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鴨蛋教案_第1頁
端午的鴨蛋教案_第2頁
端午的鴨蛋教案_第3頁
端午的鴨蛋教案_第4頁
端午的鴨蛋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7端午的鴨蛋公開課教案教學目標【知識目標】: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能力目標】: 1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課文內容,了解作者閑適自由的風格。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特色。【情感目標】:激起學生對兒時生活懷想和對故鄉的熱愛的感情。【教學重點】:通過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解讀文本內在的韻味,感受作者獨特的情趣。【教學難點】:解讀文本,品味語言。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思路:說風俗讀文本談鴨蛋品語言作比較寫真情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課前學生預習:1預習本文字詞,掃清閱讀障礙,并自讀課文五遍。2思考課后

2、習題,將你認為好的句子或有疑問的語句作上批注。3、理清文章的思路,細讀課文二三自然段,想一想文中的鴨蛋具有什么特點(可以有不同的答案)及作者情感。4、搜集家鄉有關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傳說資料或具體實物;想一想自己童年時代過節時最難忘的經歷或物件。教學過程:一、激發興趣、導人新課1、   請同學說說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每年的端午節是在什么時候?是為了紀念誰?屈原有哪些值得紀念的地方? (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重陽節,中秋節。端午節是每年的5月初5,為了紀念楚國大夫屈原。因為屈原愛國。)2、我們本地的端午節有哪些風俗習慣?(掛艾草,插菖蒲,喝雄黃酒,吃棕子,吃五紅

3、)3、你的端午是怎么過的?在你的記憶當中,端午有什么讓你回味無窮的東西嗎?(包棕子,吃棕子,吃五香蛋)4、我們今天來學習的一篇回憶性文章也是關于端午的。大家都預習過,我問一下,這篇文章是誰寫自己過端午?你能給我們介紹一下他的情況嗎?二  簡介作者: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早年畢業于西南聯大。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干部、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劇。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發表小說受戒、大淖(nào)記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選集。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1、字詞注音汪曾祺qí  系jì百索子  倘tng若 &

4、#160; 咂摸z·mo  城隍huáng擰níng成小繩 門楣méi  用酒和huò 莧菜xiàn 籍貫jí 硝藥xio腌臘yn  絡子lào  大襟jn  車胤yìn  熏xn五毒  似的shì·de2、   整體感知課文(1 根據文章內容,將文章分成三部分,并給每部分擬一個小標題。汪曾祺的家鄉端午有哪些風俗習慣?(家鄉的端午家鄉的鴨蛋端午的鴨蛋。)(第一段以“家鄉的端午,很多風俗和外地一樣”

5、開頭,介紹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喝雄黃酒”等風俗;又列舉了“可能與別處不一樣的風俗”:“放黃煙子”;與別處不一樣的風俗:“吃十二紅”略寫的是前十種風俗,祥寫的是后兩種風俗,因為后兩種與別處可能一樣;)(2)最與眾不同的“吃十二紅”有什么特別的含義?比如說,我們過年的時候總少不了“魚”。(表示希望一年十二個月“紅紅火火。”)(3)汪曾祺的家鄉過端午有那么多風俗,他為什么偏偏挑選鴨蛋來寫呢?換句話說,高郵鴨蛋有什么突出的特點值得作家大寫特寫呢?請你概括鴨蛋的特點,并找出相應的語句。并以“這是-的鴨蛋,因為-(找出文中相關的語句)”為句式說一段話。(小組合作,組長發言)參考答

6、案:名聲遠播的,因為“我在蘇南、浙江,每逢有人問起我的籍貫,回答之后,對方就會肅然起敬:哦!你們那里出咸鴨蛋!上海的賣腌臘的店鋪里也賣咸鴨蛋,必用紙條特別標明:高郵咸蛋。”其中“肅然起敬”和“特別標明”兩個詞最能體現“高郵咸蛋”的名聲。有點調侃,有點自豪,也有淡淡的幽默。與眾不同的,因為“高郵還出雙黃鴨蛋。別處鴨蛋也偶有雙黃的但不如高郵的多,可以成批輸出。”“還”、“不如多”、“成批”寫出了自豪之情。“切開之后,里面圓圓的兩個黃,使人驚喜不已。”歷史悠久的,因為清代詩人、詩論家袁枚就曾在他的隨園食單·小菜單里提到“高郵腌蛋”。注意有關袁枚的注解:1716-1797。袁枚寫隨園食單中的

