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古詩三首》教學設計_第1頁
最新人教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古詩三首》教學設計_第2頁
最新人教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古詩三首》教學設計_第3頁
最新人教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古詩三首》教學設計_第4頁
最新人教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古詩三首》教學設計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2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最新春季義務教育階段教學資源資料第二單元I(單元說明本單元以“金色秋天”為主題,由四篇課文組成。三篇精讀課文古詩三首鋪滿 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一篇略讀課文聽聽,秋的聲音和“習作:寫日 記”以及“語文園地”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本單元3篇精讀課文和1篇 略讀課文的內容都和秋天有關聯,每一篇課文都有濃濃的秋意,無論是秋山、秋雨、秋色 還是秋天的聲音,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教學本單元應注重引導學生體會“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帶來的好處或收 獲,初步了解可以調動多種感官觀察秋天的美麗風景。三篇精讀課文的教學要著重引導學 生體會“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帶給我們

2、的方便。“習作:寫日記”讓學生掌握 日記的格式、內容,明白寫日記就是把一天的所見、所聞、所感,真實、明白、通順地記 錄下來。“語文園地”,讓學生學會運用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內容課時內容簡說教學要點古詩三首3山行中,詩人眼中的秋天并不是 蕭瑟的,而是滿目艷麗,給人美的享 受。贈劉景文中描寫,秋末的景 色,詩人也沒有用悲秋的文字,而是 用橙子和橘子艷麗的顏色,描繪了一 幅碩果累累的秋收景象。夜書所 見通過對兒童挑促織的描寫引起對 家鄉的思念,對親人的思念。1 .會認35個生字,會寫39個生 字。掌握多音字“挑”。2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 文的主要內容,背誦二首古詩 以及秋天的雨第2自然

3、 段。默寫山行。3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讀出秋天的美好,在朗讀、理 解中積累語百;并在反復誦讀 中體會作者對秋天的喜歡和贊 美。鋪滿金 色巴掌 的水泥 道2本篇課文描。了在上學的路上那條鋪 滿金色梧桐樹葉的小路。一條普通的 小路,在作者的描繪下,成了一條令 人向往的小路,一條有趣的小路,使整篇文章充沛童趣。秋天的雨2本文是抒情散文,題目是寫秋天的 雨,其實就是寫秋天。作者主要抓住 秋天的特色來描寫秋天,無論是秋天 的雨、秋天的田野、秋天的菊花,還 是秋天小動物的活動都顯得十分生動 有趣,讓人不由喜歡上了秋天。聽聽, 秋的聲 音1那些在大自然中很普通的聲音,在作 者的耳朵里卻成了美妙的

4、音樂聲,讓 我們感覺到秋天是多么美好。習作1寫日記1 .能借助例文并結合生活經驗, 了解寫日記的好處、日記可寫 的內容及日記的基本格式。2 .能用日記記錄自己的生活。語文園地1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書寫提示、 日積月累1 .能結合已有的學習經驗,總結 理解難懂詞語的方法。2 .能寫出形容四季的詞語,并和 同學交流。3 .能說出理解“憧憬” “忐忠/、 安”這兩個詞語的方法。4 .能用鋼筆書寫“狂、排”等 8 個字,注意執筆手勢和坐姿, 做到“橫平豎直”,把字寫得 規范、端正和整潔。5 .積累“秋高氣爽、天高云淡” 等9個與秋天肩關的詞語。4古詩三首1 .會認“徑、斜”等10個生字,讀準多音字“

5、挑”,會寫“寒、徑、斜”等13個生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背誦課文并能默寫山行3 .能借助圖片和關鍵詞體會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能夠借助注釋理解詩意,背誦并能默寫古詩難點能借助圖片和關鍵詞體會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1 .識字寫字教學本課要求識記的生字,可以在初讀古詩時引導學生集中自主識記,對多音字“挑”的 讀音可以放到語境中讓學生理解并掌握。要求會寫的字和易錯字老師要做重點指導。本課的生字,除了在古詩中認讀和理解,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對這個生字的認知組 詞。如:“徑”除了組詞“石徑”,還能組什么詞語呢?提出問

