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嚴寒地區測量放樣技術總結_第1頁
東北嚴寒地區測量放樣技術總結_第2頁
東北嚴寒地區測量放樣技術總結_第3頁
東北嚴寒地區測量放樣技術總結_第4頁
東北嚴寒地區測量放樣技術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京沈鐵路客運專線東北寒冷地區工程測量技術總結前言東北地區屬微氣候差異較大,主要特點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氣溫回升快,晝夜溫差大,干旱多風沙;夏季炎熱多雨,酷暑炎熱,降水集中,形成雨熱同季;秋季天高氣爽,冷暖適宜,光照充足;冬季寒冷干燥漫長,日照時間長,該段按鐵路工程分區為寒冷地區,在該氣候情況下測量工作為重中之重。回顧本年的工作,項目部測量組在項目部領導的指導和關懷下,主要完成了工程控制網復測與聯測、施工導線加密測量和復測、內業資料計算、程序編制以及日常管理等工作。通過這一年的努力,測量隊全體成員順利完成了年度所有測量工作任務。現將測量組本年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累積下的經驗總結如下一、工程概況

2、京沈鐵路客運專線697.6公里,最高時速350公里以上,是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同時也是我國“四縱四橫”客運專線主骨架京哈鐵路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條修建在東北嚴寒地區的鐵路,整個線路地貌多為山地和丘陵。由于地勢起伏較大,晝夜溫差大,加之冬季溫度較低,致使測量工作準確性成為整個工程的重點。二、作業準備2.1作業前組織技術人員認真學習施工組織設計、閱讀、審核施工圖紙,澄清有關技術問題,熟悉規范和技術標準。對作業人員進行技術交底,使每個作業人員掌握各自工作內容的施工技術。2.2作業前應收集、整理線路中線、標高、曲線要素、線路橫縱斷面設計圖、地形地貌資料,并進行施工加密控制網布設。三、技術標準1、高速鐵路

3、工程測量規范(TB10601-2009);2、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GBT/18314-2009);3、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12897-2006);4、新建鐵路京沈客運專線精密工程控制測量技術方案(補充修改稿)。5、測繪技術總結編寫規定(CH/T 1001-2005);6、 京沈鐵路客運專線遼寧有限公司批準的有關工程測量的技術文件和工程設計文件;7、新建北京至沈陽鐵路客運專線遼寧段JSLNTJ-6標精測工程控制網復測技術設計方案。四、人員設備情況3.1人員配備為滿足施工測量要求,共配備9個測量組,每組3個人,分配到三個架子隊,每個架子隊3個測量組、1名測量主管。3.2設備情

4、況工區共計全站儀11臺,其中高精度全站儀4臺,施工測量用全站儀7臺。詳見表1表1序號儀器名稱設備序列號鑒定情況所屬架子隊1賓得R-322875462正常路基一隊2賓得R202884216正常路基一隊3南方NTS362RS61025正常隧道一隊4南方NTS362RLT254160正常路基一隊5南方NTS362RLT253334正常橋梁一隊6拓普康GTS-1022M0945正常橋梁一隊7三鼎752RLCSD33541正常路基一隊8三鼎752RLCSD33244正常隧道一隊9三鼎752RLCSD33299正常隧道一隊10瑞士徠卡TS021327671正常橋梁一隊11徠卡TS061364544正常隧道

5、一隊12尼康GPT-3102N8T2589正常橋梁一隊五、測量技術總計5.1控制點選點控制點選點埋設要求:盡量接近線路通過的位置;地層穩固,便于保存;視野開闊,測繪方便;點間的距離以不短于50m,不大于400m 為宜。控制點埋設原則:(1)盡可能選擇平坦而寬闊的路線;(2)點位應選在土質堅實,便于保存標志和利于安置儀器的地方(3)導線邊長大致相等(4)點位四周應視野開闊,以便于施測碎部;(5)點位的密度應合適并較均勻地分布于整個測區。5.2控制點埋石控制點埋設時根據東北地區嚴寒凍脹及膨脹巖特性,點位埋設時埋石深度應在最大凍脹線以下不小于50cm,具體埋設標準如下圖所示:圖1 凍土線下擴大尺寸的

