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部及維管束病害課件_第1頁
根部及維管束病害課件_第2頁
根部及維管束病害課件_第3頁
根部及維管束病害課件_第4頁
根部及維管束病害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第十三節 根部及維管束病害 真菌引起的根部病害主要有枯萎病、黃萎病、白絹病和根腐病,病害危害維管束、根頸部和根部,導致整株萎蔫以致枯死,可造成嚴重損失。2 這是由鐮孢屬(fusarium)的尖孢鐮孢(f. oxysporum schl.)引致的病害,能造成多種植物發生枯萎病。3*蠶豆專化型引起蠶豆枯萎病。該菌有多個不同的專化型:該菌有多個不同的專化型:*尖孢鐮孢萎蔫專化型引起棉花枯萎病。*西瓜、黃瓜、甜瓜、苦瓜、絲瓜、西葫蘆專化型分別引起各自的枯萎病。*豌豆專化型引起豌豆枯萎病。4尖鐮孢菌為土壤習居菌尖鐮孢菌為土壤習居菌厚垣孢子、菌核厚垣孢子、菌核: 在土中或病殘體中存活56年,通過牲畜消化

2、道后仍能生存。菌絲、分生孢子菌絲、分生孢子:在病殘體中越冬,并可營腐生生活,也可粘附在種子上越冬。越冬病菌成為翌年的初侵染源越冬病菌成為翌年的初侵染源5侵入:侵入:分生孢子在幼根表面萌發,產生菌絲,主要通過根部傷口和側根枝處的裂縫和莖基部裂口處侵入。擴展:擴展:病菌侵入后先在薄壁細胞間或細胞內生長擴展,然后進入維管束,除菌絲生長擴展外,病菌還可隨導管液流擴展至植株各部位。6堵塞導管:堵塞導管:菌絲在導管起機械堵塞作用,并分泌果膠酶和纖維素酶,刺激臨近細胞產生膠狀物質堵塞導管,引起萎蔫。毒素毒害:毒素毒害: 病菌分泌毒素,破壞寄主細胞原生質體,干擾寄主代謝,使多酚氧化酶、過氧化物氧化酶活性異常活

3、化,積累許多醌類物質,使細胞中毒死亡,同時使寄主導管產生褐變。7一般當年不進行再侵染,即使有也不起主導作用。病菌在田間主要靠農事操作、雨水、地下害蟲和線蟲等傳播。該病是一種積年流行病害,其發生程度決定于當年初侵染菌量。89濕度:濕度:相對濕度達90以上時容易感病,濕度越大發病越重。土溫土溫25253030時潛育期時潛育期4 46 6天天溫度:溫度:病菌發育和侵染適溫2425,最高34,最低4。土溫土溫1515時潛育期時潛育期1515天天土溫土溫2020時潛育期時潛育期9 91010天天10品種抗病性:品種抗病性:選種抗病品種,如津雜1、2、3、4號、津春1號、中農7、8、11、13號,發病輕;

4、如果選種感病品種,如津研2號、北京小刺瓜、農大12、14等品種,發病重。種子:種子:如選用帶菌種子,無病地變為病地,病地則病害加重。11苗期:苗期:基本未見顯癥病株開花結果期:開花結果期:開始顯癥結果盛期:結果盛期:發病最多12土壤酸堿度,枯萎病菌從ph4.56生長最適宜,說明病菌喜歡在偏酸性土壤中生長。連作、有機肥不腐熟、土壤過分干旱或質地黏重是引起該病發生的主要條件。13有黃瓜根結線蟲的枯萎病地,危害重,沒有根結線蟲的,危害較輕。根結線蟲可加重枯萎病。其原因:線蟲危害根部,造成傷口,利于枯萎病侵入。14一般保護地比露地栽培發病重;連作栽培比輪作栽培發病重;低洼地比高坡地栽培發病重;偏施氮肥

5、比施復合肥(氮磷鉀)發病重;澆水多比澆水少發病重;中耕傷根多比不傷根發病重;苗期弱比無病壯苗發病重;不清潔田園比清潔田園發病重;施帶菌的有機肥比施不帶菌的發病重;施病殘體喂牲口的糞肥比施處理后的發病重。15 瓜類枯萎病又叫蔓割病、萎蔫病,是瓜類主要病害,分布廣泛,主要危害黃瓜、西瓜,也可危害甜瓜、西葫蘆、絲瓜、冬瓜等葫蘆科作物,黃瓜常年發病率為1030,嚴重時可達8090,甚至絕收。16該病的典型癥狀是萎蔫該病的典型癥狀是萎蔫幼苗發病:幼苗發病:子葉萎蔫或全株枯萎,莖基部變褐縊縮,導致猝倒。成株發病:成株發病:一般在植株開花后開始發病。葉片:葉片:初期病株表現葉片由下向上逐漸萎蔫,似缺水狀,數