6、題,引發學生思考,自然 會引出很多含“徑”的詞,如“小徑、山徑”等;“斜”字除了組詞理解,還可以讓學生 通過動作來理解這個字;“贈”可以提出問題:你收到過別人贈送的禮物嗎?你贈送過別 人禮物嗎?通過日常情境來理解這個字。本課要寫的字,包含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半包圍結構 3種結構,可以歸類指導,提 高效率。易錯字如“寒”,重點強調最后兩筆是兩點,不要寫成兩橫。左右結構中左窄右 寬的寫法,可以歸類指導。2 .古詩朗讀古詩朗讀要抑揚頓挫,才能體會古詩的真正意境。可以先聽教師范讀,然后學生輕聲 跟讀,了解停頓、詩中感情等,掌握好朗讀停頓的要領,這樣既可以有思考回味的時間, 又便于理解和接受,還可以增強

7、朗讀的節奏感和聲音美,準確表達古詩的思想感情。這三首古詩都是描寫秋天的,在誦讀中想象畫面,理解古詩的意思。3 .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描寫在誦讀古詩中感受作者的細心觀察,也能給學生平時的作文提供一點思路。比如, 山行這首詩寫紅葉紅得怎樣?作者運用了對比的手法,把霜葉的紅寫得熱烈而美麗。學刖1 .預習提綱(1)通過查閱字典認識本課生字,理解古詩題目意思。(2)搜集有關古詩中描繪楓林、霜葉、橙橘、格葉、促織、籬落等詞語的資料,如圖 片或者視頻等。(3)搜集三首古詩作者的簡介,對他們有個簡單的了解。(4)能把古詩正確流利地讀通順,再有感情地誦讀。2 .多媒體課件教學課時3課時。第1課時課時目標:1 .會認

8、“徑、斜” 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挑”,會寫“寒、徑、斜、霜” 4個生字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背誦并默寫古詩。3 .通過注釋或者圖片理解古詩的意思,并感受作者對秋天的喜愛之情,體會詩人豐富 的想象,感受古詩美的意境,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教學過程學習需靜心專心恒心。生1:老師,我知道一首描詠柳寫柳樹的古詩: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1 .你喜歡讀古詩、背古詩嗎?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可以用最簡練的語言 表達出詩的境界。四季皆入詩,四季皆入畫,你能從你了解的古詩中找出描寫四季的詩來 背一背嗎?唐賀知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生2:孟浩然的這首

9、春曉千古流傳,朗朗上口,我最喜歡了春曉唐孟浩然好,這兩首詩都是描寫春天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2 .師:同學們說得真 的,可是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描寫秋天的古詩,看看詩人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樣的3 .我們先來看第一首古詩山行,山行中的“行”是什么意思呢?題目的意思 就是在山上行走。(板書課題,齊讀課題)4 .作者簡介課件出示:杜牧( 803 852),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的“大杜”。杜牧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5 .助學資料。課件出示:寒山:深秋

10、時節的山。楓林:長了許多楓樹的林子。6 .質疑課題,看到古詩的題目,你想知道什么?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預設以下幾種答案:(1)作者為什么要去山里行走?(2)他都看到了什么?從學生熟知的古詩入手,引導他們暢所欲言,拉近學生和文本的距離,為學生誦讀學 習古詩營造良好的氛圍。展示學生課前搜集的資料,是給予學生課前預習的肯定和鼓勵, 也有激發學生認真學習古詩的作用。二、初讀古詩,識記生字。1.聽范讀。邊聽邊畫出古詩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2.學生初讀。要求:有感情地誦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3 .指名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看字音是否讀正確,句子是否讀通順。4 .分類寫字。(1)課件出

11、示本課生字:寒徑斜霜(2)請學生獨立、仔細觀察這4個生字的結構,你有什么好方法記憶生字?(3)指導書寫。徑:左窄右寬,書寫時注意左部細長,右部稍寬。它的讀音強調是j ing,而不是j ing。寒:上下結構,寶蓋稍寬,中間三橫緊湊,撇捺舒展。霜:上下結構,書寫“霜”時“雨”扁寬,下部“木” “目”等分。(4)用形近字區分生字的寫法。如:寒一塞,徑一行一經。你還會用什么方法記憶理解生字?生1:斜:我會用順口溜記憶這個字,一斗有余,就是不正。生2:看到“斜”我腦海里就出現彎彎曲曲的小路伸向遠方的樣子 ,所以我明白“斜” 的意思就是彎曲不直。師:同學們的表現真不錯,能用多種方法記憶理解生字。學生練寫,

