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通信基礎設施專項規劃導則--h-_第1頁
城通信基礎設施專項規劃導則--h-_第2頁
城通信基礎設施專項規劃導則--h-_第3頁
城通信基礎設施專項規劃導則--h-_第4頁
城通信基礎設施專項規劃導則--h-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編制單位:城市通信基礎設施專項規劃導則二0一五年二月為深入貫徹“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國發 201331號)、國務院關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國發 201336號),指導各城市開 展通信基礎設施專項規劃,有序推進城市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支持通信業健康快 速發展,促進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協調發展,特編制本導則。本導則的主要內容有:1、總則;2、通信需求預測;3、通信局所規劃;4、 移動通信基站規劃;5、通信管道規劃;6、近期規劃;7、環境保護;8、保障 措施;9、基礎資料收集;10、規劃成果。本導則在編制過程中,得到 XX XX XX的大力協助,在此深表感謝。本導則在實施過程中,如發現

2、需要修改補充之處,請將建議和有關資料提供給XX (地址:),XX (地址)。以便在今后修改時參考和吸納。本導則主編單位:本導則主要起草人:1 總則 1適應范圍 1規劃范圍和期限 1規劃目標 1規劃指導思想 1規劃編制依據 2規劃效力 32 通信需求預測 4預測指標 4預測說明 43 通信局所規劃 6通信局所現狀 6通信局所需求預測 6通信局所規劃原則 6規劃方案 84 移動通信基站站址規劃 8移動基站現狀 9移動基站規模預測 9移動基站規劃原則 9移動基站規劃方案 105 通信管道規劃 11通信管道現狀 11通信管道需求預測 11通信管道規劃原則 11規劃方案 126 近期規劃 12通信局所近

3、期規劃 13移動通信基站近期規劃 13通信管道近期規劃 137 環境保護 14電磁環境監測 14生態環境保護 14節能減排 14三廢防治 148 規劃實施保障措施 159 基礎資料收集 16自然地理 16經濟社會 16城鄉建設 16通信基礎設施 1710 規劃成果 18規劃文本 18規劃圖紙 19附件 19本導則用詞說明 201 總則適應范圍本導則是對城市通信基礎設施專項規劃編制的指導性技術規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領域范圍內編制城市通信基礎設施專項規劃,應參照本導則。規劃范圍和期限城市通信基礎設施專項規劃原則上與相應的城市總體規劃的規劃范圍一致,個別地區可參考周邊經濟聯系緊密性、基礎設施共

4、享性等多種因素,適當調整規劃的區域空間范圍。城市通信基礎設施主要包括通信局所、移動通信基站、通信鐵塔、通信管道和桿路等通信設施。城市通信基礎設施專項規劃應與城市總體規劃和縣(市) 域總體規劃的年限保持一致,原則上近期5 年,遠期20 年,應做到“近細遠粗”。規劃目標城市通信基礎設施專項規劃應以打造新一代寬帶、融合、 泛在、 安全的戰略性公共基礎設施為總體目標,合理規劃通信局所、移動通信基站、通信管道和桿路的布局和規模,滿足全光網絡和無線網絡全覆蓋的發展需要,有力支撐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指導思想城市通信基礎設施專項規劃應承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通信行業發展規劃等上位規劃,

5、遵循統籌規劃、合理布局、適當超前、優化配置、資源共享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規劃編制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08年1月1日施行2、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國家建設部 2005年12月3、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施行4、城市、鎮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審批辦法,住建部 2011年1月1日施 行5、國務院關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國發 201336號)6、關于推進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的緊急通知國家工信部聯通2008235號文7、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50137-20118 、城市通信工程規劃規范(GBT50853-20139 、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GB50

6、289-9810、通信管道與通道工程設計規范(GB50373-200611、«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8702-88)12、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GB9175-1988)13、通信建筑工程設計規范(YD5003-201414、住宅區和住宅建筑內光纖到戶通信設施工程設計規范(GB 50846-2012)和住宅區和住宅建筑內光纖到戶通信設施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847-2012)1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高速寬帶網絡建設推進網絡提速降費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41號)16、當地通信業發展規劃17、城市通信基礎設施專項規劃還應以當地省、市(縣)相關法律、法規、 標準、規范及規劃等相關

