 測量框圖見圖7。圖7 視頻技術指標測量框圖5.10.2 高清視頻指標測量步驟測量步驟如下:a) 按圖7連接測量儀器和被測解碼器;b) 視頻信號源輸出高清彩條信號、多波群信號和五階梯信號;c) 上述信號直接送至波形監視器,對測試儀器進行校準;d) 上述信號經解碼后,在波形監視器上讀出輸出幅度、幅頻特性、非線性失真、色亮時延差。5.10.3 標清視頻指標測量步驟測量步驟如下:a) 按圖7連接測量儀器和被測解碼器;b) 視頻信號源輸出標清彩條信號、多波群信號和五階梯信號;c) 上述信號直接送至波形監視器,對測試儀器進行校準;d) 上述信號經解碼后,在波形監視器上讀出輸出幅度、幅頻特性、非

22、線性失真、色亮時延差。5.11 音頻技術指標的測量5.11.1 測量框圖見圖8。圖8 音頻技術指標測量框圖5.11.2 測量步驟5.11.2.1 介入增益測量步驟如下:a) 按圖8連接測量儀器和被測解碼器;b) 音頻測量信號為幅度-20dBFS、-6dBFS的1kHz音頻信號;c) 將音頻測量信號送到參考編碼器輸入端,用音頻分析儀分別測量對應的輸出音頻信號電平;d) 分別計算出輸出音頻電平與輸入音頻電平差值的絕對值,取其最大值即為介入增益。5.11.2.2 音頻總諧波失真測量步驟如下:a) 按圖8連接測量儀器和被測解碼器;b) 音頻測量信號為幅度-20dBFS的掃頻信號;c) 將音頻測量信號送到參考編碼器輸入端,用音頻分析儀測量對應的輸出音頻信號總諧波失真。5.11.2.3 音頻幅頻特性測量步驟如下:a) 按圖8連接測量儀器和被測解碼器;b) 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