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溝通及心理護理在焦慮癥患者護理中的效果觀察_第1頁
語言溝通及心理護理在焦慮癥患者護理中的效果觀察_第2頁
語言溝通及心理護理在焦慮癥患者護理中的效果觀察_第3頁
語言溝通及心理護理在焦慮癥患者護理中的效果觀察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語言溝通及心理護理在焦慮癥患者護理中的效果觀察    劉小琴【摘  要】目的:探究語言溝通及心理護理在焦慮癥患者護理中的效果。方法:選擇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診治的50例焦慮癥患者作為本次分析研究對象,將他們分成常規組與干預組,每組各25例患者。常規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組在上述基礎上給予語言溝通及心理護理。結果:護理前,常規組的精神狀態評分為(76.33±4.34)分,干預組的精神狀態評分為(76.24±4.35)分,兩組的精神狀態評分無明顯差異;護理后,常規組的精神狀態評分為(66.16±

2、;3.84)分,干預組的精神狀態評分為(43.49±3.30)分,常規組的精神狀態評分比干預組高,具有明顯差異。常規組完全依從有14(56%)例,部分依從有10(40%)例,不依從有1(4%)例,依從性為96%(24/25);干預組完全依從有11(44%)例,部分依從有8(32%)例,不依從有6(24%)例,依從性為76(19/25)%,常規組患者的依從性比對照組高,具有明顯差異。討論:對焦慮癥患者進行語言溝通及心理護理,患者的精神狀態得到明顯改善,依從性也得以提高,治療效果顯著。【關鍵詞】語言溝通;心理護理;焦慮癥;護理;效果r473.74   

3、60;  a      1672-3783(2019)09-0222-01前言焦慮癥屬于神經癥疾病之一,女性患者比較多見,焦慮情緒為其主要癥狀,它主要包括急性焦慮和慢性焦慮1。突發恐懼、劇烈緊張、窒息感、氣急、胸悶、喉頭堵塞、呼救、驚叫以及瀕死感等為急性焦慮的癥狀。植物神經系統障礙為慢性焦慮的癥狀,例如頭暈、心跳加速、心慌、胸悶氣急等,還伴有多汗以及胃部不適等癥狀2。1 一般資料及方法1.1一般資料選擇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診治的50例焦慮癥患者作為本次分析研究對象,將他們分成常規組與干預組,每組各25例患者。常規組

4、包括9例男患者,16例女患者,年齡在21歲至6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33±3.44)歲;干預組包括8例男患者,17例女患者,年齡在22歲至6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3.38±3.54)歲。1.2研究方法常規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組在上述基礎上給予語言溝通及心理護理,主要內容如下:為患者提供一個安靜且舒適的護理環境,盡量將噪音控制在最低程度,保持室內光線以及透風良好,培養患者的生活習慣,鼓勵患者參加運動鍛煉、戶外活動以及文藝活動等,保證患者的身體以及心情呈放松狀態。主動與患者交流、溝通,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提高服藥依從性,使抗拒服藥現象減少。將相關成功案例講述于患

5、者,及時回復患者以及家屬的疑慮,從而消除患者以及家屬的疑慮。提升患者的信心,提升自身專業水平,面對患者時護理人員應持和藹態度,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依賴感以及信任感。護理人員應詳細了解患者的病情、臨床資料以及情緒節點等。對患者的語言以及行為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如果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糾正,鼓勵并安慰患者,告知患者如何正確處理問題,確保自身安全,嚴格遵循護理方式,從而取得良好的康復指導。1.3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 22.0數據處理軟件對相關指標數據進行處理分析。用表示計數資料,2檢驗計數資料,通過t檢驗對研究中的數據進行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2 結果由表一,護理前,常規組的精神

6、狀態評分為(76.33±4.34)分,干預組的精神狀態評分為(76.24±4.35)分,兩組的精神狀態評分無明顯差異;護理后,常規組的精神狀態評分為(66.16±3.84)分,干預組的精神狀態評分為(43.49±3.30)分,常規組的精神狀態評分比干預組高,具有明顯差異。由表二,常規組完全依從有14(56%)例,部分依從有10(40%)例,不依從有1(4%)例,依從性為96%(24/25);干預組完全依從有11(44%)例,部分依從有8(32%)例,不依從有6(24%)例,依從性為76(19/25)%,常規組患者的依從性比對照組高,具有明顯差異。3 討論

7、恐懼、緊張、焦慮等為焦慮癥患者的主要癥狀,還會有運動不安以及植物精神系統癥狀,從客觀觀察對患者心理障礙比較常見,以客觀的角度觀察不會造成任何威脅,由于患者過慮思考問題,從而發生害怕、緊張以及擔心等情況,但患者不能夠對上述情況的發生進行自我控制3。經上述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前,常規組的精神狀態評分為(76.33±4.34)分,干預組的精神狀態評分為(76.24±4.35)分,兩組的精神狀態評分無明顯差異;護理后,常規組的精神狀態評分為(66.16±3.84)分,干預組的精神狀態評分為(43.49±3.30)分,常規組的精神狀態評分比干預組高,具有明顯差異。常

8、規組完全依從有14(56%)例,部分依從有10(40%)例,不依從有1(4%)例,依從性為96%(24/25);干預組完全依從有11(44%)例,部分依從有8(32%)例,不依從有6(24%)例,依從性為76(19/25)%,常規組患者的依從性比對照組高,具有明顯差異。由此可以得出,對于焦慮癥患者采取語言溝通及心理護理效果顯著。綜上,對焦慮癥患者進行語言溝通及心理護理,患者的精神狀態得到明顯改善,依從性也得以提高,治療效果顯著。參考文獻1    劉娜.語言溝通及心理護理在焦慮癥患者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7, 15(7):211-212.2    張蕾,龐旭.語言溝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