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協同能力培養的工程管理專業畢業設計模式研究_第1頁
基于協同能力培養的工程管理專業畢業設計模式研究_第2頁
基于協同能力培養的工程管理專業畢業設計模式研究_第3頁
基于協同能力培養的工程管理專業畢業設計模式研究_第4頁
基于協同能力培養的工程管理專業畢業設計模式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基于協同能力培養的工程管理專業畢業設計模式研究    陳偉易莎閆瑾摘要:在對比國內外高校相關畢業設計模式的基礎上,以培養工程管理專業學生團隊協同能力為目標,對該專業本科生畢業設計模式進行研究。提出協同性任務選題、協同設計和雙團隊協同機制等理念,并闡述建立一套綜合考評體系對該模式使用效果進行評價的必要性和具體的做法,為進一步提升畢業設計階段的教學質量,提高畢業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提供借鑒。關鍵詞:工程管理專業;畢業設計;協同設計;團隊合作;灰色聚類:g642477;tu71文獻標志碼:a:10052909(2017)01016806如何在畢業設計中

2、引導學生在做好自己本專業設計的同時,協調多專業的交叉作業是當今社會發展對高校人才培養的更高要求。畢業設計是本科階段最后的綜合性實踐性環節,也是培養和提高本科生能力和素質的關鍵性環節。長期以來,工程管理專業本科畢業設計內容單一,知識集成度低,呈現獨立設計的培養模式,缺乏團隊合作的系統訓練。因此,探索一套基于協同能力培養的工程管理專業畢業設計模式與管理機制很有必要,其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實現理論學習與工程實踐的接軌。一、工程管理專業畢業設計現狀通過對國內高校工程管理專業傳統畢業設計模式的調研1,綜合對比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2等國外高校畢業設計模式,不難發現國外高校更加側重

3、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強調團隊協作,而國內畢業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其一,國內畢業設計選題大多由教師給定,學生缺乏主觀能動性,只能被動地接受題目。題目類型較為單一,缺乏創新性,且不能滿足實際工程變化的不同需要。英美等高校則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更加側重其自主探索。其二,國內高校的專業大多細分,相互間聯系不大,國外高校則傾向于大類設計,采取團隊協作,將相關專業設計作為團隊項目而非一系列個人的相關項目。其三,國內畢業設計考核方式單一,絕大部分成績取決于最終的答辯環節,開題報告和中期檢查流于形式。雖然也有學校嘗試聯合培養模式,但是應用范圍并未得到推廣。少數高校畢業設計雖然有分組,但是小組成員之間選題并無銜

4、接性,工作中也無合作協同,成績考核更無團隊成果的展示。本研究還對武漢理工大學2013屆至2015屆共計74名畢業生展開了回訪調查。調查內容涵蓋畢業設計的全過程,反饋結果表明,學生對現有畢業設計模式一般滿意,認為能夠獲取自己所需的知識,而對畢業設計作用的認識,多數學生僅停留在對知識綜合復習的層面,缺乏對團隊合作理念和綜合能力提升的認識。綜上所述,目前專業細分、單獨作業的畢業設計模式導致學生知識片面化,缺乏對專業外知識的掌握,無法形成對工程項目管理的完整認識,更無法全局掌控。工程中各專業人員若缺少多方位交流溝通與分工合作,會造成專業與整體工程設計的不協調,以致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3,也不利于

5、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最終限制工程管理技術水平的發展。二、 工程管理專業畢業設計協同模式協同效應是指協同作用而產生的效果,在復雜開放系統中,各子系統通過相互作用而產生的整體效應4。將協同理論運用在畢業設計中,就是將同專業不同選題方向的學生有機組合,共同完成一個工程項目綜合設計任務,通過仿真工作環境的模擬,搭建一個有利于各專業學生溝通協作的學習交流平臺(如圖1所示)。(一)協同選題1.選題時間可將選題環節安排在第七學期初,避開求職高峰期,用一學期時間進行知識復習和技能學習,保證學生有足夠時間充分了解畢業設計的內容并進行討論,制定工作思路。2.選題內容教師團隊可從兩個技術方向擬定若干題目。一是縱向依

