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論自修筆記_第1頁
教育理論自修筆記_第2頁
教育理論自修筆記_第3頁
教育理論自修筆記_第4頁
教育理論自修筆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周弘 教你賞識孩子 讀后感主要觀點:在這本書里,作者從一個父親的角度談了他對自己聾啞女兒周婷 婷的教育歷程,怎樣把一個三歲半時還一個字不會說, 震耳雷聲都聽 不見的女兒周婷婷養成了中國第一位聾人少年大學生,并用這種方 法,在中國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早慧聾童。作者經過 18年的生命 體驗,把追蝴蝶的教育方法提升為賞識教育, 這是一種神奇而又普通 的教育方法,也是一種新鮮而又古老的教育方法。我的收獲與思考:讀罷老師撰寫周弘教你賞識孩子的一書,有種似曾相識的感 覺。細細回想一下原來我的父母在教育我的時候, 運用的方法很多都 和書中所提及的方法雷同。不覺得油然感到自豪,為我能有這樣的父 母而自豪,雖然

2、我的父母沒有給與向我同齡人的大把大把的零花錢, 雖然我的父母沒有給與向我同齡人生活的奢華, 但我卻擁有一個美好 的童年,由他們給我的信任、尊重、理解,時時刻刻給我激勵,在我 人生的十字路口給我提醒,用博大的胸懷寬容的對待我的不足, 我覺 得我生活、生長的非常快樂,我感到自豪。我能有這樣的父母而感到 驕傲。賞識教育的核心是尊重。家長給孩子營造一個和諧寬松的環境, 賞識孩子,尊重生命,讓孩子得到真正的快樂,這符合生命成長的規 律。把孩子當成一個人來尊重,而不能把家庭和單位里積累的怨氣發 泄到孩子的身上,孩子毫無反抗能力,對孩子發泄最安全。其結果可 想而知,教育難以公正。同樣的也應用賞識的目光看待所

3、教的學生, 因為他們同樣也是自 己的孩子。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更多是要花費精力,找到他們的 優點,不斷給予肯定。正所謂“優點不說不得了,缺點少說逐漸少”。用賞識教育讓孩子在舒展的狀態下學習效率可以成倍提高,孩子可以快樂地成長。每個家長都是天生的教育家,每個孩子都有天才的 潛能。或許你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為天才的父母。充分挖掘孩子的潛能,這是當今課改中提到的一個重要理念, 要 讓孩子充分釋放潛能,可以從賞識孩子開始。因為沒有賞識,就沒有 教育。賞識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看得起”,對孩子而言,就是“你 真棒,你真行”。這是讓孩子快樂成長的奧秘。在我們的教育行為中, 要多說一些“太好了! ”“你真棒

4、,你真行”。這樣的話,能讓孩子感 到自信,一個“行”字,消除了孩子的恐懼感;一個“行”字,激發 了孩子的求知欲;一個“行”字,喚起了對生命的熱愛;一個“行” 字,找到了學習的快樂感覺。這樣,就能夠使孩子在各項活動中保持 良好的狀態,能夠積極參與活動,充分體現了活動中的主體意識,也 能夠縮短老師與孩子之間的距離,使孩子更能親近老師、信任老師。孫云曉教授好的關系勝過許多教育讀后感主要觀點:人們幾乎都能感受這樣一個現象: 孩子如果喜歡他的老師,就可 能喜歡這位老師的課以及他要求的一切; 孩子如果討厭他的老師,則 可能討厭這位老師的課以及他講的一切。 孩子對于父母或其他人的關 系基本上也如此。其實,成

5、年人也有類似的心理傾向,只是比孩子多 一些理智罷了。我的收獲與思考:好的關系就是好的教育,值得我們深思:好的關系不是溺愛而是尊重,不是依賴而是信賴,不是包辦一切 而是獨立合作。聯想到我的兒子,我覺得我的教育有很多失敗的地方, 他媽媽不同意的事情,我覺得不是利害關系我都會盡量滿足他, 但是 不管有時候我對兒子有多么的好,但是當別人問兒子你喜歡爸爸還是 媽媽時,他總是毫不猶豫的說:媽媽好。兒子還是不怎么喜歡我,說 明我對他的愛有一些問題。孫云曉特別強調,家長應該跟孩子建立一種良好關系, 好的關系 勝過許多教育,教育出了問題往往就是關系出了問題。我們都知道, 孩子和父母關系好,他自然就會重視父母的意

