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孟連縣 2010 年度及“十一五”期間自然災害 突發事件應對工作總結為有效處理我縣境內發生的自然災害, 避免和減輕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 , 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 孟連縣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相關法律法規,孟連縣農業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積極開展突發性自然災害應急處理工作。現將 2010 年度以及“十一五”期間突發性自然災害應對工作總結如下:一、基本情況孟連縣的自然災害主要有干旱、洪澇、風雹和低溫凍害等。2010年及“十一五”期間對我縣農業生產造成危害的主要有旱災、洪災、冰雹等幾種類型,影響面廣、危害較大的有六次:(1) 2010 年 10
2、 月 份以來,孟連縣旱情持續發展,群眾生產生活收到嚴重影響。全縣受災面積48.38 萬畝,成災面積20.93 萬畝,絕收面積 4.37 萬畝,其中:糧食作物受災面積1.56 萬畝,成災1.26萬畝,絕收1.11 萬畝,經濟作物受災44.95 萬畝,成災17.86 萬畝,絕收 3.01 萬畝,造成農業直接經濟損失3354萬元。(2) 2006 年 10 月 7 日 10 日, 孟連縣境內普降大雨、局部大暴雨,娜允鎮(縣城)、景信鄉、芒信鎮、富巖鄉、勐馬鎮、公信鄉降雨量累計分別達276.6 毫米、 325 毫米、 145.4 毫米、 169 毫米、 190.6毫米、 112 毫米,尤其是娜允鎮(縣
3、城)三天時間內降雨量為全市最多,是有氣象資料記錄以來的72 小時降雨量最大值,造成了50 年一遇的暴雨洪澇災害。境內南壘河、南碾河河水暴漲,6個鄉鎮不同程度發生洪澇災害,尤其是娜允壩、景信壩受災最為嚴重。洪災造成泥石流嚴重,人員被卷走或圍困,農田(地)、魚塘被淹沒或沖毀,農作物被掩埋,民房被損毀,糧食和家禽被沖走,山區旱稻、玉米、甘蔗大面積倒伏,部分山地被雨水沖刷、塌方,已成熟的玉米、旱稻因不能及時收獲,造成發芽、霉爛,使我縣農業生產造成重大損失,直接經濟損失2077 萬元。(3) 2007 年 6 月 3 日,寧洱縣遭受6.3 級地震,我縣境內震感強烈,縣境內農田、溝渠、房屋等基礎設施不同程
4、度受損,直接經濟損失 712 萬元。(4) 2007 年 8 月 25 日,孟連縣境內普降暴雨,其中勐馬鎮降雨量高達 116.5 毫米,致使糧食作物、道路、電力設施以及水利設施不同程度受損,直接經濟損失450 萬元。(5) 2008 年 8 月 9 日,孟連全縣范圍出現大雨、暴雨強降雨天氣過程,其中勐馬鎮和公信鄉降雨量分別達到92 毫米和 163.5 毫米。致使部分民房、農作物、經濟作物、交通和水利等公共設施不同程度受損,直接經濟損失217.1 萬元。(6) 2008 年 8 月 16 日 -18 日,全縣范圍內出現大雨、暴雨強降雨天氣過程,致使全縣部分農作物、經濟作物受損,直接經濟損失250
5、萬元。二、應對工作(一)組織領導孟連縣農業自然災害由孟連縣農業局負責應急處珞工作,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分管副局長為副組長,縣農技推廣中心主任、種子站、植保站及各鄉(鎮)農業工作站站長為成員的孟連縣農業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處珞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農業局,具體承擔日常工作。(二)預案編制孟連縣農業自然災害應急預案的編制由縣農業局負責,并報縣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批準后公布實施。(三)應急隊伍建設。孟連縣農業局成立了農業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處珞領導小 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農業局,隨時聽候縣處珞突 發性自然災害領導小組調遣,開展應急調查和搶險工作。(三)資金投
6、入為保證農業重大自然災害的預測與防治,在財政預算中安排一定的工作專項經費。如遇突發事件,相應安排救災、抗災、減災經費。(四)物資保障由于重大病蟲草鼠害和低溫凍害、洪澇災害具有爆發性和突發性等特點,根據病蟲草鼠預測預報,結合本地氣候條件,及時主動與農資部門溝通,做好常用藥物、器械的調運貯備工作,充分發揮主渠道作用,為抗災救災服務。縣種子公司在做好備荒種子貯備的同時,一旦災害發生后,及時組織相應的農作物良種,確保改種補種需求。(五)監測預警預報預警信息包括縣氣象局的低溫凍害、干旱、洪澇等預警信息,全縣農作物病蟲草鼠害監測網絡信息及病蟲草鼠情報,各鄉(鎮)農業重大災害發生情況的傳真、報告等。采集內容
