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藍雁集團金象煤礦礦井水患調查報告_第1頁
貴州藍雁集團金象煤礦礦井水患調查報告_第2頁
貴州藍雁集團金象煤礦礦井水患調查報告_第3頁
貴州藍雁集團金象煤礦礦井水患調查報告_第4頁
貴州藍雁集團金象煤礦礦井水患調查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貴州藍雁集團金象煤礦礦井水患調查報告 貴州藍雁集團金象煤礦礦井水患調查報告 水災是煤礦五大災害之一,水災發生后,輕者造成淹井、損壞設 備設施,重者會造成人員傷亡。為了徹底搞清我礦水害的來源,加強 礦井水害防治工作及 “雨季三防 ”工作,確保礦井安全生產, 2012 年 5 月 8 日 -2011 年 5 月 15 日,由總經理兼礦長劉雙全帶隊,總工程師胡 瑞華、常務副礦長辛延紅、安全副礦長余波、地測工程師陳永前和副 總工程師陳光華等共同組成了礦井水患調查組,歷時 8 天,從地面到 井下,從礦區到周邊,走訪了知情者,查閱了有關資料,進行了徹底 的水患調查工作,最后得出結論,除地表水害、裂隙水外,

2、其它水源 對我礦井不會構成太大的水患威脅?,F將調查的結果匯總如下: 礦井水患調查工作領導小組機構組成: 組長:劉雙全 (總經理兼礦長 ) 副組長:胡瑞華 (總工程師 )辛延紅(常務礦長 )余波(安全礦長 ) 成員:陳光華(副總工程師 )陳永前(地測工程師 )謝相正(辦公室主任 ) 張建國(調度主任)王克松(通風隊長 ) 當地居民知情者調查方法:實地勘測 (井田所在區域的地表、以及井下出水點 )、記 錄當地居民知情者口述、查閱相關的資料等。測量儀器:全站儀、手持式 GBS皮尺、羅盤等。、礦井概況及防治水工作情況1、礦井概況貴州藍雁集團金象煤礦屬于 “六證 ”齊全的生產礦井 ,為私營合資企 業;礦

3、井生產能力萬t/a,經2009-2011年瓦斯等級鑒定結果為突出礦井。位置:貴州省大方縣東北部普底鄉 (現改為貴州省百里杜鵑風景名 勝區 )慶豐村鏡內。礦界:根據貴州省國土資源廳 2004年 5月 1 8日頒發的大方縣 普底金象煤礦采礦許可證 (證號:5200000410106,有效期限自 2004 年 5 月至 2014年 5 月)劃定的礦區范圍,金象煤礦礦區范圍東西傾向長 1.4152.234km,南北走向寬約 0.4511.540km,呈一不規則多邊形, 礦區范圍平面積2.7752km2。其拐點坐標見下表。設計主采煤層2層(M51、M73),截止目前,本礦主采 M51煤層。目前,礦井已通

4、過瓦斯防治能力評估合格 (總分 78 分);礦井二采區 各系統已經形成,即將投入生產。2、礦井防治水工作情況1 、本礦成立了以礦長為組長的防治水工作領導小組和 “雨季三防 ” 工作(每天有值班領導在礦區范圍內進行 “三防 ”、地災隱患排查 )領導小 組,成立專門的鉆機隊,并有專門的技術人員負責指導、監督探水工 作。2、每季度進行一次礦井水患調查和礦井水情況危險性分析。3、每年汛期前,防治水領導小組成員對井上、下進行一次全面的水患排查,對發現的問題制定了整改措施,落實了相關責任人,并限 期進行了整改 ;每年汛期前,礦井進行 1 次聯合排水實驗。4、在井下防治水方面,按照畢節地區安監部門關于煤礦安

