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生態學園林建設城市大園林_第1頁
運用生態學園林建設城市大園林_第2頁
運用生態學園林建設城市大園林_第3頁
運用生態學園林建設城市大園林_第4頁
運用生態學園林建設城市大園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運用生態學園林建設城市大園林 內容摘要凡事有生物生存的地方就存在生態系統,就有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對生態系統的建設,主要是構建其完善的合理的結構與充分發揮它所具有的功能,讓人類獲得更高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城市是一類 凡事有生物生存的地方就存在生態系統,就有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對生態系統的建設,主要是構建其完善的合理的結構與充分發揮它所具有的功能,讓人類獲得更高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城市是一類生態系統,是較為特殊的一類生態系統,它與天然生態系統(如天然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或別的人工生態系統加農田生態系統、人工林生態系統)顯著不同。由于構建城市生態系統的生物與環境都是

2、較特殊的,顯然,要搞好現代化城市建設,必須著眼于城市生態系統的建設,也就是說,城市建設不僅是建筑(商業區、工業區、居民區等)與交通(如街道、公交車、地鐵等)的建設,城市大園林的建設也十分重要,而且在城市現代化建設中,顯得越來越重要。這是因為隨著城市現代化發展,人口越來越聚集,建筑越來越高大,交通越來越復雜,人流活動空間越來越小,污染越來越重,園林與綠地卻在相對減少。因此,生態學家在呼吁:必須建設適于人類生活與生存的城市生態系統,否則人類將會最早從森林里走出來,最后可悲地毀滅于城市。這決不是危言聳聽,因為二十世紀以來,城市化發展很快,城市越來越多,城市越來越大,山區與農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據日本

3、統計表明,城市人口所占比例:1920年為181%,1935年為329%,1955年達到了563%,1965年為681%,1969年已達705%,到二十世紀末無疑將達80%以上。我國在改革開放以來的近20年中發展速度也是很快的,城市人口增加的速度是空前的。隨著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城市化及城市人口聚集是必然的趨勢。然而,城市污染,不僅是空氣、水、土、噪聲等的污染,而且存在越加嚴重的心理上(視覺的、神經系統的諳方面)的污染,為了掙錢和生活方便,大量的平民百姓遷入城內,而有錢人為了高質量的生活與長壽,卻離開城市,住到郊外去。現在,不僅發達國家,尤其發展中國家:不得不重視城市生態系統的建設,其中主

4、要內容之一就是建設城市大園林。 一、城市生態系統的特點與城市大園林的作用 要認識城市生態系統的特點與了解城市大園林對該系統的作用與貢獻無疑應以生態系統的觀點來審視,用生態學的思想來研究城市的生態學結構與功能,研究城市大園林在城市大系統中所發揮的作用。 (一)城市生態系統(urbanecosystem)的特點 1首先是人口集中。該系統中的生物成分主要是人,這一點是城市生態系統與任何其他生態系統的最大區別。 2城市排列著高樓大廈,街道縱橫,水泥或瀝青覆蓋著地表,造成空氣流通不暢,熱島效應顯著,水的收支也無法平衡。 3城市盛行冷氣、暖氣,大量使用冰箱,街上汽車洪流排出大量尾氣,工廠與居民燒煤大量排出

5、煙塵。所有這些生產、生活中排出的廢氣,主要是C02、CO、No、N02、S02、H2S、NH3、03、HF、Cl2以及CH4、苯、乙烯、花和苯并花等,都是對人體有不同程度污染、毒害的物質;城市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即綠色植物十分缺乏,因此難以自行生產有機物質。該系統中的大量物資或能源是從市外即其他系統輸入的。而該系統的消費者主要是人,無機環境是人工創造的,所有的物質與環境都是為人而創造的。 4該系統中科學技術高度集中,生產的產品越來越多,并且有大量產品輸出到其他生態系統。可是,在生產中產生的大量廢渣、廢水、廢氣也帶來很大的危害,既對城市生態系統自身又對其他生態系統產生種種危害。 城市生態系統的所有

6、這些特點說明,系統中的要素都是人創造的,但以往在系統的建設中又以損害環境的質量為代價,因此改善城市生態系統的環境極為重要,而大園林建設則是改善環境的不可替代的途徑。 (二)城市大園林建設在城市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園林,在中國往往是指人文景觀與綠地的統稱。中國傳統的造園往往很重視美景,其中有很多的花園建筑。但是,在現代新建的城市,尤其在現代重視回歸自然的潮流中,園林的主要內涵之一就意味著城市植被。不過,城市植被已不同于天然植被,城市生態系統中早已看不到植被的自然演替,構成城市植被的樹木與草本植物的關系也與自然植被的情況不同。一般說來,城市大園林在城市生態系統中具有以下的作用: 1調節氣象與氣候 這

