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戀人的成長》讀書筆記._第1頁
《迷戀人的成長》讀書筆記._第2頁
《迷戀人的成長》讀書筆記._第3頁
《迷戀人的成長》讀書筆記.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迷戀人的成長讀書筆記2019-11-08迷戀人的成長通過這些素樸真切的文字,糅雜了經歷、感悟、智慧與 激情,記下了人生某些精彩的體驗:那個能夠不斷啟發、感動、刺激我們的課 堂其實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無論從哪一頁打開,都充滿了對人的成長秘密的 感嘆和眷戀。下面給大家整理了迷戀人的成長的,一起來看看吧!迷戀人的成長讀書筆記1天氣漸漸暖和起來,春的氣息在暖陽中延伸,喜歡午后的陽光,我的心里 也亮亮暖暖的。迷戀人的成長一書是由張文質老師主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的,我有 幸拜讀了它。這本書是由20位教師一個個案例(或者叫故事)組成的。但用樸 素真切的文字,糅雜了經歷、感悟、智慧與激情,記下了人生某些精彩的

2、體 驗:那個能夠不斷啟發、感動、刺激我們的課堂其實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一 篇篇生動的文章,20位教師的課堂發現頓時展現在我眼前。他們有的介紹自己 的成功經驗,有的抒寫自己從事教學的困惑,有的暢談生命化教育給自己帶來 的震撼。合上書本,再次回味書中的內容,一篇篇文章記錄著他們成長中的酸 甜苦辣,使我仿佛也被置身其中,與他們同呼吸、共成長,回想自己教育生涯 中的蒙昧和無知,同時也在填補著我因貧乏而造成的精神空缺!那活潑的課 堂、生動的笑臉、深刻的見解讓我走進了原本遙不可及的問題:教育,應該關 注生命的體驗。生命是鮮活的,特別是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更是鮮活的,他們有一 百個想法,一百個個性。而我

3、現在的教育是死的,是千篇一律的。雖然我的心 是真誠的,但學生的個性是被壓抑和摧殘的。迷戀人的成長正是從生命化 教育的角度詮釋教育的生命化,以20位教師的親身實踐證實了教育的生命化的 重要性和必要性,猶如一把釋惑的鑰匙,讓我走出迷茫和彷徨,重新看到教育 改革的希望。“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 一樣,生命是豐富多彩且極富個性的。 因此,追求個性化是生命生長的本然回歸。假如每個人的個性都趨于一個模 式,那么這美好的世界便走向死寂,每個個體的存在也將索然無味。然而在我 們的教學中,面對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為了自身的生存,我們常常不得不用同 樣的教材、同樣的方法、同樣的節奏去對待他們。結果在很多時候,

4、我們不斷 的通過格式化的“教育”,培養出一個個差生,然后乂亳不留情的把他們推向 遠方。盡管我們都清楚:沒有差生、只有差異,但仍然“樂”此不疲。很多時 候,我們習慣于把極富個性的生命“模具化”、共性化、統一化。反思我們的 教育,關注生命,是否應該方位更加全面呢?換個角度感悟,其實我們常常會 發現柳暗花明,仔細聆聽,每個孩子每一方面的健康成長都是如此美妙的旋 律!迷戀人的成長讀書筆記2歲月匆匆,時光荏苒。一晃畢業已十幾年,作為一名一線的教師,我親臨 教育的現場,走進課堂和學生一起共享生命的陽光,感受很多老師的課堂智 慧,并能從中感受到教育的神奇和老師們所付出的努力。對迷戀人的成長這本書,我真是愛不

5、釋手。書中的20位教師是那樣質 樸、自然,讓人感覺到就像與你一樣平凡、普通的人訴說著一個個故事。你在 分享他們快樂和苦惱的時候,已經感受到了教育的氣息。樸素的文字表達的不 僅僅是愛,而且還是對生命的一種渴望。在平時的課堂中,他們已經把對學生 的愛化為泥土,緊緊地包裹著幼苗,給其生活的空間、生命的希望、前進的動 力。他們對教育的執著,深深地打動著我。丁老師在“生命的作業” 一文中講述,在“母親節”的時候,讓學生給母 親一個擁抱并說一聲“我愛您”。笫二天完成這個作業的學生只有5人,很多 學生的反應是難為情或者不屑一顧。面對這樣的情況,丁老師循循善誘,以生 命喚醒生命,用自己的真情喚醒了學生沉睡的心

6、靈,喚起了學生心中的那份真 情。學生交過來的文章充滿了對母親的感激和愛,對自己無知的懊惱和后悔。 丁老師抓住機會和學生溝通和交流,和學生一起在享受“生命的作業”帶來的 溫馨和幸福。我們的教育,關注更多的是學生學習了什么知識,考了多少分, 卻很少去關注學生內心的需求。于是,在不停的走馬燈式的教學中,老師們多 了很多感嘆。如,現在的學生不如以前好學,現在的學生沒有以前的懂事 不停的抱怨中,少了份執著,多了份慵懶,缺少了對學生的寬容。如果我們用 自己的愛心去打動學生,用自己的寬容去包容學生,我想學生會用一顆感恩的 心擁抱未來!有時,放手讓學生自己往前走,可能比老師領著走得更好。教 學,不僅僅是一種告

