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農村地域流動兒童、留守兒童和其他兒童教育機 遇比擬研究1引言自1970年代末期以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深入,城鄉之間人口 流動的限制被打破,農村剩余勞動力開始大規模向城市轉移,引發了鄉一城人口流動浪潮.2000年人口普查時,全國流動人口規模已超過 1億翟、 段,2006; 2005年1 %人口抽樣調查顯示, 流動人口數量到達億人;2006 年,大約有億流動人口,占中國總人口的1/10以上.與1980年代和1990年代初期不同的是,除未婚年輕人外,許多已婚且有子女的父親或和母親也參加了流動大軍的隊伍.父母的流動直接影響到子女的去留和福利. 一方面,他們中的一局部人將子女帶在身邊, 形成了一批
2、被動遷移的隨遷兒童即流動兒童.由于包括現行的戶籍管理制度和公共資源分配方式在內的諸多條件的制約,這類兒童不能享受與 當地城市兒童同等的待遇包括國家提供的各種公共效勞,形成了城市兒童中的弱勢群體.另一方面,相當一局部已婚流動人群在自己進城的同 時,無力解決孩子進城就學所要面對的諸多現實問題,只能將子女留在農 村,造成父母與子女分隔兩地的局面,誕生了規模較大的留守兒童群 體.這兩個特殊群體的福利問題已經引起了政府決策部門和多學科學者的 極大關注.然而,盡管目前對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問題的多學科研究取得了一定的 成果,研究方法也在逐漸標準周、段,2006,但已往研究存在以下不足.其一,現存研究多停留在
3、對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數量的估計與描述,對兒童福利的分析也往往局限于比例的描述段、梁,2004;段、周,2005,缺乏對影響機制的探討;其二,許多研究使用個案訪談數據,分析結果缺 乏代表性;其三,研究缺乏系統性、整體性,研究結論相矛盾周、段, 2006;最后,現存研究多將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單獨分析,缺乏一個共 同的參照標準.于是,即便我們知道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各自的福利狀況, 但由于不同研究的樣本之間可能并不相容,無法直接比擬他們的相對福利 水平.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的福利是否相異流動兒童、留守兒童和與父 母同住的兒童的福利是否存在差異就流動兒童或留守兒童群體而言,與 父母隨遷、與父母分別留守、無
4、父母留守、無父母遷移是否影響 兒童福利本文使用2000年人口普查.數據,關注兒童福利的一個層面,比擬11 14歲農村地區流動兒童、留守兒童和其他兒童的教育時機定義為是否在 學.流動兒童定義為居住地與戶口所在地別離的人口群體;留守兒童是 指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并因此未與父母 雙方共同生活的兒童;其他兒童定義為戶口所在地與居住地相同、且與父 母一起居住的人群.本文通過比擬流動兒童、留守兒童和其他兒童教育機 會的異同,分析影響他們在學概率的個人、家庭和地區因素,探討在其他 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兒童類型對在學概率的獨立作用.我們希望,本文的 研究結果將有助于加深學界對不同類型
5、兒童絕對和相對教育時機的現狀 及決定因素的了解和熟悉,為政府部門制定或完善兒童福利政策提供建設 性的參考意見.F面,我們首先簡單回憶兒童教育福利的研究背景和理論框架,其次描述數據和變量,再次對數據進行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最后討論分析結果、 提出政策啟示與建議.2研究背景和理論框架大規模的人口流動重新調配了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人口布局,其社會 后果是多層次和多方面的.就家庭層面而言,潛在影響主要包括家庭結構 和家庭經濟狀況的變化.留守兒童及不與父母一起流動的流動兒童的家庭 結構都發生了變化,從雙親家庭變為臨時性的單親家庭或無親家庭.西方 新家庭經濟學和社會學理論及實證研究說明,家庭結構
