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火災事故現場處置方案_第1頁
地面火災事故現場處置方案_第2頁
地面火災事故現場處置方案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礦井地面火災事故現場處置方案1事故特征1.1危險性分析,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礦井主井、副井、混合井、井口房、變電站、絞車房、壓風 機房、抽風機房、選煤廠、井口聯合建筑物等地點,因用火、易 燃物自燃、供電線路短路和電氣設備故障、靜電和雷擊等易引發火災。1.2事故發生的區域、地點或裝置的名稱地點裝置名稱備注3.5kV變電所配電設備主井絞車、配電柜副井絞車、配電柜井口房絞車、配電柜混合井絞車房絞車、配電柜壓風機房風機、配電柜抽風機房風機、配電柜洗煤廠洗煤設施、配電柜井口聯合建筑物配電盤、機電設備1.3事故可能發生的季節和造成的危害程度事故前可能出現的 征兆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單位事故類型地點發生季節

2、危害程度事故前征兆危險源評估供電工區電氣火災3.5KV變電所四季高雷擊運轉工區電氣火災主井四季中機電設備故障電氣火災副井四季中機電設備故障電氣火災井口房四季中機電設備故障電氣火災混合井四季中機電設備故障電氣火災壓風機房四季中機電設備故障電氣火災抽風機房四季中機電設備故障洗煤廠電氣火災洗煤廠四季中機電設備故障井口聯 合建筑 物電氣火災文化長廊、 澡塘、副井 上井口四季中配電盤、機電設備2應急組織與職責2.1基層單位應急自救組織形式及人員構成情況:為做好現場事故的應急處理工作,成立事故應急自救小組, 小組設在事故單位值班室,以便及時有效地米取措施, 防止事故擴大,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2.2應急自救

3、組織機構、人員的具體職責(1)事故發生地點立即成立現場應急自救小組,負責組織 實施事故應急處置和現場自救工作。組長:基層單位負責人副組長:基層單位分管負責人和現場負責人成 員:單位值班人員、技術負責人、基層班子成員及各部門負責人重點崗位人員(2)現場應急處置自救小組職責 組長:事故發生后,分析判斷事故,立即匯報申請啟動現 場處置方案,積極組織現場應急處置和自救。 副組長:根據事故性質和嚴重程度,組織現場人員進行應 急處置和自救,若事態擴大,立即請求增援。 值班人員:接到事故報告,按照指令,召集小組成員及工區有關人員,協調現場自救和應急處置工作,同時做好相關記錄。 技術負責人:負責救援方面措施的

4、編制和技術資料的提 供。 成員:按組長安排有序的進行現場救災行動。3應急處置3.1事故應急處置程序( 1)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負責人立即電話匯報調度室和 單位值班室,匯報清事故發生的性質、時間、地點、災區人數, 危害程度及現狀。并立即組織人員進行自救。( 2)調度室立即應急指揮部匯報,啟動響應的現場處置方 案,同時通知礦救護中隊搶救。(3)專兼職救護人員根據事故類別,選擇正確避災路線, 引導災區人員迅速撤離到安全區域。( 4 )啟動相應現場處置方案的同時,上一級應急預案進入 預備狀態。3.2 現場應急處置措施3.2.1 地面一般建筑火災事故處置措施 有毒有害氣體或濃煙中要用濕衣服蒙住頭,彎腰撤

5、出危險 區域。 所使用的搶險救援器材必須是不燃性材料。 用水滅火時必須要有足夠的水量,人要站在上風頭工作, 射流由火源的邊緣逐漸推向中心,以免產生過量的水蒸氣傷人。 不能用水撲滅帶電的電器設備火災,也不宜撲滅油料火災。 先切斷火區內的電源,防止在處理火災的過程中救護人員 觸電。若電器火災電源無法切斷,只能用絕緣滅火器材滅火。 積極組織人力物力控制火源,進行直接滅火。 災害事故一旦發生,處于災區與受波及區域的人員,應沉 著冷靜,根據災情與現場情況和條件,在保證自身安全前提下, 盡快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及時投入現場搶救, 將災害事故消除在 初始階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圍內, 以減少災害事故造成的危害和損