7、訴。教學是要組織和引導學生重新去經歷知識形成的過 程,讓知識恢復生命,讓課堂充滿活力。因而教學過程的發展具有開放性和靈 活性,并不是完全按照預設、不可更改的,教師的權威不僅是體現在知識的傳 遞中,還體現在與學生共同開展的探究知識的過程中,這也是一個教師的智慧 所在。于是,我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智慧不是教出來的,它是各種因素碰撞后靈 感在實踐中的閃現。所以有時智慧來得那么“隨意”和“偶然”。教師教,學 生照著做,充其量只是模仿。只有放手并鼓勵學生勇于探索、用心體驗,允許 他們率性而為,寬容他們的失敗,才能跨越模仿,走上創造之路,我們的學生 才會真正擁有智慧。在丁老師的文章中,我感受到的是一種肩負生

8、命教育的責 任。而在林老師的文章中,我感受到的是一種肩負生命教育的責任。而在林老 師的文章中,感受更多的是對學生的愛。因為有了這份愛,林老師眼中的課堂 是真、善、美的,心中的學生是聰慧的,引以為豪的課堂是來自學生的精彩。 她說她感悟真幸福,因為她用整個心靈珍藏學生帶給她的快樂,體驗生活中的 陽光。我想,這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對學生影響很大,會讓學生有足夠的勇氣笑 對未來的任何挑戰。書中的20位教師,是在用心靈寫作,他們的文章中摻雜著對人生的感悟、 對教育的執著、對學生的關愛。而這一切,都來自于他們對生命與事業的渴望 和追求。我想,一個智慧的老師,會在學生頑皮的時候,讓他安靜下來;一個 聰慧的老師,

9、會在學生過分安靜的時候,讓他活潑起來;一個靈動的老師,會 運用自己的智慧給學生一個明朗的課堂,運用自己的睿智與學生進行心靈的對 話,點化生命,和他們一起進行生命的旅程!迷戀人的成長讀書筆記3拿到書,首先被標題所吸引,迷戀人的成長一一20位教師的'課堂發 現,文章由一個個案例所組成,一個個質樸的文字記載這這二十位普通而平凡 的教師的感悟、驚喜、智慧與激情,從他們的身上,我看到了他們的用心,我 看到了他們的智慧,我看到了他們的機智;每每看到一段,總會不由自主地聯 系到自己的教學中,或為之驚嘆,或產生共鳴。文中曾多次提到“生命化教育”,初次看到這個詞語的時候,我就問了自 己一個問題:什么是生

10、命化教育呢?從書中我找出了問題的答案。在文中,張 文質主編對“生命化教育” 一詞做出了一個的解釋,一一“生命化教育就是個 性化、個人化的教育,始終指向一個個永無重復、永難窮盡的生命個體,始終 以成全每一個健全和富有個性的人為自己最根本的目的”;他在“生命化教 育”中也提出了自己的教育思想:1、從關注每一個學生開始;2、從尊重每一個學生開始;3、從善待每一個學生開始;4、從滿足每一個學生的要求開始;5、從激發每一個學生的情感開始:6、從培養每一個學生的個性開始;7、從期待每一個學生的成長開始。這本書中每個事例都讓我印象深刻,難以忘卻,每個老師都對“生命化教 育”一詞做出了自己的理解。其中的陳以婷

11、老師在自己的“感受生命化教 育'”中,做出了這樣的感悟:真愛、尊重、關注、賞識、等待、寬容、機 智、幸福在等待這一小節中,她提到了:文中說“'等待'意味著我們相 信被等待著一定會抵達。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每個孩子都 會有覺醒的過程,因此,就需要我們教師等待。”另外,書中還以一名教師 的示范課舉例說明。這個事例給自己的感受非常深刻,因為不論在小學時期,還是在幼兒時 期,孩子的個體差異各不相同,這需要教師耐心的等待。宜淳是我們班上年齡 偏小的小女孩,剛來班上的時候總是愛哭鼻子,膽子特別小,做任何事情都顯 得非常不自信;在小班的整個上學期,她一直都屬于“默默無聞”型;但隨著 時間一天天過去,我們發現其實宜淳的身上有很多優點,比如說:她的生活自 理特別好,她的繪畫能力特別強,做事情很細心等等,針對這些優點,我們給 予及時的鼓勵,給她自信,慢慢地,她的性格變得越來越開朗了,她愿意主動 跟小朋友交流了,她愿意把自己開心的事情告訴老師了,上課的時候總是能看 見她高高舉起的小手。現在的她在班上可能干了,能做小老師了,她的作品還 在我們班開過個人畫展呢!所以,我們要及時挖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給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