6、和居住模式作用于 孩子的福利McLanahan and Sandefur, 1994.Becker 1991指出,人們 的成就局部地取決于資源的積累.居住模式影響家庭功能最大限度的發 揮.雙親家庭中的一方通常是母親提供家內效勞和情感支持,而另一 方通常是父親提供經濟資源,故雙親家庭可以將家庭的根本功能最大 化.子女成功與否局部地取決于年幼時父母的經濟來源、受關注程度、照 料的好壞、行為指導和情感支持.在雙親家庭中度過大局部童年的孩子既 可以得到父母的精心照料,也可以享受穩定的經濟來源,故福利狀況最好McLanahan and Sandefur, 1994.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家庭結構的變化可能是
7、暫時的,也可能長達數年.時間越長,對子女福利的影響就會越大.當然,這兩類兒童家庭并非是由 于分居、離婚或未婚生育所致的傳統意義上的單親家庭.然而,對于留守 兒童和不與父母隨遷的流動兒童而言,父母親的缺失可能使子女 缺乏必需的或足夠的行為引導:父親的缺失可能導致子女缺乏足夠的學業 輔導和行為監管;母親的缺失可能致使子女缺乏必要的日常生活照料、情感呵護和心理支持;父母親缺失可能造成子女多方面的需求得不到應有的 滿足.因此,人口流動可能在一定時間內影響家庭一般功能的正常實現,從而對子女的教育福利產生負面影響.不過,父母流動對子女福利的作用可能因福利層面而異.就教育時機而 言,父母的外出工作或許改善子
8、女的教育時機.人口流動改善家庭經濟條 件,提升父母投資子女教育的實力和水平;外出就業的經歷改變父母教育 子女的理念、加深他們對教育在職業聲望的獲得和縱向社會流動方面重要 性的感性和理性熟悉,提升他們對子女未來成就的期望.一些研究說明, 子女的教育問題已成為影響勞動力回流的一個重要因素,可見外出勞動力 對于子女的教育問題是非常重視的白、宋, 20020人口流動對兒童教育福利的影響得到了學界、社會和政府部門的廣泛關 注.由于數據來源、研究視角、分析對象、衡量指標、研究方法的不同, 研究結果并不完全一致.概而言之,留守經歷對孩子的影響弊大于利.留 守兒童家庭的不完整和父/母親監護的不到位不利于孩子良
9、好生活習慣 的養成、學習成績的提升、身心健康的開展;留守經歷還影響親子關系的 穩定,阻礙家庭關系和諧開展王、吳, 2003.不少留守孩子的學習和 教養處于全真空李德山2004或半真空狀態,他們更易遭遇心理障礙和 行為異常曹,2006;范、桑,2005;黃、吳等,2005;孫、楊,2005; 張,1998.留守兒童逃學顧,2004;李朝英,2005、厭學李德山, 2004;廖,2006、輟學李秀英,2004、行為失范范、桑,2005;黃、 吳等,2005;王,2006等現象比一般兒童嚴重;據估計,在全國范圍內, 義務教育年齡段的孩子約有處于失輟學狀態,近半數適齡兒童不能及時 入學李德山,2004
10、.然而,另一些研究發現,留守對孩子的學習成績 沒有影響.比方,通過對江西、湖南和河南三省農村留守子女學習狀況的 調查分析,朱科蓉等2002發現,雖然農村的父母外出對小學生和中學 生的學習動機、學習過程和學習環境發生一定的作用,但孩子的學習成績 并未受到不利影響,既不因父母是否外出工作而異,也不因父母外出工作 時間的長短而不同.流動兒童的情況與留守兒童的有所不同:除留守兒童常見的厭學金,2004;孔、顧,2004;許、陳,2004、逃學和輟學王夢奎, 2004;王 霆,2006等問題外,他們還面臨是否有學上、上什么學校、在哪里上學的問題.流動兒童少年失學的主要原因是1居住地的不確定性,父母就業的
11、時機和收入水平決定他們的去留;2家庭貧困:一些流動人口家庭是多子女家庭,父母甚至無力送孩子上收費最低廉的流動人口子弟學 校;3少數家長受臨時居住或 讀書無用論的影響,讓孩子在家干活或 照顧弟妹,致使兒童輟學陳,2004.可見,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的教育福利可能受到父母流動的不利影響.然而,目前學界對這兩個群體的研究是獨立的,幾乎沒有研究對他們的福 利進行比擬分析,也沒有研究將這兩個群體的福利與農村地區其他孩子的 福利對照分析.雖然我們知道每類兒童福利的絕對狀況,卻不清楚他們之 間的相對水平.對這些問題的答復事關兒童福利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故十 分重要.3數據與方法數據本文使用2000年人口普查.數