5、全管理 “四個百分之百 ”的要求,堅持 “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 后采”的探放水原則。對每一個掘進面編制了探放水設計和安全技術措 施,并嚴格按照設計進行了探放水工作。本礦備有探水鉆機3臺(ZDY-750型,鉆進濃度150米)掘進工作面 鉆探設計為 5個孔:中孔 1 個,側幫孔 (左右)各 1 個,頂幫孔 1 個,底 孔1個,深度度為5米(其中中孔為80米),超前保護距離為20米(與 中孔的投影距離 )。5、組織員工學習 “貴州省防治水規定 ”、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文 件(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省安全監管局等部門貴州省煤礦水害防 治規定的通知 )(黔府辦發 200964 號)精神及

6、近期上級部門關于煤礦防 治水、雨季三防工作的相關文件精神、透水事故教訓、透水預兆以及 防治水知識等,強化職工對煤礦探放水工作的重視程度,從而提高了 職工的安全意識。二、礦井地質情況 礦區位于紙廠背斜西翼南段,百納向斜東翼南段,區內地層產狀 有一定的波狀起伏,北部傾向南西,向南部逐漸轉為向西傾斜,總體 上為一單斜構造,傾角為612° 般8°礦區范圍內地表無較大斷 層存在, 井下巷道中時見一些落差小于 3m 的小斷層, 對礦井開采影響 不大。根據礦井揭露的地質情況來看, 礦區內可采煤層傾角變化不大, 礦區內未發現大的斷裂構造,礦區地質構造條件較簡單。根據礦井地 質規程,礦區地質

7、構造復雜程度屬H b類(即中等)。本區最低侵蝕基準面海拔標高 +1000m。M51 號煤層:頂板巖性:以粉砂巖、細砂巖、泥質粉砂巖為主。 底板巖性:直接底板一般為一層泥巖或粉砂質泥巖,厚度一般0.20 m,間接底板為泥質粉砂巖、菱鐵質粉砂巖及細砂巖為主。M73 號煤層:頂板巖性: 以粉砂巖、 泥質粉砂巖為主, 少量泥巖、 粉砂質泥巖。 底板巖性:直接底板為一層0.37.96m的鋁土質泥巖,間接底板 為石灰巖。換行根據礦井地質規程,礦區地質構造復雜程度屬H b類 (即中等 )。三、礦區水文地質條件(一)水文地質基本條件1、水文地質概況本礦井田區域位于貴州高原山區的中山丘原區,地處長江流域烏 江水

8、系六沖河下游的下洞河支流,地勢西高東低,地貌類型主要為巖 溶峰叢高中山、侵蝕 剝蝕高中山、溶蝕 侵蝕構造中山和巖溶盆地, 河流沿岸地帶發育河谷地貌。區內碳酸鹽巖和碎屑巖地層互層分布,碎屑巖地層隔水性好。各 含水層為相對獨立的含水系統,有各自的補給、徑流、排泄途徑,相 互之間水力聯系弱,天然條件下含水性中等 強的碳酸鹽巖巖溶水對 煤礦床充水弱。區內地下水的補給來源主要是大氣降水,地下水徑流受局部侵蝕 基準面、地質構造及隔水層的控制,地下水排泄于六沖河河床,最終 匯入烏江。根據區域資料,地下水動態隨季節變化,與降雨量關系密 切,一般每年5月中下旬地下水流量、水位開始回升,69月為最高 值,其間出現

9、35次峰值,1012月進入平水期,流量、水位逐漸遞 減,到次年 14月降為最低值。2、斷層、裂隙、陷落柱等構造的導水性。根據現有地質資料描述, 本礦區范圍內目前尚未發現明顯的斷層, 但不排除礦區范圍內斷層的客觀存在性,斷層水對煤層的開采影響較 大。在掘進過程中巷道中要加強探水工作,以防揭上下含水層。根據此次礦井水患調查,礦井目前未發現有陷落柱。 目前,本礦所屬區域沒有發現原生的地層裂隙,但本礦一采區已 經回采完畢,要及時觀察地表情況,以防地面會出現塌陷、裂隙等現 象,地表水會沿裂隙進入井下。(二)主要含 (隔)水層類型區內可溶巖 (碳酸鹽巖 )分布較廣, 所屬地層主要包括三疊系下統夜 郎組玉龍

