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農廣校普通中專“送教下鄉”辦學模式探討_第1頁
曲靖市農廣校普通中專“送教下鄉”辦學模式探討_第2頁
曲靖市農廣校普通中專“送教下鄉”辦學模式探討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曲靖市農廣校普通中專“送教下鄉辦學模式探討 曲靖市農廣校普通中專“送教下鄉辦學模式探討 摘要 “送教下鄉辦學模式是中等職業學校把文化、知識和技術送到鄉村、送到農戶的一種新型辦學模式,是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培養農村科技人才、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一種新的教學嘗試。曲靖市農廣校從2021年秋試辦“送教下鄉模式的普通中專教育,在辦學中結合學校的辦學特點,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為今后開展類似的教育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工作根底。筆者總結了3年來“送教下鄉辦學在教學管理方面取得的經驗,以供舉辦類似教育活動的同行參考。 關鍵詞 送教下鄉;做法;成效;云南曲靖 中圖分類號 G7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

2、573918-0318-02 多年來中央相關文件都強調要加強教育科技培訓,全面造就新型農業農村人才隊伍,2021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更進一步明確:要振興開展農業教育、加快培養農業科技人才和大力培訓農村實用人才。黨和政府的一系列文件精神,為開展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奠定了政策根底,也為農廣校體系開展農民教育培訓工作指明了方向。從2021年秋試辦全日制普通中專以來,在教學管理上不斷改革創新,積極探索符合學校實際和農業農村特點的中等職業教育教學規律的辦學方式。以培養農村科技致富帶頭人為己任,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實現了學校教師學生的三滿意,在探索普通中專辦學的教學管理中,形成了一系列自己獨特的經驗,可供開辦類似教

3、育活動的同行借鑒與參考。 1 試辦普通中專“送教下鄉辦學模式的原因 1.1 農業產業化與現代化的推進需要高素質的新型農民 同云南全省一樣,曲靖市近幾年農業的產業結構在快速調整,農業產業化步伐明顯加快,農業的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迅速轉型,優質農產品基地日益增多,農村社會的這些變化都迫切需要一大批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農民。然而,分析曲靖市農村勞動力素質的現狀,其狀況令人堪憂。據報道,全市成人農民的受教育年限僅為6.23年,遠低于全國7.8年的水平,農村中有一定文化根底、技能的農村勞動力大都外出就業務工,從事農業生產的大多為留守婦女及年齡偏大的勞動力,農村智力的嚴重流失,使農村勞動力智力

4、的結構性矛盾進一步突現。提高農業從業人員的科技文化素質,成為該市農村、農業開展的“瓶頸【1】。普通中專“送教下鄉辦學模式的推出,有利于加快對農業從業實用人才的培養。 1.2 普通中專“送教下鄉辦學模式是培養新型農民的新嘗試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傳統的農業科技培訓方式和方法已經不能或者說難以滿足農民對技術、信息和效勞多樣化的需求。培訓內容與農民需求脫節,培訓形式單一,內容陳舊是客觀存在的、不容回避的現實。因此,普通中專送教下鄉模式的推出,一是有利于進一步探索在農村如何對農民尤其是青年農民進行系統的培訓;二是探索不同培訓方式與方法是否能滿足學生個性化、差異化的個性需求;三是這種辦學模式對

5、擴大農廣校的辦學路子、拓展學校對農民的效勞空間、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農業現代化、培育更多新型職業農民具有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2】。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能切實解決農村人才培養目標與農村社會開展需求相統一的問題,即學農的不務農,務農的學不了農的這一長期的難題。 2 曲靖市農廣校實施普通中專“送教下鄉辦學模式的主要做法 2.1 標準招生,把好學生“入口關 2021年秋,根據云南省農業播送電視學校的安排和部署,曲靖市農廣校首次嘗試招收2個專業1 050人,學生分布在所轄7個縣分校,19個村社,組成教學班20個。學生的招錄嚴格按照省教育廳核準的標準執行,據對最終錄取結果的分析,學生中村組干部占學生總數

6、的38.67%,種植大戶占10.23%,科技能手及帶頭人占16.87%。招生結果與預期根本吻合。 2.2 標準教學管理,確保“送教下鄉教學活動有序開展 2.2.1 利用好現有資源,為理論教學提供教學場所。在辦學中各縣級分校按照方便學生就近就地學習的原那么,根據學生的地域分布和當地的農業產業特點進村辦班,每個配備班主任和輔導員各1人,一般村干部為班主任,農廣校派出教師為輔導員。縣分校采取租賃或借用的方法將村委會培訓室、活動室或中小學教室作為普通中專的理論課上課教室,對租借或租賃場所按多媒體教學的需要進行了修繕改造。 2.2.2 搭建好教師隊伍。本著“公共根底課教師就近聘用和“專業課教師系統內聘用

7、的原那么,由縣農廣校根據教學需要,分別從縣中學、農業系統內部、相關企事業單位聘請教師,教師的學歷、職稱等嚴格按照中等學歷教育的標準執行。除此以外,學校對聘任教師實施嚴格的動態管理,在學期中、期末進行績效考核,對不能或難以勝任教學工作的教師及時加以調整,以確保“送教下鄉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 2.2.3 建好教學管理制度。根據“送教下鄉辦學的特點,結合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省校的相關文件精神要求,重新制定、細化和完善了?曲靖市農業播送電視學校教學管理的假設干規定?。對教師工作職責、班主任工作、學生職責、學習方式、教學方法等一系列涉及教學的各個方面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并要求各分校和各教學班要不折不扣地按

8、?規定?足額完成教學任務,以確保教學質量的提高。 2.2.4 創新教學方法,力求使學生能做到學以致用。按照云南省農業播送電視學校各專業教學方案,每學期安排教學活動24周,每周安排20課時的教學。理論課和實踐課的課時比例到達12左右,每個月的課時數不少于80個課時。教學過程做到4個結合:一是根據農村學生對知識,尤其是專業知識理解力較弱,學習能力較差的實際,多用PPT或視頻教學;二是結合當地的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開展教學;三是結合各種實訓場所開展實踐教學;四是教學過程與農事節令相結合【3】。 3 農廣校實施“送教下鄉辦學模式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是通過試辦普通中專“送教下鄉模式的中職教育,農廣校的辦學水

9、平和能力得以大幅度提升。各級農廣校通過學習借鑒全日制普通學校開辦中專的經驗,學校的軟硬件建設等都得到很大的提升,為今后大規模開展農民教育培訓打下堅實的根底。二是進一步突顯了農廣校的辦學特色。“送教下鄉辦學模式能夠真正實現中央農廣校提出的教師、人才培養和媒體資源進村,實現教與學的零距離接觸,能切實解決農民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深受學生歡送。這種“接地氣的教育教學活動與當下中央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不謀而合。三是培養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農村適用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送教下鄉辦學模式招收的學生大多數是當地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培養出來的這些學生大多數是留得住,用得上的這種農村實用人才目標的實現,也是農廣校辦學的終極目標4-5。在可預見的將來,他們必將成為當地農村科技進步的領軍人才。 4 參考文獻 【1】 中國統計局.曲靖統計年鑒2021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 【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開展規劃綱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5-17,36-39. 【3】 云南省教育廳 云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試行送教下鄉辦學模式 加快農村技能人才培養的指導意見EB/OL.2021-07-19. :/wwynpeve/Html/2021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