12、據,比擬農村地區不同類型兒童之間的 教育時機.該數據樣本量大,分析結果具有代表性,可推斷為全國留守兒 童、流動兒童和其他兒童的共同特征.鑒于不同類型610歲兒童的在學率均達98%以上,本文的分析對象為 1114歲的兒童.這個年齡段的孩 子尚不具備工作水平,也因尚未到達法定的最低工作年齡而不應享有合法 的工作時機.假設孩子離開戶籍所在地,那么可認定他們不是由于工作的原因 而流動雖然并不能完全排除這一可能性,故不會造成樣本的選擇性問題;同時,根據義務教育法的規定,他們都應該上學.然而,本文的樣本顯示,雖然11歲孩子的在學率高達 98%,但14歲孩子的在學率降至85% 以下.可見,在這一人群中,是否
13、入學存在差異,滿足數據分析的前提條件.變量因變量為兒童的在學概率.假設兒童在2000年的普查中在校的話,他們被定義為在學.主要自變量為兒童類型:流動兒童、留守兒童、其他兒童.在生成該變量的過程中,我們采用了以下 5個步驟:1選定1114歲的兒童群體共 72318人;2將選定人群與他們的家庭合并,以便獲得家庭、父母和兄弟姐妹資料共63728個家庭;3利用數據中 與戶主關系變量,確定兒童的居住方式.我們關注 與 戶主關系中取值為0 戶主、2 子女、3 父母、6 子女的配偶、7孫子女、8 兄弟姐妹和9 其他的人群;他們均有可能是我們的研究對象,或是研究對象的父母、姊妹.就 與戶主關系為孫子女的人群來
14、說,他們的父母可能住在同一個家庭 中.然而,由于數據中沒有足夠的辨識身份、配對親子的資料,對于數據 處理程序無法配對的樣本,我們以戶主子女的婚姻狀況、結婚年齡和子女 數量及性別為標準,采用逐個配對的方法進行親子配對;對實在無法判別 的數據,只能舍棄.這樣的個案在總樣本中所占的比例極小,絲毫不影響 數據的分析結果;4利用數據中的H4 本戶戶籍人口中外出不滿半年人數和 H5 本 戶戶籍人口中外出半年以上人數提供的資料,確定有流動人口的家庭, 進而判斷哪些兒童可能為留守兒童;同時,利用R9何時來本鄉鎮街道居住和R6 戶口登記狀況提供的資料,定義流動兒童.需要指出的是, 數據的局限制約著我們十分精確地
15、估計留守兒童的數量和比例的水平 家里流出的人口未必是樣本中孩子的父母親.同樣,父母親 的缺失可能是其他原因所致;假設單親缺失,我們將父母離異或喪偶的孩子 排除在樣本外;但假設雙親缺失,我們難以準確地判斷父母的缺失之因. 因此,本文留守兒童的數量可能略高于實際數量.遺憾的是,我們不能確 切地知道這一比例.不過,由于樣本僅為1114歲的兒童,也由于死亡率的低下,父母亡故的可能性不大,故不會對分析結果產生明顯影響.5在3和4的根底上,區分流動兒童、留守兒童和其他兒童. 并根據兒童的居住安排,進一步區分孩子與誰一起留守或流動.本文將留 守兒童區分為以下三類:與父親留守、與母親留守、無父母留守,將流動
16、兒童區分為四類:與父親流動、與母親流動、無父母流動、與父母流動.鑒于本文關注的是父母的缺失對兒童教育的作用,故不再區分其他居 住模式如隔代居住.為分析家庭結構對教育時機的獨立作用,本文限制青少年的年齡、性別、 民族、姊妹數量、父母的教育和職業、家庭經濟狀況、城鄉居住和地區. 年齡是影響青少年教育時機的重要因素:即便在義務教育體制下,入學率 隨年齡的增長而降低楊,2007.義務教育法強調,所有孩子都應享有同等的教育時機、義務和權利,但研究說明,女孩的教育時機低于男孩Buchmann 2000; Greenhalgn, 1985;鄭、連,2004,少數民族孩子的教 育時機低于漢族孩子Hannum,
17、 2002.姊妹數量的多寡直接影響到每個孩子所能享受的家庭資源份額,從而直 接或間接地作用于他們的教育時機Blake, 1981; Steelman等,2002.一般情況下,姊妹數量與孩子的教育時機呈負關聯 Downey, 1995; Knodel 等,1990; Pong, 1996; Shreeniwas, 1997,但其影響受到諸多其他因素的制 約楊,2007.父母的教育水平衡量為文盲、小學、初中、高中及以上; 父母親的職業類型衡量為農民、普通工人、商業效勞人員和干部.止匕外, 子女的教育直接受到家庭經濟狀況的影響,富裕家庭的孩子始終享受更好 的教育時機.2000年人口普查數據缺乏家庭收