7、文件作為編制依據。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2014年27號文規劃效力依據本導則編制的通信基礎設施專項規劃,納入與其相應的城鄉(城鎮)規 劃,經依法批準以后,作為規劃管理的依據之一,同時與其他相關專項規劃進行 銜接。2通信需求預測預測指標本導則通信需求預測通信業務和通信網絡能力兩部分。通信業務預測主要針對固定寬帶、 移動寬帶、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預測相 關用戶規模和用戶普及率。同時,還需要考慮大客戶接入、 IDC服務、物聯網應 用、以及城市管理應用等業務發展需要。通信網絡能力預測主要包括固定寬帶接入能力、固定寬帶接入端口規模、移動基站規模和城域網出口帶寬等。預測說

8、明1、通信需求預測應以當地人口、產業等經濟社會發展為基礎。2、城市通信用戶預測應選擇確定主要的預測方法進行預測,并用其它預測 方法進行補充、校核。3 、城市通信用戶預測,總體規劃階段以宏觀預測為主,宜采用普及率法、 增長率法等進行預測;詳細規劃階段以微觀預測為主,可根據不同性質地塊指標 和單位建筑面積指標等進行預測。4、當采用普及率法進行城市固定通信用戶預測和校驗時,采用的普及率可 結合城市規模、性質、作用和地位、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增長發展規律,綜合 分析預測。5 、當采用普及率法作移動通信用戶需求預測和校驗時,采用的普及率可依 據移動通信需求相關因素分析預測。6、當采用城市用地分類預測時,

9、可結合規劃用地性質和城市經濟水平等實 際情況對固定通信用戶及移動通信用戶規模分別進行預測。7、當采用單位建筑面積分類用戶指標作用戶預測時,預測指標可結合城市 的規模、性質、作用和地位、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及其收入 增長規律、公共設施建設水平等因素綜合分析,具體指標參照國家相關規范。8、通信網絡能力預測應用以通信業務用戶規模和性能要求為基礎,適當超前規劃建設,合理設定利用率3 通信局所規劃按照網絡架構分,通信局所可以分為核心局房、匯聚機房及接入機房三種類型。 其中核心局房一般為網絡核心節點,安裝核心網絡設備,業務范圍可以覆蓋全市或部分區域,包括省通信樞紐、本地通信樞紐、互聯網數據

10、中心、客服呼叫中心、應急通信用房、國際出入口局、國際海纜登陸站、衛星通信地球站等;匯聚機房為局部區域業務匯聚節點,主要安裝傳輸、數據等匯聚設備;接入機房主要指接入節點機房,安裝有線和無線接入設備。通信局所規劃應重點關注需要占地的核心局所及匯聚機房,提出規劃方案。通信局所現狀對當地通信運營商獨立占地的局所資源進行梳理,分析通信局所發展現狀,包括通信局所分布、占地規模、建筑面積、局所性質、自建和產權、建筑高度等,對通信局所存在問題進行分析。通信局所需求預測根據用戶數及業務規模預測,各專業技術及網絡演進趨勢,預測近期及遠期通信局所裝機需求,結合單局所覆蓋業務規模和區域范圍,確定通信局所數量和建筑面積

11、。在預測通信局所占地面積和建筑面積過程中,除了考慮滿足生產性功能承載需求,還應同步考慮應急戰備、公共服務等功能需求,預留相應的室內、室外空間。通信局所規劃原則核心局房規劃原則1、核心局房應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進行均衡布局,按照大容量、少局所(核心局房)、多業務接入、廣覆蓋的原則進行建設,在新開發區域應合理預留通信機房用地。2、核心局房的建設,應根據城市規劃要求和通信實際需要, 堅持技術先進、 經濟合理、安全適用、確保質量的總體原則,以滿足和提高通信生產能力為主要 目標。3、核心局房局址應選擇交通、供水、供電等條件好的地區,優選有通信管 道經過或方便進行電力和通信管道建設的地段,應有可

12、靠的電力供應。4、核心局房建設適度超前,確保通信網絡和業務發展,采用綠色局房標準 化方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通信機房利用率。5、核心局房宜由運營企業自行建設,不同企業的核心局房避免集中設置, 便于通信管道等基礎資源配置,避免突發事件造成大面積通信故障。6、核心局房的設置應符合城市規劃、環保、節能、消防、抗震、國防、人 防等有關要求。7、核心局房選址應有安全環境,不應選在生產及儲備易燃、易爆材料的建 筑物和堆積場附近。8、核心局房局址應選擇在地形平坦、地質良好的地段。應避開斷層、土坡 邊緣、地下溶洞、古河道和有可能塌方、滑坡和有開采價值的地下礦藏或古跡遺 址的地方,不應選擇在易受洪水淹沒或易受水

