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心悸病診療常規定義心悸是指氣血陰陽虧虛,或痰飲瘀血阻滯,心失所養,心脈不暢,引起心中急劇跳動,驚慌不安,不能自主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病證。因驚恐、勞累而發,時作時止。發作時常伴有氣短、胸悶,甚至眩暈、喘促、暈厥;脈象或數,或遲,或節律不齊。根據本病的臨床表現,各種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動過緩、過速、心律不齊及異位心律等,凡具有心悸臨床表現的,均可參考本方案辨證論治。一、診斷疾病診斷 1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的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8年8月)與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1) 主要癥狀和脈象:自覺心搏異常,或快速,或緩慢
2、,或跳動過重,或忽跳忽止。呈陣發性或持續不解,神情緊張,心慌不安,不能自主。脈象見數、促、結、代、緩、沉、遲等。(2) 次要癥狀:胸悶不舒,易激動,心煩寐差,顫抖乏力,頭暈等。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則喘促,汗出肢冷,或見暈厥。(3)常有情志刺激、驚恐、緊張、勞倦、煙酒等誘發因素。 2西醫診斷標準:準參照陳文斌、潘祥林主編的診斷學(第六版)中“心電圖”章節診斷標準。(鑒于室性早搏多并發于冠心病、高血壓病、心臟結構或功能異常、內分泌或電解質異常,所以本科室對于該類病人常選擇血液化驗、心臟彩超、Holter、冠脈造影等助診。) (1)臨床表現 癥狀:最常見的癥狀是心悸不適,部分病人還可以出現
3、心前區重擊感、頭暈、乏力、胸悶,甚至暈厥;較輕的室性期前收縮常無臨床癥狀。 體征:心臟聽診有提前出現的心搏,其后有較長的間歇,提前出現的室性期前搏動的第一心音增強,第二心音減弱或消失,有時僅能聽到第一心音。橈動脈搏動有漏搏現象。 (2)心電圖特征 提前出現的寬大畸形的QRS波群,時限>012s,其前無P波,其后常有完全性代償間期,T波方向與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室性早搏的類型:室性早搏可孤立或規律出現。每1個竇性搏動后跟隨一個室性早搏,并有規律出現兩次以上者稱為室性早搏二聯律;每2個竇性搏動后出現一個室性早搏,并有規律出現兩次以上者稱為室性早搏三聯律;連續發生2個室性早搏稱成對室性早
4、搏;連續3個以上室性早搏稱短陣室性心動過速。位于兩個竇性心律之間的室性早搏稱為間位性室性早搏。若室性早搏在同一導聯內形態相同,且偶聯間期固定者,稱為單形性室性早搏。若同一導聯中室性早搏的形態不同,但配對間期相等者稱多形性室性早搏。若室性早搏在同一導聯內出現兩種或兩種以上形態,且偶聯間期存在差異者,稱為多源性室性早搏。 (3)病情分類 按發作頻率分類 偶發室性期前收縮:ECG示<5次min,DCG示<30次h; 頻發室性期前收縮:ECG示>5次min,DCG示>30次h。 按形態分類 單源(單灶):同一導聯中室性早搏的形態及配對間期均相同; 多源(多灶):同一導聯中室性早