6、日后整株葉片枯萎下垂。莖蔓:莖蔓:出現縱裂,裂口處流出黃褐色膠狀物。根部:根部:病株根部褐色腐爛。維管束:維管束:呈褐色,潮濕條件下病部常見有白色或粉紅色霉層。17西瓜枯萎病是西瓜主要和難防治的病害,露地和保護地均可發生。以春茬種植發病重,尤其是重茬地發病極為普遍。一般發病率1030,嚴重地塊或棚室病株率達50以上,顯著影響西瓜生產。此病在西瓜全生育期都可發病。18苗期發病:苗期發病:病苗葉色變淺,似缺水狀萎蔫,最后枯死,剖開病莖可見維管束變黃。成株期發病:成株期發病:初期葉片由下向上逐漸萎蔫,似缺水狀,初期葉片由下向上逐漸萎蔫,似缺水狀,尤其在中午表現明顯,早晚恢復正常。尤其在中午表現明顯,

7、早晚恢復正常。幾天后全株葉片萎蔫下垂,不再恢復,部幾天后全株葉片萎蔫下垂,不再恢復,部分葉片變褐或出現褐色壞死斑塊。分葉片變褐或出現褐色壞死斑塊。莖蔓基部縊縮,呈銹褐色水浸狀,空氣濕莖蔓基部縊縮,呈銹褐色水浸狀,空氣濕度高時病莖可出現水漬狀條斑,或出現琥珀度高時病莖可出現水漬狀條斑,或出現琥珀色流膠,病部表面產生粉紅色霉層。色流膠,病部表面產生粉紅色霉層。最后病根變褐腐爛,莖基部縱裂,剖莖可最后病根變褐腐爛,莖基部縱裂,剖莖可見維管束變褐。見維管束變褐。19以農業防治為主,藥劑為輔。20選育利用抗病品種。品種間對枯萎病的抗性差異明顯。瓜類作物育種的首選目標是豐產性,在此前提下品種的抗枯萎性尤為

8、重要。21深耕、曬土、輪作、休閑、淹田、田園衛生可減少病害發生。輪作至少三年以上,有條件的地方水旱輪作更好。22增強寄主抗病性選用無病新土育苗采用營養缽或塑料套分苗便于培育壯苗定植時不傷根定植后緩苗快23提倡于7月中旬至8月中旬進行土壤高溫滅菌。悶棚后通風換氣,調節土壤濕度,然后疏松土壤即可定植不帶菌的黃瓜苗。先深翻疏松土壤,按栽植蔬菜種類起壟,壟高15厘米,以利提高地溫和灌水。每1000平米撒13厘米厚粉粹稻草或麥秸2000公斤,再把100公斤氰氨化鈣均勻撒在土表。翻耕土壤,把原料和床土混勻。往土壤里灌水至飽和。在土壤上面加蓋整塊塑料薄膜,四周蓋緊蓋嚴,使塑料膜與消毒土壤之間保持一定的空間以

9、利提高地溫。密封悶棚1個月左右,棚內溫度達到60以上。24將黃瓜接穗嫁接到黑籽南瓜砧木上,可大大減輕枯萎病,增產70,但果實的味道稍微變差。黃瓜用云南黑籽南瓜作砧木,一般成活率都在90以上。25結瓜期應分期施肥,切忌施用未腐熟的人糞尿。施用充分腐熟有機肥或酵素菌漚制堆肥或海藻肥,減少傷口。提高栽培管理水平,澆水做到小水勤澆,避免大水漫灌。適當多中耕,提高土壤透氣性,使根系茁壯。26將病株根部及周圍土壤取出,換上新土,并撒石灰消毒,防止病菌在土中擴散;作為發病地塊標記,整地時要格外小心。 對去年發生枯萎病的田塊,今年要格外小心,發現零星病株時,要及時拔除,深埋或燒毀。27種子消毒:種子消毒:用0

