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45分鐘滿分100分_第1頁
時間45分鐘滿分100分_第2頁
時間45分鐘滿分100分_第3頁
時間45分鐘滿分100分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5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時間: 45 分鐘滿分: 100 分)考點題號進化理論的發展史(用進廢退、自然選擇學說)1、2現代生物進化理論3、4、6、7、9、11、 12、13基因頻率計算及綜合試題5、8、10、 14、15一、選擇題 (每小題 5 分,共 60 分 )1(新題快遞 )500 萬年以前,人類和黑猩猩還是一家,人類經過基因代謝(即獲得新基因,拋棄舊基因)而與黑猩猩區分開。關于基因代謝的說法,不符合生物進化事實的是 ()。A基因代謝為自然選擇提供了原材料B人類的基因代謝速率比其他哺乳類快C 500 萬年來黑猩猩沒有發生基因代謝D人類基因組中,腦基因組的基因代謝速率最快解析根據題干中的信息不能判斷出人類基因的

2、代謝速率比其他哺乳動物快。答案B2(2012 ·福州調研 )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A自然選擇學說認為,長頸鹿的長頸性狀的形成是長期采食高處樹葉的結果B超級細菌感染病例的出現,是因為抗生素的濫用促使細菌發生基因突變C人工飼養的公獅和母虎交配,產下的“獅虎獸”不育,說明獅和虎存在生殖隔離D 19 世紀的英國工業革命,使灰色樺尺蛾變成新物種 黑色樺尺蛾解析生物的變異 (如長頸鹿的長頸、抗藥基因和黑色樺尺蛾)是自發產生的,具有不定向性,自然選擇對各種變異進行了定向選擇; 同種個體間不存在生殖隔離,即可以自由交配并且交配產生的后代是可育的,而“獅虎獸 ”不育,說明獅和虎之間存在

3、生殖隔離。答案C3(2012 ·南昌一模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是在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對自然選擇學說的完善和發展表現在()。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種群是進化的單位自然選擇是通過生存斗爭實現的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生物進化的實質是基因頻率的改變隔離導致物種形成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ABCD解析 是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對自然選擇學說內容的繼承。 是自然選擇學說的觀點。答案C4(2012 ·北京海淀區 ) 與現代生物進化理論不相符的表述是A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和基因重組都是不定向的()。B種群間由于地理障礙不能發生基因交流的現象叫生殖隔離C

4、新物種的形成意味著生物能夠以新的方式適應環境D表現型與環境相適應的個體有更多的機會產生后代而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解析生殖隔離指的是不同物種之間一般不能交配,即使交配成功, 也不能產生可育后代。種群間由于地理障礙不能發生基因交流,是地理隔離, 而不是生殖隔離。答案B5(湖南六校聯考 )下列關于基因頻率、基因型頻率與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A一個種群中,控制一對相對性狀的基因型頻率的改變說明物種在不斷進化B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體中色盲的基因頻率大于女性群體C Aa 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體中,A 基因的頻率大于a 基因的頻率D一個種群中,控制一對相對性狀的各種基因型頻率之和為1解析基因

5、型頻率改變,生物未必進化,A 錯誤;色盲是伴X 隱性遺傳病,由于男性個體只有一條X 染色體,只要有色盲基因就是患者, 而女性個體有兩條X染色體,只有兩條X 染色體都含有色盲基因時才是患者,所以人群中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故不能得出B 結論,因為有女性攜帶者,所以B 錯誤; Aa 自交后代基因頻率不變,基因型頻率改變,所以C 錯誤。答案D6(汕頭測評 )自然界中新物種的形成方式最常見的是通過長期的地理隔離而達到生殖隔離,這種方式需要通過三個環節的綜合作用。三個環節不包括下列哪個環節()。A提供進化原材料的突變和基因重組B使種群基因庫中基因定向變異的特殊環境C使種群基因頻率定向改變的自然選擇D阻斷

6、不同種群間發生基因交流的隔離解析基因的變異是不定向的,因此外界環境條件不可能使基因產生定向變異。答案B7下列關于物種和種群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一個物種可以形成多個種群,一個種群中只能含有一個物種B若物種乙是由物種甲進化來的,則物種乙和物種甲之間一定發生了生殖隔離C突變、基因重組和自然選擇均能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D若種群 1 與種群 2 的基因頻率都發生了改變,則這兩個種群都在進化解析突變和基因重組為生物的進化提供原材料,能決定進化方向(定向改變種群基因頻率 )的只有自然選擇, C 項錯誤。答案C8(2012 ·鄭州質檢 )在某島嶼上相互隔絕的甲、乙兩個水潭中,都生活著小型淡水