12、教師巡視指導。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鑒。和課本對照, 及時改正。5 .師小結:本節課我們通過朗讀、指讀、齊讀的方式熟讀了古詩,掌握了字音,學習 了本課生字,并掌握了識字的方法。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獨立觀察、交流,教師點撥的方法,引導學生掌握生字的書寫要領,從而把 字寫得正確、美觀三、再讀古詩,理解詩意。師:山行這首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呢?請同學們再讀古詩,不懂的 地方可以看注釋,看插圖,讀完后和同桌交流。1.品讀第一、二句。(課件出示)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1)我們跟隨詩人來到山上,首先看到了什么呢?(寒山、石徑、白云、人家。)(2)為什么稱山為“寒山”? “

13、遠”這個字寫出了什么?(因為這首古詩描寫的是深秋,天氣比較寒冷,所以詩人說“寒山”。“遠”字寫出 了山路的綿長,暗示了山的高大。)(3)閉上眼睛聽一名同學誦讀這兩句詩,想象畫面。生:聽到有人家這幾個字,我仿佛看到山間炊煙繚繞,雞鳴犬吠的情景,讓我感覺寒 山不寒,反而充滿生機。(4)詩意:登上深秋的山,小路彎彎曲曲地伸向遠方,白云繚繞在深山之間,隱約看 到山中有幾戶人家。2 .品讀第三、四句。(課件出示)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1)跟隨詩人的腳步我們看到了怎樣的畫面?自由讀第三、四句,看看圖,想象畫 面。(學生交流,教師點撥,引導學生說具體。)(2)詩人為什么停下車子不走了?你能用詩中

14、的句子來回答嗎?(停車坐愛楓林晚)(教師點撥:“坐”是“因為”的意思。“楓林晚”指深秋的楓林景色。)看圖說說這楓葉紅得怎樣?教師點撥:“紅于”的意思就是比還要紅。(3)小拓展:梨花白于臘月雪。(對學生不做強求,也可以用現代句子。)(4)你喜歡這樣的楓林嗎?喜歡火紅的楓葉嗎?通過朗讀把自己對楓葉的喜愛之情表 達出來吧。(5)詩意:我不禁停下車來,因為太喜歡這晚秋的 楓林,被秋霜打過的楓葉比二月里的鮮花還要紅艷。雖然是深秋,但是作者卻向我們展示了白云生處的 人家和比二月花還紅的霜葉,讓人感覺生機盎然,給人 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3 .背誦古詩。師:你會用什么方法背誦這首詩?(課件出示)生1:山行這

15、首詩可以抓住“寒山、石徑、白云、人家、楓林、霜葉”這幾個詞 語進行背誦。生2:我覺得這首詩朗朗上口,容易背誦。生3:我用劃分節奏的方法誦讀古詩,讀著讀著就能背誦了。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設計意圖: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反復誦讀,做到字正腔圓,音韻流暢。引導學生想象畫面,如 “白云生處有人家”這句詩句,很有畫面感,讓學生自然而然察覺到晚秋的山中有人的蹤 跡,寒山不寂寞,從而在自主探究中感悟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教竽反思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麗、充滿生機的秋景詩。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練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成功之處

16、:1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適當地給予點撥和引導,增強了學生的信心。2 .大膽想象詩人描繪的景物,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更為廣闊的大自然中去,從而讓學生 感悟到大自然的美好以及更深地體會到詩人對秋天的熱愛。同時,學生在說話的過程中, 既訓練了口頭表達能力,又在無形中理解了詩意,內化了語言。不足之處:沒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由誦讀。再教環節:留出充足的時間,發揮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去研讀古詩,讓他們在自讀自悟、相交切 磋、合作交流中讀準字音,讀通古詩,感知大意。第2課時課時目標:1 .認識“贈、劉”等8個生字,會寫“贈、劉”等7個生字。通過圖片或教師點撥的 方式理解“擎、君”等生字的意思。2

17、.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3 .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和對朋友的鼓勵。a.教學過程 Tt、復習舊知,導入新課。課件出示復習內容。1 .齊背古詩山行。2 .上節課我們通過看主題圖片、教師講解等方法感受到了詩人對秋天的喜愛。秋天的 確是美麗的季節,在詩人眼中秋天充滿了詩情畫意,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描寫秋天的 古詩贈劉景文。3 .作者簡介。課件出示:蘇軾( 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其擅長墨竹、怪石、枯木等。著有東 坡七集東坡易傳等。4

