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實驗報告單_第1頁
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實驗報告單_第2頁
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實驗報告單_第3頁
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實驗報告單_第4頁
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實驗報告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東營小學實驗報告 2016 年 六 年級 實驗名稱用顯微鏡觀察水樣實驗目的通過顯微鏡觀察水樣,知道水中有微小生物實驗材料顯微鏡、載玻片、滴管、水樣實驗過程1、聽老師講解顯微鏡使用方法。2、學生分組觀察。3、匯報交流:你觀察到什么?是什么樣子的?實驗現象在一滴水中,生活著許許多多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大多是一個細胞構成的生物,這些非常小實驗結論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顯微鏡才能看到生物,叫微生物。 填表人 2016年 9月 9 日 東營小學實驗報告 2016 年 六 年級 實驗名稱自己動手做酸奶實驗目的了解細菌的功與過實驗材料錐形瓶100ml 燒杯50ml 湯匙&

2、#160;鮮牛奶 鮮酸奶 橡膠塞 實驗過程1 將所有的容器和工具用沸水消毒。 2 將兩袋鮮牛奶煮開后,涼至,30度左右均勻的分裝在已經消毒的4個燒杯中。 3 分別向4個盛有等量鮮牛奶的燒杯中加入1勺等量的酸牛奶,攪拌均勻后蓋上蓋子。 4 將其中兩杯放在溫暖的環境中,另外兩杯放在陰涼的環境中,24小時后進行觀察。實驗現象鮮奶變酸了實驗結論放在溫暖的環境中的兩杯形成的酸奶較酸一些,說明溫暖的環境更適合酸奶的形成。填表人 2016年9月16日 東營小學實驗報告 2016 年 六 年級 實驗名稱觀察饅頭

3、霉變現象實驗目的探究霉適宜在什么條件下繁殖實驗材料四片饅頭、塑料袋。實驗過程(1)選四片饅頭,分別貼上號碼。(2)在1、3號上滴水,將2、4號烤干。(3)將4片饅頭分別裝入袋中。(4)將1、2號放在窗臺上,3、4號放入冰箱里。(5)幾天后,觀察4片饅頭,看看發生了什么變化,并記錄下來。實驗現象1號饅頭發霉最早,發霉面積最大。2號、3號饅頭發霉時間和面積居中。4號饅頭發霉時間晚,發霉面積小。實驗結論饅頭在溫暖、潮濕的情況下容易發霉。填表人 2016年9月23日 東營小學實驗報告 2016 年 六 年級 實驗名稱觀察洋蔥、人體表皮細胞的不同實驗目的識別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的差異實驗材料洋蔥表皮細胞裝

4、片、人體表皮細胞裝片、顯微鏡實驗過程步驟:1、 各小組先調整好顯微鏡對焦。2、 然后將洋蔥表皮細胞裝片正確裝到顯微鏡載物臺,觀察,并畫下洋蔥表皮細胞的樣子。3、 取下洋蔥表皮細胞裝片,再用同樣方法正確裝上人體表皮細胞裝片,觀察,畫圖。實驗現象洋蔥表皮細胞的格子扁長,格子內有一顆很小的黑點,人體表皮細胞的格子短粗,格子里的核比較大。實驗結論不同的生物,它們的細胞形狀、結構也不相同。填表人 2016年9月30日 東營小學實驗報告 2016 年 六 年級 實驗名稱比較船在球體和平面上航行的不同現象實驗目的知道船在球體上和平面上航行會出現什么不同現象實驗材料地球儀、自制小帆船實驗過程1.用紙做一只小船

5、,插一根小桅桿。2.讓船在地球儀上模擬航行。3.觀察船進出。4.將船放在平面上模擬航行進行比較。實驗現象先看見進港船只的桅桿,再逐漸看見船身;出港的船只,則總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桿才逐漸隱沒在海平面下。實驗結論地球是圓的 填表人 2016年 10月14日 東營小學實驗報告 2016 年 六 年級 實驗名稱制作地表模型實驗目的制作并交流地貌模型實驗材料橡皮泥、小刀、鉛筆、白紙、水彩筆、刻度尺、小竹簽實驗過程1、用鉛筆繪出陸地、海洋、湖泊、高山等地形范圍;2、用橡皮泥、小刀等工具、制作地表不同高度的地貌。實驗現象地球表面有各種各樣的地形實驗結論地球表面有各種各樣的地形填表人 2016年10月 21