6、托一個工程項目管理全過程,從項目策劃、可行性研究、項目管理規劃、后期評價等各個環節擬定選題;二是橫向依托一個工程項目管理的某一階段,從不同參與方來擬定招標、投標及業主方的項目管理規劃和施工方的施工組織設計等題目。3.選題方式指導教師和學生可采取雙向互選來進行題目的選定,師生團隊的組建應在完成學生團隊與指導團隊組建的基礎上進行。(二) 協同設計基于協同能力培養的核心是源于團隊科研模式5的畢業團隊設計模式。該模式以目標為導向,使學生團隊具有凝聚力及協作性,以便更好地完成畢業設計。1.組織形式學生團隊人數在58人,團隊成員的專業盡量涵蓋工程項目建設流程的各個環節,并保證一定的交叉性和協作性。指導教師

7、團隊成員則從工程管理專業內選取并組成。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各環節設計的同時,要使學生對整體建設流程有所了解,保證各個環節的連貫性。此外,指導教師團隊對學生團隊進行交叉指導,要形成“多對多”的雙團隊協作機制,即選擇工程管理專業不同研究方向的指導教師組成教師團隊,對學生團隊進行集中指導,教師專業方向和學生專業方向可以進行合理交叉,有利于開拓學生思路,培養厚基礎、寬口徑的適應社會發展的專業人才6。此外,還可以采用校企教師聯合指導的形式,聘請企業專業骨干作為指導教師7,協助指導畢業設計工作。2.成果要求畢業設計成果不僅要反映學生專業知識水平,還要反映團隊之間的協作能力。設計成果應既包含每個學生所負責的專

8、業設計資料,如招標文件、投標文件、個人日志等,同時也應包括團隊報告,如總體方案、設計成果匯總、歷次中期討論會議記錄等。畢業設計答辯應以團隊形式開展,在團隊代表展示團隊成果的基礎上對個人成果和貢獻作出說明。3.成績考評成績考評對象包括團隊和團隊成員,考評分數由學生自評、團隊互評和教師評分三部分組成。成績考評主要包含 以下內容:(1)課題開題:主要考核課題的原創性、可行性,課題解決方案分析,課題經濟性和社會需求分析,還包括開題報告撰寫的條理性,以及語言表達能力、應變能力等。(2)每周進展:主要考核畢業設計團隊課題報告的撰寫情況、與導師和研究生助教進行的課題研討例會、課題解決的關鍵問題、經費管理情況

9、、前期總結等。(3)中期檢查:主要考核設計中期質量和進度,包括中期課題報告、中期答辯。(4)最后答辯:主要考核設計最終質量,包括畢業設計報告的撰寫及最終答辯。(5)作品展示:主要考察畢業課題形成的作品,包括文件的質量、個人日志、團隊成果展示等。(6)個人作為:主要對學生個人在畢業設計中的表現進行測評,包括個人自我評定、平時參會情況、團隊內部的互評等。(7)團隊工作:主要考核課題進行中學生團隊的合作能力,包括團隊能否有效進行責任劃分、能否有效解決課題研究中出現的爭議、能否積極采取有效策略促進課題的順利進行等。(三)協同管理與傳統的畢業設計模式不同,畢業設計協同模式中團隊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專業或專業

10、方向,平時較為分散,管理難度更大。應依照管理的系統方法,對畢業設計(論文)的命題、開題、答辯及記錄歸檔等各過程環節進行梳理,建立各個過程的質量評價標準,以及規范的畢業設計組織管理和操作程序;結合學科特點,完善答辯細則、成績評定和考核標準,明確責任,理順關系;規范管理制度,運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動態反饋機制,實施全過程控制管理(如圖2所示)。具體來說,應建立嚴格的畢業設計團隊管理制度,形成完整規范的工作方案,如院長巡查制、組長負責制、團隊工作制、導師交流制、階段匯報制、中期評審制、督導抽查制等8。同時,對畢業設計所有環節的相關信息進行收集,并及時反饋評估,及時總結改革成效,提出改進意見和措施,并給