6、見,家庭教育也會收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學校教育也是如此,孩子喜歡某一門功課,多數是 先喜歡上這門課的老師。所以,老師與其想著要怎樣來教育孩子,不 如先和孩子建立起一種好的關系。關系到底是什么呢?按照權威的解 釋是“事物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狀態”,是人與人之間某種性 質的聯系。就師生關系而言,彼此的關系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是相 互學習共同成長的關系,而絕非是一方“管教”另一方的關系。當然, 教師有教育學生的責任,但教育的秘訣是真愛,這真愛就是理解、尊重、關心、幫助、負責。沒有真愛就沒有教育。我想,師生之間或親子之間的關系, 首先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是彼此平等相互尊重的關系。 也許,只有牢牢

7、確立這樣的關系,才能談得上教育。孫云曉還有一個觀點:不要把孩子的情緒當成問題。父母在家庭教育問題上,存在 一種誤區,就是把孩子一時的情緒當成了問題。比如說,一個孩子告訴父母,我今天不 想上學。父母聽了就會很緊張,以為孩子有了什么問題,就會對他說一些不能不上學的 道理。至于他是有情緒故意這樣說,還是真的不想上學,父母沒有想到要去聽一聽孩子 的真心話。所以說,現在的父母過于重視對子女教育的正確性,而忽視有效性。什么時 候都是父母一個人在那里不停地說。開始的時候,孩子還能聽進去幾句,時間長了,父 母的話可能就成了一種聲音,甚至是一種噪音。結果,什么效果也沒有收到。再比如, 一個小孩子對媽媽說,我要吃

8、糖。通常父母會跟孩子講,你不能吃糖,因為吃糖不好。 可是孩子為什么要吃糖,父母就不關心了。好的親子關系的溝通是,當孩子說要吃糖, 你可以蹲下來,問問他心里的想法。他可能會告訴你,“看見別人吃了所以自己也想吃”: 或者,“因為很久沒吃了所以想吃”等。你了解了孩子的真實意愿,讓孩子有了一個傾 訴或宣泄的機會,再把自己的意見告訴他,讓他自己選擇還要不要吃糖。這樣,比一味 地跟孩子說道理效果會好很多。很多時候,父母遇到的孩子的所謂問題,其實并不是真 正的問題,可能只是他一時的情緒。情緒處理了,孩子的理性就會回到他身上,他就能 冷靜地思考,甚至還會自己解決問題。如果父母不能給予他傾訴這種情緒的機會,而是

9、 對其進行說理教育,即使孩子表面被“說服” 了,看似問題也解決了,但實際上,他的 情緒不過是被積壓了起來,他一定會以另外一種方式, 在某個時候再次暴發。久而久之, 小情緒的積累就轉變成了讓父母揪心的大問題。所以,當你苦口婆心地對孩子進行說理 教育時,要多想想,這些話對他能起到多大的效果。 如果沒有效果,還不如不說或少說。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張華老師研究性學習:價值與反思讀后感主要觀點:張華老師認為,今天所倡導的“研究性學習”與歷史上的“研究 性學習”區別在于,從學習目的看,歷史上的“研究性學習”或旨在 培養“理性的人”,或旨在培養“民主社會的公民”,或旨在培養“智 力的卓越性”;而今天倡導“研究性

10、學習”則指向于培養個性健全民 展的人,它首先把學生視為完整的人,它把“控究性”、“創造性”、“發現”等視為人的本性,視為完整個性的有機構成部分,而非與個 性割裂的存在,所以,個性健全發展是倡導“研究性學習”的出了點 和歸宿。我的收獲與思考:拜讀了的研究性學習:價值與反思一文,我深有感觸,此文 十分貼切時代精神,給我們這些第一線的老師以很大的啟發。 它從不 同層面深入淺出地剖析了當代研究學習的內涵與思想方向,給我在平時的工作與學習指引了方向。特別是他所談到的今天所倡導的“研究 性學習”與歷史上的“研究性學習”之間的區別,更使我茅塞頓開。從學習內容看,歷史上的“研究性學習”大多局限于某一方面內 容

11、,比如,布魯納、施布、費尼斯等人所倡導的“發現學習”、“探究 學習”,其內容即是“學科結構”,而且主要是理科的學科結構,這未 免狹隘而且脫離學生生活實際;我們今天倡導的“研究性學習”主張 從學生的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問題, 其內容面向學生的整個生 活世界與科學世界,而不把學科知識、學科結構強化為核心內容。從 學習理念來看,歷史上“研究性學習”倡導者在多數認為存在一個普 遍的、適用于所有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模式只要找到了這個模式的 共同要點,嚴格遵循這個模式,即可接著出“研究性學習能力”;我們今天倡導的“研究性學習”秉承迥然不同的理念,認為每一個人的 學習方式都是其獨特個性的體現,每一人都有

