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公案頌古的象征體系_第1頁
禪宗公案頌古的象征體系_第2頁
禪宗公案頌古的象征體系_第3頁
禪宗公案頌古的象征體系_第4頁
禪宗公案頌古的象征體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02年 7月 陜西師范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J ul. ,2002第 31卷 第 4期 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S ocial Science Vo1. 31No. 4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禪宗公案頌古的象征體系吳 言 生(陜西師范大學 文學院 , 陜西 西安 摘 要 :禪宗公案孤立地看 , ; 宏觀地看 , 具有指義性 、 確定性 , , 。這些。通過對雪竇 頌古百則 和圓悟, , 、 迷失論 、 開悟論 、 境界論 。本心論揭示自, 迷失論反思悖離渾融導致自性沉迷的緣由 , 開悟論提示消解二元對待回歸于渾融澄明的方法 , 境界論標舉悟

2、者生命清明澄澈的高華情境 。揭示禪宗公案頌古體系 , 闡釋其禪悟內涵 、 運思特質 、 取象方式 、 美感質性 , 對拓開中國禪學 、 詩學研究新天地 , 建構 21世紀禪悟詩學 , 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禪宗 ; 公案 ; 頌古百則 ; 碧巖錄中圖分類號 :F20719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5293(2002 04-0047-09禪宗在表征生命體驗 、 禪悟境界時 , 于 “ 禪不可說” 的無目的性中建構起一個嚴謹而閎大的 禪悟思維體系 。 這個體系主要由本心論 、 迷失論 、 開悟論 、 境界論四大基石構成 。本心論揭示 自性的澄明質性 , 迷失論揭示自性的迷失

3、緣由 , 開悟論闡明開悟成佛的方法 , 境界論體證頓悟 成佛的境界 。 禪宗為了表征這一閎大贍博的體系 , 運用了電光石火的公案 , 以及吟詠公案的頌 古 , 形成了禪宗公案頌古象征體系 。 禪宗公案頌古象征體系是以公案 、 頌古為材質對禪悟思維 體系的表述 。 揭示并闡明禪宗公案頌古象征體系的禪悟內涵 , 可以使撲朔迷離惝恍莫測神光 離合索解無端的公案頌古彰顯其本義 , 使向來被視為畏途的公案頌古研究獲得突破性進展 。 禪的最有特色的形式是公案 。 廣義地說 , 禪宗祖師的 “上堂” 所發表的看法 (“ 話頭” 是公 案 , 師資間 、 弟子間的 “ 機鋒” (機鋒語句 、 現存的全部禪師語

4、錄 , 也都是公案 。 公案既是探討祖 師思想的資料 , 又是判斷當前禪僧是非的準則 。 1禪宗將這些公案 (古則 , 用簡潔而精當的偈 頌來加以吟詠 , 稱為頌古 。 頌古的本意在于使讀者于諷詠吟頌之間體會古則的旨意 , 是禪文學 的一種形式 。 其中雪竇重顯禪師 (980 1052 的 頌古百則 , 意境渾融 , 風格高華 , 語言洗煉 , 是禪文學的的珠峰 。 而它之所以廣傳禪林 , 與圓悟克勤 (1063 1135 碧巖錄 對它的評唱密 不可分 。 頌古以詩歌形式對公案加以吟唱 , 仍然是繞路說禪 , 對于悟性不高的人來說 , 如蚊咬 鐵牛 , 難為下口 。 因此 , 有必要對頌古進行

5、再闡釋 , 以適應教禪和學禪的要求 , 緣此 , 碧巖錄 應運而生 。 在圓悟看來 , 禪是另一種佛經 , 是活潑潑的佛經 , 禪與佛經本來就是一而二 、 二而一收稿日期 :2001-09-09作者簡介 :吳言生 (1964 , 男 , 安徽廬江人 , 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 文學博士 。74的 。 因此 碧巖錄 把公案 、 頌古和佛教經論結合起來 , 從禪宗基本理論出發 , 對疑義叢生的公 案一一解釋 , 并加以引申發揮 。 在生動精警的語言中 , 禪機潑剌剌地躍動 。職此之故 , 他對公 案的解釋為禪林所普遍接受 , 以至于出現了 碧巖錄 熱 , 碧巖錄 成了禪宗的新經典 , 成為古