6、形式圖2 山體上基巖裸露處設置標石形式控制點標志金屬標志制作材料為上部為不銹鋼,下部采用普通鋼筋焊接而成,規格符合圖3(a)、3(b)的規定;標志標識規格符合圖3(c)的規定。圖3 控制點標釘及標識5.3控制點標識標石表面標識按圖4所示進行,樁面采用預制模板進行表面的裝飾和標識,預制模板厚度為10cm,并用統一制作的字模在樁面刻字,字塊用紅色油漆描紅,字塊的內容包括點號和“京沈客專”字樣。并將控制點標志預先固定在樁體內。 圖4-1控制點標石埋設圖 混凝土蓋(正面,厚80mm)圖4-2 混凝土蓋規格5.4平面控制網觀測與數據處理5.4.1觀測5.4.1.1 GPS數據采集(1)、GPS測量作業滿

7、足下表2的基本技術要求。表2 各級GPS測量作業的基本技術要求 級 別項 目CPO二等(CPI)三等(CP)靜態測量衛星截止高度角(°)15 1515同時有效觀測衛星數444觀測時段數421時段長度(h)61.51采樣間隔(s)301515PDOP或GDOP668(2)、本項目采用的測量儀器有Trimble系列GPS雙頻接收機和leica系列GPS雙頻接收機,標稱精度均為±(5mm+1*10-6*D),所用GPS接收機均經測繪儀器計量定點單位檢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內。作業前按規范要求進行相關儀器檢校,經常對光學對中器進行檢校,作業過程中保持接收機設備工作狀態正常。(3)、觀測

8、前進行星歷預報,按衛星星歷預報表、GPS接收機數量及交通情況編制觀測計劃;按設計控制網網形進行觀測。CPI、CP測量遷站方式如圖6.1.1,保證每點重復設站數2。 圖6.1.1 CPI、CP測量遷站方式圖數據采集,數據采集時嚴格按照二等導線數據采集要求進行數據采集。隧道進洞導線加密共計4個點,采用閉合導線進行,已知點CPI3316A、CPD6305作為已知變對導線進行加密。5.4.2數據處理GPS觀測數據處理時基線計算合理、重復基線及環閉合差合格,平差計算滿足規范要求。全站儀數據處理時需進行角度閉合差計算,閉合差滿足ff容= ±3.6(n)時,按照角度閉合差分配原則:一般平均分配在每

9、個角,如有余數分配給短邊鄰角。角度閉合差分配完成后進行坐標方位角及坐標增量計算,并計算導線全長閉相對合差是否滿足二等控制測量規范要求Kf/D1/55000。5.5交接樁為保證現場使用控制點與布設控制網點位不出現用錯現象,組織所有技術主管、測量主管、測量員現場進行逐點進行交樁,確保每個測量員了解現場點位布設情況,不出現錯用、漏用等現象。5.6施工測量放樣在施工前組織全體技術人員對管段內結構物標高及平面進行復核,著重對管段地形、紅線用地及涵洞位置進行復核,與設計是否吻合。復核工作完成后進行現場測量放樣,因東北地區晝夜溫差大,測量放樣使用儀器受大氣折光、溫度等影響較大,在放樣開始時按照要求先將儀器開

10、箱晾置半小時,在進行整平定向,定向完成后必須進行第三點校核,且在放樣過程中不定時進行整平及定向校核,查看儀器使用過程中是否出現對中及定向偏差。5.7儀器定期校核全站儀屬高精密儀器,使用及搬運過程中容易導致儀器各項指標出現偏差。因此測量儀器應正確使用,并定期對儀器進行檢校,形成檢校記錄,以便隨時查看儀器精度。5.8建立完善的測量管理制度為保證測量工作有序、高效、準確完成,我工區建立一系列測量管理制度,其中包括:施工測量管理制度、測量復核考核管理辦法、儀器設備保管制度、監控量測及沉降觀測考核管理辦法、測量管理責任矩陣等。5.9培訓及考核為加強測量人員基本素質、保證施工測量準確性,定期對測量人員進行培訓,培訓內容涵蓋基本測量知識、高速鐵路工程測量規范、現場儀器使用及不同結構物測量放樣注意事項。測量人員除進行內業考核外還進行外業考核,外業考核以比賽形式進行,考核內容有:控制測量、施工放樣等。六、小結經過一年的工作,在控制測量與施工測量方面由于缺乏經驗測量組全體成員走了許多彎路積累也到了相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