10、.1的60多菌靈鹽酸鹽浸種60分鐘,撈出后沖凈催芽。苗床消毒:苗床消毒:每平米苗床用50多菌靈8克處理畦面。土壤消毒:土壤消毒:每畝用50多菌靈4公斤,混入細干土,扮勻后施于定植穴內。藥液灌根:藥液灌根:見后面28要抓住三個施藥關鍵期,即定植時、要抓住三個施藥關鍵期,即定植時、結瓜初期和結瓜盛期。結瓜初期和結瓜盛期。定植時:定植時:澆灌藥水,確保瓜苗在無菌的土壤中長成壯秧。開始坐瓜時:開始坐瓜時:此時植株有營養轉為生殖生長,瓜秧長勢減弱,病菌乘虛侵入,及時灌藥,不但能殺死土中病菌,還能消滅已侵入的病菌。因此,這次施藥致關重要。結瓜盛期:結瓜盛期:在前次用藥的基礎上擇重點再追加一次,可保瓜秧不受

11、害。如僅靠這次用藥,效果不好。29施藥方式:施藥方式:灌根。灌根。噴霧無效或防效不高,容易錯過防治時期。省藥方法:省藥方法:如去年沒病株,今年只發現幾棵,應拔除銷毀,用生石灰進行消毒。如去年已發生枯萎死秧,又沒用藥處理,今年發病后施藥要以發病株為中心,灌其周圍的一片茄秧,以防去年病菌因整地蔓延。如去年發病重,死秧多或今年施入帶菌的糞肥,今年要按要求全田灌藥,以免延誤防治時期。30 這是由輪枝孢屬(verticillium)真菌引致的病害,常見種有大麗花輪枝孢和黃萎輪枝孢,引起茄子和棉花等作物的黃萎病。31發病時間:發病時間:一般56個葉開始發病,門茄坐果后出現癥狀,進入盛果期病株急劇增加。葉片

12、癥狀:葉片癥狀:發病初期,下部葉片葉脈間或葉緣產生淡黃色斑點,并逐漸發展到半邊葉或整葉變黃;初期病葉在天氣干旱或中午表現萎蔫,早晚恢復,后期病葉萎蔫不再恢復;顏色由黃變褐,葉緣向上卷曲,最后葉片枯死脫落。病株變化:病株變化:病害由下向上擴展,可發展至全株發病,有時只半邊葉或半邊植株發病;發病植株矮小,果小且少,質硬,味差。維管束:維管束:變褐色至黑褐色,有時莖基部腐爛。32枯死型:枯死型:植株矮化嚴重,葉片皺縮、凋萎、枯死脫落。病情擴展快,常致整株死亡。黃斑型:黃斑型:植株稍矮化,葉片由下向上形成掌狀黃斑,僅下部葉片枯死,一般植株不死亡。黃色斑駁型:黃色斑駁型:植株矮化不明顯,僅少數葉片有黃色

13、斑駁或葉尖、葉緣有枯斑,一般葉片不枯死。33植株高度:植株高度:植株矮化嚴重葉片表現:葉片表現:皺縮、凋萎、枯死脫落發展速度:發展速度:病情擴展快最終結果:最終結果:常致整株死亡34植株高度:植株高度:植株稍矮化葉片表現:葉片表現:葉片由下向上形成掌狀黃斑,僅下部葉片枯死發展速度:發展速度:病情擴展較慢最終結果:最終結果:一般植株不死亡35植株高度:植株高度:植株矮化不明顯葉片表現:葉片表現:僅少數葉片有黃色斑駁或葉尖、葉緣有枯斑發展速度:發展速度:病情擴展慢最終結果:最終結果:植株不死亡36該菌可分為該菌可分為3 3種致病類型:種致病類型:型:型:致病力強,接種30天病情指數高于70并有枯死

14、株,發病早、病株明顯矮化,葉片皺縮、枯死或脫落成光桿,直至病株死亡,病株率100。型:型:致病力中等,接種30天病情指數25.170,極少有枯死株,病株率50100,發病比型慢,病株稍矮化,葉上表現掌狀黃葉,葉片一般不枯死。型:型:致病力弱,接種30天病情指數低于25,未見枯死株,病株率3395,發病緩慢,病株矮化不明顯,癥狀為黃色斑駁。37越冬場所:越冬場所:土壤中的病殘體存活狀態:存活狀態:休眠孢子、厚垣孢子和微菌核存活期限:存活期限:68年38傳播病菌載體:傳播病菌載體:混有病殘體的肥料、帶菌土壤或茄科雜草傳播方式:傳播方式:借風、雨、流水或人畜及農具傳到無病田39病菌侵入途徑:病菌侵入