5、搏的形態及配對間期均不相同; 多形(聯律間期相同,形態迥異):同一導聯中室性早搏的形態不同,但配對間期相等。(4)病情分級:Myerburg室性早搏危險程度分級 室性早搏的頻率分級 室性早搏的形態分級 0無 1少見(1次h) 2偶發(1-9次h) 3常見(10-29次h) 4頻發(>130次h) A單形、單源 B多形、多源 C連發、成對(2次連發) 成串或連發(3-5次連發) D非持續性室速(6-30次連發) E持續性室速(>t30次連發)證候診斷1、氣陰兩虛,瘀熱互結證:心悸怔忡,或見刺痛,虛煩多夢,或自汗盜汗,或五心發熱,舌質暗紅尖紅甚或有瘀點,苔黃,脈虛數或促澀、結代。2、痰
6、火擾心證:心悸時發時止,胸悶煩躁,失眠多夢,口干口苦,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舌質紅,苔黃膩,脈象弦滑。3、心神不寧證:心悸怔忡,善恐易驚,稍受驚嚇則坐立不安,失眠多夢,夢中容易驚醒,舌淡苔白,脈虛數或時有結、澀。4、氣血不足證:心悸短氣,活動尤甚,眩暈,乏力肢麻,面色無華,唇色淡白,舌質淡紅,脈細弱或結代。5、心脈瘀阻證:心悸不安,胸悶不舒,心前區刺痛,入夜尤甚,或見唇甲青紫,舌質紫暗或瘀斑、瘀點,脈澀或結代。6、陰虛火旺證:心悸不寧,心煩易怒,失眠多夢,或有低熱,或五心煩熱,口舌干燥,小便短黃,大便干結,舌紅少津,脈細數或促澀。7、心陽不振證:心悸不安,胸悶氣短,面色蒼白,畏寒肢冷,乏力氣短,
7、舌淡苔白,脈虛微或兼遲緩,或兼澀、結、代。8、水飲凌心證:心悸眩暈,胸悶痞滿,形寒肢冷,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腫,渴不欲飲,惡心吐涎,舌苔白滑,脈象弦滑。9、心脾兩虛證:心慌,氣短,大便質稀,乏力,舌淡,苔白膩,脈沉細。10、血虛肝郁證:心悸不寧,心煩易怒,失眠多夢,咽中有痰,胸悶不適,耳鳴,目澀,胃脘或脹,口舌干燥,小便黃短,舌紅,苔黃或干,脈弦細。中醫鑒別診斷1真心痛 除見心慌不安,脈結或代外,必以心痛為主癥,多呈心前區或胸骨后刺痛,牽及肩胛兩背,常因勞累、感寒、飽餐或情緒波動而誘發,多呈短暫發作,但甚者心痛劇烈不止,唇甲紫紺或手足青冷至節,呼吸急促,大汗淋漓直至暈厥,病情危篤。真心痛??膳c心
8、悸合并出現。2奔豚 奔豚發作之時,亦覺心胸躁動不安,難經·五十六難:“發于小腹,上至心下,若豚狀,或上或下無時”稱之為腎積。金匱要略·奔豚氣病脈證治:“奔豚病從少腹起,上沖咽喉,發作欲死,復還止,皆從驚恐得之。”故本病與心悸的鑒別要點為:心悸為心中劇烈跳動,發自于心;奔豚乃上下沖逆,發自少腹。3卑喋 證治要訣·怔仲描述卑喋癥狀為“痞塞不欲食,心中常有所歉,愛處暗室,或倚門后,見人則驚避,似失志狀”。卑喋雖有心慌,其病因為“心血不足”,一般無促、結、代、疾、遲等脈象出現,是以神志異常為主的疾病,與心悸不難鑒別。西醫鑒別診斷1.房性過早搏動P波提早出現,其形態與基本心
9、律的P波不同,P-R間期>0.12s。QRS波大多與竇性心律的相同,有時稍增寬或畸形,伴ST及T波相應改變的稱為心室內差異性傳導,需與室性過早搏動鑒別。2.房室交接處性過早搏動除提早出現外,其心電圖特征與房室交接處性逸搏相似。早搏沖動侵入竇房結的形成不完全性代償間歇,不干擾竇房結自發除極的則形成完全性代償間歇。二、中醫治療(一)辨證治療1、氣陰兩虛,瘀熱互結證癥狀:心悸怔忡,或見刺痛,虛煩多夢,或自汗盜汗,或五心發熱,舌質暗紅尖紅甚或有瘀點,苔黃,脈虛數或促澀、結代。治法:益氣養陰,活血清熱方藥:四參飲加味。太子參20g,丹參30g,苦參15g,北沙參12g,郁金12g,生百合30g,炒