7、腌蛋一節距離現在少說也有200年了,可謂“老品牌”、“老字號”了。質細而油多的,因為“筷子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造型式的語言生動寫出了家鄉咸鴨蛋的美味可口,讓人垂涎欲滴。吃法多樣的,因為“可以帶殼切開吃”“可以用筷子挖著吃”“可以和豆腐炒著吃朱砂豆腐”(4)那么,在二三兩段文字中,透露出作者對家鄉的咸蛋什么感情?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呢?(贊美,自豪)從對鴨蛋名聲和特色的介紹中可以看出作者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另外從其他語句中也能體會出濃濃的愛鄉之情。如:“鴨多,鴨蛋也多。高郵人也善于腌鴨蛋。”兩個“多”,一個“善于”寫出了對家鄉人的贊美。“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的家鄉的完全不

8、能相比!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咸鴨蛋,我實在瞧不上。”“所食鴨蛋多矣”帶有文言性質,增強幽默意味;完全不能相比和實在瞧不上從側面突出家鄉鴨蛋的好。“袁子才這個人我不喜歡但是腌蛋一條我看后卻覺得很親切,而且與有榮焉。”因為愛屋及烏,所以熱愛家鄉的我對不喜歡的袁枚產生了好感。與有榮焉,則寫出了作者的自豪之情。“我在北京吃的咸鴨蛋,蛋黃是淺黃的,這叫什么咸鴨蛋呢!”淡淡的幽默包含著對他鄉鴨蛋有不屑,對家鄉鴨蛋的自豪。小結:家鄉的鴨蛋是與眾不同的,聲名遠播的,與眾不同的,歷史悠久的,吃法多樣的,色彩鮮艷的一提起家鄉的鴨蛋,作者就用那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訴說內心的贊美和自豪。這種贊美,這種自豪都緣于

9、作者對家鄉的熱愛,對家鄉的思念。(板書)(5)說起對家鄉的熱愛與思念,最難忘的要屬兒時的記憶了。因而有人說,本文寫得最有趣的要屬四、五兩段了。這兩段寫什么?你認為最有趣有是什么?(寫掛鴨蛋絡子)小小的吃鴨蛋一事在作者的筆下顯得生趣盎然。如:1)  “端午一早,鴨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個,鴨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2)   “挑好了,裝在絡子里,掛在大襟的紐扣上。”3)  “鴨蛋掛了多半天,什么時候孩子一高興,就把絡子里的鴨蛋掏出來,吃了。”4)  “孩子吃鴨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頭,不把蛋殼碰破。”

10、5)   “蛋黃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鴨蛋殼里面洗凈,晚上捉了螢火蟲來,裝在蛋殼里,空頭的地方糊一層薄羅。螢火蟲在鴨蛋殼了一閃一閃地亮,好看極了!” 小結:端午的這一天,是幸福的一天,快樂的一天。孩子們挑鴨蛋裝鴨蛋掛鴨蛋吃鴨蛋玩蛋殼,多么富有童真和童趣。透露出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6)小結全文:本文寫家鄉端午的風俗,寫家鄉的鴨蛋,寫端午的鴨蛋,想表達的就是作者對家鄉的熱愛,對童年生活的熱愛(懷念)。(7)再看行文結構不什么特點?師生共理:和外地一樣的風俗可能不一樣的風俗家鄉特有的風俗家鄉的鴨蛋鴨蛋的名聲鴨蛋的特色挑鴨蛋吃鴨蛋玩蛋殼囊螢映雪的故事。這種結構

11、好像騎著馬自由散漫地走,但又不是完全亂了套,而是始終圍繞一個中心,這個中心就是文章的題目,題目在文章中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8)課文結尾,作者寫到東晉車胤“囊螢”夜讀的故事,有人認為,這段話與課文主要內容無關,是贅筆;也有人認為,由螢火蟲在鴨蛋殼里閃閃發光的樣子聯想到車胤苦讀用的囊螢,很自然,很隨意,正體現了汪曾祺散文閑適自由的風格,你的看法呢?(可以去掉,因為與中心相距甚遠;不必去掉,因為這是汪曾祺散文自由閑適的特色。)三、揣摩語言汪曾祺的散文除了在結構上閑適自由之外,語言也有特色,他曾經談到自己在語言上的追求: A平淡而有味, B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 C有淡淡的幽默。這三點在

12、課文中能看出來嗎?請你輕聲朗讀課文第二、三段,畫出你喜歡的句子,仔細體會本文語言上的特色。1“平淡而有味”例:“端午一早,鴨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個,鴨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殼的。鴨蛋殼有白的和淡青的兩種。二要挑形狀好看的。別說鴨蛋都是一樣的,細看卻不同。有的樣子蠢,有的秀氣。”(一個普普通通的鴨蛋,在作者筆下居然寫得如此別具一格,這是一般人通常不會注意的,但仔細一想,卻又大合情理。可不是嗎?淡青色的蛋殼就比白色蛋殼更有“格調”,而鴨蛋的形狀也確實有蠢笨與秀氣之別。生活中的情趣是無處不在的。)“我的家鄉是水鄉,出鴨,高郵大麻鴨是著名的鴨種。鴨多,鴨蛋也多,高郵人也善于腌鴨蛋,高郵