13、患侵擾的地區。匯聚機房規劃原則1、匯聚機房應根據城市通信網絡發展目標,考慮固定通信和移動等多業務 的統一承載要求進行布局,結合地理位置,在業務需求多、發展快的重點區域選 取,并盡量位于其覆蓋范圍的中心區域,便于各類業務的接入。2、匯聚機房宜選擇在交通較為方便的城市干道交匯區域,利于管道、電力 的接入,以便于傳輸網絡的組織。3、匯聚機房可采用“建、購、租相結合”的原則進行建設,對于新開發區 域,則應根據市政規劃用地性質,提前預留匯聚機房用地,或者在新建商業樓宇 或市政設施中預留匯聚機房位置。4、匯聚機房應設置在地勢較高、不易被水淹沒、不易滲水的地方;匯聚機 房周邊應有較安全的外部環境和較好的電磁

14、環境。5、匯聚機房選址前要考慮外電引入條件是否能滿足機房的需求,優先選擇供電局供電接入機房規劃原則1、接入機房一般為安裝有線和無線末端接入設備機房,民用建筑及工業建 筑應規劃設置通信接入機房,接入機房的設置應滿足多家通信企業接入的要求。2、接入機房應滿足供電、照明、防雷、接地、消防、承重等設備安裝空間 要求和性能要求。3、為便于實現移動通信網絡覆蓋要求,接入機房應預留移動基站室內設備、 室內分布覆蓋設備及設施安裝條件。4、新建住宅小區應按照國家標準設置相應屬性和要求的通信機房。規劃方案核心局房規劃1、提出核心局房發展規劃,包括總體布局、功能定位、占地位置、建設規 模和用地面積等。2、繪制核心局

15、房現狀及規劃分布圖。匯聚機房規劃1、提出區域內匯聚機房建設策略等。2、提出區域內匯聚機房總體布局和需要占地的匯聚機房規劃方案,包括選址地點、用地范圍及規劃占地面積等。黃線規劃1、對涉及到需要占地的新建局房,提出占地規劃,確定新建局房的用地位 置和范圍,劃定其用地控制界線(黃線)。2、城市通信基礎設施黃線的劃定,應與同階段城鄉規劃內容及深度保持一 致,控制范圍界定清晰,同時符合國家有關技術標準、規范。4移動通信基站規劃移動通信基站一般包括室外覆蓋基站及室內分布系統, 其中室外覆蓋基站指 建于室外的獨立基站,具體建設方式上可以分為依托鐵塔建設的獨立占地基站、 利用建筑建設的附建基站等;室內分布系統

16、指利用室內天線分布系統將移動基站 信號均勻分布在室內每個角落,滿足室內用戶移動通信需求的室內基站。 移動通信基站規劃應重點關注室外覆蓋基站,提出室外覆蓋基站站址發展規劃移動基站現狀梳理各通信運營商室外移動通信基站發展現狀,包括移動通信基站站址數 量、位置、以及基站相關參數(例如塔型、塔高、機房等),對移動通信基站存 在問題進行分析。移動基站規模預測確定移動網絡發展目標、覆蓋目標、容量目標和質量目標。綜合考慮移動通信用戶數規模、無線通信技術演進、覆蓋目標和服務質量要 求等因素,預測移動基站站址的數量和密度。基站站址規模預測需考慮基站覆蓋 半徑及基站容量等因素。移動基站規劃原則1、移動通信基站布點

17、應堅持布局優化合理、站址資源統籌共享的原則,基 站鐵塔、機房、電力引入等配套應共建共享。2、移動通信基站選址應符合城鄉規劃要求,移動通信基站宜采用小型化、 隱蔽化的建設方案,應符合城市景觀及市容、市貌要求 ,并與建筑物和周邊環境 相協調。3、移動通信基站規劃應滿足城鄉區域移動網絡覆蓋和網絡容量等要求。根 據基站等級的重要性,設置一定比例的室內機房,并提供相應的配套措施(如電 源備份、傳輸保護等),為自然災害、應急搶險等提供通信保障服務。4、移動通信基站建設應符合國家關于無線電臺站系統管理、電磁輻射安全 防護、衛生及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標準、規范和要求。5、移動通信基站選址應充分考慮安全要求,避開易

18、燃、易爆、強電等區域, 同時要避開易受洪水淹溉區域,雷擊區要做好防雷措施。6、移動通信基站選址需綜合考慮管線資源分布,便于傳輸管線資源進出; 盡量選址交通便利區域,便于日常維護。7、室外覆蓋基站布局以滿足站點最密集的系統需求為原則,各運營商在布 局站點時應根據實際網絡特點進行建設、維護和優化。在居住用地、商業服務業用地、公共管理用地、工業用地、倉儲用地、對外 交通用地等面狀區域,室外基站宜采用附設于其他建筑物或構建物的建設方式。在城市主要道路、城市快速路和城市高速公路等線狀交通區域,室外基站宜 利用與線狀交通區域鄰近的空地、 綠地等進行單獨站點布置,并應滿足城市道路 景觀要求。8、基站選址應當

