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以來物價變動及其與經濟發展關系的計量分析_第1頁
1978年以來物價變動及其與經濟發展關系的計量分析_第2頁
1978年以來物價變動及其與經濟發展關系的計量分析_第3頁
1978年以來物價變動及其與經濟發展關系的計量分析_第4頁
1978年以來物價變動及其與經濟發展關系的計量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978年以來物價變動及其與經濟開展關系的計量分析第一章、管中窺豹物價上漲背后的經濟問題一、新聞熱點1、100塊錢能買到什么?物價是觀察和治理社會的晴雨表,物價穩定那么經濟穩定、政治穩定、社會穩定、人心穩定、治安穩定。物價不穩前幾項都不會穩。然而近年來,隨著經濟的開展,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感受到了物價上漲帶來的壓力。縱觀我國物價現狀和居民生活狀況,物價問題確實已經成為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曾記否,“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轟動全國,錢不經花100元一轉身就完了成了買菜大嬸大媽的口頭語。一棵白菜賣到14元,一根蔥賣到5.5元,一斤櫻桃賣到60元,兜里的一百元還能買到什么?由上圖可以明顯看出,2001年以

2、來北京鮮菜的價格幾乎都高于上年價格指數值大于100,可見十幾年來蔬菜的價格一直處于上升的狀態,菜確實是越買越貴。2、百米競賽工資與物價誰更快面對物價逐年上漲的狀況,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為什么國家近幾年不斷想方法解決和增加收入問題后,為什么老百姓快樂感和幸福感沒有增加呢?很多人認為,收入增長的同時,物價也在上漲,而每漲一次工資,實際增加的收入都被實際增加的物價所吞沒,甚至工資增長的速度跟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工資10%的在增長,物價卻是20%甚至翻倍的在增長。中央想提高人民收入和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初衷被物價的上漲所沖刷,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并未隨工資增長而增加。然而事實如何,還需進一步分析。

3、以下圖中的柱狀圖是扣除了物價變動因素后的各類企業的平均實際工資指數指數大于100說明當年水平高于上年。可以看出,九年間各單位平均實際工資指數均大于100。這就意味著2001年以來各單位的職工實際平均工資是處于上漲狀態的??蔀槭裁慈嗣駴]有感覺更加幸福呢?一方面是由于兩極分化嚴重,居民貧富差距過大,使得大局部人的實際工資增長幅度小于平均工資增長幅度;另一方面由于物價上漲,使得職工的實際工資小于名義工資實際工資=名義工資/消費者物價,消費者物價指數大于100,那么實際工資小于名義工資,實際收入水平小于預期值,這在以下圖中也有表達可明顯看出大局部的實際工資要小于名義工資同種單位的名義平均工資和實際平均

4、工資分別用同種顏色得折線和柱狀圖表示。二、熱點背后的經濟現象1、先鋒與將軍物價上漲與通貨膨脹物價上漲通常與通貨膨脹聯系起來,但物價上漲并不等同于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必然引起物價上漲,但不能說物價上漲都是由通貨膨脹引起的。除通貨膨脹會引起物價上漲外,以下因素也會引起物價上漲:商品價格與商品價值成正比,商品價值量增加,商品價格就會上漲;價格受供求關系影響,商品供不應求時,價格就會上漲;商品流通不暢,市場管理不善,也會引起商品價格的上漲;此外,人們的購置心理影響物價上漲的案例也屢見不鮮。然而如果經濟中物價上漲的現象得以持續,并且演變成全面的物價上漲時,就會出現通貨膨脹。根據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適當的通貨

5、膨脹對經濟有促進作用,然而當通貨膨脹失去控制,就會給國民經濟帶來沉重的打擊。而物價上漲作為通貨膨脹最明顯的標志,研究物價變動的趨勢及其背后的推動因素對于檢測經濟運行態勢具有積極的意義。2、衡量價格水平的幾個標準:CPI,PPI衡量價格變動的指標有很多,最有代表性的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其中CPI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商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說明通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央行會有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風險,經濟前景表現出不明朗。因此,該指數過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場歡送。PPI那么是衡量工業企業

