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堪藏銘追憶_第1頁
此物堪藏銘追憶_第2頁
此物堪藏銘追憶_第3頁
此物堪藏銘追憶_第4頁
此物堪藏銘追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此物堪藏銘追憶追星,并非只發生在娛樂界。在文壇,一位癡迷于詩人辛 笛的“鐵桿粉絲”,具跨越數十年從自行手抄本到作者手抄稿 的收藏經歷,令人感慨不已。去年十一月的一天,上海人民出 版社的曹先生來我辦公室談事時說到了他責編的辛笛集。我一聽立即興奮地說:“這套書一定要送我!這一年來我與辛笛 太有緣了,有一個故事剛剛劃上句號。”在著名“九葉”派詩人辛笛百年誕辰(2012年12月2 日)之后的兩天,我收到了他贈送的五卷本辛笛集。星夜捧讀,連綿的詩句涌入了我的眼中。當第一卷手掌集中熟悉 的詩篇一一展現時,我不禁取出辛笛的藏書票和我執編的妙 筆華章一一上海圖書館藏中國文化名人手稿一書,隨著跳動 的詩句,我翻

2、到了第65頁上介紹辛笛手稿封題寄遠的書影 圖片。這是詩人辛笛生前捐贈給上海圖書館中國文化名人手稿館 的一本手抄詩稿。入藏十多年后首次在2011年11月上海圖書館文獻精品展上亮相。這冊詩稿共 39頁,78面,手工線裝, 用朵云軒的八行箋紙共抄錄了 16首詩作,是詩人辛笛用毛筆行 楷精心書寫的抄件稿,在展覽中特別引人注目。這件手稿的獨 特之處在于原本歸藏的主人并未收藏,卻被保留在了圖書館。 個中原由我們最初只是從題“駱友梅女士惠存”和辛笛所寫的 詩稿“小弓廠中知其大概。此稿展出后引起了現代文學史家陳 子善先生和著名報人陸激先生的興趣,再次接續了一段收藏的 故事。辛笛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著名詩人。邵

3、燕祥先生曾說:“辛笛是左手寫新詩,右手寫舊詩,(當然偶亦騰出手來寫書評和詩論);他分別在現代詩和傳統形式的詩歌這兩個領域, 堅持了對詩質詩美的共同追求。” “在中國現代歌史上,像辛 笛這樣的詩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他從1928年開始創作新詩,以蘊藉婉約著稱,其詩歌藝術具有獨特的風格,深受讀者 喜愛。他的名作手掌集于 1948年出版后,廣被傳抄、口 誦,是中國現代詩歌“九葉”詩派的重要詩人,在港臺與海外 有許多熱情愛好者。香港駱友梅就是辛笛詩歌的忠實粉絲之 一。在學生時代,她在中國學生周報上首次讀到辛笛的兩 首詩杜鵑花和鳥與生涯之后,為之深深著迷,因買不 到手掌集,到處打聽手掌集的收藏者,但只借

4、到別人的 手抄本。在那沒有復印與傳真的年代,這位詩迷竟在放學之后 埋首抄錄了幾十首清純婉約的詩,完成了對辛笛詩作的最初收 藏。直到多年之后,駱友梅才看到鉛印本的手掌集 ,雖然發 現當年抄錄不全,但辛笛的詩已深深地埋入心底,成為人生難以忘懷的記憶。又是多年過去,“粉絲”成為母親,協助夫君 在港辦報,在信報上曾以“凌泰”為名開專欄撰文。1979年,當她在大公報上再次讀到辛笛的舊體詩時,對已流傳 過死訊的偶像,30年之后的“復活”令她無限感慨,特在信 報上刊出一文訴說了迷上辛笛新詩的經過。雖然她沒有隨香 港文人高伯雨(貞白)到滬面見偶像,但貞白先生將她在專欄 所寫的文章剪報帶到了上海,使辛笛知道在香

5、港有位“素未謀 面的知心讀者,多年來承她不棄,一直在愛讀我的以往詩作, 聆悉之余,感覺很親切,但我雖非一個輒常悔其少作的人,卻 又能說些什么呢?無已,只有照傳來的囑咐,抄錄一些詩作為 紀念罷。”于是辛笛從 1979年5月7日至17日抄錄了 “知心 讀者”喜愛的生涯與杜鵑花和鳥兩首詩外,還抄錄了 上世紀40年代后期創作的,但未及收入手掌集的詩作 10 首,還有4首以后所寫的新詩。由于辛笛怕郵寄丟失,一直沒有將此付郵,后來幾次赴港 又忘了帶去。這冊詩稿從 1979年到2002年9月作者捐贈上海 圖書館,香港的駱友梅始終沒有得到原本為她而書寫的封題 寄還O當2011年11月下旬的“妙筆華章一一上海圖