6、今公認的 “ 禪門第一書” 。 碧巖錄 表明 , 禪僧不僅重視直覺體驗 , 也重視知性思維的解悟 , 從 一個側面反映出禪教融合的大趨勢 , 也反映了中國文化最高的美學特征 詩禪合一 。 2但 縱有 碧巖錄 的闡釋 , 要理解雪竇頌古與圓悟評唱也殊非易事 。 因為它立足于禪悟立場 , 用象 征性的語言 , 詮公案 , 釋禪詩 , 一般讀者閱讀起來難度仍然很大 。 要讀懂 ,頌古的要義 , 必須理解三重象征意義 :公案的象征意義 、 、 。 禪語的特征是含蓄蘊藉 , 對每則公案 、 禪詩 、 ,意義多元 。 禪宗公案 , , 來表達對 公案的獨特 “ 理解” , 。 其次 , 是頌古意象的意 義

7、多元 。 , , 可以指向多重意義 , 甚或是截然相反 的意義 。 , 以及禪詩不著死語生機遠出的特質 , 使得禪詩在構境 , 羚羊掛角 , 這就為解讀這類作品植入了以創造性禪悟思維進行體證的積極因 素 。 復次 , 是 碧巖錄 文本的意義多元 。 碧巖錄 的評唱為 “ 穿越” 公案 、 禪詩兩道關隘提供了 一條 “ 通道” , 然而 , 碧巖錄 的文本本身同樣是無跡可求 , 它的本身又矗起了一道險關 ! 很多 人對 碧巖錄 中一般性語言尚有殊多誤解 , 對那些圓轉流宕 、 不可端倪的文本之理解 , 更是緣 木求魚 , 南轅北轍 。這便是 “ 理解” 公案 、 頌古 、 評唱時所遭遇的三道險關

8、 。按照禪宗的觀點 , 用理性來參透公 案 , 如同蚊子叮鐵牛 , 了無下嘴處 。 但是 , 在總體把握禪悟思維特質 、 了解禪宗象征體系的基礎 上 , 以理性的眼光 , 立足于禪本義的立場 , 對公案 、 頌古 、 評唱進行品評 、 透視 , 又未嘗不可 , 否則 公案的般若智光 、 頌古的通靈感悟 、 評唱的圓活機趣便無從顯發 , 人們對公案 、 頌古 、 評唱便要 望洋興嘆 , 裹足而返 。 通過對雪竇 頌古百則 、 圓悟 碧巖錄 的考察 , 我們發現 , 禪宗公案頌古 象征體系表征著本心論 、 迷失論 、 開悟論 、 境界論 , 反映了禪者獨特的生命體驗 。一 、 公案頌古的本心論見性

9、成佛是禪宗的終極關懷 。 禪宗認為 , 本來自性無形無相 , 以般若智慧覺知自心真性 , 徹見本源 , 彰顯本來面目 , 即是見性成佛 。 自性的特點是超越性 。舉凡一切善惡 、 迷悟 、 染凈 、 長短 、 有無 、 色空等相對的二元觀念 , 在澄明的自性中都得到了超越 。表達超越相對之禪悟體 驗的有 “ 廓然無圣” 。 傳說梁武帝問達摩 “如何是圣諦第一義” , 摩云 :“ 廓然無圣 ! ” 帝曰 :“ 對朕 者誰 ? ” 摩云 :“ 不識 。 ” 武帝不契 , 達摩遂渡江至魏 。所謂圣諦第一義 , 是最為殊勝 、 深妙無上的 真理 。 達摩提持向上一路 , 以 “ 廓然無圣” 將之粉碎無

10、余 。在禪宗看來 , 心性清湛靈明 , 不動不 搖 , 無圣無凡 。 只要心中存留相對的見解 , 就不能見道 ; 必須跳出有無 、 凡圣的窠臼 , 方可當下 見性 。 武帝人我之見未泯 , 復問 “ 對朕者誰” , 達摩回答說 “ 不識” , 指出在空寂的體性中 , 一切相 對的自他 、 能所都不復存在 。 圣凡皆世相 , 平等性一如 。武帝不能契會 , 達摩遂一葦渡江 。雪 竇頌古 , 以 “ 圣諦廓然” 四字 , 指出寥廓如萬里晴空般的圣諦 , 是纖云不駐一法不立的絕對真心 , 不容計較思量 、 辨得辨失 。 “ 廓然” 中連 “ 圣” 也沒有 , 遑論 “ 識” 與 “ 不識” 。 “