10、棗仁12g,蓮子心3g,遠志12g,茯苓神各15g,生龍齒30g,節菖蒲12g,回心草12g,甘草6g。若氣虛偏盛,氣短乏力較甚者,加黃芪益氣補心;若陰虛而有低熱者加天門冬、干地黃、黃連以養心清熱寧心;若心煩失眠明顯者加合歡花、柏子仁以安神助眠;若腎陰不足,癥見腰酸膝軟,目弦耳鳴者,加女貞子、龜甲、鱉甲以滋腎養心;若兼心脈瘀阻,胸悶刺痛,舌有瘀點者,重用丹參,加三七末(沖服)活血通脈。若大便溏瀉,加芡實、訶子以健脾止瀉;胃納欠佳加砂仁、焦三仙、炒卜子以健胃消食。中成藥:根據病情選取1-2種應用。參松養心膠囊,益氣養陰,活血通絡,清心安神。用于心悸屬氣陰兩虛,心絡瘀阻證患者,癥見心悸不安,氣短乏
11、力,動則加劇,胸悶不舒,陣發胸痛,失眠多夢,頭暈眼花,神倦懶言,舌質暗或有瘀點,少苔,脈細弱或結或促。口服,一次2粒,3次/日。步長穩心顆粒,益氣養陰,定悸復脈,活血化瘀。主治氣陰兩虛兼心脈瘀阻所致的心悸不寧、氣短乏力、頭暈心悸、胸悶胸痛??诜?,一次9g,3次/日。生脈/參脈針,益氣養陰,止渴固脫,斂汗生脈。用于氣虛津虧,氣陰兩傷之心悸,脈虛無力,汗多口渴,舌紅少津,脈虛軟或弦細數或結、代等癥。40-60ml,靜點,日1次。2、痰火擾心證癥狀:心悸時發時止,胸悶煩躁,失眠多夢,口干口苦,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舌質紅,苔黃膩,脈象弦滑。治法:清熱化痰,寧心安神方藥:黃連溫膽湯加減。黃連12g,陳皮
12、12g,半夏10g,茯苓15g,枳實10g,竹茹12g,茯神15g,丹參20g,甘草6g。熱象明顯,加黃芩、山梔、蓮子心清心瀉火;大便秘結,加全瓜蔞、大黃化痰通腑;驚悸不安加生龍齒、生牡蠣、珍珠母鎮心安神;火郁傷陰加生地黃、麥冬、玉竹、生百合養陰清熱。中成藥:痰熱清注射液,清熱化痰,用于癥見心悸,胸悶煩躁,口苦口干,小便黃赤,舌質紅,苔黃膩,脈象弦滑者。靜脈滴注,每次20ml,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500ml,注意控制滴數在60滴/分內,一日1次。 3、心神不寧證癥狀:心悸怔忡,善恐易驚,稍受驚嚇則坐立不安,失眠多夢,夢中容易驚醒,舌淡苔白,脈虛數或時有結、澀。治法:養心安神,鎮驚定悸方藥:安
13、神定志丸加減。茯苓神各15g、生龍齒30g(先煎)、節菖蒲12g、太子參(黨參)24g、遠志10g、炙甘草12g。方中通常用太子參或黨參,氣虛較重者可改用人參,陰虛較重者可用西洋參。若有自汗、盜汗者,可加浮小麥、黃芪、煅牡蠣以益氣斂汗;胃腸不適便溏者加砂仁、藿香、甘松以行氣健脾止瀉。若兼脾虛,腹脹納呆者,加白術、木香、砂仁、焦三仙、炒卜子以行氣健脾開胃。中成藥:根據病情選取1種應用。安神補心丸,養心安神。用于陰血不足引起的心悸失眠,頭暈耳鳴??诜?,15丸,3次/日。朱砂安神丸,清心養血,鎮驚安神。用于胸中煩熱,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口服,6g,2次/日。4、氣血不足證癥狀:心悸短氣,活動尤甚,眩
14、暈,乏力肢麻,面色無華,唇色淡白,舌質淡紅,脈細弱或結代。治法:益氣養心,補血安神方藥:歸脾湯加減。太子參(黨參)20g,黃芪15g,白術12g,當歸15g,茯苓15g,遠志12g,酸棗仁12g,木香10g,元肉12g,炙甘草10g。方中通常用太子參或黨參,氣虛較重者可改用人參,陰虛者可用西洋參。若有自汗、盜汗者,可加浮小麥、煅牡蠣以益氣斂汗;胃腸不和便溏者加芡實、砂仁、藿香、甘松以行氣健脾止瀉。若兼血瘀,證見胸憋悶痛,口唇發紺者,加丹參、川芎以活血通脈;若兼脾虛,腹脹納呆者,加木香、砂仁以行氣健脾開胃;噯氣吐酸者加海螵蛸、煅瓦楞、法半夏以降氣抑酸;睡臥不安者加夜交藤、合歡皮以和胃安神。中成藥