18、入資料,我們使用住房內是否有自來水設備來衡量家庭經濟地位,為其代用指標.曾經只有城市家庭 才有自來水設施,但隨著農村經濟的開展,一些富裕家庭在自家庭院挖掘 水井,安裝水泵,將自來水引入家中.最后,為了限制教育時機的地區差異,本文將省份區分為7個區域東 北、華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北和西南以及北京、天津和上海等直 轄市,并將它們納入模型分析中.以上變量除年齡外,其余均衡量為二分 類的虛擬變量:0代表 否;1代表 是".方法首先,將在學概率回歸于三類兒童及其他因素,分析兒童類型對他們各 自教育時機的獨立作用.其次,為探討家庭結構和居住模式對兒童教育福 利的影響,我們根據留守兒童和流動兒
19、童的當前的居住模式,將他們區分 為與父親留守、與母親留守、無父母留守,與父親流動、與母親流動、與 父母流動、單獨流動.由于因變量衡量為二分類變量, 故采用logistic模型.4分析結果描述性分析結果單變量分析結果顯示限于篇幅,本文沒有列出,兒童的在學率為93%. 近90%的兒童與父母居住;留守兒童占全部樣本的6%,流動兒童約占5%. 其中,17 %的兒童為獨生子女,48%的兒童有一個兄弟姊妹,25%的孩子 有兩個姊妹,其余孩子有多個兄弟姊妹.孩子的父母是文盲的約占4%;近1/3的父母只受過小學教育,一半父母受過初中教育,其余父母受過 高中及以上教育.略多于 1/4的農村家庭擁有自來水設備.兒
20、童特征因 性別而異:男孩的在學率高于女孩;男孩的留守率也高于女孩;男孩為獨 生子女的比例大大超過女孩,但擁有兩個或多個姊妹的比例低于女孩.圖1描述了根據兒童類型區分的在學比例.我們首先比擬留守兒童、流 動兒童和其他兒童的教育時機.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前提下,留守兒童的 在學率高于流動兒童和其他兒童,尤其高于流動兒童,分別為 94%、91% 和93%.就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而言,我們區分他們與誰一起留守或流動.這一區分也很重要,由于它們直接關系到孩子的家庭結構和居住方式,進 而影響他們的福利.如下圖,在這三種類型的兒童中,流動兒童的教育 時機最差,尤其是單獨流動的孩子其在學率僅為77%,次為與父親一
21、起留守的兒童其在學率為 93%.相反,與母親留守和與父親流動的兒 童在學率最高,大約均為 95%.由此可見,1兒童的教育時機因兒童類 型而異;2對于同一群體的孩子而言,在學率因居住安排而異.藝墓3一圖1農村地域1114歲兒童按兒童類型區分的在學率數據來源:2000年人口普查.數據以下列圖表均同.圖2描述了農村1114兒童按年齡、性別、民族和姊妹數量區分的在學比例.在學率隨年齡的增長而下降: 11歲孩子的在學率為98%, 12歲 的下降了近兩個百分點,13歲的下降為92%, 14歲進一步降至85%以下. 男孩和女孩之間的教育時機也有近三個百分點之差,女孩的在學率低于男孩.漢族兒童的在學率高出少數
22、民族孩子10個百分點.就姊妹數量與是否在學的關系而言,在學率隨姊妹數量的增多而明顯下降,由獨生子女的 96%降為有多個姊妹的89%00皂選3一圖2 農村地域1114兒童按年齡、性別、民族和姊妹數量區分的在學 率數據來源:同圖1.圖3描述了父母的教育程度、職業類型、家庭經濟狀況與在學率之間的 交互關系.顯而易見的是,子女的在學率隨父母教育程度的提升而得到改 善:文盲子女的在學率僅為 76%,假設父母受過高中教育,子女的在學率提 升20個百分點,為96%.同樣,父母是農民的孩子教育時機最低,而父 母是干部的孩子教育時機最高,二者相差5個百分點;但普通工人、效勞人員和干部子女之間的教育差異不大.來自
23、于相對富裕家庭的子女的教育 時機也超過其它家庭.圖3農村地域1114歲兒童按父母教育程度和家庭經濟狀況區分的在 學率數據來源:同圖1.回歸分析結果上面的分析只是一元分析或二元交互分析.我們并不知道描述性分析發 現的特征是否反映了兩兩變量之間的獨立關系.比方,留守兒童、流動兒 童與其他兒童在學率的差異是由于兒童類型本身造成的,還是因其他因素 引起的.為分析兒童類型和居住模式對在學概率的獨立影響,下面對樣本 進行回歸分析.表1陳列了二元logistic模型的分析結果,表現為發生比.模型1只區分 三類兒童的群間差異,模型 2考慮不同兒童類型的群內差異.由于無父母 留守兒童和無父母流動兒童缺乏父母親和