7、種作用因城市公園、各類綠地、森林公園、街道樹、防風林等樹木群的種植規模、種類、結構與質量等的不同而異。這對緩沖城市“熱島效應”與人口過密帶來的人為熱污染問題,有著重要的作用。 2凈化空氣的作用 由于植物的氣體交換,空氣中的污染物有一定數量進入植物體內,植物在光合作用過程中又放出新鮮的02,這樣就大大降低了空氣中污染氣體的濃度。據日本測定,10年生左右的黑松林,每平方米的葉量約15kg,在夏天3個月中(6月上旬到8月下旬),15kg樹葉吸硫量可達5g,平均1hm2的林子在一年生長期中(49個月)可吸收硫100kg。另外,樹葉與樹皮還可吸附大量的塵埃,并有殺菌作用,因此有著很好的凈化空氣的作用。

8、3防減噪聲的作用 枝葉繁茂的林木可以吸音和隔音。草坪也有這種消音的作用。據研究,30m寬的林帶可以減低6分貝一8分貝的噪音。闊葉林比針葉林的吸百性能更好。這在大城市車水馬龍、機器轟鳴的聲浪中,降低音量,是一種重要消減污染的作用。 4防阻火災的作用 枝葉茂密含水量高、著火點低的高大喬木和矮小灌木,具有很好的阻火的作用。如能在城市的居民點外圍、工廠四周用耐火樹種建造阻火帶,則可有效阻隔火災蔓延。 5防災避災的作用 全面建造好城市防風林帶,對多風害的城市來講十分重要。應在城市遠郊、近郊直至城內,營造不同樹種、不同面積的大片林帶。可在主風方向的遠郊山地造大片森林、近郊造林帶,市內于公園、居民區、道旁、

9、庭園廣植樹木,以此消風降塵。在有河流泛濫或地震發生的城市,城市綠地及公園則是救命安身之地,其作用不可低估。 6市民休憩、鍛煉的場所 城市公園;城區、郊區各類綠地與林地是市民在業余時間散步、游覽的去處,是晨練、跳集體舞的好場所,也是人際交往與情感交流的地方。 7、心理上的作用 城市綠地、樹群草地交錯分布。如北京能三季有花,四季見綠,鮮花與綠陰將會使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特別有助于消除城市人在精神上的壓抑感,使緊張的神經系統得到松弛。如果能有片林、樹上有鳥鳴,地上有獸奔,其宜人景色會使人忘卻傷愁。這對工作非常緊張、競爭日趨激烈的城里人來說有著重要的鎮靜安神的作用。 二、如何運用生態學原理建設城市大

10、園林 城市大園林的涵義,依筆者的理解,它應該含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它的地域空間大,不僅指城里,而且包含近郊以及遠郊,即城市生態系統所影響到的范圍,其邊界到自然區劃的山脊線或大河岸邊,或與鄰近城市的接合部。二是城郊的公園、綠地和林地,其植被構成要像自然群落那樣,具有層次性、物種多樣性,有天然更新的能力,能招引野生動物。所有城、郊公園,各類綠地與林地都應與所轄的鄉村森林、濕地之間建立通道,如綠色走廊、林帶等,使綠地的點、片、帶連成一個整體。只有這樣,才能發揮更大的生態作用,消除城市生態環境的不良影響。顯然,城市大園林的建設關鍵是需要以生態學原理搞好總體規劃與綠地的群落配置設計。 (一)做好城市大

11、園林的總體規劃 首先要做的是合理區劃。一般說來,現代化的大城市應劃分中心區、城郊過渡區、近郊區與遠郊區。各區有其不同的特點。就我國首都北京來說可做如下的區劃: 1中心區 為四環路以內的范圍,其特點是高樓林立,多商業區,車多人多,十分擁擠,熱島效應顯著,噪聲與視覺污染嚴重,飄塵很多,空氣質量很差,綠地面積少,總之,生態環境是城市各區域中最次的。 2城郊過渡區(邊緣集團區) 為四環路至五環路之間。這里街道與商業中心已較少,有部分村舍和大片農田,有著較多的綠地,樹木隔離帶縱橫交錯。 3近郊區 五環路往外,西至妙峰山與西山,東至道州接合部,北至昌平邊境,南與大興縣界相接。這里農田菜地多,森林面積大,商