15、: 柏子養心片,補氣,養血,安神。用于心氣虛寒,心悸易驚,失眠多夢,健忘??诜?,片,2次/日。歸脾丸,益氣健脾,養血安神。用于心脾兩虛而致氣短心悸,失眠多夢,頭昏頭暈,肢倦乏力,食欲不振等。口服,每次10粒,3次/日。黃芪注射液,補中益氣,癥見心悸,氣短,神疲乏力等,10-20ml,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鹽水液250-500ml,靜滴,日1次。5、心脈瘀阻證癥狀:心悸不安,胸悶不舒,心前區刺痛,入夜尤甚,或見唇甲青紫,舌質紫暗或瘀斑、瘀點,脈澀或結代。治法:活血化瘀,理氣通絡方藥:桃仁紅花煎加減。桃仁12g、紅花10g、赤芍12g、生地黃18g、香附12g、丹參20g、當歸12g、延胡索12g
16、、青皮12g、甘草9g。若兼氣虛、心悸乏力者,可去香附、青皮,加黨參、黃芪,以益氣養心;兼陽虛胸悶氣短、畏寒肢冷者,去青皮、生地黃、紅花,加淫羊藿、熟附子(先煎)、肉桂以溫心通陽。中成藥:根據病情選取1-2種應用。地奧心血康膠囊(或軟膠囊),行氣活血化瘀。用于。瘀血內阻之心悸、腦悶或痛、眩暈、氣短等病癥??诜?,一次2粒,3次/日;冠心丹參滴丸,理氣活血化瘀。用于氣滯血瘀所致的心悸氣短、胸悶、胸痛??诜淮?0粒,3次/日。丹參酮A磺酸鈉注射液,活血、化瘀、通脈。用于心血瘀阻而致心悸、胸悶等。一次1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500 ml,靜脈滴注,日1次;葛根素注射液,活血化瘀,用
17、于心血瘀阻之心悸、胸悶或痛。一次4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500 ml,靜脈滴注,日1次;6、陰虛火旺證癥狀:心悸不寧,心煩易怒,失眠多夢,或有低熱,或五心煩熱,口舌干燥,小便短黃,大便干結,舌紅少津,脈細數或促澀。治法:滋陰清火,養心安神方藥:天王補心丹加減生地15g,玄參15g,麥冬12g,天冬12g,當歸12g,丹參20g,太子參15g,茯苓15g,遠志12g,棗仁12g,柏子仁12g,桔梗10 g,甘草6g。若見虛煩咽燥,口干口苦等熱象較著者,可用朱砂安神丸加減;如陰虛火旺而兼見五心煩熱、夢遺腰酸者,乃陰虛相火妄動之故,可用知柏地黃丸化裁。中成藥: 天王補心丸,滋陰養血
18、,補心安神。用于心陰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夢,大便干燥??诜淮?0粒,3次/日。7、心陽不振證癥狀:心悸不安,胸悶氣短,面色蒼白,畏寒肢冷,乏力氣短,舌淡苔白,脈虛微或兼遲緩,或兼澀、結、代。治法:溫補心陽,安神定悸方藥:參附湯合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加減。人參9g,熟附子15g(先煎),干姜10g,淫羊藿15g,桂枝10g,龍骨30g,牡蠣30g,甘松15g,炙甘草12g。若兼心氣不足、氣短乏力者加黃芪以補益心氣;若兼血瘀心脈,心胸翳痛者,加降香、當歸、川芎活血理氣通脈;若兼痰阻心脈,心胸翳痛者,加瓜蔞皮、薤白、法半夏、石菖蒲豁痰開竅以通心脈;若兼陽虛水泛,肢體浮腫者,加茯苓皮、豬苓、澤瀉、