24、家庭背景資料,故這類兒童從模 型分析中自動刪除.如模型 1所示,當兒童的個人特征、家庭背景和地域 因素考慮在內后,不同類型兒童教育時機之間的差異十清楚顯:留守兒童 的教育時機顯著超過其他兒童即與父母一起生活的兒童,高于后者大約30%;相反,流動兒童的在學概率顯著低于其他兒童,不到后者的 2/ 3.值得注意的是,留守兒童教育福利的分析結果與根據 Becker家庭經濟 學理論預測的結果不一致,也與我國大量的個案研究結果不協調.就其他變量而言,年齡、性別、民族、姊妹數量、父母教育和職業、家 庭經濟地位對因變量的作用都與現存其他相關研究得出的結論一致.年齡 與教育時機呈反關聯;女孩和少數民族孩子的教育
25、時機分別低于男孩和漢 族的孩子;農村兒童的教育時機隨姊妹數量的增多而降低,隨父母教育水 平和職業聲望的提升以及和家庭經濟地位的提升而改善.止匕外,兒童的教 育時機也存在巨大的地域差異:與生活在東北地區的孩子相比,其他地區 孩子的教育時機都具有明顯的優勢,雖然西南地區與東北地區的差異不顯 著.模型2是對模型1的開展.模型1中,留守兒童的教育福利比其他兒童 具有明顯的優勢,而流動兒童的教育福利那么相反;前面描述性的分析結果 顯示,在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各自的群體內,在學率因居住模式的不同也 存在一定差異.那么,究竟哪些留守兒童或流動兒童的教育福利具有優勢 或劣勢呢分析結果說明,雖然總體看來,留守兒童
26、的教育福利超過其他 兒童,但將該群體進行細分后發現,只有與母親一起留守的兒童才有更好 的就學時機;相反,與父親一起留守的兒童,其在學概率低于其他兒童.同樣,也不是所有流動兒童的教育時機都低于其他兒童;只有與父母流動 的兒童和與父親流動的兒童,教育時機才處于最大的劣勢地位,尤其是前 者其在學概率僅為其他兒童的一半.« 1農村地M U1歲兒座學分場*鼻悔型1 2lilt林修翟兒類sh算他九金二"鼠修中小童L520. 14馬北京卻守6 850* 13曷¥未曾守一】* *d/無K年哈密一一一迷酬比,0.62*0H5均父*亦動一»0. 870. 54與4親雙動L3
27、3a, n與K母就動在 53 0. 05比支號觀動限制在0.400.03任48 0. 01*就.酬0.0E0. 68 -0. S片修站柳秋生于女工時照嫡一個蝌*0.73,0.3Q.74 ,0.04二個歲埠a 57*0.03Q. 57 *0F 8F個省0.V.0.03S 47 -0, 03«««*父景物我胃小學一時*加大方0.42.0.030. 43 0.03初中L930.071.95 0.07曷中13S«0. 15t W "Q. 15父專的宰生通工人=時陋也牝民0.63« 04Q.G3 0. 04腰外K費L49易0. 18】,S2 0
28、, 181.276191.髀京般濟北僅1.15t0.051. 16 0,05地瓜潴里被制了他見帖聶者* *£東*地區的兒童比權,鼻他地照兒童的人學機事未得高ffAt了如3用丁坪38LR描比492021494LSATLL-15687,35一 156", 05Pseudo RE0.14弧13依來虢 *2000 年人口# 蜃0. 95%4«»,5討論與總結本文使用2000年人口普查數據,比擬了農村地區1114歲留守兒童、流動兒童和其他兒童之間的教育時機,也探討了影響了他們教育時機的個人、家庭和地區因素.模型分析結果顯示,其一,教育時機因兒童類型而異:與其他兒童
29、相比,留守兒童的教育時機顯著偏高,流動兒童的教育機 會那么顯著降低.其二,在不同兒童群體內,教育時機也存在明顯差異:就 留守兒童而言,只有與母親一起留守的孩子, 教育時機才得到改善;相反, 與父親一起留守的孩子,教育時機顯著降低.就流動兒童而言,與父母流 動的孩子的教育時機受到不利的影響,但與母親一起流動的兒童的教育機 會與其他兒童無顯著差異,甚至高于其他兒童的教育福利.留守兒童的教育時機高于其他兒童的分析結果并不支持目前學術界流行的觀點和社會輿論.除少數研究外,當前輿論幾乎一致認為,留守兒童 是一個最弱勢的群體,他們的教育福利最差.分析結果與流行觀點相悖的 主要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其一