11、休相憶 , 清風匝地有 何極 ! ” 兩句將一切向外尋求之心 (求功德 、 求圣諦 、 求達摩 拽轉回來 , 指出只要明心見性 , 即可 84與達摩把袂而行 。 因為妙明真心不在別處 , 它存在于每個人的身上 , 親切之至尋常之至 , 猶如 匝天匝地的清風 , 人人受其薰育 , 取之不盡挹之無竭 。本則公案的要旨是自性的超越性 , 這是 禪宗最根本的精神 。 雪竇的頌古 , 與公案珠聯璧合 , 再現了公案的神髓 , 并以透徹的悟性 、 嫻熟 的藝術 , 大開大闔收放自如地吟詠了自性的超越性 。表征自性超越性的 , 還有 “ 丹霞問僧” 3( 碧巖錄 第 76則 、“ 金剛 罪性” 3( 碧巖錄

12、 第 97則 、 “ 風穴一塵” 3( 碧巖錄 第 61則 、“ 廚庫三門” 3( 碧巖錄 第 86則 、 “ 趙州三佛” 3( 碧巖錄 第 96則 、 “ 無縫塔” 3( 碧巖錄 第 18則、 “ 妙觸宣明 , 成佛子住” 3( 碧巖錄 第 78則 、 “ 吾不見時 , 何不見吾不 見” 3( 碧巖錄 第 94則 、“ 遍身是眼 , 通身是眼” 3( 碧巖錄 第 89 等人是否具眼” , 顯示了禪宗超越具眼與不具眼的觀念 ;因 , 由于這一生能承受得了別人的歧視 , , 金剛罪 性” , , , 全無伎倆” , 表 、 , 雪竇以 “ 層落落 , 是自性的傳神寫照 。, 即脫卻身心的一切煩惱

13、妄想 , 而躍入真空無我的自由之 境 。 表征此種禪悟體驗是 “ 體露金風” 3( 碧巖錄 第 27則 。 僧問云門 :“ 樹雕葉落時如何 ? ” 云門 答 :“ 體露金風 。 ” 樹木凋零 、 金風颯颯的晚秋清景 , 象征消除煩惱 、 脫落悟心的清純心境 。金風 不僅拂落了煩惱的枯葉 , 也同時將菩提涅 之葉吹落 , 這才是真正的身心脫落之境 。雪竇頌 古 , 展示出大野廣袤 , 涼風颯颯 , 疏雨蒙蒙的景象 , 暗示只有忘我地沒入大野涼風長天疏雨之 中 , 物我雙忘 , 心境一如 , 才能超越永恒與短暫 、 榮盛與衰落 、 煩惱與菩提的對立 。青青翠竹盡是法身 , 郁郁黃花悉是般若 。自性

14、遍布乾坤 , 法法不隱藏 , 古今常顯露 。表達 自性遍在的禪悟體驗有 “六不收” 3( 碧巖錄 第 47則 、 “ 藥病相治” 3( 碧巖錄 第 87則 。僧問云 門 :“ 如何是法身 ? ” 門云 :“ 六不收 。 ” “ 六” 指六根 、 六境 、 六識 、 六塵等佛教用以概括諸法實相的 基本法數 (名相 ; “ 收” 是收攝包含之意 。 法身不受六根門戶的局限 , 而能超越六根 、 六識的限 制和六塵的障礙 。 雪竇頌古先點出法身 “ 數不足” 的特征 , 再以神龍夭矯之筆 , 寫出法身忽在少 林 , 忽在天竺 ; 既在天竺 , 又在少林的處處無身處處身之特性 。由于自性的超越性 ,

15、它往往以迥超常情的形式顯發妙用 。表達自性出格機用的 , 有 “拄杖 化龍” 3( 碧巖錄 第 60則 。云門示眾 :“ 拄杖子化為龍 , 吞卻乾坤了也 ! ” 拄杖化龍 , “個” 回歸到 它的根源 “ 超個” , 此時 “ 超個” 也成為 “ 個” 而復活現前 。 雪竇頌古 “拄杖子 , 吞乾坤” , 提示人們 摒落情識妄解 , 顯發大機大用 ; “ 金牛作舞” 3( 碧巖錄 第 74則 、“ 南山鱉鼻蛇” 3( 碧巖錄 第 22則 傳達出自性當機大用的游戲三昧 ; “ 乾坤一寶” 3( 碧巖錄 第 62則 、 “ 透網金鱗” 3( 碧巖錄 第 49則 也對自性妙用作了超離情識的象征 。