12、業區與車輛已大為減少,工廠呈狀分布,形成工廠區與開發區,并有一些小鎮與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和果園。 (二)搞好城市大園林中的植物群落配置設計 在總體布局與規劃方案確定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設計,設計工作的重點則是植物材料的選擇與植物群落的配置。 關于植物材料選用問題:就北京來說,常用造園的春夏賞花、秋冬看葉觀果的喬、灌木與地被植物是很多的,過去在造園時,多從美學價值上考慮,今天建設城市大園林,按生態學原理考慮,則植物材料還應有較強的適應性、抗逆性、長壽性與生態功能,比如吸收C02,放出02的能力,吸收有毒氣體、吸附塵埃凈化空氣的能力,防風阻沙的能力,以及樹木的生化相克、對人體產生過敏、有礙健康的

13、問題都應考慮。在群落配置時,還應考慮要有層次性、多樣性,各樹種間和草木建群的穩定性問題等。 關于群落結構的配置問題:在城郊過渡區與城市近郊區,無論是公園或綠色隔離帶或片林,都不應是純林,應該營造針闊混交林,而且林下一定要配置灌木或草本。公園中不宜搞過多的人造景物,可以適當地將低洼處挖深擴大,造成小湖與堆出小山,以便山水連片,增添自然感,也可更好地配置不同的多樣的樹種和群落。在綠色隔離帶中,宜進行塊狀混交與團狀混交。林中應留有林隙與空地,便于栽植喜光灌木或任其成為草地與天然更新之地。在土壤肥沃的地段可以建立果園或成片營造特用經濟林。綠色隔離帶不應全部開放,在車馬行人少的地段應該封閉(可用鐵絲網,

14、但下面要留較高空隙,便于野生動物出入),或用密集生物籬笆(用帶刺灌木與藤本筑建)圍封,讓野生動物與鳥類有避干擾與繁殖之地,在林帶長成后,還可放養一些兔、鼠(松鼠之類)鹿類,使城里人與森林、野生動物和諧相處;在近郊與遠郊山地則應在充分保護天然林的同時,盡可能根據立地條件不同,營造多樹種的大片混交林(可片狀混交),在北京的西邊與北邊,為冬春寒流侵入、沙塵進京通道,定要利用一切可造林之地栽植高大常綠喬木樹種,建成大片森林。農田要建好防護林帶。 下面從生態學原則出發,就不同區域的群落配置與植物材料選用,提出幾個不同于傳統園林建設的模式,僅供探討。 l.近郊區與遠郊區的山地森林建設模式 (1)中山地帶(

15、海拔700ml500m)營造大片以油松、華山松或云杉(陰坡)為建群種的,與棟類、元寶楓、椴樹、白樺、花揪等混交的森林。針、闊葉樹之比可6:4或7:3。 (2)低山地帶營造以側柏、白皮松、油松為建群種的,與栓皮櫟、檞樹、檞櫟、刺槐等混交的森林,密度應小些,林下應該引入繡線菊和山荊子、野山楂、映山紅、照山白等灌木。在交通線附近的山坡上立地差的地段宜大片營造山杏,也可塊狀營造杜鵑。在山地森林公園內也可如此大片營造觀花群落。 2近郊區綠色隔離帶的建設模式 (1)采用雄株窄冠毛白楊與刺槐行狀或小塊狀混交,或者用油松、白皮松與窄冠毛白楊、元寶楓、栓皮櫟等混交。混交林下引入暴馬丁香、杜鵑,繡線菊等灌木;或在

16、林下引入鈴蘭、玉竹、苔草、重樓、百合、射于等地被物種類,形成類似天然林的生態系統。 (2)在地形平坦、土壤水肥條件好的地段營造柿樹、大棗或核桃之類的干果林。還可建立山茱萸或金銀花的藥圃。 (3)在綠色隔離帶通過交叉路口處,可栽植多種丁香、櫻花、山楂、柿樹、燈臺樹、玉蘭、海棠花、稠李等觀花看果的樹種,這些樹種構成的群落不會高大、不礙視線,群落采用塊狀混交配置,在路邊一側宜栽植35行迎春與連翹以便早春看花。 3中心區與城郊過渡區游樂公園、花園與森林公園群落配置模式 (1)游樂園,可采用白皮松、油松、國槐、刺槐構建群落于草地。一般說來,群落的大小不大于500m2600m2,林木下的四周圍栽杜鵑、小檗等灌木,還需要建立白樺、椴樹、楊樹混交的群落,林下不種灌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