7、魚 虹鳉。研究發現,甲中的虹鳉(天敵是狗魚,以大而成熟的虹鳉為食)比乙中的虹鳉 (天敵是花鳉,以幼小的虹鳉為食)常常早熟,即在體重較低時就能繁殖后代。下列觀點不正確的是()。A兩個虹鳉種群中都有成熟早或晚的變異類型,這是進化的前提條件B甲中的早熟型個體有更多的機會繁殖后代,因而種群中早熟基因的基因頻率增加C因為甲、乙中的兩個虹鳉種群存在地理隔離,所以它們屬于不同的物種D若將甲中的虹鳉和乙中的花鳉轉移到一個新的水潭中共同飼養,多年后虹鳉成熟個體的平均體重將會增加解析甲乙兩個水潭中的虹 鳉種群雖然存在地理隔離, 但不存在生殖隔離, 應屬于同種物種, C 錯誤。答案C9(南通二模 )下圖中的 A 、

8、B、C 表示 3 個自然條件有差異的地區,地區間的黑粗線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離。A 地區的某些個體分布到B、C 地區,并逐漸形成兩個新物種,中的甲、乙、丙分別表示三個種群。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A上述過程說明地理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標志B甲、乙兩個種群的基因庫存在較大的差異,不能進行基因交流C乙、丙兩個種群存在地理隔離,但兩種群的基因頻率相同D甲、丙兩個種群存在生殖隔離,兩個種群的基因庫組成完全不同解析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生殖隔離;據題干信息可推知:甲、乙、丙屬于三個不同的物種,它們之間已形成生殖隔離, 而產生生殖隔離的根本原因是基因庫存在較大的差異, 從而不能進行基因交流; 乙、丙兩個種群之

9、間存在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基因庫存在較大的差異,故兩個種群的基因頻率不相同;甲、丙兩個種群之間雖然存在生殖隔離, 但它們都由共同的原始祖先進化而來,故它們的基因庫組成中有些基因種類相同,有些基因種類不同,基因庫組成并非完全不同。答案B10(2012 太·原調研 )如圖表示環境條件發生變化后某個種群中A 和 a 基因頻率的變化情況,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Q 點表示環境發生了變化,A 控制的性狀更加適應環境BP 點時兩曲線相交,此時A 和 a 的基因頻率均為50%C該種群中雜合子的比例會越來越高,逐漸取代純合子D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的基因頻率會發生定向改變解析某基因出現的頻率增加

10、,則說明該基因控制的性狀更能適應環境;A 、 a的基因頻率之和為1,故兩曲線相交時 A 和 a 的基因頻率均為50%;A 的基因頻率越來越高,并不能得到Aa 的雜合子比例越來越高的結論;生物進化的方向是定向的自然選擇決定的,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答案C11(長春一調 )下列關于生物變異和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A發生在體細胞內的基因突變一般不能傳給后代B經過自然選擇的作用一定能形成新物種C新物種都是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形成的D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環境導致生物發生變異并與之相互適應解析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是生殖隔離,不一定都經過地理隔離。 生物進化的實質是基因頻率的改變。答案A12(西

11、城測試 )下列有關生物多樣性和進化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細菌在接觸青霉素后會產生抗藥性的突變個體,青霉素的選擇作用使其生存B蜂鳥細長的喙與倒掛金鐘的筒狀花萼是它們長期協同進化形成的相互適應特征C異地新物種的形成通常要經過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三個基本環節D自然選擇能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解析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觀點: 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突變和基因重組、 自然選擇及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三個基本環節。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細菌中的抗藥性個體本來就存在,青霉素只是起選擇作用而非誘變,

12、所以選項 A錯誤。答案A二、非選擇題 (共 40 分)13(12 分)一塊某種甲蟲成災的菜地,先后使用了兩種殺蟲劑,該甲蟲相對數量變化曲線如圖所示,請回答問題。(1)曲線回升是通過 _之間的 _來實現的。(2)用現代生物進化理論來解釋以上現象:甲蟲抗藥性越來越強是因為殺蟲劑對甲蟲起了_作用。在此過程中,能生存下來的個體一般具有一些微小的變異, 即抗藥性。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 自然選擇是 _(定向或不定向 )的。從圖中曲線可以看出, 使用殺蟲劑 1 的第六年,甲蟲適應了具有殺蟲劑的環境,這種適應的形成是 _的結果。當第七年使用殺蟲劑 2 時,甲蟲由于不適應改變了的環境而大量死亡,經過再次積累,新