16、“ 乾坤一寶” 謂自性之寶雖然秘藏在五蘊形山中 , 卻能 鑒物觀照 , 妙用玄玄 , 既可以 “ 拈燈籠 (喻一寶 向佛殿 (喻形山 里” , 更可以 “ 將三門來燈籠上” ; “ 透網金麟” 則謂佛性 、 自性猶如 “ 魚” , 而世間種種煩惱猶如 “網” , 從束縛中解脫而出躍入自由 自在之境 , 即是透網金鱗 。 雪竇頌古以此作為主體意象 , 以 “ 搖蕩乾坤 , 振鬣擺尾 。 千尺鯨噴洪 浪飛 , 一聲雷震清飆起” 的壯浪氣勢 , 描摩自性顯發雄奇奔放的活潑大用 , 使人感受到金鱗透網 的自在與通脫 。二 、 公案頌古的迷失論對自性沉迷的反省構成了禪悟思維的第二個主要部分 。迷失論反省

17、本來面目失落的緣 94由 。 禪宗認為 , 人的本來面目清純無染 , 隨著自我意識的產生 , 人們陷于二元對待的觀念之中 , 從而導致了自性的沉迷溷濁 。 由于對諸塵境界的攀緣 , 世人失去了本來面目 , 而追逐俯就穢濁 之物 , 在情天欲海里頭出沒 , 導致了生命本真的斫喪 。 逐物迷己 , 迷己逐物 , 生命的陀螺便永遠 旋轉 , 無有了歇之期 。 殊不知尊貴的自性 , 如同 法華經 中的 “衣珠” , 原本就存在于我們每個 人的生命深處 。 4這是禪宗反思自性沉迷的基本觀念 。 禪宗公案頌古對此有生動的表征 。 表征對自性沉迷之反省的 , 有 “鏡清雨滴聲” 3( 碧巖錄 第 46則 。

18、鏡清勘問學僧門外是什 么聲音 , 僧人膠著名相 , 說是雨滴聲 , 殊不知軒檐水玉 , 原系己身 , 若臻于放棄一切妄想的省悟 境界 , 則所聽到的屋檐下的雨滴聲就是自己 ,自己變成雨滴的感覺 , 不知道是自己滴落下來 , ,體的世界 , 也就是檐前雨滴聲所表現的世界 。 , 。 由于 。雪竇頌古 “虛堂雨滴 聲 , , 。 “若謂曾入 流 , , , 聽到 “入流” (進入法性之流 , “亡所” (所聽 , “ 所入既寂” , 聲音寂滅 , 清凈到極點 , 然后動相 (一切聲音 、 靜相 (沒有聲 音 , 了然無礙 , 一念不生 。 雪竇認為縱使臻此境界 , 也仍然 “ 不會” , 沒有進入

19、禪的大門 。本來面目凈裸裸赤灑灑 , 顯發大機大妙用 。 由于受到了諸塵的障蔽 , 以至于人們不能認識 它 , 不能直下承擔 , 使之顯發大用 。象征自昧本來的 , 有 “鹽官犀扇” 3( 碧巖錄 第 91則 、 “ 玄沙 三種病人” 3( 碧巖錄 第 88則 等公案 。鹽官問侍者 :“ 與我將犀牛扇子來 。 ” 侍者云 :“ 扇子破 也 。 ” 鹽官云 :“ 扇子既破 , 還我犀牛兒來 。 ” 侍者無對 。 資福畫一圓相 , 于中書一 “ 牛” 字 。 禪宗時 時刻刻以究明心地為念 , 鹽官以犀牛扇子作為象征 , 提醒人們回光返照 , 以看到自己的本來面 目 。 資福在圓相中書 “牛” 字

20、, 提示犀牛扇子系指大全自性 , 而非指作為實物的扇子 。雪竇頌 古 :“ 犀牛扇子用多時 , 問著原來總不知 。 無限清風與頭角 , 盡同云雨去難追 。 ” 意謂每個人都有 一柄犀牛扇 , 在生命的悲歡喜樂 、 語默顰笑等各種情境 , 都仰仗其發揮作用 , 它是生命的本原 。 但當師家詢問它時 , 學人卻并不知道自身本具 , 不啻迷頭認影 , 自昧衣珠 。由于人們不識自身 本具的無價珍寶 , 不識自性犀牛 , 故于一問之時茫然不知 , 從而使得犀牛扇子的無限清風 , 隨著 頭角崢嶸的犀牛一道 , 如同云飛雨逝般 , 一去難追 。 玄沙示眾云 :“ 諸方老宿 , 盡道接物利生 , 忽 遇三種病