30、,現存有關研究往往將留守兒童或 流動兒童作為獨立的研究群體,分別描述他們的教育福利狀況,缺乏一個 共同的參照對象.有關留守兒童問題的研究尤其如此.因此,即便我們知道留守兒童的教育福利受到不利影響,但并不知道與其他兒童相比,他們 的福利是否處于更大的劣勢.相反,本文不是單獨研究某一個兒童群體,而是對不同群體的兒童進行比擬分析,這樣不僅知道每個兒童群體的絕對 教育福利狀況,而且還知道與其他群體相比的相對福利水平.其二,現存 研究多是個案研究.個案研究可能因其特殊性而更容易引起學者、社會和 政府部門的關注,也有助于探尋影響兒童福利的深層機制,但其研究結果 未必一定具有全局性和代表性.本文使用的是人口
31、普查數據,代表的是全 國平均水平,與個案研究的分析結論有不完全一致之處也是可能的.其三,兒童福利衡量指標的不同也可能是導致分析結果相異的原因之一.數據的 局限使我們只能分析兒童的就學狀況.文獻綜述局部提到,現存研究還注重他們的學習成績、輟學比例、逃學行為、厭學心理、心理健康、道德品 質和人身平安等.由于各福利層面對父母資源需求的差異,不同的衡量指 標可能導致相異的分析結果和研究結論.同樣,西方新家庭經濟學理論認為,雙親家庭可以將家庭的養育功能最 大化,將家庭個體福利最大化(Becker 1991).但該理論的單親家庭或雙 親家庭與婚姻相關.其背景與由于人口流動造成的家庭結構的變化完全不 同.在
32、西方,單親家庭中子女的福利受到傷害,由于這類家庭的子女要么 缺乏父親提供的穩定的經濟資源和成長指導,要么缺乏母親提供的生活照 料和情感支持.獨立流動的兒童和留守兒童都是新形勢下產生的特殊群 體.就留守兒童來說,其家庭結構的變遷主要是父(母)的外出流動引起 的.其后果是,某些方面的家庭資源可能減少了,但其他方面的資源相應 增加,并足以補償某種被稀釋的資源. 如果父親或父母親都外出工作的話, 他們的收入可能超過在家務農的收入,改善家庭經濟狀況,提升教育子女 的實力和水平.不僅如此,父母外出工作的經歷擴大了他們的視野,加深 了他們對教育重要性的切身體會和理性熟悉,從而可能改變他們教育子女 的理念,強
33、化他們更好地培養子女的信念.不過,不是所有留守兒童的教育福利都超過其他兒童,也不是所有流動 兒童的教育時機都低于其他兒童.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因與誰一起留守或 流動而擁有不同的教育時機.在全部兒童樣本中,單獨流動的兒童教育機 會最低,次為與父親一起留守的兒童;相反,與母親一起留守的孩子的教 育時機超過其他兒童.這是一些很有意義的發現.對這些現象更令人信服 的解釋無疑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這里,我們提出幾點初步想法.單獨流動的兒童或因流動而輟學;與父母一起流動的兒童的教育時機在流入地也受到種種結構性和非結構性的制約.對留守兒童來說,一般情況下,外出 的父親能找到比外出的母親更好的工作時機,獲得更高的
34、收入,從而改善 家庭經濟狀況,提升投資子女教育的水平;居家的母親照顧家庭和子女, 催促子女學習.由于子女年齡尚小,對成長指導的需求并不高,且1114歲的孩子尚處于義務教育階段,故父親的缺失對留守子女的教育并無太大 的不利影響.相反,假設母親外出工作、父親留守的話,傳統的性別角色功 能發生轉換:父親需要承當母親的家庭角色,母親那么擔負養家糊口的任務.但父親和母親對角色的互換可能并不適應,未必能勝任各自的新角色,從而對子女的教育福利產生負面影響.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使用的是橫向數據,故文章的分析結果存在這類數 據分析固有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留守和流動是相對概念,也是一個動 態的過程:今天的留守兒童
35、可能是昨天的流動兒童;同樣,今天流動的孩 子也許昨天還會居住在戶口所在地.本文對流動和留守的區分基于一個具 體的時點,未能考慮其潛在的動態特征,從而可能影響二者之間因果關系 的推斷.比方,流動兒童或在流動之前就已輟學,即輟學在前,流動在后,而不是反之;換言之,輟學并非因流動而起.不過,由于我們的樣本年齡 尚小,這種可能性不大;相反,孩子在流出地因種種因素的制約而輟學的 可能性似乎更大.同樣,本文只比擬了不同類型兒童福利的一個相對客觀的衡量指標.雖 然重要,但是否在學僅是教育福利眾多指標中的一個.個體福利是多層面 的比方,生理健康、教育時機和成就、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行為標準 等,每個層面又有諸