6、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是反映某一時期生產領域價格變動情況的重要經濟指標,也是制定有關經濟政策和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依據。第二章、坐而論道1978年以來物價指數的計量模型分析一、改革開放以來CPI,PPI走勢及統計特征描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開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然而伴隨著經濟的開展,物價水平也是逐年升高。經濟開展與物價之間存在著天然的聯系,經濟的快速開展必然要以穩定的物價為前提,通過分析1978年以來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指數以及CPI和PPI的變動狀況就可以證實這一點。首先來看CPI的變動情況??梢酝ㄟ^圖3看出,1978年以來,除2002年和2021年外,其余30余年的CP

7、I指數均大于100,而結合當年的經濟開展狀況,2002年和2021年有明顯的通貨緊縮跡象。然而大體來說,1978年以來物價一直處于不斷上漲的態勢。結合圖表可以發現,1985年至1997年間物價波動較為明顯,漲幅較大,而圖4所顯示的該段時間內國民生產總值指數亦不穩定;近年來2021年和2021年物價有明顯的上漲,結合當年的經濟開展狀況,當年經濟中通貨膨脹狀態較為明顯。其中CPI的最大值出現在1994年;最小值那么出現在2002年。再來看生產者價格指數,即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由圖3可以看出,CPI與PPI的變動趨勢根本一致,1985年至1997年間有較大幅度的上漲。其最大值出現在1993年;最小值

8、出現在2021年,結合當年經濟開展狀況,通貨緊縮開始顯現,經濟確有放緩態勢,這從圖4中也可以看出。綜合分析可以看出,1998年以后,我國的物價指數總體上較為平穩,CPI和PPI均處于波動上升的態勢,這和我國的經濟開展狀況也是相符的,在圖4中可以看出1998年至2007年近十年間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一直在穩步提升。0二、CPI指數變動趨勢的擬合與分析1、通貨膨脹的慣性效應所謂通脹的慣性,也稱為通貨膨脹的持續性,是指在受到隨機擾動的沖擊之后,通貨膨脹偏離其均衡狀態所持續的時間。對美國和局部歐洲國家的實證研究發現,大局部國家的通貨膨脹具有較高的慣性。這不僅意味著宏觀調控中的貨幣政策可能會出現一定的滯后

9、性,而且慣性越大,實現政策目標所需要的時間越長;它還意味著我們可以根據當期的通貨膨脹率預測下一期的通貨膨脹率的大小。其中CPI是衡量通貨膨脹的一個重要指標。2、解釋變量選取及數據滯后處理首先,根據之前對CPI指數和國民生產總值指數的分析,我們發現價格指數同國民經濟的開展狀況存在某種關系,我們以國民生產總值指數為自變量可以對CPI進行回歸分析。根據經驗,滯后一階的國民生產總值指數可以更好地對CPI做出解釋。做CPI指數與國民生產總值指數以及滯后一階的國民生產總值指數之間的相關性分析,得出的結果如以下圖可以證實這一點??芍珻PI指數S1與滯后一階的國民生產總值指數S2之間的相關性0.55明顯大于

10、其與當期的國民生產總值指數S0之間的相關性0.25。由此我們可以將國民生產總值指數的一階滯后作為變量參加模型。其次,由于通貨膨脹的慣性效應,CPI必然受到它前期指數的影響,從而顯示出一定的自相關性,而平臺的分析也證實了這一點。如以下圖所示,CPI指數序列存在明顯的一階自相關觀察ACF、PACF的數值,第一行數據明顯大于其他行。因此我們將CPI指數滯后一期,作為解釋變量參加模型。再次,通貨膨脹是由紙幣的發行量超過流通中的貨幣量所引起的,當期新增的貨幣量對通貨膨脹的影響較大,我們將貨幣與準貨幣M2同比增長率作為解釋變量納入模型。最后,我們對以上幾個變量進行初步回歸,得到結果如下:可知,S2項即貨幣

11、和準貨幣同比增長率的系數并不顯著S2系數的t-統計量檢驗的伴隨概率過大。因此我們疑心變量之間存在多重共線性。為了選取適宜的自變量來解釋CPI的變動趨勢,我們做了變量間的相關系數分析。結果如以下圖所示。分析相關系數矩陣可知,除被解釋變量S1CPI指數外,S2與S4之間也存在著較大的正相關性其相關系數為0.79。比擬S2、S3和S4分別與S1的相關性大小,考慮篩除變量S2貨幣與準貨幣同比增長率,僅保存S2和S3作為解釋變量,并再次進行回歸分析。結果發現采用滯后一階的CPI指數和滯后一階的國民生產總值指數來解釋當期的CPI變動是非常適宜的。3、模型擬合狀況與指標分析利用各滯后一期的CPI指數和國民生