13、鴨蛋于是出了名。”一句一斷,大有生活中說一句停一下略想后再說的神態,突出貢獻了對家鄉的熱愛之情。2“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例: “一般是敲破空頭”“白嘴吃也可以”等句中的“空頭”“白嘴”等詞語,都帶有較為鮮明的地方特色。3“有淡淡的幽默”例:“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咸鴨蛋,我實在瞧不上。”這一“文白夾雜”句讓人忍俊不禁,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我在北京吃的咸鴨蛋,蛋黃是淺黃色的,這叫什么咸鴨蛋呢!”這一反問句突出了對故鄉咸鴨蛋的喜愛之情,好像北京的咸鴨蛋僅僅因為蛋黃是黃色的,就連咸鴨蛋也算不上了。幽默。小結:汪曾祺

14、的語言,熔書面語與口語于一爐,將古漢語與現代漢語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在平實、自然之中又時時流露出典雅雍容,顯現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養和語言功力。四、拓展閱讀端午的鴨蛋包含了作者對家鄉的熱愛,對童年生活的懷念。對家鄉咸鴨蛋的難以忘懷,實際上,這不僅僅是作者個人的心態,而是人類普遍的心理,兒時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會籠罩一層異樣的光彩。童年歲月中富含生活的情趣,日常生活中包含人生的韻味,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種種快樂,才能真正體驗到生活的滋味。汪曾祺從小小的鴨蛋里嘗出生活的真味,我相信,我們也會從一片葉,一粒沙,一滴水中咂摸品味出生活的真趣,成長的快樂。1、共同閱讀汪曾祺咸菜茨菇湯,體會汪曾祺散文的閑適

15、自由結構特點和平淡有味的語言特色,以及小敘事的取材特色。咸菜茨菇湯作者:汪曾祺  一到下雪天,我們家就喝咸菜湯,不知是什么道理。是因為雪天買不到青菜?那也不見得。除非大雪三日,賣菜的出不了門,否則他們總還會上市賣菜的。這大概只是一種習慣。一早起來,看見飄雪花了,我這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湯!咸菜是青菜腌的。我們那里過去不種白菜,偶有賣的,叫做“黃芽菜”,是外地運去的,很名貴。一盤黃芽菜炒肉絲,是上等菜。平常吃的,都是青菜,青菜似油菜,但高大得多 。入秋,腌菜,這時青菜正肥。把青菜成擔的買來,洗凈,晾去水汽,下缸。一層菜,一層鹽,碼實,即成。隨吃隨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腌了四五天

16、的新咸菜很好吃,不咸,細、嫩、脆、甜,難可比擬。咸菜湯是咸菜切碎了煮成的。到了下雪的天氣,咸菜已經腌得很咸了,而且已經發酸。咸菜湯的顏色是暗綠的。沒有吃慣的人,是不容易引起食欲的。咸菜湯里有時加了茨菇片,那就是咸菜茨菇湯。或者叫茨菇咸菜湯,都可以。我小時候對茨菇實在沒有好感。這東西有一種苦味。民國二十年,我們家鄉鬧大水,各種作物減產,只有茨菇卻豐收。那一年我吃了很多茨菇,而且是不去茨菇的嘴子的,真難吃。我十九歲離鄉,輾轉漂流,三四十年沒有吃到茨菇,并不想。前好幾年,春節后數日,我到沈從文老師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飯,師母張兆和炒了一盤茨菇肉片。沈先生吃了兩片茨菇,說:“這個好!格比土豆高。”我承認

17、他這話。吃菜講究“格”的高低,這種語言正是沈老師的語言。他是對什么事物都講“格”的,包括對于茨菇、土豆。因為久違,我對茨菇有了感情。前幾年,北京的菜市場在春節前后有賣茨菇的。我見到,必要買一點回來加肉炒了。家里人都不怎么愛吃。所有的茨菇,都由我一個人“包圓兒”了。北方人不識茨菇。我買茨菇,總要有人問我:“這是什么?”“茨菇。”“茨菇是什么?”這可不好回答。北京的茨菇賣得很貴,價錢和“洞子貨”(溫室所產)的西紅柿、野雞脖韭菜差不多。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湯。我想念家鄉的雪。 視野拓展練習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茨菇(  )(  )  晾去(  )  輾轉(  )  韭菜(  )2.請畫出表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