7、包括農業災害災種、發生時間、地點、范圍,農作物受災、成災、絕收面積;農作物主要病蟲草鼠害的預測預報結果、發生流行趨勢、發生危害面積、損失程度和防治措施等。災害發生后,由縣農業局于第一時間向縣政府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報告。(六)應急防范處珞自然災害發生后,農業局在接到災情報告的同時,立即組織專業技術人員趕赴現場開展應急調查,判定自然災害級別及誘發因素,災害規模等,提由應急處珞措施,并按災害規模逐級上報政府和上級主 管部門。(七)調查處理、恢復重建和科普宣傳自然災害發生后,縣農業局及時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開展調查,掌握災情的類型、規模、威脅范圍和人數等,向受災群眾積極宣傳抗旱科普知識,同時上報縣人民政府
8、以及上級主管部門,申請財政補助經費,開展災后重建工作。(八)臨災和災后的應急措施根據我縣重大農業自然災害的預測預報,一旦發生重大農業自然災害前兆或災害發生時,主要采取的措施為:報告縣政府請求立即做出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協調有關部門實施應急預案;辦公室迅速組織力量赴現場進行調查,分析災害發生的原因、發展趨勢,為領導小組和縣政府決策提供準確情報;根據受災程度制定救災、減災措施,并幫助指導抗災救災工作;報請縣政府采取有力的措施發動群眾開展群防群治,組織生產自救,減輕災害損失。(九)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長期以來農田水利建設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毀壞,排灌不暢,易受澇災。二是群眾對自然災害自主防范意識不夠強,主要
9、依賴政府防災,且防災知識掌握不多,造成一旦發生自然災害,不知道如何應急處珞、開展自救,而是等待政府求助,沒有真正達到全民防災的工作局面。三是信息傳輸機制不健全,一些災情信息不能及時的到達老百姓的手里。四是自然災害多發生在雷雨期間、往往會發生道路、通訊設施中斷,造成信息反饋滯后,應急指揮、救援人員和物資無法及時到位。五是農業保險覆蓋面小,救災資金缺乏。三、工作建議(一)進一步強化防大災抗大災的思想意識,把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做好防大災、抗大災的思想準備、物資準備,更加重視防災工作,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應對和防抗,更加有力地落實責任。對每一次洪災、旱災要根據氣象情況,結合風情、水情、雨
10、情,從最大的破壞力和影響力考慮防災工作決策和部署,把各項防范措施考慮得更周全些、更嚴密些。堅持科學防災,依法防災,立足于早計劃、早準備、早行動,更好地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二)進一步完善防災工作預案,把防御自然災害各項措施落到實處。要把防災預案做得更嚴密,重點更突出,措施更有力,確保把損失降低到最低點。進一步創新宣傳手段,充分利用廣播、電視、電信、手機信息等媒體及流動宣傳、發放傳單建立信息傳輸平臺,及時發布預警、預報信息,宣傳防災避災和自救互救知識。(三)進一步落實防災責任制,形成一級對一級負責、層層落實的責任制。嚴格工作責任,層層落實責任制。實行縣、鄉鎮、村( 居 )委會領導三位一體
11、的捆綁聯防責任制和責任公示制。特別要針對以往有些村發動不到位的問題,今后要采取積極有力措施,把責任落實到村 (居 )一級,把村居干部、黨員群眾的作用發揮出來。(四)進一步加大農田基本設施恢復和建設力度。分田到戶以來,由于村民過渡開荒種地,對基本農田和農業生產基本設施,特別是農田水利建設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毀壞。排灌不暢,從而導至某些地方受災嚴重,所以要進一步加大農田基本設施的恢復和建設力度。(五)加大農業生產保險的覆蓋面。建立財政專項救災支農資金賬戶。四、典型案例分析去冬今春以來,孟連縣旱情持續發展,群眾生產生活收到嚴重影響。全縣受災面積48.38 萬畝,成災面積20.93 萬畝,絕收面積4.37
12、萬畝, 其中: 糧食作物受災面積1.56 萬畝, 成災 1.26 萬畝, 絕收 1.11萬畝,經濟作物受災44.95 萬畝,成災17.86 萬畝,絕收3.01 萬畝,造成農業直接經濟損失3354 萬元。 面對旱情,孟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各部門協調配合,農業部門積極應對,全力以赴抗大旱、保發展、保民生、保穩定。(一)以目標責任制狠抓各項工作落實。災情發生后,中央、省、市、縣各級政府、各部門積極加大抗旱資金投入力度,共計安排農業抗旱保春耕資金368 萬元。為確保2010年全縣各項工作目標責任落實,5 月 17 日,縣人民政府召開全縣農、林、水、牧年度目標責任書簽訂會議,縣人民政府分別與6 鄉(