36、多指標.同一類型兒童如留守兒童的每個福利層面可能不同,同一福利的每個衡量指標也未必一樣.留守兒童的教育機 會或與心理福利有差異 一一教育時機不低,但心理健康卻存在一定的問 題.同樣,在學并不等于孩子沒有厭學情緒、逃學、甚至輟學行為,也不 表示兒童沒有心理問題和行為失范現象.遺憾的是,由于數據的局限,我 們不能同時多角度、多層面比擬、分析不同類型兒童的福利.當前,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的教育福利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也引 起了政府部門的極大重視.父母親外出工作往往是為了改善家庭經濟 地位,為子女創造更好的未來,提升每個家庭成員的福利.但結果可能事 與愿違.這一點在流動兒童身上表現得尤其突出.預防或
37、消除父母親 的流動對子女教育福利的損害既是父母需要認真考慮、也是社會應該關 注、政府部門應該幫助解決的問題.雖然外出勞動力對于子女的教育問題 非常重視白、宋 2002,但不能否認的是,許多父母處于無奈,更多地 關注如何賺錢,沒有水平給子女的教育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然而,子 女的教育不僅是學校的責任,也是包括家庭在內的多方面的共同責任.家 長應該調整家庭目標,更好地處理經濟利益與子女教育之間的關系.政府的努力可以是多方面的,包括改善農村流動兒童在城市的就學機 會;不僅從政策上提倡、而且采取切實可行的舉措公平、公正地分配公共 教育資源,并具體落實教育公平的原那么;改善流動兒童父母的工作環境和 工資待遇,使他們有一定的時間和精力關注自己子女的教育;嚴格禁止使 用童工,等等.總之,基于本文的分析結果,我們認為,政府必須采取具 有針對性的相應舉措:第一,繼續關注農村地區留守兒童的教育福利,尤其是與父親一起留守的兒童.這是一種少見的家庭結構,是社會轉型和人口轉變的產物,不利 于子女的健康成長.政府首先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山東華宇工學院《普通生物學動物部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華宇工學院《城市公交規劃與運營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新星職業技術學院《燃燒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科技職業學院《磁性材料與器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城市能源系統》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遙感概論實驗》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蘭陵縣重點達標名校2025屆中考模擬最后十套:化學試題(三)考前提分仿真卷含解析
- 公司計件工資勞動合同書
- 二零二五抖音發布協議書模板
- 二零二五版月子中心月嫂服務合同書
- 2025年上半年池州市園林局招考專業技術人員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質量信譽考核自評報告3篇
- 藥物服用指導與患者教育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度毛絨玩具產業發展報告
- 2025年初級社會工作者綜合能力理論考試試題(300題)附答案
- 危險作業安全管理培訓課件
- 2025-2030中國嬰兒車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特種設備事故壓力容器應急預案演練記錄
- 畢業設計(論文)-可調節辦公椅分析與設計
- 工業廢氣治理工(技師)職業技能鑒定理論試題及答案
- 騰訊游戲引擎技術向工業數字孿生的遷移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