19、優先設置在綠化帶、 廣場、城市道路兩側等公共區域以及 鐵路、車站、大型場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等公共設施附近。9、移動通信基站站址布點宜規避幼兒園、中小學、醫院等敏感區域,新建 基站在居住區選址的,應優先考慮設置在非居住建筑物上。移動基站規劃方案基站站址規劃1、結合城市用地布局規劃及需求預測提出室外覆蓋基站總體發展規劃,新 增站址規模需求,結合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提出新增基站數量規模、布局等。基站站址規劃應納入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2、繪制基站現狀分布圖及規劃分布圖。基站用地規劃根據城市規劃要求和基站規劃建設相關原則,提出附建型、獨立占地型等不 同形態基站規模,確定獨立占地型基站的用地規模。獨立占地

20、型基站的用地主要包括機房用地和鐵塔用地。 機房用地按12平方米 預留,多家企業共享。鐵塔用地根據塔型而不同,不同類型鐵塔用地如下表所示。表2鐵塔占地面積一覽表占地面積(平方米)角鋼塔8W 8M-12W 12M三管塔6Mx 6M單管塔、景觀塔、路燈塔5Mx 5M5通信管道規劃城市通信管道一般包括主干管道、次干管道及接入管道,主干管道一般指分 布在城市快速路、主干道路上的管道,次干管道一般指分布在次干道路、重要支 路上的管道,接入管道一般指用戶末端接入管道。通信管道規劃重點關注主干管 道及次干管道重要段落規劃,接入管道規劃宜納入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通信管道現狀梳理各通信運營商通信管道規模、容量、分

21、布情況等現狀,分析通信管道存 在問題。通信管道需求預測根據通信用戶分布及業務發展規模, 通信局所總體布局等情況,提出不同級 別通信管道的管孔資源需求及管道網絡總體布局需求。通信管道管孔需求規模應考慮基礎電信運營企業、 有線電視公司、政府城市 管理(交通、監控等專網)等需求。表3城市道路管道管孔容量配置參考表分類道路總寬(m)通信管道容量(孔)城巾道 路城巾快速路40及以上24-36城市主干道30-4018-24城巾次干道20-3012-18城市支路206-12住宅小區及商住樓>=2通信管道規劃原則1、城市通信管道網規劃應以城市用地規劃、道路交通規劃和通信網絡規劃 為主要依據,與城市地下管

22、線規劃相銜接,對通信管道路由和管孔容量提出要求。2 、通信管道規劃與建設應納入城市規劃, 原則上通信管道與道路同步建設, 建設規模應充分考慮規劃期需求,避免重復開挖道路。3、城市通信管道應與電力、水、氣等管道規劃相銜接,協同建設,城市通 信管道與其他市政管線及建筑物的最小凈間距應符合國標 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 劃規范的基本要求。4、對于隨建管道,當規劃道路紅線大于等于 40米時,應在道路兩側修建管 道,當小于40米時,管道應建設在用戶較多的一側,并預留過路管。5、局前管道規劃應綜合考慮規劃局所的性質定位、局所位置、路網結構、 業務覆蓋范圍、區域內各類電信用戶規模和用戶分布、 以及光纜纖芯利用率等

23、因 素。6、城市通信管道容量應為干線、局間中繼線、用戶饋線、各種其他線路及 備用線路等對管孔需要量的總和,并結合路網規劃、光纜網規劃以及通信管道建 設情況(共建共享)等因素綜合確定。7、通信管道路由應結合現狀及規劃道路布局,應避開地質災害隱患地區修 建管道;同時應遠離電蝕和化學腐蝕地帶以及地下、地上障礙物較多的路段。8、通過橋梁、隧道的通信管道應與橋梁、隧道等規劃建設同步,管道敷設 可選擇管道、槽道、箱體、附架等方式,并符合橋梁、隧道建設的有關要求。9、通信管道宜布置在道路的慢車道、人行道、綠化帶下;無特殊情況,不 考慮在快車道布置;應避免在路基尚未穩固及流沙地區布置。規劃方案1、提出規劃區域

