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脫垂子宮陰式切除術適應癥探析(1)_第1頁
非脫垂子宮陰式切除術適應癥探析(1)_第2頁
非脫垂子宮陰式切除術適應癥探析(1)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非脫垂子宮陰式切除術適應癥探析(1)【摘要】探討陰式子宮切除術的適應證及處理。方 法2002年6月至2005年12月廣東省陽江市第三人民醫院 婦科對222例非脫垂子宮、患子宮肌瘤的患者施行陰式全宮 切除手術,其中子宮w孕12周的154例為a組;子宮大小12 周,w18周的45例,為b組;有盆腔手術史及輕中度黏連 且子宮w孕14周的23例,為c組。比較三組的手術時間、 術中出血量及手術并發癥情況。結果b、c兩組的手術時間 及出血量與a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12周,w18周45例, 作為b組,其中子宮如孕1618周大小的5例;術前診斷 盆腔黏連的23例為c組,且子宮w孕14周,主要是腹部手 術史和

2、盆腔炎病史,如剖宮產、卵巢囊腫切除、闌尾切除、 宮外孕手術、慢性盆腔炎等,a組年齡在4052歲,b組年 齡在4357歲,c組年齡4055歲。三組年齡差異無顯著 性。所有患者術前作婦科及b超檢查,確診為單純子宮肌瘤 或合并子宮腺肌瘤,無附件疾病及生殖器惡性腫瘤,無嚴重 的盆腔黏連。1.2方法術前按常規檢查,作陰式子宮切除術的術前 準備。取膀胱截石位,用生理鹽水分別注入宮頸12、3、6、 9點作水墊。在膀胱附著于宮頸處(宮頸膀胱溝處)下0.2 0.5 cm處環形切開陰道壁。銳性及鈍性分離膀胱宮頸間隙、 子宮直腸間隙達膀胱腹膜反折處、子宮直腸窩處。緊貼宮頸 鉗夾、切斷、縫扎雙側主韌帶、紙韌帶。打開前

3、、后腹膜, 觸摸子宮大小、肌瘤部位及雙附件情況、是否黏連,如有黏 連則先分離黏連。鉗夾、切斷及雙重縫扎兩側子宮血管。用 固有韌帶拉鉤(長臂,頭部呈問號形,由佛山市婦幼保健院 設計)暴露卵巢固有韌帶、輸卵管及圓韌帶,鉗夾、切斷及 雙重縫扎之。當子宮較大不能取出或不易鉤取固有韌帶時, 先采用縮小子宮體積的方法,如將子宮劈開、肌瘤剔出。再 鉤出韌帶,將子宮取出。取出子宮后用2-0腸線縫合前后腹 膜、陰道前后壁。術中用聚血盆及負壓瓶收集血液,再用量 杯測量。1.4統計學方法 采用t檢驗,以p12周,w18周組比 較,差異有顯著性,且子宮12周,w18周組術中可能中 轉開腹,本組中轉開腹的主要原因是肌瘤

4、位于子宮前壁且瘤 體較大,使膀胱腹膜反折上移,造成膀胱腹膜反折未能打開 而中轉開腹,此外,肌瘤位于宮角部,或者子宮雙側角部較 寬,用固有韌帶鉤形鉗鉤取韌帶困難,同時子宮越大,手術 難度也越大,手術時間越長,出血必定增多。陰式子宮切除 手術術野小,操作困難時,有可能發生膀胱及輸尿管的損傷。 雖然子宮體積大小并非手術的絕對禁忌,而主要是取決于子 宮的解剖和醫生的經驗,而瘤體部位更為關鍵3。有腹部手術史的23例患者中,術中中轉開腹主要是由 于黏連,解剖不清,術中分離膀胱腹膜反折及黏連困難,手 術時間延長。為避免損傷鄰近器官,避免失血增多,改為腹 式手術。有下腹部手術史者一般認為開腹手術會更好。筆者 認為如果術前檢查僅輕度黏連,且為經產婦,子宮活動良好 可以考慮陰式手術,但術中不能強行分離,以免導致剝離面 出血,最終需開腹探查止血。對于子宮活動度差,與周圍有 嚴重黏連等患者不宜行陰式手術。陰式子宮切除術與腹式子宮切除術比較有不可比擬的 優點,但必須嚴格掌握適應證。筆者認為:術前要認真作 婦科檢查;無嚴重的盆腔黏連;排除惡性病變;宮體 肌瘤子宮小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