12、自己的“研究性學習方 式”,課程應遵循每一個人的學習方式的獨特性。由此看來,我們今 天倡導的“研究性學習”課程不僅是轉變學習方式,而是通過轉變學 習方式以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它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特個性 和具體生活,為每一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創造空間。“研究性學習”課程因此洋溢著濃郁的人文精神,體現著鮮明的時代特色。研究性學習的內容和探究目標在活動展開中由學生從自己的頭 腦中生發出來,不僅使學生很早就對一些富有價值的東西產生思考, 并有所探索,而且由于課題同自身的貼近程度較高, 學生可以產生更 深刻的體驗和感悟更多的道理。同時,在探究過程中,學生不可避免 地會對其他的領域發生興趣,產生出新的問

13、題和新的價值觀,盡管這 些主題并不符合正在進行的單元研究的要求,但它卻是學生真正感興 趣的。老師應該及時捕捉學生的探究動向, 充分肯定這些生成性主題 的產生價值。因此隨時發掘新的探究題材正是研究性學習持續不斷地 發展下去的源泉。研究性學習的成功與否恰恰體現在不可預知行為增 加的程度。總之,研究性學習是大勢所趨,它體現了 “三個代表”的精神實 質,體現了 “與時俱進”的先進思想。我們必須扎扎實實地實踐它, 學習它,完善它,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科教興國”這一宏偉目標。曲正偉把教育還給教育讀后感主要觀點:“把教育還給教育",是一個不斷追求的過程,是一個對彼岸教 育不斷建構的過程,同時也是一

14、個基于現實不斷反思和行動的過程。 我們應該還教育一雙“手”。我們要用教育的手段去運行、經營我們 的教育和我們的學校。教育是公益事業,但現在這種利益的公共性越 來越為私人性所侵蝕。當我們把教育作為我們牟利的手段, 這時的教 育滿足的就是一部分人的私利,也就不可能成為“人民滿意的教育”。 教育的運行離不開也并不排斥從其他角度對教育問題進行思考,教育運行本身的復雜性,決定了其他研究角度的參與對于認清教育現象、 把握教育規律是在有裨益的。但是這種多元絕不是無中心的,它是建 立在教育視界之上的多元關注,而不是經濟視界、抑或其他。我的收獲與反思:這篇文章,最起碼讓我們思考這么一個問題:真正的、理想中的 教

15、育應該是什么樣子?當然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找到答案,很多學校、 很多人都在探索之中。至少都在努力,這也許是讓我們感到欣慰的, 但想真正改變教育的現狀,絕非易事。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以人為本” 是教育的基本理念吧,正如文中所說“只有從人-教育的接受者 的角度關注人的生命、關注人的成長,并把它作為教育的價值選擇, 這時的教育才真正擁有了教育的內涵。”學生是正在成長中的人,同 時,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也需要不斷地成長和發展,固步自封,停 止不前是大忌。生命成長的規律和運行軌跡本身就是很難把握的,也 可能在不斷的變化,并且每個生命(每個學生)都可能有不同的個性。 所以教育的改革

16、、教育的任務任重而道遠。在當下,教育和醫學越來越“想象” 了。教育越來越帶有醫療的 味道。你有了缺點,教育幫你改正;你在哪方面有缺陷,教育幫你彌 補。尤其是在一個流行“人造xx”的時代,“受過教育”的人才符合 這種人造化的標準。教育扮演著診療所和美容院的角色。 這是我們期 待的教育嗎?這種教育至少不是人性化的教育, 只能是異化的教育抑 或是物化的教育。因此,我們應該反思的是:我們在多大程度上理解了教育的意蘊, 并在行動中實踐了教育的精神?我們應該把什么“還”給教育?我們應該還給教育一雙“眼睛”,一雙用來觀察教育中存在哪些 問題的“眼睛”。如果說已往的教育是被政治強權所勉強,那么現今 的教育更多地是為經濟利益所迷惑。比如:當前十分流行的“訂單教 育”,我們就很難說它是一種真正的教育;再如:在我們建立現代學 校制度的過程中,如果僅僅把產權問題當成核心問題加以研究的話, 那么教育的育人屬性就會被極大地貶低。當我們關注的是我們從教育 中能得到什么的時候,這時的教育只能是被經濟規則、政治博弈所“殖 民”的教育,而只有從“人”一一教育的接受者的角度關注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