19、桂枝以通陽利水消腫。中成藥:根據病情選取1種應用。心寶丸,溫陽益氣活血。用于心悸、氣促、疲乏、食呆、下肢浮腫、紫紺、呼吸困難等。口服,每次2粒,每日3次。冠心舒樂膠囊(紅參、黃芪、丹參、三七、冰片),益氣養心,活血化瘀。用于心氣虧虛,心血瘀阻而致心悸、胸悶、胸痛等。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8、水飲凌心證 癥狀:心悸眩暈,胸悶痞滿,形寒肢冷,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腫,渴不欲飲,惡心吐涎,舌苔白滑,脈象弦滑。治法:振奮心陽,化氣行水。方藥:苓桂術甘湯加減。茯苓20g ,桂枝15g,白術15g,甘草6g,半夏10g,陳皮10g,生姜6g腎陽虛衰不能制水,水氣凌心,證見心悸喘咳,不能平臥,小便不利,浮腫
20、較甚者,易用真武湯加減,以溫陽利水。9、心脾兩虛證 癥狀:心慌,氣短,大便質稀,乏力,舌淡,苔白膩,脈沉細。 治法:健脾益氣,養心安神。方藥:歸脾湯加減。組成:方藥:柴芍六君子湯加減。組成:柴胡20g 白芍15g 黨參20g 茯苓30g白術15g 甘草10g 陳皮10g 半夏10g枳殼15g 龍骨30g 棗仁10g 竹葉10g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10、血虛肝郁證癥狀:心悸不寧,心煩易怒,失眠多夢,咽中有痰,胸悶不適,耳鳴,目澀,胃脘或脹,口舌干燥,小便黃短,舌紅,苔黃或干,脈弦細。治法:疏肝解郁,養心安神方劑:柴胡四物湯加味。組成:柴胡20g 黃芩15g 白芍10g 當歸20g 熟地2
21、0g 白術15g 黨參20g 甘草10g 龍骨30g 棗仁15g 半夏10g 陳皮10g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 (二)針灸治療 一、心虛膽怯1.癥狀和體征:心悸因驚恐而發,悸動不安,氣短自汗,神倦乏力,少寐多夢,舌淡,苔薄白,脈細弦。2.證候分析:驚則氣亂,心神不能自主,故心悸。心不藏神,則心中惕惕、悸動不安、少寐多夢。久病損傷心氣,故氣短自汗、神倦乏力。舌脈均為心氣不足之象。3.治法:益氣安神。以手少陰心經穴、手厥陰心包經穴為主。4.處方(1)主穴:心俞、巨闕、間使、神門、膽俞。(2)配穴:善驚者加大陵;自汗、氣短甚者加足三里、復溜。5.操作方法(1)主穴:常規消毒后,選用直徑為0.3
22、00.35mm的毫針,斜刺心俞0.6±0.2寸,直刺巨闕0.5±0.6寸(向下斜刺),直刺間使0.8±0.2寸,直刺神門0.3±0.4寸,斜刺膽俞0.6±0.2寸。(2)配穴:常規消毒后,直刺大陵0.4±0.1寸,直刺足三里1.0±0.4寸,直刺復溜0.9±0.1寸。每日治療1次,每次治療留針2030分鐘,留針期間行針23次。主穴均用捻轉補法,捻轉幅度為23圈,捻轉頻率為每秒24個往復,每次行針510秒。其他配穴針用補法。6.心俞、巨闕俞募配穴,功在調補心氣,定悸安神。膽俞可壯膽氣而定志。間使、神門寧心安神。二、心
23、脾兩虛1.癥狀和體征: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面色白光白,頭暈乏力,氣短易汗,納少胸悶,舌淡紅,苔薄白,脈弱。2.證候分析:脾失運化之權,氣血化源不足,故納少胸悶、頭暈乏力、氣短易汗。心血不足,則心悸。神明失養,神不守舍,則失眠健忘。心其華在面,氣血虛,故面色白光白、舌淡紅、脈細弱。3.治法:養血益氣,定悸安神。以足陽明胃經穴、背俞穴為主。4.處方(1)主穴:心俞、巨闕、膈俞、脾俞、足三里。(2)配穴:腹脹、便溏者加上巨虛、天樞。5.刺灸方法(1)主穴:常規消毒后,選用直徑為0.300.35mm的毫針,斜刺心俞0.6±0.2寸,直刺巨闕0.50.6寸(向下斜刺),斜刺膈俞0.6±