10、山段(T1y2)二疊系上統長興組(P3c二疊系中統茅口組(P2m)等, 巖性為灰巖、泥質灰巖及燧石灰巖為主, 地貌常表現為侵蝕 (剝蝕 )峰叢、溶丘、溶蝕洼地。這些碳酸鹽巖內賦存著較豐富的巖溶裂隙水或巖溶 管道水,富水性中等 強,地下水常通過巖溶裂隙、巖溶管道等形式 長途徑流,最后以巖溶大泉、泉群、暗河出口等形式集中排泄于較大 的六沖河河谷床附近。區內非可溶巖 (碎屑巖 )呈帶狀及蓋帽狀分布, 常形成斜坡地貌, 主 要包括三疊系下統夜郎組九級灘段(T1y3)沙堡灣段(T1y1),二疊系上統 龍潭組(P3I),巖性多為細砂巖、粉砂巖、泥質粉砂巖、粉砂質泥巖、泥 巖等,地貌上常表現為中山、斜坡、谷

11、地地貌。僅在淺部風化帶或構 造破碎帶內含風化裂隙水或構造裂隙水,地下水接受大氣降水補給能 力弱,普遍含水性、透水性弱,地下水徑流短,就近以小泉、小煤礦 老窯水及坡流等形式排泄,屬區內的弱含水層或隔水層。各地層水文 地質特征見下表。(三)水文地質類型 礦井直接充水水源主要為地表水、龍潭組裂隙水、采空區積水。根據礦井水文地質規程 ,本礦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程度為中等類型。(四)充水因素分析1 、充水水源(1)直接充水水源:為龍潭組弱裂隙含水層,該組主要為碎屑巖, 富水性總體微弱,在構造斷裂及應力破壞影響的地段,含水量相對會 較大,礦床開采到這些地段,礦井出水量會比正常出水量增大。(2) 間接充水水源

12、地下水 礦山內覆蓋的第四系,含水性弱,加之厚度不大,分布不廣,蓄 水量有限,對煤礦開采影響小。 地表水 區內地表無山塘、河流、水庫等水體存在,僅在東部存在一條自 北向南流的山區雨源型溪溝,溝水流量受大氣降水的控制,雨季降水 時流量增大,冬春 (枯水季節 )流量較小。溝水自北向南流出礦區,最終 匯入六沖河。據林東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6年7月22日2007年11月19日對該溪溝溝水流量的觀測,其流量在3.757.53L/S之間, 枯季較小,雨季較大,該溪溝水主要通過基巖裂隙導入井下,如果井 下開采造成的冒裂帶切穿該溪溝,則會對井下充水造成較大影響,故 開采中應留足相應的防水煤柱 (本礦已經留

13、設足夠的防水煤柱: 30米)。 老窯積水 老窯采空區積水是礦井充水的重要因素,在掘進過程中,老窯采 空區積水易滲入礦井而成為礦井直接充水水源,所以掘進過程中還是 應注意防患于未然。2、充水通道(1)巖石構造、風化節理裂隙 礦區內的龍潭組含煤地層在接近地表附近,巖石風化節理、裂隙 很發育,而深部則發育成構造節理、裂隙,它們是地下水活動的良好通道,并溝通上覆及下伏含水層與含煤地層的水力聯系(2)人為采礦冒落導水裂隙 隨著采掘工作的增加,將產生大量的采礦裂隙,這些人為裂隙也 會溝通上覆含水層與含煤地層的水力聯系,成為地下水活動的良好通 道。3、充水方式 礦井直接充水含水層為煤系地層,其在礦區內未出露

14、,接受大氣 降水補給不強,為中等弱含水層,充水通道以巖石原生裂隙、原生 通道為主,規模一般不大。因此礦井充水方式主要以滲水、滴水、淋 水為主,局部地段可能發生突水。(五)井田臨近礦井和小窯涌水及積水情況以及地表水體、 廢棄的礦 井、小窯老塘積水情況1、地表水體 礦區地處長江流域烏江水系與赤水河水系的分水嶺地帶,屬長江流域烏江水系六沖河段下游的下河支流的補給區,區內地表無山塘、 河流、水庫等水體存在,僅在東部存在一條自北向西南流的山區雨源 型溪溝,溝水流量受大氣降水的控制,雨季降水時流量較大,冬春 (枯 水季節 )流量較小。溝水自北向南流出礦區,最終流入六沖河。2、生產采區和老窯水對礦床充水的影