21、人來作么生接 ? 患盲者 , 拈槌豎拂他又不見 ; 患聾者 , 語言三昧他又不聞 ; 患啞者 , 教 伊說又說不得 , 且作么生接 ? 若接此人不得 , 佛法無靈驗 。 ” 僧請益云門 , 云門云 :“ 汝禮拜著 。 ” 僧禮拜起 , 云門以拄杖扌 至 , 僧退后 , 門云 :“ 汝不是患盲 。 ” 復喚近前來 , 僧近前 , 門云 :“ 汝不是患 聾 。 ” 門乃云 :“ 還會么 ? ” 僧云 :“ 不會 。 ” 門云 :“ 汝不是患啞 ! ” 僧于此有省 。 玄沙所說的三種病人 并非指肉體上的盲 、 聾 、 啞 , 而是借以喻指昧于真見 、 真聞 、 真語之人 。諸佛出世弘旨在于教化 被無

22、明所障而迷失本真的眾生 , 故玄沙云若接此人不得 , 佛法無靈驗 。在公案的后半 , 僧人用 玄沙的話向云門請益 , 云門直接以動作作答 , 絲毫不給他以分別思量的機會 , 促使他當下明了 自己本來就是不盲 、 不聾 、 不啞之人 , 促使他明白迷妄凡夫本具真如佛性 , 只是因為見聞覺知妄 起分別 , 久而久之迷頭認影 , 沿門乞食 , 以至于有眼而盲 、 有耳而聾 、 有口而啞 。公案的主旨是 超越見聞覺知的分別妄想 , 撥落見塵明見性 , 蕩除妄心見本心 , 以契入不可思議 、 不可言說的實 相無相境界 。 雪竇頌 :“ 盲聾喑啞 , 杳絕機宜 。天上天下 , 堪笑堪悲 。離婁不辨正色 ,

23、 師曠豈識 玄絲 。 爭如獨坐虛窗下 , 葉落花開自有時 。 ” 意為見色悟空 , 聞聲如響 , 無所分別 , 故與盲聾喑啞 05等同 。 但雖無分別 , 卻能了了感知一切諸法 , 故又不同于盲聾喑啞 。只不過 , 于分別之中而無 去取 , 慈心平等 。 對于悟者來說 , 榮辱功名 , 逆情順境 , 都影響不了他的心境 , 眼見色如盲 , 耳聞 聲似聾 , 如癡似兀 , 如魯如愚 , 其心不動 , 如須彌山 , 這才是真正的受用處 。將自性受到障蔽而 形成的盲聾暗啞見解 、 機宜計較心念 , 一律摒落破除 , 然后才是向上一路的真盲真聾真啞 , 才是 無機無宜的境界 。 眼明如能在百步外明察秋

24、毫之末的離婁 , 卻不能辨別正色 , 是不瞎而瞎 ; 耳 聰如能隔山聞見螞蟻爭斗之聲的師曠 , 卻不能聆辨玄絲 , 是不聾卻聾 。正色 、 玄音 , 縱是離婁 、 師曠也辨識不得 。 那些囿于分別情識 、 淪喪天然本真之人 , 縱然目明如離婁 , , 也無 法辨正色 、 聆玄絲 , 體證大道 。 悟者獨坐明窗之下 , , , 說似不 說 , 葉落時是秋 , 花開時是春 , 各各自有時節 。 , 由于二元相對意識的生起 , 人們逐物 迷己 , 在禪宗看來 , 一切二元相對的觀念都是妄想 , 都是迷失 。要獲得開 悟 , 。 這形成了禪悟思維的第三個重要部分 , 即禪宗開悟論 。 對于禪的靈魂 公

25、案來說 , 它所表征的開悟論是電光石火的頓悟法門 , 而非磨鏡調心式的漸修方法 。 在頓悟法 門中 , 又以不二法門構成其理論基石 。 5禪宗的開悟論 , 主要以 維摩經 “不二法門” 3( 碧巖錄 第 84則 等大乘佛教經典的思想為 接機法門 。 凡是重是否定 、 剿除情識的禪門公案 , 其法寶多是不二法門 。 這在公案頌古中主要 表現為泯除揀擇 、 截斷意路 、 語默不二 、 自他不二 、 生死不二 、 圣凡不二 、 空有不二等 。 “ 揀擇” 是 相對 , 泯除揀擇的手段是不二法門 , 這類公案與頌古主要有 “ 至道無難 , 唯嫌揀擇” 3( 碧巖錄 第 2,57,58,59則 、 “ 俱胝一指” 3( 碧巖錄 第 19則 、 “ 禾山解打鼓” 3( 碧巖錄 第 44則 、 “ 云門胡餅” 3 ( 碧巖錄 第 77則 、 “ 云門花藥欄” 3( 碧巖錄 第 39則 、 “ 洞山麻三斤” 3( 碧巖錄 第 12則 等 。趙州拈 信心銘 “ 至道無難 , 唯嫌揀擇” 示眾 , 說要體會大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