6、失。在搶救的同時,應迅速派人及時向調度室匯報, 講清楚事故 發生的時間、地點、性質及程度。3.2.2 電氣火災事故處置措施電氣火災滅火時,一定要先切斷電源;當情況緊急必須帶電滅火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帶電滅火不能直接用導電的滅火器材(如噴射水流、泡沫滅火等)進行噴射,而要使用不導電的滅火器進行滅火,如二氧 化碳、干粉滅火器等; 要注意周圍環境,防止身體或使用的消防器材直接與帶電 部分接觸; 要穿好絕緣鞋,帶好絕緣手套; 撲救有油的帶電電器設備的火災,如變壓器、油開關在帶電情況下,應采用干燥黃沙蓋住火焰,使火焰熄滅,也可用二氧化碳、干粉滅火器滅火; 撲救旋轉電機設備的火災時,可用二氧化碳、干粉滅

7、火器 撲救;但不能用黃沙撲救,以免損壞機件。3.3報警電話單位電話號碼4注意事項4.1佩戴個人防護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項(1)選擇防護用品應針對防護要求,選擇符合要求的防護 用品。(2)佩戴防護用品的人員在使用前,應熟悉其使用、維護 和保養方法。(3)防護用品應有專人管理,負責維護保養。(4)在有毒有害氣體的環境中工作時,應盡量采取通風措 施,排除有毒有害氣體,避免佩戴呼吸器工作,等等。4.2使用搶險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項用于搶險救援的器材應配備齊全,并確保器材始終處于完好 狀況。4.3采取救援對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項(1)救援時,應保持頭腦清醒,不得盲目行動,針對事故 性質、類型、特征等進行分析

8、,啟動相應預案。(2)在搶險救災過程中,專業或兼職救援人員,應根據事 故的類別、性質,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 3)嚴格控制進入災區人員的數量,搶救事故以專業救援 人員為主,兼職和業余救援隊伍做好配合。( 4)救援人員必須認真按救援方案和救護安全措施執行, 確保自身安全。( 5)在事故救援中,現場指揮部安排專人,負責記錄事故 搶險方案的執行情況和事故救援等情況。( 6)根據事故現場情況,強化事故現場安全措施落實,防 止二次事故和次生災害事故發生。( 7)搶救和運送長期被困人員時,要注意外部環境的突然 變化,防止造成二次傷害,等等。4.4 現場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項自救與互救原則:(1)安全撤離,

9、妥善避險。(2)沉著冷靜,控制情緒。(3)互相鼓勵,互相幫助。(4)團結協作,服從指揮。 礦井地面火災可能引起爆炸,將會擴大事故災害范圍,如此 受災區事故威脅人員, 在接到礦調度室發布的撤離命令之后, 由 現場跟班人員組織按照避災路線進行安全撤離。 撤離時跟班領導 (班組長)或者有經驗的職工在前, 其他職工依次排在其后, 按 照有效的避災路線進行撤離。切忌職工不服從指揮。4.5 現場應急處置能力確認和人員安全防護等事項( 1)根據事故類型、事故大小確定需要的救援力量和裝備 器材。( 2)根據災區現場情況,制定救援人員安全防護措施。4.6在進入避難場所避難時應注意的事項(1)進入避難場所避難前,

10、應在避難場所留有明顯標志, 以便救護中隊發現。(2)待救時應保持冷靜、不得急躁,以減少氧氣消耗,保 持體力。(3)間斷發出呼救信號等等。4.7應急救援結束后的注意事項(1)當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傷亡人員全部救出或轉移,設障礙備、設施處于受控狀態,環境有害因素得到有效監測和處置達標 由應急總指揮宣布事故應救援工作結束,并轉入現場恢復、消除等工作。(2)火災消除后,要安排專人在火災現場監視,時間不小 于24小時,防止復燃。5771001803090012095 5790368228596330825771001803090012386 57613739973576069657710018030900

11、13594 5780775799025155125771001803090012387 5771649826018180515771001803090012138 5721311921589183265771001803090012359 5790368223610760535771001803090012356 5761352861437917425771001803090012355 57508786970469327917088100343355274 10122994432583337917088100343355275 10186673293883200817088100343356107 10158115250150052217088100343356108 10100018005987173217088100343354295 10107419414268701717088100343356184 10187866086962880217088100343356185 10177583117408667417088100343356109 101086014373572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