24、;0.2寸,斜刺脾俞0.6±0.2寸,直刺足三里1.0±0.4寸。(2)配穴:常規消毒后,直刺上巨虛0.8±0.4寸,直刺天樞1.0±0.2寸。每日治療1次,每次治療留針2030分鐘,留針期間行針23次。主穴均用捻轉補法,捻轉幅度為23圈,捻轉頻率為每秒24個往復,每次行針510秒。其他配穴針用補法。6.方義:心俞、巨闕如前所述。血之會膈俞可補血養心。氣血的生成,賴水谷精微所化,故取脾俞、足三里健中焦以助氣血化生。三、陰虛火旺1.癥狀和體征:心悸不寧,思慮勞心尤甚,心中煩熱,少寐多夢,頭暈目眩,耳鳴,口干,面頰紅熱,舌紅,苔薄黃,脈細弦數。2.證候分析:
25、腎陰不足,水不濟火,以致心火內動,擾動心神,故心悸不寧、心中煩熱、少寐多夢。思慮勞心,更耗傷心陰,故心悸加重。陰虧于下,虛火上擾,則頭暈目眩、耳鳴口干、面頰紅熱。舌紅、脈細數,為陰虛火旺之象。3.治法:滋陰降火,養心安神。以足少陰腎經穴、手少陰心經穴為主。4.處方(1)主穴:腎俞、太溪、陰郄、神門。(2)配穴:手足心熱者加勞宮、涌泉。5.操作方法(1)主穴:常規消毒后,選用直徑為0.300.35mm的毫針,直刺腎俞0.9±0.1寸,直刺太溪0.6±0.2寸,直刺陰郄0.4±0.1寸,直刺神門0.3±0.4寸。(2)配穴:常規消毒后,直刺勞宮0.4
26、7;0.1寸,直刺涌泉0.6±0.2寸。每日治療1次,每次治療留針2030分鐘,留針期間行針23次。主穴均用捻轉平補平瀉法,捻轉幅度為23圈,捻轉頻率為每秒24個往復,每次行針510秒。其他配穴針用平補平瀉法。6.方義:本證源于腎陰不足,水不濟火,故取腎俞、太溪滋腎陰而上濟心火,以治其本。陰郄、神門養心安神定悸。四、心血瘀阻1.癥狀和體征:心悸怔仲,胸悶心痛陣發,或面唇紫黯,舌紫黯或有瘀斑,脈細澀或結代。2.證候分析:心主血脈,心脈瘀阻,心失所養,故心悸怔忡。血瘀氣滯,心陽被遏,則胸悶。心絡攣急,則心痛陣發。脈絡瘀阻,故見面唇紫黯。舌紫黯或有瘀斑、脈細澀或結代,均為瘀血蓄積、心陽阻遏
27、之象。3.治法:活血化瘀,理氣通絡。以任脈穴、手厥陰心包經穴和足太陽膀胱經穴為主。4.處方(1)主穴:內關、膻中、心俞、氣海、膈俞、血海。(2)配穴:失眠健忘者加神門;氣短自汗者加復溜。5.操作方法(1)主穴:常規消毒后,選用直徑為0.300.35mm的毫針,直刺內關0.8±0.2寸,直刺膻中0.4±0.1寸(或平刺),斜刺心俞0.6±0.2寸,直刺氣海1.0±0.2寸,斜刺膈俞0.6±0.2寸,直刺血海0.9±0.1寸。(2)配穴:常規消毒后,直刺神門0.30.4寸,直刺復溜0.9±0.1寸。每日治療1次,每次治療留針20
28、30分鐘,留針期間行針23次。主穴均用捻轉平補平瀉法,捻轉幅度為23圈,捻轉頻率為每秒24個往復,每次行針510秒。其他配穴針用平補平瀉法,氣海加灸。6.內關、膻中、心俞可強心定悸止痛。灸氣海助陽益氣,氣推血行。血海、膈俞活血化瘀。五、水氣凌心1.癥狀和體征:心悸怔忡不已,胸悶氣喘,咳吐大量泡沫痰涎,面浮足腫,不能平臥,目眩,尿少,苔白膩或白滑,脈弦滑數疾。2.證候分析:水為陰邪,賴陽氣以化之,腎陽虛不能化水,水邪內停,上凌于心,故見心悸怔仲不已。飲阻于上,肺失清肅,加之腎不納氣,則見胸悶氣喘、咳吐大量泡沫痰涎、不能平臥。飲阻于中,清陽不升,則見目眩。腎陽虛衰,氣化不利,水液內停,則面浮足腫、
29、尿少。苔白膩或白滑、脈弦滑數疾,亦為水飲內停之象。3.治法:振奮陽氣,化氣行水。以手少陰心經穴、任脈穴為主。4.處方(1)主穴:關元、腎俞、內關、神門、陰陵泉。(2)配穴:伴胸悶氣喘甚而不能平臥者,加刺膻中。5.操作方法(1)主穴:常規消毒后,選用直徑為0.300.35mm的毫針,直刺關元0.8±0.2寸,直刺腎俞0.9±0.1寸,直刺內關0.8±0.2寸,直刺神門0.3±0.4寸,直刺陰陵泉0.6±0.2寸。(2)配穴:常規消毒后,直刺膻中0.4±0.1寸(或平刺)。每日治療1次,每次治療留針2030分鐘,留針期間行針23次。主穴均
