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留守兒童”是我們的職責_第1頁
關注“留守兒童”是我們的職責_第2頁
關注“留守兒童”是我們的職責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關注“留守兒童”是我們的職責面對“留守兒童”這一大群可愛又令人憐憫的孩子,作為老師的我竟有“想說愛你不容易”的感慨。因為這些留守孩子要么用起錢來像個小老板,要么家庭作業不做或少做, 書寫一塌糊涂, 必須多次重做才能過關。 但作為天底下最光榮職 業的老師,肩負著“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我們,又 能也不可能讓任何一個留守兒童成為我們手下的“逃兵” ,于是,我們這樣辛勤地做著留守 兒童的工作。、與留守兒童促膝交談,做孩子的慈母。留守兒童長期與父母分開,與長輩又沒有太多的共同語言,他們有話無處說,內心十分 孤單,他們渴望吐一吐心中的歡樂、憂愁,需要緩解 一下心中的壓力。伙伴是他們首選的對象,但伙伴畢竟多

2、是孩子, 不能替他們分憂解難,那 么,天天接觸的老師就成了他們最合適的傾訴對象。 老師要細心觀察,一旦發現情況,要主動出擊,避免事態發展。、多走訪交流,成為溝通學校、家庭、社會的橋梁。留守兒童因為年紀小,在校還是很聽老師的話,表現也沒有多大的出格,但因為他們可 能是家中的“小皇帝” ,言行舉止就校內校外大相徑庭了。 有一次在路上碰到一位家長, 問她女兒青燕在學校的表現如何?我說很好的, 她卻流 著淚說女兒在家怎么罵她,怎樣摔東西發脾氣。聽后我大吃一驚: 這孩子在校可文靜啦! 是什么原因呢? 青燕母親告訴我: 因為孩子是抱養 的, 從小處處護著她,養成了嬌生慣養的習性。家離學校十多里, 一星期回

3、家一趟, 父母千方百計做好吃的, 她卻脾氣更大了。 聽了青燕媽媽的話, 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靜。知恩圖報,這是社會公德 哎。我找來青燕,與她推心置腹地講了養父養母的艱辛, 講了周圍鄰居從小對她的照應,其 實有時養育之恩比生育之恩還大呢,一番語重心長的話, 聽得青燕眼淚叭嗒叭嗒往下掉。后來青燕媽媽母親又多次來校, 有時還電話聯系,及 時了解她在家的表現,做好了,不吝嗇美言好好表揚 一番;做得不對,旁敲側擊,促其改正。已十二歲的小青燕在學校、家長的教育下漸漸成熟 起來,懂事起來。后來,她還寫了一篇習作我愛我 家。成功的教育告訴我們:對留守兒童,要多與家長、社會配合教育,共同促進孩子健康 成長。三、關

4、注學業,成為孩子的良師。教學質量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也是家長的聚焦點, 很多家長從很遠的地方打電話來, 第一句就是我的孩子的學習怎么樣?可見,外出打工 的父母在外打工的過程中知道了知識的重要性, 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多學本領, 超過 父母。但由于孩子長期與有點文化的父母分開,與多數是文盲、半文盲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生活,這些老人能夠照顧到孩子的生活就已經 不易,有的反過來還要孩子來照顧老人,就談不上輔導與幫助了。 每到周一,當老師的就頭疼不已: 許多留守兒童的作業一塌糊涂,或干脆少做不 做。怎樣讓這些孩子認真學習,讓他們的父母安心工作? 我這樣做:上學期間的學習、作業抓緊不放松,遇

5、到難的、不會做的耐心講解,力爭過關。 周末、放假期間,各村分小組,各組的組長檢查過關。遇到頑皮的或一人一村的, 星期五放學前要基本完成才能回家。 部分住宿在學校或村民中的 留守兒童放學后干脆帶回家中(我家離校 500 米左右),督促其完成作業。 在多種辦法幫助下, 這些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有了較大的提高。 如邵波、 汪瑋等,在上學期的期末檢測中,由原來的六十多 分一躍為八十多分,班級整體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們的父母都很高興。四、關心生活,成為留守兒童的益友。留守兒童除了學習上難度大之外,還有一個難題就是生活方面。因為父母在外打工,經 濟上有了來源,為彌補對子女照顧不周的遺憾,多數父母都會給孩

6、子或多或少的零花錢。 在十來歲的孩子眼里, 商店里琳瑯滿目的商品有太多的 誘惑力,他們會無計劃、無節制地把父母的辛苦錢過不了 幾天就用完,然后會過上節食、欠債,甚至”偷”的生活。整天思想恍惚,精神萎靡不振, 上課無精打采,更別說學習成績了。對此,我看在眼 里,急在心頭。治病要治本,要提高學生的認識,才能做到用錢有度,學習安心。我首先找 這些同學談話,談前途,談未來,談父母打工的艱辛談父母對兒女的牽掛然后,勸他們盡量在食堂就餐, 節約用錢,把父母給的錢省下來買學習用品。有時過節,周末我還請留守孩子到我家來 做客,給他們做一頓好吃的,只有解決了生活的難題,孩子的學習精神才會倍增。五、鼓舞激進,成為

7、留兒童的向導。“沒有愛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 。為了營造留守孩子學習的樂園, 我經常用鼓勵的語言激 發他們:“太棒了” 、“讀得真好” 、“寫得妙極了”還帶他們外出游覽, 經常把他們的文章向全班級同學介紹, 鼓勵他們向報社投稿。 一年 來,汪邵偉、邵宗康等十來篇習作在省農村孩子報 和市宣城日報上發表。激發了全班同學的學習信心,習作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六、提升感情,成為留守孩子的朋友。孩子離開父母久了,對父母的情感也會生疏,為以后的家庭教育、生活帶來一些不良影 響。我從周圍的一些事例中也深刻認識到父母外出打工 搞活經濟帶來的隱患。因此,我充分利用教學內容,教孩子們寫書信,并且組織他們制作賀卡,送給老師、同學、長輩,還給遠方的父母寄一份,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 問候之意, 邵宗斌的父母接到孩子的信后連忙給我打來電話, 激動 地說:這是他第一次收到兒子的信十分高興,感謝老師,的教育。留守兒童是社會的新產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