6、日 東營小學實驗報告 2016 年 六 年級 實驗名稱模擬火山噴發實驗實驗目的用化學反應的原理模擬火山的噴發實驗材料報紙 托盤 錐形瓶 飯勺 紙漏斗 干蘇打 洗滌靈 醋 燒杯實驗過程1在桌面上鋪上一層厚報紙,把托盤放在報紙的上面,將錐形瓶放在托盤中間。 2 把紙漏斗插進錐形瓶中,將50克的干蘇打導入錐形瓶中,正再加入1-2滴洗滌靈。 3 將50ml的醋倒入燒杯中。 4 慢慢的向錐形瓶中倒入醋的混合物,仔細觀察發生的現象。  實驗現象錐形

7、瓶中的液體經過化學反應,迅猛的順著錐形瓶的外壁溢出,像從一座山的山口溢出一樣。實驗結論火山真正的噴發是從內向外噴發的。填表人 2016年10月28日 東營小學實驗報告 2016 年 六 年級 實驗名稱模擬地震的發生、判斷地震中心和強弱實驗目的用實驗模擬地震,以正確理解震級和烈度的關系,強化學生防災減災自我救護的意識。 實驗材料紙箱、小木塊或積木、記號筆實驗過程在紙盒上畫出街道的圖形,在每個街道的拐角處用小木塊壘成樓房。然后在紙盒底部敲擊,使樓房倒塌。根據樓房倒塌的情況,判斷地震的中心和強弱。實驗現象震級越高,烈度越大,震源深度越大,烈度越小,震中距越大,烈度越小,此外烈度和地質構造也

8、有關系。實驗結論震級越高,烈度越大,震源深度越大,烈度越小,震中距越大,烈度越小,此外烈度和地質構造也有關系。填表人 201年11月 4日 東營小學實驗報告 2016 年 六 年級 實驗名稱巖石在冷暖變化下會發生什么實驗目的發現冷暖對巖石的破壞作用實驗材料灑精燈、裝有水的容器、小石塊、鑷子、火柴實驗過程用鑷子夾住一小片石頭,在灑精燈火焰上燒一會兒,然后迅速放入冷水中,接著再燒,再浸入冷水中,反復幾次,觀察石頭的變化實驗現象會發現石頭開裂變碎了實驗結論冷暖變化對巖石有破壞作用填表人 2016年11月 11日 東營小學實驗報告 2016 年 六 年級 實驗名稱流水搬運的演示實驗實驗目的發現流水的搬

9、運作用實驗材料木條、沙子、泥土、沙盤、膠帶、塑料杯、小水盆、水杯實驗過程1、用木條將沙和泥土的混合物推至沙盤的一側。2、把混合物抹平,保證混合物各處的厚度相同。3、將木尺橫放在沙盤上,固定住,把底部有孔的水杯架在沙盤和木尺之間。4、沙盤伸出桌外的一端底部有孔,地上放一水盆接水。5、往水杯中加水,展示現象,并描述結果。實驗現象往水杯中加水,沙子和泥土會被水沖走,并且水盆里有沙子和泥土。實驗結論流水的搬運作用可以侵蝕巖石,使地表發生變化。填表人 2016年12月18日 東營小學實驗報告 2016 年 六 年級 實驗名稱觀察蠟燭燃燒的現象實驗目的認識物質的兩大類變化實驗材料蠟燭、燒杯、火柴、適量的水

10、、適量的澄清石灰水實驗過程1. 取一只干燥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2. 將另一只內壁涂有石灰水的燒杯,重新罩在火焰的上方。3. 將一只白瓷碗蓋在蠟燭火焰上方,過一會取下白瓷碗,觀察它的底部。實驗現象石蠟受熱時熔化、蠟燭燃燒時發光、冒黑煙、放熱.干燥的燒杯壁上出現了許多小水珠.取下燒杯后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蕩,石灰水變得渾濁.實驗結論石蠟受熱會熔化,燃燒時形成炭黑.蠟燭燃燒時產生了水和能使石灰水變渾濁的二氧化碳兩種物質.填表人 2016年11月25日 東營小學實驗報告 2016 年 六 年級 實驗名稱做鐵釘生銹分組實驗實驗目的了解鐵銹與鐵的不同,知道鐵變化后變成的物質實驗材料三只透明的小玻璃瓶(