15、途徑:病菌從根部的傷口或直接從幼根表皮及根毛侵入擴展部位:擴展部位:病菌在維管束內繁殖并擴展到枝葉再侵染:再侵染:當年不再進行重復侵染40一般氣溫低,定植時根部傷口愈合慢,利于病菌從傷口侵入。從茄子定植到開花期,日均溫低于15,持續時間長,發病早而重。地勢低洼、施未腐熟有機肥、灌水不當及連作地發病重。冷天灌冷水發病重。41 茄子黃萎病是維管束病害,應采取以農業防治為中心的綜合防治措施。42選用無病菌土作苗床育苗選用無病菌土作苗床育苗土壤消毒:土壤消毒:用50菌靈1公斤拌細土5公斤撒22平米苗床,70五氯硝基苯810克平米,并翻入1015厘米的土中。用無病土營養缽育苗用無病土營養缽育苗43選用無

16、病種子選用無病種子種子消毒種子消毒溫湯浸種:溫湯浸種:可用55溫水浸種30分鐘。藥劑浸種:藥劑浸種:用50菌靈500倍液浸種2小時,清水沖洗干凈。藥劑拌種:藥劑拌種:用70五氯硝基苯拌種,用量為種量的0.2。44從定植到盛果期是防治關鍵時期從定植到盛果期是防治關鍵時期保護地實行輪作:保護地實行輪作:可與十字花科、百合科等蔬菜輪作5年以上,水旱輪作效果最好,1年即可。適時定植,鋪蓋地膜,提高地溫。適時定植,鋪蓋地膜,提高地溫。合理灌水及中耕:合理灌水及中耕:茄子生長期間要小水勤灌,保持地面濕潤,防止大水漫灌,避免冷井水直接澆灌,中耕在植株周圍要淺些、細些,盡量少傷根。清潔田園:清潔田園:及時把病

17、葉、病果、病株清除田外,深埋或燒毀。45采用野生茄作砧木,栽培豐產茄作接穗,在病地定植后,發病較輕,效果明顯。采用番茄作砧木,既增加砧木與接穗的親和力,又能有效的防治枯、黃萎病。46要抓住三個施藥關鍵期,即定植時、要抓住三個施藥關鍵期,即定植時、門茄瞪眼時和結果盛期。門茄瞪眼時和結果盛期。定植時:定植時:澆灌藥水,確保茄苗在無菌的土壤中長成壯秧。門茄瞪眼時:門茄瞪眼時:此時茄秧長勢減弱,病菌乘虛侵入,及時灌藥,不但能殺死土中病菌,還能消滅已侵入的病菌。因此,這次施藥致關重要。結果盛期:結果盛期:在前次用藥的基礎上擇重點再追加一次,可保茄秧不受害。如僅靠這次用藥,效果不好。47施藥方式:施藥方式

18、:灌根。灌根。噴霧無效或防效不高,容易錯過防治時期。省藥方法:省藥方法:如去年沒病株,今年只發現幾棵,應拔除銷毀,用生石灰進行消毒。如去年已發生黃、枯萎死秧,又沒用藥處理,今年發病后施藥要以發病株為中心,灌其周圍的一片茄秧,以防去年病菌因整地蔓延。如去年發病重,死秧多或今年施入帶菌的糞肥,今年要按要求全田灌藥,以免延誤防治時期。48錯誤想法:錯誤想法:去除病葉可以去掉葉部病菌,植株外觀好看。實際結果:實際結果:病菌在莖稈內,中前期黃葉不帶菌,打黃葉不能控制黃萎病的發展;葉子少了,怎么長好茄子?正確做法:正確做法:根灌藥劑防治。49堅決拔除,帶到田外集中銷毀。堅決拔除,帶到田外集中銷毀。病樁拔除

19、后坑內撒施生石灰。病樁拔除后坑內撒施生石灰。50錯誤觀念:錯誤觀念:黃萎病如此嚴重,反正治不過來,索性不治,明年再說。危害:危害:黃萎病到了不能治的程度,說明土壤中病菌極多,要采取有效措施壓低或消除病菌,否則來年整地時,病菌隨土擴散,黃萎病會更加嚴重。正確做法:正確做法:拔除病株銷毀,病穴處撒生石灰。51本節主要介紹由鐮刀菌引起的根腐病。多種原因可導致根腐病:多種原因可導致根腐病:*病原真菌:病原真菌:常見的有鐮孢菌、疫霉菌、腐霉菌等。*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水淹、干旱、凍傷、過熱、肥料、鹽堿、除草劑使用不當、工業廢水等。52*病部維管束變褐,但不向上擴展,以此可與枯萎病區別。*根的皮層細胞