15、響 礦井現生產采區為二采區。一采區全部采空,二采區已采空部分為 25101、 25102、 25103、均已封閉,采空區內存在一定的積水(六) 封閉不良鉆孔情況 根據貴州省大方縣普底金象煤礦生產地質報告 ,本礦區范圍內 不存在 “封閉不良或質量可疑、有突水可能的鉆孔 ”。本礦二采區資源位于礦區最低侵蝕基準面(+1350m,礦區南部的下 洞河)以上。四、礦井水患類型及威脅程度1. 充水水源(1)大氣降水 是地下水的主要補給水源。其補給強度和降水的強度及持續時間 有著密切聯系。(2)地表水 區內地表無山塘、河流、水庫等水體存在,僅在東部存在一條自 北向南流的山區雨源型溪溝,溝水流量受大氣降水的控制

16、,雨季降水 時流量增大,冬春 (枯水季節 )流量較小。溝水自北向南流出礦區,最終 匯入六沖河。據林東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6年7月22日2007年11月19日對該溪溝溝水流量的觀測,其流量在3.757.53L/S之間, 枯季較小,雨季較大,該溪溝水主要通過基巖裂隙導入井下,如果井 下開采造成的冒裂帶切穿該溪溝,則會對井下充水造成較大影響,故 開采中應留足相應的防水煤柱。根據調查,地表無塌陷區或者裂痕出現。(2)第四系孔隙水礦山內覆蓋的第四系,含水性弱,加之厚度不大,分布不廣,蓄 水量有限,對煤礦開采影響小。(3) 龍潭組弱裂隙含水層該組主要為碎屑巖,富水性總體微弱,在構造斷裂及應力破壞影

17、響的地段,含水量相對會較大,礦床開采到這些地段,礦井出水量會 比正常出水量增大。該組為煤礦床開采的直接充水水源。(4) 老窯采空區積水 老窯采空區積水是礦井充水的重要因素,在開采時,老窯采空區 積水易滲入礦井而成為礦井直接充水水源。2、充水通道(1)巖石節理裂隙礦區內的龍潭組含煤地層在接近地表附近,巖石風化節理、裂隙 很發育,而深部則發育成構造節理、裂隙,它們是地下水活動的良好 通道,并溝通上覆及下伏含水層與含煤地層的水力聯系。(2)人為采礦冒落裂隙未來的采煤活動將產生大量的采礦裂隙,這些人為裂隙也會溝通 上覆含水層與含煤地層的水力聯系,成為地下水活動的良好通道。(3)采空區老窯采空區及礦井采

18、空區會成為部分地表水進入礦井的通道。3、充水方式礦井直接充水含水層為煤系地層,其在礦區內未出露,接受大氣 降水補給不強,為中等弱含水層,充水通道以巖石原生裂隙、原生 通道為主,規模一般不大。因此礦井充水方式主要以滲水、滴水、淋 水為主,局部地段可能發生突水。五、礦井主要水害類型及威脅程度1、礦井主要水害類型 根據本次調查結果和充水因素分析,本礦礦井主要水害類型為地 表水水害、裂隙水水害構成,井下開采形成的采空區為其提供蓄水空 間,是該礦防治水的重點。礦井采終時的涌水量雖不大,但在開采下 伏層煤時,上層采空積水會潰入下 換行 一層煤,影響礦井正常生產, 甚至發生人身傷亡事故,會給礦井防治水工作帶