11、代替試管) 三只經過打磨除銹的鐵釘(同一廠家,同一型號) 蒸餾水(購得)食用油      干燥劑(硅膠) 電吹風 實驗過程1、 將三個玻璃瓶洗凈,用電吹風烘干。2、  2、向經烘干的,干燥的A瓶內放入一枚鐵釘、少量硅膠,并用瓶塞將瓶塞住,使其與外部的空氣無法接觸。3、  3、在B瓶內裝入一定量的蒸餾水,使蒸餾水將鐵釘完全浸沒。再向水上滴 加食用油,使其與空氣隔絕。   4、 4、在C瓶內裝入少量蒸餾水,使鐵釘一部分在水里,另一部分裸露在空氣, 不

12、封口,使其與外部空氣接觸。實驗現象鐵生銹的必要條件是氧氣.水同時存在。 破壞其中任意一個即可防止銹蝕實驗結論鐵生銹的必要條件是氧氣.水同時存在。 破壞其中任意一個即可防止銹蝕填表人 2016年12月2日 東營小學實驗報告 2016 年 六 年級 實驗名稱用自制甘藍水檢測身邊各種物質酸堿性實驗目的認識生活中的酸性物質和堿性物質實驗材料紫甘藍或紫牽牛花、塑料袋、溫水、燒杯等實驗過程1、 將紫甘藍(50克)撕成小碎塊,裝入厚的透明塑料袋中。2、  2、往塑料袋中加入半杯溫水(約5060)。 3、 3、握住袋口,反復擠壓菜葉3-5分鐘,直到流出紫色的水為止。4、  4、將

13、紫甘藍水倒入燒杯中。 5、 5、用自制的紫甘藍水檢測身邊的物質,觀察顏色的變化。 現象:有的物質使紫甘藍水變成紅色,是酸性物質;有的物質使紫甘藍水變成綠色,是堿性物質。實驗現象常見的物質有的是酸性物質,有的是堿性物質。大多數是堿性物質。實驗結論常見的物質有的是酸性物質,有的是堿性物質。大多數是堿性物質。填表人 2016年12月9日 東營小學實驗報告 2016 年 六 年級 實驗名稱試一試那種洗滌用品的效果好實驗目的了解不同的污物需要用不同的洗滌用品,知道去污原理實驗材料不同的洗衣粉若干、勺子、干凈的布、燒杯和水若干、玻璃棒、天平實驗過程1、選取相同大小的干凈布,涂畫相同且適

14、量的污跡。 2、將帶著污跡的布同時分別放入燒杯中。(小組成員合作完成) 3、同時進行攪拌,并努力保證攪拌次數一致。 4、取出布片,放置于利于觀察的白紙(或其他物體)上,觀察污跡發生的變化,用排序的方法記錄結果。實驗現象不同的洗衣粉去污能力是不相同的實驗結論不同的洗衣粉去污能力是不相同的填表人 2016年12月16日 東營小學實驗報告 2016 年 六 年級 實驗名稱研究環形山的形成實驗目的模擬月球環形山的形成,認識其成因實驗材料托盤實驗過程 1、在托盤內鋪上約3厘米的細沙;2、從不同的高度往沙盤里丟下一些相同大小的石子;3、再從同一高度丟下大小不同的石子

15、;4、觀察石子坑影子的變化。 實驗現象環形山是石塊撞擊形成的實驗結論環形山是由于來自宇宙的流星和隕石撞擊而成的填表人 2016年12月23日 東營小學實驗報告 2016 年 六 年級 實驗名稱探究行星與太陽之間距離和行星公轉周期有什么關系實驗目的認識行星與太陽的距離越遠,行星的公轉周期越長實驗材料1.5米長的細繩、水筆的塑料管、有孔的橡皮塞、秒表、砝碼、合適的場地實驗過程1、把細繩穿過塑料管,一頭拴上橡皮塞,一頭拴上砝碼。 2、捏住塑料管,舉過頭頂,讓橡皮塞做勻速圓周運動。塑料管下的繩長保持不變。 3、分別使轉動的繩長為20厘米、40厘米、60厘米,每次轉動10圈,然后用轉動時間除以 10,至少重復三次,取平均值為公轉周期。實驗現象繩子短,圓周的半徑就短,橡皮塞運動的長度短,完成圓周運動所需時間就短;繩子長,圓周的半徑就長,橡皮塞運動的長度長,完成圓周運動所需時間就長。實驗結論行星與太陽之間距離越遠,行星的公轉周期越長。填表人 2016年12月30日 東營小學實驗報告 2016 年 六 年級 實驗名稱做星座放映器實驗目的了解星座,學會找星座實驗材料紙板、細線、橡皮泥實驗過程1、 紙版上打孔;2、  2、17號孔上掛線; 3、 3、按15、12、15、17、27、27、1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