18、.助學資料。課件出示:劉景文:劉季孫,宇景文。蘇軾視他為國士,曾上表推薦,并以詩歌唱酬往來。橙和橘的區別:橘子通常比橙子小,而且皮薄,顏色較深,可方便剝落,內部有白色絲物,可分瓣。而橙子通常皮厚,不易剝皮,個頭較大,顏色鮮 艷,果肉不易分瓣。設計意圖:背誦已學過的古詩,大概總結學習古詩的方法,為本節課做好鋪墊,鼓勵學生學以致 用。對于詩中不理解的人物和橙橘讓學生提前做好功課,使其在學習古詩時不至于感到迷 惑。二、初讀古詩,識記生字。1 .聽范讀。邊聽邊畫出古詩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2 .學生初讀。要求:有感情地誦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3 .指名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看字

19、音是否讀正確,句子是否讀通順。4 .分類寫字。(1)課件出示本課生字:贈劉蓋菊殘君橙(2)請學生獨立、仔細觀察這幾個生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記憶理解生字?生1: “贈”偏旁是“貝”,就是錢的意思,就是把東西無償地送給別人。“贈”是 左窄右寬結構的字,右部上寬下窄。生2:我認真觀察了 “劉”這個字,它是左右結構的字,左邊是“文”,書寫“文” 時的最后一捺要寫成一點,它是一個姓,我的同桌就姓劉。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用自己的方法識記生字記憶會更牢固一些。同學們真棒! 你們看“橙”字,這個字筆畫比較多,記憶的時候可以分開分析,它是左右結構的字,左 邊是“木”,書寫時木的最后一捺要寫成一點,右邊是登山的

20、“登”。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鑒。和課本對照, 及時改正。5 .師小結:本節課我們通過朗讀、指讀、齊讀的方式熟讀了古詩,掌握了字音,學習 了本課生字,并掌握了識字的方法。設計意圖:學生通過獨立觀察、交流的方法識記生字可以記憶得更牢固,也更有成就感。教師點 撥,引導學生掌握生字的書寫要領,從而把字寫得正確、美觀。三、再讀古詩,理解詩意。師:有一天,蘇軾和朋友們聚會,劉景文與他談得甚歡,蘇軾喝著酒,非常高興,就 寫了一首詩送給劉景文。我們先來學習第一、二句。1.品讀第一、二句。(課件出示)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1)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理解詞語、句意

21、。(2)這是什么季節?從哪里能看出來?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荷盡:荷花凋謝。擎:舉,向上托。“擎雨蓋”在詩中指的是荷葉。菊殘:菊花開敗了,一看就知道是深秋季節。(出示殘荷和快要凋謝的菊花的圖片幫 助學生理解)生1:我家旁邊就是荷花池,所以荷盡的情景我看到過,我很容易理解。還有,我在 網上也搜索了殘荷的圖片,和同學們互相交流過。生2: “擎”這個字我用動作表示更容易理解,我來做一下。(3)閉上眼睛聽一名同學誦讀這兩句詩,想象畫面。生:聽到“傲霜枝”我仿佛看到深秋季節,雖然菊花都開敗了,但它的枝條還在霜雪 中挺立。(4)詩意: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已經沒有了,菊花雖然開敗了,但是還有傲

22、 寒的枝條挺立。(5)你體會到了菊花什么樣的精神?(指名再讀古詩并回答:不畏嚴寒的精神,也體現了作者對它的贊美。)2.品讀第三、四句。(課件出示)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1)詩人又帶領我們領略了怎樣的風光?自由讀第三、四句詩,說一說,你仿佛看到 了什么?學生交流,教師點撥,引導學生說具體。(2) “君”指的是劉景文。在這個深秋季節,金黃的橙子和青綠色的橘子已經掛在枝 頭了。(3)指導朗讀。(朗讀時,要讀出快樂與喜愛之情。)朗讀節奏劃分:(課件出示)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4)詩意:一年中最好的景致您一定要記住,那就是橙子金黃、