24、范圍內主干管道及重要次干管道總體布局規劃,管道建設 路由、建設規模等。2、繪制管道現狀及規劃路由圖。6近期規劃城市通信基礎設施近期規劃以近期重點建設項目為基礎進行編制, 近期規劃 時間周期原則上與城鄉總體規劃時間周期保持一致。 為提高城市通信基礎設施專 項的可行性和對實際建設的指導作用,專項規劃應將近期通信局所、移動通信基 站及通信管道等基礎設施規劃單獨描述。通信局所近期規劃提出近期通信局所總體布局規劃及建設方案,包括局址選擇、占地范圍、建 設規模等,繪制通信局所近期規劃分布圖。移動通信基站站址近期規劃提出近期移動通信基站總體布局及規劃建設規模,對各控規單元或控規單元 集合體提出近期新增基站規

25、模,繪制移動通信基站近期規劃分布圖。通信管道近期規劃提出近期通信管道總體布局及建設方案,包括建設段落、建設規模、管孔容 量等,繪制通信管道近期規劃分布圖。7 環境保護電磁環境監測城市通信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中移動通信基站應符合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8702-88)相關要求。生態環境保護城市通信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中新建通信局所、移動通信基站及通信管道等基礎設施應符合通信工程建設環境保護技術暫行規定(YD5039-2009)中生態環境保護相關要求。節能減排城市通信基礎設施規劃中新建通信局所、移動通信基站及通信管道需考慮多家運營商需求,按照共建共享方式建設。城市通信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中新建通信局所、移動通信

26、基站及通信管道應充分考慮綠色節能措施,積極引入新型節能方法。三廢防治通信局所、移動基站及管道等基礎設施規劃與建設過程中需要做好“三廢”(包括廢水、廢氣及固體廢棄物)防治,避免引起環境污染。8 規劃實施保障措施1、通信基礎設施專項規劃應按照城市總體規劃或縣(市)域總體規劃專項規劃的報批程序,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批。2、通信基礎設施專項規劃要與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并納入同級城鄉規劃。3、 通信基礎設施專項規劃要與道路交通、地下管線 / 綜合管廊等專項規劃相銜接,在進行道路交通、地下管線/ 綜合管廊、綠地等規劃建設時,要將通信管線、基站(含鐵塔)等建設一并納入考慮。4、 在編制控制

27、性詳細規劃時,應深化通信局房的用地布局、通信管線規劃,明確用地位置和規模、管孔規模,對相關用地和建設項目提出基站、鐵塔配建要求,并將通信局房、基站等建設要求列入土地出讓合同的規劃設計條件。5、不斷完善移動通信基站等通信基礎設施的規劃、報批、審批、調整等一系列政策流程,加強制度化、規范化建設,實現全程監管。6、對通信局所、移動通信基站、通信管道等通信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規劃許可, 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可依據通信基礎設施專項規劃實施。對于列入本次規劃的基站,需按照規范程序辦理規劃、環保、站址確認等手續。7、開放政府機關、行政事業單位、高校、旅游景點等所屬公共設施,以及綠地、路燈、道路、機場、車站、地鐵等

28、公共市政設施及公共場所資源,用于支持基站等寬帶基礎設施建設,并提供通行便利,保障公平進入,禁止巧立名目收取各種不合理費用。9 基礎資料收集基礎資料是開展總體規劃編制的重要依據。規劃編制單位應根據規劃編制的實際需要,提出基礎資料和數據清單,并向城鄉建設、國土、規劃、統計等有關部門及各運營商等獲取準確、可靠并反映現狀的基礎資料和數據。對欠缺的基礎資料和數據,規劃編制單位應組織專業人員開展補充調查,以滿足規劃編制工作的需要。自然地理1、城市自然條件包括地質、地貌、氣候、水文、自然災害、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等。2、城市地理條件包括地理區位、規劃區域面積、行政區劃、地理地貌等。經濟社會1、經濟發展情況包括規劃區域的經濟發展現狀和未來規劃,包括經濟發展特點、產業空間布局和構成、國內生產總值(GDP及增長率等。2、社會發展情況包括規劃區的人口(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發展現狀及目標、 人口空間分布、城鎮化現狀及目標、居民收入及可支配收入現狀及目標,以及其他有關社會發展情況。城鄉建設1、土地規劃及開發情況包括規劃區土地利用及開發強度、城鎮建設用地功能分區、人口分布等的現狀和規劃情況。2、道路交通情況包括道路網、交通運輸等的現狀和規劃等情況。3、基礎設施情況包括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及管網分布的現狀及規劃情況。4、空間布局情況包括城鄉空間布局,區域定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