11、予相應的獎懲。三、工程管理專業畢業設計考評體系(一) 考評指標體系畢業設計考評體系的構建,需要充分考慮各因素的影響。即基于工程管理專業畢業設計存在問題,縱向維度覆蓋畢業設計全過程多環節,橫向維度分析學生、教師和學校行為及活動,對重要節點嚴格把控,結合工程管理專業特點,強化知識集成和團隊協作能力訓練,構建基于協同能力培養的工程管理專業畢業設計管理機制綜合考評體系。通過文獻研究,采用德菲爾法,經專家調查論證,分別從畢業設計準備x1、學生團隊組建x2、教師團隊指導x3、畢業設計成果x4、考核與反饋機制x5等五個方面進行指標設計,并細分二級指標(詳見表1)。(二) 評價方法在采用層次分析法(ahp)對

12、指標體系確定權重的基礎上,將畢業過程評價視作多因素交互的綜合灰色系統,采用灰色聚類方法對評價對象進行綜合評價和等級劃分。灰色聚類是根據灰色關聯矩陣或灰白化權函數,將一些觀測指標或者觀測對象分成若干個可定義類別的方法。本文選用灰色白化權函數聚類,事先設定不同類別,檢測觀測對象所屬類別,具體實施步驟如下:1.評價指標灰類的確定根據實際情況和專家經驗,總結歸納每個指標的灰類級別分為三等,即s=3,a級、aa級和aaa級,分別表示“一般”“良好”和“優秀”。指標中易于量化的指標采取定量統計,評價準則較多或不易直接量化的指標采用定量打分的方法研究(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在基于協同能力培養的工程管理專

13、業畢業設計模式中,畢業設計成果和教師團隊的指導作用最為重要,因為畢業設計成果作為評價畢業設計的第一資料,能直接反映設計工作完成的質量和成效。對于團隊模式來講,團隊集體成果則顯得更為重要。同時,作為本科階段的教學,雖然提倡學生自主創新和發揮主觀能動性,但是在培養模式中,教師引導依然占據相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教學改革的探索,其中重要的影響因素是教師自身科研水平和與學生指導交流的頻率。根據本文所提供的參考灰類標準可以看出,在本套指標考評體系使用過程中,需要做好相關的記錄和資料的歸檔。比如選題數量、小組平均人數、學生出勤率、指導學生頻率、師均指導學生數等指標,都需要真實數據作為評分依據。每年畢業設計

14、工作完成后,可以及時組織專家論證會,參考本研究提供的指標和考評思路,對當年畢業設計工作進行全面評價,為今后工作的改進提供依據。四、 結語本文應用協同理論就畢業設計過程中,如何發揮團隊協同效應進行了探究,為高校工程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提供借鑒。“雙團隊”協同畢業設計模式,打破了專業學科的界限,構建聯合指導畢業設計組織模式,建立基于協同能力培養的工程管理專業畢業設計考評指標體系,在實踐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鍛煉和提升。但其仍屬新生事物,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參考文獻:1葉曉甦,王予函. 基于“卓越計劃”的工程管理多專業聯合畢業設計改革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14(6):104-108.

15、2周建亮,鄢曉非. 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工程管理專業本科綜合設計環節特色及啟示j.高等建筑教育,2015(3):61-65.3陳剛,李惠敏,甘元初. 基于工程項目的土建類多專業協同畢業設計模式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3(4):117-120.4潘開靈,白烈湖.管理協同理論及其應用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5 孫艷,劉肖健. 研發團隊與產品創新的協同進化機制研究j.科技與管理,2006(6):113-119.6李富榮,荀勇,王照宇. 土建類專業畢業設計團隊指導模式的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1(11):140-141.7 姚興田,周一丹. 產學研合作創新工科專業本科畢業設計模式的

16、探索j.高教論壇,2011(9):79-81.8武鶴,張莉娟,馬桂軍等. 多學科團隊式土建類專業畢業設計改革與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1):123-126.abstract: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university graduation design modes at home and abroad, aimed at cultivating team coordination ability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tudents, this paper researched on the design mode of undergraduat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tudents, and put forward the collaborative task selection, collaborative design and double team collaborative mechanism, and also provided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to assess the use of the mode. this study offered some references t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