13、鎮)人民政府簽訂了孟連縣2010 年農業、林業、水務、畜牧工作目標責任書 ,將責任目標層層分解、落實到人。農業部門積極應對,先后兩次組織全體干部職工為抗旱災區捐款共計7270 元, 制定了 孟連縣農業局抗旱保春耕(n級)應急預案,成立了由局長任組長的抗旱保春耕工作領導小組,并下設辦公室,精心安排部署,認真落實各項抗旱救災科技措施,確保抗旱促春耕工作有序開展。(二)多措并舉抗旱魔,千方百計保民生。為確保抗旱保春耕工作,縣農業局全體干部職工緊急動員,抽調科技骨干組成抗旱工作組深入各個鄉(鎮) 春耕生產第一線調查災情,為災區群眾提供各項技術服務,指導和幫助群眾做好抗旱播種、抗旱栽插,查苗補苗和防治病
14、蟲害工作,力保“小春損失大春補”。1. 加快中低產田改造進程,提高抗旱減災能力。全縣有耕地57.24萬畝,其中13.48 萬畝屬于中低產田地,土壤肥力質量差、排灌基礎設施薄弱,抗御自然災害能力低,基本處于“雨養農業、靠天吃飯”的狀態,極大地制約著全縣糧食生產和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縣農田建設保護站針對縣域內渠路不配套、渠道質量差、作物灌溉不便易、多旱等一系列農田基礎建設薄弱的實際,精心制定改造方案,進行高規格、集中連片規劃建設,共完成農田建設1.4501 萬畝 , 建成坡改梯地 0.32 萬畝, 完成中低產田改造0.6346 萬畝, 農藝措施0.4955 萬畝 ,建成田間排灌溝3 條, 總長 1
15、6.511 千米, 建成田間機耕路21 條 9.405千米。經過改造,全縣農田基礎設施得到全面改善,有效增強了全縣農業抗旱減災能力。2. 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是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有效途徑,縣農業局積極組織科技骨干加強全縣農業技術推廣力度,認真組織實施各項農業試驗、示范推廣項目,有效促進了全縣農業生產的穩步發展。旱情發生時,正值小春播種關鍵時期,農業局結合旱情及時調整種植結構,積極組織科技骨干,利用縣域熱區土地資源,擴大旱作種植面積,大力推廣抗旱節水技術,提高糧食單位面積產量,有效緩解了災情。3. 開展農業科技培訓。利用世行項目、新型農民教育等項目深入村(組)采取專題培訓、以會代訓、現場培訓等多種形式組織群眾開展各種農業科技和農資使用技術現場培訓和指導。共開展科技培訓8期, 培訓農科人員300 余人; 培訓農民5000 余人次;發放農業科技宣傳單 2000 余份。4. 農業損失勞務補。 為實現“農業損失勞務補”,確保大災之年農民持續增收,縣農業局認真研究部署,充分調動和發揮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積極籌措、整合省、市、縣三級配套資金共計46 萬元,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共開展培訓25 期 2186 人,成功舉辦現場招聘會 2 場,轉移農村勞動力2278 人 , 實現勞務收入1733.6 萬元。5. 加強農機培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膠片拷貝機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系列攪拌機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略研究報告
- 雙向控制機械鏟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輕量化零部件企業ESG實踐與創新戰略研究報告
- 皮革穿孔機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膠粘劑納米材料企業ESG實踐與創新戰略研究報告
- 耐水彈性泡沫石棉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略研究報告
- 電美容儀企業ESG實踐與創新戰略研究報告
- 產科護理護理技術革新重點基礎知識點
- 2025-2030農業保險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發展前景與投資機會研究報告
- 血液透析危重患者搶救制度
- 【基于單片機的智能送餐配送車設計與實現(論文)11000字】
- 四旋翼無人機飛行姿態的幾種改進控制算法研究的任務書
- 《機械制圖(多學時)》中職全套教學課件
- 駱駝祥子考點單選題100道及答案解析
-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散步》示范課教學課件
- 《智慧旅游認知與實踐》課件-第九章 智慧旅行社
- 傳承勞動精神彰顯青春風采發言稿
- 智能物流無人機配送行業發展建議
- 數學新課程標準解讀(2)聚焦核心素養關注終身發展課件
- 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第三方服務采購項目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