12、產總值指數對當期的CPI指數進行回歸分析,可得到結果如下:S1 =0.35*S2+0.64*S3,其中S1表示當期的CPI指數,S2表示上期的國內生產總值指數,S3表示上期的CPI指數。以下圖是模型的擬合結果與原值的比照,可以看出,原序列與模型序列的變動趨勢是根本吻合的,二者之間的殘差值均勻分布,殘差絕對值大局部在10以下。此外,模型的可決系數R2極為接近1,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模型的模擬效果較為可信。 除此之外,模型還有一些其他的衡量指標如下表所示:DW統計量為2.01,非常接近2,說明模型的殘差項不存在自相關;F統計量的值為6456.85,其伴隨概率極小,再次說明了模型是顯著的。確

13、定了模型整體模擬效果較好后,我們再來看模型中自變量的系數是否顯著。如下表。表2:回歸模型系數檢驗表由上表可以看出,s2,s3的系數均通過了置信度95%的t統計量的假設檢驗概率小于0.05,證明二者的系數是顯著可靠的。根據s2、s3的分析結果,滯后一階的國民生產總值指數和滯后一階的CPI指數分別對當期的CPI指數享有35%和64%的解釋權。而這也進一步證實了模型的可靠性,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通過該模型對未來一期的CPI指數進行預測,得出比擬有價值的預測值。通過模型對2021年的CPI值進行預測,得到如下結果:表3:2021年CPI預測結果分析可知,通過模型所得的總的2021年CPI的預測值是103

14、.85,其置信區間的上下限分別是113.92和93.77。而通過查找數據可知2021年CPI的值為105.64,在置信區間內且與預測值十分接近。第三章、刨根問底物價變動離我們有多近?一、通貨膨脹下決策者的占優策略隨著中國經濟的開展,通脹預期的概念被越來越多的普通人所了解和運用,并且開始進入宏觀經濟決策層的視線。所謂的通脹預期通俗來講就是指人們已經估計到通貨膨脹要來,預先打算做好準備要防止通脹給自己造成損害,然而防范通脹的措施本身就會造成資產價格的上升,即對通脹的預期本身就會加快通脹的到來。通脹預期,簡單地說,就是人們對于通貨膨脹率的心理預期。對于大局部人來說,通貨膨脹會帶來巨大的損失,固定收入

15、縮水、銀行存款減值等等都讓人難以忍受。因此,對于充分了解通脹危害的人來說,即使通脹的水準并不高,但只要通脹上升的速度較快比方每個月上漲0.4個百分點,就可能導致消費者對通脹的預期,從而使一些消費者將儲蓄更多地投入股市、房市,甚至購置實物以求保值。這對抗資產價格“膨脹的行為點點滴滴會聚成流,居民的大規模“存款搬家可能再度出現,并且導致資產價格的上漲,推動新一輪的通貨膨脹。對于個人來說,其面臨通脹的抉擇有點類似于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我們將已經預期到通脹到來的某個投資者稱為決策者,其他面臨同樣預期的眾多統一決策的投資者記為其他人,其他人是否作出反響決定通脹是否加劇。決策者最好的結果自然是自身針對預期做出應對措施,而其他人無反響,那么決策者防止了通脹帶來的損失,損失為0,而其他人遭遇通脹損失為-5;最糟的是其他人做出反響而自身無應對措施,那么決策者遭遇加劇的通脹,損失為-10,其他人兩相抵消仍然遭遇-5的損失;決策者和其他人策略相同那么均遭受-5的損失。那么來看決策者的支付矩陣。從支付矩陣來看,無論其他人反響如何反響,決策者的最優選擇都是針對通脹預期作出反響,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防止損失。對于個人來說,形成預期通脹的概念,及時作出應對的措施,對于防止資產減值非常重要。而作為通脹的風向標,及時關注物價的變動趨勢不僅可以告訴我們菜價又貴了多少,而且可以對我們將要面對的狀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