19、來一定難度。所以, 礦井在今后采掘中要采取以下防治水措施:加強礦井地測防治水的預測預報工作,建立和完善水害防治規章 制度,編制完善防治水設計,建立水害防治的長效機制,建立合理完 善的礦井防排水系統,按照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 ”的方針, 堅持水害防治 “預測預報、 有掘必探、 先探后掘、 先治后采 ”的十六字原 則,加強對本礦上部煤層采空區積水情況的調查,加強防治水技術基 礎資料的收集和管理,加強現場涌水量測量及水害預測預報,加強職 工教育培訓,了解掌握突 (透)水預兆知識。在今后生產和建設過程中, 應采取 “防、堵、疏、排、截、探、攔 ”七項水害綜合治理措施,提前對 存在采空積水區

20、域進行探放和疏導,杜絕礦井透水事故發生,實現礦 井安全生產。截止目前,礦井主要開采M51煤層,M51煤層下距M73煤層層間 距離為 60 米。由于含煤地層下伏茅口組為強含水層,礦區內 M73 煤層底板與茅 口組灰巖頂的鋁土質泥巖厚度較小,在侵蝕基準面(+1350m)以下可能存在一定水頭的巖溶水,對 M73 煤層的開采可能會有影響,故在開采 M73 煤層時,應加強防治水工作。2、礦井水患威脅程度 綜上所述,地表水、裂隙水是本礦井主要充水水患,其它水源為 次要水患 (采空區積水、老窯水、巖溶水等等 )。2012年 4 月份以來,氣象多變,降雨量比往年明顯增大,礦井水 防治水工作仍是本礦井災害防治重

21、點,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切不可大J八意。六、礦井涌水量及礦井排水系統1 、根據井底水泵房排水量統計,全礦井涌水量如下:礦井涌水量測定表(其中:工作水泵型號: D155-30X 4/84-Y280M-4110KW)2、排水系統井底主水倉容量260m3,副水倉容量220m3;管子道與主斜井相連, 管子道與主斜井連接處底板標高高于水泵房底板 7.0 米,排水管路有 3 趟(其中一路排水管管徑150mm);排水系統滿足礦井排水的需要。井底水倉有同型號的 D155-30X 4/84-Y280M-4型礦用離心泵三臺 読量為155m3/h,揚程為120m;電機采用礦用防爆型,功率 110kw。 其中一臺工作、

22、一臺備用、一臺檢修 ),用 1 臺水泵排除礦井正常涌水 量,用 2臺水泵可排除礦井最大涌水量。二采區主水倉容量200m3,副水倉容量150m3;管子道與軌道下山 相連,管子道與軌道下山連接處底板標高高于水泵房底板 7.0 米,排水 管路有2趟(排水管管徑100mm);排水系統滿足礦井排水的需要。二采區水倉配有同型號100D45X3型離心泵三臺(流量為100m3/h , 揚程為135m;電機采用礦用防爆型,功率 55kw。其中一臺工作、一臺 備用、一臺檢修 ),用 1 臺水泵排除二采區正常涌水量,用 2臺水泵可 排除二采區最大涌水量。七、老窯、井下涌水點1 、老窯調查此次調查共發現有 3 個小窯

23、 (在礦區南部邊緣 ),因已填埋,其情況 不詳。2、井下涌水點:(1)主斜井自井口以下 86 米處有 1 出水點 (下雨天最大涌水量:0.56m3/h),經調查,判斷為地表水(大氣降水)經裂隙而下,因地表為 田地,無法進行處理。(2)二采區回風下山中部有 1 出水點(涌水量: 0.29m3/h) ,初步判斷 為地表水(大氣降水)經地質勘探鉆孔而下,該鉆孔已于 2012年5月 10 日再次封閉,經 2012年5月 15日觀察,涌水量已明顯減小。六、地面其它方面1、礦區及其周圍沒有塌陷區。2、辦公室樓及職工臨時宿舍均已砌筑弧坡和擋水墻 (職工臨時宿舍 周圍需要加強 ),消除了雨季時的安全隱患。3、新建主斜井周邊已修排水溝,但擋水墻仍需要加固加高。4、據調查,本礦原地質鉆探鉆孔已進行了填封。5、主斜井井口場地已進行了砼硬化并清理了排水溝。6、井下水倉已進行了清理,其容量和水泵的排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