13、的_重新適應環境。(3)如果不使用殺蟲劑,在保證該菜地收益的同時降低甲蟲的危害,可采取的措施有:。解析(1)使用殺蟲劑后,甲蟲與殺蟲劑之間存在生存斗爭,曲線下降說明大部分無抗藥性的甲蟲死亡,曲線上升表示存活下來的具抗藥性的甲蟲繁衍。(2)甲蟲抗藥性越來越強是因為殺蟲劑的選擇作用,殺蟲劑的長期使用, 對甲蟲具有定向選擇作用; 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 甲蟲在第六年時適應殺蟲劑1 的環境,在使用了新的殺蟲劑2 以后,甲蟲抗藥性增強的變異作為有利變異再次被選擇并積累,最終存活下來的甲蟲表現出對殺蟲劑2 環境的適應。 (3)不使用殺蟲劑,要降低甲蟲對菜地的危害,可引進甲蟲的天敵、栽培能抗甲蟲的作物等。答案

14、(1)甲蟲與殺蟲劑生存斗爭(2)選擇定向自然選擇有利變異(3)引進甲蟲的天敵、栽培能抗甲蟲的作物等得分要訣本題的得分要點是生物進化理論的核心思想 甲蟲的變異是不定向的,自然選擇是定向的, 先后使用兩種殺蟲劑, 其實是環境即自然選擇的方向發生了改變,甲蟲的數量變化就是優勝劣汰的外在表現。14(12 分)原產某地的某種一年生植物a,分別引種到低緯度和高緯度地區種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產地,開花時期如下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將植物 a 引種到低緯度和高緯度地區,這樣原屬于同一個物種的種群a、b 和c 之間形成 _,種群 b 和種群 c 個體之間由于花期不同, 已不能正常受粉,說明已產生了 _。

15、(2)在對 b 植物的某一種群進行的調查中,發現基因型為DD 和 dd 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別為 10%和 70%(各種基因型個體生存能力相同 ),第二年對同一種群進行的調查中,發現基因型為 DD 和 dd 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別為 4%和 64%,在這一年中,該植物種群是否發生了進化? _,理由是 _。(3)現代達爾文主義認為:_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_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_是物種形成和生物進化的機制。解析將植物 a 引種到低緯度和高緯度地區,這樣原屬于同一個物種的種群a、b 和 c 之間形成地理隔離,種群b 和種群 c 個體之間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1受粉,說明已產生了生殖隔離。原來的基因

16、頻率分別是D 10%2×(20%)1120%, d 70%2×(20%) 80%;第二年種群的基因頻率分別是D 4%2× (32%)20%,d 80%;由于基因頻率沒有發生改變, 所以生物并未發生進化。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是種群, 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突變、選擇和隔離是物種形成和生物進化的機制。答案(1)地理隔離生殖隔離(2)沒有該種群的基因頻率沒有發生變化(3)種群自然選擇突變、選擇和隔離15(16 分)生物進化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其中影響種群基因頻率的因素有很多,如自然選擇、基因重組、遺傳漂變、生物個體的遷入遷出等。某中學生物研究小組為證明人工選

17、擇對種群基因頻率的影響,選用了純種長翅果蠅和殘翅果蠅進行實驗。 已知果蠅的長翅 (B) 對殘翅 (b)為顯性,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他們的實驗過程如下:a選擇一只純種雄性長翅果蠅與一只雌性殘翅果蠅進行雜交,獲得子一代雌雄果蠅;b讓子一代果蠅連續自由交配5 代,同時在每一代中要除去殘翅果蠅;c當子六代所有長翅果蠅自由交配后,統計子七代長翅果蠅和殘翅果蠅在種群中的百分比;d根據殘翅果蠅的百分比計算出B、 b 基因在種群中的基因頻率,得出結論。請分析回答下面的問題。(1)如果按照上述步驟進行,在子三代長翅果蠅中純合子占_。(2)如果在每代中不除去殘翅果蠅,在子三代長翅果蠅中純合子占_。(3)請判斷該實驗過程的設計是否科學?。你的理由是。(4)若讓你對此實驗過程進行改進,請設計出改進后的步驟。選擇一只純種雄性長翅果蠅與一只雌性殘翅果蠅進行雜交,獲得子一代雌雄果蠅;。(5)請預期這種人工選擇對種群基因頻率的影響。解析按照題中所說的方法,若每代淘汰殘翅果蠅,在F3中,長翅果蠅純合子1為 2。若不淘汰, F2 之后,果蠅種群的基因頻率即不再發生變化,顯性純合子、111雜合子、隱性純合子分別為4、2、4。該實驗缺少對照,只能說明在人工選擇的情況下果蠅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 而不能說明在不進行選擇的情況下果蠅種群基因頻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