30、用捻轉平補平瀉法,捻轉幅度為23圈,捻轉頻率為每秒24個往復,每次行針5l0秒。其他配穴針用平補平瀉法。6.關元、腎俞壯腎陽以行水氣,內關、神門寧心定悸,陰陵泉健脾以化水飲。六、心陽虛弱1.癥狀和體征:心悸,動則為甚,胸悶氣短,形寒肢冷,頭暈,面色蒼白,舌胖苔白,脈沉細遲或結代。2.證候分析:心陽不振,心失溫養,故心悸,動則為甚,且胸悶氣短頭暈。陽氣不足,不能達于四肢,充養于肌膚,故形寒肢冷、面色蒼白。舌胖苔白,脈沉細遲或結代,均為心陽不足、鼓動無力之象。3.治法:溫補心陽,安神定悸。以手少陰心經穴、手厥陰心包經穴為主。4.處方(1)主穴:心俞、厥陰俞、內關、神門、關元。(2)配穴:腹脹、便溏
31、者加公孫、天樞。5.操作方法(1)主穴:常規消毒后,選用直徑為0.300.35mm的毫針,斜刺心俞0.6±0.2寸,斜刺厥陰俞0.6±0.2寸,直刺內關0.8±0.2寸,直刺神門0.3±0.4寸,直刺關元0.8±0.2寸。(2)配穴:常規消毒后,直刺公孫0.6±0.2寸,直刺天樞1.0±0.2寸。每日治療1次,每次治療留針2030分鐘,留針期間行針23次。主穴均用捻轉補法,捻轉幅度為23圈,捻轉頻率為每秒24個往復,每次行針510秒。其他配穴針用補法,針后加灸。6.心俞、厥陰俞相配可助心陽,益心氣奮陽氣。內關、神門安神定悸。
32、關元針后加灸,以振奮陽氣。(三)其他中醫療法1、中藥足浴療法(1)氣陰兩虛,瘀熱互結證:太子參,麥冬,老茶樹根,苦參、紅花。(2)痰火擾心證:苦參、連翹、老茶樹根、陳皮、半夏、茯苓,丹參。(3)心神不寧證:當歸、炒棗仁、合歡花、夜交藤、丹參。(4)氣血不足證:黃芪、當歸、茯苓、茯神、節菖蒲。(5)心脈瘀阻證:當歸、丹參、川芎、紅花、赤芍。(6)陰虛火旺證:沙參、麥冬、玄參、夜交藤、丹參、茯神。(7)心陽不振證:桂枝、熟附子、黨參、細辛、茯苓、茯神。 2、耳穴壓豆 1.常用穴位:心、交感、神門、腎、枕、耳迷根、皮質下、小腸。 2.方法:(1)將膠布剪成7x7mm的小方塊,將生王不留行子貼在膠布中
33、央備用。(2)然后用75酒精棉球消毒耳廓,將貼有王不留行子的膠布對準穴位貼壓。(3)貼壓后用手指按壓穴位半分鐘,囑患者每天自行按5次,每次10分鐘,局部微熱微痛為宜。(4)每次貼一只耳朵,下次輪換對側,癥狀較重者可雙耳同時貼。3、足底推拿按摩重點反射區:腎上腺、心臟、胸部、大腦、脾、甲狀腺、甲狀旁腺、膽囊。輔助反射區:腎、輸尿管、膀胱、尿道、胃、肝、甲狀腺、腹腔神經叢。4、 穴位貼敷 藥物組成:丹參、當歸、紅花、桃仁、茯神、桂枝、龍骨等分,研磨成粉,加入約占藥物總量0.5%2.5%醫用級氮酮,然后與蜂蜜等比例混合后,用橡皮膏固定外敷. 所選穴位:心俞 間使 脾俞 內關 足三里 巨闕 膻中 氣海
34、 血海 神闕 涌泉等為主。3、 西醫治療(1) 基礎治療各種心律失常、冠心病、內分泌及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均可導致心悸不適,需行動態心電圖、冠脈造影、電生理等檢查助診。治療方面以對癥、對因為主,但多數抗心律失常藥物可導致心律失常,且易致心功能不全。在積極查找心律失常病原的基礎上,選用藥物治療。藥物治療緩慢心律失常一般選用增強心肌自律性和加速傳導的藥物,如擬交感神經藥、迷走神經抑制藥物或堿化劑。治療快速心律失常則選用減慢傳導和延長不應期的藥物,如迷走神經興奮劑、擬交感神經藥間接興奮迷走神經或抗心律失常藥物。I類藥阻斷快速鈉通道,如奎尼丁、普羅帕酮;II類藥阻斷腎上腺素能受體,如美托洛爾、阿替洛爾;