23、橘子青綠的時節。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字詞,看圖想象畫面,教師點撥多種形式理解古詩,體現深秋色彩 的艷麗,讓人感覺到這是富有生氣的秋天、充滿詩意的秋天、滿滿收獲的秋天。也讓學生 在反復誦讀中感受古詩的韻味和意境,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積累。i 板書設計 件八荷盡無葉、 秋末的特征Q或傲霜:彩明扇_皿/橙子金黃,橘子青綠/U有生Ujr教學反思贈劉景文這首詩作于公元1090年蘇軾任杭州知府之時。成功之處:學生在我的引導下感受到雖然“荷盡菊殘”,但是“橙黃橘綠”不是另外一番美景 嗎?讓學生在體會意境中自己醞釀朗讀時的情感和語氣。他們入情的朗讀與詩意融合在一 起,特別是前后兩句詩在情感上的深沉與喜悅的對

24、比,讓人從深秋凋零景象的惆悵中,很 快地步入到了深秋豐收的喜悅中。不足之處:在教學中,我仍存在著些許的不足,如講解中缺少了童趣的語言。教學建議:講課前再多下功夫,把情境延伸,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詩。第3課時課時目標:1 .掌握多音字“挑”,會給兩個讀音準確組詞。會寫“送、挑”2個生字。通過動 作、看圖片等方式理解這兩個字的意思。用多種方式理解“蕭蕭、促織、籬落”等詞語的 意思。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3 .體會詩人滿懷鄉愁的心境。一4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1 .秋天是美麗的,在詩人眼中也是悲涼的,秋天總能引起人們的無限愁思,今天我們 就來學習另外一首古詩一一夜書所見。

25、題目是什么意思呢?(在夜里把自己看到的景物寫下來。)2 .回想一下前面兩首古詩的學習方法,先請同學們來介紹一下你搜集到的資料。3 .作者簡介。課件出示:葉紹翁,字嗣宗,號靖逸,龍泉(今浙江省龍泉市)人,南宋詩人。著有詩集靖逸 小稿靖逸小稿補遺,其詩語言清新,意境高遠,屬江湖詩派風格。4 .助學資料。湖鏟 J促織:蟋蟀的別稱,屬于蟋蟀科,也叫岫岫兒。因其能鳴善斗,自古 便為人飼養,人們在閑暇之余都喜歡帶上自己的“寶貝”,聚到一起一爭高下。設計意圖:學生通過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資料,為學習這首古詩做鋪墊;課前搜集資料,鍛煉了學 生總結歸納的能力;展示自己搜集的資料,也給學生一個能力方面的肯定,滿足學生

26、的成 就感,更好地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二、初讀古詩,識記生字。1 .聽范讀。邊聽邊畫出古詩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2 .學生初讀。(要求:有感情地誦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3 .指名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看字音是否讀正確,句子是否讀通順。(1)課件出示本課生字:送挑(2)請學生獨立、仔細觀察這2個生字,你有什么好方法理解記憶這 2個生字?生1: “送”半包圍結構,“送來”的意思。寫這個字的時候走之底的最后一筆要寫 長一些,包圍住“關”。生2: “挑”,我會做“挑”的動作。它是個多音字,讀 ti出和ti(Oo挑戰一下吧。填上合適的音節:(課件出示)我的小弟最跳()食了

27、,這個習慣可不好。我要挑()戰自己,在下一次的考試中爭取進步幾名。(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鑒。和課本對 照,及時改正。)4 .師小結:本節課我們通過朗讀、指讀、齊讀的方式熟讀了古詩,掌握了字音,學習 了本課生字,并掌握了識字的方法。設計意圖:學生通過獨立觀察、交流的方法識記生字可以記憶得更牢固,用情景判斷多音字的練 習,鞏固了兩個讀音。教師點撥,引導學生掌握生字的書寫要領,從而把字寫得正確、美 觀。三、再讀古詩,理解詩意。1 .引導學生自學。(1)練習誦讀古詩,讀準字音,讀出節奏。(2)結合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說一說自己想象的畫面。(同桌之間相互交流討論)2 .思考:從哪里能看出作者思鄉的愁緒。(1)品讀第一、二句。(課件出示)蕭蕭格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朗讀節奏劃分:課件出示(播放比較低沉的背景音樂)蕭蕭/格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觀察課文插圖,讀第一、二句,詩人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詩人為什么說自己 是“客” ?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