6、書館藏中國 文化名人手稿展”推出后,東方早報的陸激約請駱友梅撰稿 談談與辛笛的交往。2012年2月4日猶有詩懷憶舊時一一知12心讀者寫偶像詩人王辛笛發表后,上海人民出版社王為松總 編輯向我轉達了 “知心讀者”要收藏封題寄遠復制件的愿 望,建議我再續這一段文壇佳話,讓辛笛的詩稿有一個圓滿的 故事結局。我當即表示同意,安排按原稿復制裝訂。11月日,她收到手稿影印本后給我發來郵件:“終于收到了,非常 感謝。”對她來說“這是一份極具意義的紀念”,里面蘊涵了 一位“知心讀者”從少女成為外婆的詩迷“生涯”與難忘的記 憶,對此跨越了數十年從自行手抄本到作者手抄稿的收藏經 歷,我也感慨不已。我與詩人辛笛也不相

7、識,但很早就讀過他的詩。因本人喜 愛藏書票的緣故,我多次組織版畫家為我熟悉的作家制作藏書 票,鼓勵他們使用。一次漫畫家戴逸如先生建議我為滬上文壇 四老制作藏書票,他為之熱情奔波,向巴金、柯靈、施蟄存、 辛笛打過招呼后,我即請版畫家倪建明主持創作。他以黃山風 光為畫面,設計制作了一組拱花加水印和油印多種技法相結合 的藏書票。之后,這組作品曾以藏書票月歷的形式在上海圖書 館對外發行,并轉交給了票主部分作品。事后多年,這組作品 一直保存在我的收藏冊中,但有時候我會把拱花效果特佳的巴 金和辛笛的書票取出裝入鏡框掛于墻上欣賞。因為封題寄 遠復制之事,我又找出辛笛藏書票,從翻騰的云海中體悟到 銘刻在心的作

8、品不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成為過眼云煙,它是我 們生命中的記憶。于是特請辛笛之女王圣思教授在此題字,她 寫道:“這是為我父親做的藏書票”,并鈴印兩方,一為“九 葉”,二為“人間過客”。我一枚自藏,一枚贈王圣思,一枚 轉贈館藏。這是我第一張請票主家屬題跋鈴印的藏書票,在票 主誕辰百年之際再次收藏這張作品,也正是“一份極具意義的 紀念”。我打開手掌集中的“生涯”,讀到“夜夜做不完的夢 只落得永遠畫不就的圓圈”時,心想,如今的收藏之夢圓了 嘛?辛笛,江蘇淮安人。原名王馨迪,筆名王辛笛、一民。詩 人、作家。1928年開始發表詩文。1935年清華大學外文系畢 業。1936年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研究英國文學,與詩

9、人艾略特、 史本德等曾相過從。1939年回國。抗戰勝利后,兼任美國文 學叢書和中國新詩編委。與其他詩友以中國新詩及 詩創造為園地,形成具有現代詩歌流派特色的“九葉”詩 人群體。新中國建立后,歷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上海作家協 會副主席等職。著有珠貝集、手掌集等,校對狄更斯長 篇小說中譯本尼古拉斯尼克爾貝等。路過:童心未泯寫 兒歌2012 年,辛笛百年誕辰,辛笛之女王圣貽撰文辛笛鮮為 人知的二三事,發表在文匯讀書周報上。在此摘錄“童心未泯寫兒歌” 一節中的部分文字一一不少人提起父親,總憶起他老人家晚年始終持有“老頑 童”的心態:看到新出的雜志,為先睹為快,會忘記有客在 訪,竟像孩子一般“鍥而不舍地

10、”與夫人“搶”雜志。聽到有 人來訪,他會一時不需人幫助,“逞能”起床,摸索穿衣,躡 手躡腳走進客廳。面對人們的“驚愕”,他嘿嘿地笑,得意地 豎起大姆指:“怎么樣,還可以吧!”遭到“批評”,他立即 招手認錯“下次注意,一定不犯”。哪知過了不久,又明知故 犯了。父親的這種心態,表現在詩歌創作上,是童心未泯,青春 依舊,竟在七十歲左右應兒童詩作家圣野先生之邀,為小朋 友雜志撰寫了一系列兒童詩。父親的兒童詩想象力豐富,意象明麗,氛圍濃郁而又通俗 易誦,扣人心弦。1984年父親七十二歲時寫了爸爸寄來一根 線,就巧妙地運用西方戲劇的處理手法,選擇了日常生活的一 個場面。那是“爸爸出遠門去了 /郵遞員叔叔送

11、來了信/媽媽在 洗衣服,可別把信弄濕了 /還是我來把它打開,念給媽媽聽”。 通過抒情的聲音“我”的獨白,表達了一個孩子在瞬間的典型 情感;“爸爸在信里寄來一根線/叫我豎起來量量身高/擱腰量 身肥,打個結/嗨,寄還你,這真是個好主意。可惜呀,眼前跳來跳去/好些字都像是蝌蚪/讓我快快長大起來吧/多識些字, 多讀些書。爸爸你成年累月在外邊修路/媽媽說你在想家了 / 你天天在為社會做好事/我一定做個好孩子。”這里面有懂事的 孩子對父親的濃濃思念和真切的愛,以及盼望自已快快長大的 迫切愿望,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決心一個完整的童心世 界就這樣通過一根細細的線真摯、深切地傳遞出來了。窗井橋則從一個剛會走路孩子的生活與情感的三個片 斷迭印中體現了相對論的思想,把思想知覺化。人說“年輕的小說家與年老的詩人同樣不可多得"。父親 正因為童心常在,好奇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