35、III類藥阻斷鉀通道與延長復極,如胺碘酮;IV類藥阻斷慢鈣通道,如維拉帕米。藥物治療原則:先單獨用藥,然后聯合用藥。以最小劑量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先考慮降低危險性,再考慮緩解癥狀。充分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致心律失常的作用。(2) 具體治療 1.房性早搏:偶發房早無癥狀者,不需服藥。頻發房早或有不適癥狀者,可選用倍他樂克,異搏定,心律平或胺碘酮。 2.室性早搏:偶發無癥狀者,隨訪觀察暫不治療。頻發者(每小時30次左右),聯律出現或呈多源性,不論有無癥狀,都應進行藥物治療。首先選用慢心律或心律平,胺碘酮(可達隆),如是急性心肌炎或急性心肌梗塞引起,屬”不穩定性”心
36、律失常,應靜脈推注利多卡因。 3.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刺激迷走反射,抑制室上性心動過速,可以用刺激咽喉誘發惡心或壓迫眼球(青光眼禁用)的方法。靜脈推注西地蘭,異搏定,心律平針劑通常均有效,如無效可用同步直流電復律。 4.預激綜合征:有時并發室上性心動過速,可用心律平或胺碘酮治療,如反復發作應用射頻電極放電消融治療,放電時間一般應少于60秒,電功率不超過40瓦,防止發生并發癥。 5.心房顫動:先用藥物治療,對非陣發性的,可用奎尼丁或達舒平,但前者易致心律失常,后者有口干,排尿不暢等不良反應,已不多用。陣發性永顫可靜注西地蘭(預激引起禁用),同時治療原發病,如甲亢,冠心病,心肌炎等。同時可用同步直流電擊除顫,從小劑量開始,一般150瓦秒(焦爾),如未秦效,遞加50瓦秒,直至轉復竇性心律,但最大能量不宜超過350瓦秒。 6.心房撲動:用洋地黃類藥物或胺碘酮糾正,如無效,可同步直流電復律,通常30-50瓦秒即可糾正,后口服奎尼丁或胺碘酮維持數日。 7.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立即靜注利多卡因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禽類屠宰行業安全生產管理考核試卷
- 漁業機械化養殖機械化與養殖設備維護與管理考試考核試卷
- 空間站用紡織品考核試卷
- 糖果企業市場推廣與廣告策略考核試卷
- 礦山機械出口策略與全球市場布局考核試卷
- 電力系統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配置考核試卷
- 箱包企業社會責任實踐考核試卷
- 稀土金屬在稀土醫療材料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遼寧工程職業學院《流體力學及其工程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蘇州市第三中學2024-2025學年秋初三下學期期末測試卷化學試題(一診康德卷)(高清版)含解析
- 中小學生學習心理問題與疏導課件
- 自然地理學-第五章-地貌精課件
- 《骨折概論》課件
- 暨南大學-蕭惠琳-畢業論文答辯PPT模板
- 數理統計(第三版)課后習題答案
- 工程竣工結算審計申請書
- 安全風險辨識清單
- (精選word)洪恩識字-生字卡片1-200
- CNC作業指導書及操作規范
- 備品配件開箱驗收單
- 貴州生態停車場建設工程監理規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