20、機能失調或死亡,根的外表呈現褐色至黑色腐爛,一般不再發新根。*地上部分矮化、變色、萎蔫甚至死亡。*潮濕時在病部產生粉紅色的霉狀物。53初侵染源:初侵染源:根腐病菌以菌絲體、厚垣孢子或菌核在土壤、廄肥及病殘體上以休眠或腐生的方式越冬,成為主要侵染源,病菌也可混雜在種子間。傳播途徑:傳播途徑:病菌從根部傷口侵入,后在病部產生分生孢子,借雨水、灌溉水、耕作和施帶菌肥等傳播蔓延,進行再侵染。發病條件:發病條件:品種間抗病程度差異較大;高溫、高濕利于發病;連作地、低洼地、黏土地發病重;新開墾地很少發病。54病株莖基部及根部癥狀:病株莖基部及根部癥狀:皮層變成褐色至深褐色,呈濕腐狀,最后病部縊縮、腐爛,皮

21、層易剝離,露出暗褐色的木質部。發病時期:發病時期:多發生在定植不久的植株上。發病部位:發病部位:通常病部僅限于根和根頸部。整株癥狀:整株癥狀:初期病株白天萎蔫,傍晚至次日清晨可以恢復,反復多日后整株枯死。55病部維管束變褐,但不向上擴展,以此可與枯萎病區別。根的皮層細胞機能失調或死亡,根的外表呈現褐色至黑色腐爛,一般不再發新根。地上部分矮化、變色、萎蔫甚至死亡。潮濕時在病部產生粉紅色的霉狀物。56初侵染源:初侵染源:根腐病菌以菌絲體、 厚垣孢子或菌核在土壤、廄肥及病殘體上以休眠或腐生的方式越冬,成為主要侵染源,病菌也可混雜在種子間。傳播途徑:傳播途徑:病菌從根部傷口侵入,后在病部產生分生孢子,

22、借雨水、灌溉水、耕作和施帶菌肥等傳播蔓延,進行再侵染。發病條件:發病條件:品種間抗病程度差異較大;高溫、高濕利于發病;連作地、低洼地、黏土地發病重;新開墾地很少發病。57適當選用早熟品種,采用配方施肥技術。與豆科、禾本科作物進行35年的輪作。種子處理:選用無病種子,從無病果實上采種;如種子帶菌,用55溫水浸種5分鐘后立即移入冷水中冷卻,然后催芽播種;也可先在冷水中預浸615小時,然后移入0.3硫酸銅溶液中浸5分鐘,取出后拌以適量的消石灰,再行播種。定植管理:定植后溫度控制在2030 、地溫25 、濕度不高于90,使幼苗茁壯成長。采用高畦栽培,避免大水漫灌,及時中耕,增強土壤通透性。58 發病初

23、期開始噴淋或澆灌50菌靈800倍液,秀苗1000倍液,隔10天左右一次,連續23次。59 引致豆類根腐病的腐皮鐮刀種內存在致病性分化,如菜豆專化型、大豆專化型、豌豆專化型、蠶豆轉化型等。不同專化型的寄主范圍明顯不同,但不同專化型間并無形態上的差異。豌豆專化型可侵染大豆、菜豆、豌豆和蠶豆,菜豆專化型侵染大豆、菜豆、豌豆及豇豆,大豆專化型只侵染大豆和菜豆。60與白菜或蔥蒜類實行2年以上的輪作。平整土地,防止積水,雨后及時排水。藥劑防治:同辣椒根腐病的防治方法。61 該病是由齊整小菌核(sclerotium rolfsii sacc. )引起的,能侵染多種作物,尤以蘋果、辣椒、番茄、茄子、花生、大豆等作物受害嚴重,重病田損失可達50以上。62* *初期癥狀:初期癥狀:在苗木近地面的根莖部皮層呈暗褐色病斑,逐漸凹陷并向周圍蔓延,上著白色絹絲狀菌絲層。* *產生菌核:產生菌核:天氣潮濕時菌絲層會擴展到病株周圍的地表和土隙中,以后在病部的菌絲層上形成茶褐色油菜籽狀菌核。* *最終癥狀:最終癥狀:病株莖基部皮層完全腐爛,全株萎蔫枯死。* *與其他病區別:與其他病區別:除皮層腐爛和白色菌絲層外,該病與枯萎病、黃萎病、青枯病明顯不同的另一特征是維管束不變褐。63* *越冬場所:越冬場所: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菌絲體隨病殘體遺留在土壤中越冬。* *侵入途徑:侵入途徑:翌春在適宜溫濕度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